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7篇
一、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1
一、確保高校專業教師資訊化
教師資訊化包括現代教育教學意識和資訊素養兩個方面。傳統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其主要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現代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則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完成自己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以資訊傳遞為主,而應運用以人為本的策略,促進學習者知識的建構和知識的創新。
學生資訊科技素養養成,不是幾次講座、培訓就能解決問題的,更不只是資訊科技課教師幾個人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貫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終,溶入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中。目前高校教師本身資訊素養和現代教育教學理都很薄弱,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首先必須在高校教師中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培訓,使高校教師把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思想、教學設計理念和資訊科技手段正確地融人專業課堂教學之中,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工具來灌輸知識;使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現代課堂教學離開了資訊科技的支援,就像傳統課堂教學中突然沒有了粉筆和黑板一樣遺憾和美中不足。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師真正領悟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資訊科技的作用,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觀念,並在其教學實踐中率先垂範、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現代資訊素養,而非機械地模仿。
二、構建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
結構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必須制定學生資訊素養體系,明確培養目標。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意識、知識、能力和品質等四個方面。
①資訊科技意識:主要指導面對現代社會,要有資訊第~的意識;面對資訊資源競爭,要有資訊搶先意識;面對世界資訊化程序的加速,要有資訊憂患意識;面對資訊時代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②資訊科技知識:主要包括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熟悉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與資訊獲取和便用有關的法律、規範。
③資訊科技能力:主要包括資訊選擇、獲取與傳輸能力;資訊處理、儲存與應用能力;資訊免疫和批判能力;資訊科技的跟蹤能力;資訊系統安全與防範能力;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環境的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能力。
④資訊品質:主要包括積極生活態度和高情商;敏感和開拓創新精神;團隊和協作精神;資訊社會的責任心。
顯然,高校學生資訊素養體系內涵已經遠遠超
①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課程(一門入口課程,必修):各專業在第X學期都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方法,為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資訊資源的支援。
②高階程式設計類課程(根據具體專業選不同的語言,必修):從程式設計方法、資料結構、演算法分析等方面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教育資訊化基礎課程f多選課):如《資訊時代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多媒體與教學軟體設計》,《資料庫技術與中學校園網資源建設與管理》,《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文化與教師素養》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
④專業拓展課程(多選課):結合資訊科技在各專業的應用特點,拓展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選修課選單和現代網路化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與素質。
三、加強高校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重點
完善的課程體系只能為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培養提供可能,確保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全面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
①教材建設。選用國家精品教材和重點教材,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編著並出版了系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如《大學生資訊科技素質過關訓練》、《計算機文化基礎》等,都被省內兄弟院校廣泛採用。
②實施基於網路環境的課堂教學改革。開發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網站,建設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供學生預習、複習和自學;廢除以前的作業本,實現學生網上線上作業、網上線上答疑輔導和網上學生談心交流。使學生學習完全與網路緊密聯絡在一起。
③實施基於網路環境的實驗教學改革。開發設計開放式《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與管理系統,該系統集開放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於一體,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思想,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過程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學生提問展開。
④互動教學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成立學生興趣小組,採取學生討論、演示,使基礎好的學生受到更好的鍛鍊。使基礎差的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要令,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透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出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實驗教學方法。
⑤自主學習法:資訊科技發展很快,今天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術,明天將被新的軟體和技術所代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安排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的提問和對問題的回答都記入平時成績;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專業發展和興趣、愛好拓展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限於課堂、限於教材、限於書本,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警造校園資訊科技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核心
除注重課堂教學外,還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資訊科技文化環境,環境育人。
①以因特網為基礎,使高校學生與有網路的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大中小學校教師、學生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網上聯絡,開展網上學習諮詢、輔導、答疑、技術討論、技術革新和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等多方面的交流,並將開展的好壞情況記入學生實踐成績。
