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精選6篇)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1

  我校自20xx年12月開始,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領》的要求和有關檔案精神,為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檔次,加強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啟動建立省綠色學校工作。近兩年來,學校在市區教育局與環保局的關懷和領導下,制定並嚴格實施了建立工作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了建立工作,根據《浙江省建立綠色學校考核標準》,我校進行了認真的自查自評。現將學校的建立工作和自查自評情況報告如下,敬請稽核。

  第一部分學校基本概況

  河天第一小學坐落在東海之濱、羅山之麓,悠悠環川、淵源遠長,創建於民國18年8月(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坎坷而輝煌的歷史。校園總佔地面積為23046㎡,建築面積8877㎡,綠化面積4718.5㎡,綠化率達90%以上。學校環境滿目青翠、四季花開、綠樹成蔭,窗明潔淨,寬暢整潔,樹木、花壇與草坪的相互映襯,石頭、假山佈局合理,宣傳板畫與標語,樓層佈置和學生作品展示欄等人文景觀別具一格,人工建築和自然美景得以巧妙結合、相得益彰,營造了一個優雅、舒適的育人環境,真可謂是“校園文化建設日臻完善,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學校先後獲得了“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學校”、“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溫州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溫州市示範學校”、“溫州市花園式單位”、“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校”、“溫州市教育資訊化I類達標學校”、“溫州市消防教育示範校”、“溫州市文明單位”、“溫州市綠色學校”等稱號。

  近年來,學校圍繞“河天一小建立浙江省綠色學校”的方案,始終將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師生共同參與美化綠化淨化校園,創造美麗、綠色、和諧的學習環境;以“培養綠色環保素養,建立綠色和諧校園”為建立理念開展系列活動,讓全體學生在傳承、感悟、弘揚、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環保意識、增長知識、鍛鍊才能、激發靈性、陶冶情操、收穫理想。以“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環保教育拓展、延伸到社會,擴大環保教育的社會效應。在建立過程中,我校學生及家長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環保教育取得初步效果。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實行綠色管理,展望環境發展新圖景

  1.建立領導體制,樹立綠色理念

  一支好的管理隊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有力保證。我校歷來重視環保工作,把建立省綠色學校納入到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並制定學校環境教育規劃,參照規劃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建立計劃,有具體的指標與實施方案,對照評估指標,認真排找差距,分解建立任務,落實建立措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主要成員有政教處、總務處、教務處、教科室、工會、大隊部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並以“責任制”的形式將工作落實到各處室和班主任,大隊部負責行為實踐,開展課外、校外綠色活動;教務處負責各學科環保滲透及環境教育課、興趣小組的正常開展;教科室負責環境教研組有序開展;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各班主任負責環境教育主題活動,形成班級特色。每學期對班級開展的環保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考核,對在建立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予以整改,圍繞“用綠色環境薰陶人,用綠色思想培養人,用綠色行動影響人”的宗旨有條不紊,有序推進。

  2.完善制度建設,做好評價保障

  我校先後出臺了《河天第一小學建立省級“綠色學校”實施方案》,建立完善了一體化的綠色管理制度,如《環保特色班級管理制度》、《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綠色辦公室管理評比制度》、《學科環境教育滲透實施細則》、《學校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制度》等,構成了有效的環境教育網路,自覺地將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將建立活動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將環境教育納入了學校整體工作之中。

  3.提倡人人參與,共建綠色環境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班子多次討論研究,將學校經費優先投入到校園環境的重新佈局和改造,並動員全體師生髮揮主人翁精神,人人參與,共同創綠。

  學校定期開展綠色文明科室、綠色文明班級佈置和評比,全校上下積極參與管理,學校領導以身作則,以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影響和帶動師生員工。並倡議人人有綠化地,班班有責任區,採取責任到班,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體師生形成了“人人有責”的群體意識。值周班級、值日老師、值周領導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饋,採取整改措施。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2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立足學校,擴充套件家庭,服務社會”作為開展環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並提出了“文明、節約、關愛、和諧”八字綠色方針,讓環境教育深入課堂、深入生活,師生同樹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促進人與環境的相融相和與健康發展。

  一、營造綠色環境,實施人文教育。

  陵陽中心小學座落於舉世聞名的陵陽河文化遺址北側,始建於1956年,1996年正式搬遷到此。學校佔地64畝,總建築面積4329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生968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8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0人。

  學校在上級的領導與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訓、“民主合作,奮進創新”的校風、“平等寬容,和諧互助”的教風、“善思好問,愉悅體驗”的學風,先後榮獲“市級規範化學校”、 “日照市優秀家長學校”、“縣級課堂教學示範校”等近30餘項榮譽稱號。

  二、建立綠色學校,豐盈學校內涵

  (一)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物質保障。

  環境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學校重視環境教育,把建立綠色學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立建立學校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做好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實施,並按計劃一步步展開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保證了環境教育在決策、師資、設施和經費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全校形成了校長親自管理,分管人員具體操作,全體師生齊動員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認識。

  為了加強師生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透過組織的環境教育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中學到了必要的環境知識和開展環境教育的方法,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環境教育理念,使學校的每一個老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三)校園環境典雅,文化環保相融。

  學校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幽靜恬美。學校注重綠化、美化、淨化建設,校內景觀樹木近千株,綠化面積達5千餘平方米;校園文化建設格調高古,兩座校園雕塑昂揚向上,藤蘿景觀翠綠如蔭;植物園樹木、花草依時令生髮,成為學生實踐活動的樂園;家鄉文化牆彰顯家鄉歷史悠久燦爛,環保牆展示藍天碧水美好願景;學校的兩條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樹遮日,意韻雋永;教學樓內名人長廊、經典階梯時時啟智、處處育人。形成“兩塑、兩牆、兩路、兩壇、一園、一架”的校園景觀格局。

  (四)、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素養。

  1、重視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把環境教育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實際特點,挖掘環境教育結合點,把環境教育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比如在語文課中,《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課文,聯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數學課中,學生收集身邊的環境資料,並把它們改編成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統計”、“小區月用電量的粗略計算”、“一億張紙有多厚”等,透過這樣的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又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課中,讓學生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培養愛護動植物的習慣;科學課中,老師介紹自然現象、各種動植物形態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瞭解大自然;美術課指導學生繪畫,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誦讀文化經典,感悟綠色之美。學校結合新教育實驗中的兒童課程,進行“晨誦、午讀、暮寫”活動時,要求每班學生每天堅持利用早、中、晚各時段的活動中,找尋意境優美之詩詞,進行誦讀、描繪,從中體驗環境之雋美。如學生從《春日》、《詠柳》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體會到春天的美好,萬物生長的快意,明白了擁有一個和諧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懂得關愛身邊的一草一物。在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語句中,明白資源的有限,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課外豐富多彩,行知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滲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學中,而且貫穿於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衛生示範周”、“文明示範周”、“主題活動月”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舉辦環保書畫比賽、綠色校園黑板報、手抄報設計比賽,以及徵文、演講等比賽,這些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反映了師生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大促進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

