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
什麼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
有多少人可以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窮苦地方艱苦奮鬥?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艱難,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連煮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他,就是吉林大學教授,一位以生命來教導學生的戰士:黃大年。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專家,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著一腔愛國熱血,毅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工作上與時間賽跑,一刻也不停歇,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的奇蹟。而然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卻得了癌症,但這也沒有阻擋他工作的腳步。2017年1月8日 ,黃大年因病去世。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還能想著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黃大年同志,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來祖國做出偉大貢獻,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帶病堅持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冬天冒著嚴寒送快遞的快遞員、堅持守在邊境一線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奉獻自己,方便別人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一個不畏艱苦,勤奮好學,熱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學生。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2
他有著一個看似樸實無華的名字,絲毫談不上詩情畫意;他是一位看似平凡的科技工作者,卻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是一名在海外漂泊了十八年之久的僑居遊子,卻始終暗湧著無法壓抑的愛國熱情;他既有對待工作錙銖必較怒摔手機的霸道一面,也有面對“名頭”無動於衷的坦然自若;他是高高在上的專家,更是學生眼中平易近人的良師益友;他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無奈被命運擋在了前進的路上;有人說他是了不起的人物,集眾多榮譽頭銜於一身;也有人說他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固執己見的“科研瘋子”……他其實沒那麼複雜,他就是黃大年,一個我眼中的優秀黨員。
有些人走了,但他仍然活在我們心裡。2017年1月8日,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長期超負荷工作徹底拖垮了他,振興中華的大業尚未完成,黃大年教授卻早早的離開了我們,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損失。我知道他還有滿腔熱血,還有來不及書寫的宏偉藍圖和振興中華的偉大夙願。
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蹟,首先就要學習他“心有大我,一心報國”的愛國情懷。我們無法體會黃大年教授選擇回國需要克服多麼大的阻力,但他最終做到了,用最短的時間,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向全世界宣告,他深愛著他的祖國,任何時候只要祖國一聲召喚,他必將回到她的懷抱。
“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教授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擔當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有媒體報道稱黃大年回國的舉動讓某國的航母艦隊演習後退了整整100海里,足見他震懾力。他在祖國安危受到威脅的時候,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挺身而出,用行動捍衛祖國的尊嚴。
黃教授回國之後,他迫不及待的的想要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都掏出來獻給國家,他總覺得自己在國外那麼長時間,回來了要把這些時間補給國家,看著祖國在該領域落後的現狀,他有點著急了。熬夜加班已是家常便飯,即使身處病房,仍然不忘安排工作、輔導學生,這種敬業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黃教授是別人眼中的“科研瘋子”,對待工作嚴謹細緻,絕不容許有任何差池。因為他清楚國家目前所面臨的情形,如果不奮起直追,他害怕再這樣下去,我們國家會被越甩越遠。然而私底下他卻又是那麼的“接地氣”,和學生一起散步、打球、做飯,甚至出錢支援學生留學,資助困難學生等。在他眼裡公私必須分明,先公後私,決不可一概而論。
為了搞科研,他沒能見二老最後一面;為了儘早回國,他甚至用離婚來威脅自己的結髮妻子,在他眼裡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的一切都必須服從國家的利益。別人形容他為“科研瘋子”,熟不知這一切皆是因為他知曉“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的道理,這種“舍小我,顧大我”的奉獻精神是我們每個黨員的精神食糧。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黃教授的先進事蹟數不勝數,每一件都是那麼的感人至深。“振興中華”是他的畢生追求,在他眼裡這絕不是一句空頭口號,他的一生都只為身體力行踐行自己的諾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貴在能夠舉一反三,見賢思齊,在學習黃大年教授先進事蹟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學習他愛國,敬業,敢於擔當,樂於奉獻等高尚品德和精神,更應該結合我們自身實際,查擺我們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用契合我們自身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黃大年教授的敬意和緬懷之情。
作為一名從事鐵路列檢工作的青年職工,一名黨員,於我而言,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蹟最主要就是學習他敬業和奉獻的精神。鐵路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何確保鐵路運輸工作暢通有序,就需要我們廣大鐵路人發揚“工匠精神”,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保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出半點紕漏。
鐵路貨車運用工作質量直接決定了鐵路貨車執行品質,標準化的列檢作業是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為一名貨車檢車員,只有發揚“工匠精神”,刻苦鍛鍊,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和業務技能,才有成為一名優秀檢車員的可能。然而一名優秀的檢車員不僅業務能力出眾,盡職負責的工作態度更是關鍵。因此在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不斷規範自身的作業標準,增強責任心,堅持標準化作業,本著凡事不怕麻煩,凡事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部位的原則幹工作,視鐵路運輸安全為己任,才稱得上是最基本的敬業和奉獻。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3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黃大年》這部電影,心裡激盪著豐富情感,腦海裡回想著很多句名言,比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話“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以及中國人常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黃大年的形象讓人聯想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歸國的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黃大年也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片中,吉林大學校長對黃大年闡釋他何以成為第一個東北引進人才的理由時如是說:“你的歸國能使外國艦隊在中國的海岸線後撤一百多海里”。可見,黃大年的學術成就獲得了從上到下的一致認可,這恰好呼應了當年美國軍方對錢學森的評價——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
黃大年海外遊學、任教、搞科研多年,他身上的“世界性”已浸入骨髓,這些內容在影片中表現為其流利的英語交流、優雅的紳士做派、嫻熟的大提琴技能以及默默支援街邊的流浪歌手等細節之處。然而,他又是“最中國的”:比如影片開頭搜尋亞瑟號,體現的是剛正不阿和誠實守信;多次懷念摯友劉文勝、感恩改革開放,體現的是仗義疏財與知恩圖報;遭受誤會時體現的是溫和儒雅。這些特質彙集在一起,塑造出黃大年忠信孝悌的典範形象。
