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精選7篇)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精選7篇)歡迎大家閱讀。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1

  《高山下的花環》這本書在八十年代還是有點名氣的,電影也火過一段時間,但電影我一直沒有看。昨天偶然間看了一下,馬上被迷住了,思緒萬分。思考一下,再寫點東西。因為我看的時候,淚水幾次差點溢位眼眶,為充滿感情的映畫動容,儘管內心深入一直在提醒自己,不過是一部藝術化的電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追求而已。但理想也是可以令人感動的流淚的,假如與你的理想追求相似。

  這是一部表現和平時期區域性戰士的影片,卻將戰爭作為背景,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會的人,是社會矛盾的承載體。於是,影片在戰爭的背景下,將凝聚強烈情感指向的各種矛盾方面一一展現:有對走後門不正之風的批評和憤慨,它們以強烈的情感衝擊力撼動人心,引人思考。

  尤其是不管前面發生的任何事情,當自衛反擊戰打響了。戰士們義無反顧地殺上戰場。艱苦的環境裡,戰士們乾渴難耐,靳開來為了提高連隊戰鬥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而犧牲,通訊員金小柱被炸斷了雙腿,梁三喜為掩護戰友趙蒙生中了敵人的冷彈倒在山坡上,憤怒的趙蒙生抱起炸藥包衝進敵人山洞,為贏得勝利立了功。戰鬥結束了。高山下的烈士陵地裡堆起一些新的墳頭,在花環掩映下,是那樣莊嚴肅穆。

  烈士的家屬們陸續來了部隊。靳開來的妻子楊改花帶著孩子來到部隊,但她卻沒有領來靳開來的軍功章。原因是靳開來愛發牢騷,又違反紀律去砍甘蔗。雷軍長憤怒地摔下軍帽怒吼:“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三喜的母親梁大娘和玉秀也千里迢迢從沂蒙山趕到連隊。她們用撫卹金和借來的錢為梁三喜還清欠債,珍藏起三喜留給她們的一件捨不得穿的軍大衣。

  夜色降臨在山坡上一座座墳頭上。梁大娘在梁三喜墓前痛哭不已,玉秀終於放聲悲泣。在另一座墳前,她們與雷軍長相遇,知道了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也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也埋葬在這裡,她們從心裡敬佩軍長。雷軍長不禁向她們舉手敬禮,他深感人民的偉大。

  影片的形象主體大多是些小人物,如梁三喜、靳開來、梁大娘、金小柱、雷凱華(小北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都愛自己的家,愛生活,儘管他們生活得並不富足,但他們始終將國家的榮辱興衰放在第一位,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一切,正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人民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懷。

  影片總體節奏處理依據情感的變化分成幾個階段:戰前的歡愉,官兵們戲水游泳,對甜美愛情含蓄的表露……;戰中的嚴峻,艱苦與死亡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特別是一個又一個困難被克服一,一個又一個戰友犧牲,戰後的篇幅更作為一個大的情感高潮,烈士家屬們的來隊,靳開來不能立功,餞別酒席上軍長和梁大娘語重情濃的話語……,又將戰場上的情感融入社會,將悲壯之情推向高潮,撼人心魄。

  我感到最難以自控的情感來自於對軍隊現實生活、家庭與國家,個人與戰爭的深沉思索。我是一個理想化的人,對國家、民族、人民與家庭幸福、工作與生活都有一種近乎完美的追求。這種追求不是有多高貴,而是認為他們是簡單而單純的,我對於複雜由衷地厭惡與恐懼。

  我希望的狀態集體是高貴的,人與人之間是真誠的,而不是互相為了利益而算計的。你想著默默地刻苦的訓練,提高殺敵本領,別人卻想著如何討好上級,捏造泡沫冷箭效應,博取眾人眼球,主要是領導,提職進步。為什麼說眾人眼球呢?因為許多不是一個單位的人不瞭解具體情況,只看表面熱鬧,會盲目跟風,這一方面例子太多了,許多人聽聞的知名人物,其實往往並不是本單位最有才幹的。

