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

  今天觀看了——幼教365關於《“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學習準備》的專題知識講座,很受啟發!

  講座就幼小銜接應做的學習準備每個方面又透過列舉例項逐一分析!給家長朋友以明確的指導!消除焦慮的同時又找到了具體的方法!

  其實,幼小銜接的過程,家長的陪伴和正確引導重要!首先,引導並激發孩子對小學的嚮往!帶領參觀附近小學,講述小學知識的奇妙!讓孩子從內心喜歡並渴望成為小學生!其次,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和宣洩方式,並以身作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情緒!引導孩子科學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觀察情緒變化,多傾聽和接納其內心感受。第三,讓孩子多參加室外運動!比如,透過體驗花樣跳繩的樂趣,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增強合作意識。

  幼兒入學前的“學習準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朋友應配合學校實現家園共育!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們科學、適宜的幫助以及溫暖的陪伴,減緩銜接的坡度,幫助孩子們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2

  今天觀看了於麗群老師的《幼小銜接的雙向奔赴》,收穫滿滿,讓我知道了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太早的幼兒小學化。要循序漸進的學習知識,固幼小銜接之根。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的重要轉折點。平時在家或在學校,用遊戲化的方式銜接課程,形成科學、適宜、富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模式。 不建議孩子們從幼兒園就接觸參與過多的課外興趣班。讓孩子們活潑的進入到小學生活。減緩跨度和坡度,從身心準備入手完成銜接教育。離開幼兒園是節點,進入小學是起點,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家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要相信孩子,相信幼兒園,實現雙向互動。大班幼兒是幼小銜接最關鍵的一年,也是孩子們對小學生活既期待又擔憂的一年,所以家長們對此也是非常重視,但在重視的同時,儘量不要給孩子們太多壓力和負擔,科學的進行過度。

  前段時間,咱們大班組織了孩子們去參觀財政廳小學,孩子回來之後很開心的說:媽媽,我也要上小學了,我也像哥哥姐姐們一樣了。 孩子對小學還是很期待的,雖然他現在可能還並不太清楚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但也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即將踏入小學,並且進入到小學之後就要開始學習很多相對幼兒園來說更復雜的知識了。

  希望孩子們的幼小銜接過程順順利利,積極適應小學生活。在這期間,作為家長也會配合學校教育,給孩子打好幼兒園到小學的預防針。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3

  透過觀看老師的講座,瞭解到本次講座主要分為三部分。《指導意見》的新要求,銜接中幼兒的心理體驗,以及入學準備的“貼心”策略。

  雙向銜接是新使命,要順應主體的心理發展。幼兒的心理發展是漸進的,階段性發展交叉並存,雙向銜接為幼兒心理發展延長了時間,拓寬了空間。要尊重主體的學習方式,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無教材倒有課本。教師要合力將減緩坡度,幼兒園是準備教育,是向前看;小學是適應教育,是回頭看;各自發力無縫銜接,幫助幼兒應對更大轉折。對立統一是一種新內涵,其中包括長程準備和短程準備,常規活動與特定活動,基本素質與關鍵素質。其中暗線包括身體健康,良好素質,穩定情緒,自理能力,運動能力,健康等等。明線又包括入學意識,社會交往,自控能力,規則意識,學習能力等等。

  《指導意見》主要目標:雙向奔赴,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幼兒園入學的子目標包括:身心準備、社會準備、生活準備、學習準備。而幼兒往往會比較擔憂:學業規則,例如學習任務重,作業多,負擔大等等。成人懲戒,同伴關係以及環境適應。要科學的認知壓力,適當的壓力是合理的,是幼升小的直接推動力。要接納和共情幼兒所擁有的壓力,幫助幼兒消解不必要的壓力,有意識的提升幼兒的抗挫能力。

  幼兒是入學準備的親歷者,更是主人翁。幼小銜接是幼兒早期重要的轉折點,是從入園起就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專案。遵循幼小生命的成長節奏,重視特殊時期幼兒的心理體驗,陪伴和幫助每一位幼兒在畢業、離別時的一顆定心丸。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4

  今天很高興在幼兒園聽了於園長講的一場非常有價值的幼小銜接講座。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聽了於園長的講座,我受益良多 ,也讓我認識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自身欠缺的地方。於園長的講座生動細緻,都是孩子幼升小,不可避免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讓我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讓每個孩子都有尊嚴的上小學,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為父母的我們,對於孩子的陪伴實在是太欠缺,就如於園長說的,有一百本書,不如有個會講故事的媽媽!把理論轉變成實際,變成遊戲,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更能讓孩子掌握知識,牢記知識。用心陪伴,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

