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通用10篇)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

  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漢族,生於北京,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當選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士。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2019年9月17日,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2020年11月28日,當選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心中時常會積累了不少感悟和見解,為了更好的記憶,我們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1

  歲月不居,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一些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會出現幾分精氣神不夠提振、春困秋乏的現象,表現為對日常工作的“撞鐘”思維,表現為寫稿上的“吃老本”心態。午休時間,學習《典故後面有故事》第九集:這位“90後”讓世界1/5的人吃上飽飯,頗有晨鐘暮鼓、當頭棒喝之感,一時間,睡意全無,思之良久,竟汗流浹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嚮往之”。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夢,不可甘於平庸。偉大時代由偉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這世界沒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堅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奮鬥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來自於數十年間,一以貫之的不懈追夢,這夢想背後,是但求百姓食無憂的父母之心,是世間再無餓殍人的凌雲之志,是忠誠於黨和人民事業的赤子之心。為此,他不斷攀登科技興農新高峰,創造了這一領域的歷史高度。2020年11月2日,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適應不同氣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質的新型水稻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讓中國人把自己的飯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穩穩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夢人生令人欽敬,令人擊節讚歎。

  不敢比就沒有進步,對照先進,學然後知不足,知恥近乎勇,善莫大焉。夢想,有著催人奮進的力量。關於夢想,從一個90歲的大科學家口中道來,更加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時可以修廟”的偉績比起來,或許,作為普通黨員的我,似螢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計。但90歲的袁隆平依然時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依然醉心於提升雜交水稻產量,醉心於科技興農大業。這份一生一事、一以貫之、慎終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張力、韌力,宏大的決心、毅力,著實令人心折。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豈可坐井觀天、故步自封?豈可因為一時的遭際就一蹶不振,豈可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止步不前?黨員幹部當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奮鬥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進益——青春豈可無夢,人生豈可不追夢!

  多想,將來也成為“90後”的我們,依然可以心中有夢,依然可以執著追夢。依然可以像90歲的袁隆平一樣,“我夢見我們試驗田裡的超級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籽粒有花生那麼大,我就跟我的助手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期望的那樣,黨員幹部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為夢想而奮鬥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幸福,惟奮鬥者進、惟自勝者強,黨員幹部當以“大我”砥礪“小我”,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立足本職崗位、主責主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研究之心對待工作,將工作當事業幹,將工作當事業闖,在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中,拼搏奮鬥、矢志奉獻,書寫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篇章。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2

  袁隆平超過1000億元的身價,足以讓富豪榜上的“大款”們黯然失色。雖然這樣的比較不那麼崇高,但它對當代青年仍有啟迪意義。袁隆平的千億身價並不直接體現在他個人的財富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他為社會創造的財富中。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24億畝左右,全中國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7000萬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不管聲譽、貢獻還是身價都達到了別人難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這種紛至沓來的鮮花和掌聲、讚歎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堅守著自己的本色,不為浮躁所動,不為金錢所惑,不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讀了自己的人生真謗——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本色農民。審視袁隆平的衣著打扮,可能無人能將那黝黑單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與世界頂級科學家聯絡起來。但正是這種樸實、憨厚的品性,鑄就了袁隆平大功至偉的業績。“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袁隆平是農民的兒子,他的根在農村,他血液裡沸騰的是農民的執著、堅韌與忍耐,崇尚的是農民的樸實、樸素與節儉。既使在他成為名人後,依然一副農民模樣,一點也不講究,上商場專挑便宜貨買。一次他看到襯衫打折10塊錢一件,一口氣買了10多件,“下田時穿起來方便”,典型的“中國最著名的農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說“學者和平民之間,隔著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穿越這片原野,他就會成為一位聖賢”。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聖賢之人,他對名利看得很輕很淡,常說“榮譽不屬於我個人,屬於整個中國”,科學家那種“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道德情懷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及教育和慈善事業。

  本色種子。袁隆平對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為世界農學泰斗,為使人類少一份飢餓、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種子一樣處處生根發芽,使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帶給他們的惠澤。從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後舉辦了20多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員,也應邀前往菲律賓、美國等幾十個國家無私傳授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豐收的喜悅。