②以校園網為基礎,把教學平臺從教室延伸到實驗室、辦公室、備課室和學生宿舍,改革過去書面作業為網上作業,教師網上答疑輔導、網上批改作業,網上作業的挑戰性和創新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刺激性,自然就淡化了網路遊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學興趣,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質和創新意識與能力。
③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課外活動。在學生中成立多媒體課件設計興趣小組,網路與計算機維護興趣小組等。配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自身興趣,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專業方向,培養專業特長。
④分年級,分模組開展以資訊科技知識和素質為主題的技能比賽。在大一學生中組織計算機基本操作、漢字輸入速度和電子文稿編輯比賽;在大二學生中組織程式設計和網頁設計比賽;在高年級學生中組織多媒體課件(軟體)、動畫設計比賽等等,大四學生中開展應用軟體開發和畢業設計比賽,構建系統、持續的學生資訊素養培養體系方》課程和資訊科技本身的範疇。
五、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統一思想學生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現在高校裡流行一句話,只要是學生的事,就是你輔導員的事。人人皆視之合情合理。所以,學校各級行政部門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一個電話,要求輔導員隨叫隨到。一切看來,都是為了省事,提高辦事效率。可是,如果真是這樣,工作就可以總體減壓了嗎?不是,工作還是那麼多,只是分配到學校裡最弱的教師輔導員身上而已。輔導員是幹什麼工作的?可能輔導員自己現在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學生工作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複雜繁重,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就業問題、學生助學金資助問題、學生社會實踐問題、學生勤工助學問題、學生宿舍管理問題等等已經演變為一門複雜精深的學問,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了,不是一人可為的工作了。大學要發展,要生存,就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光靠輔導員一人一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能因為各級行政部門人手不夠,工作繁重,就將學生工作下移過去,似乎找個頂替的人完結了事,造成大家競相效仿,使得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老師指導和管理,難道就不需要各級行政部門指導和管理嗎?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讓人人參與學生管理,包括學生自己,這才是正常的大學生活。因此,我建議學生工作應該細緻劃分,分工合作。可將學生工作按類劃分為學生活動組織部、學生黨員發展部、學生宿舍管理部、學生體育健身部、學生諮詢服務部、學生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中心、學生財政資助部、學生學習生活部、學生就業指導部、學生學籍管理部、學生檔案管理部、學生志願服務部、學生輔導員工作部等依類來服務學生、管理學生。各部和各中心應以全校學生為服務和管理的物件,互相溝通協調做好學生工作的統計和服務工作。讓學生在校園裡根據自身發展和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套餐,而不是生活在盲目和迷惘中,不知道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在大學校園裡仍像中學一樣,等待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各部門劃分清楚後,責任落實到位,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找那個部門。
(二)輔導員工作職責規範化、明確化
輔導員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可依據上文提到的機構實施後推敲擬定。將各部門職責和輔導員的職責同時規範化、明確化,透明化,讓學生管理有章可循,有人可依,有責可問。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從事學生的思想教育,實際上就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指導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這需要輔導員有足夠的專業功底和學生相通,有足夠的耐心和學生溝通,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相處,有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學生融合。輔導員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學術累積和人生經驗、人格魅力作為指導的資本。
(三)輔導員工作合理流通制度
正是因為上文所述原因,輔導員工作的內容和重要性不言而語。需要優秀教師參與到輔導員工作中來,需要教師從輔導員的工作中總結教學的經驗和育人的經驗,需要真正的學術帶頭人參與到學生管理的行列中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學術導師。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輔導員,反之,不是人人都可以當教師。教師是教書和育人的主體,育人是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就是教師的工作。所以,輔導員就是教師,教師隨時可以當輔導員。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剛剛步入教師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我希望透過不斷學習和探索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本學期我校進行了
學完了此次
展現了高校教育的方法策略與教學藝術,突出了以學為為本,因學論教的教學理念,並且結合現在高校學生的特徵分享了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最後再結合這些方法進行了示例教學,透過對以上內容學習,讓我收穫很多,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要始終保持工作的激情,帶著微笑,懷著喜悅,
展現課堂魅力,構建高效課堂,要求老師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知曉新課程動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適時進行教學反思,注意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持人,首先對課堂要有一個整體的掌控力,把握每一節課的課堂結構,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同時還要進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瞭解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課堂參與方式,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其次除了教材
展現課堂魅力,構建高效課堂也離不開教師的發展,學校
總之,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超越傳統,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學習更多的創新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並敢於實踐,才能真正展現課堂魅力,實現高效課堂。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3
要做好任何一個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從業道德。而對於教師這樣一個重要的職業,更是要求從業者具備優良的師風師德。因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然而,當下,各種有損師德的醜聞、案件經常成為網際網路上被唾棄和批判的頭條,其惡劣程度駭人聽聞,事件的主角都身為教師,卻做著喪心病狂的事情。這再一次給世人,特別是教育行業敲響了震耳欲聾的警鐘。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了,是再次強調師風師德的重要性以及樹立優良師風師德的關頭了。在這樣一個時刻,我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參加了師風師德的學習,深感幸運。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穫頗豐,對於學習的成果,我個人聯絡實際,總結了一下幾點心得。
一、什麼是師德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質,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二、為什麼要建設師德
師德師風是教育工作者的靈魂。國家的興衰,取決於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於教師。 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成效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而教師的師德師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一個教師的工作成效。因此師德師風的建設顯得至關重要。