  非常感謝於園長的傾情授課,也非常感謝幼兒園安排的這場講座,讓我們家長更深入的瞭解了幼小銜接。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5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相互交流的話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話,大多數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再去上一年級的時候吃力,給孩子報學前班,學拼音、寫漢字、等,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而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透過“幼教三六五”平臺,觀看了兩位專家學者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講座。王老師透過事例和實踐理論,講述了培養孩子學習品質的重要性,講述瞭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好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為家長對幼小銜接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銜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好孩子的心理準備、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適應小學生活,並不是以先學來打好學習基礎,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學習品質的培養。首先我要做得是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過渡。從孩子升入小學的那一刻,將接受更多的新知識,結識更多的新同學、新老師,開始新的生活。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提前適應小學,要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從孩子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為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打下基礎。

  我作為家長,首先要培養好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的內容,融合到遊戲以及親子互動中,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好學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業是檢驗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當孩子放學後就要明確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在幹其它的事,這個學習習慣從幼兒園就要培養好,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不能等上小學以後再說。

  在我作為家長看來,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這個時候,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自信、快樂、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幼小銜接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開端,我要放寬心態,尊重與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才會發現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6

  於麗群老師的關於《幼小銜接的雙向奔赴 助力幼兒和美成長》的講座透過其所在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感受到了和美+課程,在傳承與創新中挖掘,弘揚傳統文化以藝術潤美,融合本土特色於遊戲創新的園本特色,確立快樂呵護成長,滋養心靈的辦園宗旨,以幼兒為本,滿足幼兒興趣,促進其生長,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將環境創設與幼兒園發展願景相融合,提煉出了啟迪慧美,和諧身心的辦園理念,亦在幫助孩子們開啟智慧之門,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老師和孩子們用沙子和各種各樣的石頭製作了“和美”文化牆展示了和美文化的內涵、精神、靈魂。透過家庭教育專家專題講座及豐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動引領家長理解和認同園所文化的脈絡和底蘊。

  邊聽於老師的講座我就在想,這不就是我們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嗎?透過開設園本特色課程,滿足不同發展能力,不同發展層次,不同個性的孩子的發展,傳統文化如圍棋、國畫等,以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沁潤孩子的心靈,養成良好的文明修養,根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結合孩子們的興趣點,孩子們不僅瞭解了圍棋禮儀,心理素質、思考能力都得到不斷提升。還感受到了水墨丹青的藝術美,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以及感受美、變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積極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重對孩子溝通自信樂觀等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這些良好的精神養分必定成為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的食糧。雖然在幼兒園不教拼音、數學,但是孩子在幼兒園裡所獲得的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著更深遠的影響。人生是場馬拉松,與其給孩子報各種班學習更多知識,倒不如抓住學前這個關鍵期,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和習慣,為孩子打好基礎,這才是明智之舉。

  幼小銜接是孩子、家長、老師共同攜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相信在孩子、老師、家長的努力下,這段豐富多彩的幼兒園時光,將會成為他們童年中一段難忘而有意義的記憶,讓孩子帶著在幼兒園積攢的力量,滿懷信心的步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裡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

  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

  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

  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

  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8

  今天有幸聽到了楊俊梅老師關於幼兒視域下的入學準備講座,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讓體會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做好幼小銜接真的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是我們每一個學前教育老師必須做好的,下面是根據老師的講解我總結下來的主要內容。

  讓幼兒擁有自信時刻提醒幼兒“我能行”,做最好的自己。在幼兒身心準備方面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情緒,在社會準備方面要鼓勵幼兒多多交往合作,在學習準備方面要讓幼兒樹立好奇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寬鬆、有愛、互動積極的人文環境。作為教師要為給予幼兒表達表現的機會,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供適宜平臺園內外大型活動、班級內不同型別展示活動、集體活動中的表達機會等等。

  讓幼兒自主行動,成為活動的主人,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

  在生活準備中呀要做到生活習慣、生活自理、安全防護、參與勞動的積極準備,在社會準備方面要有任務意識,在學習準備方面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允許幼兒出錯鼓勵幼兒挑戰,幫助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養成不怕困難,努力探究的精神。

  讓幼兒自律行為進行自我管理,在生活準備中要做到生活習慣、安全防護,在社會準備中要做到誠實守規,在學習準備中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同時我們要抓住當前疫情的機會,做到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引領家長科學的做好幼小銜接,化解家長的憂慮,轉變家長的觀念,與家長達成共識。利用線上活動解決家長關於幼小銜接問題的疑問。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9

  透過王海英老師本次課程的講解,讓我們對“學習品質”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過度擔心”和“盲目從眾”等因素的影響讓我們作為家長陷入了更加焦慮的境地。關注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個體差異性;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重視孩子的學習品質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本次課程中王海英老師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解了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實踐,也給我們家長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1.不能別把自己的興趣或者盲從眾的興趣強加給孩子,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選衣服、繫鞋帶、刷牙、洗臉、收拾玩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做(倒垃圾、洗碗筷、幫忙擇菜洗菜、幫忙拖地、抹桌椅等)。

