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5篇)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從炎炎夏日到秋風送爽的這段研修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太多的感觸和思考使我對這段日子的每一天都記憶猶新。從開始階段平臺故障的不順利到後來如潮水般高漲的發帖熱情,還有課程專家辛勤工作的精神,對課程改革獨特的視角和觀點及對學員作業的及時點撥讓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希望。我們語文團隊是團結的隊伍,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我們似乎還有很多的荊棘和困難,但我相信總會在這麼多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因為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有著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團隊,“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這個集體的智慧將是無窮無盡的,我相信語文課改的明天也將是美好的。
這十二般的熱情激勵著我在這次研修學習中兢兢業業,每天按時完成作業,積極發帖參與評論。這些源於新課改的思想和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面對學生語文學習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課程專家和前沿老師的積極探索,我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也感到了肩上的責任。高中課程改革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就拿閱讀為例。在不少時候我們總因擔心課堂講解的時間不夠,把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全部擠到課外,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其效果也不理想,到上課時連課本還未問津的學生大有人在。把語文課真正上成在教師引導下“教會學生學習”的課似乎道路還比較漫長。很多時候我們以講廢讀,用繁瑣乃至架空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領悟,唱“空城計”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就無從發展。而課堂設計中一些無價值的提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只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路的模式使我們的學生離開老師似乎已經不會走路了。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我的感受是: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從而構建起一個現代人所應有的價值觀,而這一切的獲得是不能強迫的,是不能靠教師灌輸的,只能讓他們在平等的被子有欣賞和關愛的溫暖和幸福中獲取。“話需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透過點撥和引導,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讓他們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的時候,當他們對語文興趣高漲的時候,當他們熱愛讀書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努力就不是徒勞的。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給每一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蘆畫瓢一蹶而就,一帆風順。改革首先要從學習、領悟新課程標準開始,只有努力做一個主動學習型、勇於實踐型、善於反思型、勤於積累型、敢於創新型教師,才能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從容容地走進新一輪課改,並使語文素質教育這面旗幟,在新一輪課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鮮明與飛揚!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高中語文新課程實施至今已接近一個學期,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已經歷了第一模組的教學和學分認定,而今,第二模組的教學也已完成過半,要說這課程實驗,可謂喜憂交集,感觸良多。
在暑假參加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的時候,聽了倪文錦教授、方智範教授等人的報告,很振奮,也很受啟發,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課改的力度及決心之大,我想:還教師按教育規律和學科規律教學的春天終於來臨了。多少年來,我們不得不“考什麼教什麼”,教師是考綱和教材的傀儡,而今,我們聽到了“過去考什麼教什麼,考綱權威高於教綱,是不正常的”,“新課標強呼叫教材而不是講教材”這樣的聲音,傀儡終於有了自主權,能不振奮嗎?我們聽到了“寧願有所為而做錯,也不要冷眼旁觀”這樣的指示,我們能不躍躍欲試嗎?新學年開始,我們投入到新課程實施中,在教材整合、活動單元設計與實施、評價方式改革和學分認定方案等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點初步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不過,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感受更多的是無奈。我們的阻力和壓力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行政對教學的干預太多,給老師的壓力太大,使老師不敢大膽嘗試。我們這裡是很看重分數的,每一次測驗都要全級統計,教師排名、學生排名,科與科之間比較,校長組織召開月考質量分析會,學期中段考、期末考則要把每科每個老師的成績上報教辦。我們校長說:“改革是難免失敗的,但我們是承受不起失敗的。”我們校長說的是實話,我們很理解校長。在第一模組第一次單元測試中,我們在命題中嘗試加大主觀表述題的比重,增加選做題和開放題,由於學生不適應題型,測試成績不理想,校長在質量分析會上點名批評了我們,至今想來,仍心有餘悸。是什麼絆住了老師探索的步伐?是什麼讓學校放不開手腳?
二是學生缺少自主讀書的時間。現在學校的課程安排學生基本上是白天上滿8節課,沒有自習課;晚上3個鐘頭晚自習用來做作業,有時作業還做不完,根本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我們知道閱讀量上不去語文是很難提高的,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澱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語文科組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設立學生課外閱讀手冊,每週定期檢查,但是我們發現學生還是應付的多,認真的少。各科的作業堆積如山,學生捨不得把時間花在閱讀上。
在這次課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一線教師的卑微與被動,假如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的改革不迅速跟上,我們恐怕還要彷徨一段時間。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透過市教育學院組織的集體備課和學校教導處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相關內容,深入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感覺收穫最大,觸動最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並用其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覺得無論是學生的變化,還是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都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裡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臺後,讓一線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機率都大許多。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古典詩歌的教學目的是傳承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明確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喜好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自覺性,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透過朗讀,體會古典詩歌的節奏、韻律和音樂性,把握詩歌形式特徵,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賞析作品重點是領會詩人的情感,掌握表達情感的表現方法。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架起這道通往文學聖殿的橋樑。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厚實的語文功底,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口評、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裡所說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理解、運用,就要靠教師用情感去點燃。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是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可以實際的課堂中,教師總是以理性俯視學生,以漠然試圖激起學生的情感。透過實踐,我覺得“倡導背誦,實現‘量’的積累,增進朦朧理解”的.做法確實不錯。可以說是“粗”中有“細”。在此,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體會和見解。
一、以讀為主,體驗情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對理解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悟詩中情感,還要把握詩的內容。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在朗讀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現自我觀點。這就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我發現的平臺,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了充分體現。當然,讀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讀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節奏的基礎上,盡情、盡興地朗讀,從而獲得整體感悟。其次,要讀出“花樣”。如果一味用某種形式讀,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比如:個體讀與集體讀相互映襯、男生讀與女生讀相映成趣、學生讀與老師讀相互比較還比如配樂讀等等,都能啟用思維,調動興趣。實踐證明,這樣讀不但激發了學生興趣,還成功地將他們帶入了詩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還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也可達到啟用情感的目的。
二、準確感悟、培養素養
在詩歌教學中,教者設計問題多、雜。這樣會讓學生無法獲得一個整體感受,而且課堂重點也模糊,老師自己也講得很累、很辛若,課堂效果也不會好到哪兒去。所以,設計問題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圍繞三方面來設計問題,即內容(事物、事件)、畫面、情感。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語言描繪畫面”,學生的語言組合能力及詞彙量畢竟有限,老師的語言示範非常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的基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
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由於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啟用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採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遊誦詩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背詩的積極性,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還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心魄相系的古詩文的獨特美質。
三、淡化詩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藉助註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裡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透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學,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餘音繞樑。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範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透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閱讀,積澱底蘊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古詩詞距離學生遙遠,有很多詩詞都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要靠學生具有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學習詩前要閱讀、收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資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這一次次的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領悟理解力才能漸漸地厚重起來。引導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總而言之,在古詩詞的欣賞中,要抓住“讀”與“想”,在“讀”中感悟情感,在“想”中體會意境。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準激情點,以此做契機。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5
新課程培訓給我們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作為新教材的執教者,既倍感幸運,又覺任重而道遠。手持新教材,該如何使用它呢?顯然,我們要杜絕那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它。力求轉變教材的地位,轉變師生的角色,轉變教學的方式,創設充滿生命、充盈快樂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功效。現將本學期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一、開放學法,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樂不僅能激發興趣、創設情境,還能啟用大腦、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裡》描述了春天的風、雨、霧、陽光,在學文之後讓孩子跟著音樂唱一唱,孩子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在情感上與課文產生強烈的共鳴。
2、在畫一畫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一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他們透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北師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學生的這一認識規律。很多課文都可以透過讓學生將語言還原為畫面來加深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家是什麼》,我就讓學生畫一畫全家福來感受家的溫馨。《憶江南》讓學生透過畫江南美景來體會江南風光的美麗。學生透過畫一畫,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的情感。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我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給孩子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課文形象進行再創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中,讓學生合作表演,體驗文章情境,在互動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色,體會狼的兇狠,羊的溫和。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信進取的空間