影片中,面對公司老闆和身邊朋友同事的多方勸阻和賠償鉅額違約金的壓力,黃大年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國。初回國內,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工作。他甚至忙到忘記了春節,當他在辦公室工作,他一回頭,發現妻子將年夜飯已經擺好,那一幕是那樣的溫馨感人。如果說黃大年是一屆偉大,那麼這個偉人的背後還有一個一直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的女人。
可就算黃大年這樣拼命地工作,我國的'部分學者效率低下、利益心和得失心重、小團體派系意識普遍、團隊協作能力缺乏、人際關係微妙等狀況,這讓黃大年心灰意冷。不過他並沒有放棄,任何困難都打不倒他。這種直面現實的勇氣令人感動敬佩。面對現實,黃大年重振旗鼓,坦露心跡,以身作則,以“倒下了就地掩埋”的先鋒姿態逐漸改善了科研生態,創造出一項項重大成果,也表現了學術界乃至中國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意志。
黃大年說:只有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融為一體時,才有價值。他那麼無私,那麼偉大。與他相比,我們是那樣的渺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努力工作,熱愛祖國的精神。雖然我們不能為國家做出科研上的偉大功績,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份內之事。雖然沒那麼偉大,可也要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希望能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國之棟樑。來日為祖國爭光。我們也要教育孩子們: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這部作品當成一部改變千萬人命運、帶領人類向前的英雄電影,也可以當成一部濃縮了近半個世紀的歷史題材電影,更可以當成一部傳達知識分子精神的傳記電影,因為這是一部有靈魂的作品。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4
沒看電影前,我不知道這個人,看了電影后我才知道,他是旅居國外的華人科學家,他的回國,讓某國的航母演習艦隊後退100海里讓中國的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專案“用5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的路程”。他是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戰略科學家。他讓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他,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他,選擇了母校吉林大學做全職教授,成為東北第一個引進的“千人”專家。他,沒日沒夜地工作,七年間,帶領四百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有外媒稱,他的回國,讓美國當年的航母演習艦隊後退了100海里。他曾寫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2017年1月,黃大年病逝,年僅58歲。
“為什麼回國?”在電影放映十分鐘後,我心裡打下一個問號。對於一個在國外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的“海漂”來說,要拋舍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並不容易。是一種什麼樣的召喚,讓他義無反顧回國效力?是一種什麼樣的牽掛,讓他念念不忘父母之邦?“祖國高於一切”——這是他用生命作出的回答。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
有點感慨。他真的是一個至誠報國,以身許國的科學家,老師。他的事蹟讓人感動,他留給國家的不僅僅是學識,最受感動的還是他給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填補了這一領域的不足,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看了他捨生忘死的工作態度,越發感覺什麼是責任,希望更多的人,能學習黃大年老師,真正的去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哪怕你的領域不是國內最要緊發展的,但是本著一個負責人的心態去做,是每個黨員應盡的義務。黃大年,一個真正的純粹的科學家,這樣的學者怎能不讓人敬佩呢!他的英年早逝,讓人惋惜。赤子之心,大鵬之志,踐行之力,已經值得我們去尊敬,值得他安息。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5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18年裡,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後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後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
這是一顆為祖國跳動的赤子之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在黃大年身上,人們可以深刻感知一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作為一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黃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在他心裡,祖國需要就是最高追求,“為國擔當”就是人生信條。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情,為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這是一顆為中國夢澎湃的奮鬥之心。從“海漂”到“海歸”,不只是黃大年個體命運的轉折,也是實現中國夢偉大時代程序的一個折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黃大年自覺把人生理想與國家發展融為一體,“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他洞察中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發展大勢,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攀登創新高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傾盡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貢獻。“只要大家努力和堅持,一定能實現強國夢”。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啟示我們,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絡在一起,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義。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聲,也訴說著中華兒女的衷腸。歷史不會忘記,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今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脫利益羈絆甘願為國奉獻,他們延續著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為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今天,當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實現復興的夢想,當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方興未艾,祖國更加呼喚千萬個黃大年式的優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喚為夢想頑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樑燃燒自己、照亮未來。他們的英名永在,他們的事業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6
世界上會有誰放棄的優越生活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改進國家的科學技術,他就是吉林大學的教授:黃大年教授。
他是著名的地理學家,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突破重重困難創造了許多奇蹟。可惜他在2017年1月8日悄悄地離開了人世,享年58歲。
他有著濃濃的愛國之情。他曾經在畢業留言中寫到:振新中華,乃吾輩之責。為了給祖國作更多的貢獻,他還恨不得24小時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天天只吃烤玉米,甚至躺在病床上他都忘不了工作。還有誰能像他一樣放棄優越生活條件,就為了自己的祖國。
