紅旗渠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

  一、什麼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

  二、紅旗渠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旗渠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1

  5月中旬我們來到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紅旗渠。紅旗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時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稱為“生命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在參觀學習紅旗渠的過程中,我瞭解到歷史上的林縣十年九旱,水是這裡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在林縣,走幾里甚至幾十裡去取水,是每個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為一擔水,有的要耗費一個勞動力半天、乃至大半天時間。

  曾經為爭奪河水、井水而引發的械鬥在這裡並不罕見。面對這樣的情形,林州人民決定要改變現狀,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然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當中開鑿一條長1500公里長的紅旗渠,特別是在60年代,其面對的困難是我們今天所無法想象的。可是英雄的林州人民做到了,創造了新中國的一個奇蹟。

  在參觀學習的這幾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麼是“紅旗渠精神”,也為林州人民的這種精神所折服。最讓我震撼的,莫過於青年洞的開鑿。青年洞是一條六百多米長的隧洞,而且是開鑿在懸崖絕壁上。太行山堅硬如鋼的石英砂石,一錘下去,只能留下一個斑點,可想而知青年洞的開鑿是多麼的艱鉅。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大山中開鑿出了一條總長度616米,高5米,寬6。2米的隧道。

  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範人物。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隊員們,在崖上盪鞦韆,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還有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吳祖太的母親病故時,他仍然在工地上。他身懷六甲的妻子,因捨己救人犧牲。沒過多久,王家莊隧洞工程發生塌方,這位當時少見的水利學校畢業生又獻出了自己年僅27歲的生命,他的屍骨也與太行山永存。像任羊成、吳祖太這樣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也正是有了這許許多多英雄的紅旗渠兒女,我們才能見到今天被視為奇蹟的紅旗渠。

  透過學習紅旗渠精神使我體會到人總是要有一點幹勁的,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是需要一種力量的支撐,才能磨礪出像紅旗渠精神一樣頑強的紅旗渠人。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

  身臨其境參觀了紅旗渠,更深地領悟了紅旗渠艱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加堅定了共產黨的信念,拋棄不良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繼續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提高黨員幹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

  由紅旗渠精神聯絡到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在面臨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時,在面對誘惑時,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做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時刻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使紅旗渠精神永活心中。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2

  很早就耳聞河南紅旗渠,但一直未曾實地瞭解,所以還是很感謝黨組織給予的機會,能夠切切實實地來到河南林州實地學習紅旗渠精神。

  無論是參觀紅旗渠紀念館還是徒步沿紅旗渠主渠行走,不得不承認我已被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所深深折服。雖然征服自然這種話語較為空大,但林州人民用堅韌的`行動讓我們相信人定勝天,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沿著紅旗渠主渠行走去往青年洞,一路懸崖峭壁危險重重,當我用手觸控山石看著一塊塊石磚壘砌來的渠道,我不能想象在當時生產力底下缺少大型機械工具的情況下,林州人民依靠堅定信念團結一心用手鑿出來七十多公里總乾渠的懸崖河渠,我被這樣的工程震撼到了。他們缺水他們被生存所迫,他們用最原始的生存念想戰勝自然,沒有什麼比人的幹勁更可怕了吧。

  每每想到幾十年前他們放下自我生命安全開山劈石,只為為百姓造福,我不覺熱淚盈眶,憑心而言換成是我我不能保證我也能那麼做,而且又有多少當代的黨員人民會和幾十年前林州人民一樣甘心奉獻自我。想到這些我不僅思考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們,我們還能不顧一切的團結一致克服重重困難嗎。

  感謝此次實地學習,讓我又看到了偉大的中國人民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他們艱苦奮戰的行動值得現在的我們學習實踐。林州縣委書記以及縣委領導班子和那些犧牲的黨員,值得銘記,值得我們永遠學習。而作為當代黨員,我們更要學習這種艱苦奮鬥團結一致的精神,只有將這種精神踏實落到實處我們才會更好地建設國家,更好地為百姓謀福祉。

