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通用11篇)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

  一、頒獎詞的基本寫法

  (1)大筆寫意,點明人物的事蹟。

  指從大處著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欽敬的事蹟,簡要概述,如同畫寫意畫,力求用最簡潔的筆墨,勾勒出豐滿的筆下之物。因此,頒獎詞不要求詳盡地交代人物事蹟的來龍去脈或是細枝末節。人物事蹟點到為止。

  (2)縱深開掘,彰顯人物的精神。

  對人物精神的讚美是頒獎詞寫作的重點,也是難點。透過人物的事蹟,引出對人物精神的評價。因此,在頒獎詞中,要體現出人物的閃光心靈、人格魅力,或是堅強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質等,最好能體現一定的哲理。

  (3)綜合表達,事、理、情有機融合。

  頒獎詞在表達方式上,需要將敘述、議論、抒情這三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將人物事蹟、精神以及對人物的讚美之情有機融合在一起。

  (4)言簡意賅,自然流暢。

  頒獎詞一般很簡短。這就要求語言高度濃縮,言簡意賅。這樣的語言往往字字珠璣、意蘊豐富,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同時還要自然流暢,音韻鏗鏘悅耳,富有音樂美。

  三、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通用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頒獎詞吧,透過宣讀頒獎詞,可以讓大眾瞭解獲獎物件的事蹟以及所體現的一種超乎尋常的人格精神,從而取得一種教育的效果。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頒獎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1

  畢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

  王寧:詩詞經典一直是融入在我們每一個人血脈當中的文化基因,有一位老師,她愛詩詞、講詩詞、傳播詩詞之美,她以詩歌為舟,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擺渡人。

  頒獎詞: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人物事蹟:

  2020年9月10日,鮐背之年的葉嘉瑩例行給南開大學新生講了開學第一課,她用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書香世家,10歲前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誦讀經典,由此開始與詩歌結緣。葉嘉瑩17歲時,母親因憂勞成疾溘然長逝,面對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

  1948年冬,葉嘉瑩隨丈夫到了臺灣。不久,因為丈夫沒有了工作,葉嘉瑩靠辛苦教書承擔起養活家中老小的重擔。葉嘉瑩的學生中不乏後來的知名大家,而詩詞也給了她面對人生坎坷的精神力量。

  20世紀60年代之後,葉嘉瑩先後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她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了國外。

  1978年暮春,葉嘉瑩在報紙上看到內地的學校需要教師,便即刻給國家教委寫了一封申請信,她希望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從1979年開始,葉嘉瑩每年假期都會從加拿大回到國內輾轉各地數十所大學講學,來回機票都是自己掏的腰包。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葉嘉瑩選擇定居南開。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受到詩詞的薰陶,涵養心性,葉嘉瑩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工作至深夜兩點,精挑細選出200餘首適合兒童閱讀的古詩詞,推出了《給孩子的古詩詞》一書,而她嘔心瀝血寫成的19部有關詩詞的著作成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經典之作。

  葉嘉瑩對學問的要求很嚴謹,但對生活的要求很低,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蜚聲海內外大師的生活簡單到極致,一人獨立生活很多年,只有晚上請一個保姆做頓飯、打掃清潔。第二天中午,葉嘉瑩就吃剩菜剩飯。

  近幾年,她設立“迦陵基金”將自己的積蓄和變賣房產收入累計3568萬元全部捐贈支援南開大學古典文化研究。葉嘉瑩說,要把自己體會到的古典詩詞裡邊美好高潔的世界告訴年輕人,她希望能把這扇門開啟,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裡面來。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2

  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

  王寧:在深山裡建一座女子高中,不僅僅讓貧困的女孩子能夠免費入學,還能讓她們考上大學改變命運,這是一個女老師的夢想,她拼命幹了十幾年,讓這些都成為了現實。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蹟:

  2002年,中學教師張桂梅為了自己的一個理想,開始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張桂梅想要創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女生的免費高中,是因為當地貧困山區存在重男輕女現象,一些女孩上學困難。因為個人力量有限,張桂梅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會,她把辦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告訴了一位記者。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見報引起轟動,之後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開學,張桂梅擔任校長,並招來了16名教職員工。感覺自己夢想成真的張桂梅卻很快發現即使女高免費,大山裡的家長們還是不願意把女孩送來讀書。

