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廣播稿(精選10篇)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

  在學校廣播站鍛鍊的學生都知道,我們廣播前都會提前準備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漂亮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快來參考廣播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重陽節廣播稿(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1

尊敬的老年朋友們:

  大家好!

  秋風送爽,人壽花香;彩雲追月,丹桂飄香。今天,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迎來了“九九重陽老人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意義深遠。值此佳節來臨之際,我謹代表鄉黨委、政府和鄉老齡委向全鄉老年朋友們致以節日的祝賀、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過去,您們在建國及半個多世紀以來,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為家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突出的業績,歷史不會忘記您們,人民不會忘記您們。今天,您們仍然用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透過各種方式繼續為人民服務,為我鄉的發展、穩定作出了新的貢獻,充分體現了高度的政治覺悟和無私奉獻精神。您們無愧是黨和人民的功臣,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值得全社會的尊重!為此,我們再次向您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每個人都要走過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的人生之路,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鄉不斷加大老年人事業投入,改善老年人工作和生活條件,老年人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1、加強老年人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廣泛組織老年人開展科學文明健康的文體活動,從政治上更好地關心老同志,不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要認真做好老年人的信訪工作,凡是應解決的問題,都要積極幫助解決,確保老年人生活穩定。

  2、創造性地開展老年協會工作。老年協會工作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我們要在保持好的工作勢頭、堅持好的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推動老年協會工作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3、從20xx年7月1日起,根據上級的安排部署,我鄉建立了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除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補貼85元外,對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再增發100元生活補貼。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的建立,讓老年人共享我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可稱得上是社會事業發展歷程上的一件大事,標誌著我鄉社會福利體系的逐步完善和發展。

  4、聊城市將對60週歲以上老年人乘坐城市公交實行優惠和免費的待遇,60週歲以上享受半價,65週歲以上全部免費。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我們黨的歷史,尊重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尊重我們自己。我們已充分認識到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多為老年人辦好事、幹實事、解難事,進一步關心、重視老年人工作,認真落實老年人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使全鄉老同志晚年生活更有意義、更加豐富多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衷心希望全鄉老年朋友們與時俱進,有所作為;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開展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繼續發揮餘熱,為廣平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最後,祝願全鄉老年朋友們健康長壽,節日愉快,閤家歡樂!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2

  張:大家好!我是六(5)班的程心怡,我是張毅,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就由我們倆為大家主持。

  程:同學們一定熟悉唐朝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張:大家也一定聽說過毛澤東這位偉人寫的《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程:那大家知道這兩首詩中都提到了哪個節日嗎?對了,就是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今天我倆就給大家聊聊重陽節

  張: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程心怡,你吃過重陽糕嗎?

  程:當然吃過嘍,味道還很不錯呢?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張: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

  程:剛才我們聊了重陽節趣話,下面我們來談談本月讀書的收穫吧。大家知道哪一本書是男孩子必讀的嗎?對了,那就是《魯濱遜漂流記》!不久之前我閱讀了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書中主人公那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本書主要描寫的是一個19歲的少年魯濱遜出海歷險,一次因為海嘯遇險而被困在無人荒島上,孤單生活28年的經歷。他在茫然中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敢於向自然挑戰,向死亡挑戰,一個人創造了偉大的奇蹟。最後他終於跟著一艘英國輪船重新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倫敦,結束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孤獨生活。

  書中有很多做法是我們想都沒有想到的,比如自制陶罐,魯濱遜利用泥土作出了瓦器;再比如建造別墅,他靠自己的一雙手造出了可以居住的房子。雖然我們不能仿效他來製作這些東西,但是卻明白了他生活的艱辛,從而更珍惜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魯濱遜還有著頑強的毅力,他堅持不懈,每天辛勤地勞作著,不畏艱難,與惡劣環境作鬥爭,並且堅信他可以回到祖國。終於,他感動了上天,在離開祖國35年後,葉落歸根。

  《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學到了很多,魯濱遜的智慧和勤勞,敢於冒險、勇於開拓的精神,“星期五”的忠誠,老船長的愛心……只要我們擁有了這些品質,我想,要與別人友好相處其實也是很容易的。

  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收聽!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3

  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囉嗦,每一句話裡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裡,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好大,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累和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不能回家,打個電話也好。那是給你整個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記得。只要有時間,就要陪陪老人,給乾點活也好,陪媽媽吃飯,陪爸爸看電視,看父母的的笑顏,心中也是欣慰!