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對祖國的赤膽忠心,鞠躬盡瘁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也要像他一樣胸懷廣闊,報著遠大的志向,好好學習長大後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人民更加幸福。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7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無名、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拋棄一切,毅然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黃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黃大年教授在英國的科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錢、名譽、地位和國際一流的科研團隊。但是,這些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他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就這樣,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他從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工作中,別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時,而他卻把一天24小時的時間全部時間投入工作當中。
在這7年中,他憑著高深的科學專業技術水平和一股剛強的毅力,填補了我國在地球地理控測的多處空白。有專家說過,黃大年同志在這7年中的成績相當於別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這一股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不少同事也都說他是一個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時候。2016年底,他終於倒在了病床上。但他心中的腳步卻從沒有停歇過,在病床上,他堅持給學生講課,耐心地講解學生們的疑惑。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最終沒能戰勝病魔,不幸離世,長眠於祖國的土地之下,享年58歲。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對於我們,對於國家,對於世界,這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黃大年教授雖然去世了,但我們要學習黃大年教授的愛國之情懷,鞠躬盡瘁,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8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裡。黃大年這樣說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國需要的時候黃大年聽到了祖國對他的召喚。黃大年回來了,就這樣懷著一顆赤子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七年裡他兢兢業業、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活著,工作著,人是快樂的。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誓言。實現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轉變。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說過:“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摒棄小我心存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始終從大局著眼,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多為國發光,不與民爭利。學習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9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為“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鬥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佔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著趕超前沿、不想著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峰”,只要堅定信心、勇於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著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才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著,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著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鬥。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於50年,黃大年靠什麼讓我國深探專案從遠遠落後到比肩一流?探求就裡,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專案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援,形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佈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採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為怎麼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鬥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0
觀看了故事影片《黃大年》。早在之前的黨課學習中就對黃大年同志不忘初心,至誠報國的先進事蹟有所瞭解,此次觀看電影讓我更深入的學習了這位科技工作者的敬業愛國精神。
黃大年同志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學校很多老師一樣,專心科研、認真教學,甚至於無暇照顧家庭、顧及自己的身體。
2009年,因國家啟動引進海外人才的召喚以及母校吉林大學的誠摯邀請下,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祖國,只因為國內的科學事業需要他。外國媒體是這樣評價他的:“他的回國,讓美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正是黃大年同志不懼強者、勇於超越的自信和能力,填補了我國多項技術空白。他回國只想作一名全職教授,一心投入科研,培養學生。他需要時間讓祖國的科學事業逐漸強大,因此他爭分奪秒,講求效率。
隨著故事的推進,在各項事情順利進行的同時,黃大年同志的身體也逐漸出現異樣,儘管司機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但黃大年就是不聽,一心撲在他的事業上,為國家科學事業奉獻著,他說“國家的需求就要玩命幹”。
影片的最後,偉大的黃大年同志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走出影院,回想自己,在中國移動吉林公司公司工作還不到2年,在工作中一直不斷學習新知識,積累經驗,熱愛工作,期待用我自己的努力服務使用者,保證使用者感知良好。但和黃大年同志相比,自己所做的遠遠不夠,仍然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抓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以公司的利益為中心,時刻擔負起身上的責任。在以後的工作中,更要用飽滿的熱情做好本職工作,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追求創新,提升效率,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1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是為夢想而奮鬥。推動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發展,是黃大年的志向和擔當。在黃大年的辦公室牆上,有一張巨大的日程表,標註著天南地北的軌跡,密密麻麻——這是奮鬥者的生命足跡。短短几年時間裡,黃大年帶領科研團隊奮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領域5年的成績超過了過去50年。正如他生前接受最後一次採訪時說:“為了理想,我願做先行者、犧牲者。”與世界比肩的“神探夢”如同信仰一般,種在少年黃大年的心中。從小,“勘探”如同宿命般,同他,也同他腳下這片土地糾纏在了一起。直到生命終止,他的夢想仍舊綻放光芒。他的的無私報國,他的言傳身教,他的嘔心瀝血都源於他有個神聖的夢想,為夢想而戰。
夢想變使命,付諸於行動。幾十年前,“為國家找礦”,於黃大年是一種近乎夢想的使命。他總是比別人更刻苦、更努力,無形的鞭子在鞭策他。幾十年後,他成了地球物理專家,初衷不改。他的付出是常人不能比擬的,因為他的夢想是遠大的,是國家科技興旺的夢想,也造就他不平凡的人生。