  (五)開展節能活動,倡導綠色工作。

  1、開展回收活動,回饋班級建設。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為當代的學生更應傳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不難,但更重要的是讓其付之行動,為此學校要求每個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常垃圾分類、收集舊報紙、撿拾飲料瓶桶等活動,其收入用以班級購買圖書;實行圖書、文具、玩具漂流或捐贈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籍、不用的文具、玩具進行二次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學生體驗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節能過程與意義。

  2、實行節約辦公,倡導綠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節約辦學,做到物盡其用,倡導綠色工作。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層層落實責任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總務處制訂有節水、節電措施。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專人負責,教室的水電使用由各班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使水電的浪費大幅度減少。教師提倡綠色辦公,多使用電子文稿,做到雙面用紙;合理使用電器,做到人走燈關、儘量少開空調、節約用水等,這些綠色行為,節約學校辦公費用。

  (六)、探究環境問題,經歷感同身受。

  1、校外環境探究,宣傳環保意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陵陽河汙染源》調查,同學們用行動研究的形式,透過實地觀察、訪問、實驗、思考、做方案、提建議等方式,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四、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課題活動小組,經過細緻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出了課題活動計劃和方案;小組的同學實地考察,調查汙染的程度。經過實地考察,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受到汙染的嚴重性。他們寫觀察日記――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環境才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接著採訪附近居民對河水汙染的看法,並整理所收集的意見。小組成員寫出活動日記,整理出活動的小結,並將資料整理後向學校、社會宣傳,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

  2、校內製度規範,做到身體力行。學校制定文明禮儀條規和衛生公約,落實“ 一衛、兩崗、三無、四淨”制度。“一衛”指綠色小衛士,負責檢查個人衛生;“兩崗”指文明言行監督崗、環境衛生監督崗;“三無‘指室內外無一片紙屑,無一人說髒話,無一人打架;“四淨”是指手、臉、頭髮、衣服乾淨。實行督查員制,督查亂扔紙屑、垃圾和說髒話、互相追打的等違紀同學,做到“兩帶”“四勤”“八不”。兩帶指帶手絹、帶廢紙袋;“四勤”指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洗澡;“八不”是指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到垃圾、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不說粗話、髒話、不帶廢物品(早點盒、零食袋)進校園。透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形成衛生意識、環保習慣。

  (七)活動提升行為,行為養成習慣。

  綠色代表的是純潔、環保、健康,綠色教育就是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文明修養和高尚情操,養成關注、保護、完善人類生存的環境意識、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校主要透過社會活動、環保小組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三個方面的綜合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師生的綠色行為。

  1、定期服務社會,宣傳綠色行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潔淨校園環境”活動。每年的“環境日”都組織學生對校園進行大掃除,做到室潔角淨;隨時監控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發現髒、亂、差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打掃,並向附近居民提出建議,透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經過長期努力,環保意識都內化為同學們自覺的綠色行動。

  2、環保小組跟進,室潔園淨花紅。精細校園花草樹木的管理,按區分班管理,負責平時的衛生整平、澆水護理等,透過學生辛勤的勞動,做到草青樹綠花紅。當校園櫻花盛開之時,熱烈的粉紅色便溢滿校園,樹下留下了學生賞花的身影。不久那一樹鮮紅明淨的櫻桃便俏立枝頭,從末出現折花摘果現象。校園裡,綠色小衛士檢查校園,看看地面是否乾淨,提醒同學們說話走路輕點,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講衛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的好習慣,養成了彎腰撿紙的行為,保證了校園的整潔、安靜。

  3、同步主題活動,內化環保意識。少先隊根據工作計劃,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進行“地球媽媽我愛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低碳節約小公民”、每年的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收穫的快樂”等主題活動,並透過演講、畫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學生綠色行為,內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校園綠意無限,師生共享健康。

  經過不懈努力,全校師生在時刻牢記“文明、節約、關愛、和諧”的綠色行為,學校的育人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隊伍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學生視校為家,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規範,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園的美化、綠化與淨化。同學們已經把節水、節電、惜糧,回收可利用資源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並且不時的提醒身邊的人,使他們也認識到浪費資源的可恥。從而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行知環保行為,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行為,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校園內教育、人文、知識、綠色如空氣一樣,瀰漫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總之,學校已達到建立市級綠色學校的標準及要求,特提出申請參加第六批市級綠色學校的評審,歡迎各級領導專家到學校指導與評估。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3

  一.學校概況

  我們皋埠鎮中學地處城郊,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銀皋埠",南臨省級風景名勝--吼山,北靠104國道,近枕古運河。學校前身為解放初的樊江小學,1969年始初設初中班,後曾名樊江中學。經過近40年的改造、發展,從最初佔地僅3畝多的"戴帽"初中,發展成今天的"浙江省示範初中"、"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市綠色學校"、"市衛生學校""市青年志願者服務站""市青年文明號"、"區文明單位",學校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有教職工2800餘人,師資力雄厚。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現代教學裝置更趨完備。多功能廳、校電視臺演播室、電腦房、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校園網站、校園網路管理平臺等現代化教育裝置一應俱全。

  90年代初學校加快舊校改造,學校以此為契機,以建立文明學校、示範學校為載體,集中資金和力量逐步建立一流的教育文化環境,一流的現代教育設施。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最佳化。匠心構思的校園廣場鋼雕,中心花壇和近百米的宣傳長廊,寓美與張力於一體。從1995年開始實施校園綠化環境教育工程建設,1999年起開展"綠色學校"建立工程。現校園綠地覆蓋面積35%以上,已有近百種花卉樹木。綠樹成蔭,四季花開,滿園綠色,是莘莘學子的理想學園。2001年底被命名為紹興市"綠色學校"。

  二.建立"綠色學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對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認識

  我們將綠色學校的建立作為提高辦學品位、拓展並深化素質教育內涵的重要環節。緊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本著"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指導思想落實到學校各項活動中去,融入到學校環境教育的全過程,將知識、踐行和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明確建立目標,建立科學的管理機構。

  明確"以環境教育為依託,倡導綠色管理,帶動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作為辦學理念,將環境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中。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教務處、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各教研組負責人以及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並把環境教育的具體活動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教務處把好學科滲透關,一線教師負責在學科中實施,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負責環境活動的執行與指導,科學課教師負責環保知識講座,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採取多層次、多角度,抓結合、促滲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進環境教育。