  我希望對國家的愛是真誠的,而不是表面唱高調,遇難躲一邊,像趙蒙生一樣,一直想著調回大城市,包括他的位高權重的媽媽也在作這方面工作。我想他媽媽作為單位領導平時總結與發言一定是個調子高得嚇人,這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現象,卻沒有人能制止,併成為一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社會規則,真是感到傷不已。

  我希望對民族的情感是真實的,中國人歷時五千年文明,的確是有無數人志士仁人灑過熱血與生命的,這些人的事蹟在歷史傳承著,成為民族血液的重要成分。並不能每個都做到這種無私獻身行為,相反卻應該儘可能在物質上,即便不能在物質上也應當在精神上予以支援。即便做不到,也不應當歧視他們土得掉渣,沒有文化而不夠浪漫,應當給他們足夠的尊重。

  我希望每個家庭都是幸福的,看到沂蒙山老區的人們條件那麼艱苦,但充滿了愛,如連長梁三喜玉秀儘管家裡很窮,但有骨氣,有愛情,這種幸福得讓人心碎。還有這種臨危受命的付連長靳開來一家也是很幸福。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2

  《高山下的花環》講述梁三喜、趙蒙生及靳開來等人經受洗禮,一心為國奉獻自己的故事。在電影中,梁三喜以大局為重,放棄來之不易的探親機會,跳出小我,用生命保護戰友;靳開來性格直爽,臨危受命擔任副連長一職,犧牲後因違反紀律為戰士們“偷甘蔗”未得到表彰;雷軍長兒子“小北京”,戰鬥時堅持學習,夢想將來能做一名將軍,最終因遇啞彈而犧牲。

  在九連這樣的組織裡面,凝聚了許許多多願意為勝利而付出生命的人,它允許靳開來的直言不諱,也包容不成熟的趙蒙生,並幫助其成長,作為景誠一員,我很渴望在一個成功的組織中獲得成長,更渴望能夠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景誠發展貢獻價值。

  我渴望的組織是“力往一處使的”。力往一處使,前提條件是我們有具體的目標,並且作為基層員工,我理解並認同這個目標,九連的目標是在中越戰爭中取得勝利,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位置作戰,一切動作都有關戰爭勝敗,很多時候,員工並非不願努力,而是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價值在哪裡,例如園藝師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做好廠區綠化,但他不一定知道工作價值在哪裡,如果能夠清楚描繪他的工作與景誠目標的關係,會大大提高積極性。

  我渴望的組織“領導是超脫自我的”。梁三喜作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九連連長,擔任著最為重要的領導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他“不以小我為中心”,為了組織,放棄來之不易的探親假,在所有人對趙蒙生嗤之以鼻時給出安慰,引導趙蒙生一步步成長並最終為其犧牲自己。我心中超脫自我的領導始終站有高度,不是以自己或自己的部門利益為主,而是以公司發展為重,他們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員工,帶領員工做對的事。

  我渴望的組織是“勇於接受改變的”。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誰痛苦誰改變”,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不被淘汰,無論是個人的改變還是組織的變革,必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太多人害怕跳出舒適區,可能整個組織都會顯得缺乏活力。趙蒙生一門心思想要調回城市,始終離不開大少爺生活,直到踏上戰場,看到別人的努力和犧牲,最後自我認可,一個“勇於接受改變的組織”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在改變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反覆實戰,最終我們會因為改變而收穫頗多。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話題:#年輕人假期生活圖鑑#,國慶放假前制定了好多積極向上的目標,最終還是逃不過躺在床上刷一天手機的結果,最後感嘆假期餘額不足,可能我們缺少的不是一個目標,而是艱苦奮鬥的勇氣,為什麼明明拿著手機不知道看什麼,還是忍不住看了一天?為什麼躺到腰痠背痛還是不願意走出家門?“小北京”有當將軍的目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就算炮火紛飛,食不果腹,他一直都在準備著。反思我自己,在目前的崗位上,應該如何盡己所能,時刻做好準備,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

