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1

  沈祥友,全軍鄉熊家河村東莊組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村子裡人一提到他,都會想起他六十年來他無私照顧孤寡老人的故事,說起他的故事,全村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說:“老沈是難得的好人!”

  這份愛心始於1950年。受沈祥友長年照顧的老人叫竇光啟,1913年出生,年青時參加紅衛團,在團裡當過炊事員,後來與部隊失去聯絡,便一直沒有離開過家鄉。由於家境貧困,一輩子沒有結過婚,膝下無子女。1950年,作為熱心的鄰居,沈祥友瞭解到他的困境,便與妻子李德蘭商量,把竇光啟接到自己家中居住,也方便照顧,好歹也能讓他吃口熱飯。從此,兩家便合為一家,竇光啟便成了老沈家的一名“正式”成員了。夫妻倆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的起居飲食,有什麼事也找他商量。這個特殊的家庭過的也是其樂融融。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03年的一天,由於一次意外事故,竇光啟老人不慎從山頭摔下,大腿腿骨嚴重骨折,由於沒有及時醫治,從此,癱瘓在床,突然降臨的不幸,給這個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責任並不因為突降的災難而減少。從此,沈祥友夫婦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花在照顧竇光啟老人身上了。老人經常小病不斷,需要到鄉衛生院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夫妻倆輪流值班,把平時捨不得吃的飯菜都送到老人跟前,並讓老人不要有顧慮,安心養病。老人經常大小便失禁,沈祥友每天都要給老人換好幾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沈祥友夫婦六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的事蹟在全軍鄉廣為傳唱,感動著每一個聽過這個故事的人。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2

  蘭瑞山,男,1940年生,中共黨員,現年71歲,2000年市群藝館退休,現任市美協名譽主席,河北畫院外聘畫師,察哈爾書畫院畫師,職稱副研究館員。退休後身體尚好,空閒時間多了,本著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用的精神,發揮自己苦心修煉的業務專長,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業務技能,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發揮餘熱,為精神文明建設多做一點貢獻,不求名留千古,但求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有益於它人和社會。

  退休後經常到市圖書館查閱有關美術的報刊、雜誌,瞭解美術創作的動態。在家閒暇時間,閱讀古畫論,積澱繪畫理論的修養,也創作了許多的美術作品,亦有獲獎作品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和獎勵。如:2006年國畫《復興中華》參加“北京清大華文書畫院全國書畫家弘揚仁義禮智信邀請展”獲金獎。國畫《香港迴歸》參加“懿鑫杯慶祝建黨85週年全國繪畫大賽精品展”獲銀獎。2009年國畫《綠色家園》參加省市“迎國慶60週年風清氣正大好河山廉政書畫展”並獲省市三等獎,入選市出版的“廉政書畫優秀作品集”。

  2009年國畫《黃山蓮花峰》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河北省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2009年國畫《山澗溪流》、《悠悠歲月》、《黃山蓮花峰》入選“張家口美術家畫集”。2010年國畫作品《金秋時節》、水彩畫《老人》參加在省畫院舉辦的“天津美院校友書畫展”併入選《春華秋實》美術作品集。

  2010年市廣播電視報刊登專版“蘭瑞山水彩畫作品選登”並發表“淺議水彩畫”學術論文。2010年張家口晚報發表“蘭瑞山情繫山水間”專刊。並有報社記者李林撰寫的評論文章。2010年市廣播電視報刊登專版“丹青逸彩悅平生蘭瑞山中國畫近作選登”並發表“絮語山水畫”學術論文。

  2011年國畫作品《山鄉夕照 餘暉飛霞》等三件作品參加在省畫院展出的“大好河山張家口書畫精品展”。社會活動方面,2010年代表市美協領隊參加秦皇島市文聯舉辦的“河北省五市美術作品展”。2007年-2009年應市老年大學邀請,教授國畫山水畫教學工作三學年。還曾臨時為市電大、市職業技術學院裝飾系教授西畫基礎課程,也曾教授零散的高、初中學生,培訓繪畫基礎教學工作多年。2011年協助市群藝館領導舉辦“慶祝建黨90週年書畫作品展”。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3

  吳晶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但提起二十多年來她與孤寡老人的'故事,她的左鄰右舍和朋友都會豎起大拇指說:“晶華是難得的好人。”

  萍水相逢起愛心1969年,吳晶華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晶華跟朋友聊天得知糖廠社群有一位孤寡老人奚桂琴,無人照顧,便主動去老人家裡幫忙照顧。一進門,只見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房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原來,奚桂琴老人是1930年出生,膝下無子女,僅靠社群救濟、撿垃圾為生,僅夠日常生活。透過接觸,晶華的心裡有了一種牽掛,她有事沒事就經常去陪奚桂琴老人,幫她做一些比較粗重的家務活。一次,她看到老人的衣櫃就是一個四方木箱,所有衣物都放置在裡面,特別容易起蟲子,於是就把自己小孩用的衣櫃和一床新被子送去。就這樣,關懷產生信任,老人家裡有什麼事就會找晶華去辦,而晶華陪著老人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不是親人勝親人

