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精選13篇)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階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於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精選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1

  為了貫徹教育部“文理不分科”的原則,高中課標2022年版在內容和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使其能綜合高中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在內容上的差異,並將難度定位在原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之間。高中課標2022年版提出了六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資料分析。過去的課程結構,重點關注內容的多少和難度,重視內容標準。本次課標修訂做出了突破性調整和補充,專門設定了基於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把學習內容、教學、學習、考試、評價融為一體,重視教育質量,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是在數學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資料分析。”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關於數學核心素養的闡述,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基本特徵是相輔相成的。抽象性、嚴謹性與廣泛應用性是數學的基本特徵,與數學核心素養對比發現,數學抽象與直觀想象表現為抽象性,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表現為嚴謹性,數學建模與數學分析表現為應用性。

  2、數學核心素養既有外在也有內涵,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其外在,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其內涵,這決定了數學核心素養不是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數學知識技能,凌駕於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兩者之上。

  3、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數學核心素養能夠通過後天培養獲得,我們可以在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也與特定情境相關,例如現實情境、數學情境或科學情境,讓數學問題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同時,外在行為也可以表現具有可測性的數學核心素養,透過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程度進行評估。

  4、六個數學核心素養之間並不是分裂無關的,而是相互貫通的,例如,直觀想象與資料分析離不開數學模型,運算能力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彼此呼應,讓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得到提高。

  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提出以後,“立德樹人”成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已經成為高中數學課程的主要任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數學課程目標:“透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以往的數學課程相比,“四基”不再將“雙基”作為僅有的工具和技能進行教學,更加關注數學思想與學生基本活動經驗。要以數學知識和教師為主導,培養有能力、有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掌握永久性知識技能。人本主義的課程取向,更加關注學生的經驗、興趣和需求,重視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強調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尤其是自我能力的形成。從價值取向來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不是以學術理性為傾向,也不是單純拋棄數學內容,忽略數學知識,以人本主義為傾向,而是理性與人本相互融合的價值取向,其目的在於將數學的學術形態轉變為學習者能夠接受的教育形態。高中數學課程應該重視數學中最本質的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讓學生具備受益終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但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透過研讀新課標我們可以發現,在新課標中,對於學生的成長提及的最多,對於學生的發展關注的最多。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明白新課標的主題指向的是學生的學,但是,能夠實現學生髮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才是主導。讓學生擁有素養與能力,教師首先要是“高師”。數學理性思維的培養並非一勞永逸,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的心理學習過程,這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是在昇華教材數學知識背後的材料及開展學習活動過程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不能利用“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停留在訓練層面,而是要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情境,採用“問題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質疑—探疑—答疑—釋疑”的學習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身臨數學“場域”,藉助參與式學習活動,透過反思性教學將數學理性思維潛移默化地轉為學生內在思維品質,讓學生經歷可思維、善思維、樂思維的過程,從而領會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穩定的、可遷移的思維模式。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中數學的革新依然成為必然的選擇,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更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我,完善知識體系,積極拓展思維,滿足現階段的教育需求。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2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反映了對數學課程的新認識。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真是說時容易做時難。根據平時的教學情況,談談新課程在實踐中的問題與思考。

  1、高中數學課程就要體現大眾數學的理念,學校和教師應該相信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夠學好數學,而當前數學慢生的大面積存在,使教師感到困惑。因材施教是我國的教學傳統,對學生數學基礎應該有不同要求。高中數學的基礎正在發生變化。數學課程中大量的新內容,正在加進高中的數學內容中,加多少,加哪些才恰當,還需要認真討論。除了允許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做出選擇外,對於每個學習內容要求的高低,也應該允許學生做出適當的選擇。

  2、索性的學習方式需要有時間的保證。為了培養學生在力所能及範圍內進行“創新”性的學習,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嘗試這種學習方式。學生應該有機會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現、發生、發展的過程。為此,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設定了“數學建模”、“數學探究”的學習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數學課主要是學習間接的數學知識,因此,傳統的聽課理解、模仿記憶、練習作業等仍是主要的學習方式。對傳統的學習方式要適當改造,讓它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因素。在許可的情況下,要指導學生透過調查研究,發現數學的某些規律性。學生的探究活動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援。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數學學習的方式,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保證。

