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氣質與價值觀的體現,也是一個民族綿延在血脈中的基因。五集文獻紀錄片《守望家風》,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出多位歷代清官廉吏及當代優秀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故事,講述貫通古今的家風文化,探尋中華文化的根與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歡迎大家閱讀和收藏!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

  談到家風,我就要說到一個人,因為他出生於新中國成立的年代,經歷過那個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環境,拼搏於改革開放的潮流之上,他是我家家風的守望者——我的父親。

  年輕的父親,猶如一壺烈酒,嚐起來讓人心生畏懼。

  年老的父親,猶如一壺陳釀,品起來讓人心生敬畏。

  父親就是這樣,小時候讓我畏懼,現在讓我越發敬畏的男人。

  畏懼,是因為小時候的我太不懂事,他嚴厲地教會我懂事。

  敬畏,是因為我現在懂一點事,他卻悄悄地老去,依然默默的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由小時候的畏懼到現在的敬畏,情感上的轉變讓我領悟到:這就是從我父親身上散發的一種獨特的家風——嚴厲之風。

  父親從小就嚴厲地教育我們,見人要笑,逢人要叫,而且要求聲音要洪亮,以免熟人沒聽到。如果家裡來客人,要主動熱情給客人倒水喝。吃飯的時候,我們要主動端飯菜,客人先坐好,我們才能坐下來,客人動飯筷了,我們才能開始吃。知道客人要走了的時候,不管你在做什麼,都要放下手頭上的事情,起身送行道一聲再見。年輕的父親,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可以豪不誇張的說,是整個大家庭的表率,在那個貧苦的年代,我們兄弟姊妹三人在村裡沒有人不說我們很懂禮貌,家教不錯。

  記得生活在九幾年代的我喜歡貪玩,有時候也很調皮,總是揹著父親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沒錢要麼偷家裡錢玩街邊玩遊戲機,要麼巧立名目騙取父母的錢財光顧深巷裡的錄影廳和商店,私自下水塘游泳,打架更是家常便飯,學習自然一落千丈,套用現在的流行語就是一學渣,好在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只畏懼一個人,那就是父親,那個年代的小孩,對父親的那種畏懼,感覺就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骨子裡想與父親做鬥爭,身體卻不聽使喚,變得溫順起來,對父親唯命是從,從來是指東不敢往西,說一不敢道二。

  長大了,回想小時候與父親的點點滴滴,心存感激,沒有父親繼承下來的嚴厲的家風,哪有今天的我!哪有今天我們的小家。而我將繼續秉承父親的嚴厲家風,從嚴教育自己的孩子。

  當然父親外表嚴厲,不苟言笑。但卻是個友善且樂於助人的人。每每村子裡有誰家孩子結婚,老人去世,父親必然是早早地趕到現場,可以說是不請自到、卻忙東忙西,一直到所有的事情打理完才結束,也從不說一個累字。另外,父親從事屠宰職業,村裡哪家喜喪事情要宰豬,都來找父親處理,父親也是有求必應,但從不收取任何費用,母親說他不應該不收錢,畢竟累了小半天,而父親總是呵斥母親。有時有人覺得不好意思,會給父親買條便宜的煙,父親想盡辦法拒絕,與人推來推去之餘,弄得父親面紅脖子粗,好像跟人吵架似地說:“誰要這個,不值當的,這點小事,舉手之勞,何必如此啊!”從父親身上,我懂得了:對人要友善,要樂於助人。當然在我們這個大家庭遠遠不止這些,例如:吃苦耐勞,團結友愛,兄弟姊妹間相互扶持,相互關愛等等,這不都是他老人家一直守望的家風嗎!

  現在的父親,已經69了。

  歲月之風染白了他的一頭黑髮;

  歲月之風佈滿了他的一臉老態;

  歲月之風折彎了他挺拔的身板;

  但父親守望的家風已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子女各自的小家,並生根發新芽!

  無以回報父親,作為繼承者的我們,唯有感恩和陪伴!

  因為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我們從父輩那裡傳承下來的家風!

