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認真學習了地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穫很多,感悟頗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

  今年學校印發了高中地理新課標,透過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課標帶來的衝擊,對新課標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二、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

  傳統的地理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長期以來成為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因而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歷程”和“經歷”。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製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髮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

  三、強調資訊科技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資訊科技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資訊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資訊科技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

  當今世界,資訊科技飛速發展,地理資訊科技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資訊科技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資訊科技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誤區

  1、把課標直接移植成課堂教學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是一種課程終結目標,而課堂教學目標是某節課依據課標,是為達到整個課程目標所需要的支援性前提。可以簡單認為,課標是目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前提。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僅以課標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顯然無法具備明晰的行動綱領,無法彌補教材內容與課標的落差,無法調和教講授與學生活動的矛盾,更無法解決傳統經驗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衝突,困惑與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課堂教學目標表述機械套用課標結構。

  新課標將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我們常常不顧具體內容結構,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也都按此結構進行表述和執行,機械套用,從而帶來課堂教學目標的模糊與混亂。

  五、有效解讀新課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深入解讀課標表述的內涵,明確學習結果與要求。新課標的表述中,教育術語諸如“說明”“分析”使用次數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學生搞清楚“為什麼”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種聯絡的內涵。後者需要學生能透過分解、辨別、概括形成認知策略。從本質上講,它們預示的結果都是學生要達成的問題解決的能力。下面是我從影片學習中節選的“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的課堂教學目標,供給大家看一下:

  (1)瞭解大氣是指低層大氣;

  (2)瞭解導致大氣受熱的直接熱源;

  (3)辨別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對大氣熱量收支的影響;

  (4)以及大氣對這些輻射的選擇性吸收;

  (5)有繪製示意圖表示大氣熱力環流的技能;

  (6)具有閱讀、分析城郊熱力環流和大氣溫室效應示意圖的技能;

  (7)並且能用簡練的語言表述這些過程。

  2、正確解讀課標的目標指向!明確教材內容的功能定位。

  簡單的講,就是有些內容不是教學目的,就不需要去講授,從而人為加大難度。我們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出主動探究的能力。

  3、科學解讀課標內隱的學習層級,明確課堂教學順序。

  學生的各種更高一級的學習可能性隱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級的學習結果之中,若要獲得某項能力,需以先前已獲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為基礎。從這一角度講,每一個課標都內隱著促使學生形成能力與態度等的學習層級,理清了這一學習順序,教學的基本順序也就明朗了。總之,新課標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理性和創造的過程,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2

  最近研讀了2022年義務教育地理新課標,感觸頗深,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了大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社會及公民個人的發展的需求不斷創新,積極向上。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新課標的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關於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細化了實施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最佳化課程設定。關於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最佳化課程內容結構、研製學業質量標準、增強指導性、加強學段銜接。

  新地理課程標準呈現以下特點:

  一、課程性質

  在2021年修訂版的基礎上提出: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地理課程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特點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課程與小學科學、小學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有關內容相銜接,與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為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課程理念

  1、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

  2、最佳化課程結構,搭建基於地理空間尺度的主題式內容框架

  3、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素材

  4、推進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

  5、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設計細化了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要求學生學習之後不僅掌握基本的知識原理還能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學提示中強調要利用情境教學、實踐探索、問題引導等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真正的有地理素養的人才。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3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此次地理課標中新增的很多內容重點強調了對學生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塑造培養,如《人口與人種》一課中,課標由說出人口與人種的特點,分佈地區,語言和宗教的分佈地區。變為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課標的變化令我們需要再次明確的是學科教學培養的底層邏輯,不是需要學生學會某個內容的分佈特點等內容,而且透過對內容的學習培養思維能力,樹立一些觀念和意識。那麼從素養的角度出發我們會發現背誦不是學習的最優路徑,這會期望我們老師重新思考教學策略,對我們是新的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4