  講個親身的經歷給你們聽,我從小在外婆家住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在街上玩沙,來人的時候,藏入外婆的懷抱裡,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乾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媽那說,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親,就是親。而有點嚴肅的外公最喜歡抱我的女兒。我的外婆在今年離去了,我沒有握她手的機會,想到這,淚在我眼中轉來轉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讓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親和姨媽會陪著他,我也會盡我的孝心。所以,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可以到任何時候不後悔,可以心中無憾,可以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夢中的我常常會想起好多的人,有離世的親人,有大街上孤獨的老人,經常在夢中醒來,有時有汩,有時感覺我的親人輕撫的溫熱和慈愛的笑顏。

  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麼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4

  乙:新中國成立後,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確實,許多老人都曾有過輝煌的青春年華,他們有的曾為民族的解放負過傷流過血,有的曾為祖國的富強出過力流過汗。

  甲: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在各個崗位上奉獻了一生,就像我們的爺爺奶奶,這樣的老人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尊敬。

  乙:關心老人、幫助老人並不只是表現在重陽節這一天,更多的應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希望大家能從小事做起,真正地讓老人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讓重陽節永遠綻放它的光彩。

  甲:重陽節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含意,中國的老人越來越多。

  乙:同學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老人、關心老人、幫助老人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你們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呢?

  學生交流

  甲:同學們知道了重陽節的神話故事、來歷、習俗、詩詞,並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了一個快樂的重陽節。孝敬師長的傳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孟之道中就閃耀著它的光輝。

  乙: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來,我們有許許多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

  故事:陳毅探母

  乙:關於重陽節同學們瞭解了很多,各地的慶祝方式也各不相同,人們利用這一重陽佳節或家人團聚、或懷念家人、或孝敬老人等。

  甲:九九重陽,寓意深遠。它讓我們領略了祖國文化的無限魅力。

  乙: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有心人,去關注每一位老人。

  甲: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乙:同學們,讓我們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祝願他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

  甲:最後我們向全體隊員發出倡議!

  乙:在學校,我們要做一名尊師守紀,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甲:在家裡,我們要做一名尊老愛幼、體貼父母的好孩子。

  乙:在社會,我們要做一名明禮誠信、愛國守法的好公民。

  甲乙: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出一個鄭重的承諾!

  甲:親愛的隊員們,我們是新一代的雛鷹,我們的翅膀還很稚嫩,但我們會努力。

  乙:我們會經受住各種各樣的考驗,在社會、在學校、在家庭的各個方面去體驗,去感受。

  甲:把一份份的真切體驗,轉化為一顆顆品德高尚的種子,紮根在我們每一名隊員的心中。

  甲乙:我們看到,我們想到,我們做到,並會做得更好。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收聽。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5

  一、開場白

  甲:當燦爛的晨曦溫暖著整個校園,採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

  乙: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乙: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合: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啦!

  乙:歡迎大家收聽本期節目,我是主持人xx。

  甲:我是主持人。

  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尊老愛幼話重陽”特別節目。

  甲:梁穎,你知道前天陰曆九月初九是什麼日子嗎?

  乙:我知道,陰曆九月初九既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甲:在古代,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登高、遊園、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是重陽節活動的主要內容。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乙: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甲: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安慰。同學們,你們以前是否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到外面玩過呢?有沒有為他們梳梳頭、敲敲背、洗洗腳呢?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的爺爺奶奶?有沒有在公交車上為老年人讓座呢?我們現在已經是少先隊員了,漸漸長大,漸漸懂事,我們應該為老人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乙:我們每一位同學今天都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豔陽天。