新課程走進學校後,教師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注重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逐步地發生變化。如教師在上《小水滴去旅遊》這課時,教師先出示小水滴,學生隨文識字“滴”。老師板書課題,隨即小水滴不見了,到哪去了?生髮揮想象得到答案:去旅遊了。進而交流理解“旅遊”。學生的思維廣泛而活潑,令教師激動不已,於是也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並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課堂成為自信進取的空間。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再是隔絕的,他們之間不像以往那樣是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實的教育情景中自發和自主地建構起來的。如:王燕萍老師上的《蕭伯納和小女孩》的課上,對蕭伯納的揚頭動作,學生從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見解和理由。那一刻,我為這個學生的可愛,也為他的聰明好學而感到激動。如果是在以往的課堂,學生哪敢自己走上講臺主動站在老師面前來表現自己啊牐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識字方面
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提倡在閱讀中識字,就是用課文識字取代一個個生字的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境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字字過目讀文的習慣,一開始讓學生用手指指著讀的地方,手指到那裡就讀到那裡,幫助學生眼睛跟著字跑,這樣做就是幫助學生在讀文,多與文字見面,從而達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識字如果僅靠課本內的短文還是不夠的。儘管大部分生字先後要在課本中多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因此,識字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除了課文,我還規定學生每天保證有15分鐘以上的課外閱讀時間。此外,我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如認認校名、專用室名、路名等
2、“聽”的方面。
聽的要求就是要學生做到聽人講話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還要邊聽邊想,邊聽邊記。我就根據這些要求設計了評價表,從聽得態度、習慣、方法上去評價,並採取用自評、同伴評、家長評與老師評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效果較好。比如第三週我們評比“聽”具體評價目標就是學生是否聽得認真,是不是像錄音機一樣把老師講的內容聽清了。學生剛開始對要求還不能完全明白,老師就有意識地隨堂評價:“xx聽得很認真,因為他把老師剛才說的話記住了。”“xx聽得真認真,因我老師說的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複一遍。”“老師發現xx聽得似乎眼睛一直看著老師,小耳朵豎得直直的,老師知道他一定聽得很認真。”經過一週的訓練,學生明白了認真聽的要求,初步學會了“聽”,於是在評價表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笑臉獎章。經過幾周後,我們又再評價“聽”,但評價的要求提高了,如專心聽別人的發言,聽清主要意思,不重複別人說的話。如此循序漸進,學生就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
3、“讀”的方面。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有限,朗讀時容易出現唱讀、頓讀的現象。作為教師不可操之過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於求成,但要狠抓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即用小手指讀,讀到那兒指到那兒,眼睛跟著字“跑”,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加以糾正,傳授正確的指讀方法及手指點在字的下面,眼睛跟著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漸漸地,孩子們養成了字字過目練朗讀的良好習慣,識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學生讀文時的障礙也逐步減少了,朗讀的速度也開始漸漸加快。此外,我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習慣,允許學生帶喜歡的書到學校裡和同伴一起讀,鼓勵學生每天回家讀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經常組織同學交流,愛看書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鞏固生字,發展語言,做到識字、閱讀、發展語言三促進。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6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透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7
透過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實質意義。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怎樣才能創設輕鬆愉快、合作探究、和諧好學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現淺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啟用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設情境,輕鬆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堂成功的課,就是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於如何拓展、創新語文學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於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生動情景,輕鬆愉快的學習,水到渠成的獲取知識。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裡遨遊。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裡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四、要善於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如不會利用時間就難於捕捉到那些閃光的東西。沒功夫理會,常常使教學失誤惡性迴圈,教學智慧轉瞬即逝,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本次培訓,給我們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會,有充裕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教師回顧反思的平臺,知得失,識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新課標關於教學方面的建議是多麼的貼心。透過兩天的認真學習,我對課標的理解和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有效教學有了認識上的提高,為今後的教學,將理論結合實踐,讓理論指導實踐,明確教學方向,以提高學生素養為責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8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著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裡面的核心層,包含著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透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路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9
本次有幸聆聽了吳教授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方向的培訓,吳教授精彩的演講使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成長記錄、教學反思,引導我走上一條研究之路。課改實驗,帶動了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識,養成了課後反思的習慣,不僅重視授課前的設計,而且重視課後的總結和反思,即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反思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功能的落實等。研究方式的改變帶動了我工作方式的改變,我走出封閉的教室,打破學科壁壘,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溝通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
一、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做為語文教師,要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新為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與此同時,一方面還進一步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新知識,借鑑教育同行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新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以此從全方位、多角度來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三、教學方法的更新。
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讓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我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我讓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總之,在課改浪潮中,構建“自主合作,主動探究、樂於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每個老師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課改一路走好,並取得實效,就要認真研究課標,謹記學科特點,不忘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努力,不斷探索。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0
今年,我參加了初中語文教師置換脫產培訓,深感受益匪淺。面對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髮展變化,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而此次初中語文教師置換脫產培訓班的學習,猶如幫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一次收穫豐厚的學習。
在此次初中語文專題培訓中,教師認真詳細地給全體語文教師分年段解讀了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修訂,修訂後的課程標準跟原來的實驗稿有哪些區別,從課程理念的調整、教學目標的升和降、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具體地闡述,為我們指明瞭今後閱讀教學的方向。
他們把課程標準理念與具體課例以及自己豐富的從教經歷相結合,生動幽默、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閱讀教學該怎樣從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出發進行教學,如何正確有效地在日常教學中地把握好教學目標的階段性;閱讀教學如何根據各年段的學生特點找準起點,抓住重點,更深刻把握年段目標。具體全面的解析了各年段目標,總的概括為低年級學段目標:字識得鞏固、寫得端正;能正確朗讀;在背誦中積累詞句;敢於說、樂於寫。中年級學段目標是:進一步加強識字能力,加強朗讀學習;繼續加強詞句訓練,加強段的訓練,向篇過渡;多讀書、重積累;自由表達;有內容、有真情;在口語交際中要聽懂、說得通。高年級學段目標是有較強識字學詞能力,把字寫美觀;會朗讀、默讀、略讀、瀏覽;在詞段練習基礎上加強篇的訓練;會寫記事作文、想象作文、應用文等等。
強調初中語文課本不是全部的教學內容,學生閱讀數量要增加,多閱讀經典書籍。我們語文教師要學會藉助課文這個例子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從課文提供的語文材料出發找準三個點:即語言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抓好學生閱讀和積累,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教學,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我非常清楚“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我也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沒有深厚的積澱,沒有長期的浸沉,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培訓,也讓我們意識到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廣闊的知識,飽滿的激情,橫溢的才華,才能澆灌祖國未來鮮豔的花朵。我將用我的所學指導我的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天地裡開出美麗之花。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1
有幸聆聽了奔牛實小的潘老師解讀20版《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感覺受益匪淺。新出臺的《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比原課標,其改動比較明顯。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1)體會:
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領悟: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3)確立:
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4)反思:
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衷心期盼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再次變成一個“新”老師,接受新挑戰!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2
本次我參加尚卿中心校舉辦的2022版語文新課標的培訓活動,受益匪淺,讀著新課標,想著舊課標。總覺得“新”和“舊”之間,只是換“湯”不換“藥”,但是這換的“湯”卻是這課改走過十年曆程的一次總結和再革新。正如魯迅對我國傳統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一樣,新課標堅定了舊課標中正確的,擺正了原來偏頗的,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新課標一如繼往地堅持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堅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融合的三個維度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堅持低段的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識字寫字教學原則;堅持閱讀的個性化、閱讀量的保證、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一樣重要。
二、倡導“自然的朗讀”
葉聖陶先生對朗讀的功用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於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穫。”所以有人說:“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
正因為朗讀教學的特殊功能,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中,增加了這麼一段話:“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這樣的改動,進一步凸顯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使朗讀教學的要求更加明確、具體。更重要的是,這是對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誤區的糾偏。新課標中“自然的朗讀”,是要朗讀像說話一樣自然?那朗讀和說話的區別在哪?說話,分場合。我想,朗讀亦是如此。面對不同的情境,學會不同的朗讀。比如,同樣一個句子,在題目里語速可以稍快,在原文中應該根據文字特性來把握。一切都是由感情決定的,以情帶聲。用恰當的語氣表達思想感情地語調、語勢,音隨意轉,氣隨情動,因情用氣,以情帶聲。朗讀者得心應“口”,聽者才能心從耳順。
總之,經過這次培訓,我體會到了新課標的理念精神,在以後的語教學中,將會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3
透過《語文課程改革之路》培訓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次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豐富了教師的知識面,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