  石慶才,宿松縣程嶺鄉中心小學教師,文學愛好者,現工作於程嶺鄉鑿山小學。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2

  看完了大型廉潔紀錄片《守望家風》後,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經過了一次乾淨徹底的洗禮,每一集都讓我內心深受感動,深受啟發。對於我來說,《守望家風》是讓我如何成為一個認真負責的鐵建人並兢兢業業完成我的工作的方向標,是讓我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上對的起父母的養育之恩,下做好一個好父親的指路燈。

  正如成龍唱的《國家》這首歌裡: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成為現代中國人,我感到自豪驕傲,我愛我的國,我願意為她奮鬥終身,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我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家國一體,我祝福我的祖國,我感謝那些為人民做貢獻的人,感恩那些為了千萬家的時光靜好而忍重前行的人。希望我們的中國夢早日實現,盼望我的國家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努力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人生繫上品性的“第一粒釦子”,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家國情懷世代流淌,綿延不絕,凝聚成巋然不動的民族精神。大江流日夜,慷慨夢未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有機統一,是“家國天下”情懷的集中體現。中國夢順應並推動家、國、天下內涵的發展,把國家、民族和個人凝結成為一個共同體,以國家富強支撐民族振興,為每個人提供人生出彩的動力。我們在外奮鬥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家裡的親人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也許應該就是我的家風。我出生陝北農村,從小就看著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勞的耕耘,與其說父母省吃儉用扶養我們長大不如說勤儉節約是他們最美的品德。父母為人忠厚實誠,絕不虧欠別人,村裡有什麼困難,父母也是盡力去幫忙。學生時代,父母就經常告訴我為人要樸實,學習要認真。工作了,父母時刻提醒我做事要用心,家裡不是特別緊要的事都不會告訴我,就怕影響我工作。父母這些諄諄教誨讓我受益終身。現在有了孩子,成為父親,我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工作的同時也要多關懷家人,尤其是慢慢老去的父母。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個快速發展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容易迷失自我。很讓人只顧眼前的物質享受而忽略了長久之計,總有很多人很贊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觀念。看了《守望家風》孝忠和傳承後,一本《顏氏家訓》讓我銘記在心,這本書裡的修身、治家、處世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借鑑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富貴榮華而是好的家風,一代傳一代。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家訓中寫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不正是我父母對我的要求嗎,無論處在多麼好的時代,無論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多少,這一句家訓我將受用一生並教導我的孩子。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3

  近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五集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守望家風》在央視科教頻道熱播。《守望家風》用樸實真摯之語,講述了貫通古今的家風文化,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小家興則民族興,民族興則國強。

  古代好官范仲淹、于成龍在家勤奮節儉,品學兼優,在外做官清正廉潔,一身正氣,有為擔當……完美詮釋了“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的傳統優良品質,良好的家風傳遞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更是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責任與擔當。

  家風是滲透在每一箇中國人血液中的精神氣質,是沉澱在骨髓裡的道德品格。五千年來,“家國一體”的概念,融入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脈。“國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興衰息息相關。古往今來許多家族正是因為優秀的家風傳承百年不衰,流芳千古,正是如此,中國人經歷五千年的風雨依然屹立在世界之林。

  古人云:“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岳飛首先選擇了對國家的忠誠。岳飛“還我河山”,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情懷,將岳飛忠孝精神,賦予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契合了時代的要求。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建設。他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家風正而民風淳,民風淳而國風優。優秀家風是塑造個人品質的人生第一課堂,也是構建社會和諧,國家繁榮昌盛的堅實“地基”,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基點。

  傳承優良家風,建立與過去、現在、將來情感溝通的橋樑,弘揚優秀品質代代傳承,將優秀的家風融入新時代,構建新的精神內涵,以超越家族、跨越親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責任感建設美好中國,以家庭為突破口,培育廉潔好家風,讓良好家風匯聚成社會清風,讓優秀的家風成為每一箇中華兒女深植於靈魂、潛滋於血脈、熔鑄於骨髓的基因密碼,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正能量。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4