  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地吳晶華就負起了贍養奚桂琴老人的義務。特別是近幾年來,老人身體病痛增多,晶華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花在照顧這位老人上。一天,奚桂琴老人因腰椎受傷,晶華第一時間來到了老人面前,安排老人住院治療。在奚桂琴老人住院的四十多天裡,晶華隨叫隨到,如果自己沒空就安排丈夫前往。去年3月的一天,晶華突然接到電話,說是老人下肢無力,腰部疼痛。晶華火速趕到,並立即決定送醫院進行檢查,這一檢查讓晶華嚇了一大跳,原來奚桂琴老人得了癌症,不久於人世。晶華十分難過,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日子裡,她每天要給老人換好幾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善始善終見真情

  在幾次生病後,省吃儉用的老人已是一貧如洗,晶華還經常掏腰包,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老人的感動是不容質疑的,但老人實在沒有辦法回報,臨終之前的老人想來想去,最後覺得要認吳晶華為義女。這是一個老人的心願,晶華覺得應該滿足老人,讓老人含笑而去。去年6月老人離開人世,晶華又承擔起後事的操辦。

  2013年4月,吳晶華擔負起照顧互不相識、名叫穆桂榮老人的責任。現在,穆桂榮老人住進了吳晶華家中,和他們同吃同住,老人心裡充滿了幸福感,她感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福氣的人。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4

  肖彩琴,75歲,金華社群關工委老黨員,老幹部,自從退休後,她熱心於社群的公益事業,發揮餘熱積極參與到社群關心下一代工作中隊伍中。作為一名社群老黨員、老幹部,肖彩琴同志堅決執行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為根本,關心著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她勤於學習,樂於奉獻,默默無聞地為關心教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奉獻自己的力量,盡心盡力發揮“五老”人員的主陣地作用。輔佐社群未成年人正確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

  一、關注著孩子們道德品質的培養

  正如我們常說“一個未成年人是一個家庭希望,成千上萬個未成年人是一個民族的希望”,現在家庭多數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獨生子女,—孩子們自立能力差,自私心重,肖彩琴同志清楚看到這一點,決不能讓當今獨生子女成為不自強的下一代,她在關注孩子們身體成長同時,更注重孩子們思想品德培培養教育,從教孩子繫鞋帶到幫助父母做家務培養孩子們自立能力,從學做家務,到教會孩子們學會感恩。為以後更好走入社會,服務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基礎。 20xx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活動中,肖彩琴主任帶領孩子們在轄區不止一次進行非法小廣告清除,社群雜草清除等

  環境美化活動,在以熱愛勞動為榮的榮辱觀教育中,肖彩琴主任灌輸孩子們社群是我家,為家為國樂於奉獻精神。每年暑假,在取得家長和社群同意後,她都帶領孩子們出去,或去博物館參觀,,路途不遠,家長們也都放心,胡主任精心組織假期活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陶冶情操,增長了見識。

  三、竭力幫助社群弱勢兒童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領不如對門”,肖彩琴隔壁鄰居,年僅12歲孩子李XX,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隨祖父母生活,望著這個苦命的孩子,肖彩琴把他接到自己家裡,照顧飲食起居,與孩子談心,開導孩子。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社群單親家庭郭瑤,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忙不過來,幾來如一日,都是肖彩琴主任幫助接送,如今孩子讀高中,每星期回來,一回來都先來看看肖奶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心換心”吧!肖彩琴用她慈愛的笑容和真誠的為人得到居民的交口稱讚。

  “莫到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已年近八旬的肖彩琴仍一直為了青少年的教育而奔波忙碌著,每當看著孩子們取得了進步,她的臉上總是會洋溢著和藹欣慰的微笑,就是那一抹微笑,詮釋了一個平凡老人,一個優秀的社群老黨員、老幹部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無限熱情和對孩子們無私而深沉的愛。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5

  xxx,高新區寧海街道的一名退休教師,已年過60,仍堅持大愛情懷,默默奉獻。說起xxx為人,周圍鄰居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大家都說:“她可是個好人,熱情、善良、有愛心!”