  3.讓孩子透過計劃能夠想好自己決定做什麼、怎麼做,作為父母要有平常心、避免焦慮和恐慌,避免嘮叨與催促。

  4.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讓他們從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在不受打擾的前提下,注意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

  5.和孩子分享“勇氣”:鼓勵幼兒透過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幫助幼兒理解“勇氣”的含義。與此同時要激勵內生力多帶孩子去田間地頭,去體育場管、圖書館、校園和父母工作的地方,培養孩子傾聽別人的好習慣和建立規則意識。

  最後王老師也強調了讓孩子獲得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比鼠目寸光學習小學知識更重要。作為家長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多關注孩子學習品質方面的培養。童年很短,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美好時光。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0

  聆聽了唐海燕老師的課程,使我收益匪淺,在課程中一是談及幼兒教學與小學教學之間的差距以及現實問題,二是談及實行幼小銜接班是十分重要的,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課程中談及“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卻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因此我們需要以幼兒為中心,圍繞幼兒當下的心理去開展我們的教學活動,讓幼兒能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學習時長和學習氛圍,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

  在銜接班中,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小學,瞭解小學生的學習、作息時間以及課程,讓他們在看中學,學中做,放下對小學的戒備心。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繪畫活動,讓孩子們畫下自己對未來小學生活的期待和盼望,並把繪畫作品在班級中展示,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和他們同齡的人一起進入陌生的環境當中,因此不需要感到害怕。在習慣養成方面,“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書籍,透過廣泛的閱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耐心、細心的好習慣,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幫助幼兒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對於家長,幼兒教師也應該適當的去引導家長們在這個階段多去關注幼兒的心理情況,多陪伴幼兒,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獨立的習慣,在小學生活中熱愛勞動,關心同伴,熱愛班級體。

  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和小學老師進行面對面溝通,對一年級老師的疑惑或是在班級中管理學生中發現的問題等,一同商討如何解決學生銜接不當的問題。無論作為教師還是家長,我們要一切以幼兒為中心,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幼兒不斷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1

  聽了錢雨老師《幼小銜接中的“兩難”》教師講座,我有認為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與小學應密切聯絡,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這一時期的整體銜接,指的主要是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初期這一段過渡時期。此時期是幼兒結束在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時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我們老師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幼兒園與小學要統一思想,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法、環境設定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避免幼兒園單方面的向小學靠攏、關注知識的提前儲備等傾向,重點由“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的生活”轉變為“幼兒園、學校採取什麼措施、方法儘快適應孩子的需求”,為孩子平穩過渡到小學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這一階段孩子的整體和諧發展。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2

  本週在學前線上聆聽了駱萍老師的講座《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園養成教育實踐經驗分享》,她提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對終身發展有極大的好處。整個講座下來有理論有實踐分享,對我受益匪淺,以下我淺談幾點收穫。

  一、幼兒園養成教育要有一定的目標和內容

  駱老師提到把一個案例《寶寶爭章》,制定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和目標,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獎章,鼓勵孩子去最佳化自己,鎖定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班現在正在做的《心願存摺》活動,如果我們把班級孩子的養成習慣制定具體的目標和內容,如堅持21天不遲到,每天在8:30前入園,可以實現一個心願這樣一個具體的內容,孩子們可以更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幼兒園養成教育的評價有階段

  從整體去評價孩子,我們要將兒童看成在社會中是能動發展的個體,就是主動性發展,對於養成教育的評價駱老師把它分成三個水平階段,如“洗手”這個活動,第一個階段需要教師去提醒孩子洗手,第二個階段孩子能用七步洗手法洗手,這是一個主動發展,第三階段孩子可以自己養成正確洗手的好習慣,還可以去提醒他人。一步步對孩子的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清晰明瞭,幫助孩子的教育好習慣從被動到主動地發展。

  三、幼兒園養成教育課程要有“五個一”

  幼兒園養成教育課程體系總目標要求會生活、會學習、會運動、會交往,養成教育課程實施要有聽一聽、做一做、學一學、玩一玩、說一說,這是養成教育主題活動實施的模式,聽一聽做一做讓孩子去體驗,學一學鼓勵孩子學習好的習慣,玩一玩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獲得樂趣,說一說讓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經驗。透過這樣的設計經驗分享,我也更加明確養成教育的活動如何實施及幫助孩子真正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動,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幼兒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握這個時期幫助每一個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3

