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精選24篇)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看完天宮課堂大家有怎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精選24篇)僅供大家參考借鑑。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

  2022年3月23日15:40,“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三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三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三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三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透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3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專案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說,在這份激動的背後,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後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鬥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箇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恆。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4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十三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為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衝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裡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裡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麼大,現在都有手掌那麼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嚐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著轉著他就飄起來了。然後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藉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後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即為信仰。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5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6

  今天下午在教室上了一節非常不一樣的課程。因為這節課是由離我們400公里的核心艙中的航天員老師來授課。他們分別是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

  王亞平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核心船航中的太空家園。其中有跑步機、熱風加熱裝置、微波加熱裝置等。

  三位老師還在太空家園中為我們做了幾個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葉光富老師展示了失重狀下胞生長髮育研究。細胞在太空中變得很神奇,我看到了跳動的心肌細胞,一閃一閃的,散發出一種光,這讓我感受到天上的生活和地上的生活大不相同。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行走。二是,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做的花在太空綻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微重力下,水膜表面漲力大顯神威,水膜注水變水球。水球中光學實驗,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泡騰片一放入水球中,水球中會泡出很多氣泡,這我覺得水在太空中很神奇。

  我們要感謝中國宇航員的勇敢和堅強,感謝科學家的辛苦付出,感謝國家的偉大。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7

  浩瀚的宇宙,蒼茫的太空,神秘得令人神往。對於太空,我們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課堂採取了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航天員王亞平老師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老師擔任助手,翟志剛老師攝像。三位“太空教師”為我們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老師們為我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實驗。這一幕彷彿發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飄在半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根小棍點在液球上,球體瞬間開始“結冰”,幾秒鐘就變成通體雪白的“冰球”。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這枚“冰球”摸上去是溫熱的。看完實驗,我感覺非常驚奇,於是我查閱資料,瞭解到太空‘冰雪’實驗實際上是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晶的過程,過程當中會釋放熱量。這個實驗的“玄機”就在於小棍上沾有晶體粉末,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提供了凝結核,進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鈉晶體。

  太空課堂,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我們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引導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8

  伴隨著我們激動的心情,“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此次課堂繼續採取太空對話的方式進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容徵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透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意設計脫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後續活動中陸續進行展示。

  觀看這次的天宮課堂,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同時感受了中國的航天技術越來越先進,中國的航天員也越來越優秀,短短一節課,勾起了我對於航天知識的興趣,航天夢的種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員身上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9

  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活動。

  “天宮課堂”第三課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然後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航天員還為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飲水,扳手是如何調頭的,最後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專案,進行這些”課程“的同時,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們還與在地面的'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在“天宮課堂”第三課中我學到了更多的載人航天知識,對科學的興趣變得更加強烈,非常感謝航天員們的科普。

  時至今日,天宮課堂已經開啟了三次課程,它對於我們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宮課堂培養了青少年對於科學的興趣,為後續科學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青少年是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後備力量。一個國家的崛起,從青少年熱愛科學開始。所有夢想的萌發,都可能來自生命體驗中一次微小的觸動。天宮課堂給許多青少年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與國家科技發展程度、教育整體質量等因素環環相扣。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0

  “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擔任“太空教師”,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大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四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裝置,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大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1

  太空,是一個美麗又奇妙的世界,那裡有許許多多的奧秘。2021年10月16日12時23分,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把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宇航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

  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金珠小學組織我們學生觀看這場直播課程。

  我看到天宮號空間站的內部非常美麗。王亞平老師展示了自己的睡眠區,倉壁上貼著家人的照片,還擺著她喜歡的玩偶。天宮號空間站的廚房非常先進,有很多電子裝置,包括電子加熱裝備、微波加熱裝備、飲水分配器,還有一個小冰箱等。

  三位老師在天宮號空間站還做了很多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漲力實驗和水球光學實驗。水膜漲力實驗中王亞平老師用一些水竟然能做出一張水膜,然後再做成一個大水球,真神奇!水球光學實驗中往水球裡注射一個大氣泡,葉光富老師的頭部就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個頭部影象,真奇妙!

  我真喜歡奇妙的太空世界!長大後我也要當一名航天員!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2

  奮鬥是圓夢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勒懇耕耘,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天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鬥,在反覆試驗求索中砥礪前行,在精益求精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一個個航天員在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中學經驗、強本領,飛天遨遊、出艙行走需要紮實的功底,需要他們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寒來暑往的刻苦訓練讓他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自信心。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

  航天工作者與航天員,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發展的“階梯”,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接續奮鬥中實現航天事業更高水平的創新與突破。

  從“神一”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偉大事業孕育著偉大精神。回望航天事業發展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無論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著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著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程,逐夢新時代。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3