  3、數學知識是培養思維能力的載體,解決數學問題是發展思維能力的途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於設計適當的問題情境,透過問題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逐步形成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以上各種數學能力的培養,都以培養思維能力為基礎的。要讓學生了解數學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瞭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家創新意識,以及數學文明的深刻內涵。

  透過各章節教學內容,揭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廣泛聯絡,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逐漸形成正確的數學觀。《標準》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為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因而應該貫徹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標準》規定高中數學普遍開展“數學建模”、“實習作業”等活動,要切實予以實施。一些教師怕時間不夠,用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實踐和建模活動。這就剝奪了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利於數學應用意識的健康發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自身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3

  新一輪課改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是素質教育從形式走向實質,從探索走向實施的又一大步。本人作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的一線親歷者,我想談幾點體會。

  1、重視課改

  新課程改革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需要。現在的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墨守陳規,拿來主義,在他們身上已過時。他們需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過去那種傳授式教學已不適合他們,他們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是關鍵。教師應首先轉變觀念,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數學專業素質和教育科學素養。

  2、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教師的講授雖然仍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既要有教師的講授和指導,更要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課改中的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共同學習。

  3、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組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今後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選修課程。體現了“人人都能學數學,人人都能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數學”,這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勇於探索這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所有改革,我覺得都應以“學生是否真正受益“為準則!

  4、要讓學生重視數學

  經常有學生問到:學習數學有什麼作用,我又不當數學家,花這麼多時間去學數學值嗎?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它並不是孤立於書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編寫中更多的採用了生活化與情景化的場景,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並能投入其中。

  學數學的重要性之一不在於是為了解幾個數學題,或是應付考試,而在於它不但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數學在訓練人的思維、思想方法以及薰陶人的精神方面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個大學數學系教授曾說過:“在美國的西點軍校,所有的指揮管都要學數學課,在實踐戰爭中,他們不可能用數學去計算炮彈落在哪裡,但是,正是這種平時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讓他們具備了優秀指揮官的素質,能很好的應急各種問題。

  5、激勵為主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積極性,,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

  6、數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透過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恰當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教學效率。

  7、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新《課標》的精髓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參與模式。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精心選擇出教材中的典型題目,並努力創設出問題解決的各種意境,設計新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發現、猜想、探索等思維活動過程中受到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真正體驗到成功者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數學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數學問題。對於課堂教學,不光是知識的傳授,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

  8、教學要有針對性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9、注重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過程"

  計算機在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都離不開演算法的設計,演算法原為計算機程式設計的組成部分,現在把它放到高中數學課本的必修部分,充分體現了新課標重應用、重能力的思想。演算法嚴格地說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然而演算法的相關概念比較枯燥,理論過於抽象,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經過操作,驗證,在計算機上實現,卻是受學生歡迎的。於是我透過上網自學一個多月,學會用VB語言真正實現了一些常用演算法程式,利用教室投影機演示給同學們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過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0、好的教學傳統不能丟

  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顯然不是隻憑熱情和勇氣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險之旅。"從而,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中國的傳統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與拋棄。比如說,"雙基"教學是中國的特色與傳統。近幾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現了一股"向中國學習"的熱潮。因此,總結好的傳統,認清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總的來說,課改中的數學教學真正地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以後我將會繼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加強合作、經常進行大討論,集思廣益。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4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階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透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小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對映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引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裡、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

  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

  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5

  一、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著眼點不同。新課標著眼於學生未來國民素質的培養,在實現學科素養的課程目標的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規定。而教學大綱著眼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具體指導。

  2、課程目標不同。新課程標準目標由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完整的目標結構組成。而教學大綱則以知識序列為主。

  3、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新課程標準倡導和要求學生採取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具體來講,有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綜合式學習。