  家乃國之本,家風則是國風之基石。《守望家風》透過講述歷史、正視現實,將家風深入淺出的層層剖析。家風在古代的精神層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可關乎國家之興亡、小家之衰敗。家風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如今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

  該紀錄片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透過《顏氏家族》《曾國潘家書》《錢氏家族》等大家家風家訓,向我們詮釋了家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家庭或家族長久以來綿延不斷的教育成就的家庭風氣。家風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它的孕育和傳承,不僅能夠提供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保障,更能促進一個家庭的穩定繁榮。

  家風是一個家庭綿延在血脈中的基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個人的品行與其家風是有直接聯絡的,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其家風、家教一定十分嚴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道出了個人品行、家風家教、治理國家之間的關係。

  家風是一種精神,是一個家庭的形象,也是一個家庭的魂魄,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樹立積極、健康、正派的家風,摒棄那些消極、醜陋、歪門邪道的“家風”。小家小到家庭,大家大到國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正能量,它是當今中國發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的,家是人們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學會做人,步入社會的起點,優秀的家風更是融入社會的“七彩石。”我工作的中鐵二十局集團引江濟巢C006—2標專案部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當然我們也有“家風”,它是一種行為準則、規範,它不同於法律,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儉持家、以廉保家”的效果。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國風”成長的精神食糧,所以從我做起,踐行家風,弘揚家風,使良好的家風成為為人做事的“保險栓”,抵禦歪風邪氣的“防火牆”。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5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傳揚好家風,才能涵養好的作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規矩、守紀律,此謂禮,亦為道。

  紀錄片《守望家風》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從浙江鄭義門《鄭氏規範》如何由“一家之規衍變為一國之法,一門家風演變為一國之民風”切入,對《顏氏家訓》《誡子書》《錢氏家訓》《範氏族譜》等大家家風家訓所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文化基因進行解讀,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家訓家規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風既是以德持家的靈魂所在,也是淨化個人身心的重要力量。就企業領導幹部而言,家風看似個人小事、家庭私事,但卻是直接影響職工士氣和社會風氣的大事。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人生的方向,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著我,受益匪淺。

  作為中鐵二十局的一名普通員工,我認為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家裡的風氣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子孫後代。憶起昔日媽媽常言道:我們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此謂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不虛假。小時候,對我來說,這一番話還是一片迷茫。自從我上了學,走上工作崗位,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從中讓我懂得了媽媽的訓話,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自己也能做到。

  良好的家風不但成為個人前行的動力,更應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始終秉持的信念,這樣的“家風”,將伴隨著一個有夢想的國家、一個有理想的企業、亦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斷走向輝煌、走向成功!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6

  5月22日,專案全體在位人員觀看了紀錄片《守望家風》,進一步加強了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意識,從中也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正、則風氣正,家風的好壞不僅影響著一個家庭,更影響著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社風民風正,國家則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當我看到《守望家風》第一集中關於鄭氏家族簡介時,瞭解到他們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內心為之震撼,是什麼讓他們家族一直延續至今?而且一直經久不衰並且受世人尊敬。沒錯,正是他們家風家規時時刻刻鞭策著他們,告訴他們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哪又該怎麼去做?怎樣做才是最好的?鄭氏族人人人都謹記家風家規,嚴於律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才得以讓整個家族長久不衰。

  此時,我又想到了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讀書,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還有片中俞德淵、于成龍的良好作風都值得我們學習,家風家規無不體現了祖輩們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透過觀看《守望家風》,我覺得小到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規,大到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與氣魄,也需要每位成員去嚴於律己的遵守,才能經久不衰,才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7

  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裡,家都是每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碰觸,家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家給了我們太多。

  家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最小的組成,正如我們經常說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就是一個家族一直以來的處事準則和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每個人心靈健全的培養土,他影響著人的社會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良好的家風對於國家的安定有著如此的大的影響。

  正如影片中講到的鄭氏一族在回答朱元璋“何以治家?”他們回答到“謹守祖宗成法,因以家規進。”朱元璋聽後喟然長嘆:“人家有法守,尚能長久,況國乎……”小家都有自己的家規可遵守,便能長盛不衰,何況治理一個國家。如此,如果每一個小家都能遵守家風,那我們國家這個大家便也能長治久安了。