  甲:的確,在這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

  合:老爺爺,老奶奶們,沒有昔日您們艱苦的創業,哪來我們今天優美的校園?為了表達對您們的崇敬,我們特別獻上我們崇高的敬意。

  甲:今天的節目分為一週要聞、生活百科和成語故事三個版塊。

  二、結束

  甲: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乙: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衷心地祝願: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甲: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乙: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

  合:再見。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6

  甲:黃興小學新苗小廣播。

  乙:黃興小學新苗小廣播。

  合:現在開始播音。

  甲:我是主持人鄒xx;

  乙:我是主持人楊xx。

  甲:今天的節目有《新聞串串燒》、《音樂新視聽》。

  乙:首先讓我們進入《新聞串串燒》環節,再過幾天,就是農曆9月9日重陽節了,今天讓我們來說一說重陽節的話題。

  甲: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乙: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甲:重陽節有很多習俗,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乙:和登高相聯絡的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甲:重陽日,歷來還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乙:除了賞菊花外,還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甲:重陽節還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思念親人時的感受。

  乙:在我國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甲: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重陽節的風俗各有差異,在河北省的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

  乙:在山東。重陽節的時候,有吃辣蘿蔔湯的習俗,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

  甲:在安徽的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乙:在福建的長汀縣,重陽節的時候,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

  甲:在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

  乙:在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甲:在江西的德興縣,要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才可以割晚稻。

  乙:在河南開封,每到重陽節,就要舉行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一年一度秋風勁,歲歲黃花分外香。“開封菊會就像一棵大樹,深深植根於開封大地,深深植根於開封人民心中。

  甲: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乙: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甲:重陽節的話題就說到這裡,祝爺爺奶奶們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乙:最後進入《音樂新視聽》,讓我們欣賞一段音樂吧!

  甲:新苗廣播站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下週三再見!

  合:拜拜!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7

  播放背景音樂。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xxx

  乙:我是xx

  甲:xx,你知道剛過去的星期二是什麼日子嗎?

  乙:當然知道了,那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甲:為什麼把九月九日定為重陽節呢?

  乙: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兩九相重,故而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甲:重陽節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

  乙: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甲:人們對這個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中國曆代有很多文人雅士,每當這個時候,就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乙:如唐代詩人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甲:最有名的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這可算是詠重陽節的代表詩作。詩歌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這天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甲: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著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乙:

  話說東漢時,xx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但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從此以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甲:關於重陽節,民間還有很多的習俗

  乙:首先是登高。在古代,因為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樣的風俗開始於東漢。登高所到的地方,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或登高塔。

  甲:其次是吃重陽糕。根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作很隨意,沒有一定的方法。九月九日天剛亮時,用一片糕搭在兒女的額頭上,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就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面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乙:還有,就是賞菊和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和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來的人們仿效他,於是就有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北宋的時候,因為重陽賞菊的習俗,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甲:最有是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乙: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現在的重陽節,已經將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巧妙的結合起來了,已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我國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乙:敬老、愛老不能僅僅表現口頭上,更應該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甲: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為老人讓個座。

  遇到老人過馬路主動攙扶。

  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說說他們關心的事。

  對老人多些文明禮貌,多些寬容體貼等等。

  乙:願敬老、尊老之風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的老人感受到溫暖、幸福,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和諧,充滿愛!

  甲:最後,送給大家兒歌一首

  乙:小朋友,要記牢,敬重長輩很重要。晚上睡前要問安,早上見了要問早。進出家門要招呼,禮貌用語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長輩見了哈哈笑。

  甲: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再見!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8

  男:九九重陽望秋空,金菊紅葉染秋風。

  女:秋思秋情緣秋起,舉杯邀月秋正濃。重陽節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但給我的感覺,還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

  男:為什麼說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呢?而我卻不覺得。

  女:哈哈,不知道了吧!其實,重陽節是小輩孝敬長輩的節日。

  男:哦?是嗎?

  女: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說一下重陽節的來歷吧: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吃蓬餌、喝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妻戚夫人被呂后害慘後,宮女賈某和呂后都被逐出了皇宮,將這習俗傳入民間。

  男:我知道了。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嗎?

  女:誰不知道?那就是吃糕呀!