  儘管袁隆平已是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但那顆奮進的心,永無休止的拼搏精神卻一如既往,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為之景仰。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3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釋出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釋出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說,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00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裡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並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澱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著“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於痴人說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說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著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著“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麼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鬥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著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秘訣”就是不囿於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著創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透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並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4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河的歲月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愛著祖國。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書,看完以後,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書中,袁隆平在小時候就萌發了長大要當一名農業學家的念頭,而他也為這個夢想而努力著。在那個時候,祖國母親備受戰亂之苦,親眼目睹了餓殍滿地的慘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棄了寶貴的機會。依舊在已變成了廢墟的房子旁蓋草棚,住了下來,他要看著芽長大。袁隆平幾經風雨,幾經考驗,終於以響噹噹地事實證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養活中國人,而且,還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他說:“我就是一位知識農民,我的根在中國。”

  “袁隆平”這個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億中國人民。

  我有許多的夢想:畫家,書法家,外交家,我從小就一直為了這些目標而奮鬥著。有人說:“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人需要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才有動力,才有希望。因為有了實現夢想的過程,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充滿意義!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5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

  然而,他對網民尊稱他為“人民科學家”,卻感到“誠惶誠恐、忐忑不安”,他謙虛地說:“‘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我想,僅從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謙遜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讓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穀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喜歡張揚、高調。比如,表現在學習上,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與能耐,看過幾本薄書,就自詡飽學之士、滿腹經綸;寫過幾則公開發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詩人、作家。表現在工作上,喜歡凡事必稱大,有的事還沒有做,就開始說大話,剛剛乾出一點成績,便“拉長、吹大、墊高”,熱衷於在媒體上“精心包裝,隆重推出”。這種喜歡張揚的人,雖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取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行之不遠,登之不高。而謙遜的人則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做人行事,這才是成就大業的基點,是走向成功的長梯。

  也許有人擔心,謙遜的人,久而久之,會被人遺忘,終究會吃虧。其實不然。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一時難以廣為人知,但當他們以踏踏實實的工作創造了業績,以默默無聞的品格作出了貢獻,名聲自在眾人心中。這正像袁隆平所說的,我是搞育種的。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揚科學精神。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個是基本前提。如果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有了感情,才會為社會做一些事情、獻一份愛心,這樣你才會有欣慰感。

  特別是談到物質享受時,袁隆平認為,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衛生為貴,穿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才會健康,心情才會愉快,事業才會做得長遠。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和諧社會,最應大力弘揚的就是袁隆平這種謙遜美德,常懷一顆平常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進退、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脫一些,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越是成績突出,越是貢獻巨大,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憂患意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自豪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務實而不浮躁”,始終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謀事盡責,多做貢獻。如此,我們的工作才會大有起色,我們的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6

  近日,一篇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著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說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臺”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說,現在是創新創造的時代,“舞臺”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廣。”“舞臺”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佔著茅坑不拉屎、在學術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臺”嗎?

  再說,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誇出來的,而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後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了三系配套大規模製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銳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業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透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蹟都歸功於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於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鬥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說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飢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於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說,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新創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臺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7

  “隆平高科”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00年上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任該公司名譽董事長,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紅20多萬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為博學中學的武漢四中110週年校慶的袁隆平,在回答記者“是否關注‘隆平高科’的股價”的提問時,平靜地說:“我從來不管這個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飯穿衣,自然不能脫俗地拒絕金錢。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袁隆平說:“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裡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穫,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

  與此事業觀相呼應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觀。他說自己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所以,袁隆平對“隆平高科”股價的“從來不管”,語氣雖然“平靜”,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名科學家對名利的淡泊,對科技事業的執著。沒有正確的榮辱觀,沒有對畢生追求的事業的熱愛,面對滾滾而來的股票紅利誘惑,也許就不會有頭頂烈日、腳踏泥地進行田間科研的耐心,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的紀錄,也許就將作為袁隆平一生的終結標籤載入歷史。但是,我們的畝產現在達到了800公斤。袁隆平還說,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有希望在2012年實現,比預計提前3年。

  有目標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不是說袁隆平就應該勞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書寫成大寫的人,只是當我們聽老爺子表述著自己只管自己份內的事,學有專長的事,我們才感到,人原來並不是萬能的主。袁隆平當然可以掛著他“雜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氣派的“隆平高科”老闆桌前“指點江山”,而且我絲毫也不懷疑以他的聰明才智,賺取的必將是大筆的鈔票。但袁隆平的“興趣”卻讓我堅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噸的票子,世界卻少了畝產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視為人生的恥辱。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袁隆平說:“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階、太庸俗。”或許,他就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