  (三).結合新課程實施,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基本途徑在課堂。

  1.加強了教師的環境意識,注重提高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講座,利用網路,瞭解新的環境教育資訊。其次,透過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進行"環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課題研究,從而提高課堂環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學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增加了"環境教育必須有機地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一指標,保證了環境教育的持久進行。幾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與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學校堅持全面加特色的辦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了"滲透式"環境教育模式的實踐和研究。據教科室調查顯示,教師能夠按照教材或《學科教學指導綱要》(課程標準)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組織教育,教師對環境教育的興趣越來越濃;與環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學科、社會學科,其環境教育開展得更好;語文學科隨著課外閱讀延伸,"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為主題的文學作品、科技類說明文已漸成閱讀主流。

  在重視"滲透式教學"的同時,著重採用"案例式教學"。透過案例講座、思辯討論、主題班會、利用學校比較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裝置以及其他教育媒體,全方位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大自然複雜性、多樣性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環境問題進行調研、分析、決策的初步能力,為學生營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臺。

  3.探索"綠色活動"綜合實踐課程。結合新課程實施,已逐步構建起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藝術""人與健康""人與網路""人與創造"等六大版塊為主的課程內容。透過活動與交往,讓學生不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且促使學生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出有效的行動。探索豐富多樣的課程呈現形式,正在開發"案例式校本綠色課程"。

  (四).實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綠色德育",提高建立活動和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提高初中學生的環境意識,不僅表現在現代的環境理論、時尚的口號裡,更重要的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技能態度,體現在學生的世界觀、環境觀、價值觀和道德行為中。

  “綠色德育”是我校今年在市規劃立項課題《構建"綠色德育"體系,提高學校德育效果》中提出的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新理念。旨在使"綠色學校"特色的形成、學校德育的內容和途徑等方面有所創新,為學生創設多彩的"綠色平臺",使每一個學生在"綠色活動""綠色實踐"中接受"綠色"的體驗,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諧中發展。使學校環境教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樹立"綠色理念",構建"綠色德育"網路。"綠色德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徵的自然、和諧、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種現代德育觀。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綠色德育"的輔導員,成為"綠色種子"的傳播者,成為"綠色校園"的耕耘者。學校已初步建立起"學校-家庭-社群"三位一體,"領導-教師-學生"層層互動的"綠色德育"網路。

  2、營造"綠色文化"氛圍,創設"綠色德育"情境。在舊校改造、硬體環境建設過程中,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最佳化。本學期初,更新了所有室內外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標牌,再造了30餘米的宣傳長廊(原有60餘米),成為校園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使校園環境更體現出教育性、藝術性、科學性和愉悅性。我們還充分利用學生自編自播的天天播出的"校園之聲"廣播站、校"綠苑"電視臺等現代化教育媒體長期進行宣傳,還組織"文化藝術節","才藝表演""美化教室""美化寢室"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強化"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的輿論導向,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

  3、豐富"綠色體驗",強化"綠色德育"實踐。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著重抓好"五建",突出"五還"即:建立"綠色班級基地"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校園基地"把創造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家庭基地",把宣傳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社群基地",把參與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社會角色基地",把體驗權交還給學生。政教處、團委、學生會聯合,透過學期系列"學生自主活動"、"共青團綠地認養"、"環保志願者活動"、"小記者校內外採風""參與文明社群建立"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載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裡,在富有青春朝氣和時代氣息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綠色情感體驗。

  4、細化"綠色評價",凸現"綠色德育"效果。在學校管理中,我們把"綠色體驗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堅持"人文、自然、和諧、民主"的要求,大膽創新,制訂了既有科學性又有激勵性的綠色評價指標,切實轉變傳統的德育觀、評價觀,進一步規範"教育常用語""學生評價用語""推廣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學校正在開展一系列的"綠色評價"活動,如"綠色班級""綠色寢室""綠色課堂""綠色家庭"的建立和評比,突出團隊精神,營造和諧集體,讓每一個學生在團結、進取、寬鬆、和美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

  (五).初步探索把"綠色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

  逐步形成關於"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共識。對學校軟硬環境,包括人、環境、財物、資訊在內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合理配置;動員學生、教師、家長、教輔人員都能參與管理和決策的過程,形成愉悅、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紮紮實實地開展建立"省綠色學校"活動。共同營造起更加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

  三.對照《標準》自評說明

  根據省教育廳、環保局有關檔案,對照浙江省建立"綠色學校"考核標準和我校綠色學校的建立實際,自查自評如下:

  (一)建立綠色學校的管理(30分,自評30分)

  1.學校經過二輪的綠色學校建立活動,建立了務實性的環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組和爭創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明確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

  2.在學校分年度教學計劃中都以學校工作目標納入計劃中。2001年在成功建立"市綠色學校""省示範初中"的基礎上,又主動規劃建立省綠色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基礎知識及綠色學校的各項標準的學習培訓,具體措施落實。

  3.學校按年度制定環境教育活動計劃,根據初中三個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與他們密切相關的學校、家庭及周圍環境中有代表性的具體環境問題案例,開展生動有益的教育活動,如環境科普宣傳、校外考察訪問、環保知識競賽、綠色志願者行動、探究性活動等。這些活動都能體現生動性、層次性、直觀性和有效性,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環保能力。由政教處團委以及領導小組對活動進行考核,並納入班級量化考核。是建立活動持久開展。

  4.我校從改擴建以來,就把環境建設放在首位,一期綠化就投入20多萬元,著力營造校園互動式教育環境。以塊化與綠帶相結合的多樣佈局,美化、綠化校園。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構築美育效能。綠色資產在不斷增值。有以吼山風景區果園為主的綠色教育基地和勞動實習基地,建立了校園花木檔案,編制花木名錄,給校園所有花木命名樹牌,成了很好的課程資源。

  5.環境教育與所有的課程有關。學校積極做好結合與滲透環境教育的指導和研究,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在自然學科、思想政治課、社會學科、語文學科中具體落實環境教育內容。組織環境教案觀摩、評比。利用校園網路,暢通訊息渠道,共享資源。

  6.從1996年來,特別是建立市綠色學校以來,學校更注重資料的積累,原始記錄都歸入學校檔案,集中管理。

  (二).建立綠色學校的效果(70分,自評68分)

  1.我校的環境教育主要採用"學科滲透"和"活動結合"的方法進行,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環境教育列入學校素質教育中,環境教育內容有教案、有說課、有講評,各學科教師積極最佳化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教學中方法靈活、形式多樣學習效果明顯。積極開展環境教育教研活動。

  2.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要使學生掌握環境基礎知識,除了透過有關課程教學之外,還必須進行深入淺出的培訓和教育。學校多次邀請鎮、區的有關行家來校作環保、食品衛生、防疫等專題講座。學校還多次組織了"綠色伴我行""我和環境""告別陋習"等主題班會,還舉行"我愛校園"的演講、徵文比賽,開通"綠苑"校園廣播電視臺。諸多的宣傳教育,促使學生切實掌握環境基礎知識和環境保護的基本能力。