  新版課標新增了“地理核心素養”板塊,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即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打下基礎。那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也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學生已有認知基礎為起點,遵循學生髮展規律,聚焦重要課程內容,合理選擇教學素材,最佳化、豐富學習活動。所以,我們在保持傳統地理教學手段的同時,最好再融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設計具有整體性的教學活動過程,在活動中落實對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5

  新課標更加註重地理課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透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認識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生態環境是脆弱的,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新課標還特別強調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和有機聯絡,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學科實踐性要求,推進育人方式大變革,需要地理教師對這種學習活動方式和地理學科合二為一提出方法和策略;

  新課標還要求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忌教師採用“滿堂灌”的課堂形式,而是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多樣化地理課堂形態,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對課堂教學內容深刻理解,對所學地理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推動了地理課堂轉型。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6

  一、進一步強化育人導向。宏觀上重新強調人類不僅在適應和改造地表,藉助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引導航空教學,培養學生關注宇宙環境,探索宇宙奧秘,培養科研精神,樹立科研理想;微觀上加大對鄉土地理的滲透,且透過資源整合、跨學科學習進行實踐活動,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立志發展家鄉。

  二、切實增強對教師實踐操作層面的指導性。體現在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各學科綜合化實施。在具體執行課程標準時,2011版往往憑藉教師個體的自我解讀與內化,而2022版的導向性更加明朗,表現在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和和教學提示,細化了學業要求和考試命題建議(明確了教到什麼程度);注重教學評一致性,強化了怎麼教,增設教學評價案例,增設許多模擬實驗、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多學科實踐形式,這樣就有效降低因教師差異性導致課標執行力度的層次不齊性。

  三、新增設的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為教師發展搭建了腳手架,2022版新課標不僅凸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也體現了對教師發展的重視。教師的發展包括教育專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力。尤其22版課標後附附錄一、附錄二,包含了大量的教學活動參考示例供廣大教師研究、借鑑參考和使用,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科研思維,並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與之相關的個性化知識,發揮其個性化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智慧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理念、課程教學觀念、師生關係、課堂管理等問題的理解與實踐。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7

  義務教育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新增核心素養,分為4個方面:

  (1)人地協調觀(2)綜合思維(3)區域認知(4)地理實踐力

  我根據多年地理教學的經驗發現,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地理核心素養培養中較為薄弱的環節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客觀因素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模擬演示和課堂小實驗多半都只能讓老師進行簡單的演示或是根本就不會進行,學生也無法參與其中,而且空間想象能力缺乏,所以學生不容易獲得實際的感受。一些離開課堂之外的實踐活動,很少的學校才能進行。有的中學雖然會開展相應的研學活動,但是因為地理內容比較少,很多和課堂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融合。而且地理事物和現象都是需要透過長時間累積所構成的。不能把所學知識和實際事物融合起來,使得很多學生不能有效地運用知識進行合理地解釋、研究其中的原因。所以,地理學科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地理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是提升其地理綜合素養所非常必要的。

  我們地理教師應該首先認真學習,深刻理解領會新課標中的地理實踐力。以下是新課標中有關地理實踐力提到的內容。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的培育,有助於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運用適當的地理實踐活動方式,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和感悟人地關係,並在活動中做到知行合一、樂學善學、不畏困難。

  學習場所不侷限在校內,要調動相關社會資源,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和社會大課堂,提高他們在真實環境下學習多學科知識並運用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8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釋出了,我已經從事地理一線教學工作14年,經過多年的對現行地理教材的研究和執行,我是期待一次課程標準變革的,果然變革來了。

  為什麼我會期待一次課程標準的變革呢?在山西省大同市地理學科成績不計入中考,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被動的因中考而獲得的那一部分——而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被動的學習動力是主要的,因為主動的學習動力很少。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父母沒有透過激勵孩子刻苦學習來實現家族命運轉變的需求,因此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家長是不對孩子的學業做長遠規劃並因此培養孩子的理想抱負的。而不參考中考的現狀,讓學生自然的優先學習中考科目,地理學科要想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必須發揮出其學科魅力——這一在當前教材中比較難體現的點來。因為當前教材似乎側重於給初次接觸地理學科的學生們展示比較全面的初級地理知識體系,而忽視地理在生活中能發揮的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認真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前半部分,對第二部分“課程理念”第4點感受頗深,其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讓我看到了希望,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我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會起到影響,學生們會受到一個宇航夢!

