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精選5篇)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1

  回顧高三一年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科任工作都比較繁瑣。作為一名第一次帶高三的老師,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膽的進行了一些新嘗試,當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問題。以下分別就這兩方面作簡要闡述。

  1、對教材的處理。個人覺得近幾年的高考,大有迴歸課本之勢。顯然,高考對於課本基礎知識考察的廣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強。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那麼,如何吃透課本呢?我覺得,一是要將課本讀“薄”,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和近年的高考試題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錄之間的內在聯絡,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實效,落實考點,在強調知識的整體,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同時,注意打破章節順序,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時代特徵,理清知識構建體系,活化了歷史知識發展脈絡,提升了最終的解題能力。

  2、對方法的指導。我的理解是除了迴歸課本外,近幾年來常見的另一種現象是逐漸脫離了死記硬背型的知識考查,轉而充分利用新穎材料來設定思考問題的情景,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用意顯而易見。要想短期內實現突破讀題解題能力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常規教學外,我比較注重練習部分的講解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審題時思維缺乏嚴密的邏輯性,表達時的語言粗糙、不到位、不嚴謹等問題,我們反覆練習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高考“怎麼考”,從其答案中體會“怎麼答”,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

  3、還存在的問題。首先,對研究高考方向努力還不是很夠。沒有注意好對各種資訊來源的鑑別和甄選,“盡信書不如無書”,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鑑別。其次,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不合理,授課有前松後緊的現象。有點知識容量過大的盲目和倉促之嫌。再次,引導學生落實基礎方面,沒有做好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技巧很好的轉化為自身知識和能力工作。在最後的衝刺中也沒有注意好教會學生在時間緊,作業多的環境中如何調整複習節奏合理安排學科的方法。

  綜上,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一年的高三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鍊和一次提高。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2

  這次高三期中考試對我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現在的狀況是前有狼後有虎,各重點中學分數遙遙領先,揚中普通中學的分數步步進逼,有些重點班甚至超過我校普通班的分數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有如下反思:

  1、平時的教學要在“實”字上下功夫,要反思自己的備課是否踏實了,所涉及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沒有都講透了,學生掌握的到底如何,學情研究是否細緻,每個學生是否能每章每節都能過關,要求記憶的內容是否都很明確的掌握了;

  2、教學進度要統一,主要是我講的比較慢,而曹組長進度比較快,下一階段要統一進度,進度統一後,可以有利於下面一些舉措的統一安排;

  3、默寫:以後的默寫利用早早讀的時間,兩天一默,默寫統一題目,統一批改,各班重默的同學統一於第二天中午省中之聲時間到十五班旁空教室進行重新默寫。

  4、限時練習:練習要強調常規化,只有常規化學生才能認真對待;面對批改中的困難,我們做到選擇題全批,非選擇題每個班批半個班,但是批改中要進行評點,指明問題所在;一階段後的易錯題目要整理重新進行強化。

  5、增加預習環節:每天晚上的預習工作要發預習講義,以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在第一遍看書時就要明確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感到中國近代史下冊是第一遍複習,不少學生書很不熟,造成了上課講解時常不知所云,即使答案在書上也找不到相關知識點。預習講義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填寫。

  6、查漏補缺:主要在11班進行,11班同學書本熟悉,但是每次重看都僅僅是簡單的重複,面對容易忽視的問題,雖然一再講過,但是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許多勞動僅僅是重複的、無效的勞動。查漏補缺首先是在平時講授新課中,星期三與星期六,安排成績較好的學生將這一階段易混易漏的知識點給大家點明,然後我針對問題進行點評。其次,在提優班中,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分組討論,總結易混易漏知識點,我再此基礎上進行整理,形成講義,印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自主複習時加以注意。從昨天分組討論的結果中,反映還是有些問題,雖常講常練,還是存在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這部分同學還是佼佼者,而其他同學中的情況可想而知。所以這項工作應當成為11班分數新的增長點。而其他班也可以分享這一成果,促進提高。