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鍵。這句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書。良好的師德會讓教師以專業嚴謹的態度去教書。
第二部分是育人。作為一個教育者,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也需要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對學生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等等精神方面進行引導和教育,也就是俗稱的育人。這些也要求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對學生的思想和精神進行教育及引導。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汙染。在網際網路的各大新聞中,屢見師德高危醜聞。這些醜聞的主角不僅是失敗的教師,甚至作為一個人,都是失敗和道德淪喪的。這些人這些事,雖然是教師的恥辱,教育界的汙點,但是他們的身份,確是教師。這已經給教育界和所有的教師敲響了警鐘:在 我們這個時代,在今天,我們呼喚師德師風的重新強調,我們需要再次樹立起教師的形象,我們需要矯正當前飄浮的教師群體中的不正之風。這亦是師風師德學習課程的價值所在。
只有良好的師德,才能浸泡出優秀的教師和學生。
三、如何建設師德
從上游確立典範,樹立帶頭效應。強化領導作風建設,樹立講正氣、講廉潔、講風險的作風。然後應該經常開展各種學習和交流活動,組織教師團體進行師德師風的學習交流,在不斷學習中,提高教師師德師風標準。從機制上確立賞罰制度,進行師德師風的指標考核,對於師德師風出現問題的教師個人,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懲罰,而不是姑息縱容。讓教師團體教授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成立家長委員會,學生代表座談會,教師代表座談會,以此類形式成坑徵求各界意見,促進教師團隊建設和成長。另外,可以進行規範管理。規範學校行為,明確學校的辦學宗旨,學校必須嚴格遵守《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有關素質教育的規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其次,規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從法律高度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明確的規範,確保依法管理,依法執教,依法育人。第三,實行校務公開,加強民主監督。
四、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也影響師風師德的建設
校教師是中國社會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承載著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在當前社會改革與轉型之時,其所面臨的社會競爭和精神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有關科研調查表明:當前高校教師心理正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不僅關係到教師個人的身心健康與生活愉悅,還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國家的人才質量與競爭力。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甚至腐蝕高校教師的師風師德的建設。而改善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應該抓住幾點。首先應該對自己所擁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確的角色認知;然後需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態,對自己從事的事業要有穩定積極的心態,並能付諸行動;再則應該注重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學生和家長和同事和社會;另外,也應該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恰當的情緒反應。教師職業具備高挑戰性,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懂得控制和調整自身情緒,而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作為教育者,若無創新也不會有教育物件的發展;最後應該有良好的應對方式。
五、小結
研究師德建設的思路可以從下來看。往往規律指出人們工作的路徑和方法。方向比努力重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要有精神,二要有能力。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參與的工作。執行力是領導者素質和執行者素質結合而產生的合力。
學生的素質,既是學習的條件,又是學習的結果,教師的素質,即是學習的條件,又是受影響受教育的結果。用什麼方法提高教師的全人格,來培養學生的全人格,是師德學風建設的重點之一。與時俱進是體現時代性,賦予規律性,體現創造性。而什麼是師德是:熱愛事業,熱愛學生,學高身正,品德高尚,教書育人認真負責,精益求精,誨人不倦。
高校需要的是“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校園文化。師德是一種特殊的鹽,校園是大缸。用師德醃出學生的全人格,好的學風。這就是醃蘿蔔教育。關鍵是教師有多少含鹽量。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4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生的成長,直接關係到學校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全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 首先,要求教師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再則,就像我們在討論時說的,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
其次,師德的另一體現是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麼,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
另外,師德最外在的體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範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不遲到,自己就不能遲到,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最後,就像我們在討論的時候說的,生源的減少,高校招生規模還在擴大,導致生源素質和以前不一樣了,做一個好老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講述學生能接受的知識,佈置學生能完成的作業。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試想一下,我們每個人,誰沒有受過恩師的指點?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是老師向我們伸出了溫暖的雙手;在我們成功的背後,是老師在為我們默默地耕耘;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是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5
做到自覺、自醒、自強、自重、自律,從而提高自己樹立良好師德師風的自覺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廣大青年學生的人格和品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師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是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思想與行為規範的總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關係與規範包括教師與國家,教師與教育事業、學術活動,教師與學生,教師之間,教師自我修養等基本的人際、社會關係與規範。師風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具有鮮明指向的思想與行為的定式或習慣。它既可以表現為教師個人的作風,也可以表現為教師群體的作風。由此可見,我們所說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幫助教師在事關國家、教育事業、學術活動、學生、同事與自我等問題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行為規範,是要在較長的時期內和教師個人及其群體中,使這些正確的思想與行為規範保持其穩定性、覆蓋面和影響力,從而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點在於對教師思想的引導和行為的規範,在於建立一種可以持續引導與規範教師思想和行為的良好環境和機制。
為人師表,授之以道。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用自己的品德、修養、情操、作風、儀表;對國家、人民和社會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教師,猶如一臺文明的播種機,透過不斷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品學兼優的畢業生,把文明的種子撒向社會四方,才使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和道德傳統得以代代相傳。在高校,由於大學生已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學生只注意教師的一些外部特點,而更關注教師心靈深處的豐富內涵,他們最佩服的是既有淵博知識、又有崇高品德、樂於幫助學生的教師。