  在“附錄1地理學習活動示例”裡,“示例5”讓我拍案稱奇。如果我們正面的帶領學生來學習區域,學生的感覺是被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非常的被動,興趣更是無從談起。這個活動的設計的妙處是透過“劃區”讓學生明白了分割槽學習地理的必要性,也能讓學生明白按區域學習地理是一種方法!任務就是“劃區”,根據地形圖或氣候圖來劃一個區。在選定一個區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區域範圍越大包括的內容越複雜,範圍越小,內容越具體、詳細;而之所以依據地形或氣候可以劃出一個區,說明這裡是因為地形或氣候而與周圍不同,證明地形或氣候是自然環境中很重要的要素!分割槽之後,對區域自然環境進行進一步全面認識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區域與周圍不同的氣候或地形是受什麼因素影響才呈現出來的,綜合思維得到鍛鍊。對區域經濟和人們生活的認識會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分析當地的人類活動是否實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人地和諧觀會得到培養!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9

  一、理念“新”,與時俱進。有利於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觀

  新地理課程標準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教師滿堂灌中解放出來,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觀。

  二、突出“有用”。讓地理課堂生活化,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有用

  新課標突出有用,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地理學習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困惑

  教材與新課標的貼合度不夠,新課標要求內容,教材中沒有體現,比如關於太空探索的內容,教材中幾乎沒有體現,老師們不好把握度。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0

  到2022年,我已經從事地理教學14年,說實話,地理課不太好上,因為地理不參加中考,學校不太重視,學生不太重視,家長太不重視,但是學校要求地理均分不能太差,優秀率也不能太低,要達到所有考試學校的中等以上水平。這就給地理課上課帶來了難度,再加上課時緊,不能留作業,所有內容必須都在課堂上解決,如課堂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以及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不能說一句廢話,如果設計了活動,活動也得提前設計好時間,卡點進行。

  但在2022年地理新課標裡面增加了地理實踐:

  1、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新增)

  2、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新增)

  3、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戶外考察。(新增)

  我的困惑就是這些地理實踐多會進行?我曾經用飲料瓶做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實驗,學生做完以後班裡麵湯湯水水泥泥糊糊,打掃了好長時間。第二年就擱置了這個實驗,再沒做過。感覺沒有實驗室,有些地理實驗不太好操作。

  關於調查方案方面,我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任教,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但是即使是農村孩子也五穀不分,出示一些大同地區農作物的圖片,很多同學不識,問卷、訪談我也沒實踐過,總覺得學生的社會調查較難展開。

  戶外觀察更不敢想,自己帶著四十多位學生到戶外考察,安全和紀律怎麼保障?即使就在校園,紀律保障不了。因為我校的學生父母親都在忙碌的掙錢路上,做不到充分的配合。比如用影子去解釋太陽高度,實際上,有一組學生就可以完成此實驗,那其他學生幹什麼?畢竟是未成年,自控能力也差,上課不只是傳授知識,也要注意課堂安全。

  囉囉嗦嗦說了我的一些困惑,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探索摸索去解決這些困惑,並把地理實踐做到位。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1

  一、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2022年修訂的課程標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重心在於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改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堅持科學論證,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些無不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符合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科表現

  地理的學科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絡的有機整體。透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裡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人地協調觀,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旨在培養有助於人們更好的分析、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當今世界,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破壞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人地協調觀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所在。

