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精選10篇)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
一、研究報告主要內容
1、總論,包括專案名稱,利用外資方式,主辦單位,主管部門,專案負責人,專案背景,專案具備的條件等。
2、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包括產品名稱、規格與效能、市場需求情況,生產規模的方案論證,橫向配套計劃,產品國產化問題及銷售方式、價格,內外銷售比例等。
3、主要技術與裝置的選擇及其來源,包括採用技術、工藝、裝置的比較選擇,技術、裝置來源及其條件與責任。
4、選址定點方案,包括定點所具備條件(地理位置、氣象、地質等自然條件,資源、能源、交通等現有條件及其具備的發展條件等)、所定廠址的優缺點及最後之選定結論。
5、企業組織的設定與人員培訓,包括組織機構與定員、人員投入計劃與來源、培訓計劃及要求。
6、環境保護內容。
7、資金概算及其來源,包括合資各方的投資比例、資本構成及資金投入計劃。
8、專案實施的綜合計劃,包括專案實施程序及施工組織規劃等。
9、經濟指標的計算分析,包括靜態的財務指標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匯平衡分析等。
10、綜合評價結論。
二、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精選10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1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透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資料。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詢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DD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預設。
3、透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指導教師意見
該生對選題與老師進行了充分討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要求,參考了許多文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本選題是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延續,符合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對於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於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基本合理,難度合適,學生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該論文的設計。
同意開題。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2
題目: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一、課題研究背景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片面強調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數學的創造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於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它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
面對21世紀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四種最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並認為學會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競爭與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必然趨勢,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更是新世紀人生存的需要。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我們高二數學教學模式課題組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行了各種嘗試,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教學為主要手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點評與小結。
分層教學是“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型別的學習障礙(也即LD,英語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採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髮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
二、立論依據
研究目標: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它是“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最佳化教育環境。
研究內容:前提條件:首先,從現狀看,我們高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於學生達到會考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會考和高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會考說明的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高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高二數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
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我們對學生屬於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於我們認為是屬於能參加高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對於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瞭解。然後研究各個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比較分析法
研究過程:
1、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定
2、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
3、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進行分層教學,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關鍵問題: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並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稱讚,促進了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的形成,從而優化了教育環境。改變了只抓少數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
創新之處: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於提出問題並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四、研究基礎
李園中學是一所嘉定區的普通高階中學,對於第二、三層次的學生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師,更有有耐心的去關心、理解這一類學生,而且必須有奉獻精神去對待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1、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2、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資料,論證時邏輯混亂。
3、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4、不願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記憶。
5、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6、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願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我校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於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採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透過分層教學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融洽了師生關係,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較高,但對分層教學意義和作用認識的不足。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最佳化的地方。
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也是決策者們應當探討的課題。
裝置:多媒體、計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改革的指導思想,“立足會考,兼顧高考,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並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階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進行分層
第三階段:從高一開始對教學內容就進行分層次安排。在調整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變換了輔導方式。我們採取了“個別輔導,分類推進”的辦法。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為下次分層的實施,打下基礎,總結經驗。
最終完成時間:20XX年6月
最終成果形式:論文、研究報告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3
一、課題的背景和依據
(1)受制於傳統教學觀念,高中語文教學往往重視知識傳授,習慣於支離破碎的分析和現成結論的灌輸,輕視教學對話,輕視與文字交流,輕視“探討”和“體驗”。
(2)《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了課程改革實驗的目標,即“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探索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途徑,保證高中教育質量,為國家新課程的實施、推廣、完善和發展提供實踐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理論探索”。“改進教學行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境,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江蘇新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並“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規範、高效、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意義”,“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把變革教學與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認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教科書的編寫“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要便於指導學生自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專題,有助於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4)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適應教學方式轉變的三種呈現方式:文字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這三種方式的創設,不僅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絡,突出其實踐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而且使“課標”的理念在教材中得到具體落實,倡導“自主式”學習,實現教師與課程同步發展的目標,真正促成教師教學方式的提升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教學呈現方式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蘇教版三種呈現方式下教學方式的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要求,它在改變師生的思維方式與態度,調整師生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等方面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二、課題界定