  男:那你知道吃糕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女:不知道。

  男:那就聽我慢慢道來吧:東漢時,有一個叫恆景的人,父母雙全,日子過得不算好,但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來了:他們的村子害起了瘟疫,他的父母病死了。恆景小時侯聽大人們說過:“這裡住著一個病魔,他走到哪裡就把病帶到哪裡。”恆景決定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病魔,為民除害。他聽說南山上住著一個大仙,便決定上山拜師學藝。大仙給恆景一把劍,恆景早起晚睡地開始練了。一天,恆景正在練劍,大仙對他說:“今年九月初九,病魔還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恆景載回家鄉去了。恆景回到家鄉,就把大仙的話對大家說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他就帶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並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病魔不敢前進。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魔。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寶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病魔。不一會兒,病魔就出來了,忽然看見人們都在山頂上,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和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恆景手中拿著寶劍,便與他戰鬥,戰了幾個回合,病魔鬥不過恆景,便轉身就跑。恆景嗖的一聲射出寶劍,一眨眼,病魔就被釘死在地上。從此,那裡的百姓再也不受病魔的侵襲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現在的人就把吃糕代替了登高。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重陽節的那些習俗嗎?知道的話就趕快來大隊部回答吧!

  合:重陽節也是思念故鄉的節日,茱萸一支寄深情,人共佳節醉秋風。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9

  甲:採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

  乙:留住一陣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付出一份真誠,打造出溫馨的世界。

  乙:帶走一絲煩惱,讓快樂與我們同行。

  甲: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市實驗小學紅領巾廣播站又和你見面了。我是播音員xxx

  乙:我是播音員xxx。“秋高氣爽桂花香,九九重陽又來臨”,明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甲: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乙: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甲:“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重陽節”自古有敬老的含義。江南一帶,出嫁的姑娘要在這一天回孃家探親,孝敬父母和兄嫂;兒子要在這一天為老人置辦過冬的棉衣,換上鬆軟的被子。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他寄託了兒女對父母、青年人對老年人的深深熱愛與敬重。

  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等。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盡己所能去和他們交往,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情緒;虛心向老年人請教,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行,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學習,讓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放寬眼界,激發對生活的興趣……

  值此重陽節之際,少先隊大隊部號召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個老人。

  1、不管老人是否有病,都應經常詢問老人的身體,遇到老人身體不適時,要主動陪伴老人去看病。

  2、要經常抽出時間,跟老人們聊天,談他們關心的事,多順順他們的心。

  乙:3、家裡有什麼活動,上公園、看戲、看電影,最好邀請老人一同前往。

  4、逢年過節過生日,旅遊出差,要記住給老人送些禮,不管買的東西價格如何,老人們都會把它看作是對他們的孝順之心。

  5、對老人的合理要求,儘可能滿足他們。不能滿足時,要多作些解釋工作。

  6、老人心情不暢,情緒不佳時,要忍耐,不要任意頂撞。即使老人說錯了,也不要在眾人面前駁老人的面子等。

  甲: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值此重陽節之際,少先隊大隊部號召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位老人。

  乙:讓敬老、尊老之風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個座,遇到老人過馬路主動攙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對老人多些文明禮貌,多些寬容體貼等等。讓我們的老人感受到溫暖、幸福,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和諧,充滿愛!

  甲: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本期播音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關於重陽節廣播稿10

  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全縣廣大老年朋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全縣老齡工作者以及關心支援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社會進步貢獻了青春和力量,值得全社會尊重和敬佩。回首武陟發展歷程,每次成功跨越都蘊含著你們的勞動和智慧,每個輝煌成果都凝聚著你們的汗水和心血,正是有了你們的積極參與和無私奉獻,武陟才有了今天大發展的新局面。

  尊重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照顧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我縣的老年人事業穩步發展,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老年人文體活動五彩紛呈,各得其樂,到處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象。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全社會要大力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支援老齡工作,關愛老年朋友,讓全縣老年人更加幸福安康。希望廣大老年朋友在頤養天年的同時,繼續發光發熱,繼續為武陟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衷心祝願全縣老年朋友們節日愉快,健康長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