  很多女孩就是這樣被張桂梅從山區帶到女高。但山區的女孩基礎差,有的連小學都沒上過,讓她們考上大學困難重重。巨大的壓力和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讓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腎囊腫、顱骨骨瘤等23種疾病。張桂梅每天靠吃止疼藥堅持工作,拒絕住院治療,她要把時間留給女孩們。

  2018年4月的一天夜裡,張桂梅疼得失去了意識,一個小時後她被送往縣醫院搶救。以為自己將死的張桂梅熬過了那一晚,第二天上午張桂梅不顧醫生勸阻又回到了女高。在學生面前她隱藏起重疾纏身的一面,她依舊是那個嚴厲的女校長。只有張桂梅自己知道,她是在與時間賽跑。華坪女高建校12年,已經有1804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本科上線率排名麗江市第一。

  12年間,張桂梅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在崎嶇的山路上,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也曾昏倒在路上,她把別人捐給她個人的錢和大部分工資累計100萬元全部捐給了山區的女孩們。每個女孩後面都有一個家庭,每個女孩未來都將成為一名媽媽,張桂梅拿命在踐行讓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變三代人命運的初衷。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3

  創辦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王寧:在江西南昌一家醫院旁邊的小巷子裡有一個特殊的廚房,每到飯點這裡都特別熱鬧,空氣當中混雜著各種飯菜的香味,雖然這裡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是卻處處充滿著親情的溫暖。

  頒獎詞: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人物事蹟:

  在這條兩米多寬的小巷裡,每天一到飯點就熱鬧起來,小巷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這些忙碌著的都是病人家屬。他們來到這裡炒幾個菜,讓病床上的親人能吃到熟悉可口的家的味道。一日三餐,爐火熊熊,人流熙攘,這個專為病人提供爐火的廚房被人們稱為“抗癌廚房”。廚房的主人就是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萬佐成夫妻倆原本在小巷裡租幾間房炸油條賣早點,勤勞人家小本生意,它是如何變成了今天的模樣,故事要從18年前說起。2003年的一天,他們的早點鋪來了一家人,一對年輕父母帶著生病的兒子。

  這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小爐火,對於他鄉求醫的人竟是如此難得珍貴,它甚至給一家人帶來莫大的心理安慰。這個意外的收穫也讓萬佐成夫妻倆感到格外欣慰。

  早點鋪免費提供爐火給病人做飯的訊息在病友家屬間傳開了,十幾個人二十個人、一百個人湧向這裡,夫妻倆新添置了爐子廚具調料都無償供大家使用。煤球爐從六個增加到二十幾個,一家人的早點鋪變成了千百個家的廚房,而一個病人家屬的一席話讓萬佐成夫婦更加堅定了決心。

  或許是一次偶然改變了萬佐成夫婦的人生軌跡,但這偶然中蘊藏著一種必然,那就是他們的善良。一撥人走了再來一撥人,與癌症病人相伴看盡了人間生死離別。

  來到這裡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下廚,不管會做不會做,在他們親自買來食材,洗菜切菜翻炒時的每一個動作中,濃濃的情感全放進這一盤菜一碗湯裡。四面八方的人因為同樣的原因聚在了一起,這個特別的廚房給悲傷的人帶去多少慰藉。

  春去秋來,萬佐成、熊庚香夫妻的廚房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已近70的他們依然凌晨四點起床備好爐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從不離開。兒女勸他們去旅遊,都被兩人一一拒絕。

  18年,愛心廚房從最初的免費到收費五毛,再到如今的一塊錢,萬佐成夫妻倆從貼錢維持到勉強收支平衡,只為能把這項服務延續下去,從未想過從中盈利。

  18年來,來過的人難以計數,萬佐成、熊庚香也許記不住每個人的名字,但所有人卻都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在於病魔抗爭,在與親人相守相伴的日子裡,一定有一份溫暖和歡樂來自愛心廚房。醫院裡親人間相互守護,院外愛心廚房完成了另一種守護。無論白天或夜晚,這裡總會為你留一個爐火。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4