  7、針對普通班中的學習困難的同學,想採取一些夯實基礎的舉措,但是時間上沒有保證。這部分同學在下階段的預習、默寫環節中應當重點照應,努力督促其掌握基礎知識。擬利用體育活動課時間,將這部分人集中起來,安排專人進行基礎知識的梳理,類似於會考複習模式,就劃書本重點,根據書本明確其中的問題,出一些基本題,訓練其解題能力,如材料題,就訓練根據材料找答案的能力,問答題透過基礎知識的強化,要求其能回答其中基礎部分的題目。實現班級中的分層教學,提高其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但是時間得不到應有的保證,如利用體育活動課時間有些不忍,且補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

  8、針對學生中主動性不強,欠缺主動分析問題的`動力與信心,堅持“等、靠、要”,我一直在逼迫學生必須自主分析,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這與長期養成的習慣、態度有關,很難一時改變,也與部分同學基礎知識的欠缺有關,但是要加以訓練、培養,另外這種方法所用時間很多,教學進度因此與同類班級有差距。

  9、高三學生時間較緊,可資利用的時間都已經利用了,以前重默還可以利用中午等時間進行,現在學生中午上課後本身就比較累,省中之聲時間也利用午睡,就是考慮到時間緊,沒法將重默的工作落到實處。以前重默較多的是英語學科,現在政、史都要加強重默,時間衝突較大,建議學校是否能考慮每天給一節自由處理的課,這樣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查漏補缺,如英語需要默寫的可利用這段時間補習,然後去進行重默。歷史記憶量較大,每天的內容較多,重默的同學不僅需要複習好今天所學內容,而且還要彌補昨天的不足,弄不好就會形成惡性迴圈,政治也是這樣,如給一節自由複習的課,這樣重默的同學也有時間進行補充這兩天的不足,另外對其他學科來講,學生也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總結和分析。

  最後,我們高三歷史備課組承諾,我們會努力的去做,去落實我們的一些想法,力爭在鎮江市名列前茅。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3

  提起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不少教師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書太難教了,講了那麼多,做了不少題,可最後拿到試卷一看,真是“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儘管每年都有相同的感嘆,但我們廣大歷史教師還是要進行一輪一輪的複習,就是儘可能讓學生多學點知識、多考點分。

  我是XXXX年開始從事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帶過了兩年3+2歷史單科高考,八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論經驗無法與老教師相比,論學識也不及眾多的“研究生”的後生們。但透過近十年的高三的磨練,特別是近幾年對新課改和安徽文化史的研究中,結識了一些省內文化研究的專家,受益匪淺。以下對高三的教學侷限性與與後期複習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一、過份侷限於課本知識和複習資料,陷於“本本主義”

  我們許多老師認為,教材內容就是教學內容,強調教師的教學要“源於教材”、“忠於教材”,不能“脫離教材”、“超越教材”,這種把教學內容絕對教材化的觀念,陷入了“本本主義”的泥潭。現實中往往把幾本教科書奉為萬能,認為只要把課本知識全部掌握了,高考沒有什麼對付不了的;實在不行還有一本複習資料可以做參考。殊不知,現在的複習資料大多是相互抄襲,自主創新的太少,我本人在20XX年上半年就用三個月的時間編了一本“挑戰高考”(40萬字,海南出版社),書出版後,就連自己都不想用,因為絕大部分內容是東抄西抄而來的。

  二、過份侷限於課堂,教師一味地“滿堂灌”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

  教師重視對學生集中思維的訓練,卻忽視發散思維的培養。基本上採用“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有人認為,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決定了這門學科只能採取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用主要精力和時間來講述歷史知識,即使一講到底也無可非議。如果翻閱一些老教師總結畢生教學經驗的著作,就不難發現,長期以來(至少90年代之前)歷史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說就是單一的以講述為主的方式。現在時代變了,教材也換新的,但我們許多老師還在滿堂灌,結果導許多致學生不願意上歷史課,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過份侷限於校內,忽視了社會大課堂

  傳統歷史教學的時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課內校內,加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課外學習幾乎是空白。課堂教學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都是課外學習歷史的好場所,特別是大量的歷史遺蹟,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物化、真實、形象、豐富的歷史材料,更是歷史課外學習獨具的優勢。因此,歷史學習應將視野拓展至整個社會,社會才是學習歷史的大課堂。但現實生活中基於種種困難,我們教師特別是高三教師絕不可能帶領學生到社會大課堂中去學習。