1.課題的核心概念: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教學方式不同於教學方法,但與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絡。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併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2.對課題研究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1)“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習材料的性質,以探究為核心,創設了三種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現方式,分別為“文字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呈現方式”是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的文字是在以這三種方式呈現;“學習方式”是對於學生而言,學生可以以這三種方式來學習教材;“教學方式”是對於教師而言,教師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教教材。
(2)“文字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
這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三種呈現方式,也是其一大鮮明特色。
“文字研習”主要是提供典範性的閱讀文字,創設閱讀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對話,表達交流閱讀的體驗感受,側重於提高學生解讀文字、鑑賞作品的能力。
“問題探討”主要著眼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展理性思維,培養批判意識。
“活動體驗”則引導學生圍繞專題的人文內涵和學習要求,結合具體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側重在綜合性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3.課題界定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指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2003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准的高中語文教材。
本課題只限於在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4.理論假設
如果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蘇教版語文教材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研究,就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三、支撐性理論
1.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何克抗教授是最早從國外引進和介紹建構主義的學者之一。他不僅將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論介紹,更將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介紹,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即“以學為主教學設計”)的概念,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資訊資源來支援“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
2.關於主體教育理論
關於主體教育理論的文獻資料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裴娣娜教授的論著《發展性教學論》;施良方、崔允漷博士的論著《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主體教育理論的這些基本理論,不僅強調了人的主體發展性,而且具體指出了人在發展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科學地說明了影響和促進人的主體性發展的因素與條件。
3.關於體驗學習理論
教育界對體驗學習的理解是:“所謂體驗學習,就是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遊戲和情境讓參加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反思和分享,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境,獲得新的感受和認識,並把它們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現代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及實踐源自八十年代美國人大衛庫伯提出“體驗式學習圈”。“體驗式學習圈”理論強調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閱讀的資訊,我們能記得10%,聽到的資訊,我們能記得20%,但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卻能記得80%,因而體驗式學習著重為學習者提供真實或模擬的環境和活動,讓學習者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覺悟並發現,使參加者之間交流並共享,然後透過反思再總結並提升為理論或成果,最後將理論或成果投入到應用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式學習強調共享和應用。體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透過共享成果並應用於實踐,才是體驗式學習的目的。
以上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習過程中“實踐、活動、體驗”的重要性。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透過對蘇教版語文新課標實驗教材各種教學呈現方式下相應教學方式的研究,有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依據課程目標以及各專題具體的人文內涵來確立,如“向青春舉杯”,充滿熱烈的氣息、青春的活力,較適合“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而“月是故鄉明”,則是精選表達家園之思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在對文質兼美的作品反覆閱讀中,真正體驗家、家鄉、家園的精神價值,適宜採用“文字研習”的學習方式。不同人文內涵的專題、板塊或文字以與之適應的學習方式呈現,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
2.有助於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儘管蘇教版教材因教學內容和目標不同而運用了不同的呈現方式,但其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合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對話等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不同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讓學生在“各類活動”、“各類場合”中體味語言情境,琢磨學習別人的語言,推敲選擇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對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有助於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3.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三種教學方式:文字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加強對教材中這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需求,它在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與態度,調整教師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4.開展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方式的研究,能夠為科學地、創造性地組織好中學語文教學,探索一條比較完整的實施方案,以大面積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指標
1.從理論分析層面上深入探討闡述三種呈現方式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研究重點是探討論證三種呈現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在全面發揮語文課程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等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2.從實踐操作層面上,採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來具體研討總結三種呈現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研究重點是透過對三種呈現方式的各種課型及其教學實踐活動的分析探討,總結提出在具體教學行為中各自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
3.從對教與學進行評價的角度進行研究,提出與三種呈現方式相適應的評價設計原則和評價工具。重點研究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評價設計(即該如何評價)和應採用的評價工具(即該用什麼尺度進行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為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2003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准的高中語文教材。本課題只限於在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由下面6個子課題構成:
子課題01: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字研習”式教學;
子課題02: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問題探討”式教學;
子課題03: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活動體驗”式教學;
子課題04: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選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字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教學;
子課題05:建立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教學網站,推動蘇教版語文教學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動研究。組織研究人員撰寫“理論學習心得”,要求在觀摩課、研究課之後形成“教學反思”,在聽課和聽專家報告之後寫出心得體會。
2.比較研究。既要將蘇教版三種教學呈現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作為比較的物件,研究分析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絡,總結出先進教學理念,又要在三種呈現方式內部進行相互比較,總結出各自在教學功能、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差異。
3.案例分析。分別以三種呈現方式為主題,組織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活動,形成以“課題”、“課型”、“教法”、“理論依據”、“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後記”、“評議彙編”、“活動總結”為主要內容的“案例分析”資料。
4.文獻研究。採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深入研究課程改革理論,提高研究水平。
八、研究過程及成果
1.《江蘇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指導下,透過對蘇教版教學方式的研究,課題組編寫了必修部分5個模組的《模組學習綱要》,以指導蘇教版教材的教學實踐。
2.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並形成了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浦其倫、盛志峰、錢志惠等先後應邀至南京、徐州、泰州、淮安、宿遷、常州、無錫以及山東、浙江等地介紹蘇教版教材的應用及教學建議或課題網站建設情況。
3.課題組成員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柏俊榮、錢志惠等先後應邀在省蘇教版教學研討會上開設示範課或研究課。課題組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研究,開設了對內對外研究課和公開課,錄製了10節研究課,開展了網路評課研究活動,開設了12節公開課。夏雷震老師開設的“問題探討”式教學公開課《雷雨》,其《談〈雷雨〉教學中的問題探討》發表於《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09年第1期。