  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

  王寧:2020年的夏天,我國的南方多省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在危急的時刻,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逆行的人們,一個始終都坐在救援衝鋒舟最前面的身影永遠地被定格在了這個夏天。

  頒獎詞:

  最先出發,最快抵達,為危難的鄉親奉上最好的年華。欠身體一臺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人物事蹟:

  這是陳陸第一次抽出時間和家人拍一張全家福,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不曾想到,這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合影,就在幾個月之後的一場抗洪搶險中,陳陸永遠離開了他們。

  7月,連續的特大暴雨讓廬江縣的降雨量超過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廬江縣很多村莊被大水淹沒。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接警電話再次響起,同大鎮連河村緊急求助,正在其他村救援的教導員陳陸帶領著消防戰士們迅速前往,這已經是陳陸第411次連續接警了。

  水漲得很快,很多村民被洪水圍困,村子原本的馬路都已經變成河面。水位不斷地快速上漲,陳陸反反覆覆地在村裡尋找,跟死神在爭奪著百姓的生命。而這時的陳陸幾乎96個小時沒有休息,由於長時間的日曬水泡,他已經雙腿紅腫行走艱難。體力已經透支的陳陸再一次咬牙登上了衝鋒舟,這時水位已經越漲越高,險情突然發生了,由於水流太猛,大圩上的潰口突然被衝開,水流大量湧入。

  40分鐘後,船上另外三名落水戰士被戰友們救起,而陳陸這次卻再也沒有力氣游出水面。兩天之後,在下游兩公里的地方,人們最終找到了陳陸的遺體。

  陳陸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是第一代安徽邊防軍人,妻子是一名公安民警,一年裡陳陸有300多天都住在大隊,一個月才能回來一兩次跟家人團聚。

  2008年的汶川地震,陳陸拖著傷腿在震區連續10天搜尋生命。2020年初的冶父山大火,休假中的他聽到訊息馬上直奔火場中心。

  在陳陸一家的微信群裡,還留著出事前他和父親的這樣一段對話。“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最後的承諾,也是他用生命來兌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

  辦公桌上一輛嶄新的消防車模型是陳陸還沒來得及送給兒子的禮物,從結婚到現在,他甚至沒有陪妻子和孩子過過一次春節。

  在生命的最後一次任務中,陳陸連續接警411起,解救疏散群眾2665人,許多被救的村民來為他送行。他36歲的青春年華,永遠定格在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線。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5

  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

  王寧:仰望星空,我們頭頂上的北斗七星,自古以來就為我們指引著方向。而如今,蒼穹之上又添了一個北斗,它是由55顆星組成的,它是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

  頒獎詞:

  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人物事蹟:

  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北斗全球組網就此完成。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而打造北斗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瑪峰一路艱難曲折。

  2006年,剛剛起步不久的北斗二號就差點夭折,時任北斗二號衛星總設計師的謝軍對此記憶猶新。根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則,北斗衛星必須在2007年4月17日前成功升空並傳回訊號,中國才能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訊號頻率,而星載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核心部件,沒有它衛星就上不了天。在背水一戰的形勢下,不依賴進口,改用國產原子鐘是唯一的選擇。但是,仍處於研發階段的國產原子鐘與已經成熟的進口產品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攻下難關是謝軍團隊必須接受的挑戰。

  謝軍帶領的國內數家科研院所同時行動,他們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技術突破併成功生產出中國自己的星載銣原子鐘。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北斗二號首顆衛星發射升空,並於16號晚10點傳回訊號,此時,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頻率啟用最後時限僅剩下2個小時,北斗幾乎是在大門即將關閉的最後一剎那終於擠進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俱樂部,而這份勝利的背後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在北斗二號首顆衛星升空前,由於長期連續工作,經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謝軍三次暈倒在衛星發射現場,每一次醒來後他都立即趕回崗位。