  四、過份侷限於閉卷考試,弱化了學以致用的史學功能

  傳統歷史教學一直沿用閉卷考試,考試的內容多為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歷史學科的考試要真正達到考查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須改傳統的封閉性考試為現代的開放性考試。在這種考試中學生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意識。

  五、後期的複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整合教材,夯實歷史主幹知識。20XX屆高考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按照專題形式來組織的,跨度大、難度高、跳躍性強,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在直觀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容易給學生造成記憶困難甚至混亂。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應適時加入通史部分的複習。第二輪複習時,應以通史體例輔之以熱點問題進行,學生只有對某一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特徵有了全面地認識,才能“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依據教學指導意見,最佳化三維目標的達成。20XX屆我省高考將立足於教學指導意見,參考課改地區高考試卷命題,注重歷史學科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歷史複習中,吃透教學指導意見,最佳化三維目標特別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成為我們20XX屆高考複習的重點之一。

  3、平時多注意新題型的收集與訓練。新課改意識將更加開放,新題型很可能出現,平時須多注意收集與訓練,如情境類,文史常識類、研究性學習類、辯證認識類等題目。

  4、適當講解安徽省歷史文化遺產。20XX屆高考文綜將獨立命題,借鑑課改地區歷年的高考卷,我們可以發現,考查本省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題目還是有的,我省也有可能借鑑。

  5、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提取有效的資訊,兩類材料的閱讀迷惘,一類是文言文,另一類是外交辭令,平時複習與訓練時應加大閱讀的力度,提取有效資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提取選擇題的有效資訊,關鍵是抓住題目中的時間、地點、人物這三個要素(特別是時間要素),另一類是提取主觀題的有效資訊,關鍵是要明確題目“考什麼和怎麼考”的問題。據參加高考閱卷教師反映,部分學生在回答32題“指出唐代科舉制與英國近代文官考試製度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共同之處”問題中,竟然在回答宋代科舉考試,顯然是沒有明白“考什麼和怎麼考”問題。

  6、關於訓練與講評問題。訓練題目要遵循考查內容上不超出考綱範圍,設計風格符合考綱示例,以不偏不怪為原則,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與技巧為目的。具體方法是從課改地區高考模擬試題和各大歷史教學網站上收集整理,也可以參照考綱示例,自己設計題目,應加強考生應試能力與技巧的培養,如字跡是否工整,是否在規定範圍內答題,語言表達是否概括精練,心理壓力是否過於緊張等問題。在講評時,尤其不能拘泥於參考答案,應多鼓勵學生按合理的思路來組織答案,答案要專業化、規範化、精練化,多研究高考方向,總結命題規律,總結做題技巧和要求。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4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從中國古代史開始複習,陸續複習了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三月底進行了一次模擬考試,檢測一下前段時間複習的中國史的內容。成績出來了,情況不容樂觀。看著與兄弟學校一大截的差距,我們陷入了深思。

  本次模擬考試,全級合格率不到40%,優秀率不到10%,低分率高達10%,怎一個慘字了得!幾個班合格率沒有一個班超過80%,優秀率沒有一個班超過30%。全級生地已合格的,還有27人需要重點關注輔導,向全科合格奮鬥。每次考完試,我們都不相信,怎麼會這樣?哪個考點沒講到呢?

  這兩週一直進行著一模分析會,先是學校級裡分析,然後我們自己備科組分析,最後鎮裡總結分析。我原來是很討厭這種考完試後的各種資料分析的,覺得這次又不能代表中考。後來聽得多了,慢慢地習慣了,其實能看懂這些資料也是一種進步。透過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及時總結反思,找出原因,想出辦法,制定對策。

  幾次的一模成績分析都提到找準目標的問題,我們備科組反思總結後,確定後階段的備考工作重點是抓生地已合格的同學,查漏補缺全科合格。生地已合格的126人中,歷史還沒合格的同學,要單獨談話,分析試卷,引起重視。特別關注這部分同學,課堂多提問,多檢測,及時反饋。每個班都要分析出優生數差距大的原因,迎頭趕上。早讀要目標明確,嚴格要求,給具體讀的內容,及時填空檢測,爭取都過關。老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留時間給學生記背歷史知識。尤其是畢業班,學生各科都有作業,他們不會花很多時間完成這些打折的科目,即使完成了也是應付式的。所以,我們不要寄希望課後,課堂上要給學生時間完成作業,決勝課堂。我們有時候只記得一首歌裡的一兩句,並不知道那首歌的歌名,也不知道開頭怎麼唱。之所以記得那一兩句,就是重複的多,聽得多。同樣,對複習時牽涉到已複習過的知識要常提起,不斷地重複已複習過的知識點,增強記憶。