  不斷學習,保持前進。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學習是永恆的話題,在我的崗位上,我需要更加刻苦學習,努力在學歷上得到提升,同時藉助公司學習平臺,特別是目前倡導的向華為學習的契機,使自己得到綜合性的提升,另外,我希望能夠影響身邊同事,哪怕只是一個人,逐步建立景誠的學習氛圍和風氣。

  下現場,讓工作不脫離實際。既然自己不是製藥相關專業畢業,那我就更加需要下到現場瞭解情況,才能不脫離實際去工作。下現場的主要目的並非要精通生產工藝,或者是要提出什麼問題,而是要了解流程,員工的工作方式、需求等,將自己所學用到一線,能夠為領導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在最近“故障成本”工作上,經過與各部門對接,我才發現自己設計的表格並非實用,只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工作,我才能讓我的設計更匹配實際。

  開始工作前先進行演繹。在我的崗位上,有很多工作是需要與各部門溝通和協調的,雖然我能夠清楚傳達,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先充分想清楚、想明白,這個工作該怎麼做?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領導們?後期,我希望自己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得到改變,接到工作任務或需要溝通的事宜,先自己理解清楚,考慮周全,要做“過濾器”而不是“二傳手”。

  仔細更仔細,不斷降低錯誤率。在我的崗位上,涉及較多需要對外的,或幫助領導審閱的資料,我相信“粗心”不是性格,而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責任心,後期,我需要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不斷降低工作中的錯誤率。做一個艱苦奮鬥的年輕人。在公司向華為學習的過程中,

  我新學了一個詞語——“艱苦奮鬥”,很長一段時間我將它作為自己的電腦桌面,時刻提醒自己,學習很苦、工作很苦、生活也苦,以往的努力只夠讓自己維持現狀,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年輕人,不怕挫折,不言放棄,有勇氣也有能力接受變革和挑戰!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3

  平凡的歲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崢嶸的年代,更不缺硝煙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環》觀看已久,每一個鏡頭卻仍歷歷在目。它以最精簡的手筆,最樸實的鏡頭,帶我們穿越時空,看向那硝煙滾滾的時代。

  面對戰爭,並非人人都生來是英雄。指導員趙蒙生也曾企圖逃避,他畏懼,他迷茫,這也正是未經歷戰爭的大多數人的寫照。可戰火與死亡不會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們成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這樣歷練而來。面對生死的離別,情同手足的兄弟犧牲,再怯懦的靈魂也會覺醒,再柔弱的羔羊也會咆哮。而放眼未來,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戰爭卻並不曾遠去。我們未歷經死亡,但我們有軍人的血性;我們或許畏懼傷亡,但我們絕不退縮;我們並非生來英雄,但濃烈的硝煙終會帶給我們重生。

  面對戰爭,人人又都生來是英雄。無論是心直口快的靳開來,還是無私奉獻的梁三喜,他們都在時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戰爭。每一名戰士身後都有幸福的家庭,牽掛的父母,可面對戰爭,他們都義無反顧的放下一切,衝鋒在前,以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城。靳開來說:“乾了這碗酒,烈士陵園見!”面對生死未卜的戰爭,為了身後千千萬萬家燈火,無數戰士前赴後繼,用鮮血與生命將“英雄”刻印在祖國邊疆。

  戰爭殘酷,卻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對斷水的危機,副連長靳開來冒著違反紀律的風險為戰士砍甘蔗,也最終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正是這“生命之水”解決了連隊的燃眉之急,為部隊的勝利鋪平了道路。面對戰爭的爆發,雷師長義無反顧的將獨子“北京”送上戰場。他才華橫溢,卻又默默奉獻,雖然年少,卻鬥志高遠。這樣優秀的人才,並沒有擺架子,比後臺,而是紮實工作,立根基層,卻不幸犧牲在戰場。在戰爭年代裡,正是有無數像他們這樣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革命先輩做為中流砥柱,我們的部隊才會在千百次戰鬥中攻堅克難,帶領全國走向勝利。