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結合我校的現狀,我認為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現社會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為以後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發揮更廣的想象力,從而顯示出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平時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普遍喜愛語文課,但有個別學生普遍厭學語文。為什麼呢?原因出在哪,我認為是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進行認真研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缺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厭學語文課,可能存在這些原因:師生之間缺少感情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在不自覺中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上,長期以往便導致學生厭學語文。由於條件環境有限,在教學中只有一本書,一支粉筆,這些便是整堂課的教具,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思想不夠集中,加上課業負擔沉重,繁瑣重複的讀、背、抄、寫成了學生的語文作業固定模式。
針對以上症狀,怎樣才能激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認為最重要的要做到這幾點: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有親和力。尊重學生,不斷地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學生更專注的學習語文課程。我認為學生學習語文在於積累,主要反映在上課時學生一定要做好筆記,便於反覆研究思考,保持良好的學習方法。多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組織演講、知識競賽等,才能觸發學生寫作靈感,想象力一定有長足的進步。
以上是我的幾點心得,也透過這次學習,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不足,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來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為我們農村的教育事業做出最大的貢獻。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4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透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
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透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透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對於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鑑於此,我在班裡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後,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此活動從我接這個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紮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後,我採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並且負責發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後。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採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並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餘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佈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課題研究作業,如:挖掘傳統節日課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推進課題研究、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實驗等,在研究過程中,我透過調查、分析,明瞭了實行這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組撰寫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且根據各個課題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例如,在挖掘傳統節日方面,我根據各個節日的特點,每次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查閱有關節日的資料;
2、圍繞節日的特點開展一次活動,寫出活動日記;
3、看有關和活動節日的文章,根據年級特點摘抄或寫讀後感;
4、蒐集與該節日有關的名言或俗語等;
5、寫出節日活動感悟。並且,每次活動之前,我都以他們居住的遠近劃分成各個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寫出詳實的活動計劃,活動結束之後,寫出詳實的活動總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瞭解,並且我們以挖掘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平常的節假日進行了拓展探究。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2、佈置主題教育作業,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會做人。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確實是,有時一味的說教,講大道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感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在平常的作業中我經常佈置一些體驗性的綜合性作業,例如:今天我當家,我被冤枉了,考試時我的鋼筆沒色了,透過這些作業的完成,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艱辛,體驗到了應該學會包容……並且做到了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一舉兩得。
3、鼓勵學生熱心參加校園、社群活動。
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審美,結合活動,學會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透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5
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的培訓學習,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透過這次培訓,收穫的是專家和教授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感悟到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慢慢摸索經驗,使自己能夠儘快適應教學的資訊化。我要時刻告誡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意識,善於動腦,勤于思考,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自己的工作上一個新臺階。我還要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加強平時的學習、充電。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讓培訓的碩果在教學事業的發展中大放光彩。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理念。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在新課程教學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課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新課標在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並增強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再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肩負起培養人的重任。教師不再是學生的主宰,教師和學生是兩個平等的團體,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激勵人、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援、幫助、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
新課程給了我們教改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我們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生物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我們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把原來的“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
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而且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國培”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嬌氣,煥發出無限生機。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6
從“李白故里江油”來到千年古城閬中參加“國培計劃初中語文”的培訓,辛勞、興奮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朧的”,當在開班儀式上我們的指導老師班主任為我們先容了一位位有著各種優秀頭銜的專家時,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進了一個專業、規範、有著先進理念的培訓隊伍。這十天的的培訓必將改變我語文教育的專業化成長之路!
劉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師讀書時的老師,時隔6年,再一次聽劉老的專題講座《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那麼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怎樣才能有做到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礎,廣才學,薄名利,遠物慾,樂在其中。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觀摩到劉老的示範課。來自成都鹽道街中學的卿平海老師,不止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快樂的十八種技巧”,“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策略”,更為我們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發人深省的作文教學示範課“紙隨心飛”,當學生的出色文章在課堂上呈現時,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來“頭疼”的作文教學可以這樣上!
睿智的韓軍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中學(清大附中)語文教師的風采:在質疑中辯詞義,在思考中排語序,在快樂中練展敘,在分析中寫題記!在這堂示範課中,我們初步熟悉了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理念:真實、自由、個性;學習了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方法:舉三反一、“咬文嚼”,美讀吟誦,化意為,真實自由,重文寫白。極具親和力的美女老師王君(人大附中),為我們上了《我的叔叔于勒》,並做了《<醜小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的專題講座。讓我熟悉到:我們整天都抱著教參,瞄著中考往教學,毫無新意。實在,語文教學可以是王君老師這樣:細膩又深刻,美好又真實,新奇又嚴謹的青春語文。
重慶南開中學的特級教師,優雅的顏運靜老師用涓涓細流般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初中語文課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霧般的新語文課程模式豁然開朗,同時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實好了新語文課程模式,學生無論是語文素養,還是語文成績,都會不斷進步。
成績和創新性語文教學並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語文課是細膩又深刻,美好又真實,新奇又嚴謹的,是佈滿人文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是啟迪學生聰明,引領學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儘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當然,還要感謝西華師範大學的幾位老師:楊勇老師,孟川老師,鄧春琴師等等。你們真的辛勞了,想餘下的幾天學習會更加的出色!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7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參加了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培訓,培訓中,我感動於授課教師的知識淵博,感動於培訓老師的那種鑽研的精神,同時,也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
在之前,我總覺得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只要自己把握了一定的教學方法,肯定能勝任這份工作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這是誰都懂的。我們教師要關注自己的專業發展,不能將自己侷限在狹隘的經驗圈子裡。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透過此次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家、黑龍江省教育廳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和一個個領導對每個學員的關心。
我有幸聽到多位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學,我深受很大的啟發,現談談我的體會收穫:
1、使我更深刻了解到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2、使我瞭解到課前預備的重要性,課堂匯入要有創造性,要啟迪學生的心智;課堂教學要留意教法靈活多樣,課堂容量要適當,課堂氣氛要活躍,結課小結至關重要。
3、使我認識到對學生的評價是多方面,要用積極的態度去評價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每一點進步要給予肯定,要對學生的成長做好具體的記錄,要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4、使我感受到該學校的濃厚校園文化氣勢,良好的學校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教師敬業精神很強。為自己今後教學提供很多素材和經驗。
總之,經過培訓,我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學識水平相差甚遠和平時教學方法的淺陋。但是在教授們的感染和薰陶下我們無形中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如沐春風的講座裡學員們的歡聲笑語,教授們的教學方法和藝術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這裡我們增長了知識,忘記了辛苦;增添了歡樂,拋開了煩惱;增強了自信,擺脫了困境!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8
我曾無數次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過,我最愛的季節是秋天,而在我最愛的秋天裡,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突然降臨,這無疑是錦上添花的美事了!
當我雙腳踏進新鄉河師大校園的那一刻起,我覺得我年輕了,我覺得我像周圍披肩發或者扎著馬尾的大學生一樣了,那就是,我也是學生了!
茂密高大的銀杏樹亭亭如蓋,正在悄悄變紅的欒樹容顏俏麗,法國梧桐上吊著的褐色小球球,像熄滅了燭火的小燈籠,掛在青青黃黃的葉子中間,藏匿在疏密有致的枝椏裡。
河師大,我來了!
時間它有腳啊,輕輕悄悄的挪移了,不知不覺間,在這裡已度過七八天。在這幾天裡,我就像個新奇的孩子,懵懂的看著聽著記著理解著成長著;又像一個貪吃的孩子,在這場精神的盛宴面前,無法控制自己的吸取著吞嚥著消化著。
從美麗驚豔的白秀娟老師引導我們感受幸福教育,幸福人生,到高深莫測的姜好敏老師教我們理性看待他人;從成熟穩重的邵光華老師為我們解讀教師專業標準,到冷靜從容的劉冬梅老師從法律角度給我們種種提醒;從幽默風趣的李佔偉老師對經典文學作品信手拈來,到端莊典雅的郭莉老師對說課藝術如數家珍;從淳樸厚重的劉新選老師走在時代前沿大談課堂翻轉,到溫情大方的周楓琳老師傾囊相授作文教學法……
原諒我無法一一列舉他們的風格特點,語言的蒼白讓我在知識面前束手無策,我只能俯首稱臣,甘願做一個虔誠的小孩子,把更多的東西裝進我的腦海裡,心裡,希望隨著我的理解,它們能滲透進我的血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漸漸把我完善,讓我更快的成長。
因為,成長與年齡無關,它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
如果要問我,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老師哪些課程哪些理念的話,我想說,真的都很好,最喜歡的是白老師的幸福教育,李老師的經典文學作品賞析,周老師的作文教學法,讓我受益匪淺。
如果要我談談對這三位老師的課的看法,所受的啟發,得到的收穫,我突然惶恐起來:新知蜂湧而至,我又怎麼理得清說得明呢?可是,不吐不快的衝動,又讓我按訥不住,那就說點最真實的感觸吧!