  這次實地學習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就像永遠不會忘記感動我的紅旗渠精神。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將紅旗渠精神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名合格黨員。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3

  金秋十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集團的組織下“走進紅旗渠,接受再教育”。我們一行來到林州,參觀遊覽了紅旗渠展覽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個個沙盤模型,一件件簡陋的工具,一身身破舊的棉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一錘、一鏟,用兩隻手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被稱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勞的雙手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設了今天繁華、富強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參觀紅旗渠,透過認真的聽取講解員的講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蹟”。

  在資金短缺,自然條件惡劣,施工裝置差,林縣人沒有被困難嚇到,沒有向大山屈服,發揚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那種攻克困難,解決困難的韌勁,應該把這種韌勁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吃苦精神、無私奉獻”。

  當聽到施工民工最困難的時候,每人每天只有6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挖野菜充飢,甚至下河撈水草,這種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萬千。紅旗渠的建設者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奉獻,不畏艱險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犧牲人數就達80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

  三、傳承紅旗渠精神。

  在當前社會中人民生活和物質都比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摒棄浮躁,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以實際行動不斷把“紅旗渠”精神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為恆信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4

  週五,部裡組織全體幹部學習,觀看了紅旗渠電教片,透過影像深入的學習了紅旗渠精神,被那種共產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動。

  林縣人民十年奮戰,愚公移山,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起了211個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修建了總長近2000公里的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縣。在60年代,沒有大型工程機械,純靠人力,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工程,林縣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一錘一釺戰太行,體現出的這種不畏艱難、自強不息、改天換地的氣魄和精神,是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

  紅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撼,林縣人民戰天鬥地的豪情令人傾倒,林縣黨員幹部的敬業、為民、務實的精神更令人折服。敬業、為民、務實不僅僅是紅旗渠精神帶給當代黨員幹部的精神啟示,也應成為我們為人做事的根本。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強化敬業精神,用更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權為民所用、請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理念。要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百折不撓的韌勁、旺盛的工作熱情,保質保量的抓好每一項工作的落實。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5

  做為一名黨務工作人員,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直機關黨工委組織的紅旗渠學習考察。短短兩天的“觀、聽、感”三位一體的學習考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震撼和洗禮。

  觀——“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施工手段、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靠一錘一釺“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從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險灘峽谷之間歷時十年建成的“人工天河”,這項工程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走在紅旗渠乾渠的堤壩上,看著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著紅旗渠的宏偉壯麗,不禁為當年建設者們的超凡智慧、卓越膽識和頑強毅力所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絕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華民族插在太行之巔的一面精神旗幟。

  聽——黨校老師全面解讀。林州市委黨校老師用圖文並茂的生動講解為我們深刻闡釋了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短短十六字的紅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那是林縣黨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氣、鮮血和汗水的結晶,那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歷久彌新。我們不僅要將紅旗渠精神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發揚者,堅定理想、激發熱情、錘鍊品格、苦幹實幹,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色業績。

  感——黨員群眾齊心築夢。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各級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幹部能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幹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流成河”,這個感人至深的順口溜是林縣黨員群眾齊心築夢的最好詮釋。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與群眾同甘共苦,就會形成實現中國夢的無聲無形卻強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6

  堅定的信念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理念,無論多麼困難,走一走革命老路,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會,走進紅旗渠,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昭示革命先輩的不易。

  紅旗渠原來是一塊旱地,因為地處太行山的腹地而導致了山多水少,為了將這一塊兒發展起來,開山引水,修建水庫,與天鬥,將山河重新歸位。這就是一種大無畏精神吧,面對大自然的惡劣環境,在不傷害自然的條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錘一鍬,甚至是用自己的雙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經過數年的劍客奮鬥們終於引流成功,解決了這塊乾旱地區的用水難題。

  其實,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我們現在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吃苦耐勞,奮勇拼搏,這種精神是丟不了的。只有秉持著這種信念,才能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不為艱難,迎難而上,透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不放棄。