  3.學校利用"青年志願者服務站""青年文明號""紹興晚報小記者站"陣地,在校內成立了"綠色志願服務小隊"等環保社團,團委、學生會成立了"綠苑"之聲廣電臺,自然科學教研組組織了"環保科技活動小組"。創辦〈金牧場〉校刊8期。開展以環境科學、環境保護為題材的攝影、繪畫比賽5次,使學生受到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

  4.學校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綠色德育"工程的啟動,使建立活動又有了新的抓手。學校一直來開展班級量化考核,綠色班級、綠色寢室評比指定,實施愛校公約、衛生公約,美化綠化教室、寢室,把綠色行動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緊緊的聯絡起來。幾年來的"示範初中"建設,已促使學生良好的環境、衛生、文明意識,環保行為已漸成風氣。

  5.學校佈局相對合理,綠化率在35%以上。新教學大樓、綜合樓、餐廳都有設計部門負責設計,校園環境做到了綠化、亮化、美化、淨化。針對學校住校生多的特點,經常性地開展節電、節水、垃圾減量分類處理的教育,食堂禁用一次性木竹筷,使用校園"一卡通"。學校設有四隻廢物回收箱。

  6.目前學校使用由小舜江水廠輸送的自來水,學校生活廢水均進入排汙溝,建有男女廁所10個,水衝式蹲坑。教室、校園一日三掃分割槽包潔,在教學樓過道放置垃圾筒,寢室衛生一日三查,定期消毒、滅害。學校成立了膳管會,食堂設施一流,有衛生許可證、衛生防疫證,用蒸汽蒸飯,所用鍋爐安全合格,煤煙採用高煙道處理。

  (三)建立綠色學校,特色教育、管理創新、獲獎情況(加分部分分值待定)

  1.課題研究方面:已立項並正在實施的市級課題《構建"綠色德育"體系,提高學校德育效果》,學校課題《綠色學校建立與人的全面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教師有關環境教育論文:涉及到環境教育的有關論文區級以上獲獎累計21篇,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公開發表累計7篇,其他教師發表的文章。

  3.學生有關環境教育、環保作品、比賽等獲獎:如以環保為題材的舞蹈《鶴之舞》獲區文藝匯演一等獎;柳曉華同學獲省中小學"崇尚科學,挑戰未來"讀書活動徵文比賽二等獎,魯雪芳等6位同學在越城區中小學生"告別網咖,爭做合格小公民"徵文比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出版了青青校園《銀埠情結》一書;《紹興晚報》以及校刊《金牧場》中有關環保的作品,累計發表作品50餘篇。學生參加環保知識競賽、徵文等活動獲獎18人次。

  4.被命名為2002年"青年文明號"、"青年志願者服務站"。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4

  我校繼20xx年被命名為“揚州市綠色學校”以來,一直持續開展環保知識宣傳教育系列活動並對校園規劃進行了完善,對照省“綠色學校”評估要求,我校對近年來的校園建設和環境教育工作,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學校概況:

  我校創建於19xx年,歷經90多年,積澱著深厚的人文底蘊。三易校址,目前校舍於19xx年再次新建而成,佔地近30畝,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綠化面積達5600平方米,整個校園佈局合理,整潔美麗,環境宜人。現有26個教學班,1345名學生,共有56名教職工。

  近年來,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傳承古校文明、道德精神的同時,不斷加強環境教育,增強師生環保意識,取得較為可喜的成績:19xx年以來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實驗小學、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揚州市少先隊基礎建設達標鄉鎮、揚州市優秀家長學校、揚州市紅領巾示範校、揚州市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實驗學校、高郵市優秀學校、高郵市綜合督導優秀學校、高郵市紅領巾示範校等光榮稱號。

  工作回顧:

  一、明確目標,措施到位。

  近年來,我們廣大師生深刻地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不僅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和興衰,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而且這與我們每一個人都密切相關。保護和改善環境,取決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鬥,不懈努力。兒童和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祖國的明天靠他們去建設,優美的環境靠他們去創造。從小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這既是少年兒童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的總體目標。為此,學校狠抓措施的落實,平時做到定期出好環境教育宣傳專欄、宣傳手抄報,定期安排學生閱讀環保教育書籍。同時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新苗電視臺”在有關環保節日前後(如植樹節、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進行環境保護的專項宣傳,並適當地開展了一些主題活動。

  二、注重探究,多途教育。

  1、加強環境教育課程的開發和管理

  每學年初,我校能根據課程計劃及目標要求,制訂了環境教育工作計劃,並且在部分年級按一定的課時比例,將環境教育納入到地方課程中,專門徵訂了《環境教育》教材,配備環境教育教師,把環境教育課程管理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做到了課程化、制度化、規範化。

  2、積極地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僅僅靠一堂環境教育課,難以完成既定的目標,更難以奏效。因此,我們嚴格要求各科老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努力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尤其是在語文、社會、自然、勞技等學科中,做到滲透自然貼切,內容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接受。如教《只有一個地球》、《黃河》這些課文時,我們不僅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進行很好的生動的環境保護與教育課,課上師生透過課前收集來的有關地球的資料,由淺入深地講述了保護地球,保護母親河的意義,讓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積極踐行環境教育社會實踐課程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了環境保護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結合植樹節,組織開展了“我為校園添片綠”、“我為校添筆彩”等活動;針對農村不講衛生的一些陋習,組織開展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環保知識競賽”等主題班隊會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一些家庭的、學校的、家鄉的、祖國的環境保護常識,而且逐步擴大了認識環境的視野,初步瞭解環境保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意義,我們還透過走出校門踏青、秋遊等形式,走出課堂到家鄉的環境中走走、看看,讓他們感受家鄉的環保與發展,從而增強了他們觀察環境、認識環境、改善環境、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校少先大隊還創辦了少兒自辦讀物——《綠色小詩社》、《綠色童謠》等期刊,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場所、互動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

  三、校外活動,深化教育。

  開展環境的實踐活動,既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途徑。平時,我校在校內課堂教育的基礎上,正確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環境保護活動。我們還透過廣播、閉路電視、圖片、櫥窗、自辦小報,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利用節假日,成立了“環保假日小隊”,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走上社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我為向陽河通通氣”、“我給牆壁擦擦臉”、“大家一起來種樹”、“我與小鳥做朋友”等活動,不僅養成了他們熱愛勞動,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還對他們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愛心教育以及環保觀念的啟蒙教育,增加了保護環境的應有的道德和責任感。