  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上級領導能常指導我們的工作,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希望兄弟學校不吝賜教,拉我們一把。希望學校領導對我們打折的薄弱科目多多支援。

  高三歷史考試反思總結5

  緊張繁忙的兩個月隨著月考的結束也終於告一段落,考試雖然結束了,但是生活還在繼續,教學也還在繼續,每年在考試結束後,我們都要來思考一下當年的本科目的考題,針對今年全國卷文綜歷史試題,學生的看法是選擇題比較難,難的原因就是感覺自己學了那麼多,可一遇到高考題,感覺很生疏,也就是說平常做這種材料型的選擇題很少,我們平常訓練的更多的是缺少材料情景的選擇題。對於大題,感覺比較容易,可以適當的找到關鍵點,進行分析歸納,即有話可說。而我覺得今年的試題充分利用新穎材料來設定思考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們進行思考,是近幾年來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一種方向,對於我們的教學和訓練有指導性,尤其是脫離了死記硬背型的知識考查,考點基本上是歷史中的常識,大家都應該掌握的,關鍵就是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擺在了第一位,怎樣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成為我們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最後一道綜合題,還從情感態度價值觀角度進行了考查,這也是今年的一個新的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表現,也應該是一種方向。總之今年的歷史高考題還不錯,能代表一種方向,具有引導性。

  從事高三歷史教學也有幾年了,每年都在思考總結,去年總結時感覺自己還是認識很深的,而且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在今年複習時能有自己的一些成型的套路,特別是引導學生漸漸地進入自主學習狀態,把他們真正調動起來是最關鍵的,在複習中我也注意到了提取資訊能力的訓練,也注意到了引導學生把知識聯絡起來,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並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也做了指導,比如讓學生“說”歷史、小組合作、每日作業進行交流等。但有一項不滿意,也是最壞的一項,就是做題訓練所使用的資料,還是有些陳舊,沒有能很好地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訓練,要是能結合高考要求進行一些專門訓練,會更加適應高考要求的。另外,在高三歷史複習中還是注重、要求學生知識的記憶,還沒有把學生從記憶的黑洞中引出來,有時感覺學生中有許多“頑固派”,說服他們很難,因為有許多人還有自己的成見,當然從自身看來,也許是過往的經驗有誤,也許還是沒有“權威”,沒有影響力,沒有讓大家相信自己的魅力,還得好好修煉。再一個是有許多嘗試沒有能很好地堅持下來,即使有些方法很好,也得讓大家看見效果,與學生接近是工作所需,可以相互瞭解,可以瞭解他們的想法,可以讓大家感覺到你的教學方法可行。而今年下來自己的思考好像又深了一些,回想過去一年的複習備考感覺有很多東西值得注意和改進,也更深的認識到自己的諸多不足之處。

  1.研究高考方向雖然是花了很大力氣,但還不是很夠。對於今年的高考最終方向並沒有完全把握,導致學生在複習當中並沒有很好的把握高考內容,這是我們每個高三教學的老師都應該吸取的教訓.但同時又要注意對各種資訊來源要鑑別的對待,“盡信書不如無書”。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鑑別。

  2.對基礎知識的落實還不夠,使學生在考試中出現了基本常識的錯誤。比如有些學生不清楚“陰、陽”之稱謂,科舉制具體內容很多學生也沒有掌握。所以如何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我們所有老師共同要解決的問題。

  3.引導學生落實基礎,進而轉化為學生自身知識和能力也是我沒有做好的一件事情。這裡既有客觀原因,同時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最後備考階段學生學習時間緊,作業多,沒有時間看書和自己整理知識;主觀上也是最後階段落實不夠,有點盲目和倉促。對於最後一點,既需要學校的引導,同時也要我們在最後的衝刺中更講究複習的方法,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