  現在的網民物質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體會當初建設的艱辛,但是重走紅旗渠,你可以看到這些時代的見證,聽講述者講述過去奮鬥的故事,同樣是振奮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創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設上的奇蹟。

  正直青年大學習之際,我們年輕的一輩在新時代又該如何譜寫新的篇章!紅旗渠有一處青年洞,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透過自己的汗水和獻血一點點開鑿出來的。不忘革命老前輩。大地用風貌來銘記,而我們要用精神來傳承。

  我們處在美好的時代,這是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個物質的時代,如何在物質的激盪裡面保持著初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時刻保持昂揚的鬥志,與同志們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更不要忘記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信念,不斷完善自我,勇於創新,讓紅旗渠精神縈繞在心頭!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7

  7月12日,隊黨委組織我隊30餘名黨員同志前往有中國水長城之稱的河南林州紅旗渠進行紅色教育。

  “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劈開了太行山,引來了漳河水,滋養了林縣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偉大的事業鑄就偉大的精神。“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縣人民自古以來的悲慘生活,但他們並沒有對貧困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們將看似天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諸實施。他們住山洞,睡窩棚,吃鹹菜,啃窩頭,憑著不畏艱險、敢想敢幹的勁頭,奮戰在懸崖絕壁之上,拼搏於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壑搭橋。青年洞、神工鋪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現實體現,渠道上一塊塊有稜有角,*露著道道鑿痕的青石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炎黃子孫開天闢地、戰天鬥地的豪邁壯志,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創造力量;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高尚品質,又展現了當代中國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學習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來自人民,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自古以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能吃上水、用上水成為了林縣人民的夢想。黨堅持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緊緊抓住吃水用水這一主要矛盾,領導開渠挖塘,劈山飲水,解百姓之疾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中,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強化黨員幹部的擔當意識,提升為民情懷,摒棄“官本位”特權思想,摒棄不作為的消極觀念,破除束縛發展的陳規陋習、體制弊端,不斷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勝利。

  學習紅旗渠精神,砥礪奮進,艱苦奮鬥。修建紅旗渠的條件十分艱苦,林縣人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人間天河”。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深入,思想文化交融複雜激烈,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面臨的矛盾風險挑戰異常嚴峻。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夯實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矢志不渝、奮發圖強的思想基礎,激勵黨員幹部迎接挑戰,經受考驗,戰勝困難,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

  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當前,黨中央作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戰略佈局,紅旗渠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依然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依然是引領我們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我們將偉大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紅旗渠最險要的路段青年洞旁,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這是一份,更是一份責任。“敬業、為民、踏實、奉獻”,是此次紅旗渠學習給我最深的思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秉承愛崗敬業的態度、貫徹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踏實肯幹的作風、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與黨章對標,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

  還記得紅旗渠紀念館“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的碑文,這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換新顏"的豪邁心聲,也應當是我們用昂揚的鬥志、奮進的態度去開拓創新、求實求效、構建未來美好篇章的堅定信念。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8

  4月18日—21日,我縣黨政考察團一行58人,來到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學習,先後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分水閘、紅旗渠主幹渠、扁擔精神紀念館、谷文昌故居,現場觀摩了史家河村的黨建、廟荒村的脫貧攻堅和重機集團、鳳寶公司、汽配產業園、光遠新材的企業生產,在紅旗渠幹部學院觀看了《楊貴訪談錄》。

  在參觀學習紅旗渠的過程中,我瞭解到林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歷十年九旱,水是這裡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在林縣,走幾里甚至幾十裡去取水,是每個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乾旱讓人民生活痛苦,經濟更是無從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這項工程得到了黨中央和省上的大力支援,也獲得了當地人民的強烈響應。就這樣,大家克服千難萬險,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渠,將漳河的`水引入林縣。紅旗渠修建歷時十年,總乾渠全長70。6公里,乾渠支渠總長1500多公里,分佈全市各鄉鎮。

