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精選12篇)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和人民事業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1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蹟,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鬥地,怎一個“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後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藉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為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透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透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鬥志,終於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著巨大的悲痛,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著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釺敲打聲中、融進鋼釺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裡,真正做到為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裡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為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遊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群眾收入將得增加,這是隻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2
透過觀看《高山清渠》,讓我更加明白: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3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憑藉用心的製作、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細節和傳神的人物塑造贏得全網關注,備受觀眾好評,其中黃大發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實感人,引人入勝。作為新時代基層幹部,要從《高山清渠》“一生只為修一渠”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斷、舍、離”的榜樣力量,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擔當作為。
“斷”心浮氣躁,常懷敬畏之心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想方設法為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
“舍”麻痺大意,繃緊紀律之弦
黃大發總是把修渠的水泥當作“寶貝”,每次卸完貨都要親自打掃,車廂裡灑落一丁點兒“殘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掃入庫。家裡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樣,老伴想舀一碗補灶臺,反被一頓嚴厲呵斥“這是公家的,堅決不允許”。老支書一心為公,從不摻雜半點私心雜念,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廣大基層幹部要捨棄麻痺大意的思想,要時刻緊繃紀律之弦,守好紀律“高壓線”,時刻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不忘初心、奮毅前行。
“離”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為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民“引水”,靠著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草王壩有著獨特的感激之情。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憂群眾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著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4
7月16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鬥史》),於當晚8點在央視一套首播。
院黨委按照省國資委、國華公司黨委的要求,及時組織廣大黨員學習收看。
《高山清渠》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史詩,全劇塑造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代表,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國農民群像,藝術呈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鄉村鉅變。
該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7月18日,黨委書記、院長張紹軍收看後,分享了觀後感,呼籲全院職工積極收看。
透過收看,可以感受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不易。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群眾修渠三十六載,被稱為“當代愚公”,他用行動為黨員幹部們上了生動一課,大家要學習黃大發這種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讀懂黃大發身上“為民服務”的初心,時刻將人民“置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用持續奮鬥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奮楫前行。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5
36年來,黃大發老支書忠實踐行“就算拿命換,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帶領群眾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挖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天渠”,徹底改變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運,拔掉了村子的“窮根”。在修築水渠時雖然物資緊缺、技術落後,但他從未放棄,而是多方尋求資源和學習技術。在修期間,他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忍受著悲痛,堅守在修渠一線。這位“當代愚公”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譜寫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時代讚歌。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將以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埋頭苦幹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創業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6
透過觀看近期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禮。
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從六十年代開始,歷時36年,帶領全村群眾,靠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蹟。
奇蹟的創造,怎叫一個“歷盡艱辛”了得,歷時36年,期間第一次天渠鑿成之後,由於技術等原因,未能實現通水,結果黃大發老支書被撤了職,但他依然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自帶盤纏去向專家學習,學成之後,主動請纓,重獲百姓和組織認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舊、一如既往,心裡裝著全村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壩村不通水誓不罷休”的精神繼續帶領全村百姓鑿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甘甜之水經過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壩村,為草王壩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透過《高山清渠》的觀看,我認為草王壩村的成功主要在於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發揮好了戰鬥堡壘作用;有一個理想信念堅定、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善於團結帶領全體村民的帶頭人黃大發;有團結一心跟黨走的草王壩村百姓。作為統計調查一線的我、一名中共黨員,要在黨的領導下,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不斷推進統計調查事業發展。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7
“當代愚公”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從60年代開始,耗時三十餘年,他帶領全村群眾,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水渠,為山村引來清渠。結束了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幹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能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就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那就是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群眾學習。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始終透著一股奉獻自我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一心為民的正氣,一心帶領群眾絕壁引水的事蹟讓各地幹部群眾深受感動,引發廣泛熱議。
有人說:“腳下的力量源於心中的信仰。老黨員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地貢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忱,用一字一圖一錘一釺築夢小康,那沾著泥土印記的工程圖就是最美的測繪畫卷,為黃大發老支書點贊!”