  既是舞迷,也是奉獻者

  年輕時xxx就非常喜愛舞蹈,並鼓勵村裡婦女跟她一起跳。這幾年,她還一直義務教村民跳舞,從未間斷,即便是自己有事,也是先給大家放好音樂。一到傍晚她就在老時間,推著音箱來到社群廣場播放音樂兼領舞。先是跳一個小時的適合老年人跳的有氧健身操,然後跳一個小時的適合年輕人跳的廣場舞。xxx說,一般最少一個星期教大家跳一曲新舞,到現在已經教了26支曲子。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今年以來,鳳山數十位老人在xxx的指導下已學會了《大刀進行曲》《松花江上》《黃河大合唱》《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等10多首抗紅歌。在問到這些健身舞都是從何學來的,xxx笑著說:“都是從網上學的。”她告訴記者,是子女幫著從網上下載下來影片,一點點照著學習。

  最讓大夥感動也最讓舞友們敬佩的是,舞友原來提供的那套音響因為經常發生故障,幾次找人修理也沒有解決。前不久,xxx乾脆就到商場自費為大家購買了一大一小兩臺音箱和平板電腦,共花費1500多元。保障了大夥跳舞的順暢進行。

  每晚七點至九點,一般至少二十人,多則達到五十人。他們伴隨著音樂邊跳舞邊交流,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個縮影。“這個跳得好。”“隊形整齊,隊員精神面貌真喜慶。”圍觀群眾邊看邊議論,並用相機、手機拍下她們的精彩表演。

  “小老人”幫助 “老老人”

  2011年xxx退休後,帶頭加入了社群志願者隊伍。在社群裡,xxx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哪家有個大事小情,總有她忙前忙後的身影。xxx笑稱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老人”,以幫助老老人為樂,以為鄰里做好事為樂。鄰居徐老太不幸喪偶,xxx數次登門,如親人般伴其左右,問冷暖、解心結,並千方百計動員她參加社群活動,讓老人重煥活力、綻放笑容;鄰里 83歲空巢老人吳老爺爺身患重病行動不便,xxx主動了解情況,噓寒問暖,還成為了他的“編外”子女,小到跑腿買菜,大到看病取錢,無論颳風下雨,都能儘自己的能力滿足。最令人敬佩的事,xxx悉心照料八旬老母親,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孝道,受到了村民的點贊。

  今年5月,老母股骨頭骨折住院動手術,xxx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在醫院陪伴老人,給她喂湯喂藥。出院後老人行動不便,xxx每天騎車3裡多路為老人煲湯送菜,從不間斷。夏天高溫連連,酷熱難耐,xxx還將“每日一探”改為“每日兩探”。xxx把社群當做自己的家一樣看待,樁樁小事都溫暖著鄰里的心。

  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老師奶奶”

  從教36年的xxx,退休後與老伴搭檔創辦了“留守兒童家庭輔導站”,開設“四點半學校”,堅持每天下午放學後,將無人接送與管理的留守兒童召集起來,主動擔任他們的“代理家長”,進行作業輔導,遊戲活動。暑假期間,她不僅組織學生看書看報、講故事、做遊戲,還邀請回鄉度假大學生為孩子們輔導功課,並透過遠端教育影片下載一些影片資料,讓孩子們掌握許多生活小常識。她引領孩子們到“知識宮”、“動腦筋王國”裡遨遊遠航,和他們一起探索宇宙的奧秘;給他們傳授防水、防火、防電的安全知識;組織他們參加《週報》《陽光少年》舉辦的徵文競賽。她對留守兒童實施“十個一”關愛法:一張親情聯絡卡、一本代理工作記錄、每月一次親情交流活動、每月一次學習檢查指導、每月一次家訪活動、每月一封親人家書、每月一次與父母影片對話、每月一次主題教育、每人一本成長記錄冊、每人教會一門實用技術。在她心目中,關心下一代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價值所在、快樂所在,她傾注一”片愛心,把村裡的留守兒童當作自己的孩子帶,村裡的孩子都稱她為“老師奶奶”。近3年,她無償輔導學生3000多人次,其中還包括父子兩代人。

  近年來,xxx先後被評為“海安好人”“社會媽媽” “南通市十佳巾幗志願者”。在榮譽面前,xxx一直保持著平常心態。她掛在嘴邊常說的一句話是:“是黨培養了我,我應該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

  好老人先進事蹟材料6

  建國後,為了支援國家建設的需要,轉業到地方,分別在四川、雲南和北京等地的郵電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一六年十二月,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一八年十二月,任南京郵電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到一九八三年離休。

  離休20多年來,秦老始終繼續發揮著一個職業革命家的餘熱,他有老紅軍的優良傳統和老黨員的對黨忠誠,經常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經常給大學新生、中小學生作演講,講革命傳統、講革命歷史、講為人處事,以親身經歷給下一代進行思想教育。多年來,他在各種場合演講無數場,僅從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區、吳江校區、社群所作關於"弘揚長征精神"的演講就達數十場之多。只要秦老應允的演講,他總是風雨無阻。有一次應邀前往社群某小學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儘管大雨瓢潑,褲淋潮了、鞋泡溼了,可他仍然按時趕到,迎候的老師和小學生們感動得熱淚盈眶。還有一次,他應邀到南京理工大學給全體畢業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儘管天降大雨,他還是堅持前往、準時到達,同學們很受感動。他還自立規矩,每次演講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請,只收聘書、紅領巾、鮮花。其實,在年輕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為他們作出了表率。