  當然,英雄史詩永遠傳唱,但我們也不能忘記血與痛的教訓。趙蒙生的母親曾數次力圖調動兒子遠離戰爭;組織領導因不喜靳開來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譽;“北京”甚至為兩顆早已過時的臭彈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些我們都不能忘記。即使是在新時代的當下,這樣的情節也時有發生:位高權重的官員為孩子“開後門”;喜歡甜言蜜語的領導厭惡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後勤的疏忽令戰士們在訓練中傷病百出。站在時代的浪潮前,我們更應銘記歷史,銘記這些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一支強大的軍隊,永遠是一支善於總結的軍隊,只有克服這些陋習,肅清軍隊風氣,才能使我們走的更高更遠。

  身為新時代的軍人,我們肩負祖國建設的重擔。我們或許並非生來英雄,但定要在時代的浪潮中爭當英雄。我們要將將祖國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將奉獻與拼搏記在心間。無論是在硝煙中浴血的戰士,抑或在和平時期為國奮鬥的百姓,他們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力量,教會我們中國人的自豪,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牢記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傳承先輩的意志與精神,祖國的希望就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們定會不負使命,砥礪前行!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4

  在我幼年和少年的十年之間,中國被迫進行了兩次戰爭,一次是1969年、針對蘇聯的珍寶島戰爭,一次是1979年開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只是,前一場戰爭規模小,時間短,後一場戰爭規模大,時間長。

  今天,又看了一遍反映對戰爭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我再一次落淚了。也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為它流淚了。是的,這部電影是很老很老,老得和我以前那個八十歲奶奶一樣(雖然第一次看他的時候,我只有十九歲)。可是,觀眾的留言卻是很新很新的,新得就像是剛剛竣工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

  583條評論無法一一寫出來的。這裡讓我隨便摘抄一些評論吧。

  “其實我們就要這種電影,能樸實無華的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恰恰是現在一些導演最求的金錢在上的表演藝術無法企及的。”“看著哭著,哭著看著。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那些為了祖國而犧牲的軍人,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一個不敬仰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緬懷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烈!強烈建議各大院線重新播放此片!!”,“這部影片比現在任何抗日神劇都好,為什麼不放呢?84萬的點選量,與韓劇的千萬點選量相比,呵。當人們人忘記了戰爭,它就會來臨。”“精品應多播多放;為何各大電視臺盡播些垃圾劇,應多播些正能量的影視劇,向最可愛的人敬禮!”,“流著眼淚看完這片子,萬分感慨。向烈士致敬!”,“這個電影以前沒看過,現在一看,比現在拍的打仗片好多了,也真實多了,這電影也不像樣板戲,很深刻的刻畫了人性,很好的電影啊!”,“做為軍人我是流著眼淚看完後半截片子的。”“我哭了,看一遍哭一回。不要忘了這些為國捐軀的英烈!”“看一次留一次淚,這就是中國軍人的風彩,現在那些編劇導演不好好去在真實的歷史中去挖掘更好的題材來宣揚正能量,讓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的來之不易。整天弄些倒人胃口的神劇或鬧劇來糊弄觀眾。”“20多年前看這部影片時我流淚了,今天再次看這部影片時我又流淚了,兩次的眼淚有些許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運,我是替自己流淚。流著眼淚看完了,特別是最後在梁三喜的墳前真是太感人了!”“看哭了向英雄致敬”。

  這樣的電影,這樣的評價,在中國,甚至是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上都是很少的。《英雄兒女》、《上甘嶺》、《甲午海戰》固然好看,固然感動人,但是,它們相比《高山下的花環》顯得過於蒼老,所以,看過這電影的人,真的還有必要多看幾次,它能讓我們明白今天是多麼幸福;沒有看過的人,更有必要好好看看這部電影。什麼韓劇,什麼熱播劇,小資情調的,和這個處處充滿正能量的電影是無法相比的,就像是小小墳塋和泰山能夠相比嗎?和華山能相比嗎?和三清山能相比嗎?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用淚水澆灌的.電影,值得每一箇中國人好好看看,特別值得當今的青少年看看。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5