  四、明確職責,注重實效。

  在環保系列教育中,我們採取由學校校長室、教導處定期對教師、學生開辦環境教育講座、印發資料、定期培訓等形式,提高師生環保知識與理論,並透過環境課程的設定,在其它學科中加強滲透等,做到認真教好環保課,學科滲透有效果,注重環境教育的普及和推廣,使每一位師生都有了愛護環境的意識。並積極提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為環保出一份力,為周圍環境的淨化、美化盡一份責。幾年來,廣大師生逐步養成自覺維護周圍環境的習慣。不亂丟、亂吐、亂寫、亂畫,不損害花草樹木,不傷害蟲、益鳥等野生動物,自覺節約資源能源。同時,學校還組織廣大師生積極參加上級有關環保、綠化、衛生等方面的競賽,在環保徵文、科技製作、書畫比賽中正常有多人次獲獎。20xx年吳書濤同學的作品《海底世界》在全國少兒書畫競賽中獲三等獎。20xx年4月,在江蘇省第二屆《走進綠色》少兒書畫競賽中,我校有16名同學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學校榮獲組織獎。

  五、加大投入,美化環境。

  1、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搞好校園綠化。自99年新校園建成以後,我們對校園建設進行了認真構思,首先確立了“一次性規劃,分步驟實施”的總體設想。對校園環境佈局進行了總體規劃,並逐年進行了種樹、植草、栽花等綠化、美化等工作,目前綠化面積達5600多平方米。同時,還注意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做到了校園建設有新意,環境裝點有內涵。點點滴滴相映成趣,方方面面皆能生輝。

  以校風引導:“團結文明,活潑向上”的校風,不僅引導師生共同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而且激勵大家努力創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以綠化陶冶:百草園內,怡情益智,在校園內種植花草樹木,既陶冶了兒童的情操,又增長了兒童的知識。種花滋草,寓情於景,確實起到讓每株花草說話的作用,自然此時無聲勝有聲。草的耐性、花的靈情,輔之精當說明,讓學生自己去揣摩、體會,學生從觀賞學到很多很多的知識。

  以美化溫馨:美化、香化學校環境,融知識、情感、育人於一體,

  使環境富於較高的知識含量,使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陶冶、薰陶作用。

  以愛國激情:地圖面前,放眼世界,在校園內的牆壁上張貼了兩幅陶製地圖,讓學生從小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從小立下走向世界的志向。櫥窗畫廊,增知展才,學校開闢櫥窗畫廊,既有知識介紹,又有學生自己的作品展覽,讓學生在這裡學習,在這裡展示。

  學校精心裝點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從不經意中得到了美的教育,讓學生在綠化、美化、香化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到人文氣氛,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教育。

  2、狠抓衛生管理,嚴格控制不良衛生狀況和環境汙染。

  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我校師生的健康安全,關係到許多家庭的幸福安寧,我校時時刻刻繃緊衛生安全這根弦。對校園的淨化、教室的整潔,廁所的潔淨,尤其是飯堂的衛生管理做到反覆抓,抓反覆,發現隱患立即解決,堅決做到嚴禁發生任何衛生安全事故,百分之百的保證師生身體健康。

  今後設想:

  回顧我們的工作,我們雖然在環境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還須進一步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做到: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師生環保教育力度,增強師生的環保意識。

  2、進一步加強環境教育的廣泛開展,發揮環保“大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人人參與,爭做“環保衛士”。

  3、進一步加強環境教育的深入研究,求實求效求質。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5

  一、學院概況

  XX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現有在校生5300人。學院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建校歷史五十餘年,學科涉及文、管、農、工等應用領域,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搖籃,科技專家的沃土”之稱。全院共有教職工363人,其中專任教師178人,含省級學術帶頭人7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87人,雙師型”教師54人,具有註冊執業資格的教師8人。學院佔地1900畝,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億元;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公寓樓、餐飲樓、俱樂部、產業化教學基地群、標準化田徑運動場、商業服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功能齊備;各類實驗室、標本室55個。建有電視衛星接收站、外語小電臺和校園資訊網。圖書館藏書21.8萬冊,電子讀物3.93萬種。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學院形成了人才培養基地化,合作辦學國際化,校企一體、雙元制教學,校農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教科農工貿一體化,模擬模擬教學,多種形式辦學,與就業准入制度接軌,畢業生就業率高等特色和優勢。已跨入全國高校600強行列。

  二、工作開展情況

  我們的目標是:不但要成為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綠色農業生態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而且還要成為環保知識教育宣傳基地,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組織管理學院領導十分重視綠色學校建設工作,從20XX年開始就制定了綠色學校建立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教務處、專業系、學工團委、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併成立了宣傳教育、課內教育、課外教育、環境建設四個工作小組,分工負責組織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同時,為了保證建立工作的順利進行,透過培訓、派出學習等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20XX年10月份結合學院實際,進行了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有關環境、環保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目前,此項工作已透過初審。

  (二)課內教育

  1、開設選修課全院公共選修課中開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農業生態與環境保護》、《綠色食品管理與生產技術》等課程。

  2、課內滲透在全院各專業公共基礎課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在《思想品德修養》課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節(道德品質的形成與作用)中滲透“保護環境”等內容;在《鄧小平理論》課中第三章(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的第五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滲透“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等內容。在《經濟學原理與農村經濟》、《農村經濟》、《農業經營與管理》等課程中滲透“農業資源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在《園林植物環境》、《園林綠化》、《旅遊地理》、《農村政策法規》、《花卉學》、《作物栽培學總論》、《植物保護學通論》、《家畜環境衛生學》、《農業生物技術》、《藥用植物栽培學》等課程中滲透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環境教育的意義、作物生長與環境條件、農業自然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3、班會課各班級定期在班會課中專題或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4、環保實驗操作技能培養種植類專業在實驗中滲透環保內容,注重在相關實驗中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噴霧器的使用、肥料鑑別實驗、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標本的採集、土壤剖面觀察等項實驗中。

  (三)課外教育

  1、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學院團委組織成立了3個環保課外活動小組。分別組織了植樹、節約用水實踐周、保護環境主題教育會、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課外小組活動要求定期、定內容、定輔導教師、定地點。

  2、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環保科普宣傳活動。黨辦、團委、德育教研室共同進行組織,採用廣播、板報、徵文、宣傳畫、講座等形式,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3、環境教育與團隊活動相結合。每年組織教師及學生參加牡丹江市、寧安市組織的春秋兩季植樹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也使學生受到了熱愛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環境建設學院將環境育人納入學院的四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方針之中,並已付諸實施。

  1、校園綠化美化多年來,共植樹60多個品種36000多株,種植草坪1.2萬平方米,覆蓋13萬多平方米,佔可綠化面積的100,實現了多年來裸露地全部進行軟硬覆蓋的目標,另撥出3萬平方米土地作為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的園林、風景林、豐產林苗基地,近幾年,每年用於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均在20萬元以上,為環境建設任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