  家風的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他也是不斷的創新包容的,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現在人在繼承傳統的家風下,也不斷的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融入新的家風,例如我們新時代的家庭在傳承傳統的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下,還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夢的新思想,為家風注入新的元素。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老黨員,在她的薰陶下,我一直從小學到大學一直爭當優秀的少先隊隊長,初中積極入團,大學積極入黨,大一就寫了入黨申請書,我的家庭也一直給我灌輸正確的三觀,教會我不怕吃苦,努力上進的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在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對青年的鼓勵中,我覺得我在今後的家庭中,也會把新時代中國夢傳承下去,小家的夢與國家的夢緊密相連,良好的家風也必會給國家帶來一股清風。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8

  家風家規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家風、學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學風是對人生的充電,社會風氣則是對人生的淬鍊。

  從當前來看,家風與學風的銜接,是亟待研究的問題。只有二者互為補充,個人才有強大的精神積澱去閱讀社會。日前,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在北京四中舉辦了以“黼國黻家,櫛風沐雨”為主題的家風大家談活動,教育專家與學校師生一道,暢談家庭教育心得,共論家風建設路徑。現摘編幾篇,與讀者分享。

  別失去欣賞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否則,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無法實施。然而,許多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失去了欣賞孩子的能力,這讓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賞孩子的原因,一是現實與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覺得孩子一無是處。經常有家長說這樣的話:你看你,都考成這樣了,還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小學或初中階段相當於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賽,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後一名,重要嗎?

  作為過來人,教育者和家長其實都清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與小學或中學時代的考試分數不能畫等號。可是做家長的,怎麼就在孩子的分數面前失去理智,讓憤怒扭曲了人性,讓自己失去了欣賞孩子進步與成長的能力呢?(李雄,作者為北京四中學生處副主任、語文高階教師)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優秀的家長身上,能發現共同的特點:比如夫妻恩愛和諧,帶給孩子陽光心態和安全感,孩子也會對他人更信賴與親近。比如家長有長遠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視孩子心靈的成長,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績,也不只是關心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援孩子的嘗試,與孩子溝通順暢。

  家庭和學校應該是攜手的`關係,方向是一致的: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層面,學校可以做一些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瞭解家庭,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一直以來,我覺得最樸實也最動人的一句宣傳語是: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我們每天都會走出去,然後又歸來,起點和終點都是家。讓家成為一個最好的歸宿,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家對每一個成員的期許,首先就是平安,是快樂。我想和家長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棄自己,從豐富自己開始創造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9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裡吃著零食,然後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裡怎麼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裡”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裡。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說到氣質大家腦海裡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說髒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麼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後人,後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0

  一個人的成長成材,離不開家風的潛移默化;而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即是千萬家庭家教家風的總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的古訓仍歷歷在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更是千年不殞,中國古人對於家風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處世之道,是祖先歷經世事之後的經驗之言,可以成冊,可以言傳,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必是對兒孫的諄諄勸誡。好的家風淳樸無華,催人向善,是引導兒孫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門,也是約束兒孫行為規範的內心準則;反之,則誤人誤己,誘導兒孫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齊家,往大看是治國平天下。優良家風需要傳承,需要推廣,社會正氣需要弘揚。

  家風對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個人的第一課堂,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便是對於家風的一個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個真實的寫照。父母誠樸,則兒孫向善,父母貪腐,則兒孫效仿,家風直接影響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古來宗族大家庭,必讓孩子以德高望重者為榜樣,而今家庭變小了,更需要家長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師,讓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為後代茵福。

  良好的家風能形成廉潔的行政作風。近年來,官員子女家屬腐敗事件頻發,影響惡劣,不免令人質疑其家風。“小來偷針,長大偷金”,不良家風追求物質、追求慾望、追求攀比,不僅自己鋃鐺入獄,也為兒孫後代埋下禍根。值得慶幸的是,行政廉潔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一生奉公執法,淳樸善良,為人民辦實事,廣受尊敬與愛戴。家風會蔓延到工作作風,優良的家風則是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風的廉潔公正則需要家風正統來保證。