  今天聽了《幼小銜接之習慣培養》的專家講座,感悟頗深。

  總的來說幼小銜接階段主要注重孩子學習素養、生活素養、集體素養的銜接。

  學習素養:認真傾聽、獨立思考、積極表達、做事專注。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把老師教授的知識完整輸入,經過自己的加工,最終形成知識的輸出。比如說,孩子已經大班了,會學習新的知識,回家後能不能講給你聽;對於老師說的近期的活動安排,會不會主動告訴並提醒你。這是小學階段強調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和聽看做的能力。這裡劃重點:不是學習具體的知識點,而是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

  生活素養:小學開始,沒有老師全天跟班,小朋友更多的是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孩子是否可以生活自理、課間十分鐘如何安排、講究個人衛生等等。

  集體素養:孩子在小學需要融入集體,要有集體觀念,要學會獨立與同學相處,這個裡面有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要給孩子灌輸,就是界限。孩子需要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面對校園霸凌,該如何處理等等。

  這些才是需要幫孩子去做的幼小銜接,幫助他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做好充分的準備。

  除了孩子,家長也需要做好銜接,我們要做智慧、民主的家長,要學會與老師、與同學家長溝通的技巧,幫助孩子去適應新的環境,學校是一個小社會,裡面有著不同性格的人,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如何跟不同的人相處,而不是隻盯著成績。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4

  有幸聆聽了李娟老師的《科學銜接·幸福兒童》講座,從而瞭解到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相呼應的過程,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做好幼小銜接,不僅取決於幼兒入學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支援幼兒能與家庭、學校、社會和同齡人之間建立親密的協作關係;做好幼小銜接也是幼兒園家長一直比較關心的話題。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型別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小學卻是以學習為主,孩子大多透過例題來學習知識,知識的遷移能力需要很強。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範等,時間一長,孩子對新校園的新鮮感就減少了,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課間十分鐘自己不會安排,從而開始厭學。作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習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強加於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片面的、單一的銜接內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學的適應能力,反而使幼兒很難去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們的一些社會行為是在幼兒園時就養成的。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上學習能力的過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實現幼小銜接。

  最後,“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多方共同研究,紮實推進,逐步完善。請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相信國家的政策是強有力的、相信幼小的教育是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大家一起與孩子手拉手、肩並肩,為他們扣好人生第一顆釦子,幫助他們走好學習生涯中最關鍵的一步。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5

  透過此次幼小銜接的培訓學習,讓我感受到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

  首先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很驕傲的事情。

  其次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等,家長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第三,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最後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多讀書,培養八個力: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另外也要關注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6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著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為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迴圈始終迴圈。所以呼籲大家,小學就是小學,小學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小學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著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裡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小學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小學,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小學裡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為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為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小學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為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7

  幼小銜接就是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幼兒今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其核心就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近期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政策檔案,如雙減、幼小銜接以及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旨在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追求,努力重構基礎教育的新生態,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兒童、保衛兒童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每一個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還兒童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提到幼小銜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學習文化知識,包括拼音、算數、古詩等,但其實幼小銜接教育從幼兒入園那天起,就已經開始進行。由於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性質不同,幼小銜接不光是知識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嚮往,提高幼兒對小學的適應能力。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實踐者,透過講座我想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幼兒園教育方式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育結合,讓幼兒在直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學習各類經驗,虞永平教授說過:讓幼兒動用各種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達讓幼兒在活動中經驗得到延伸、擴充套件。而小學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遊戲性不夠,這就使幼兒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逐漸向小學教育靠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逐漸增加集體活動的時間,由小班的10-15分鐘逐漸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鐘,同時透過遊戲、手工等活動逐漸延長幼兒注意力的時間。

  二、幼小銜接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再為幼兒進入小學做準備,進入小學,幼兒需要生活上、學習上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自我服務,人際交往、快速融入集體生活等。這就需要幼兒園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包括根據天氣增減衣物、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書包,處理和同學的關係,遵守集體生活規則、建立集體榮譽感,養成合作、分享、謙讓等良好社會品質,這些好的習慣有助於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雖然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遊戲為主,但是透過各種遊戲可以讓幼兒增強各種能力,例如幼兒園的閱讀分享活動,可以讓幼兒養成每天閱讀,增長知識,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可以讓幼兒閱讀中學會堅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可以透過提問、交流等方式讓幼兒學會傾聽他人講話、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集體遊戲中幼兒學會了分享、輪流等,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這些美好的品質。

  幼小銜接從幼兒入園那天起,貫穿整個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作為教師需要以幼兒為主體地位,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幼兒從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幼小銜接也並不是幼兒園的單方努力,需要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合作,這樣才能達到1+1+1效果大於3。

  觀看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8

  透過朱泳老師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起著上下聯絡的作用,主要目的在於:

  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二是透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瞭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

  因此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將嘗試透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