4.夏雷震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圖片兩組》被錄製為光碟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教材服務中心、江蘇電子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成為新課程教學培訓示範課。錢志惠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白髮的期盼》被杭州教育學院和南京市教研室錄製為新課程培訓光碟,唐江澎教師開設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白髮的期盼》教學實錄發表於《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期。
5.課題組引入課堂觀察實踐活動,就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開展課堂觀察研究,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定向觀察,開展聽評課活動,共撰寫課堂觀察案例8個,其中曹維明教師執教、浦其倫老師等組織開展的“文字研習”課《季氏將伐顓臾》課堂觀察教學案例共計2萬餘字發表於《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10年第4期。
6.在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在《中學語文教學》《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實錄22篇,獲獎論文15篇、教學設計5篇、教學案例3篇、教學實錄1篇。
7.課題組網站“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建設取得階段成果,截至2010年11月,已積累新聞805篇、文章25562篇、教案4662篇、課件6536個、試卷2375套、素材1530個,擁有免費資源34053個、註冊會員92531位。
九、課題研究取得的主要結論
在新教材使用和課題研究中,各種問題不期而至。“量大、類雜、選文不夠典範、學習方式拘定又過多”,一些老師對新教材提供的三種呈現方式不能理解,“教無定法,學無定律,何以蘇教版要在每個板塊裡規定學習方式”。這些許多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執教者遭遇到的困難,我們也同樣遇到了。
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們對以上問題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課題組認為,解決蘇教版語文教材運用的困難可以從探討“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教學方式”來切入並加以解決。
新教材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習材料的性質,以探究為核心,創設了三種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現方式,分別為“文字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麼這裡的“呈現方式”“學習方式”和以往常說的“教學方式”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課題組認為,這三個概念不同的語言表達只因視角的不同。“呈現方式”是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的文字是在以這三種方式呈現;“學習方式”是對於學生而言,學生可以以這三種方式來學習教材;“教學方式”是對於教師而言,教師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教教材。所以,新教材所提供的這三種方式,既可以稱之為“呈現方式”,亦可以稱之為“學習方式”,同樣也可稱為“教學方式”;並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
那麼,蘇教版在每個板塊中呈現了這三種方式,是否就“規定了學習方式”“規定了教學方式”呢?是否教師就不可以用其他的教學方式了呢?課題組研究認為,蘇教版呈現教材的這三種方式並不是在“規定”教學方式,而是在給予語文教師一些教學“建議”,是為了“構建多元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方式的轉變”,只是一種“引導”,決不是“規定”。正如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教學方式的選擇應是教師根據學生情況、教材性質和自身特點來決定的,不必拘泥於新教材的“呈現方式”。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4
題目:
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一)研究現狀及背景
1、國內外研究現狀:近年來,隨著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進,世界各國(地區)與國際組織相繼在教育領域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以此推進教育目標的貫徹與落實,改革教育評價方式,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2007年英國修訂《國家課程》對核心素養有了更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別從課程目標、學科重要性、關鍵概念、關鍵過程和內容範圍幾個方面,對跨領域和學科特異性的學生髮展所需具備的素養和能力進行了系統而完整的闡述。
國內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在2015年11月舉辦的第五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在報告中描繪了數學學科素養的構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資料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於對目前教學現狀的分析與革新
一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透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學生數學水平、數學能力普遍較差,六大數學學科素養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務、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和他們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導致了數學的應用功能下降,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基於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一方面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確立了嶄新的理念,在課程目標上凸顯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學習內容上強調現實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戰性;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評價上追求目標多元性、方法多樣性的教學評價體系;並充分考慮和大力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所以是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需要。是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需要。在當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高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儘管已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並沒有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所以,我們想透過該課題研究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引領數學素養的落實,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二)研究內容
1、研究範圍:本課題以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平利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為研究物件。
2、研究內容: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資料分析六個方面。
其中數學抽象是指捨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物件的思維過程。它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且用數學符號或者數學術語予以表徵。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準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在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知識體系,能透過抽象、概括去認識、理解、把握事物的數學本質,逐漸養成抽象思維習慣,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社會實踐中主動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邏輯規則推出一個命題的思維過程。它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繹。邏輯推理是得到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證,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思維品質。在邏輯推理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論證的過程,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建構知識框架;形成有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增強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並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 在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善於發現問題本質的洞察力,引導學生積累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針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求解模型,從而提升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直觀想象是指藉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主要包括:藉助空間認識事物的位置關係、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絡;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直觀想象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在學生直觀想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培養學生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感悟數形結合,感知事物本質,培養創新思維,加強數學應用。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物件的基礎上,依據運演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解運算物件,掌握運演算法則,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式,求得運算結果等。 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在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透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欣賞數學運算的流暢性,體會數學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有效藉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透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資料分析是指標對研究物件獲得相關資料,運用統計方法對資料中的有用資訊進行分析和推斷,形成知識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提取資訊,構建模型對資訊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資料分析是大資料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在培養學生資料分析能力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要具有合理抽樣的能力、資料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養基於資料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透過資料思考問題的意識,積累依託資料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是學生在數學方面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標誌。數學核心素養有利於正確數學觀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學習信心,指導實踐活動。