師德師風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醜”。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在大學裡,常常看到一些學生喜歡接近老師,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但應該看到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繫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師,越是學術地位高的教師,越需要在這方面自勉。因為你有影響力,從正面說,人家都敬重你,從反面說,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認你,只是承認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來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說,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醜”。學生看老師,既看才,也看德。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才會真心擁戴你。
因此,作為高校老師首先應該成為學習的模範,對於一個“傳道受業解惑”的傳統教師,知識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何況當今世界知識倍增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個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就應該有終身學習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思想和觀念的同時,掌握新的資訊和教育技術、方法、手段,從而適應創新教育的重要學習精神還可以提高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交流的層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標而受到激勵,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動精神而感到壓力,形成雙主體間的互動局面,增強教育活動的實效。另外,作為高校老師還應成為德行的模範。道德能彌補知識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識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師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就是教師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風貌的集中表現,或者說體現了教師的形象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固然有主動適應和服從道德規範及規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師的影響是永遠抹不掉的,教師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學生中產生人格的魅力,學生有了現實的標準和模範,在思想上認同並在行動中做到自律,道德規範易於在學生的靈魂深處紮根。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自覺地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以學問教人,又要以道德範人。尤其是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學術道德修養,做到自覺、自醒、自強、自重、自律,從而提高自己樹立良好師德師風的自覺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廣大青年學生的人格和品質。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從生活環境中吸取營養。與其他道德風尚一樣,師德師風必須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才能實現由動機到行為的轉化,從意識形態進入現實的行動。因此,高校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時,要大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進而要求大家身體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學,在“做”裡求進步。強調每位教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本職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線,忠於職守,具有“出汙泥而不染”的內在追求,堅持一輩子烙守高尚的師德。
師德師風建設要取得廣泛成效,必須把普遍號召與骨幹先行,道德說教與人格示範結合起來,使一般的道德宣傳和號召先轉化為部分黨員骨幹教師身體力行的道德行為,作為黨員骨幹教師要靠黨性立身,靠素質敬業,靠成就進步,處處事事以先進性為標準,幹好黨組織交給的每項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範行為活生生地展現在廣大師生面前,供師生評說、比較、模仿和趕超。結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不斷淨化心靈,昇華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鑑別是非、辯證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以思想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以思想理論上的統一保證行動上的統一。黨員骨幹教師思想境界高尚起來,既可以宣示學校黨政領導腳踏實地狠抓師德師風建設的決心,也可以從黨員骨幹教師的道德實踐中探索有益的經驗和方法,還可以透過以點代面、逐步推廣的方式全面推進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只要我們緊緊抓住師德師風建設的這一切入點,始終注意發揮黨員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師中大興高尚師德師風,就能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朝著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理想目標邁進,使高校教師成為愛崗敬業、品德高尚、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先進道德群體。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6
作為一名戰鬥在第一線的年輕教師,很慶幸能有機會參加本次高校教師網路培訓,面對精品課程的建設,課程和教法的深入,雙語教學的開展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我曾深刻體會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能力的欠缺。而此次參加的網路培訓,恰是對我們所欠缺知識的補充及方法的引導,使我受益匪淺。透過這一次網路培訓學習,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1、透過學習,讓我更深一步理解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教師的知識要像自來水一樣隨擰隨有,要像泉水一般永不枯竭。遺傳學是作為一門研究遺傳物質的結構、功能與變異,遺傳資訊的傳遞、表達與調控的科學,是當今自然科學領域中發展最為迅猛、最活躍的學科之一,是生命科學各門學科的核心。同時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進行和深入,遺傳學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是生命科學各門學科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感到遺傳學知識抽象,學生難理解,復旦大學喬守怡老師透過對複雜知識簡單化的講解,讓我體會到什麼叫教學的“深入淺出”。深感遺傳學的教學應該改變教學模式,多種教學法共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變難為簡,明晰結構,欲揚先抑,設計問題”等教學要點,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作為一名遺傳學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反思教學環節,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實踐中成長,在學習中鍛鍊。
2、 透過學習,讓我更深一步意識到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要思考本專業該課程的教學立足點,要將課程教學上升到人才培養的高度,目光放長遠,此外,在低頭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做好科研工作。例如積極建設本學科的精品課程,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課程建設的發展。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對教學體系進行科學化建設,對課程內容和平臺進行必要的更新,對教學的方法手段進行積極探索改革。此外,雙語教學的開展有助於與國際教育相接軌。