說心裡話,我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教師這個職業,我從小到大的理想,也不是這樣的。可是我敢說,教學十八年來,我也是像白秀娟老師那樣真誠的,付出了全身心的,愛過恨過怨過冷過哭過笑過,沒有白白走過。
老師說,你所走過的每一步,都不是白白走過的,N年之後,上帝都會給我們答案。我們也許有太多的無奈,比如,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太高,對我們的評價太低,工作很累,待遇很低,壓力很大,學生難教,家長很難對付……可是,穿越這些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走出痛苦,我們一定能企及成長的高度;告別孤獨,我們一定能收穫靈魂的深度!
以後再遇到學生犯錯,我不會動怒了,我也會選擇一種讓自己舒服,讓學生溫暖的方式處理了;以後再遇到困惑,也不會消沉悲觀了,只要願意想辦法,總會有驚喜給你回報;以後再覺得自己貧乏,再也不整天追劇不撒手了,有太多的書籍等著我去翻閱……
我也願意試一試,帶著靈魂,帶著學生,找一條回家的幸福之路。
思維極度活躍的李佔偉老師,他的課讓人沉溺,讓人忘卻時空的處在古今中外的經典裡,回憶,感慨,無法自拔。時而接地氣的談談現在沒有溫度的白色交流,快餐文化,時而高大上的引經據典,令我們徹底折服,再加上一些哲學的因素介入,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李老師的分寸拿捏得十分恰當,引起我深深的共鳴。
我承認,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比其他人,會多一些情懷,多一些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氣質。而同樣,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你會得到更珍貴的回饋,就像某個時刻,你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你,而突然,當你讀到了某個作品,裡面有一些話,輕而易舉就把你擊中了,原來,你一直都有人理解……
我一直沒有中斷過寫文字,就是想尋找文字裡的溫暖。只是書越看越少,聽了老師的課,越發慚愧不已了!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老師的困惑,它需要經過長期的歷程,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可是,中學裡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總是敷衍了事,眼光短淺,即便有一些想法做法,也是淺嘗輒止,以致於老師不喜歡教作文,學生害怕寫作文。而我,也一直想尋找一種作文教學法,為自己開啟一扇窗。
周老師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她從眼耳口鼻手這些五官作為工具入手,對物人景事這些物件進行感知能力訓練,強調開拓學生的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小小隨筆,一週兩次,學生由不願意寫,沒東西寫,到愛上寫,寫不盡停不下來,這其中的魔力,豈是神話?當然不是,裡面飽含了周老師多少的付出啊!
每週堅持和班上每個孩子談兩次話,全班的隨筆每次全收全改,我問自己,我能做到嗎?不能。我會偷懶,會堅持不下來,會痴人說夢一樣有著很大的期望,卻沒有付出全部的努力。既如此,還抱怨什麼呢?
周老師不僅用文字點亮了學生的智慧,還點亮了我的心扉;周老師不僅用文字煨熱了學生的情感,也煨暖了我的心。
培訓還在繼續,心靈還在盪滌,靈魂還在淨化。
白天,在渭河的兩岸,我穿梭在青春的臉龐中間,感受著回味著曾經的年輕;夜晚,在河師大的校園裡,看一抹月色,吹一縷夜風,靜靜的走一走。
希望我不虛度這段日子,希望銀杏葉變黃的時候,雪花紛飛的時候,我收拾行囊,滿載而歸。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9
語文教學中,該怎樣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
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援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著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資訊,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說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二、正確認識自主合作探究的對立面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絡,就是有意義的。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
暑期全員培訓結束後不久,就領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由學校統一配發的課標書籍。曾經自己也買過《課程標準(2011年版)》,但是沒有詳細讀過。因為此次暑期全員培訓有一個微型講座,也在網上看了很多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但就像王崧舟老師說,當我們聽別人的解讀時,已經是二手貨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還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認真品讀。於是假期裡,我把2011年版的和2022年版的來對比讀,看看這十年的時間,我們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
與2011年版不同的是,這一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人民為中心,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徵,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就課程性質的表述而言,兩者都有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性質的具體表述,就是圍繞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展開的。而這一點也是在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提到的。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文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1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透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最佳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新課程理念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我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的評價方法。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我將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2
怎樣理解“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我的一點想法是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是什麼?怎樣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
語文課程的內容時代性怎樣突出呢?課標中是這樣解釋——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新成果,關注數字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展,體現學習資源的新變化。在這裡我想的是,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課程中突出一些現在流行的內容,如果說我們還是在唱老調子,那麼就很難吸引學生。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極為發達的社會,社會資訊的流通也更加快速,每一個人都在很快的接受著各種各樣的資訊。所以如果說我們的課堂內容和當今的文化沒有一點點聯絡,我們的課堂又應該怎樣吸引學生呢?
我們的教學中必須引進當今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說在課前聽一些當今流行的網路音樂。《孤勇者》就是很好的音樂。我們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些小影片進行播放。小影片是當今文化資訊流通最便捷的方式,快手和抖音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交流平臺。所以自己製作一些小影片,尤其是帶上小影片中的一些最被大眾所喜歡的元素,一下子就可以拉近師生距離。
我們播放音樂也好,製作影片也好,並不是沒有原則的,而是需要在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上進行把握,只是表現形式上有所變化。
現在的孩子也很喜歡動漫,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形式加以修訂引入課堂,也是對孩子們的幫助。這種幫助不僅僅是提升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可以啟發學生全面地認識動漫作品。孩子們喜歡《斗羅大陸》,而老師們一直在幫助孩子們“戒掉”。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一種文學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理由。以《斗羅大陸》為主的網路文學作品存在在當下一定有它們的理由,並且這一種文學作品並不是像火星文一樣一年兩年就會很快消失,而是已經存在了十幾年的文學現象,所以我們的孩子們有理由去辨別和認識是這一文學現象。現在這些文學作品已經有了很大的市場,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辨別,並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能夠辯證的文學作品。
對於網路文學和手機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大禹治水。
我想時代性也不一定就是指這個時代的時代性,應該是每一個時代的時代性作品。我們學習戲劇和文學一定避不開八大樣板戲,這八個樣板戲是非常完美的。所以每一個時代的時代性文學作品一定是每一個時代最獨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學習。但是絕對不能學習虛假的文學作品。比方說“某某救母”。
我們這個時代最具與代表性的作品是什麼?我想無疑就是當今的。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一定是重中之重。我們的教材一定要強調內容的典範性。比方說,《山海情》就是非常好的脫貧攻堅文學作品,我認為這一類的文學作品應該入選到我們的教材中,因為現代有很多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脫貧攻堅,也不明白什麼是全面小康,更不明白什麼是“兩步走戰略”,也不知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在我們的課本中滲透,不僅要讓中華民族的偉大戰役記錄史冊,而且還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並流傳。我們的教材在選文中也是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對於一些有歧義的文學作品不應該選擇,對一些影響價值觀念的文學應該儘快刪除。所以,我們的選擇內容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識源於生活,我們的知識只有在生活中被應用,我們的知識才會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的知識應該在我們的課堂上還原到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情景教學之一。語文可以還原,比方一個詞語的含義,我們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國大勝阿聯酋”“中國大敗阿聯酋”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不同的環境中就有不同的含義,這是國外文學所沒有的。數學也可以。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數學思維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題本身就是一個推理問題,所以生活中的推理是不是可以好好地用一下呢?
