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6篇)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
一、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內容簡介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內容包括:我國曆次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定的情況如何?對我們目前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何借鑑意義、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美術課程改革對我們有哪些啟示、我國高中美術課程的現狀如何、中學生的心理對美術課程的設定有何影響、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高中學生有什麼樣的美術知識和能力、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普通高中美術課程還屬於基礎教育的範疇。
二、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1
每次學習美術新課標準,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美術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嘗試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瞭解,《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程的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上述對《美術新課標》的掌握,現將個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美術課首先要有正確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獲得知識,透過實踐恰當的繪畫方式。學生也會覺得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有成就感,同時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美術學科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絡,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如七年級上冊《熟悉的物品》一課,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攝影圖片和世界名畫,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粉筆盒、文具盒、杯子)講述透視原理,從數學幾何中去對比區別美術中的幾何體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靈活多樣的匯入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合理多樣的作業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老師們也要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讓學生們透過自己的感愛和實踐在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一定是輕鬆,愉悅高效、和諧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新課改之後,美術教師地位提高,給教師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作為當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因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為美術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開闊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xx年的7月和8月,我參加了全國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和達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端培訓,獲益匪淺,特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我們原來的高中美術教學中,雖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勇於改革和創新,既講知識又重培養能力,既重欣賞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學生全體發展又能注重個性發展的優質美術課,幾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成績不容否定。他們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性和文化內涵。但是,在進行教研活動聽課和美術教師之間互相交流過程中,感覺到也還有為數不少的高中美術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方法單一,教學過程乏味,課堂效果低微。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發揮,學生對美術課本來抱有的學習動力、興趣和愛好遭到破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表現為低效和無效,嚴重的學生則會產生牴觸或厭學情緒。從而導致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開展。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3
高三這一年,註定是乏味的,勞累的,甚至是痛苦的。到了高三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夜以繼日,什麼叫收效甚微,什麼是屢戰屢敗,什麼是屢敗屢戰。面對挫折,選擇放棄還是堅定不移地繼續前行,取決於你對成功的嚮往與渴望,取決於你的執著與頑強。成功是蘊含在失敗的苦悶和不懈奮鬥的汗水中的。在失敗面前要學會堅強,要有鬥志和勇氣,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奮鬥的樂趣。我們要與自己的膽怯與懦弱、虛榮與懶惰戰鬥。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力量,只不過被時間埋沒,被意志影響,被習慣消磨了。
一、能持之以恆
1、課程時間安排
美術專業學習是枯燥的,學習需要長久的堅持,再堅持!現在高三剛剛開始,課程只有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的下午,10月假期過後,課程會增加,到12月份統考前兩週全天都是專業課。
2、課程具體安排
高考美術統考一共三門,素描、速寫、水粉,素描和水粉考試時間是3個小時,速寫30分鐘。根據考試時間沒提那的課程安排如下:下午光線很好,畫水粉找顏色會比較準確。下午的三節課加一節小自習正好3個小時。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一張水粉作業。活動課時間抽出來30分鐘完成一張速寫,晚自習三節課完成一張素描作業。
二、要講究方法、摸規律
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並把它做好。學生最大的問題,一個是基礎不紮實,一個是時間把握不住。基礎的問題從理論開始,每天的課程抽出來一節課給學生複習基礎和基礎練習。時間的問題,需要事實督促,學生重視起來,自己有壓力,才能慢慢克服這個問題。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方法可找,有規律可循。經過摸爬滾打,探索思考,總結經驗,不斷探求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具備了能力,摸清了規律,就會提效率高,就能駕御知識,就一定會大有收穫。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三、懂勤奮刻苦
最慢的學習方法,就是最快的學習方法;最笨的學習方法,就是最聰明的學習方法;最踏實的學習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每天按照計劃去做,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把規範當作一種習慣。要重視細節,最忌眼高手低,一看就會,一畫就錯。
俗話說:熟能生巧。想要考得好,就得多做題。賣油翁的故事,同學們耳熟能詳,“此無它,唯手熟爾。”貝克漢姆的球技很好,怎麼練出來的呢?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整個球隊集訓完之後,他一個人再練半個小時,一腳一腳的衝著球門踢。想取得成功,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一次一次反覆地去做,一直做到嫻熟自如,沒有人比得上你,你就是領軍人物。
四、會適度休息
起早不貪黑,貪黑不起早。每天中午要睡一個午覺,雖然很奢侈,但是很有必要。美國陸軍訓練所有一句話,“記住你不是超人。”我們同樣也要記住這一點,我們不是超人。我們應該及時調整狀態,應該及時的休息,並且還要學會隨時隨地休息。