(三)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資料收集法,談話法等。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
調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運用觀察、訪談、問卷、測試等方式收集研究問題的資料,並對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與歸納,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文獻研究法是關注國內外資訊科技發展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研究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課前,教師要研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準備教學資源,提出研究問題,設計教學方案;
(2)在研究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實證研究,瞭解學生的學習體驗;
(3)在研究課後,教師要聽取學生意見,認真進行總結,並且與課題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最後寫出研究總結。
為能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我們按照分散與集中相統一的原則進行研究實踐。分散,是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內不定期進行教研課交流活動,鼓勵廣大教師大膽地進行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嘗試和實踐;同時積極參加上級各種教研課、優質課等的開設、觀摩和討論。我們將透過每次教研活動,著力解決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問題。
(四)、組織機構和分工:
在學校課題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平利縣中學“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的課題組,專家評議組:敖忠明,平利中學數學高階教師;吳國鴻,平利中學數學高階教師;黎孝華,安康市教學能手。王賢永,平利縣中學德育處主任,負責課題研究工作的統籌,撰寫研究方案、計劃階段性報告和結題報告,統籌組織教改活動,教師的學習,技術培訓和交流工作。課題組內成員為研究力量強,選用教學經驗豐富,工作紮實的骨幹教師為實驗教師,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參與教師共同學習,深入探討,不斷反思,積極實踐。
(五)、經費和軟硬體環境支援:
學校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援廣大教師申報和開展高層次教育教學專案研究工作,並設有教育教學研究專項資金,對承擔的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專案按上級要求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支援。同時,對承擔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專案的課題組成員,在工作上做出適當安排,保證其有足夠時間按時完成專案研究工作,在研究條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證專案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並取得高水平、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學校全力支援課題研究的開展,保證解決實驗所需一切經費,包括各種教育技術裝備的配置費、專家諮詢費、資料印刷費、研討會議費等;學校還對課題研究成果根據課題管理辦法進行獎勵。
(六)、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學習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學習研究相關理論,查閱教學、教改資料,調查教學實際,瞭解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課題論證與設計,課題組成員分工。
2、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確立實施方案,按課題研究方案組織研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各級有關培訓活動。課題組收集、分析、總結資料最後進行理論論證和實驗論證,收集有關的教學案例,撰寫論文。
3、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組對本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反思、總結,整理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過程的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組織評審。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5
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途徑課題研究報告所謂心理壓力是由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的狀態,源於環境要求和自身對能力不平衡而來,這種緊張狀態透過非特異性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表現出來。
現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是一個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我國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初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更為迫切。
在社會中還存在不少高中生由於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調節而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絃的畫面,種種悲劇也給許許多多的家長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痛。所以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我們小組決定進行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調查與研究。
透過這次對高中生心理壓力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88%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一定或者很大的心理壓力,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壓力較小。其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以及人際關係。
認為學習是主要壓力的學生較多,其主要來自家人和自己。其次來自於老師。很多學生覺得家長總是把很高的期望掛在嘴邊,而在學校,考試的排名也讓他們苦惱不已。我們認為當今中國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將來過上好生活。孩子們心裡也明白。但是畢竟成績會有好壞之分,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
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壓力來自於人際交往,覺得自己總會和朋友鬧矛盾,以及覺得自己找不到心目中的好朋友。
其實,我們通過了解發現,男生女生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下面舉些例子女生的煩惱
1.學習上,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困難,對於理科性的學習比較吃力。與同學相處,不能完全融洽。
2.身邊總有女生談論自己崇拜的男生,覺得好煩,真搞不懂自己遠未成年,學業還未完成,她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而且還在別人面前津津樂道。
3.上高中後,科目很多,而且都比較難,學起來十分辛苦,而且我是住宿生,十點半之前必須熄燈睡覺,沒有足夠的時間看書。
男生的煩惱1.體育很不好,每次都倒數。
2.每次上課時聽的挺認真的,可是一到課後很多習題都不會寫了。
3.玩的時間太少。
案例我們年級有一個同學,近來他的情緒很反常,終日焦躁不安,有時會無端端地悶悶不樂,近來上課常走神,思緒常不知不覺地飄向別處,且難於收回。更難受的是晚上睡覺時,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入眠,有時竟眼睜睜到天亮。對自己這種不爭氣的狀態又急又氣,特別是一想到其它同學能專心致志複習,學習成績日益進步時,更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辦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負父母、老師的殷切期望。
這種情緒是考試焦慮症的表現,但不用太過緊張,這種症狀許多同學都曾經體驗過,只不過,有了它之後,必須重視,應及時調整。走出焦慮怪圈的有效辦法──調整自我認識法。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考試不過是展示和檢驗自己才能與所學知識的有利機會,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就算萬一失敗了也沒什麼,有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失敗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呢。其次,要對自己的實力有正確的估計,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再次,當心裡面出現類似“要是我這次考試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極暗示時,應及時地告誡自己:“這種擔心會鬆懈自己的鬥志,轉移自己的注意目標,擾亂當前的精神狀態,應及早排除。當前最緊要的是有條不紊地搞好複習。”儘量把消極暗示轉化為積極暗示。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調適方式中學生有心理壓力時,他們的調適方式是:
48%的同學上網或聽音樂等放鬆自己。
8 %的同學找人傾訴還有44%的同學選擇其他的方式舒緩壓力的對策研究。
1、學會與別人交往、溝通,明白心理健康標準,在對照發現自我壓力形成的原因,從而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調整心態,對釋放壓力起到導向作用。
2、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學會科學用腦。有時感到壓力大往往是由於沒有把時間安排好,做好時間管理是一件降低壓力的好方法。首先要制定一個計劃。計劃可大可小,大到整個學期,每個學科;小到每個學期,每個單元,這樣便於科學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講究用腦衛生,注重勞逸結合。另外,每學一個新的內容,都要及時掌握,及時鞏固。前一天預習新課;當天回顧所學內容;一週小結複習;單元測試前複習鞏固;期中、期末前系統複習。這樣從預習到考試,一遍遍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就不會感到壓力太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
3、克服考試緊張心理。首先要正確地對待考試。考前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堅持有規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學會自我暗示,經常提醒自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形成正確的應考心態。進入考場後,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或閉目養神,轉移大腦的興奮灶。試卷發下來後,萬一出現一片空白的現象,一定不要過於緊張,合上試卷做幾次深呼吸,使自己儘快平靜下來。
面對學習和生活而產生的種種心理上的問題,可藉助以下方法自我調解。
1、不要把目標定得高於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將學習任務按輕重緩急編定先後次序,然後依次逐步完成,階段性的成果可減低同時展開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
3、課餘時應做適量運動,既可強健身體,亦可減壓,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疲勞。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透過與同學溝通獲得支援和關懷,亦可發洩情緒。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這對鬆弛繃緊的神經至關緊要,對於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6、如果實在感覺壓力太大,無法應承致使情緒低落,不妨去聽聽cd,看看電視劇,哪怕偶爾“瘋狂”消費一把也可以。當然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辦法,不可頻頻使用,更不能成為你懶惰渙散的藉口。
7、養成持之以恆,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不要做“書呆子”,別放棄享受美食,享受戶外活動或發展個人興趣所帶來的樂趣。