身為一名幹部,我將牢記黃老支書忠誠於信仰、服務於人民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8
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稅,黃大發開始我水之程。
徐書記從朝鮮歸來,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來替黔北為貴州籍犧牲的戰士建設家鄉,為了一個承諾來到黔北大山裡。徐書記在此之前就認識一位能讓草王壩充滿希望的少年-——黃大發。
草王壩常年缺水不知為少人被渴死,而黃大發的爹孃就是被渴死的,爹孃死後黃大發便被二伯收養。徐書記在重反剃匪之路時正好遇見張村與草王壩打架。剛好遇見張書記正在對黃大發進行思想教育,並告訴黃大發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創造而來,世界上並沒有山神千萬不要迷信。
徐書記在黃大發家住了一晚,告訴黃大發,老百姓的事就是共產黨的事,也就是那一夜,徐宏良大哥給黃大發點然了他所說的心中的火把,給他照亮了前方的路。黃大發知道那不僅僅是火把,那是黨的光輝;照亮的也不僅僅是路,還有黃大發的心。也正是從那一夜開始了黃大發的奮鬥。
首先黃大發得將村民們的封建迷信打破。草王壩有一百餘天沒下雨了淺河的水早己幹了,村長便叫“吳瞎子”請山神爺上身,而黃大發為了打破封建迷信,把粉筆灰放進嘴巴倒至成口吐自沫,最後使吳瞎子自己承魂認是騙了草王壩村民的糧食。成功打破了封建迷信開始找水。
黃大發給二伯留了一封信,自己去山上尋找水源,不幸掉下縣崖,二伯也看見了信二話不說帶人找黃大發,在尋找黃大發時二伯也掉下黃大發所在的崖懸。一伯為了黃大發最終犧牲。
天河之水不會自己流進草王壩,封建反動勢力的禁銅,迷信認命思想的懦弱,阻代了幾代草王壩人民對水的渴望。靠著那一股不服輸執拗與質樸,他們踏上尋我水源的征程。他們不負千辛萬苦找到了水源,並取名為螺絲河。
黃大發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幸福,是不可能輕易就得到的,中間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
最終耗時三十餘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長渠。帶著村民發家致富。
我們學習黃大發不信迷信崇尚科學,堅持不懈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9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黃大發修渠引水。《高山清渠》是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32集電視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灣村按照要求,於2022年7月18日,組織本村黨代表、黨組織書記、黨員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村幹部、群眾集中觀看了《高山清渠》第一集、第二集。
一是深入刻畫了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幹事創業的優秀共產黨員。“黃大發一心為民,百折不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勇於擔當、不怕困難,黃大發‘當代愚公’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員幹部不斷前進,作為年輕的黨員幹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涼灣村建設。”黨代表姚旋觀看後說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幹部心繫群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也是我往後學習與工作的導向標!”支部書記劉先偉觀看後說道。
二是生動展現不怕苦不怕累,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的精神信念。“黃大發翻山越嶺、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水源,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水源地與草王壩村相隔三座大山,在困難面前黃大發沒有放棄,這生動展現了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作為群眾,我們也堅信黨組織堅信支部書記能帶著我們致富增收!”群眾侯文忠觀看後說道。“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後面貌,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新時代,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壯舉。作為黨員幹部,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弘揚實幹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黨員幹部鍾玲觀看後說道。
三是啟發我們戰天鬥地,促進鄉村振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揚貴州精神。“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作為村幹部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做艱苦奮鬥的楷模,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為村民群眾謀幸福!”村幹部徐能說道。“用生命鑿渠,以黨性引水。黃大發憑著一根筋、一股倔勁、力排眾議,帶領鄉親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履行好駐村工作職責上下功夫,只有與村支三委一道,俯下身子,心繫群眾,解決村民急愁難盼之事,不負組織重託,不負群眾期待,讓駐村書記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村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張莉說道。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10
《高山清渠》電視劇中的一個個情節都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一個堅強、拼搏、堅持、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形象,黃大發說的最多的誓言是“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也更突出了他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
時光流逝,當水渠建成,黃大發也頭髮花白。當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途經一座座山,涓涓地流經懸崖絕壁時,原本山村的枯草地都變成了一塊塊希望的田野。