  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紅旗渠,被林州人稱為“生命渠”。在參觀學習的這幾天中,透過實地看和聽講解,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麼是“紅旗渠精神”,也為林州人民的這種精神所折服。

  紅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為了改變惡劣的自然環境,林縣人民風餐露宿,開山劈路,跨壑架橋,憑著自己的雙手,靠那一錘一釺,歷經十年寒暑,硬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條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飢,但是大家從未放棄,沒有參考資料,土木專家就親自勘測、精心設計;沒有施工中所需劈山開洞的炸藥,就土法上馬,自己研製炸藥;沒有水泥就自己生產水泥……,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0。6公里的總乾渠。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縱貫林縣全境,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紅旗渠”精神是率先垂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各級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幹部們掄錘打釺,黨員們專挑重擔。“幹部能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幹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流成河”,這個感人至深的順口溜是林縣黨員群眾齊心築夢的詮釋。其中特別讓人震撼的,是那幅當年縣委書記楊貴、縣長李貴帶領群眾扛著鐵鎬走在修渠大軍前列的照片。縣鄉社三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與群眾同甘共苦。從楊貴、任羊成、吳祖太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各級幹部無私奉獻、埋頭苦幹的作風。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短短十六字的紅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是林縣黨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氣、鮮血和汗水的結晶,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在紅旗渠乾渠的堤壩上,看著綿綿流淌的紅旗渠水,感受著紅旗渠的宏偉壯麗,不禁為當年建設者們的超凡智慧、卓越膽識和頑強毅力所驚歎和敬仰。

  透過這次考察學習,學習了紅旗渠修建的歷史,也感受到了什麼是“紅旗渠”精神,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幹、實事求是,是紅旗渠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紅旗渠精神的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保證。紅旗渠絕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豐碑,她與我們的“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是中華民族插在太行之巔的一面精神旗幟。

  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僅要將紅旗渠精神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發揚者,更要堅定理想、錘鍊品格,牢記使命、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勇於擔當,跑在前列、爭當示範,更好地發揮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做一名優秀黨員!

  一要在提升自身素質中,跑在前列、爭當示範。要深學,要結合自身實際,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劉志丹革命精神的精髓,學習中省市關於黨建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學習黨建業務知識。要細照,要把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劉志丹革命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反覆照一照,深入查擺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篤行,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劉志丹革命精神,以榜樣為標杆,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補齊短板,提升綜合素質。

  二要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跑在前列、爭當示範。當前,志丹縣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比較多,石油產業下行壓力比較大,其他工業產業跟進緩慢,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專案實施,特別是要抓好園區黨建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園區黨工委和企業黨組織、黨建指導員的作用,加大工業經濟執行中的協調,幫助重點企業儘快正常運營、投產達產,在經濟執行、經濟發展中發揮排頭兵作用。

  三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跑在前列、爭當示範。當前,志丹縣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轉型升級,轉變石油產業一枝獨秀的局面,全面發展以蘋果產業為主導的農業產業,讓農民富起來、讓大多數人富起來。特別是要抓好農村黨建工作,要發揮農村黨支部和村幹部及農村黨員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引導農業產業,特別是蘋果產業要在原有基礎上科學管理、改造升級、創新經營、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要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中,跑在前列、爭當示範。要堅持抓班子帶隊伍,堅持黨內政治生活,抓好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要抓好各領域的黨建工作,特別是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透過換屆,進一步梳理思路,明晰發展方向,從而統一思想,增強信心,凝聚力量,加快發展,持續抓好村集體經濟建設;要搞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造福群眾)”學習教育,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激發內生動力;要創新載體,把黨建工作與當前工作和發展實際結合起來,推動轉型,推動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專案標。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9

  在完成了紅旗渠幹部學院的集中學習後,閔行區委統戰部、區社院組織召開了2018年閔行區知聯會、新聯會負責人學習班紅旗渠精神學習交流座談會,上海市委統戰部社會工作副處長陳延強,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社院院長巫嶺參加座談交流。