  2009年北斗三號衛星開始佈局,作為首席總設計師謝軍進一步提出北斗三號所有關鍵器部件必須全面國產化,這個目標對於起步晚、研發中的中國北斗來說要想實現非常艱難。

  十多年來,謝軍帶領團隊與全國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萬名科研人員一起披荊斬棘一路向前,北斗終於爆發出磅礴的力量。從2017年11月開始,中國在32個月內發射了30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斗二號備份星全部順利組網,創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紀錄,為中國增添了又一件大國重器。

  今天的北斗三號,已開始為全球上百個國家上億使用者提供智慧城市、交通運輸、減災救災、農林漁業、氣象環境等方面多樣化的服務。

  如今,出色完成了北斗三號組網任務的謝軍和他的團隊正在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6

  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

  王寧:在大山深處,一位村支書心裡最大的事情就是開一條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鄉親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作咬定青山不放鬆。

  頒獎詞: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人物事蹟:

  2020年11月的一個晚上,重慶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為一個人點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的村委會主任。

  下莊村地處山谷底部,這裡四面絕壁,從谷底到山頂的距離達1千多米,被稱為“天坑村”。村裡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懸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會墜崖,這個近400人的村莊被大山阻隔,成了一個深度貧困村。在下莊村土生土長的毛相林當時任村支部書記。

  沒有路就沒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變村莊的命運,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為下莊村修一條通往山外的路。懸崖絕壁幾乎無處立足,在這裡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決心,他給大家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齊心協力,修路就是可行的。為了動員村民,毛相林帶頭賣豬賣糧,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又求母親拿出攢了一輩子的700塊養老金。在他的帶動下,每家每戶擠出10塊錢來,就這樣籌集了近四千元錢的啟動資金。

  1997年臘月初八,毛相林一聲令下,下莊人在絕壁之上打響了向命運抗爭的第一炮,而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如此艱難。放炮震碎後的石頭在崖壁上滾動,隨時有砸中人的危險,每當這時毛相林都會身先士卒第一個下去。

  修路的艱險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1999年秋,兩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萬丈山崖,就在意外發生的前一天,特意趕回家修路的黃會元留下了最後的影像。面對黃會元的父親,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毛相林帶著村民們又一次向大山發起了挑戰,村民們住山頂、喝泉水、睡山洞,沒有炮眼兒放繩鑿,沒有挖機就用雙手挖,用大錘鋼釺簸箕等簡單的農用工具開鑿希望。而這期間又有幾名村民修路時犧牲,下莊人擦乾眼淚,默默地安葬他們後又繼續修路。下莊人修路的決定讓社會各界為之動容,源源不斷的物資被運到了下莊。

  2004年4月,歷時7年毛相林帶領下莊人硬是憑藉著決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天路”,

  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擺脫貧困依然是道難題,毛相林還要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致富路,他動員富餘勞動力外出打工,同時在村裡發展種植業。在毛相林的帶動和幫助下,鄉親們學會了種臍橙、種西瓜,村裡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收穫的果實透過這條天路源源不斷運往山外,每年帶來上百萬的收入。

  2015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下莊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兩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回到下莊建設家鄉,如今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閒不下來,對於下莊村的未來,他還有更大的夢想。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7

  【頒獎詞】

  誓言無聲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事蹟】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專案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裝置,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複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8

  戰功赫赫的志願軍英雄王海

  王寧: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架編號為079的米格15殲擊機,在它的機身上繪有9顆紅星,70年過去了,紅星依然熠熠生輝。

  頒獎詞:

  在朝陽下俯衝,迎著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衛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座標。

  人物事蹟:

  2020年9月19日,軍地各界人士前往北京八寶山送別一位老人,他是空軍上將、原空軍司令員、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人們緬懷他,緬懷70年前無數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英雄們。

  1950年當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為了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1年4月,作為志願軍空軍入朝時,王海擔任空三師九團一大隊大隊長,年僅25歲。

  抗美援朝戰爭空戰初期,美軍的參戰飛機多達1100餘架,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戰飛機不足200架。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均在1000小時以上,而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足100小時。

  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邊學邊建、邊打邊練,每個人都在努力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技術,而無論技術全不全面,只要在空中與敵人相遇,每個志願軍空軍飛行員都表現出不畏強敵的勇敢。