高三會有許多不如意,同學們,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在和你一起笑;當你哭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你自己在哭!歡樂可以同享,而痛苦必須你自己勇敢堅強地承受,即使最愛你的父母也替代不了你,也沒有辦法。你一定要把它看成是歷練生命的機會,要義無反顧地迎上去。只有走好高三,羽翼才能豐滿,才能振翅高飛。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4
一直以來高中美術教育是很不受重視的,但在今天高中美術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做好,下面淺談一些我個人對美術教學的認識。
一、美術鑑賞部分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的一些裝置配置不完備,也使得我們的美術教育有了一定的難度。新課改後美術的模組教學中美術鑑賞是必修的,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育既要重視藝術感受、表現、創新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與文化、歷史、生活的聯絡,創造多維互動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模式。
第一、吃透教材,備好每一次課,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美術教學中僅限於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多閱讀、多瞭解,注意美術與文化、歷史、其它藝術形式之間的聯絡,才能做好教學資料的選取和運用工作,並要深入瞭解每一部分的知識。例如,講解《清明上河圖》就要結合北宋時期的時代背景來講解。
第二,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美術鑑賞的作品欣賞中,可以嘗試結合音樂、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方式更有利於學生領悟和感受美。例如,《愚公移山》就可以結合歌曲《愚公移山》來欣賞等等。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具備美術基礎知識外,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綜合藝術修養。欣賞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法則等理論問題的講解,一定要在結合例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避免在非常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花太多的時間集中到講解理論知識。並且儘可能的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這樣便於學生理解和感受。
第三,重視學生的個人感受。“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會經常組織班上的學生,做這樣一個小活動,準備好一張學生不是很熟悉的畫。讓學生自由讀畫、快速欣賞後,馬上用幾個詞語來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當然,這個活動在選取材料上是很關鍵的。經過幾次的教學,我認為這種小活動是很有意義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和評價作品。最後再由老師來引導和總結。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感悟能力,並能從審美意識出發去評價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同時也使得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個欣賞的活動中。當然,根據課堂中,教學目標的不同需要,方法也要有所變化,例如分小組討論等,不管運用什麼樣的方式,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第四,藝術開拓的想象力是無限的。這也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要貫徹啟發式原則,採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模組選擇性學習部分
在其他的八個教學模組裡面,根據學校現有的教學裝置實施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高二的模組教學安排中主要結合了我校的實際情況和雷山本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優勢,結合我校當地的莒國文化中豐富的美術文化資源,加之考慮到學生的基本情況,主要開展的是工藝、設計、書法、繪畫。當然學校條件有限也不能供學生自由選擇。
在工藝這個模組中主要是以開展剪紙為主。在剪紙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教學中主要以教師示範和學生動手製作為主,並講授剪紙的基本知識相結合。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刻法中的陰刻、陽刻和陰陽刻,可結合篆刻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瞭解剪紙還能夠親身製作。並插入一些皮影戲、風箏等傳統美術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結合莒縣本地資源優勢和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我校開展剪紙過門箋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透過這個模組的開展,使得學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剪紙文化,並主動的去學習和傳承文化。在其中還要開展一個創作課,既要做到傳承又有所創新,這樣才能使得剪紙藝術有一個長遠的發展。
三、美術特長生的培養
在美術特長生培訓方面,要從高一抓起,從基礎抓起,應本著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訓練,首先是對透視和物體基本型的認識,理解三大面、五大調的素描關係,虛實關係等。訓練眼睛是關鍵,繪畫訓練中,對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以及比例甚至整體構圖等系列繪畫要素有一個準確的分析評判能力,觀察能力的提高才能手高。同時,注意鼓勵學生,增加學生信心。在色彩的訓練中,主要讓學生掌握構圖到色彩的大關係,畫面的冷暖關係,虛實關係,用筆、用色等。速寫方面要結合素描同時交叉訓練,快寫、慢寫交叉起來練習。由於我也是剛走上美術教師這個崗位,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但我相信透過我的不斷努力,不斷積累和學習經驗,並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相信在以後的美術教學上爭取更大的進步!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5
高中美術教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教師不重視自身觀念的更新,憑陳舊的教學模式施教,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怎樣改革美術課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健。由於教學觀念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認為美術課是非主課。針對這些偏見,需要我們去改進。下面就我初教美術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審視美育觀念,轉換教師角色定位。
美術鑑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們文化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們現在的很多鑑賞課,老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老師怎能用教學參考用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美術《課標》也建議:“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說,老師後說。
案例:《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第6課。
教師出示欣賞作品。
羅丹的《歐米艾爾》、 波丘尼《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維納斯》
師:請同學自由欣賞,可互相聊一聊你對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學生自由讀畫5-8分鐘。
師:同學們聊的很熱烈,很開心,下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些作品。
課件出示話題:
(1)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內容?
(2)作品給你什麼感覺?
(3)你喜歡或不喜歡哪幾件作品,為什麼?
(4)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材料雕成的
學生:(摘錄學生答案)
1、我喜歡《維納斯》這件作品,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維納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卻不知為什麼維納斯失去雙臂而變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麼?