  全體學員一同觀看了《走近紅旗渠隨想》(區新聯會副會長林旭峰製作),回顧了5天集中學習的精彩瞬間。學員們踴躍發言,分享學習“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

  其中,學員李曉茂表示:學習班組織嚴密、課程緊湊、收穫頗豐,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未來要立足崗位,繼續同頻共振。學員周文秀表示:紅旗渠精神讓人歎為觀止,將激勵我永不放棄純社群公益組織的建設工作。學員吳毓亭表示:學習紅旗渠精神,結合17年的創業經歷,深刻體會到最美的風景永遠在奮鬥的道路上。學員楊振宇表示:建設紅旗渠的初心純粹單一,在堅持不懈的過程中,也要有勇氣敢於否定自己,以不斷最佳化方案。學員馬偉明表示:紅旗渠精神不但留下了文化瑰寶,也樹立了精神豐碑。學員陳楠表示,透過學習心靈受到震撼,信念得到再造,將用紅旗渠精神,來面對更多挑戰。學員朱建凱表示:領頭人不畏艱難、深入調研、勇於擔當,群眾們締造歷史、創造奇蹟的精神值得敬佩。學員姚遠表示:來紅旗渠心靈得到了淨化,更真實地反省自己,以做好未來的工作。學員高桂革表示:腳踏實地才能水滴石穿。學員餘磊表示:個人與自然抗衡的力量十分渺小,但紅旗渠精神的力量卻無比強大。學員王潮華表示:把紅旗渠精神帶回外企去,努力組建上海市首個外企新聯會。學員嚴堅表示:幾日學習心被觸,震撼兩字繞心頭,埋頭苦幹磨利劍,紅旗精神牢記心。班長王海濱表示:楊貴一班人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遇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讓我們學到了領導工作的態度、方式、方法、技巧,每個人都在修自己的紅旗渠,讓我們不忘初心,攜手前行。班長馮敏表示:衷心感謝區委統戰部、區社院的精心組織和安排,搭建了知友和新友溝通交流的平臺,並結下了深厚友誼。

  巫嶺副部長肯定了本次學習班28位學員的認真態度和學習實效,希望學員們在集體學習、認真思考、積極踐行等方面都有所行動,把學習班深厚情誼傳承下去。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10

  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表述是:“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在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個表述的科學性。我們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正是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人民群眾和我們的黨一起創造了這個奇蹟。

  作為一個生在紅旗渠畔,長在紅旗渠旁的教育工作者。我時時都在感受著紅旗渠精神。首先我想闡述一下我感受到的紅旗渠精神。

  在上世紀60年代,有一群人,憑著一種精神、一種理想、一種信念,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們就是林縣人民,修渠引水是林縣人的夢,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修建紅旗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林縣人民把中華民族精神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結合起來,既繼承了勤勞、節儉、勇敢的優秀民族傳統,又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不畏艱險、科學求是的堅定信心和強大力量。紅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是偉大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體現。紅旗渠精神彰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精神內涵,代表著中國各民族的形象,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弘揚中國精神,就有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凝結劑和推進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輝煌的強大精神力量。

  實際上,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在當今社會,弘揚紅旗渠精神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 紅旗渠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紅旗渠精神。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致富、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個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骨氣和膽識,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夢想,才有力量。正如所講的,“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為人民造福”。“中國夢”不是黨和政府的一個口號,不是一個經濟發展指標,而是由每一個國人的夢想組成的,這是一個永久的主題。因為生命延續不止,夢想傳承便生生不息,而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民族奮鬥,也隨之延續不斷。在國家當前的發展階段,13億國人的夢想就是“全面小康、國家富強”,當我們都在為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奮鬥時,也就為“中國夢”的實現獻出了一份力。“中國夢” 必須造福於人民,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花,離不開奮鬥的汗水澆灌。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有13億國人的共同努力,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民族的復興與崛起,離不開13億群眾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奮鬥。

