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講話稿(精選10篇)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
講話稿的特點
(1)可以利用面對面的條件直接進行資訊交流。例如:"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死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們嚇倒嗎?"這是面對面的打擊敵人,揭露敵人,蔑視和嘲諷敵人。
(2)可以充分發揮語調抑揚頓挫作用。例如:"……家長的臉就變了。什麼頂嘴要造反啦,什麼還了得啦等等",這裡引用家長的話,學著家長的口吻抑揚頓挫地進行辯論,收到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效果。
(3)利用平實簡潔的通俗語句收到斬釘截鐵效果。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語言斬釘截鐵,當面宣佈了敵人陰謀折破產,並號召人民前赴後繼。
(4)可以根據需要和具體的語言環境,將某個意思充分展開、充分強調,給聽者深刻的印象。例如:"……難道這不是80年代的生活旋律嗎?難道只有你們生活在80年代,撥動80年代的時針嗎?"這裡用兩個"難道"進行反駁,再三強調,給聽者以深刻的印象。
口語與書面語是對立的統一。前者是後者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而兩者又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二者雖然不可能絕然分開,但由於口語和書面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閱讀時一定要注意。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精選10篇)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是寫出來供宣講或宣揚的書面材料。那麼講話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公祭日講話稿(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1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於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這個情景真動人心絃。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著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裡,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築。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慾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血腥。這裡是戰場,這裡又不是戰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著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麼清晰。
這裡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消失無蹤了。同時望著飄著小雨的天空,蒼天彷彿也在為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很大,但卻沒什麼建築,大片的空坪佔據它的中心。坪中散落著鵝卵石,散落著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瞭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麼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著這聲音的發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裡面比較黑暗,牆上也後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著微弱的亮光,看了註釋後才明白——牆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牆上消失—落下,併發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後,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彷彿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並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現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著一群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徵著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建黨100週年了,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2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計程車兵慘遭殺害。舉世震驚,今年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時間在流逝,可歷史不能忘記,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如今,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已經有能力保護國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給中國的深刻教訓。改革開放四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區域性戰爭仍然時有發生,我們始終應該牢記歷史,存有危機意識,不能懈怠,抓住機會,不斷髮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更應該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牢記使命。雖然,基層公務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是瑣碎的工作。但卻都關乎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個基層工作人員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忘初心,匯聚到一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才不會讓悲劇重演。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3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84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13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後,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後,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著學生圍繞著分數轉,什麼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乾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後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初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麼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4
今天是2021年12月13日,也是第8個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讓遠去的硝煙重新浮現,讓人民遭受的苦難再度重溫,舉國公祭,為的是在不斷堅守和平發展嚮往和平的同時,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們對和平的祈願,許願牆上的種.種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對於過去我們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歷史的慘痛經歷中不斷珍惜現在的和平,懂得珍惜,並對過往的屈辱和苦難時刻警惕,不斷砥礪人性道義,審時度勢,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用濃濃的愛國情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入侵南京,進行了40多天毫無人性的大屠殺,殘害了30多萬生靈,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無法將這一天這一天承從記憶中抹去,這一天滿是屈辱和苦難,時刻提醒著我們肩上的的責任心中的使命。
那麼當歷史翻過這一頁,留給中華兒女的是遠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每一位國人都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遠去,中國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保證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們無怨無悔,甘心奉獻個人的青春鑄就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這種精神,是愛國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箇中華兒女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落到行動上,時刻牢記時代使命,在奮鬥前進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國家民族放在人個的前面,努力為國家各項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5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6
翻開日曆,異常普通的12月13日,這一天卻應該是每個中國人不該忘記的歷史,這一天是血的事實,這一天,300000的中國人在機槍的掃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氣中滿是瀰漫著炮火味和血腥味,廢墟上沾滿了碎肉片和血跡。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個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這件慘絕人寰的事至今已過去83年,早已成為歷史,但這段歷史不該被人遺忘,更不該被敢做卻不敢承擔的人所篡改,歷史不容有一點汙垢,不容本身便雙手沾滿善良人血液的骯髒之人所篡改。
這一天,日本對手無寸鐵的中國進行了長達6周之久慘不忍睹的大屠殺。“鬼子”,呵,應該用屠夫,用禽獸來稱呼吧。這些禽獸用鉛絲將難民及其俘虜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複用刺刀亂戳,最後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餘骸骨投入長江。令人髮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後,“比賽又在進行”。
在他們進入南京的短暫一個月內,無論婦女,老婦還是少女都無法逃脫被玷汙的局面。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許多女子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並且他們見道房屋便點火焚燒。似乎,這些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當然的事。