也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學會自我排解:採取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方式,將內心的消極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重新投入學習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傷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場,將鬱悶發洩出來,感覺就會好受一些。
(2)找人傾訴煩惱:有了困惑、痛苦等壓力,可以找親朋好友或同學傾訴,聽聽別人的見解,透過交流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
(3)轉移消解壓力:在一件事情上失敗,短期內又無法改變時,可以透過其它活動來彌補不能實現的願望,或者轉移注意力,讓壓力在其他活動中得到釋放。如參加文體娛樂活動,使自己獲得愉快的心情,壓力就會逐漸消解。
(4)不作過分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必然壓力重重。高中生應該建立悅納自己的健康人生態度,樹立適度的奮鬥目標,這樣更有利於健康。
(5)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
(6)知足常樂: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時擁有所有美好的東西,不妨想一下自己所擁有的,使自己有一種滿足感,壓力就會漸漸消失。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成員都學到了許多知識,包括如何建立團隊合作精神,也讓我們都瞭解了許多社會及家庭所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從該課題的研究結果中我們也都懂得面對學習壓力該如何正確調節。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次研究學習,能使更多的同學認識學習壓力得不到正確調節的危害性並且能積極調整心態面對它,學會如何面對它,如何正確調節它,讓高中生在學習中能輕鬆地學習,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高考中,都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學習壓力,在每一次考試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績。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6
一、 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體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裡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瞭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 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 課題目標
1. 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 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資訊,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 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 方案設計
1. 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狀與問題
衛生現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 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佈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 活動實施過程
1. 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資訊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 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影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 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彙整。
4. 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 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 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 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
對於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於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佈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7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傳統教學的弊端呼喚探究教學
主要對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學習的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準備上課,教師給學生講解新課,教師幫助學生鞏固複習,一切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不過,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教師事先確定的目標。
學生的學習沒有納入正式管理的視野,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手段主要是佈置練習作業題,檢查作業題的完成情況。
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並且以高考考試考綱規定的內容為準繩,對考綱不要求的教材內容,教師課內不講,讓學生課外自己看;學生則認為教師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興致去看。這樣一來,本來是為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理解,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的教材內容,被無情地拋棄了。教材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對學生閱讀教材指導不力,學生因為缺少對教材的通讀、精讀,導致對教材內容不熟悉,對教材結構不清楚,對教材佈局謀篇的意圖更無從理解,字裡行間的意思聞所未聞。部分學生高中畢業時,沒有完整地通讀一遍教材,精讀、鑽研更加無從談起。部分學生儘管做了許多題目,但僅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內列舉的各種科學技術資料沒有引起學生和許多教師的重視。把資料作為證據,利用實際資料進行解釋的意識淡薄。由於沒有詳細的科學技術資料作為理解概念的基礎,也沒有親自動手進行探究,許多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知識條目,記了忘,忘了再記,時間一長,沒忘的又混淆了,遷移能力無從談起。
教材中的實驗沒有得到足夠的應有的重視。學生分組實驗、課堂演示實驗在相當一部分中學沒有得到落實。用黑板、媒體實驗代替實際實驗以應付考試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課餘小製作、小實驗成了一塊荒蕪的田野,極少有人在那裡辛勤耕作。
教學方式以多輪反覆講授為主,高中三年的教學內容趕在二年半內上完了,擠出來的時間就是做題目、講題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數上的優勢。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被唯一地解釋為考上大學,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學。由於過多地迎合了家長的需要,而不顧及國家的需要,學校被社會異化為升學機器,升學率高,就是好學校。只從結果評價教師,班平均分高的教師就是好教師,不管該平均分取得的綜合因素。由於升學率成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費事費時的探究式學習受到教師、教學計劃、教學時間、教學評價、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制約。
解題一般採用“題型+方法”的訓練方法。這種以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的解題訓練,缺少實際生活的基礎,雖使得一部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強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學生則做過的題目會解,沒做過的不會做,還有一部分則純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對了,則對,套錯了,則錯,根本沒有建立依據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這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根本沒用。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沒有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只是給學生一堆僵化的知識,而沒有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也沒有學以致用,沒有極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產生了這種學習無用的思想。
新世紀需要新的人才,培養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課程,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形成。因此必須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過程進行理論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學變革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學方式的變革,提倡科學探究教學,但我們發現在當前中學物理探究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⑴缺乏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過程的系統研究
較多教師對探究教學的認識是零散的、不繫統的,造成在教學實踐中處於模仿和被動理解狀態。
⑵物理探究教學實施策略和途徑的匱乏
首先,缺少對高中學生的探究技能現狀的調查,不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進行訓練;第二,對如何實施物理探究教學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學形式化,比較膚淺。第三,在實施探究教學時,只注重透過新課教學這一途徑進行探究,而沒有從物理教學其他途徑(實驗教學、課外實踐活動、習題教學等方面)實施探究教學。同時對教材可以實施探究教學的探究點缺乏系統研究,造成對探究點的把握不準。
3、我校實施本研究課題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
我校的物理實驗室條件已經達到市先進水平。我校辦公室電腦全部開通局域寬頻網,校園內外採用光纜連線,市教育局批准我校為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我們物理組由物理教師和資訊科技教師組成。許多年輕同志已掌握了計算機軟體Matlab、Excel等的使用方法,以及感測器與計算機資料處理的技術。
(二)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1)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能提高教師的課程素養,革新傳統的課堂教學,落實新課程理念。
(2)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樹立學生的探究意識,訓練學生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物理中施行探究教學的意義在於:能夠有效地鼓勵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宏揚質疑精神;保護好奇心,練就獲取新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識,培養探究技能;鼓勵合作學習,具備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薰陶科學精神。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既承擔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任務,又承擔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雙重任務。透過此課題研究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一)透過對國內外探究教學發展的研究,將構建出適合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過程,來指導開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學。
(二)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現狀,探索適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探究技能訓練專案。