  二、紅旗渠精神是形成新時代精神的基礎。

  紅旗渠精神是新的時代精神的基礎, 影響著新的時代精神的思維品質和精神風貌。時代精神總是立足於現實實踐的,總是在一定民族實踐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正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愛國主義、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我們才能夠擺脫困境,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之上, 我們才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是根源於現時代的社會實踐的,具有時代性特徵、實踐性特徵,但這種時代精神深層次上是由民族精神所決定和影響的。從這個意義上說, 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而紅旗渠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

  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既要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承接,又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把紅旗渠精神的優秀傳統熔鑄到時代精神中去, 紅旗渠精神,會真正成為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三、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的思想文化之魂,必須使全體人民擁有共同的思想、理想和信念、精神與道德規範。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堅持集體主義的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我們堅持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我們發展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其價值指向的重點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個人都只是關注個人利益,無視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利益,整個社會就會成為一盤散沙,社會秩序必然失範,最終也難以保證個人利益的實現。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發揚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導向,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引導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聯絡當前實際,廣大社會成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在艱苦的環境中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獲得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

  四、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實幹興邦

  同志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大興務實之風。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貫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也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紅旗渠精神體現著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精神和作風。能否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思想保證。

  講,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匯聚中國力量。紅旗渠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中國力量,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關鍵時刻,探討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今天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十分必要。對於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弘揚紅旗渠精神,一是要心懷夢想,堅守信念;二是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三是要依靠人民,萬眾一心;四是要真抓實幹,克難攻堅;五是要銘記歷史,展望未來。

  多年來,紅旗渠不僅僅給我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給我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我們一方面要透過弘揚紅旗渠精神不斷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入挖掘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在當今社會釋放更大的能量。當前,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秉承“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原則,深入弘揚紅旗渠精神,將其融入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每一次感受紅旗渠精神,都可以盪滌思想、震撼心靈、啟迪思想、增強黨性,紅旗渠精神將指引我們實現每個人的夢想,將指引我們共同實現中國夢。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11

  爬過井岡山,參觀過西柏坡,聽過南街村王宏斌書記的講座,……著實去過不少紅色教育基地,每個地方都給予我不同的感受,每個地方都有一些故事戳中我的淚點。紅旗渠,跟別處不同。11月27日宣傳司黨支部全體到河南安陽紅旗渠集體學習。對紅旗渠的瞭解,讓我從“一條煙”(一種叫做紅旗渠的香菸)變成了一座精神豐碑。

  懸崖峭壁上的水長城。遠望紅旗渠,就像一條長蛇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蜿蜒盤旋,說紅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蹟,一點都不為怪。漫步在紀念館,聽紅旗渠的兒女講述先輩們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經歷一次精神洗禮。60年代初,在中國經濟社會環境極為困苦的時期,一位名叫楊貴的書記帶領林州人展開了一場“千軍萬馬戰太行”的偉大行動。雖然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但引漳入林從設想到行動,在最短的時間裡,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援,立下“大戰八十天引來漳河水”的誓言。我第一次掉了眼淚,沒有強烈的吃水、用水的願望,怎麼能夠凝聚這樣的共識?紅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長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但每家每戶的付出,每一個刻在石塊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兌現了承諾。楊貴書記身先士卒戰鬥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歲的母親去世才答應離開工地回家奔喪;工程師吳祖太日夜繪製施工圖紙,沒來得及見到新婚妻子的最後一面,就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了“有臉吃上紅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歲的孩子送上工地,卻再也沒有等到孩子的歸期;……一路淚水漣漣,直到那張萬人歡慶紅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現在眼前,感動的淚水化作發自內心的喜悅。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時,可以為了一個偉大的夢想奉獻和付出,可以在現場分享勝利的喜悅。