  2、開展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標準化的規範,也為滿足專業實訓的需要,學院與北京世標認證中心聯合,於20XX年10月份開始進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的準備工作,並於今年5月末通過了ISO90001:20XX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通過了ISO14001:20XX的環境管理國際標準的初次稽核。這標誌著學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及服務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環境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3、制訂校區環境保護辦法學院針對實際,制定了校區環境保護法,對產生的煙塵、異味、噪聲等汙染行為及對衛生的不規範行為進行有效制止,並採取防汙治汙措施,多年來,共消滅小鍋灶200多個,集中鍋爐房,採用符合國家防汙標準的鍋爐,保證了校園內空氣清新,取締校園內的遊戲廳及不規範的經營行為,保證了校園環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進行衛生清掃對校園的衛生堅持經常清掃,保持校園乾淨、教室整潔、食堂衛生符合標準、廁所清潔無味,並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能回收再利用的進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校園內的潔淨。

  三、工作成果

  多次獲得區、市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城市園林綠化甲級單位、市級綠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省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甲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透過多年的努力,學院的環境建設逐步提檔升級、學生的文明程度逐漸提高,營造了優美、文明的育人環境,為學院更大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但是,仍存在由於資金方面的限制使環境建設檔次不高,地處村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學生環境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處,我們今後還將進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使學院早日成為環境一流、學風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職業學院。

  高校綠色校園建立自評報告6

  浙江省xxx小學座落於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翠苑四區內。學校創建於1992年9月,原名為杭州市翠苑第三小學,20xx年4月更名為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併成為浙江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總佔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3542平方米,學校有“口”字型教學樓一幢,南面大樓為四層,北面大樓為三層,共有教室22個。學校教學環境優美,佈局合理,教育設施齊全。1994年學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實驗室、儀器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教學樓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場,內有200米的標準環形塑膠跑道,標準塑膠籃球場,雙槓、單槓、雲梯、乒乓球檯等各種體育器械裝置;20xx年,寶潔公司又捐助了價值十萬元的寶潔娛樂體育器材,為學生鍛鍊和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經過十一年的努力,學校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儀器和電教裝置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並於20xx年建成了校園網,大大推進學校現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學校又投入60餘萬元裝修了教學樓,使學校的整體環境又有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建立時只有1個班,學生26人,教師5人。如今學校已基本實現規模辦學,學校現有15個教學班,541名學生,37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36名,小學高階教師13名,佔教師數30%,大專以上學歷25名,佔教師數67.6%。學校有一支事業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蠶獎”的榮譽稱號,4人被評為市優秀園丁、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2人被評為市教壇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獲得區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幾年來,學校堅持全面貫策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三屆畢業生均得到社會的認可和上一級學校的讚賞。20xx年起學校開始進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併成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課題的骨幹學校。學生整體素質逐年提高,並在全國、省、市、區各類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堅持依法治校,不斷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抓好校風、校紀、校貌,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我校的辦學目標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先進、質量全面、團結向上、和諧文明、社會信任、家長放心、學生喜愛的學校。我們的校風是“勤奮、進取、和諧、向上”。學校曾被評為區行為規範達標單位,區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區優秀團支部,區檔案先進集體,區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區“綠色學校”,區滿意單位,杭州市文明單位。

  建立工作回顧

  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的共識,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綠色消費已日益被人們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綠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紀將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世紀”,作為培養未來“綠色世紀”主人的“綠色學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鐘情和青睞。

  作為一所普通小學,我們沒有底蘊,沒有資本,如何發展?我們以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的實際,以“辦學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開放化”為學校追求的目標,並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具體來說,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全面地關心每一個學生,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創造一種適應學生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獲得和諧、持續的發展,從而主動地適應未來。”辦學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為綱要》,確立了建立“綠色學校”的.目標,並以建立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我們高度重視建立“綠色學校”工作,在20xx年5月,我校被評定為西湖區“綠色學校”後,又積極投入到市“綠色學校”的建立中去,儘管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領導的好評與熱情幫助,全校上下堅持以“以人為本”貫穿“創綠”工作的全過程,立足於學校,滲透於課堂,服務於社會,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建立領導體制,明確執行機制,構築保障體系

  相對於環境來說,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從生產者的角度來說,人對於環境具有主觀能動性,可創造優美的環境,也可以破壞環境,並使之日益惡化;說人是消費者,即人可以從優美環境中得我們所需要的動力,享受環境帶來的快樂。基於此認識,學校黨總支和行政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教育工作,把環保教育列為學校重要的議事內容。建立領導體制,確定執行機制,構築保障體系,是抓好環境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是保證環境教育實施的前提和條件。

  (一)建立領導體制。

  綠色學校要充分重視環境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搞好學校的環境教育,關鍵在於強化領導。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處、大隊部、總務處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省教研室附小建立綠色環保學校活動的領導小組。制定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計劃和活動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不定期召開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動員宣傳會,小結會和環境教育工作的研討會,總結得失,及時掌握校內外動態,調整工作思路和修訂計劃,以更好地開展活動,使環境教育落到實處,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時協調各部門工作,體現環境教育管理網路化。

  (二)確定執行機制。

  學校根據上級要求,聯絡本校實際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工作計劃》,同時每年度均有環境教育實施的具體措施。根據計劃各部門分工明確,管理到位。教導處負責教學,落實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實踐和研究;科研室負責教師培訓,學習和提高;大隊部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和社會宣傳;總務處負責環境規劃,環境裝置器材到位。內容細緻到年級組、教研組、班級、教師、學生的具體工作或行為。學校利用教師學習和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環境教育等專題講座和學習,並邀請環保專家到校給師生上環境教育課,使教師受到環境教育的啟發,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確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而調動教師參與環境教育的積極性、自覺性,推動學校的“綠色”活動。同時設計了一系列的環境教育活動,在不同層面的活動中,使學生樹立環境意識,理解和鞏固環境知識,培養、提高環境技能。

  (三)構築保障體系。健全制度:

  (1)建立會議制度;

  (2)形成學習制度;

  (3)設立獎勵制度;

  (4)制訂經費專款專用制度。在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內容過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實:即計劃落實、措施落實、檢查落實、總結落實。

  二、大力拓展環境教育渠道,構建多樣教育載體

  小學環境教育應透過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一些環境科學、環境法規的基本常識,逐步培養環境道德及倫理觀念,養成較好的環境行為習慣。

  (一)以CIS匯入,整體設計學校環境教育理念,視覺聽覺識別系統,以塑造學校形象。

  1、MI,學校教育理念識別。為了使環保教育深入人心,學校特提出十六字口號“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汙染,植綠護綠”。

  2、BI,學校行為識別。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行為。為此,學校啟動“綠色”工程,鼓勵學生爭當環保志願者,學校每年對環保做出一定成績的同學給予表彰,發給“綠色證書”。