  都說“術業有專攻”。袁隆平對持有5%股份的公司“從來不管”,當是對許多自詡的“能人”當頭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一心無二用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謀求更大的作為,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珍惜。學學袁隆平對“本職工作”內外的“野心”和“平靜”,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實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功勳。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8

  5月22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先生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雜交水稻研究事業,取得了全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讚譽和敬仰。

  袁隆平先生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應在悲痛中緬懷,在緬懷中激發奮鬥的力量,在科學事業上勇闖新路、勇攀高峰,在服務人民、造福人類的行動中砥礪前行、永不停歇。

  創新是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制勝法寶,是任何一項偉大研究成果的核心動力。無論是剛剛涉足雜交水稻研究領域,還是持續60年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先生所堅持的就在創新中探尋新的方法與路徑,在創新中找到新的方向,收穫新的希望。在“無性雜交可以改良品種,創造新品種”的傳統論斷壟斷著科學界時,他敢於質疑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歷經無數次失望與失敗,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直擊雜交水稻理論探索及實踐研究禁區,在該項科學研究的“無人區”找到了一條雜交水稻研究的創新之路,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其後的雜交水稻二號、三號成果,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海水稻試種成功,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的鹽鹼地,每年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中國人。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袁隆平先生正是以這樣的創新素養,才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中成為當之無愧的行動先驅者,成為“雜交水稻之父”。

  科學之路是一條崎嶇的曲折的山路,只有埋頭苦幹、不畏艱辛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研究雜交水稻,廣袤的農村大地就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室,無論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時間。人們經常看到袁隆平先生挽起褲腿到稻田中間尋找可供雜交研究的“特殊”水稻,在炎炎烈日下觀察新型水稻的長勢、分析實驗品種的優劣。即使到了八十多歲的高齡,袁隆平先生的雙腳一刻也沒離開他深愛的泥土,沒有享受片刻的清閒。為了方便在田埂上行進,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依然駕駛著摩托車在田埂上行駛。在袁隆平一生的科學研究中,如果說是創新的勇氣和超人的智慧凝聚成了他偉大的研究成果,那他畢生紮根農村,與泥土為伴的科學精神,就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只有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堅守枯燥的研究人生,才可能將畢生的心血獻給他深愛的人民。因為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袁隆平先生獲得了無數至高的榮譽。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可是,在袁隆平先生心裡,儘管十分珍惜珍視這些榮譽,但他始終將自己當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最喜愛的一個稱呼是“農學家”。正是這樣一位“農學家”,以他大功至偉的研究成果,被農民兄弟尊稱為“米菩薩”。這樣一個“特殊”稱呼的背後,凝結著袁隆平先生一生從不停歇的追尋足跡,也是他謙遜品格的最好詮釋。

  千古流芳人敬仰,精神譜寫萬年春。偉大的人民科學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一路走好,人民會永遠懷念您!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9

  這位樸實厚道、務實求真的科學家一再取得事業輝煌成績,說明一個道理: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庸與智是相對的,用對地方便會做出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反之,袁隆平如果參加工作起,就琢磨仕途升遷,將智慧用於社交領域,或許現在是一個八面玲瓏之人,但是事業上永遠沒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鳥美在翅膀,人美在思想”,這句鄂西北老河口諺語詮釋出袁隆平同志可敬的人生品質。當前,全省上下正在開展“治庸問責”活動,各部門紛紛從下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班,出臺許多方案、制度,不厭其煩地奔向一線督察,結局如何,一言難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無疑上下均沒有達到袁隆平庸與智技術,更沒有感悟出其人生之道。或許,在上級個別官員眼裡,文章、數字出業績,讓一些秀才閉門造車、繪製藍圖;或許,在上級個別官員眼裡,聯絡群眾方式就是“治庸問責”,屁股上掛鏡子——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或許,在下級個別官員眼裡,研究研究、來來往往便可以達到上下和諧、考核過關;或許,在下級個別官員眼裡,報假數字、編假彙報等,便可以顯示智慧而掩飾平庸。確實,這些官員社交方面能力比袁隆平高出許多,不會出現拿錯話筒的尷尬局面。