  家風影響社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社會是千萬家庭的總和,家風匯聚起來就是社風,多數家庭家風淳樸,則社風淳樸;社風的急功近利,則說明多數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來人們對物慾的過度追求現象越來越嚴重,拼豪宅、拼豪車,甚至有結婚彩禮都明碼標價的奇葩景象。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而改變社會風氣不能一蹴而就,著眼點仍需在家風。

  優良家風需傳承,社會正氣需弘揚,這不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會弘揚家風的建設,不僅能揚善於小,防惡於微,更能引導人們摒棄浮躁功利,重塑文明榮辱。而家風的建設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榜樣力量,社會的持續關注和人們的長期努力。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1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裡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餘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麼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後,她講道:家風家訓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後的感受,她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裡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2

  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是家族中長輩對後輩的默默影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就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

  媽媽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順。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孝敬長輩。記得兩三歲那年吃團圓飯,看著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夾。這時爸爸媽媽立刻制止了我,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學會尊敬長輩,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等爺爺奶奶他們來才能一起吃!”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那時還不明白話中的真正含義,但我還是乖巧地安安靜靜地等長輩們來。從那以後,“孝”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裡,漸漸生根發芽。

  外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帶著我去看外婆。由於外婆說話不太清楚,媽媽總是貼近外婆細心聆聽,猜測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顧她。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的含義。此時,“孝”的種子已在我心裡開花結果。現在我們中學生,並不能也沒必要為父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說,為人處世要講禮。

  “禮”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一次爸爸帶我出去玩,要問路。於是爸爸微笑著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請問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還年輕呢,爸爸仍用了尊稱,最後還不忘說“謝謝”。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個微笑,一句感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帶給他人溫暖和尊重,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以後不管在家在外我都會牢記家風,注意禮儀。

  奶奶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勤勞能幹。

  奶奶是個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以前我吃飯總是掉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奶奶心靈手巧,總是修復舊物。被子這裡縫縫那裡補補便繼續蓋,衣服也是打著補丁。奶奶還特別有創意,經常舊物改造,廢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縫一個小枕套,奶粉罐綁在一起又是一個凳子。從奶奶手中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又實用。她還叮囑我們要隨手關燈關風扇關水龍頭,久而久之,我們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我還學會了做人要善良、寬容、誠實等等,我會銘記家風,並將家風發揚大!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3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說,要麼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孃,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4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每家每戶都有著獨自的家風家訓。這種良好的品質,將會從上一輩的心裡,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要接過這沉甸甸的擔子,並把它傳承下去。

  “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強健的體魄,你用什麼服人?”這句話,母親從小就對我說,因為家中原來經營著一家書屋,我也從小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母親對我很嚴厲,自打我認識字以來,她便不再給我念童話書了。這也使得我的童年過得特別快,甚至我還沒有發覺自己長大了,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不過,這也帶給我別樣的收穫,在同類孩子中,我總會顯得格外的成熟,這讓我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親告誡我:“你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多認幾個字就能怎麼樣了,外面比你爭氣的人多多了!”聽了這話,不爭氣的我不爭氣地哭了,這淚水把我心中那囂張的氣焰滅了個灰飛煙滅,我明白母親的意思,她不過想同其他母親般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驕傲。

  父親總是溫和的,可我卻有著如此潑辣幹練的性格,大概是隨母親吧。“做人輕浮,態度隨便,這可不是個好孩子的表現喔!”父親為了告訴我這個道理,做事經常慢慢的,母親見了是要罵的,我不由得替他擔心,直到有一天夜裡,我下床上廁所,偶然聽到母親與父親的對話。“你不要這麼兇嗎,”這是父親的聲音,“孩子還小,有些習慣要慢慢養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親的聲音比平常溫柔了許多,父親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裡,做事情老是一會走神,一會認真,這怎麼行嘛。我要告訴他,做事首先要態度認真,什麼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親不同於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彷彿比別人更細,更密。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不能丟,如何使人既遵循規則,又能學習良好品質,還能傳承傳統。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於其他父母的特點了。記得那時候我還小,吃年夜飯時,因為無知,而坐到了正對門的“上八位”,這是長輩的位置。母親見了,便走過來,同我說起“上八位”是長輩坐的,問我能不能和外婆換個位置,我第一次見母親溫和的樣子,便爽快的答應了,事後,母親對我說:“兒子,你要學會尊敬長輩,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我們,就沒有你了,對嗎?所以,我們要透過每一件事情來表現出對長輩的愛,對吧!”我點了點頭,看見母親笑得那麼美,那麼美。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家風家訓會伴著我們每一個人成長,帶給我們許多良好的品質。