  外面的風是悄無聲息的,透過白色邊框的小窗,只能看到黑夜下顯得更加黑暗的樹影,也就只有輪廓。

  在軍訓的最後一個晚上,教官組織我們觀看了這部紅色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在祖國的七十華誕之前,這也算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人擠人的坐在禮堂裡,天色已經暗了,面前的螢幕上緩緩出現了座座大山的身影。電影最開始,九連計程車兵們日子過得快活、平靜,甚至炮排排長還抱怨:“沒仗可打,我手都癢了。”連長梁三喜的假條批了下來,為期一個月,他的臉上有著黝黑的皮膚都掩蓋不了的喜悅和高興以及隱隱約約的期待。但是他卻拒絕了戰友們立刻回家看望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孩子的提議,因為“新來的指導員在這兩天就要到了,我得先讓指導員熟悉一下連裡的情況。”他和梁三喜一樣的年紀卻因為平日裡的保養而顯小五六歲,洗完臉要擦雪花膏,揹包裡掏出來的是洋酒和好煙,這都顯得這個指導員趙蒙生與這塊地方的其他士兵不是一類人;而部隊的日常訓練負重登山他累得氣喘呼呼大汗淋漓,甚至需要年紀尚輕的警衛員柱子替他拿著負重的包;他吃飯時也如同受苦難一般。這一切都使直腸子的炮排排長靳開來心中感到彆扭萬分,他向連長抱怨趙蒙生的心不在部隊,而梁三喜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放在心裡面上卻不顯出來。趙蒙生的母親終於給他安排好了,就在他急著離開的時候,戰爭打響了,九連被任命為“尖刀連”到戰場殺敵。而正在收拾行李的趙蒙生被梁三喜苦口婆心大氣凜然的一番話說服,跟著部隊奔赴戰場。戰場上靳開來為了給戰友們招誰去冒險砍甘蔗然後被地雷炸死了;連長梁三喜為了保護趙蒙生中槍死了,留下了他的六百二十元的“欠賬單”;開戰前收編的新兵“小北京”拿火箭筒炸碉堡時拿個兩顆啞彈,中槍死了……後來梁三喜老家的妻子韓玉秀和老母親賣掉了養肥的豬得了七十元,加上政府的撫卹金五百五十元離開鄉下老家來到了部隊為梁三喜還上了債務。最後電影在韓玉秀和她婆婆慢慢走著離開部隊,部隊戰士們含淚相送中落幕了。

  這部影片看的我心裡很是難過。一個月的時間都沒心好好熟悉連裡的事務,以至於梁三喜無法及時休假回家看看他剛出世的孩子,準備回家時戰爭打響,他無法離開連隊,到最後,在梁三喜死前,他都沒能看一眼他剛出生的孩子、深愛的妻子,年邁的母親。雖然最後趙蒙生幡然大悟,認認真真做好軍中的事務,但是他永遠無法完全彌補梁三喜,即使可以在經濟上援助梁三喜的家屬,但是他無法彌補梁三喜至死都沒能見家人最後一眼的遺憾。影片裡的小北京其實是軍長唯一的兒子,這令我很是動容,參軍打仗的不再只是來自農村鄉下的年輕人,高官的兒子也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事業,我的心情就和影片中梁三喜的母親說那句話時的心情一樣“這麼多年了,我終於看到了”。

  為著祖國而努力奮鬥,這不僅僅只是軍人的職責,也是我們每一箇中華人民該做的事,我應該學習裡面那些軍人們的精神,為了和平幸福的生活、為了祖國的領土主權不被別人侵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鼓起所有的勇氣,堅定自己的心,努力奮鬥!做現在我力所能及的是,去認真學習知識,積極參與社會的正面活動,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發揮自己的價值,為以後投身於社會建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6

  在那個悶熱狼狽的大禮堂,在人擠著人的逼狹空間裡,寬大的螢幕上佈滿了充滿年代感的噪點,微弱的熒光映著人們的肅穆的神色,失真的影音掩不住人群中的抽泣。人們沉默著,我的眼裡也飽含晶瑩。