  2.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整體性思想是貫穿高中地理教學,綜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教學中,這種思想重要性的表現尤為明顯,對地理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區域的綜合,已經不是單純的應對考試這麼簡單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無論學生以後選擇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行業,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響,這更加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宗旨。

  3.區域認識,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複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並綜合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常規方式,也是地理教學考查方式的重要體現形式。

  4.地理實踐力,是一種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行動力和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們焦作地區的經濟水平,很難實現。焦作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為落後,來自農村的學生較多,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實現野外考察;室內實驗是地理實踐力的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比較適合大多樹數學生和學校,但侷限性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現象都能透過實驗來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幾年,十一中藉助科技創新的平臺,也引導學生參與了不少社會調查,獲得了不少獎項,也是對實踐性地理課程的一種實施方式。

  三、新課標指導下地理教學的實施方向

  1、創設課堂情境

  課堂教學要注意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注重地理與生產聯絡的情景設定,注重地理學術的情景設定。生活中,處處皆地理,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總能找到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指導地理教學。例如,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可以用來解釋冷鋒過境前後的天氣、氣溫和氣壓的變化規律;可以藉助二十節氣來解釋農業生產的農時,農作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每一階段的天氣變化。

  2.用核心素養指導測試內容

  在地理測試內容的選取和設定上,要從整體上把握地理學科內容的結構性和關聯性,儘可能的避免孤立的、過細的知識點角度選擇測試內容。高中地理教學要始終抓住“人地關係”這條主線,要始終給學生傳授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教學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3.積極實施實踐性地理課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實踐力一直是地理學科知識最基本的獲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實踐、地理實驗等方面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受種種條件的限制不能正常開展,安全問題是懸在地理考察教學頭上的一把利劍,來自方方面面的緊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論上。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地理老師一定要抓住身邊的各種機會,去實施實踐方面的教學。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2

  一、明確培養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是將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有”少年。地理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基於“三有”少年的培養目標,基於中國學生要達成的核心素養目標作為出發點而凝鍊出的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一以貫之的四大地理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理想易樹、本領難握、擔當在肩,從課程、學科的角度細化學生成長路徑,讓學生樹理想、握本領、有擔當。

  二、明確課程框架

  7月14日、15日分別聽取了xx等7位老師的報告中,詳細講述了地理課程的基本框架與可行路徑。

  首先,明確課程性質

  地理課程既有學科屬性,反映地理學的研究物件、思想方法及獨特的科學價值;也有教育屬性,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展現其特有的教育價值。

  其次,知曉課程理念

  課程理論是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決定了地理課程的基本走向與樣貌,較之2011版課標,2022版課標中課程理論的提出是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打下基礎,確定五條課程基本理念: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最佳化課程結構,搭建基於地理空間尺度的主題式內容框架;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素材;推進教育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模式;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第三,指向課程內容

  較2011版課標內容,2022版課標課程內容有了更高的整合與更具象的表述。內容分為兩大板塊、五個主題,培訓教師們從新舊課標要求對比,並以舉例說明課之所為、為何、何為。

  三、教知困,學解惑

  此次課標學習過程中,讓我深切體會到xx市地理教研的意義,比如:基於地理多樣化教學的探究;關於校本地理課程的開發,如:地理實踐課、地理社團、鄉土地理等;如果說,xx市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給了一線老師有學習的樣板、研究的方向,那邊這一次課標學習給了一線老師堅定篤行的力量。

  首先,知教師之可為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從聚焦教師的教到學生學的轉變。新課標培訓中講到創設情境,什麼是情境值得一線老師深思,比如,教具情境:在講認識全知識地球在宇宙中時,強調使用模型等直觀教具、學具,讓學生模擬演示太陽系的組成、地球形狀和大小等;故事情境:結合科學故事、影視資料等,讓學生感知並思考;實驗情境:太陽照射與地面所獲光熱實驗探究;