每一個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應該將我們的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融合。有很多老師反映學科知識過於難,很難讓孩子們理解,其實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學科知識相互融合,還原知識的本來面目,就可以促進知識的學習。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3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這兩週在學校的組織下,我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學習相信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4
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地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五個重大變化。
首先,強調文化自信。學好語文是一箇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略掛鉤,課時量上,語文佔到20到22%,如此大的課時比重,相信語文的題目廣度會越來越大。
其次,傳統文化分量繼續加大,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在增加到160首,懶得背誦的孩子要吃大虧。
再來,語文的考試也有重大變化,除了考基礎閱讀、作文之外,還會考整本書閱讀,主要考察學生的提取資訊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第四,本次還首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原來高中的概念,現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裡面涉及到實用性的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最後一點,考刷題想考好語文的時代徹底過去了,以前語文考試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題刷多了,語文成績差不了,這次明確規定了學業質量的標準,以後教學和考試會高度統一,命題也會更加科學精細,考察的方式也會更加靈活,考查內容會非常主觀。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有能夠和諧地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於新課標中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內提示,圍繞學習主體,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景、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給予大任務、大單元、真真實情景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透過學習,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和重組,才能使教材使用得心應手。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5
透過這次講座,我看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
第一,在語文課程性質方面,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對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來說,學習的就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各民族語言、方言的運用不在其內。它是一門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的課程。
第二,新的課程標準還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最佳化組織形式。一方面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等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另一方面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更要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
第三,新的課程標準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這是一個全新的思路板塊,也是一個重難點。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
教育教學不是紙上談兵,它是必須在實踐中體現的,即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次講座就像是為我這樣的新戰士行軍前的餞行宴,授予我基礎的理論知識,又告訴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鼓勵我透過自己的實踐去探索、理解和運用,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針對新課標的一些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學習,鑽研其與舊課標的異同,並著重關注基礎型、發展型與拓展型這幾個學習任務群,以便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6
我反覆認真地觀看吳老師的影片,從中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總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其中我重點關注了學習單元,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在教學建議上吳教授強調
1、目標確定: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2、內容選擇: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3、活動設計: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4、時代要求: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7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是給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以下是我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第1頁共11頁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8
今天聆聽了新的課程標準,受益頗豐,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強調了語文教育的奠基地位。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鑽研教材,掌握修辭和語法的應用。透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對語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得心應手的去運用語言文字,具體表現就是在寫作方面,一篇習作的好與差,就能充分體現出了對漢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高度。
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繼續堅持以學生自主讀練為主,課堂上多讀、多寫、多積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真實的語言運用中表現出來的,故而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們也要結合改革,具有真實的學習情景,統整學習主題,做到真正的實踐。要相信孩子能行,充分讓孩子具有文化自信,切實有效的去運用語言文字,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語文是一個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大量閱讀才能接受高尚情感的浸潤和啟迪。
願每個孩子都能自由並快樂的暢遊在閱讀的世界裡。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9
國家最近釋出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4月30日上午聽了主講專家鄭國民教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專題講座後受益匪淺。
透過對比2011年版本的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標準對教師如何教有了更具體更細緻的指導,下面談談以下兩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2022年版本的課程標準對於什麼是核心素養作了一個具體的界定,分為四個部分: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新。這也給我們教師在組織設計教學內容指明瞭方向,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圍繞這四個部分創設真實的語文情境,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二,新增了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是指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透過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應用系統。根據各個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分為三層,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這也是今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新時代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將義不容辭的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全面落實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0
語文新課標新增了6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其中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增加了整本書閱讀任務。
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
我區課外閱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的制定就與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閱讀主旨相切合,非常實用。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定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就整本書閱讀教學,淺談一下我班的做法:
首先,我校以校本課程的形式,每週三節校本課程充分保障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根據閱讀興趣自由選擇合適的圖書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我班以讀寫繪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透過“讀書分享會”、“我是故事大王”、“繪製整本書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我最棒”、“大手拉小手親子共閱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學生閱讀興趣。
還要及時評價表彰,透過每月一次的整本書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閱讀小博士評選活動以及“堅持之星”評選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閱讀,強化閱讀習慣。
以下是我班級活動的部分圖片縮影。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2001版和2011版有了很大的變化,如: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由原來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變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和“梳理與探究”。透過仔細對比閱讀,我發現“閱讀與鑑賞”大致等同於以前版本的“閱讀”目標,“交流與表達”則整合了前版本的“寫話/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梳理與探究”則可以算是以前“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了。
以第二學段的“梳理與探究”目標為例,2022版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用表格、影象、音訊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嘗試運用語文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幾點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課標中所沒有的,尤其是“跨學科學習”,讓我聯想到了四年級階段性檢測中的題目,在數學中出現“詹天佑開鑿隧道的課文片段”,語文中則出現“根據售票方法計算買票費用”的題目,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其實許多問題是很難只用一個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例如生病吃藥,我們既要看得懂說明書,有時又要能根據年齡和體重計算出需要服用的劑量。又如照食譜製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驟,又要根據食材和調料比例進行稱量。
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便提出瞭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圖,還可以用書法形式展示喜歡的詩”,教師在指導學生編小詩集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擅長的方式去設計,鼓勵學生用表格的形式給收集到的詩歌分類、用配圖、書法或者朗誦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歡的詩。
學習分學科,而生活不分學科,我們培養學生,就是為了讓他們將來能更好的生活和創造,去適應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2
2022年語文新課程標準做了比較多的調整,增加和細化了許多專案。
一、育人目標更適應時代。從“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的變化過程看,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更注重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即在複雜問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靈活、自信、專注、合作的良好品質。
二、體現了時代性。比如網路、“雙減”等,充分利用課後服務,開足開齊課程:書法、勞動、綜合實踐、特色地方課程等,發展學生特長,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主陣地的地位。
三、重視對德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文化傳統的教育。
四、關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主力軍,新課標的指導方案從“教什麼”、“學什麼”到“怎麼教”、“怎麼學”再到“學的怎樣”、“結果怎樣”,都更加具明確具體。
總之,在新課標面前,作為課程標準的領跑者的一線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充分理解課標,創造性的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專業尊嚴和職業幸福感。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3
今天上午,我透過線上培訓,認真聆聽了鄭國民老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在這次培訓前我認真學習了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培訓學習,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課程標準有了一些新思考。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
1、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2、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4、強調情景、主題統整。
課程修訂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強化課程思想性。為保證思想性、科學性,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政治和專業雙重把關。
鄭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這個概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種課程理念(語文素養改為核心素養)。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標突出語文課程“語言”性質,強調思維、審美、文化(包括三種文化),提出核心素養概念(原稱語文素養),人文性與工具性結合,強化了語文課程思想性,這是核心理念。四大核心素養。四大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語言運用是核心素養的基礎,對其他素養起關鍵作用。四大核心素養整體協調發展。
這次的學習收穫最大的還是鄭老師提到的“學習任務群”,包括基礎型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核心素養是學習任務群之魂。
在這裡鄭老師老師重點解析了“跨學科學習”: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這次新課標的修訂,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對整本書閱讀的評價,課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建議,從評價依據、評價方式等方面加強了過程性評價。在“教學提示”中提出,“注意考察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為依據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圍繞讀書的主要環節編制評價量表,製作閱讀反思單,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在“評價建議”中提出,“應關注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的階段性評價,採用讀書筆記、讀書報告會、讀書分享會等方式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結合自己目前正在整理的《1+x多元閱讀》課題,新課標給我指明瞭方向,指導我在關注學生整本書閱讀方面的教育方式。目前,我區的語文試題中就有整本書閱讀考察的試題,考試不能再是上網找知識點,而是引導學生耐心讀完整本書。
對於如何落實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我有以下思考:
1、圍繞語文課程三大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全面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作為基礎和重點,抓好落實。
2、最佳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結構,以六大學習任務群為依據安排教學內容,在單元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3、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四學段學業質量標準,保證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
4、加強學習,強化語文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把語文課程標準落到實處。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4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有目共睹。
新課標下,從“綜合性學習”到“跨學科學習”——2022年版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增加了以學習任務群形式呈現的“課程內容”,在“課程目標|”部分,也以與原來的版本不同的四類語文實踐活動來表述。2022年版的語文實踐活動領域與前面兩個版本的語文學習領域,“識字與寫字”是一致的,閱讀與鑑賞基本對應了“閱讀”,“表達與交流”對應的基本是“寫話/習作/寫作”和“口語交際”,
顯然,2022年版中的梳理與探究板塊的目標指向,比2011年版“綜合性學習”板塊多了一個方面的內容,也就是第1條關於字詞的梳理與探究。2022年版的“課程內容”部分的六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的第二學段描述:
(1)嘗試運用科學、藝術、資訊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和呈現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校園活動。
(2)參觀物質文化遺產,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傳統節日節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歷史和傳說等;探尋日常生活中的龍鳳、松竹梅蘭等中華文化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群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
(3)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為、校園衛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
2022年版課標提出“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語言能力”。2022年版課標明確提出了“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而不僅僅是“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絡”,這就是“跨學科學習”與“綜合性學習”最直觀的區別。原來,沒有了“綜合性學習”,是因為有了“跨學科學習”。
為什麼要強調“跨學科學習?