  高山,是戰火紛飛的中國,是電影中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們以骨肉為基,鮮血為鋼,為身陷囹圄的祖國開闢出一條崎嶇粗糙的山路,鑄造出無所侵入的堡壘,編織出一條條凌風傲雪,清香四溢的花環。

  這部年代久遠的紅色電影在壯麗的悲劇中,熱情謳歌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深具人性力量,飽含對戰士們無私奉獻的讚美與歌頌,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英雄人物。貫穿全片主線的趙蒙生;為人忠厚,行事勤儉,善解人意的梁三喜;敢做敢當,身挾硝煙,口吐牢騷的靳開來;胸有大志有作為的小北京;柔軟又堅韌的韓玉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戰火中人們細膩的情感:親情,友情和愛情,每一樣都足夠讓人動容。

  親情,雷神爺和小北京的親情。嫉惡如仇,一身正氣的雷神爺身在官場卻以己為任厲聲呵斥官僚的腐敗,小北京從小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對軍事頗有見解。雷神爺親手送小北京上戰場,當戰爭結束,硝煙停止,他卻只收到了一枚金光閃閃的功臣勳章。小北京的死無不揭露了部分軍隊中的上層領導以權謀私,官僚作風嚴重等醜惡現象。

  友情,蒙生和三喜的友情。同生在沂蒙山,他們卻是不同世界的人。叼著金勺子長大的蒙生經過戰火的洗禮和三喜的薰陶,成功地突破了自身的劣根性而拿到了一等功,成為了戰爭中的大功臣。

  愛情,三喜和玉秀的愛情。晨曦的微光中,從民政局的窗戶外,探頭的小朋友們見證著他們婚姻神聖的締結;部隊裡,三喜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羨慕他們羞澀恩愛的笑靨;但終於三喜悲壯地離開人世,純白的靈魂升入渾濁的天空,只留下了一張染血的欠賬單,玉秀一腔相思情終於化作墓碑前的花環。他們是戰爭中無數對苦命鴛鴦的縮影。

  我最欣賞的人物,叫靳開來。

  他言語粗俗卻有著真性情,他重義氣,講道理,不斤斤計較。他不在意自己的直言不諱會為自己的政局風評帶來不良的影響,也不在意自己為了戰士們的存亡私自帶人去砍百姓的甘蔗會不會讓自己的評功蒙上陰影,他是我在這部電影看到的最真實的戰士。他不貪腐,不畏戰。他是中國的戰士。

  我最震撼的一幕,是蒙生從三喜胸口前掏出欠賬單的那一刻。欠賬單,一張有著皺巴巴的摺痕和暗紅的血漬的欠賬單。一張整整齊齊的寫著欠了什麼欠了幾元的欠賬單。一張被三喜放在胸口前,寫在遺囑上的欠賬單。玉秀用一頭豬和三喜的撫卹金抵上的欠賬單。他承載了三喜寒風傲雪的靈魂。它是一種重諾守信的精神,它刻在中國人挺直的背脊裡。

  這些令人驟然淚下的故事,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人物組成的,戰爭把他們聯結在一起。他們有的並不富足,有的並沒有什麼才能。但在國家興亡前,他們永遠把國家的榮辱勝負放在第一位,位卑未敢忘憂國。泱泱中華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這些閃亮的星星在河底發著光。這光芒微弱無比卻堅強不屈,無數顆星芒匯聚成流,匯聚成一股無法戰勝的中堅力量,成為中國的鐵拳。

  新世紀二零一九年,戰火不再瀰漫中國的每個角落。但祖國依然需要這無可戰勝的鐵拳。

  泱泱中華,萬里長城。古有烈士黃繼光獻身堵炮口,文人譚嗣同橫刀向天笑。今有博士楊振寧兢兢業業,水稻之父袁隆平消滅饑荒。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可以不必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做好孩子,好學生,好市民。為祖國科技事業做貢獻,為社會秩序的鑄造添磚添瓦。社會穩定,科技發展,國家才會安寧。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500字7