  教育,並不僅僅體現在演講中。除了廣泛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還帶頭獻愛心,扶危助困。從95年起,他資助家鄉四川省通江縣農村兩個貧困學生,直到小學畢業。96年10月,他又捐給四川省通江縣涪陽區陳河鄉中心小學人民幣一萬元,和四箱書籍約120餘冊。從95年起先後為家鄉中小學、失學兒童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2萬多元。他心裡記掛的,依然是老家學校的那群孩子們。"孩子是家鄉的明天,教育是發展的根本",秦華禮同志如是說。

  南京郵電大學為首任老院長、老紅軍,百歲老人秦華禮舉辦百歲壽辰慶祝會。令來賓感嘆的是,雖然一百歲高齡,秦老臉上卻沒有太多皺紋,而且腰背挺直、精神矍鑠、步履堅定,滿頭銀髮紋絲不亂。熟悉他的人都說,秦老熱愛生活,90多歲還帶領南郵的老年門球隊滿中國"飛",參加比賽。每天讀《揚子晚報》也是他多年的習慣之一。

  54年前他任南郵院長

  1920年,秦華禮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大巴山下一個窮苦的家庭。在他1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迫於生活的壓力,母親強忍著淚水將秦華禮的三個姐姐都賣給人家做童養媳,以此換取溫飽。1932年12月,紅軍來到通江縣。紅軍到達的第三天,秦華禮就自告奮勇參加了村裡的游擊隊,手持梭鏢、肩背大刀、威風凜凜。1933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位"老通訊"。

  解放後,秦華禮轉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華禮離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書記、院長。秦老的院長任命書,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郵電學院,缺房子、缺裝置、缺老師、缺幹部。面臨這一現狀,老書記很痛心,"學校總要上課啊",這一信念支撐他從困難中突圍。缺房子,老書記和學校師生親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就這樣,我在這個校園裡一待就是54年。"秦老望著窗外的校園,滿目柔情。

  90多歲還滿中國跑

  百歲高齡的秦老不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聾,說起話來思路清晰。"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秦老笑呵呵地說,每天吃完飯他會堅持讀報,《揚子晚報》、《新華日報》之類的要看上一堆,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找幾個老棋友殺兩盤象棋,也是一大快事,一點也不覺得腦子累。前兩年,他還專門花5000多元買了臺電腦,研究在電腦上下象棋,秦老還有一大愛好,就是打門球。曾經擔任過南京市門球協會副主席的他,經常出現在學校的門球場,練上半小時門球,路過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歲了。

  更讓記者驚訝的是,早幾年,秦老習慣每天早上用冷水洗頭、沖澡,這兩年歲數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覺前用自來水衝頭洗臉。即使這樣的數九寒天,也是先用溫水洗一遍,最後還是用涼水衝一下。說起這個習慣,還要追溯到秦老抗戰那會兒:"那個時候因為缺乏休息,老是頭疼心發慌,有次我用毛巾泡過井水後敷一下頭,發現好多了,後來就一直用冷水洗頭洗澡。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五六十年。"最讓人佩服的是,前兩年,閒不住的老爺子還全國各地的到處轉悠。九十多歲了,跑過石家莊、西安、廣州、深圳、香港等各個地方。前年,還到汶川看了地震遺址,為遇難者親手獻了花。

  不忌口但從不會多吃

  秦華禮老家是四川通江,參加紅軍時期,秦老是軍部的電臺臺長。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通宵不能睡覺。"那會在北方,夜裡零下40℃,不喝高度白酒熬不過去,經常熬夜,需要抽菸解乏。"

  35歲前,秦老曾經煙不離手酒不離口,再加上條件艱苦,所以他患有嚴重的胃病、失眠,身體越來越差。35歲那年,他這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於是他開始戒菸、戒酒。"煙和白酒是一下子就戒了,從那以後再也沒碰過。"秦老的早餐很"西化",品種豐富,"早上喝一杯西紅柿汁,兩顆大棗,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蘿蔔,一杯牛奶,量都很少,但吃的品種很多。"

  每到冬季秦老愛睡懶覺,早上八九點鐘才起床,女兒出門時把土豆胡蘿蔔之類的蒸在鍋裡。午飯和晚飯都隨意,"家裡燒什麼我就吃什麼。"不過每晚那一小杯紅酒一定少不得。"每晚喝一小杯紅酒,大約1兩左右。"這樣的生活習慣他堅持了有半個世紀,他從不忌口,但從不會多吃,每頓飯最多八成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