  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紅旗渠精神被概括為了十六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為後人所傳頌,其中的開拓創新最讓我震撼。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說國家財政只佔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財力都是舉全縣之力,光是這一工程中體現出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讓人震撼。沒有先進的水利測量工具,就發明了用臉盆、板凳和水組合成的測量工具;為了儘快完成四千多米長的通道,從山頂掘了十三口井把兩個工作面變成了二十六個工作面;紅旗渠長藤結瓜的探索,將這項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電、景”一體的大型灌區。除此以外,與山西省政府簽訂的補償協議被譽為“最早的拆遷補償”,修渠過程中責任到生產隊、到村、到戶的做法,與十多年以後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不由衷地說,紅旗渠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太行山上的五部曲。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靠著紅旗渠精神名揚天下的林縣兒女們並沒有躺在先輩們的成績上睡大覺,而是奏響了與我國時代發展步伐相一致的五部曲。六十年代,千軍萬馬戰太行解決生存問題,七十年代千軍萬馬出太行解決溫飽問題,改革時期千軍萬馬富太行解決發展問題,新時代千軍萬馬美太行、福太行,一個與時俱進的林州縣向全國人民宣佈: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歷久彌新、永放光芒。

  青年洞裡的回聲。踏著腳下的青石,扶著兩邊的欄杆,一路走到青年洞,仰望石壁上的中國共產黨旗,每一個人都舉起了右拳,氣壯山河的聲音在山谷中迴盪: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回程,這次活動已經成為過去,紅旗渠卻成了一座精神豐碑。循著紅旗渠精神照耀的大路,心中無比明亮,國運昌盛、四海昇平不僅僅是一種願望,更是鏗鏘有力的回答:這樣的中國夢,算我一份!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12

  為了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中央和省委明確要求,既要認真落實統一部署,把規定動作做到位,又要結合各自實際,靈活安排好富有特色的自選動作。紅旗渠是中國水利史上的經典工程之一,紅旗渠精神實質就是為民務實清廉,是密切黨和群眾血肉聯絡的最好典型。參觀紅旗渠,把學習紅旗渠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作為黨員幹部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更容易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紮實的成效。

  為了更好地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好,我結合自己參觀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的重要性,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深刻把握紅旗渠精神內涵實質,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

  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精神蘊含著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幹部作風、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巨大凝聚力,體現了立足本地條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的艱苦創業精神,顧全大局、齊心協力的團結協作精神,不計報酬、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

  紅旗渠就像一部濃縮的歷史,把人們帶回到那段難忘的歲月。更為重要的是,它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思考。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在今天我們還需要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嗎?這些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和黨性原則,如何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思考。對此,郭庚茂書記明確指出:人們的思想觀念會變,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沒有變;我們黨的歷史任務在不同時期會變,但黨的性質和宗旨沒有變;我們黨的方針政策在不同歷史時期會變,但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沒有變;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會變,但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沒有變;人們的價值理念會變,但我們黨倡導的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沒有變;經濟發展水平、物質生活條件會變,但我們黨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政治品格沒有變。從這六變六不變中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形勢如何變化,黨的性質、黨的宗旨不能變,作為黨性集中體現的紅旗渠精神都會歷久彌新。因此,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的自覺性、堅定性,從內心深處打牢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終生的思想根基。

  二、對照紅旗渠精神,認真查詢和整改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

  認真落實省委指示精神的。同時,切實對照紅旗渠精神,聚集四風問題,搞好四個對照。

  一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立黨為公、一心為民、紅旗渠的建造是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光輝典範。以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一開局就制定了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這是促進領導幹部帶頭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措施。

  二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紅旗渠精神體現了尊重客觀實際、不說假話、不畏艱險、齊心協力、團結實幹、敢於負責的求真務實精神。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林州人民創造了人間的奇蹟,把世世代代的期盼變成了現實。

  三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紅旗渠的建設正是林縣人民依靠艱苦奮鬥,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艱苦奮鬥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

  四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無私奉獻、廉潔奉公?