事後的南京一片淒涼。
一列列的數字,震撼著太多的人,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背後都是一條無辜生命。
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卻似服了興奮劑般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時任關東軍參謀部第二課課長的河邊大佐說:“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時至今日,日本任無悔意,連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都沒有,甚至試圖通過歷史教科書美化侵略戰爭的罪行。僅憑個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實,掩蓋醜陋的真相,甚至還聲稱南京大屠殺是“偽造的謊言。”即使是謊言,也是真實的謊言。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7
看完《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洶湧澎湃久久不能平靜。當我聽到那一個個悲慘的故事,看到那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畫面時,我全身都被怒火點燃了,而心在哽咽。一想到我的同胞所受的非人的苦難與醜惡的日本鬼子,就恨不得上前去抽敵人的筋,飲敵人的血。二戰期間,日本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是永遠都不能癒合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是永遠都不會原諒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
對於南京大屠殺,我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小時候聽人講述,到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再到現在的看電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心中的憤恨是油然而生。而事實大致是這樣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南京後,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它的“三光政策”幾乎深入到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村莊。
南京大屠殺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8
12月13日是第8個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民而設立的',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飲水思源,不忘來路。國家公祭日、抗戰勝利日、烈士紀念日等紀念活動,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不忘歷史、銘記英烈的價值座標。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經過沉澱的歷史符號。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理應得到最高尊崇,值得後人永遠緬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需要儀式,也需要載體。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抗戰勝利日等紀念日的設立,就搭建了這樣的載體,以一個國家的名義緬懷遇難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讓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後來者的緬懷和敬仰。每一個紀念日的背後,都是銘刻在民族記憶裡的光輝歷史,挺立在民族身軀裡的不屈脊樑,流淌在民族血脈裡的源源動力。每一個紀念日的到來,都是一次聖潔的悼念,一次記憶的喚醒,更是一次國民意志的激勵。設立紀念日,並不意味著僅僅把紀念侷限在某一天,而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紀念,就像春節團聚、清明祭祖一樣,一代代人的傳承,積澱下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接續使命。銘記英烈,同樣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紀念日猶如一座豐碑,樹立在每一個人心中,時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紀念日也是一座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們唯有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是對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揚,對英烈遺志最好的繼承,對英烈遺願最好的反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和平年代,我們雖然遠離了戰火與硝煙,不需要隨時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卻時刻面臨著信仰與理想的考驗,面臨著時代與變革的考驗。因此,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大無畏和甘願犧牲精神來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人,激發他們奮發有為的愛國慾望,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鄧稼先、黃大年、王成龍等一批批榜樣的湧現,就是革命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傳承和體現,他們是英雄烈士的“新時代版本”,讓我們感受到了英雄楷模的力量。對他們的認同,就是對正確價值觀的認可;對他們的弘揚,就是對偉大精神和正能量的頌揚。我們紀念他們,就是要熔鑄信仰與傳承精神,就是給自己以自尊、給民族以自信、給國家以尊嚴。
“輝煌中國慰英靈,復興偉業奏凱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舉世矚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我們昂首闊步跨入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要居安思危、初心不渝,要秉承英烈遺志,發揚英烈精神,從英烈們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讓我們在思想的指引下,踏著英烈們的足跡,繼續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唱響中國聲音。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9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實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這不是一個冰冷而抽象的數字,而是由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組成的,每個生命身後都有著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國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斷噬咬著我們的心靈,它讓我們感到無比痛苦,也讓我們從未如此清醒。南京大屠殺,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是歷史留給某個國家的傷疼,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
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戰爭苦難,不是要延續歷史仇恨,而是要守護真實的歷史,是要保留這段屈辱與奮起的民族記憶,是要培養大國公民應有的歷史價值觀,是要喚醒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守護好人類和平。“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我們不忘歷史、銘記苦難,是為了警惕歷史反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精神力量。
70多年過去,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並未結束。從否認野蠻侵略罪行,到參拜二戰戰犯,再到解禁集體自衛權、架空和平憲法……現實警醒我們,日本右翼勢力有擴充套件氾濫的趨勢,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危險。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和公理正義的公然藐視,更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但是愛好和平並不等於縱容罪惡。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70多年過去,那些逝去的同胞,無法看到中華民族在屈辱中的奮起。中國不再是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不再是發展落後、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東岸。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今天,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此時我們更要銘記歷史、戮力同心、共襄發展。只有一個更加強大、更加文明、更加現代的中國,才能保衛每一個國民的安全,才是對死難同胞的最好慰藉。
今天,遙想30萬同胞死於非命的慘狀,我們流下的是悲情淚水;明天,化歷史悲情為奮鬥動力,我們締造的將是偉大的民族復興。
國家公祭日講話稿10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為國際慣例。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公祭當天,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都到場獻花圈,並公開發表講話。同時,公眾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
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意義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影響
國家公祭日是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體現的是對群眾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
國家公祭日,我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我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洩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超越了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緣、社交圈與鄉土的情感,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我們更加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