  其次,明學生之何為

  2022版新課標更具象指明瞭透過學習,學生可以達到的核心素養。比如:主題二 地球的運動中,課標要求運用地球儀或軟體,演示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公轉方向、週期,透過學習,學生能夠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歸納地球的運動規律等,出發點與落腳點都在學生,在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定師生之共為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因而在課堂中,教師的教要指向為學生始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比如:主題五認識中國-認識分割槽中提到,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也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徵,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時,就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中,教師可以在取“紅壤”、“水稻土”到課堂中進行展示,讓學生去體會,土壤對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從而引發學生同課內向課外觀察、探索的慾望。

  有人說:“世界最遠的距離不是從馬裡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的距離,而是知道與做到的距離。”我想,學習充電是作為一名老師終身發展的必要路徑,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新課標具體要求、具象路徑,接下來的一線實踐也許會遇到諸多困境,我相信在xx市地理教研組的引領下,我們定能將所學轉為實踐,將問題課題化,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資訊時代的不斷髮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刻不容緩。黨的十九大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針,高中地理課程承載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教學方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學設計新穎

  新課標解讀中給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迴圈》一節給我很大的感悟,教學分四個環節,分別為:創設驅動式問題情境;發現並提出地理問題;專案合作,尋找地理解決方案;成果展示,總結評價。

  問題情境以濟南“七十二名泉”展開,先敘述濟南因泉城而美,又敘述泉水開發礦泉水後,過度開發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泉城已經快名不副實,泉水停噴的次數越來越多,停噴的時間越來越長……;進而提出問題:泉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濟南的泉水主要分佈在哪裡?濟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對人們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泉水為何會停噴?我們應如何保泉護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貼近生活,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開展探索性學習;專案合作,尋找地理解決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發展”展開,設計一系列問題與探究,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體現了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成果展示中,學生對水迴圈的過程、環節和原理等問題及泉的相關知識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中內容的學習,又完成了對核心素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的培養,感悟頗深。

  二、教學內容靈活

  近段時間,輔導學生做練習題時,碰到過這樣一道題,學生出現問題比較大,看似一道簡單的問題,結果卻是問題百出,問題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紅河、瀾滄江沿岸和無量山、哀牢山地帶。他們勤勞勇敢,善於開墾梯田。下圖為哈尼族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這一生態系統被盛讚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的生態系統”。據此完成問題。

  這道題簡單的從哈尼梯田的生態系統著手,分析其生活中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看似簡單,卻蘊含一定的地理問題。我正好研修新課標解讀時,碰到類似的問題,觸類旁通。新課標地域文化中以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景觀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步,確定梯田景觀的基本功能是農田。第二步,確定該景觀分佈在雲南省紅河州的許多山地上。第三步,確定梯田景觀所在的地域範圍有兩個尺度,較小尺度的地域是紅河州,較大尺度的地域是中國西南地區。第四步,確定該景觀體現了紅河州山區,乃至中國西南地區山區農業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第五步,紅河哈尼梯田象徵著當地人民勤勞的品質,梯田中的水渠系統閃爍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光芒。保護這樣的景觀,不但是當地人的願望,也是世界人的共同願望,因此,哈尼梯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這不禁讓我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教學目標不變,但是可多選取有代表意義的事例景觀進行分析,系統條理的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然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去研究生活中的地理,既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能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地理”的學習。

  新課標的學習還在進行,希望在學習中能不斷給與我啟發和思考,提高教學能力,以此共勉!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4

  一、課標的變化

  2011年版課標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2022年版課標提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地理課程核心素養,並依據地理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提出了具體課程目標。地理課程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提升與具體化,四個核心素養表現分別指向地理學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側重點。2022年版課標的課程目標在第一部分採用“內涵—重要性(功能)—學生外顯行為”的表述方式闡述了核心素養內涵,在第二部分針對四個核心素養分別提出了達成目標的具體行為要求。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要求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地理實踐和學生自主探究等活動的開展,落實課程理念要求。