  3、VI,學校視覺識別。發動全校師生,共同設計了具有我校特點的環保教育標誌:標誌的含義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蔥鬱的樹木,豐茂的花草是美麗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學生是自由飛翔在天空的小鳥,他們將掬翠而起,結伴在藍天碧水之間,為地球抹上亮麗的一筆。

  4、AI,學校聽覺識別。由我校音樂教師高華老師填詞創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體師生中廣為傳唱。它唱出了全體師生共同的心聲,唱出了大家對美好家園的嚮往,唱出了現代文明人強烈的環保意識。同時,綠色還被定為我校的標準色。

  (二)學科滲透

  學校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環境教育應立足課堂,利用課內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恆地進行滲透。為了提高師生關於環境科學知識和自身環境意識,我校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進行環境科學知識和環保法規的學習、考核,組織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活動。還要求各教研組組織教師根據大綱和教材編列了環境教育在各學科滲透的知識要點。做到立足課堂,依靠各學科教科書,儘量發掘,找出那些與環境教育有聯絡的課文,採取融合、引伸、擴充套件的方法將環境保護的內容滲透進去,使環境教育與各學科教學融合為一體,相得益彰。現行小學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與環境保護有聯絡的。例如:語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爺爺》、《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汙染和保護》、《空氣的汙染和保護》、《土壤的保護和改良》、《保護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環保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對可以進行環境滲透教育的課文可採用感官啟發式教學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內容的同時,注意找好滲透結合點,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大膽改革課堂學習形式,採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環境教育。如科學課研究《操場的昆蟲》,教師帶著孩子來到有生機勃勃的竹林,有著各種果樹的芳草園,讓學生觀察昆蟲,瞭解生命的意義;語文課根據《廬山的雲霧》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研究讓學生收集資料研究廬山雲霧的形成原因;綜合實踐活動課《美麗的樹葉》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觀察各種樹葉,說說自己的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責任;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上,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他們關心地球,愛護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盡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壯志。學生在作文《我給地球披衣裳》中寫到:我為地球媽媽設計的這件衣裳是一個人造“臭氧層”,人們就再也不用為空氣汙染而憂心忡忡了。透過該活動不僅引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思考,還啟發學生改善環境的信念。考慮到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科學的新穎性,多學科性和邊緣性、綜合性,單一依靠課堂進行環境教育還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學校還根據自身場地優勢,在操場南面專門開闢了900平方的“芳草園”,供學生觀察、研究和種植實踐,增強了環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實性,加深了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此外,我校特將金家浜居民區和金家浜幹休所,翠苑第四社群、城西花鳥市場、省立同德醫院、省自然博物館、杭州四堡汙水廠、杭州植物園等多家單位定為環保基地,為學校環境教育開闢了一塊新場所,以便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形成學校與社群有機結合,密切協同的關係和機制。這樣一來,使得學校的環境教育有目標、有計劃、有內容、有系統地全員參與,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開展起來。

  (三)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環保課外活動

  當前小學教學中尚缺少較適宜的環境教育課本,多是參考性的宣傳材料;有關學科中雖也有所滲透但不失“零碎”。而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還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綜上原因,我校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環境教育內容。

  1、講課、參觀、實驗相結合。

  在環保課外活動當中,把活動內容變成計劃,每隔2周到3周就進行一次參觀或實驗;組織學生參觀花圃、文明街區等。並結合這些參觀和實驗請環境專家進行具體的環境保護素質教育專題講座,組織環保小論文評比、手抄報評比,使學生的環境意識逐步由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學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嗎?”這一問題進行了一次家庭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家庭圖方便,熱衷於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髮精,對此學生髮起倡議“少用一次性物品,從我做起”。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進行專項的科學環保調查統計活動,透過對臨近水域或資源;學校、家庭居住周圍垃圾的調查;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同時學校還向家長、周圍居民致信發出倡議——創造美好環境,共同護綠家園。大隊部致西湖區全體少先隊員《爭做文明小市民倡議書》,動員全體少先隊員積極行動起來,共創杭城美好的未來;《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請家長共同承擔起創設良好環境的任務;《致鄰居朋友的公開信》,讓周圍居住戶攜起手,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清潔、美好、高尚的學習氛圍。

  2、環境教育與國情教育相結合。

  在環境教育中,注意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產蘊藏等情況,使他們為我國的物產豐富而感到自豪,對我國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無限嚮往,從而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在晨會講話上,團員老師以《地球我們的家園》、《海洋生命搖籃》、《杭州我們可愛的家園》等為主題進行了生動地講解和介紹。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到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數量少,環境汙染嚴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銳減,野生動物滅絕等等令人擔憂的狀況,大隊部組織學校各年級各班,召開多場環保主題班會並出版一系列的班級教育專刊,如《保潔大家談》、《地球上的生物》、《節約用水》、《保護母親河》、《幸福的兒童重環保》……透過國情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使他們為祖國的前景擔憂,產生憂患意識,從小就把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當作自己的責任,積極參加社會的各項環保活動。學校成立了環境保護志願者小組,並配備了輔導教師,定期組織環保活動。透過開展“綠色志願者在行動”的活動,引發了全校學生愛綠護綠的熱情,湧現出多位綠色之星、環保小天使。每逢節假日來臨或有重大校園活動,都組織全校同學共同開展校園大清潔活動,在活動中,透過切身的勞動感受,教育學生要注意環境衛生的保持與清潔。參與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勞動。每週大掃除時,有專門的廢紙收集員上門收取垃圾,既節約用紙又保護環境。

  3、環境教育與法制觀念相結合。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三大基本國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國透過並頒佈了《環境保護法》,使我國的環境保護有了法律依據。學校在第二課堂或“國旗下講話”活動中把《環保法》教育編入計劃,並在校園網中專門編制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使學生逐步地瞭解到《環境保護法》等內容,瞭解到我國“以防為主”、“誰汙染、誰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強學生的環保法制觀念。同時還在校園網中專門編制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如《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防治汙染法》等。

  4、環境教育與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美的教育相結合。

  全體師生員工是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主力軍,各班分有衛生文明管理區,他們既要負責此區域內衛生,又要負責環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樹節、愛鳥周等特殊日子,還開展專題活動,提高環保意識。校園內的汙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學校在校內全面實施袋裝垃圾行動,取消垃圾堆,垃圾箱,衛生環境大為改善。同時組織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變化,開展“你的學習、生活環境好嗎?”,“為環境出點力”等活動。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生活、學習的環境,並對這些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進意見,從而加深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讓他們明白“愛護環境就是愛護自己”、“從我做起,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是你我共同的責任”等道理,並透過多角度、多方式的參與和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感性認識和自身活動中,主動樂意、輕鬆自然地接受變為自覺行為。每個班級都有自己開展環境教育的主陣地,“小小生物角”、“環保知識窗”等,利用這些資源開展“記環保日記”,寫“調查環境研究報告”等活動;更有班級環境佈置體現環保意識,使用工具體現環保意識,行為語言體現環保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知識。日常生活中可以滲透環境教育的機會也很多,關鍵在於教師要做“有心人”,要求學生平時輕聲走路,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師就要注意觀察,隨時加以引導,並把學生的認知接受與行為糾正有機結合。因此,我們除了積極利用環境向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外,還努力創造條件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校園規化整治”專題活動,透過辯論會、演講會的熱烈討論,透過勞動技能課讓學生親身參與校園環境整治如設計林蔭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擺放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開展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園環境與自己息息相關,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美化自己,進而美化整個校園環境。