(三)透過課堂教學實踐和行動研究,提出適合高中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驗—理性”探究方法,並提供操作策略與案例。探索出將資訊科技與高中物理探究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並能提供操作策略與案例。
(四)以物理新教材(必修模組物理1、2,選修3-1、3-2)為基本材料,研究其中適宜探究學習的知識點、實驗、習題,並且開發設計探究學習的教學案例。
(五)透過課題研究,提升課題組教師的科研水平,積累一定數量的具有學術價值的教學案例,發表一定數量的課題研究論文。
三、預期創新點
預期在本課題研究中,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總結,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發展策略進行具體的闡述和歸納。預期在本課題研究中獲得大量的實踐性素材,對教學反思中積累的典型案例、課例、反思日記、教學敘事、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研活動記錄等進行分析和闡述,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實踐性教學反思報告,同時也可能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理論進行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驟
(一)課題的實施概況
1、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①在課題組組長鄒茂全老師的組織下,課題組成員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確立了課題並完成開題報告。並邀請了教研員對該課題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②本課題組成員鄒茂全老師對該課題作了總體的設計,並對該課題作了申報工作。
③課題組組長完成了國內外探究教學發展概述。
2、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在學校領導支援下,對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高中生探究學習情況”問卷調查,並撰寫了調查報告。
學校課務安排上每週有3~5節物理課,1節物理活動課。教學上安排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要上好一節探究性的評議課。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結合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具體研究,廣泛收集案例,認真分析案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教學設計和實施,總結經驗,積累具體研究資料和成果。
3、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課題組全面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析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彙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編印論文專集,進行課題結題鑑定彙報活動等。
4、經驗推廣階段對修改課標後的高一年級進行新課程探究教學實踐。
五、成果呈現形式
結題報告;教師成長記錄;教師作品(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論文、教學反思筆記、教學敘事等)
六、條件保障。
人員保障:參加該課題研究的是薌城中學物理學科教研組成員,其中負責課題研究的組長鄒茂全老師是市級研究型名師,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意識和教學實踐經驗,可在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提供較多的試驗素材,本組其他成員均是中學一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善於總結和反思。
時空保障:該課題試驗時間為三年,在這三年裡,可透過大量的實踐和反思,總結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發展的策略,擴大了校本教研的空間。
制度保障:以學校教研活動和各級別的校外教研活動為開展課題研究的平臺,以學校教研製度的建設為保證,使課題順利實施,同時也需要學校的相應資金支援。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8
隨著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全新的必修課程擺在了我們面前。這是新頒佈實施的生物教學大綱的亮點,也是走向21世紀的生物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性學習”對今天的生物教育會帶來哪些影響?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具體地落實?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和實踐。
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前提,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為研究主題,透過個人或小組活動方式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在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限於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其發展”的目的。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本教研組積極組織教師在課堂教學、競賽輔導和科技活動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實踐
1、初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教研組全體教師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透過不同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法的比較以及教師間“研究性學習”教學實踐的交流,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即: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查閱文獻資料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討論評價拓展延伸。如在講授有關激素的功能時,首先給學生提供與激素有關的常見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症狀,要求學生透過分析討論得出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長激素的生理功能。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與三種激素有關的實驗設計、結果預測和推理,以驗證從分析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否準確。最後,要求學生利用得出的結論來說明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精心設疑。設問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內容,或是重點內容,或是研究某一問題的線索,也可以是某一實驗現象。問題出現的形式,我們常用鏈狀遞進,問題的出現一個緊扣一個,思維過程象剝筍一樣,直到問題的解決。另一種常用的設問形式是點狀發散,由一箇中心問題派生出許多小問題,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具有開放性。一般提出問題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和討論,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問題的結論並加以解釋,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在全市範圍內開設有關“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性別決定及伴性遺傳”等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受到好評。
2、結合教材內容,每章制定研究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的特徵,它強調綜合性,課堂形式的教學由於受時間和內容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具體實踐中,給學生一些研究性的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根據每一章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研究性課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課題並進行相應的研究。比如結合高二《生物》第一章《細胞》,我們制定“組織培養”的研究性課題;第五章《遺傳和變異》則制定了“人類遺傳性狀的調查”的研究課題,等等。學生們透過自己的研究與調查,將結果寫成相應的論文。《黃瓜的組織培養》、《人類遺傳性狀調查》兩篇論文獲得杭州市小論文比賽二等獎。
3 進行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的探索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實踐中檢驗和不斷完善,我們對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例如在學習“礦質代謝”時,首先進行實驗演示,然後設問:用亞甲基藍溶液染色後的根用蒸餾水沖洗後為什麼不會褪色?而用氯化鈣溶液沖洗後為什麼會褪色?學習的內容以網頁的形式呈現,包括文字、動畫、VCD演示、參考資料、習題,投影等,圍繞相關問題,學生們透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活動,自主解決問題。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製作了“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礦質代謝”、“沙塵暴”等自主性學習課件,並在全市開設“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其中,“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獲得20xx年杭州市課件比賽二等獎。
另外,我們也嘗試其他的研究性學習的摸索,如學生不帶教材進課堂,發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的資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模擬一種新的問題情景,透過學生的活動、合作,解決問題,檢測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訊及實驗設計的能力。
以上是我們在生物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實踐和思考。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實踐和完善,這也是對生物教師的一種挑戰。同時,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進行應根據內容處理好幾個關係。首先,教學進度如何保證的問題。學生存在差異,由於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問題的探究要循序漸進,切合實際,把握好度。其次,知識點如何落實的問題。研究性學習由於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易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繫統,為此我們建立了自己的`題庫,以習題的方式,將知識多方位綜合來彌補其不足,透過必要的檢測幫助學生查詢知識的缺陷,以專題練習的形式進行反饋、鞏固。再次,內容決定形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生物競賽
生物競賽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屬於大學教學內容。如果仍然採用教師講解的方法,一則時間不夠,二則效果不好。因此在競賽輔導時,我們常採用的是“研究性學習”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步:首先,教師給學生提出幾個綜合性、應用性強的問題;然後提供學習提綱,學生按學習提綱查閱大學內容,並作閱讀筆記,畫知識框架圖,透過相互交流和討論來解決問題;最後,教師進行小結,對難點進行重點講解。這種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教師起到輔導、指導的作用,不僅使知識能較實實在在的得到落實,而且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許多生物學內容,如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分類,是比較複雜的內容,但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可以使這些內容具體化,從而降低難度。因此,我們在競賽輔導時,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野外實習,包括動植物標本採集、識別、解剖、分類,並製作相關的檢索表等,引導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如在學習植物分類時,我們首先帶學生到野外觀察十個科植物外部形態與生活環境,並採集各科植物標本,進一步對植物花、果實、根、莖、葉進行解剖,寫出花程式,畫出花圖式及根、莖、葉的解剖圖,陳述不同植物的結構差異,最後引導學生列表比較,並編制出檢索表,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和鞏固。這種學習方法,把科學知識與自然實際相融合,便於學生掌握,而且整個學習過程既是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過程。因而,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我們發現這種模式的“研究性學習”在生物競賽輔導教學中有較好的效果。我們參加了多年的浙江省中學生物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xx、xx和20xx年的省中學生物競賽中連續三年獲得杭州市團體優勝,其中有7人獲省生物競賽一等獎,14人獲二等獎。黃達同學xx年獲全國二等獎。