  當然,“治庸問責”活動本身沒有錯,是上級為糾正不正之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的一種途徑而已,問題是方式未必妥當。原因很簡單,從袁隆平庸與智看修養,說明每一個公務員內在思想的重要性勝於外在考核形式。顯然,人的思想很難透過上級“治庸問責”活動扭轉其看法。不妨來個雙向“治庸問責”活動如何?百姓先對執法者不記名投票形式“治庸問責”,下級對上級領導不記名投票形式“治庸問責”;等百姓覺得上級過關後,再來上級對下級“治庸問責”。如此逆向思維後,估計上述從下級抽調專人來回巡查,擾民之舉便會消聲匿跡。我想:各地上下公務員隊伍均會看清自己崗位責任,明白袁隆平庸與智之道,將主要精力用在對事業有意義活動之上。

  遺憾的是,近些年來,有些人放棄正確的袁隆平庸與智修養之道,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美麗東西,或單位舉債搞形象建設、個人舉債搞美容手術,更多的用青春與金錢付諸酒場、舞場、娛樂場。一個又一個美女鮮閃亮出場、一個又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士來回走動官場、一個又一個能說會玩就是不務實者充滿這些公務員隊伍之中,讓“治庸問責”活動一再走調。試想,這樣下去,大家會達到何種修養?

  “形相雖惡而心術善者,無言為君子也;形相雖美而心術惡者,無言為小人也。”所以,將幹部責任、能力定位在外在美,而無視內心美是何等的膚淺思想;袁隆平成功得益於其善於正確歷練自己,懂得如何加強自己修養而不是上級“治庸問責”驅使其成功轉變的思想。因此,筆者建議不妨來個雙向“治庸問責”活動,引導上下單位同志均注重內在修養的歷練,讓大家徹底明白放棄內在美的修養,遲早會一事無成、浪費青春、妨礙事業的道理。

  莎士比亞說過:“沒有德行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麗是永存的”也充分地印證這一道理。這裡,筆者並不反對大家追求外在之美,但是更倡導內在修養的歷練。至於“治庸問責”活動有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認識自我加強內在美的修養是未來人生路不可或缺的驅動器。從袁隆平庸與智看修養,給予自己啟迪是腳踏實地,永不好高騖遠,一步一個腳印耕耘好身邊的土地,便是靈魂得以淨化、提升的正確路徑!

  關於袁隆平英雄事蹟的感悟與收穫10

  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壽辰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都向袁院士發來了賀信。

  能成為院士談何容易?沒有真本事和創業精神,以及吃苦和怎麼面對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為,科學界一顆閃耀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壽辰的時候,雖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達到的境界,卻還在老驥伏櫪孜孜不倦追求。國家領導人的祝賀,既是對袁隆平院士的身體關心,也是對知識分子的關懷,更是對科學知識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們無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還有一層更閃光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比所有的才華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懷祖國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體還重要。也因此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獻。就是心底這種信念,支援他在科學路上不斷超越。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輕鬆點。袁院士坦然說:“為了大家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一句話,能讓我們不從心底感動?第二,能承受失敗打擊,但信心不倒。剛開始研究條件簡陋,尤其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威脅,但上千次的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院士,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裡。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實踐,討厭信口胡來。

  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始終堅信真正的權威來自實踐,使他在第一線義無反顧的堅守,鍛造出了戰略性的眼光,科學的光芒四處閃耀。第四,袁院士胸懷寬闊,甘當人梯。他重視培養雜交水稻科研人才,並深邃認為,團結協作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他捐出獎金,設立科研基金。他將實驗材料,毫無保留的分送全國一些科研單,位加速了“三系”雜交稻研究的步伐。由此讓我國雜交水稻界精英輩出,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三十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袁院士只要哪裡有需求,都親自前往指導,並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學家。第五,老驥伏櫪永不滿足。儘管袁院士已是高齡,但是在有生之年,他還要實現兩個願望:一是爭取九十歲時,水稻畝產達到一千公斤。第二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並已做好準備,幫助其他國家研發雜交水稻。

  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自然他獲得多少獎勵,授予多少職位,都是應該的。沒有他的新型雜交水稻研發,中國和世界都將為糧食增產傷透腦筋。袁院士的這些精神,不是他故意作秀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對國家和人民的愛。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不要說具備袁院士的所有精神品質,就算能擁有其中一項,都算是經典人才了。

  我們常說沒有國家沒有人民,就沒有我們自己。我們以有強大的國家、強盛的民族而自豪,但是這種自豪怎麼來?就需要我們努力奉獻,不講條件,不講報酬,只要要相信國家這個大家庭,是會給你溫暖的就行。讓我們永遠記住並學習,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對待國家和人民,對待事業的進取精神,馬不停地、只爭朝夕朝前奮鬥,把國家建設的更強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