  觀看守望家風的心得體會15

  上善若水,善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仁者愛人,仁者,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守望家風》《善·仁》篇首先向我們揭示了人之能為人,不能不為之善。

  明末亂世,烽煙四起,蒼生飽受塗炭之苦。陳氏家族為防戰火來襲,未雨綢繆,建起了河山樓和藏兵洞。這些可以供陳氏家族保命的建築同時也保護了皇城村裡八百多村民,安然度過了戰火。

  陳氏家族就像先秦時期《荀子》裡述說的“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一樣,到了陳廷敬這一代,更是讓家族名望達到巔峰。

  清康熙二十七年,山西鬧災荒,流民遍野。陳廷敬的父親陳昌期開啟糧倉,把儲藏的數十萬石糧食全部用於救濟災民。他還把鄉人歷年糧錢債券全部當眾燒燬。身處朝廷的陳廷敬也自知清廉,到了晚年也不忘母親叮囑,寫下“不負當年過庭語,先公曾許是清官”。從明孝宗到清乾隆,陳氏家族幾齣出英才,出現了父子同編《康熙字典》的盛況。

  為人也好,為政也好,懷揣一顆人善之心,《了凡四訓》是一部以個人經歷,現身說法訓示子孫的家訓,由“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部分組成,是袁了凡的宦海沉浮和功德智慧的結晶。書中認為:人的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上,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而做法就是要時常反省,把自己做得對的,記下來加以強化;做得錯的,經過自己的反省改掉。這難道不是“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道理嗎?古之學者,孰能無過?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在行為上也就沒有過錯了。

  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學者將善與行合為一體。而當今天時代,作為源遠流長的華夏兒女,更應該將中國文化中典型的道德觀,價值觀融入其中。

  在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裡,“仁”排在最前,也最為孔子的核心思想發展到了今天。在《論語.顏淵》中,第一句就是關於仁的問題。“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讚許你是仁人了。實行仁德,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仁無處不在,就在一舉手一投足,一杯羹一碗飯裡。看到晚年悽慘的李春玲,到了癱瘓之時,曾經被她悉心照顧多年、已年近九旬的婆婆黃天妞不離不棄,喂水餵飯。這一切僅是“仁”的體現。就像孔子所說:遵守了義禮智信,自然就是仁了。

  透過《善·仁》,之所以能夠引起我的感動,我想應是那份濃濃的情感吧。“善仁”它是一份精神,凝聚著每一位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對生活,對家庭那份深深的熱愛。它是一種文化,代表了悠久的家風家訓。

  星火相傳的優良傳統,良好的家風是份寶貴的財產,感悟良好的家風,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看完《善·仁》,收穫的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厚德文化家風”的耳目薰陶,在這份寶貴的“家風”影響下,感悟的是“立德、仁義、忠誠、敬業、奉獻、感恩、包容”的高尚情懷

  當下,世界發生著翻天地覆的變化,我們中華兒女把國家民族個人凝聚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君子的形成、治國之棟樑的形成,皆有賴於家庭的認真培養。而好的家風和家教,恰恰是培養國家“忠臣”的本質。這些海岸的燈塔,既引領著一個偉大民族精神所可能達到的高度,也啟示了今天的領導幹部應從修身齊家開始,將家事、國家囊括胸中,以善從仁,以仁為善。

  引領行駛的燈塔是那樣閃耀,我堅信著那些璀璨奪目的光芒能指引我們將祖國駛向更遙遠的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