  今天是不一樣的一天,因為我們上了第一堂“天宮課堂”。這次的“天宮課堂”是由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宇航員主講的。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太空艙。我們先參觀廚房區,這裡有加熱食物的微波裝置,有裝著飲用水的飲水機,還有冰箱,這樣宇航員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鮮的食物。

  然後我們再參觀太空跑臺和太空腳踏車。因為宇航員在太空待久了,會影響健康,所以他們在太空艙內也需要保持運動來鍛鍊身體。王亞平老師給我們示範了騎太空腳踏車。

  最後,葉光富老師用顯微鏡給我們展示了細胞跳動。

  參觀完太空艙,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還給我們做了四個太空實驗。第一個實驗:葉光富老師表演了太空轉身。可以用右手轉圈,越轉越快。也可以雙臂伸直,讓身體轉起來,雙臂反覆合攏、張開……這樣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轉身了。第二個實驗:製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會慢慢張開了。第三個實驗:在水膜裡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變成了水球。再用針管往水球裡注入一些空氣,水球裡就出現了一顆小氣泡,王亞平老師走到水球后面,會發現水球裡王亞平老師的臉是倒著的,而小氣泡裡的卻是正著的。第四個實驗:王亞平老師往水球裡注入了藍色的色素,然後再放入一片黃色的泡騰片,會發現水球產生了很多黃色的小氣泡,黃色和藍色相互融合,這時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樣美麗。

  今天的“天宮課堂”真是神奇有趣!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4

  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叫“天宮課堂”的直播,讓我印象深刻。

  在太空需居住半年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這三位航天員給我們帶來了神奇的實驗,為我們講解這些實驗和地球上有什麼樣的區別。

  在那兒,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講了太空腳踏車,她先把雙腳頂在天花板上,雙手放在腳踏板上這樣騎。我發現了太空的腳踏車是用手來騎的,不僅不能走動,還不能控制方向。而在地球上的腳踏車是用腳來騎的,不僅可以走動,也可以控制方向。

  說完太空腳踏車,王亞平老師還講到了浮力。原來,在地球上把一個乒乓球放進裝著水的杯子裡,它就會浮起來。而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做這個,乒乓球只會停在水中。

  他們還說了在太空中行走和轉身,葉光富老師在太空中行走,只是走了不到一會兒,他就飄起來了。做轉動實驗用了三個方法,不過只有最後用右手不停地轉動才能成功。

  航天員們還製作了一個水球,在水球裡不斷地加入水,水球就會變得越來越圓大。還在裡面又加了一個小一點的水球,對著水球看王亞平老師,發現大水球映著的王亞平老師是反過來的,小一點的水球裡的王亞平老師是正著的,真是神奇。亞平老師還在水球里加了藍色的顏料,結果整個水球都變成藍色的了。再拿一個奇特的壓片放進水球裡,水球裡就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淺藍色的水泡。

  這次的課我們上得十分開心,我長大也要像這三位航天員老師們一樣,為祖國做出貢獻。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5

  “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科學知識浩如煙海。沒有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便難以在科學之海奮楫行舟。此次太空授課上新,中國航天員將邀請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天宮課堂”會繼續以天地互動的方式,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普及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孩子們在教學相長中,學會獨立思考、明辨是非、舉一反三。於是,探求科學真諦的潛能被喚醒,科學精神的種子被深植於心。

  有人說:“科學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追求真理,離不開科學精神的支撐。當你在浮力消失實驗中看到,太空裡的乒乓球可以處在水中任意位置而不浮出水面,便會真切地懂得,浮力其實來源於重力引起的液體在不同深度的壓強差。當你看到人在太空中實現轉身自由有多難,就會明白任何物體發生轉動都需要藉助外力矩的道理。“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在“潤物細無聲”的太空授課中,發現的快樂和實驗的成功會讓孩子們形成追求科學的強烈信念,為將來發現真理、掌握真理、捍衛真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太空教師”王亞平卻說,她覺得自己既是推動的“那一朵”,也是被推動的“那一朵”。因為太空教師為孩子們打開了中國空間站到地面課堂的大門,也引起了孩子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太空科技的暢想。這讓人不由得憧憬,有一天,這些孩子們將懷著科學精神,奔赴浩瀚的星辰大海,成為未來科學發展的主人。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6

  在三月二十二十三日下午,我們再次收看了天宮課堂,距離第一次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已經四個月左右了,但我依舊還是很好奇。航天員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展示了空間科學設施……

  在課後我對天宮課堂講解的內容做了拓展思考,冰雪實驗具體是什麼原理呢?經過多方面探索,我知道了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才會出現結晶沉澱。如果溶液未達到飽和狀態,它會繼續溶解,不會結晶。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的四面八方都結晶。每個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現結晶的現象。

  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課程剛開始的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征服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說的是你在地球上生活,地球給你食物等等一些你所需要的,但是地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這些你所必須的,就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不可能一生一世都依賴地球,所以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我們要不斷的尋找新的我們所需要的,不斷思考創新探索,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7