記得小時候,老師會讓每位同學說出自己的長大後的夢想。有的說要當科學家,有的說要當老師教書育人,有的要當自由音樂人,有的要當自由創業人。老師都會對每個人的夢想給予鼓勵。後來,很多人為了夢想而戰,付諸於行動,孜孜不倦,如願以償;有的人改變了隨口一說的夢想,為自己找個理由放棄了。任何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夢想,將夢想變使命變動力,為夢想而奮鬥,生命才會有價值。“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是黃大年的夙願,也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黃大年在面對得與失、進與退的抉擇中,黃大年用無怨無悔,用畢生奮鬥詮釋了人生方向應如何把握。在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的同時,給予了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夢想之路從無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我們企業正在轉型時期,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複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改革轉型的硬任務,再到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的艱鉅工作,都要求我們不能鬆勁,而要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每一個人都應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合力破解發展難題,共同推動企業進步,我們的企業就會越來越完美,圓夢的腳步就會越來越堅實。作為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平凡人,如何將自己夢想變使命變行動,如何將黃大年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融入我們平凡的崗位中去,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才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2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麼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做到了“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師,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說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戶”,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麼是“教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學,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高校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勳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範,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並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說:“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全部,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3
黃大年同志生前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義無反顧返回祖國,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實踐科技報國的理想。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黃大年同志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愛國報國的先進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他用行動闡釋了師者之行、之德,是我們在本職崗位上奮發進取的一面鏡子。黃大年同志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必將感染和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實現強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感受到了以身許國的義不容辭和義無反顧,為我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共築中國夢樹立了榜樣。他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把生命最絢麗的部分奉獻給了他所鍾情的事業。
作為社群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凝聚人才的高尚風範,學習他創新創造、勇追國際前沿科技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強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幹,立足崗位做貢獻。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4
黃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膽忠心的海歸科學家,是一位至誠無私的愛國者,他時刻惦記著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在祖國需要時回國,毅然決然、義無反顧。
他為推動祖國尖端領域的發展全心全意、殫精竭慮;為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不計個人得失、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帶著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帶著他對事業的無限留戀,帶著他對學生的無限惦念,因病逝世。
黃大年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教育者,他教學的目標既不是“授人以魚”,也不是“授人以漁”,而是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作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黃大年卻常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黃大年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為學生設計研究方向時,他都要以學生的前途和國家的發展為重,而不僅僅從他個人的專案考慮。黃大年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抱負,不要只以做國內的佼佼者為目標,真正的對手在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他告誡學生多讀國際專業文章,安排學生參加國際會議,鼓勵學生出國開闊視野,做“出得去,回得來”的科學家。“如今,中國正努力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而這段並不平坦的程序需要幾代人去完成。如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讓文化與智慧長久地傳承下去,值得每個人思考。”這句話不僅反映出黃大年誨人不倦的“師道精神”,更體現了他致力於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他用身體力行的引領、春風化雨的關愛、心繫祖國的情懷,殫精竭慮地履行著為師之責。
黃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我們要充分汲取黃大年教授的精神養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發揚黃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為我們的國家建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黃大年觀影心得體會15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回望黃大年的青蔥歲月,當他激情書寫“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時候,當他海漂十八載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科學家的時候,當他決定回國毅然放棄一切、甚至“威脅”妻子離婚的時候,當他以5年時間完成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的時候,他的殷殷赤子心、拳拳報國志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也激勵中華兒女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智慧與力量。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力量,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力量,永遠是振奮民族自信心、提振國民精氣神的強大力量。今天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日俱增。面對深化改革的重任、脫貧攻堅的重擔、經濟轉型的重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作支撐,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像黃大年一樣的愛國報國志士。我們要學他關鍵時刻聽從召喚,緊急關頭勇於掛帥,以鏗鏘誓言踐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詮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
朝思暮想的祖國,魂牽夢繞的土地,血脈相連的親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身影飄在何處,這流在心裡的血、烙上中國的印、澎湃著中華的聲音,永遠都是點燃億萬國人迸發奮鬥激情的原動力。當前,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強國夢必須激盪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