2、我不喜歡《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顏色也不好看,我比較喜歡具象的,但他讓我感到一種威嚴和權力。
3、我知道《歐米艾爾》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沒穿衣服?她在想什麼?
師:同學們談的太精彩了,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課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關資料)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鑑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應該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學生一同探討共同成長的夥伴。因為只有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的地位,才能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
二、其次,多層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 。
學生不聽課開小差、聊天、看報紙甚至睡覺,在美術課堂上可謂屢見不鮮。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衝動。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實施和體驗都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想象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畢加索所創造的令世界震驚的立體主義就是將人物的各個不同的側面同時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方式上在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嘗試。
一)嘗試多領略知識融匯貫通,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
美術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的學科,它與音樂、戲劇、文學等等領域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淡化學科本位意識。讓學生在多領域的自主體驗學習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多領域知識的碰撞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術鑑賞的“中國山水畫”的教學中,並不是像以往一樣挑選出幾幅名家名作然後逐一講解它們的繪畫技法、獨特涵義等,而是透過音樂(如高山流水)、詩詞(如望廬山瀑布)這些學生熟悉的知識來感悟中國山水畫獨有的意境。
2)在美術鑑賞的“走進抽象藝術”的教學中,一開始先向學生介紹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現象,提供大量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抽象現象無處不在,最後讓學生聽音樂畫一幅抽象畫。
二)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因為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而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欣賞的熱情,讓他們想說,敢說,暢所欲言,盡情領略藝術的魅力。
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透過以上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識到:美術鑑賞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辨證的思維和事物普遍聯絡的規律,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觸類而旁通,只有這樣才能在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聯絡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徵,才能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達到美術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
高中美術課新課標心得體會6
教師質量即教育質量,而加強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質量的重要途徑,鑑於此,我有幸參加了由省教育廳主辦,揚州大學藝術學院承辦的高中美術教師提高培訓班,在為期5天40學時的學習中,我獲益良多。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如下:
培訓期間,首先聽了孔新苗教授的《2012·國培·美術學科新趨向》,從最高角度,旁徵博引,生動深刻的講述了中國美術教育的過去、現在、未來,讓我的眼界、思維有了巨大提升。孔教授開篇闡述:“現代社會,不變成影象的觀點,難為人接受”,這是個視覺的社會,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更多的是從視覺的圖片中讀資訊,反思我們的課堂,借鑑多媒體引入課堂,採用更多視覺元素的對比,會讓學生更深入,更直觀的透過圖片,影片等的鑑賞來聽了新化中學夏老師的《美術家眼中的自己》,夏老師首先要構建高中高效美術課堂,首先教學應確立目標意識,教學設計應圍繞目標選材與組織,教學活動應圍繞目標開展,教學反饋與評價應圍繞目標反省。目標的確立一方面應根據課程標準,另一方面還應考慮學生的原有的心理結構。
其次,結構教學將活動的時空由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延展至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堂對話交流及課後的反饋評價等一系列活動。站在系統高度定位教學,將目標置於知識系統,將教學置於教學系統的活動中,應用結構備課、結構教學、結構訓練來實現。結構備課要義是將每一節課的知識與方法放在整個知識系統中實施結構化三維立體設計,釐清本節課知識的基礎及本質,應用“課前預習建立時間:2013-10-19 12:14:00205410443.doc微軟使用者第2頁2014-2-16單”、“課中生成單”及“課後檢測單”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結構教學要義將教學從課堂延展至課前與課後,課前應用課前預習單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或個人獨立學習,課中應用“問題串”作為先行組織者,創設師生、生生對話的主題,幫助學生經歷感知性學習,並將感知學習提升到理解性學習,課後應用檢測單反饋教學效果,對教學實施必要的補救;結構訓練的要義是設計的練習要有層次結構,不僅要有模仿性練習,也要有形成性練習,還要有開放式練習,各種練習提供不同的空間,將學生學習由淺層級的瞭解,推向更深層級的理解,為形成結構良好的認知結構打基礎。
另外,教學是活動的教學,知識形成與理解都透過活動實現。活動的主體是多元的,可以是學生、教師,也可以是師生共同體或學生共同體等。活動的形式多樣,有個體的自主學習活動,也有學習小組間合作學習活動,還有個人展示及生生、師生對話交流活動等。一般包括:
1)展示交流活動:它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必要環節,透過展示提供大量學習資源,在交流中辨別學習。對話是分析問題必經途徑,透過對話明瞭存在的問題,找準問題的關鍵點,為找準教學切入點作準備;
2)互動評析活動: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在交流中促進教學相長,應用教師式的學生與學生式的教師的角色變更,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相互對話詰問、相互評析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3)問題解決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把脈學生學習,診斷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理解,實現教學目標。
當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構建高效性課堂教學還是一個長遠而值得深入的過程,這還有待我的進一步學習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