  4、教師教學方式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教學方式。 5。對教師素質要求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一專多能,有綜合運用能力。基於以上分析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更要與時俱進,新的教育理念實質是要求我們的教育要以人為本,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對我們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搞好教學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二、樹立正確的教與學觀念

  正確觀念的指導是一切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觀念通常被理解為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看法和認識,它具有主觀性,內在性,自然性和穩定性。因此人們的觀念一經形成在很長時間內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影響人們對工作的價值判斷,目標指向和操作過程。所以改變師生的觀念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高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對數學課程已形成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合理的,與新課標是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師生必須轉變與新課程標準和時代發展相悖的觀念。師生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鉅複雜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透過社會、家庭、教育主管部門通力支援,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使師生觀念得以徹底的轉變。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模式要有大的改變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新課標和新教材要求有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滲透,更離不開好的教學模式。“複習提問,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的教學模式採取注入式教學方法,雖能使知識點得到強化、鞏固,但其學習方式是單一的、被動的,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調節重視不夠,缺乏親身體驗,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檢驗問題的完整過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只能形成被動接受的不良學習習慣。而“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師生共探、總結反思”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以上種種不良傾向。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一堆數學情境,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

  創設情境,把教科書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絃“,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餘音繞樑,其中“起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

  四、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首先,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知識中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生活內涵,如果能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理解數學,還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藉助於各種感官學習數學,改變“耳聽口說”的機械學習模式,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尊重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只有自己發現,才能更好地理解,才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絡。這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主張,即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對學習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自由討論、思維釐清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三、注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數學學科而言,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勝過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並透過巧妙的方式表揚學生,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而且無形中也感染了學生注意表達時注意語言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總之,新課程是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作為一線教師,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6

  今年11月22日——12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團隊短期集中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個普通縣級英語教研員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天,但這十二天裡,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吉林省教育學院每天為我們安排了風格不同的名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期間總共聽了11場專題講座,4節案例教學,3個參與式培訓,3次互動交流。

  印象特別深的是趙老師在講座中提到有效教學,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她說,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必須透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因此他認為教師、學生及英語課堂教學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而英語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學有效與否,要透過學習來體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

  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基層老師無所適從,讓我們從事教研工作的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其實,培訓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十二天的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透過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研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有決心借這次培訓的東風,多渠道開展教研、師培活動,為基層課堂教學,為基層教師的專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7

  2012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透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裡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透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

  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透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資訊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8

  參加為期兩個月遠端培訓快結束了,因為有了這次研修學習,這段時間我們過得很充實,很精彩,收穫多多。因為這次遠端研修,我們體會了一次全新的現代網路生活。

  這是我參加過的第三次遠端研修,令人感到深刻難忘。在這次遠端研修中,我受益匪淺。透過觀看專家講座影片,參與線上研討和交流,我領略到了遠端研修的魅力,有幸聆聽到了各位學友們不同的課改心聲,透過完成提交作業,我鍛鍊了表達能力,增長了個人智慧,透過閱讀班級和課程簡報,我分享到了學友們的研修成果和專家們的課改成果,最後,透過撰寫提交研修總結心得,思想和認識有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現在我把自己研修培訓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遠端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維方式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中國大地,各地的課程改革也已轟轟烈烈。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面對新課改,我們許多教師持懷疑態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能行嗎?學生如果能探究處結論,要我們教師何用?然而縱觀我們的傳統教學,出現的現象真令人心寒,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課桌上呼呼大睡;教師在講臺上神采飛揚,學生在課桌下垂頭喪氣。試想如此局面怎能提高學習興趣?