  今天下午,我們在家一起觀看天宮課堂直播。

  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主要以中國人在太空中的成就和為了實現飛天夢做出了努力為主題。

  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也講述了中國飛天夢的發展經歷,與今天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最初,兩位主持人面帶笑容,聲音高亢響亮,為自己是中國人、為中國實現飛天夢而感到驕傲自豪,用親切溫和的標準普通話向同學與嘉賓們問候,並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向大家解釋了太空中的失重現象和微重力。可以看出,同學們很重視這次課程,提前專門預習這些知識。

  課堂中間,我們與三位宇航員又見面了。他們是葉光富、翟志剛、王亞平,他們飛離地球,在太空已有五個月之久,他們承載著中國人的希望,在外太空做了一個又一個實驗。當然,在這次課堂中他們也展示了幾個有趣的小實驗,並對同學們提出了問題做了解答。

  中國在進步,航天事業在進步,中國人對太空的瞭解也在進步。中國人的中國紅信念是始終不變的,為了讓人類對太空奧秘的瞭解更進一步,他們的付出令人無法忘記……

  我今天由衷的感到,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的祖國有美好的明天。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8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裡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9

  人類踏入宇宙太空是文明的進步,我國可以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並且擁有很高的航天技術,那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底氣!

  在這次互動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中國,我們的祖國,在航天事業的發展迅速,對太空的嚮往,學習到了空間站的結構構造以及其他載人火箭和載物火箭接入空間站的先後順序,體會到中國勇於探究太空的奧秘,知道了人在地球上的一天,就第於人在宇宙中的30天!如果人不在外太空做運動,並且是長期呆在外太空的話,血液就會往上升,當腦部血液過多地時候還會致死。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在外太空重力消失的實驗。

  水在外太空裡不會像地球一樣,而是會浮起來,宇航員在外太空裡喝水時,要放在一個袋子裡。其中有一個實驗是水膜張力實驗,先做出一個水膜,再往水膜里加水,變成一個大水球,在水球中注射色素,水球會變成其他顏色。最後把泡騰片往裡面放,泡騰片帽出的氣泡沒有炸,而是在水球裡面,沒過一會,水球裡面充滿了氣泡,水球越來越大,可裡面的氣泡卻一個都沒炸裂,而是在水球裡面,一個也沒有離開它。這個實驗真神奇,水可以做成一個球,而不流下來,泡騰片冒出的氣泡都沒有炸裂。在太空中還要多鍛鍊,不然回地球會不適應而變胖.......

  太神奇了!從這次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在航空這方面的進步,也讓我瞭解了火箭的結構和太空生活。太空中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等著我們新一代祖國的加班人去發現。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0

  今天下午第三節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麼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著,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好神奇。接著是液橋實驗,在微重力的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於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然後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麼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最後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1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

  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後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裡,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後老師就用水袋裡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後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裡,然後,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著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後,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後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2

  3月23日下午,我收看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並直播的“天宮課堂”第三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本次的太空授課活動中主講老師依然是女航天員王亞平,指令長翟志剛擔任攝像,葉光富從旁協助。在軌演示的四個實驗分別是: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實驗。王亞平老師將袋子裡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擠出來,在空中形成一個液體球,接著用一根沾有結晶核的棉棒觸碰了這個小球,液體球迅速結晶,結晶後的小球看起來就像冬天的冰球。但這個”冰球“竟然是個熱球!

  結合之前學過的有關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化學知識我知道: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才會出現結晶沉澱。所以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裡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和顆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穩定狀,析出大量晶體,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熱量。

  王亞平老師的進一步解釋道:“在地面上,我們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用到容器,所以結晶的形狀很容易受到容器外形的影響。但是在太空中,我們可以把它懸浮在空中。失重環境下,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擠出的液體形成了一個飽滿均勻的液體小球,所以當它結晶之後,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透過本次的直播課我的內心被太空的浩瀚、科學的神奇和祖國先進的的航天技術深深震撼著。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3

  今天,我們在學校度過了神奇的一天!因為,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我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讚歎、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境裡會發生這麼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叔叔阿姨們透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丟擲的物體,竟然可以沿著丟擲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裡處於微重力環境,靜止狀態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學習,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4

  “天宮課堂”第三課3月23日下午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天宮課堂”第三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眾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不畏艱辛,勇於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的隊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傳承下去,必須靠廣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宮課堂”正是青少年航天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展現航天精神的好平臺。

  “天宮課堂”透過三位航天員惟妙惟肖的講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離深入瞭解航天知識,直觀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奧妙之處。觀看完“天宮課堂”第三課,我受益匪淺,不僅認識到了航天事業的重要性,對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更加強烈了。“天宮課堂”使我從小樹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裡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我無盡的探索慾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