生活和工作常識告訴我們,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是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僅僅運用某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力所不逮的。簡單地說,現實生活不是按學科劃分的,融會貫通才能生存、生活和創造。重視跨學科學習,是最大限度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參考各國課程標準,就會發現,實現學科內部的有機結合和學科外部的融通,突破學科界限,是一種課程建設和實施的傾向。透過尋找、發現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主題、能力等維度的深度關係,建構跨學科學習立體化網路,可以更好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跨學科學習不僅是新時代語文課程內容的應然選擇,也是各學科的應然選擇,這在《語文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有明確的表述: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以往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而跨學科學習”,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以語文學習為基礎,開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聯結課內外、校內外活動,圍繞學科內外、社會生活中的話題,進行探究活動。跨學科學習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活動與體驗、問題與探究、設計與表達,發展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實踐創新等綜合素養。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5
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著。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著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說,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著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臺階。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6
2022年版新課標釋出後,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
在課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解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景式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為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地給孩子們營造一種以形象為主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的場景,並藉此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幫助孩子們認識、學習的學習方法。
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合理的情景式學習方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最為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厭學壓力,持續性的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
不論哪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也常聽一些孩子們說道——某某老師喜歡講故事,不喜歡上課,但是我們的成績卻很好。這就是情景式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孩子們容易被故事吸引,從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也會充滿興趣的去完成我們的作業任務。所以講故事,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情景式教學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引進我們的生活情景,孩子們會在學習中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孩子們熟悉身邊的事物所以對可以遷移的知識會有親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生活和理解知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創立一種更加有效的溝通。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實踐式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實踐。換一種說法,實踐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體系豐富為一種可見的活動,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情趣,最終形成“抽象知識——實踐深化——加深認識——最佳化知識”的良性迴圈。
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到學生差異,然後在進行教學。怎樣彌補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閱讀。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當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後孩子們子讓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如魚得水。
閱讀就是在給孩子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7
2022年4月21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萬眾矚目的新課標終於正式釋出了!
4月21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
目前全國使用的課標是2011年的版本。此次教育部門針對舊版做出多處調整,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有: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最佳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
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各課程標準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
新課標釋出以來全國各地的名師、各地的教研員、各大公眾號都在關注和研讀,我自己也拿著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應著讀2022版本。當看到80頁的小冊子變成了109頁,還新增了那麼多諸如“情境化”、“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學習任務群”、“多種媒介運用”等詞彙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聯想起全國中考命題工作視訊會議精神:命題與日常教學關聯,以教學常用情景、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編制試題與練習,突出命題與教材的聯絡、從教材中提取試題素材,千方百計引導師生迴歸教材!
我真的認識到了:教育已經換了賽道。
作為“雙減”下的第一次中考,新課標在這個時機發布有其特殊的意義。新課標評價建議中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堅持素養立意、堅持依標命題、堅持科學規範的命題原則,有效規避了各地偏題、難題、怪題的出現,對學生的考查也由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評分標準要有效反映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重視命題規劃,明確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目標要求,規定內容範圍與水平標準;系統設計考試形式,一般採用紙筆測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逐步引入基於資訊科技的考試形式。這是否向我們一線的老師釋放訊號,連考試形式都有可能過渡到沒有紙筆的上機考試或者其他的實踐類考試。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設定。考試的命題以知識性為主、以刷題和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得高分的題目題型將不復存在,每一項能力都將要在日常的真實情境中積極參與、深度思考以培養創新思維。用這樣的考試選拔的將是真正會學習、會思考、能應用、懂創新的人才,而不再是一味能吃苦、能埋頭耗時間刷題的“小鎮做題家”、書呆子。
在這樣的考試要求下,我很期待今年江西中考卷的真容。從“學考評”一致的原則中感知,我們只有認真研究新課標,才可能把握命題方向!只有認真研究新課標,才可能把握教學方向。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複習”“套路”“刷題”,類似這樣的學習不是真的學習,換了賽道和考場,我們可能就會一敗塗地。
課標已經改變,課程也會跟著改變,教材也一定會發生改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然也要跟著改變,才能適應新的教育要求。教育真的換賽道了!穿新鞋走老路終將無路可走!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8
這些年應試教育繁瑣訓練、題海戰術等大一統教學方式的干擾,語文教學高耗低效,似乎走得越來越窄。難怪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發出了著名的“呂叔湘之問”:“十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雖然“呂叔湘之問”有特定的話語背景,是一種言說策略,但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卻是不爭的事實。44年後的今天,問題依然存在。學生不讀書,害怕寫作文。
國民的閱讀量更是少之又少,只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沒有終身學習,終身讀書的意識。很多教師被身外的繁瑣事、文化快餐、快節奏的生活置在讀書之外,即使讀書也只讀些與教學相關的書籍。學生被繁重的學業置在讀書之外,沒有時間讀書,認為讀書影響學習。其實不然,北大教授錢理群曾說過“什麼是教育?就是‘愛讀書’的校長和‘愛讀書’的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我們的教師課上教得那樣認真,每節課識字、寫字、組詞、近反義詞、解釋詞語、分析課文、朗讀課文等等固然很好,但學生的語文素養更需要語文老師慢慢地滋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讓孩子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有效地運用到讀書中去,而不是像猴子摘桃子,最後什麼都沒有了。這就要我們的語文教師做一個引領,有學又有用,引領孩子走進整本書閱讀。
從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在閱讀教學具體建議中,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一處提到整本書閱讀。到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與鑑賞版塊中明確了整本書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梯度。第一學段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第二學段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閱讀整本書,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說明理由。第四學段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在拓展學習任務群裡,列舉了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可見力度之大,任務之重。
從2016年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開始實施,到2018年統編教材全國統一使用,可以看到課程的編制方面,有很多地創新舉措,其中非常有特色,受到廣泛好評的就是在每一冊語文教材當中,都安排設定了一個“快樂讀書吧”。一年級是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搭建展示平臺,產生閱讀期待。二年級開始讀童話和兒童故事。三年級是童話和寓言。四年級是神話和科普讀物。五年級是民間故事和古典名著。六年級是成長小說和探險小說。中年級和高年級都指向了整本書閱讀,不但給出了閱讀主題,閱讀書目,也給出了相應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
無論是教材還是課標,對整本書閱讀都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引領,也就是說引領孩子整本書導讀、推進、分享和拓展是語文老師分內的事了,也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任務。而不是放棄這一版塊,讓孩子無目的、無計劃、無反思地閱讀。課外閱讀課程化,不等同於把所有課外閱讀都放在課堂上來讀。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不利於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師應該做一個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閱讀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不同型別圖書的特點和價值,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閱讀目的,選擇圖書和適宜的版本,合理規劃閱讀時間。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瞭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區域性、區域性與區域性之間的關係。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根據讀書活動的實際需要,合理推薦和利用適宜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體驗,拓展閱讀視野,藉助資訊科技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供寫作、展示、研討和交流的平臺。注意考查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作為依據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圍繞讀書的主要環節編制評價量表,製作閱讀反思單,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閱讀使孩子終身受益,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發展語言,鍛鍊思維,強健精神,提升境界。讀書時可以讓讀者看見另一個自己,看得到可能未來的自己,讀書可以讓讀者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讀書可以帶給讀者無法親歷的另一種人生體驗、人生風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慢的藝術,我們不要只看到眼前,應該看得更長遠。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和發現的眼光。發現漢語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
親愛的老師,我們即使不能成為“氣自華”的“讀書種子”,但起碼讓自己喜歡上讀書,並帶動學生喜歡上讀書。現在社會心態浮躁,大家都沒完沒了地忙,難於沉下心來讀書做事。但教語文是要有心境的,語文課人文性很強,教師的語文素養格外重要。讀書既是教書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精神成長的需要。我們要讀各種各樣的書,不但要讀文學類的,也要讀一讀哲學和歷史類的書籍,以及其他書籍。只有這樣才能站在語文的角度,作為一個語文人來解讀文字,引導學生進行深刻思維。而不是浮於表面,只是在教課本。
讓我們重新撿起紙質的書來讀,讀書可以讓你適當超越過量的浮躁的雜亂的資訊環境,有定力,有眼光。給自己制定閱讀計劃,制定閱讀書單。讀中外文化經典名著,感受人類的智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語文教師帶著孩子一起展開閱讀的翅膀,在廣闊的知識天空翱翔吧!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9
2022年5月6日,我參加了線上專家解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培訓,收穫頗多。結合我現在望留小學支教,帶著兩個班的六年級語文課的實際情況,還有兩個月這群孩子就小學畢業了,我們這真的是一段寶貴的教學緣,所以我想既要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更要切實提升學生語文成績,吃透新課標精神,加強教學的實踐效果,把今天專家所授有重點地落實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去。
首先是閱讀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關注閱讀能力,關注課外閱讀。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5萬字的任務,我和我的兩個班學生們正在開展兩個閱讀活動:
1、讀整本的書。我在班級微信群每天給學生推送整本書閱讀資源,有聽的音訊,有免費電子書,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展開閱讀,當然買上紙質書是最好的,然後定期在群裡讀書接龍,互相瞭解閱讀進展,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
2、讀更多好課文。精選七年級上冊語文書中的優秀課文,我重點字標出拼音,製作成word文稿,推送給學生,一週讀好一篇,做到精讀,並給有感情朗誦的同學製作成影片放到網上平臺,以資鼓勵。從而加深閱讀興趣,培養更好閱讀習慣,爭取短時間內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第二個方面的學習體會,我想說說新課標下的教學策略問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我想就是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的來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成果就是好的語文課。