  透過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顧慮,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的知識,不同的老師教,學生的樂學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學效果自然就大相徑庭了。所以從這一點看來,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服務”,同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的考慮不同的學生的求知要求,時時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透過遠端研修平臺,我們能夠和全國的專家們、同行們面對面的交流,這樣快捷和便利的學習方式,也將影響著我的思維方式,在這裡,我的視野更加寬闊,思路更清晰,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在與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透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態度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二、專家、骨幹教師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者我,激勵著我

  在學習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各位骨幹教師們的精神鼓舞感動著,他們那種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幹勁,一直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指導老師在我的作業中的精彩點評、中肯的意見,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激勵,鞭策著我認真的做好每一次的作業。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記住他們的話語,讓專家的思想、人格的魅力引領我不斷進步。

  三、遠端研修引領我前進

  遠端研修改變了我的生活,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每天開啟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入我們的班級,在新的作業、日誌、話題中吸取我需要的營養。從網上的專家學者那裡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裡學到了很多。學習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9

  透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端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影片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透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 、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透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

  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透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透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透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透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數學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

  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專題學習,互相評論,互相討論,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認識,當然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於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

  透過這次培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在教學技能的學習上,我的收穫很大。規範的教學流程,巧妙的課程設定,讓我感覺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腦裡模糊不清的概念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學技能的學習,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的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10

  我從2月份開始參加了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進修學校組織的高中數學學科遠端培訓班,在這次遠端培訓中,我共學習了《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解讀》、《做滿意教師、有品位的培訓》、高中數學III模組整體介紹、高中數學III和IV高階備課、以及函式與幾何方面的幾個教學研究等十二個課程,共1770分鐘。我每天都堅持學習二個小時以上,認認真真地觀看和學習專家的影片課程,學習了進修學校班主任陽熙老師和輔導老師戴曉君老師精心編輯、精心打造的“班級簡報”,透過觀摩課堂教學影片案例以及閱讀主講教師的教學設計,透過參與線上研討和交流,我領略到了遠端研修的魅力,有幸聆聽到了各位學友們不同的課改心聲;透過完成提交作業,我鍛鍊了表達能力,增長了個人智慧;最後,透過撰寫提交研修心得,思想和認識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下面談談我培訓的一點體會:

  一、透過培訓學習,使我對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整體把握能力進一步加強。

  1、對教材的整體把握,首先要整體把握新課程提出的六條目標,其次要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再次整體的理解數學課程的內容,最後要以學生為主體。

  2、新增內容和變化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新課程更注重數學的應用價值、新課程更突出了數學的文化價值、新課程更體現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絡以及數學後續發展、新課程更體現了時代精神和時代的要求、新課程更注重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多樣化、新課程更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活動。

  3、對數學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問題的設計應該簡潔明瞭,引人入勝;過程的設計應該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活動的設計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評價的設計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終身發展。透過培訓學習,使我對今後的教學有了更加進一步的認識。

  二、透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加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我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透過教師的指導,點撥,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但是,在目前的現實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例如,“學習規範性差:忽視預習,聽課的自覺性不強,效率不高,在課後只滿足於完成作業,不注重總結提高;學習習慣不理想,不重基礎,眼高手低,不注意總結,對問題一知半解不求甚解;運算能力較差,無論計算什麼題都想用計算器;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差。”等都是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這些行為的存在,使得學生學習沒有動力,缺乏興趣,如何改變這些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教師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有一些積累,但不是很全面,很完善,透過學習,交流,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良行為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並學到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寶貴經驗,例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表揚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等。這些知識的獲得,將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思路,產生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我國的課程改革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學習方式,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均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

  四、教學研究無止境,要不斷學習研究學生學情,教學教法,改進工作。

  比如說,在教學模式中間,我們新課程倡導要創設問題情境,要讓學生進行數學活動。但是,這兩個環節費時也費力,對於解題得分能產生直接效果嗎?有時候看不見,那麼有一些老師就省略了這個環節。這樣的話,長此以往無形中就忽視了對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對於數學本質的理解。一上來對學生的訓練就是題型、題海。學生要訓練成拿到題目不僅思考,又能夠去做。其實,無形中間成了一個機器,解題是厲害的。但是,其實是一種條件反射,是一個機器,沒有自己思維的機器,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此次培訓的結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將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理念,“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準則,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精神,用智慧和激情打造精品教育,用靈感和創新塑造數學人生。從數學學科的角度,為學生嚴謹性、規範性、自主性、靈活性思維品質的培養,為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數學素養的養成,為學生的後續學習等各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11