一渠通則百業興。為了兌現“帶領村民致富”的諾言,如今的黃大發把精力放在鄉村振興上。他先後帶頭搞起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以前的窮山溝變成了旅遊景點,現在那個草王壩村已經成為人們羨慕和嚮往的居住地點,我想這裡的所有人都不會忘記這位勇往直前併為此處付出頗多的黃大發老支書。
《高山清渠》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是啊,黃大發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阻礙,即使面對群眾的質疑和不理解他都能夠堅持心中的選擇,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當時執著的堅持,他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功。
黃大發是“當代愚公”,他帶領草王壩村村民不畏艱難困苦絕壁鑿天渠的感人事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從黃大發書記的奮鬥史,我更加清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意義。激勵和鼓舞著我不斷前進。
作為年輕的入黨積極分子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於交通建設和發展。我將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牢記初心使命,敢於抓細落小為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堅持以“時代楷模”黃大發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手中有本領、腳下有泥土,以青春之名,在新的征程上奮力奔跑,努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11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為原型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透過觀看電視劇,切實感受到老支書為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帶領草王壩群眾用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近萬米的“生命渠”,需要冒著多大的風險,需要克服多少困難。他真正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遵義人,特別是作為國家統計局遵義調查隊派駐務川縣雙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感慨良多,感受頗深。
還記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壩的艱苦環境,也有幸見到黃大發老支書,從他身上能夠感受到雄偉的氣魄和堅定的信念,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苦奮鬥精神。看了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愚公,具有無窮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的高尚情操,敢於擔當的優良作風激勵著我們年輕幹部。
老支書曾說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鬥意志、堅定恆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正是因為有黃大發這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不計個人得失,敢於戰天鬥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們的國家才一步步從站起來走向強起來,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向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
作為年輕幹部,我會更加深入地學習大發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苦幹實幹,以昂揚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面貌,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好每一件事;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中,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不畏困難,敢做先鋒,堅守好自己的崗位,讓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黃大發《高山清渠》觀後感12
連日來,我在中央電視臺收看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家鄉黔北鉅變的一幕幕場景讓我一次次動容,草王壩脫貧致富帶頭人黃大發的感人形象讓我回味無窮,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奮進。在劇中,一次次的矛盾碰撞,一次次新舊觀念的交織,讓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引領,感受了歷史的文明進步。昔日的窮鄉僻壤因為有了時代變遷的感召,有了全鄉人民的艱苦奮鬥,終於引來了高山清泉,迎來了金秋的收穫季節。這時,黔山苗岒的楓葉舒展開來,它染紅了黔北的山山水水。
金秋時節片片紅葉面向那充滿無限希望的熱土,它飄飄灑灑地掛在掛在懸崖上,舞在山林間,象一簇簇點燃秋天的火炬。它與蔚藍色,草綠色,金黃色的自然界渾然一體,宣告了鄉民們小康生活的到來。我在電視上再次認識了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的榮譽獲得者、帶領黔北山區人民拓山開渠、為邊遠山村澆灌出小康生活的黃大發。
他,被人們稱之為“當代愚公。”他象楓葉一樣純樸,是黔北山區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常年與山川相伴,與松林為友。他體會村民的疾苦與訴求,許下諾言在通往鄉間的山道上留下他丈量土地的身影,留下他勞碌奔波的足印。清晨,他沐浴陽光和雨露而去;傍晚,他又踏著落日的餘暉而歸。經過與村民的共同奮鬥,他們終於成功了!你看,一道渠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黃大發和鄉民們終於引來了生活的甘露和清泉。這時,一片片的楓葉向著我的眼前滾滾飄來,黃大發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經典命題,他成為了一名點染金秋的時代使者,成為鄉村鉅變的領頭人。
我想,為偉大新時代建功立業的建設者,都應該得到時代和廣大人民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