3、 透過學習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蔡克勇老師的“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的講談,內容從世界經濟發展到我國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從愛因斯坦的教訓和認識到教育創新改革的推進,豐富多彩,講解生動,使我從單一的教學中抬起頭,睜開眼,站在另一個高度來看待人才培養的問題。無論是北大模式的“創新個性化教育”,還是中國科大模式“實施個性化學習方案透過學習”,都是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創新人才的先行軍。透過學習,讓我深刻意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
4、透過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網路學習的重要性。
網路學習開拓了我的視野,教師不再是一味的老掉牙,看書,看教案,看名人講座,跑各地開座談會,網路學習系統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使我受益匪淺,深刻的體會到:網路學習需要高度的學習自覺性、持續的學習動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但不能把學習封閉化,應提倡尋求合作、協同學習,在各自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獲取教學資訊之後,相互交換學習心得、體會,互相提問、評價,交流知識,並與所學的東西相聯絡,便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透過此次的網路培訓,使我對教學的理念有所上升,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所探索,對遺傳學的教學過程有所思考。並深感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科研是一項重大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做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有助於我們對教學的進一步深刻理解,是高等教育帶動國家建設的動力。
高校教師學習心得體會7
20xx年12月參加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專題網路培訓學習,聆聽了專家、學者和領導的專題講座,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此次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通過幾天的網路培訓學習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識水平得到了充實拓寬,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更新了我的教學理念,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學院教學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較大副度提升,增強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論與方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積極主持課題,發表成果,參與相關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下面將我的培訓學習心得與培訓後回到崗位後的實踐相結全,總結以下幾方面:
一、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 樹立現代教學理念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現代教學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而,高校教師應在傳授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獲取、掌握所需知識和資訊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強調結果本身;在適度掌握知識數量和精確程度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透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只有確立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並在教學中加以貫徹,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得到保證,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於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好的課程準備還需要好的課堂發揮,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提倡“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即要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以啟發學生探索學習、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對比式,啟發式、討論式,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透過講授、自學、討論會、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向題的能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溝通,注重教學效果
教學的目的在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主動接近學生,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餘活動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透過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師生交往渠道,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這有利於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透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學生可以從教學中受益,而教師也可以從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學相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四、善於使用語言技巧。
教師要講好一門課,除了要有高度的熱情與責任感之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講課技巧。平時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以此來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此外,還可透過作業、答疑、小測驗,甚至可以跟同學聊天等各種渠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疑惑,引入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的進度,總結如何用最貼切的語言講述問題。教師講課的語言應清楚流暢、精練樸實、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講課的語調要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對重點內容、應加重語氣,力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則語言平淡呆板,只能成為催眠曲,使學生昏昏欲睡。教師講課的語速要適中,要始終與學生的思維協調合拍。
五、樹立實施研究型教學理念,努力提升自身學術能力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只有透過對本專業及有關學科的科研活動,才能加深對本專業本學科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獲得最新、最先進的科學知識,由此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而教師知識結構的改善、學術水平的提高,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路開闊,也能站在新的高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更新,豐富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動的、靈活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強化教學學術觀。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者,不僅能夠密切跟蹤所授學科的前沿,駕馭所授學科的內容,還要能積極研究探索教學規律,從教學實踐中探究理論問題的相互聯絡,樹立教學學術觀,努力提升教學學術能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現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個人發展與學校規劃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