  1951年11月18日,空三師9團16架飛機奉命升空作戰,王海所率一大隊6架飛機參加了戰鬥,他們迎戰的是美軍60多架F-84戰鬥機,在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王海和年輕的戰友們毫不畏懼。當左前方的低空發現敵機後,王海果斷下令攻擊,他率領本大隊飛機猛衝下去,從6000米的高空直接俯衝至1500米的低空,利用米格15戰機垂直機動性強的優點在對方機群中反覆近身穿插,敵機措手不及隊形被徹底打亂,王海和戰友們趁勢發起猛攻,短短十分鐘內,王海擊落兩架敵機,他所在的大隊共擊落5架敵機,自己則無一傷亡,打出了5比0的戰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海共擊落、擊傷敵機9架,因戰功卓著,王海被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他率領的空三師九團一大隊共擊落擊傷敵機29架,戰績突出榮獲集體一等功,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

  今天,王海駕駛過的戰機依然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機身上耀眼的紅星代表著王海擊落擊傷敵機的戰績,也向後人展示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而英雄們的豐功偉績將被永遠銘記。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9

  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

  王寧: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我們的記憶深處留下了很多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的身影,他們和病毒短兵相接,他們為我們築起生命的防線,而在這其中有一個腳步蹣跚的身影,尤其讓我們難忘。

  頒獎詞: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人物事蹟: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雄壯的《向祖國英雄致敬》樂曲聲中,習近平為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一一頒授勳章獎章,湖北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邁著病痛的雙腿,張定宇曾經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金銀潭醫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傳染病定點醫院。2019年12月底,相繼入院的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病情引起了院長張定宇的警惕。為了儘快查明病因,張定宇果斷採用肺泡灌洗的方法及時採集到患者肺部深處的樣本,為後來成功分離出病毒顆粒和基因序列,發現並確認新冠病毒爭取了寶貴時間。

  隨後幾天,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越來越多,張定宇察覺到了疫情的嚴重性。非常時期,金銀潭醫院以超常規的方式高速運轉,作為一院之長,張定宇幾乎一刻也不停下來,超強度的工作讓拖著病體的他有些吃不消。

  2018年,張定宇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漸凍症”,這種罕見病目前無藥可救,患者通常會因為肌肉萎縮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就像被慢慢凍住一樣,最後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張定宇的病情發展很快,下肢肌肉嚴重萎縮,他感覺自己的腿腳越來越不靈便。在當時,醫院裡唯一知道張定宇秘密的人是他的工作搭檔金銀潭醫院黨委書記王先廣。在很多不知情的同事們眼裡,院長的性子似乎越來越急了。怕同事們為自己擔憂分心,張定宇一直隱瞞著病情,直到2020年1月27日,他改變了想法。

  當得知院長的病情後,全院職工被感動了。就在張定宇拖著行走不便的雙腿,夜以繼日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的同時,在另外一家醫院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妻子卻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隔離治療。面對越來越多的病人,張定宇分身乏術,妻子住院期間只去探望過一次,病癒出院後也不能常在身邊照料,這讓他深感愧疚。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張定宇率領的金銀潭醫院醫療團隊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10

  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

  王寧: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一年四季攀高峰、走荒原、入沙漠,中國的版圖在他們身後徐徐展開,他們是默默無聞的開路先鋒。

  頒獎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人物事蹟:

  這是2020年5月,國測一大隊在第7次測量珠峰高度。8848.86米,這是最新測定的珠穆朗瑪峰高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時也是取得這個成果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建隊67年以來達到的新高度。這支被習慣稱之為國測一大隊的隊伍創建於1954年,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國民經濟發展亟需測繪資料,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測量任務大多位於高寒缺氧、物資匱乏、交通、資訊極差的生命禁區。

  吳昭璞在國測一大隊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1960年4月底,31歲的吳昭璞帶領一個水準測量小組來到南湖戈壁進行測繪,讓吳昭璞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意外發生了,盛滿水的水桶漏了,他意識到在戈壁沙漠中從斷水的那刻起就面臨著死亡的威脅。為了讓隊員們輕裝撤退,吳昭璞留下來看守進口儀器和機密資料,三天後隊員們竭盡全力返回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隊員們發現,公文箱裡的機密資料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但所有的牙膏吃光了,所有的墨水喝乾了。隊員們含淚用一個裝滿水的水壺陪伴吳昭璞長眠於戈壁沙漠。