  週末偶爾刷影片看到《高山下的花環》片段,索性上優酷搜全片來看,看完感慨良多,為投機取巧的軍二代趙蒙生而憤怒,為心直口快的靳開來救了全連的命卻沒被記功而難過,為正直守信的梁三喜家屬而感動。

  全片開頭,“軍二代”趙蒙生,被母親動用關係送到部隊擔任指導員。實際上,趙蒙生只是到軍隊鍍金,隨後就將“曲線轉正”。在連隊迎接他的,是電影的另外兩個主角:連長梁三喜和炮排排長靳開來。

  連長梁三喜家境貧寒,但盡職盡責,待人真誠,深受大眾喜愛。梁三喜的高尚之處不只是他愛護戰士,顧全大局,更在於他的誠實守信的品質。他在戰前給妻子的信裡寫到,自己因給父親治病借了欠別人和公家620塊錢,如果自己犧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撫卹金和家裡賣豬的錢替他還賬。後來,梁三喜真的犧牲了,他的母親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韓玉秀抱著他們剛出生未滿月的女兒千里迢迢地來到部隊,而且是下了火車不捨得坐車,步行了幾天幾夜,最終把620塊錢還清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操啊,俗話說:“人窮志不能短”,梁三喜他們一家誠實守信,堅守“人死帳不能賴”的道理,他們雖然貧窮但他們活的有尊嚴有骨氣!當然在一些欠賬不還的老賴看來可能就是傻子所為。

  得知自己的指導員要臨陣脫逃,梁三喜再也顧不得形象,大罵粗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湧到部隊裡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並對趙蒙生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梁三喜,靳開來是一個心直口快的武夫。因為說真話得罪上級,他一直未獲升遷,直到戰爭開始前才被提拔為副連長,用他的話是“戰前賞了一個送死的官。”這說明上級並不否認他是英雄。當戰爭打響了,他衝鋒在前、吃苦在前,最後為了救活全連戰士,違反紀律去砍甘蔗,結果踩到地雷壯烈犧牲。因為他的犧牲不是去堵槍眼,所以他犧牲後竟不被基層領導承認是英雄,不給他發軍功章。這引起了全連戰士的不滿,大家都說了“如果不給靳開來同志立功我們就不幹了”之類的話,就連雷軍長知道後也說:“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

  靳開來當然不喜歡趙蒙生這種吃奶油蛋糕的“軍二代”,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輕蔑,甚至說“要自費到北京去上訪”。這幾乎是“三十年”後,中國百姓第一次在銀幕上看到特權階層和大眾子弟的對立。

  戰爭山雨欲來,部隊即將開拔。趙母不想讓兒子去送死,她試圖在最後關頭動用關係,把趙蒙生從軍隊拉出來。她把電話打到舊日戰友、現任軍長雷震那裡。這讓雷震很惱火。隨即,他在大會上當著全體官兵的面,把趙母描述成“一位神通廣大的貴婦人”,並怒稱“老子要把她的兒子第一個送去炸碉堡!”當時的觀眾聽起來很過癮,現在的觀眾聽起來一樣過癮,雷軍長這個角色也得到了昇華,他原本是被趙蒙生的母親從死人堆裡背出來活了下來,然而他卻“不近人情”,不走後門,不拉關係。這不是不講人情,而是講天理。雷軍長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把他的兒子“小北京”凱華也送上了戰場,最後壯烈犧牲。軍功章送到他面前時,他亦老淚縱橫。

  戰前最後一頓晚餐,靳開來舉杯對梁三喜說:“乾了這一杯,烈士陵園見!”後來,兩人果然犧牲。軍人也有家人,也是血肉之軀,他們在明知會犧牲卻能義不容辭,這種軍人形象讓人肅然起敬。同時也說明擁軍優撫的必要性,沒有先烈的流血犧牲,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環境,我們要從心裡敬重這些最可愛的人。

  這部電影裡面說了很多別的導演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片就會被禁,同時後面有情節也很感人,還是趕緊刷了為敬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