說真的,作為從教32年的老教師,我越來越覺得:沒有哪一堂課堪稱完美,教師追求教學藝術的腳步永不停歇。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我願意一如既往地不倦前行,引領著學生們開闢語文學習的理想天地。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0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基於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和呈現,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必將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強化課程內容育人價值
本次課程修訂明確了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改革方面率先垂範的地位和意義,強調站在課程育人的高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育人方式改革。
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視角來看,學科知識必須置於育人方式改革語境下,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增強知識學習與學生實際生活以及知識整體結構的內在聯絡,體現綜合化、實踐性,實現減負提質。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形態和呈現方式上,跳出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窠臼,堅持素養導向,回到人本身,回到知識學習為人服務的初心上來。
按學生的學習、發展邏輯來進行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學科知識是手段,學生學習和發展是目的。學科知識必須根據學習和發展需要進行篩選、集約、重組和統合,納入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整體結構,做到“少而精”,避免機械訓練、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同時,課程所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可遷移的綜合性品質,可以不斷豐富、發展和進階,適合而且需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彰顯學習中心課程內容觀
本次課程修訂超越學科內容觀和教學內容觀,彰顯課程內容觀。在課程內容理解上,以學習為中心,不僅包括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問題,還包括怎麼教、怎麼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什麼教、為什麼學的目的價值問題,甚至還有教的什麼樣、學得什麼樣的結果水平問題。
這種複合型的課程內容觀,更利於從學科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本位,突出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值,打破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知識技能訓練魔咒,克服高分、低能、價值觀缺失等亂象。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中,透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親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比如地理課程標準,修訂前主要是以區域地理學的領域(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平鋪設計安排課程內容,學科邏輯很強,但學生學習立場考慮不夠。修訂後則體現學生學習立場,建構出學科活動與學科知識融為一體的地理學習內容體系:以認識宇宙環境、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關係這條核心線索為主幹,將運用地理工具和參與地理實踐這兩條支撐線索貫穿其中,形成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融為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
三、開發大觀念、大主題或大任務等課程內容形態
本次課程修訂引入大觀念、大任務或大主題驅動的問題式學習、專案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學習等綜合教學形式,重構課程內容,最佳化呈現方式,使各部分內容彼此間建立有機聯絡,實現“少而精”,做到“綱舉目張”。
比如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以文化人、強化基礎的原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融合學習主題、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等關鍵要素,按學段呈現學習內容,實現語文課程內容結構化,體現語文課程內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事實上,各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方面,都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構建大任務、大觀念或大主題等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課程內容結構單位和教學單元組織形態,以此作為學習內容聚合機制和學習動機激發機制,有效清理、歸納、整合學科知識點或主題活動內容,在學習內容安排層面落實減負、增效、提質。
需要強調的是,本次課程內容修訂沒有弱化學科知識,而是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專案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1
近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10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中國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是我國教育系統成立最早、覆蓋人群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全國性、專業性、群眾性教育學術組織,是教育部黨組聯絡基礎教育戰線特別是一線校長和教師的橋樑和紐帶,是高水平平臺型教育智庫,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基礎教育科學決策、服務課程實施、提高基礎教育整體質量水平等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學會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的平臺優勢、專家優勢和資源優勢,以重大專案工作為載體,服務義務教育新課程高質量實施。
一是著力開展好課改培訓“領航計劃”,為課程實施提供專業支援。學會專家和會員遍及全國中小學,是推動課程落地的重要力量。為服務課程改革,學會專門研究制定了課改培訓“領航計劃”。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的公佈,學會將發揮聯絡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優勢,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任務驅動,積極組織開展案例式、互動式、個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訓,幫助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鑽研新課程標準,用好新修訂的教材,改進教學,為推動國家課程方案落地、引導課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學會貢獻。
要著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動自覺,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進一步理解培養目標;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一步理解課程設定;從校長和教師作為教育的最終實踐者,進一步理解課程實施。
要透過實施“領航計劃”,著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標準的理解把握和日常運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更加突出基礎性,在教育教學中強化核心素養培育;更加突出綜合性,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統籌設計和學段銜接;更加突出實踐性,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動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著力開展好教育教學改革專案,為課程實施提供典型示範。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課程實施的質量直接關乎課程改革的成效。在開展學習宣傳、解讀培訓的同時,透過開展具體的教育教學改革專案,引領課程落地,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學會分支機構覆蓋基礎教育全學科、全學段、全領域,將透過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專案,更好地聯絡一線、凝聚一線、服務一線和引領一線,更好地服務課程落實落地、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發展和區域教育創新。
學會將綜合運用示範推廣、展示推廣、交流推廣、宣傳推廣、研究推廣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廣應用緊密結合的成果推廣鏈條,提升推廣實效。
學會還舉辦有中國基礎教育論壇、《中國基礎教育》雜誌,各分支機構多年來形成了廣受好評的觀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動,這些陣地、平臺都要在服務課程改革落地中貢獻力量。
三是著力開展好教育評價創新專案,為課程實施提供機制牽引。在整個深化教育改革過程中,課程改革是核心,考試評價改革是牽引。按照中央《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教育部出臺《關於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明確提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落實中央《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等6部門出臺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其中在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中,明確提出“課程教學”方面的要求;在學生髮展質量評價中,強調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
學會將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過程中深化教育評價創新專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以評價改革為牽引,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牢固樹立核心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破五唯”,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帶動新課程的高質量實施。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2
目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已經修訂完畢,新修訂課程方案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素養導向”,“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是義務教育課程建設的五個基本原則之一,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一、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課程建設
素養導向的課程建設,就是指課程建設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方向、為目標。素養與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境中做出某種“行為”的能力或素質。人活一生需要很多素養,要突出其中的“核心素養”的培育。準確而言,素養導向的實質是“核心素養導向”。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要求“堅持素養導向”,依據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明確育人主線,加強正確價值觀引導,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育。凝練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課程獨特育人價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是使個人在21世紀能夠成功生活、能夠適應並促進社會進步的為數不多的關鍵素養。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公民素養、合作與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資訊素養等,是國際上具有最大共識的核心素養。新課程方案強化課程的綜合化、實踐性,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此外,在我國對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方面還有一些體現國情的要求。課程建設要以“核心素養”為中心展開,要為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服務,“從知識到素養”是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方向。
二、課程建設為什麼要堅持素養導向
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建設教育強國的需要。為應對21世紀知識經濟、全球化、資訊化的挑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組織與許多國家或地區相繼提出核心素養框架,世界範圍內的核心素養熱潮實質上是教育質量的升級運動,是國際教育競爭的集中反映。國民的核心素養決定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地位。我國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必須積極應對時代挑戰,堅持素養導向,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世界基礎教育改革動態與前沿,才能提升我國義務教育課程國際競爭力。
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是推進我國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需要。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要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首先要促進人的現代化。核心素養是21世紀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素質的集中體現。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體現。
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核心素養是一個統帥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引領並拉動課程教材改革、教學方式變革、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質量評價等關鍵教育活動,不僅有利於解決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對於改革教育頑瘴痼疾、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至關重要。
三、如何推進素養導向的課程建設
第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發課程體系。課程是為落實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標準研製、教材開發、課程資源建設,都要緊扣核心素養這個育人目標,都要與核心素養精準對接,並以核心素養為中心,不斷精簡內容,最佳化結構,加強跨學科學習,做到減負增效。新課程方案要求明確提出“基於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明確課程內容選什麼、選多少”,注重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關聯,加強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絡,突出課程內容結構化,探索主題、專案、任務等內容組織方式。
第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滿堂灌、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傳統教學方法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方案要求準確把握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素養要求,改革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是培養創新能力與批判性思維,需要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第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改革評價考試方式。廣義的評價包括考試、測驗、操行評語、綜合素質評價等,評價是個“指揮棒”,用好這個指揮棒,將會倒逼教學過程、課程內容發生深刻變化。要從考知識向考素養轉變,將核心素養轉換為可觀察的外顯表現,進而開發相應測量工具,透過終結性、表現性評價等形式對核心素養開展評價。
考試評價改革必須強化素養導向,明確核心素養髮展水平與關鍵表現,注重對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注重對價值體認與踐行、知識綜合運用、問題解決等表現的考查,全面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建立有序進階、可測可評的學業質量標準,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