  修建紅旗渠,總投資近7000萬元。這樣的投資不僅在當時是筆大投資,就是放到今天,也算是不小的投資。如此大的投資,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建設如此大的工程,參與的大小領導幹部又是如此之多,竟沒有發生過一起請客送禮、揮霍浪費的問題,沒有一個幹部貪汙挪用修渠資金,沒有一個負責同志盜用修渠物資,沒有一個幹部為自己的親屬謀私利。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像戰鬥在紅旗渠建設工地的每位黨員幹部一樣無私奉獻、廉潔奉公。

  三、弘揚紅旗渠精神,為實現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黨中央決定以整風精神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我們將弘揚紅旗渠精神作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目的是促使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改進作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我們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紅旗渠的心得體會13

  一個人活著,需要一種精神;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需要一種精神;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全市機構編制系統於8月上旬在林州市開展了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筆者有幸作為紅旗渠幹部學院的一名學員聆聽了在《百家講壇》主講紅旗渠故事的李蕾作的紅旗渠精神講座,充分感悟和領會了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及時代價值。透過參加這次活動,筆者感受很深,感悟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是很受觸動。以前曾多次參觀紅旗渠景區,多次聆聽紅旗渠精神事蹟講解,觀看過很多有關紅旗渠的紀錄片,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接受紅旗渠精神事蹟教育,對紅旗渠精神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但是,透過這次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我很受觸動。一幕幕觸動人心的情景,一個個無私奉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筆者面前。當年,新華社社長穆青在施工現場採訪一位一隻眼睛失明的民工時,穆青被眼前這位殘疾人的一句話觸動了。這句話就是:如果問我為何要修建紅旗渠,我就是懷著報恩的心在修建紅旗渠。面對艱鉅的工作任務、惡劣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勞模懷著報恩的心態去工作、去付出、去奉獻。他講的報恩就是報答黨和人民的恩情,報答社會的恩情。一個農民講的報恩很樸實,也很真誠,而作為我們黨的幹部應該受到更深的觸動,應該深刻反思:我們是抱著感恩的心在幹工作、在生活嗎?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個考問。一位領導曾經講過,共產黨沒有虧待了我們,我們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昧著良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二是很受啟發。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成就偉業的。這使筆者感悟到,全市機構編制工作沒有艱苦奮鬥和埋頭苦幹的精神,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幹部職工經歷了歷次政府機構改革,面對方方面面的利益糾葛,受到各種壓力和挑戰,特別是市編辦單設以來,領導班子率先垂範,發揚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奮力拼搏、團結協作,認真細緻、紮實高效地完成了每項工作任務,在體制機制改革、機構編制管理、幹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既鍛鍊了隊伍,又樹立了形象,無愧於我們的事業,無愧於組織和人民的重託。

  三是很受鼓舞。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幟,催人奮進,是我們工作的動力,鞭策我們不能懈怠、不能偷懶。筆者所從事的機構編制工作,困難和挑戰很多,在工作中,更要發揚紅旗渠精神,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做到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當年修渠時,正處在三年特殊困難時期,修建紅旗渠的決策者面對林縣大地顆粒不收的現狀,面對沒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對不少人悲觀失望的情緒,面對需要穿越崇山峻嶺的艱苦條件,他們沒有退縮、沒有迴避,在關鍵時刻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激發了全縣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幹勁,經過十年苦戰,終於建成了紅旗渠。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備的素質。習近平強調,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擔當大小,體現我們的胸懷、勇氣、激情,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我們要具有敢於擔當的品質,對工作帶著激情,對生活滿懷熱情,對事業飽滿感情。一個沒有激情的人是幹不好工作的,幹事業就是要充滿激情。對組織安排給我們的工作,要積極去幹,主動幹好。紅旗渠的修建者對待工作和事業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這種有著飽滿感情的工作精神,為我們幹好本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每個人把本職工作幹好,單位的整體工作就幹好了;每個單位、每個地區的工作幹好了,我們的國家就強大了,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