  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於教材有了新的感知。

  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 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它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絡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並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註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地理課程的性質。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地理課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可有可無,學好地理也並不是想象中劃劃背背就可以吃高分那樣簡單。作為地理教師,如果沒有教給學生應有的地理技能,而只讓學生死記了很多死知識,我們也一定是一個不稱職的地理老師。

  三、對目標有了新的認識

  按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今後的教育目標是以指向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為核心,培養學生髮現、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地理課程應該具有多樣性、選擇性,以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的學習需要。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在學生自我發展意識基礎上能學,學好。關注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引導學生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極大提高他們的地理技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就要求地理教學要教給學生與他們的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要教給他們地理技能,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要使學生地理課上所學內容體現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我們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的基礎上想學,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動學生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們教師應當與時俱進,轉變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策劃者和激勵者。教師要給學生的學習活動搭建舞臺,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創造條件。我們應當讓學生在充滿探究慾望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不斷生成地理知識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我們應當放眼學生能力的培養,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使地理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沃土。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總體看來,2022年版課標是對2011年版課標的全面修訂,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開創了新起點、開闢了新路徑、開啟了新徵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能力。透過學習研讀新課標,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我們將不斷領會新課標精神,讓新課標領航我們的教育教學,引領我們走進真正的高效課堂。

  2022高中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5

  2021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作為高中地理教育的綱領性檔案,引導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因為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適合我國國情、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課程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及新時代對提高全國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因此,依據新要求,對《地理課標(實驗)》進行修訂和完善勢在必行。2021年12月,教育部組建了包括地理學科在內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組,全面啟動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深入研究、多次討論與修改,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本書在立德樹人、核心素養、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學業水平測試等方面都做了詳細敘述,現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總結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立德樹人與地理核心素養

  (一)立德樹人是地理課程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都說明了現階段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地理學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主要表現在受過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夠理解人與人的關係,也能夠理解個人對與生態環境和他人的責任,地理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與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自己)和諧相處。地理學的研究尺度廣闊,並且能夠幫助人們深入瞭解我們當今社會的眾多挑戰。這就是地理學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們要落實立德樹人則需要透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透過某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治學(文化基礎:人文底蘊和科學基礎),修身(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濟世(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依據這些德育要求,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現代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包含了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培養人地協調觀,旨在使學生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時,理解並認識到,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我們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綜合思維強調整體觀念、時間觀念、空間觀念,即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地方的綜合。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著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綜合思維有助於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的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

  3、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複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態,地理事物和現象紛繁複雜,如何將這看似“雜亂無章”的地球理出“頭緒”,需要一種地理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即將地理環境以不同的標準劃分為各類區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屬性、不同功能等,以幫助我們認識地理環境的複雜性。區域認知這一素養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從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並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簡要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

  4、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資料和第一手資料主要來自野外考察,儘管隨著地理資訊科技的發展,大量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內、野外和社會的真實環境下,透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資訊,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活動策劃、實施等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建議”部分突出在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提高地理教學育人效果方面的導向作用。在這種要求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重視學生知識的探索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能力。問題式教學和地理實踐活動都是以後我麼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方面。

  問題式教學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程式應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地理解決方案以及展示評價四分部分,但是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重在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引導、主動構建問題,發揮效果。11月29日第五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中的兩節地理研討課:《滑坡與泥石流危害》、《颱風之殤》。這兩節課都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滑坡與泥石流危害從金沙江堰塞湖匯入,整節課以問題設計整合內容,重心問題使其以問題形式展現,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頭腦風暴,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最後設計災區旅遊,如何避災,讓學生學習有用地理,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落實四個核心素養。《颱風之殤》本節課的核心理念是樹立人地協調觀,先透過颱風受災對人類的危害,引導學生調查本地區颱風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地理調查觀察能力即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有颱風發生後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設計問題:殤之痛——殤之由——殤之御——殤之情——殤之警,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這兩節的學習以及作課教師的評課,我們對問題式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我們的新課程推行引導了方向。

  在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方向,多思考,逐漸探索,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促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