  (四)利用校園網、廣播、集會、牆報進行宣傳

  在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集會、牆報這些宣傳工具。學校規定每週必須有一天進行環境知識的宣傳廣播,定期出好牆報。在進行升旗儀式時,也適當地進行一些環境知識的宣傳和發動,使環境教育的開展有一個堅實的宣傳陣地。在此同時,學校的《星星河》、《資訊報》也為環境教育開闢了天地,不時登載一些環保知識和環保活動掠影。今年我們又在校園網專門開闢了“校園天地”欄目,分設“綠色家園”、“組織管理”、“環保教育網”、“環保資料庫”、“綠色行動”、“班級綠網”、“環保留言板”7個小版塊。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綠色規劃、有自己的綠色之星。“綠色天地”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師生學習環保政策、法規;為教師開展學科滲透,查詢、瞭解環保資訊和知識提供了方便,也為孩子提供了一片綠色的精神家園。

  (五)以環境課外活動小組為中心,推動全校環保活動的開展

  歌德說過:“演奏笛子單靠吹氣是不行的,還必須使用手指頭。”單純的課堂教說,如不結合實際,沒有的活動載體,總是顯得蒼白無力。課學教育和課外活動及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學校專門設立環保興趣小組,並特派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負責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環保活動(一週一次)。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利用每年的環境日和每個學期市、區組織的環境活動,以校環境課外活動小組為中心,廣泛地發動學生參與這些環境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加深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中隊召開以“環保”為主題的隊會;校大隊部和城建學校團委共同在學生中舉行“回收廢舊電池”的活動,學生紛紛把家中和親戚朋友家中的廢舊電池拿到學校,學校統一收齊和城建學校團委學生一起送有關單位統一處理,透過這個活動,學生對廢舊電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既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又是現代人應有的良好的素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大隊部組織學生開展了主題為“童言來提醒,護綠我家園”的活動。透過讓學生悉心觀察自己的生活、學習等周邊環境,並對所見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進意見。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無不閃現著小小環保衛士的身影:“少一個腳印,多一份綠色”、“讓我們呼喚藍天,把握生命的脈搏”、“今天浪費的一滴水,將是地球明天的眼淚”、“保護動植物=保護自己=保護未來”、“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種一棵樹,讓大自然多一份潔淨”、“要綠化,靠大家,齊動手,花草笑”。同學們紛紛行動起來,把這些標語牌安插到了校園裡,居民區內,同時,大家穿梭於居民區的綠化帶,清除著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動喚起市民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義務感。大隊部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認養校內和各居民區小樹”的活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養綠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為潔美杭城作出貢獻。結合春、秋遊活動開展“綠色自願者在行動”和向遊客贈送環保卡等活動,綠色志願者們拿著在藝術節中獲獎的環保作品,來到物美超市進行畫展,起到了很好的環保宣傳效果。最近學校秋遊組織了主題為“小手動一動,扮靚新西湖”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養綠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為潔美杭城作出貢獻。結合夏令營開展《尋訪自然——千島湖夏之旅》活動。此外,大隊部還組織學生參加翠苑街道組織的環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動:世界環境日,科普周組織學生對市民宣傳環境保護知識,義務擦崗亭,為居民區綠化帶、金家浜幹休所搞衛生,成立綠化小衛士等,與教育基地“城西花鳥市場”共同開展了以環保、自然、生命為主體的繪畫比賽,豐富多彩的環境保護活動為學校環境教育注入無限活力。

  三、增加經費投入,美化校園環境

  創辦“綠色學校”應高度重視學校環境建設。要認識到學校是師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及整體素質的發展,直接影響到“綠色教育”的實施。因此,學校把“建設潔淨、文明、規範的校園”作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園內專門設有宣傳環境保護的櫥窗,有“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珍惜資源、節約用水”等有關環保的宣傳畫、大幅標語和圖文並茂、色彩鮮明的牆報。透過植樹栽草,使校園內可綠化地均得到綠化,所有花草樹木均掛牌保護。公共區從教職工的各科室到學生各班級實行分片包乾,校園內明令禁止吸菸。學校還添置常用的、初級的單項監測裝置,用以環境監測,購買資料用於環境教育活動。我校提出校園環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綠化、美化、淨化;一控制是控制汙染。

  校園綠化美化即指校園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逐步實現立體化和平面綠化。20xx年學校投入近60餘萬元資金,建造了塑膠跑道,塑膠籃球場,操場裡面、周圍種植了草坪,還在操場四周種了各種樹木,既增加了學校的綠地面積,又美化了校園環境。校園美化注重兒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學校在20xx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園,該園地佔地900多平方米,開闢了“果樹園”、“蔬菜地”、“花卉苑”等場所,學生可以自由獲取知識。學校還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了投入,給校內水管道進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學校電網連線了雙電源,20xx年學校又投入近60餘萬元對教學樓進行了裝修。

  校園淨化即指學校按照《小學衛生工作條例》進行衛生管理,經常保持校園及課堂的乾淨、整潔。學校食堂符合衛生標準。今年學校又對所有的廁所進行全面裝修,並加強廁所、垃圾桶管理,每處都貼環保標語,做到廁所少臭味,垃圾無落地,水電資源無浪費。學校努力控制汙染物。

  遠景展望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近幾年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不僅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它還是關係到我們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環保意識作為一種重要的公民意識,不僅教師要意識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們的小公民的大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樹立保護綠色地球的信念!

  為了更好地把學校環境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成效,我們希望在今後建立起環保實驗室,配備適合學生操作實驗的食品及常用的實驗裝置,與國外或國內有關學校建立正常的環境教育資訊交流……

  營造“花園式”校園,爭創“綠色學校”,是全體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標;築綠色風景線,育自覺護綠人,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積極領導和熱情關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爭創“綠色學校”的征途中定能揚帆起航,再創佳績。

  綠色,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無價之寶。我們將再接再厲,讓美麗的綠色深植在師生們的頭腦中,永駐在可愛的校園裡,為綠色長留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獻力量!深植在師生們的頭腦中,永駐在可愛的校園裡,為綠色長留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獻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