  透過學習對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這裡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

  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透過教學模式的最佳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資訊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

  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透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

  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教學而言,交往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勇於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以上是我在新課該的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還不成太熟。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徹底貫徹新課程的理念思想!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12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新課程改革也將全面展開,為了新課改的需求,也為了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完善自身的業務素質,我積極參加了這次遠端培訓。悉心聽取了各位老師的精彩的影片講解,感觸頗多,也使我對新課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對此次遠端培訓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1、課程標準"取代了"教學大綱"。用"標準"代替"大綱",這決不是一個名稱上的變化,它更反應了課程理念的轉變。"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內容的規定,規定針對的教師。而"課標"是一種基本的、共同的標準,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再作規定,主要是對學生在經過某一學段、某門課程學習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2、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教師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幫助者,要求教師只起畫龍點睛、引導啟發者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傳統的課堂中,沒有問題就是最好的教學。而今天,新課改強調的是要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開動腦筋、敢於質疑、親自動手、大膽探究,充分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4、教學觀念有所改變,教學思想有所更新。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著力體現四個課程理念:提高數學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和要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要進行相應的改變。我覺得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1)、以問題為主線,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應啟發學生善於質疑,並且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探究性學習。

  (2)、設計情景式數學教學。情景式數學教學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情景共鳴為基礎,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輕學習負擔;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感受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愉悅,享受學習的快樂。

  (3)、積極設計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它是指把數學教學活動置於一個開放的體系中來進行設計,突破教材的文字限制,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現實問題。開放的內容、開放的方法、開放的空間,打破了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限制,因而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總之,透過此次培訓,獲益很多。作為新課改形式下的教師,我要不斷磚研業務,強化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養,力爭在新課改中快速成長。

  高中數學新課標研讀心得體會13

  透過暑假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本人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理論上得到了充實和提升,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更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數學屬於全體大眾,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與者變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要改變使原來內涵豐厚、品位高雅的課程異化為以複製系統知識為目的的大工業生產式的流水作業的做法,不能再以課程知識的擁有者和權威自居。應將“教程”轉變為“學程”,將“知識施與”轉變為“教育交往”。教師作為全人格和全心靈的交往者,既不視學生為承納知識的容器,也不被學生視作獲取知識的物件和手段,應具有民主理念與生本理念。教師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在課程的每個環節中都體現出以生為本、“全人”發展的課程理念。

  二、不斷實踐,轉變教學行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到傳統教學思想以及考試壓力的影響,我們在貫徹新課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斷實踐,努力將新課程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應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建構他們的知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如: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表現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更能促進在以後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動用有關數學經驗去思想、去解決問題。還有如:多做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很少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勤於實踐,數學上的很多問題還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特別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尤為顯得重要,學生普遍反映: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學得會。

  三、注重形成過程,突出激勵機制。

  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和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研究作為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的一條線。同時要不斷的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著眼,使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將評價重點由終結性轉向過程性與形成性,引導學生不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學好”,更要“好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要以自己其獨具的眼力和襟懷來悅納學習個體之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要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放飛生命的靈思和才情。

  四、 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關於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銜接問題。

  現行初中教材中,對於一些常用的知識和方法有許多遺留的內容,如韋達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問題等,而這些內容是我門在高中階段必須用到的知識點。對於這些內容應如何處理?應該安排何時補充這些內容比較合適?是放在所有新課之前單獨講授還是在講授有關內容時穿插進來?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學中不可避免會碰到的問題。

  (二)關於新教材該如何把握難度的問題。

  新課標實施不久,對新教材的瞭解和把握還有所欠缺,課程內容要求高,難點集中,習題配置較少;資訊科技要求太高,師生負擔較重。加上對應的參考資料比較缺乏,現存的資料對教材難度的把握不甚明確,如新舊教材中對於函式定義域和值域這塊內容的要求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對教學和考試中的難度的確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總之,透過本次學習,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