我國義務教育課標修訂中,充分發揮了核心素養對於課程建設的指揮棒作用,把素養導向的課程理念充分細緻落實在每一個學科的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建議、學業評價等方面。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3
傳統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徵是“坐而論道”,它以聽講、記憶、理解、練習、考試為主要活動形態,可以稱其為書本型或認識型的育人方式,這種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有其優勢,但這種優勢同時又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軟肋”,它嚴重束縛著我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核心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新課標呼喚新的育人方式,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支點,破解這個“短板”,倡導和重建嶄新的育人方式?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課標的修訂(研製)過程。
課標修訂(研製)不僅要為課程內容確立標準、也要為學業質量確立標準、同時還得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本質上就是解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怎麼培養人”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是難度和挑戰性最大的問題。各課標修訂(研製)組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持續交流研討的基礎上,取得的重要共識就是必須強化“實踐意識”,確立實踐在各學科培養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學科實踐因此成為各學科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關鍵詞和中心詞,為此各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閱讀、創作、創造等。從這個角度說,落實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可以說,實踐性就是新課標為教學活動確立的“剛性”標準,新課標所要求的新教學不是簡單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點“實踐”“活動”的成分,進行修修補補,把實踐活動只是作為手段、點綴,而是要以學科實踐為支點,撬動傳統育人體系,構建以實踐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為什麼要強化實踐,確立實踐在教學中的關鍵和核心地位?說到底這是由核心素養的本性所決定的。核心素養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備的可以真實而持續地表現出來、行動出來的素質,它的形成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沒有行動、創造、體驗、感悟,只有記憶、背誦、理解、思維,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素養。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與學生的身心有機融為一體,外在的知識才能變成學生內在的能力和品格。
當然,我們強調實踐絕不是要否認認識的作用,而是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讓認識在基於實踐、透過實踐、為了實踐的過程中得到落實、得到糾正、得到批判、得到提高、得到深化、得到建構、得到創新,這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領實踐、指導實踐、推進實踐,從而使兩者共生共長。只停留在觀念和符號層面的認識與實踐是“兩張皮”,這種認識往往是淺嘗輒止並常常導致“假知”,無助於人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效能力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是以學科的形式進行的,這就是學科實踐的由來。學科實踐與上一輪課程改革就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實踐就其本義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種物質的、客觀的、感性的活動,從教育的角度說,它是一種以“身體參與和親身經歷”為表現形式、以“體驗和感悟”為內在特徵的學習活動。學科實踐是基於學科、透過學科、為了學科的實踐,沒有學科的實踐必然導致實踐的泛化、淺化,沒有實踐的學科(教育)必然導致學科(教育)的固化、僵化。學科實踐的宗旨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比如,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表現為“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數學的語言”,數學學科實踐活動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可以說,學科育人價值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學科實踐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學科實踐和學科育人價值是改造和提升學科教育的兩翼,是學科層面落實和培養核心素養的兩大創舉。總之,學科實踐本質上就是要求用學科獨特的方式來學習學科,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用數學的方式學習數學,用科學的方式學習科學,用體育的方式學習體育,設想一下,語文課要是沒有閱讀、數學課要是沒有思維、科學課要是沒有實驗、體育課要是沒有鍛鍊,那麼各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會喪失。尊重並彰顯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學科的精氣神,是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義。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4
本世紀初,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二十多年過去了,課程改革有了長足進步,社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從國家層面釐清了育人目標,校準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優化了學校育人藍圖,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更加精準的定位和導航。
一、細化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建立高質量育人體系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育人目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課程育人不是一句空話。學校要進一步最佳化課程體系,重新組合學校的人力、資源、時空、內容等要素,從課程設定、課程結構、課程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統性、結構性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最佳化教與學方式,合理統籌課內外學習,有效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供給,建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育人體系。我們常說,一所好學校就是一個充滿成長機會的博物館。
義務教育階段有9522個學時,每個學時都連線著學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構成學生人生底色的重要時光。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相同的學習內容也會引起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我們的教學就是將知識、能力、體驗、思維、情感、思想方法等等有機融合在一起,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厚重且有力量。促進由教師講、學生聽,一問一答看似“順暢”的課堂學習轉向開放的、有挑戰性的、真實建構的學習過程。
二、做好學段銜接,為完整的人的培養創造更加通暢的成長環境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立足學段一體化設計,刪除了一些學科間內容簡單重複和交叉現象。特別對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要做好相應的調整,為教師提供專業引導。
比如,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都提出,在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和形式上要加大活動和體驗性學習,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我們克服那種以“講授、提要求”為主的單一方式或路徑,創造更加貼合初入學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教學活動。那些對一年級新生看似“好用”的“立竿見影”的紀律要求,也要轉型為喚醒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好奇心的新型教與學關係,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習慣,逐漸建立起穩定的自主行為。那種剛入學就比誰認得字多,誰算得快的慣性節奏要慢下來,要將教學的注意力放在觀察學生是如何思考,怎樣才能學會的角度上。
同樣,在“小初銜接”上,各個學段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也更加清晰。這些措施,都將有助於消除或者緩解部分學校搶跑、超前教學、過度訓練等違反人才成長規律的'現象發生,學校要抓住這次契機,主動營造積極良好育人生態。
三、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升不同課程對核心素養髮展的貢獻度
注重加強學科實踐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用跨學科的思維培養學生整體認知世界的能力,是這次課程方案修訂重點之一。
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幾個學科簡單相加或輪番上場,也不是各自學科獨立的資訊和知識碎片,而是在解決真實問題/任務過程中所需的綜合知識,包括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團隊協作等能力。設計基於真實問題/任務的驅動性問題,並分解成有結構的問題鏈,引發學生一系列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調動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意願,是衡量課程方案有效落地的一個重要支點。
組織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一個新任務。這涉及到教師教學方式,更涉及到學校治理方式。應對這樣的挑戰,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研發機制,引導教師突破學科邊界,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聯合教研,在“共同備課、協商上課”的共建中,開發“主題鮮明、問題真實”的跨學科學習活動。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提高不同學科共同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作貢獻的有效著力點。
關於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5
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
課程改革是涉及到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教學、作業、評價等方面的系統工程。作業作為佔據學生大量課餘時間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家校關係、學生素養髮展等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教師如何設計與實施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不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佈後的難點所在,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所在。
一、凸顯作業培養核心素養的價值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知識與技能鞏固的手段。作業過程,實際上是從有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過渡到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元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復原力、自控力、專注力、時間管理等素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業是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僅僅窄化為知識技能的鞏固。
當然,作業不僅具有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的功能,也具有評價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價值。教師可以透過學生作業表現,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教學並給予跟進指導。
有些作業同時具有發展素養與評價診斷素養的雙重功能。比如,閱讀類作業、預習類作業、長週期作業、跨學科類作業等,本身既可以作為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也可以作為測量學生核心素養表現的評價任務。
二、重視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
統計結果顯示,無論在小學還是初中,作業設計質量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興趣、作業負擔的各項標準迴歸係數均超過0.3,說明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是關鍵前提。
如何設計體現核心素養的作業?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實施路徑。以單元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業,有助於避免以課時為單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問題,更加有助於知識的結構化,問題解決的綜合化,有助於核心素養的落實。
首先,單元作業需要設計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切忌碎片化的知識點羅列;其次,基於單元作業目標,結合課時安排,透過選編、改編和創編等方式整體設計該單元所有作業。單元作業設計需要關注科學性,作業型別,作業難度,作業時間,作業結構等關鍵要素。第三,確保相關作業題的設計體現情境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徵。情境,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之一,也是檢測學生素養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強調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的建構
“雙減”政策中明確提出,“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何為“基礎”?“基礎”的內涵需要與時俱進。基礎主要是指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基本概念、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等,新時代的“基礎”不能僅僅窄化為基本知識與技能。各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要求、內容要求、學業質量等都是新時代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因此,基礎性作業主要是指基於課程標準、體現核心素養導向、面向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作業。高質量學科基礎性作業是確保課程標準要求達成的前提與保障。
高質量的學科基礎性作業,不僅需要必要的日常性抄寫背誦類作業,也需要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書面練習,還需要一定數量比例的跨學科作業、長週期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等,但跨學科、長週期的作業型別要適量、適度和有效,不能“為跨而跨”、“為長而長”,不能流於形式和走過場。學科基礎性作業應該是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各種型別作業的結構化組合,而不是單一作業型別的“一統天下”。
四、確保作業設計與作業實施並重
作業不僅包括作業設計,還包括作業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等各個實施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最佳的作業效果。
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設計了很好的作業,教師沒有認真批改,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沒有透過作業講評輔導去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跟進輔導,再好的作業設計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從作業設計、作業佈置、作業批改、統計分析、講評輔導等方面齊抓共管,這樣才能確保產生好的作業效果。
總之,作業是保證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領域,是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斷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更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