三、生物科技活動
生物科技活動範圍很廣,泛指課堂教學以外的與生物學學習有關的活動,包括校園內外、家庭內外、野外考察、社會實踐等一切活動。我們認為生物科技活動中進行課題研究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好形式。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不僅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等資源,還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家長單位的科研裝置、圖書資料,進行課題研究。
在生物科技活動中,學生自由組合形成不同的活動小組,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結合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選擇研究課題,學生自行設計課題研究的方案(包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研究目標、內容、方法、程序、所需實驗材料與工具),然後進行實驗觀察或實地調查,最後對所得的結果進行整理,並參考相關文獻,將研究結果撰寫成論文或調查報告。在科技活動的課題研究選題方面,我們注重聯絡當前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日常生活、因地制宜。
隨著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全國環境形勢日趨嚴峻。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汙染日益加劇。西湖是杭州的標誌,西湖水質狀況是每一個市民關注的問題。我們組織課外科技活動小組對西湖水環境的現狀進行調查。這一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課題研究前,我們首先進行環保知識講座,包括全球性環保問題、公害事件,並著重講述了水環境汙染的危害以及檢測技術。科技活動小組在xx年11月至xx年4月間的6個月時間中分別從西湖斷橋、平湖秋月及蘇堤玉帶橋三個地點取樣,採用日本亞美尼亞水質檢測試劑測定了水樣品的pH、CCD、亞硝酸、水溫、透明度、水色等指標。最後,活動小組將調查研究的結果整理成文《西湖水環境現狀及綜合治理設想》,獲xx年杭州市第九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論文二等獎、xx年第九屆浙江省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論文三等獎。
杭州第十四中學地處市中心,空氣汙染比較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測定了校園內操場、教室、教師辦公室等教學活動場所的空氣粉塵、細菌數量等空氣汙染指標。由於我校操場是普通煤渣操場,因而操場及其周圍空氣粉塵超標,特別是在冬季乾燥季節空氣粉塵超標尤為嚴重,極易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們將調查報告提供給校長,並建議學校建造塑膠跑道。校長欣然採納了學生的這一建議。在調查中還發現教室空氣中細菌含量超過室外,尤其是在感冒高發時期。學生將調查報告提供給校學生會,建議同學們在課間開啟窗戶,加強通風,以減少教室內細菌數量。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們將課題研究結果應用於學校生活中,並指導日常行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學習環境的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組織學生對校園環境中的綠化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學生們調查了市區內十一所中學校園環境中綠化狀況,並根據調查結果撰寫了小論文《杭州市中學校園綠化設計》,獲得1996年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三等獎。同時,學生們還重點調查了自己學校校園的綠化樹種和數量,撰寫了《杭州第十四中學校園綠化樹種調查》小論文,並獲得1997年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二等獎。透過調查研究,發現自己學校在校園綠化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關的設想和建議,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肯定。
除了組織一些課外的調查研究活動外,我們還鼓勵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如一些學生髮現,自己家中的花木經常受到蚜蟲的危害,經過觀察和分析,撰寫《蚜蟲與綠色》一文,獲得xx年杭州市第九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三等獎。又如,學生們發現校園綠化樹木上常常發生一種使葉子枯死的病害。經與有關科研機構聯絡,我們組織學生對引起這種病害的病原菌進行分離鑑定,認為是一種真菌性炭疽病,並撰寫《廣玉蘭上一種真菌病害病原的分離與鑑定》小論文。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引導學生設計一些趣味實驗。如:為了清楚觀察到肌肉活動是受神經支配的,學生設計了《起死回生》實驗,獲得1997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一等獎;為了觀察酶作用的高效性,設計《神奇的酶》實驗,獲得xx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三等獎;為了使人們瞭解香菸中存在的有毒物質,設計了《吸菸有害》實驗,獲得20xx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優秀作品獎。
在課題研究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認為作為教師在這種課題研究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萬不能一切包辦代替,但又不能不管不問,應隨時進行跟蹤指導,對學生在實施課題研究活動中的獨到見解和創新舉措應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只有當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的內在動力和教師及時幫助和鼓勵的外在力量形成合力時,課題研究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結束語
本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競賽輔導和科技活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我們體會到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態度以及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雖然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於進一步完善與改進,比如提高課堂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運用的廣度與範圍、課外科技活動中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等等。我們全體教師將努力在生物學教學中把“研究性學習”的實踐進行下去,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盡微薄之力。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9
透過微課題研究工作資料的準備,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讓我困惑過、無措過、苦惱過,同樣也欣喜過、收穫過。在研究的初步階段也得到了語文組同事們的幫助和指導。使我和我的學生得到很多。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努力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為微課題研究的實施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展開研究,閱讀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堅持進行理論學習,不定期透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與所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
我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隨著資料的準備,課題的立項,課堂效果的總結,腳踏實地學習研究。透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緊扣課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匯入的實效性,充分準備課題研究的資料。
2、透過資料的大量準備,結合日常教學,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體系。
3、設計準備階段的調查問卷,力求為課題服務。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準備階段,我還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日常教學匯入方法的改變,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課堂匯入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學生求知和課堂匯入密不可分。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我在前期準備階段中,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課堂匯入方法的不確定性,課堂內容的不一致性,總結自己,找資料找方法,提高匯入效率。讓課題研究成果更具有價值,更有意義,及時的改進和總結,為課題準備成長自己,再接再厲。
透過準備階段的學習,我會堅持自己的課題,用心研究,用心準備,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課題,也是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怎麼寫10
偏科,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經常用到的一個詞。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在成績上反映出來的某科分數持續低下,我們稱之為偏科。或學生對某學科的態度特別冷淡,不感興趣,我們也稱之為偏科。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非常好,而在有些課上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學習偏科,作為高中生學習過程普遍出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都是偏科狀態,並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後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績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於社會不斷髮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展,而且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社會和諧發展都產生著不利的影響。
其中以下三種原因:
(一)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迴圈;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迴圈。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
1、學生偏重什麼學科學習,跟不同智力發展有一定關係。
2、學生偏科往往也是由“興趣差異”造成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或不學討厭的學科,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了學習動力,
便能主動積極的專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興趣,學生自然不願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對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一、目的和意義:
為此,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希望透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對人文科學的重視,併為高中生的選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促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內容:
為了使課題研究更有意義,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義是什麼?