  從第一代隊員開始,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山河的精神就在國測一大隊紮下了根。1975年,鬱期青和隊友們一起完成了珠峰重力點測量,創造了當時的世界重力測量之最,8848.13米的珠峰精確高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然而鬱期青卻因勞累過度引發肺水腫和胸膜炎併發症經過20多天搶救才從昏迷中醒來,體重由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齒基本掉光。

  2005年,國測一大隊再次承擔了珠峰複測的任務,參與的隊員換了一批年輕人,雖然技術裝備比30年前先進高端了許多,但依然是絕壁陡崖、嚴重缺氧、暴風雪頻發的惡劣環境。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任秀波主動請纓承擔衝擊珠峰峰頂的重任,當行至7500米時突遭特大暴風雪,指揮員下令撤退,然而任秀波堅持要測到7500米的重力值。為了方便操作,他冒著手凍僵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操作十幾分鍾,最終任秀波和隊友們將重力測量推進到7790米,突破了當時的重力測量世界紀錄。

  67年來,國測一大隊兩下南極、7測珠峰、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52次踏入沙漠腹地,67年來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為國家經濟建設,為守護祖國的利益作出了突出貢獻。

  國測一大隊的歷史,也是一部挑戰極限不畏犧牲的英雄史,67年來有46位隊員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們用生命在祖國的大地上留下傳奇。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頒獎詞11

  疫情中志願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

  王寧:在湖北抗疫最緊張的時期,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有不少的後顧之憂亟待解決,交通往返、一日三餐、物資補充等等,為了解決他們的困難,有一個普通人,他幾乎做到了無所不能。

  頒獎詞: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灌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人物事蹟:

  2020年農曆大年三十,湖北市民汪勇在一個志願者群裡看到一條資訊,因為湖北全城公交停運,醫護人員上下班交通成了問題,在群裡詢問有沒有志願者能幫忙接送,但是一直沒人回應,汪勇決定前去幫忙。

  汪勇是一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自認身體不錯,還有六個KN95口罩,這些讓他覺得自己當志願者不會有太大風險,但醫護人員真的上車後,還是讓他感到了擔心。

  汪勇家中有父母需要照顧,女兒只有兩歲,每月的房貸車貸全靠自己的工資和疫情前工餘時間跑網約車才能還清。萬一自己感染,他更擔心的是家人。

  第二天,汪勇從凌晨5點開始,義務接送60多名醫護人員,一直到第三天凌晨1點。後來,馳援湖北的醫生越來越多,汪勇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他開始招募志願者,車隊人數迅速擴充套件到30人,出行需求解決之後,汪勇又發現了新問題,醫院需要防疫裝備,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也需要保障。於是,汪勇發出求助資訊,希望更多的志願者加入為醫護人員解決困難,很多各自為戰的志願者找到了汪勇。

  為了讓醫護人員隨時吃上免費的熱飯,汪勇發動志願者尋找便利店、餐館、酒店,他一個個去談。後來,汪勇他們的服務範圍越來越廣,組的局也越來越大,對接行業協會組織三千人次的理髮,找到公司談判,在醫院周邊投放共享單車和電動車,解決醫護人員短程通勤問題,他甚至和政府部門協商讓一家被臨時停產的快餐生產企業迅速復工,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繼續提供餐飲服務。而完成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快遞員汪勇靠的只有坦誠相見和持之以恆。

  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每一個細密的需求,汪勇都可以察覺,也都能夠解決。從幾千套羽絨背心、洗漱用品、秋衣內衣到在封城的湖北幾乎當天修好手機、眼鏡、汽車,汪勇甚至為醫護人員開發了一些需求,譬如送書送零食,假日時送花,微信群裡組織紅包雨。

  集結起一群素不相識的同伴,搭建起一條溫暖的後勤服務保障線,從1月25日到4月8日,志願者汪勇每天只睡4個小時,他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安心上班交給我來解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