二.高中生為什麼大多數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什麼影響?(社會、家長、教師。……)
四.高中生如何正確科學的選科?
五.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扭轉偏科的局面?
三、過程: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為了準備而又全面的瞭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3)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為單位,進行全員問卷調查;
二是對典型的偏科生進行個案調研;
三是採訪有關專家和教師。
(1)問卷調研
為了使問卷調查科學全面具有操作性,我們談論設計出問卷調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們以6人一表發放操作,調查前進行了細緻系統的指導,同學們的配合很協調。調查是真實可信的。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從表中我們發現喜歡科目人數最多的是微機佔78.72%,然後是音樂70.71%,再次就是語文,英語,數學分別為27.66%、30.80%、25.61%,其中語文的厭惡率最低為13.83%,次之為微機14.89%,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學21%,化學25%,美術22%,體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調查中我們發現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先說喜歡的原因,在眾多調查物件中,有的認為“從小就喜歡文科,基礎一直也很好,沒有掉隊,所以喜歡文科。”而有的“出於好奇心和求知慾。”有的卻是認為“由於班主任,家長或其它課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同時形成偏科的原因還和社會時代的發展有關係。譬如,有的同學認為“與現實生活聯絡密切,希望透過學習這些科目進而瞭解現實生活。”由於媒體的影響或是看書籍等影響,比如因愛著歷史性的電視劇而喜歡學歷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認識有關,如有的說:“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進去。”學起來心情舒暢,有種美的享受,可以增強興趣、自信心。
接下來再說形成厭惡的原因。有的同學認為“天賦較差”、“從小不感興趣”、“基礎一直很差”、“討厭背誦和記憶而不願學文科”。有的則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感到乏味、難學”,由於一項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對周圍的環境也是有影響的,如“因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朋友影響。”覺得所學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所以不想學。還有人說“自身性格,愛好有關,”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願下苦工。
在面對高考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複雜多樣的,有的同學已有所認識,如他們說:“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綜合後,每科都要考,為了高考,不得不學。”學習不單是為了考試,認真思考從中可以體會到無窮樂趣。要盡力學習較差的科目,學習是為以後的生活打基礎,是我們將來立足於社會的必要途徑。“對於自己擅長的學科或特長,要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哪一科對自己都有益處,我已認識到偏科的嚴重性,努力改正,爭取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複合型人才,偏科不利於我們將來的事業的發展。就算自己學不好,也要為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努力去拼搏、奮鬥。為自己的前途,父母,國家而學習,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
對偏科時間的統計,發現61.7%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學偏科的佔24.47%,高中偏科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此外對三門主科也具有較大興趣,對美、體、政厭惡率也較高。
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活動,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和認識:
(1)中學生的偏科現象,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似乎個別人的偏科並沒有影響到他以後的發展和成長,我們估計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現象。
(2)從問卷調查訪問的過程中,不少同學認為為了高考,主觀上希望糾正自己的偏科現象,可見高考“指揮棒”對偏科是有導向作用的。
(3)從調查瞭解中,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初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4)從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們能對偏科現象予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培訓,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文學班。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它,那麼即使偏科的同學也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四、結果:
實踐證明,高中生偏科的現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現象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才能,為以後的生活打基礎。反之偏科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由於各學科都是相互聯絡,融會貫通的,學習上出現“瘸腿”現象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並給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習帶來困難。同時,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記憶力較差或記憶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五、對策:
1、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厭學往往只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其背後隱藏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家長們卻往往只看成績單,缺乏對孩子真正的關注。
2、激發學習興趣:偏科往往是學習沒有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糾正偏科的關鍵,我們可以透過這幾個方面:
(1)用目標激發興趣;
(2)用興奮形成興趣;
(3)用優勢引導興趣;
(4)用意志強化興趣;
(5)用成功來激發興趣。
3、解決心理的問題:偏科是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我們稱之為偏科。這些現象有些可以納入學習心理範疇,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問題,或者說,在某學科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
4、從零做起:學習偏科現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當學生們的學科出現“瘸腿”時,不僅學生自己著急,家長和老師更是甚為頭疼。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和應對這個問題,不應該存有焦慮的心情,要敢於從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謂“有效偏科”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是感覺困難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頭”。這與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六、感悟: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已過,我收穫很多,開心多,傷心過。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上,我更是領會頗多,一個小組(團隊),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會成為好的團隊,一個再強的也強不過一群人要認真的觀察生活。只有平時多努力,學習方法正確,我的學習也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巨大收穫。
轉眼間,和研究性學習這門課已經相識兩年了。對於這門課剛開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對於這門課的喜歡也隨著時間增加了。
在研究活動中我最開心的就是組員在一起討論問題,尤其是討論到最令人難忘的。當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會因為種種原因爭得面紅耳赤,有時不免鬧矛盾。也有一些組員不合作,這也是令人煩惱的。在活動中我學會了合作、團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增強了我學習的積極性,啟發了我的思路,讓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語,而是開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是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外面的世界,培養了我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給我們以後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兩年的研究性學習課已接近尾聲了。我們既失敗過,也成功過;既付出過也努力過。再過去的兩年裡,團結,研究性學習的各項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成長了許多,更讓我領悟了很多,一個小組,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每個人都應該付出,去做,只有這樣,研究才更有意義。在學習上,我們要多問為什麼,如:“我們為什麼研究它”,把它換成“我們為什麼學不好”,這樣對於學習,做人都有極大的幫助。研究性學習對我們好處多,在這不展開了,因為好處太多,經歷了這些過程,我很後悔,如果當初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那該多好,時間如風,轉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為我不能回頭,我要盡我自己的全力,為研究性學習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一個結束,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我要掌握真確的學習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