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10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10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1

  近日,網上一組排雷英雄的無手“軍禮”照片震撼了廣大網民的心。軍禮無言,誓言鏗鏘。一句“讓我來”,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戰友,自身失去了雙手和眼。一個嚴肅莊重的“軍禮”展示出了排雷戰士對黨的忠誠,對排雷事業的不悔決心。

  他們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為的是幫人民群眾排除安全隱患,還人民群眾一篇安詳寧靜的熱土。排雷發明者設計之初,考慮到敵人靠火力轟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質上做了最佳化設計。導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強火力作用下,地雷毀滅率也是極低的,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透過絆發、剪線、去除偽裝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進行排除。排雷完成後,戰士們還要手拉手徒步驗收雷場。

  戰士英雄大多數都處在20到30歲之間,正處朝氣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這場特殊的戰鬥,許多排雷戰士獻出年輕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頂高溫挖掘,也從未一聲怨言,輕言放棄。爆炸事故中,僥倖抵住死亡厄運喉嚨的戰士們,有的失去雙腿胳膊,終身殘疾。這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說,同樣是一場巨大的傷害。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失去健康肢體的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讓無數群眾熱淚盈眶,“上半輩子,你守護我。下半輩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戰士杜富國的妻子緊靠在杜富國身旁說。

  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英雄事蹟讓我們千萬群眾落淚。他們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標兵,是祖國的驕傲。在他們身後,祖國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斷伸延。他們的故事,全中國都要銘記。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弘揚不畏艱難、不懼危險、不怕傷殘、吃苦耐勞的排雷精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2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悟。我們拿什麼回饋這些負重前行的人?

  清明前夕,四川涼山州的一場森林大火奪走了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的生命,這27名消防員中有1名80後、24名90後、兩名00後。

  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悲痛。

  近年來,一些消防員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各種搶險救援中。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悟。

  我們拿什麼回饋這些負重前行的人?

  4月1日下午,應急管理部的官網和官方微信變成了黑白色,以表達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4月2日凌晨,載有此次火災犧牲消防員遺體的車隊抵達西昌市,在通往殯儀館的路上,群眾自發走上街頭,手持菊花守候在街道兩旁……這一刻,只有懷念,只有尊重。

  有媒體報道稱:“告別烈士,更要告慰烈士”。

  必須承認,每一起火災的發生都有其特殊性,而造成消防員傷亡的具體原因也各不相同。就像此番事故,專家解釋,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傷亡,是因為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可見,這當中天氣的原因不容忽視。

  但同樣需要明確的是,面對如此多的消防員犧牲,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非常有必要認真反思:下一次,能不能避免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對於這些勇敢逆行的英雄,不管是未雨綢繆還是亡羊補牢,相關工作都應該做得更好。

  山火猛於虎。預防森林火災,我們不能缺失敬畏自然的意識,既要不斷掌握森林發生火災的規律,又要時刻擰緊預防森林火災的“發條”。

  今年的清明,因為這場無情的森林大火,30名救火英雄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我們的祭奠,真的不該只有傷悲與痛心。

  今天不是消防日,但我們很懷念他們……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溼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裡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3

  2月18日,在央視播放的“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我們的杜富國同志——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在邊境的掃雷活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沒有退後,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腳步,導致嚴重負傷,並把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奉獻在這次的邊境掃雷活動中,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捨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平凡的軍人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國先後進行掃雷1000多次,拆除雷2400枚,每一次的掃雷活動無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掃雷活動都安全渡過,最後一次掃雷活動卻讓他永遠的失去雙眼和雙手,再也無法擁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無法看見那一片由雷區變為綠油油的莊稼地。

  他不僅是一名軍人,還有另一個身份——共產黨員。在入伍之前,杜富國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加入掃雷大隊一年後,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併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因為他看見出任務時,在前面的戰友都是共產黨員,他們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身後的戰友,他把前面的戰友當成自己的榜樣。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無數像杜富國這樣優秀的共產黨員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犧牲小家,犧牲自我,他們的肩上扛著黨和國家賦予的責任,不能在危險面前退縮,要做鐵骨錚錚的漢子。

  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盛,國盛則民安,民安則天下太平,杜富強以血肉之軀擋住危險,用鮮血證明這句話的重要性。他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共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4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

  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溼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裡孩子們的希望啊!

  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古代有《二十孝四圖》以及許多孝子的故事,廣為流傳。我們從古人身上感受到了孝順的美德,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而當今社會,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精神文明在我們一些人的身上已經消失了,特別是在孝順父母方面。

  前兩天,我看了中央衛視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感到到了人間處處有真情;但同時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

  在我看來,真情似乎也會像經濟一樣產生貧富分化。在富裕的圈子裡,人間處處有真情,而在貧困的圈子裡,不見一點真情的痕跡。而貧困的圈子裡包含我們大多數人。現實社會中,能夠孝順父母,給父母以精神的安慰又有多少人?或許,大多數人推說工作忙,過年過節都沒有回家陪父母,只寄禮物給父母,而父母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這也可以說是不孝順。而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出現在上述人們身上,而是出現在我們同學當中,和一些青年人身上。

  在我們同學身上,或許就沒有孝順父母的意識,總認為那些事與我們不相關。在家裡,好吃懶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不聽父母話,與父母鬧彆扭,發脾氣,跟父母頂嘴,讓父母操心……而在青年人身上,則更多的是嫌父母老,嫌父母醜,沒有錢,甚至毆打父母……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常有耳聞。

  我又一次想到了孟佩傑的事蹟,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她們母女二人幸福洋溢的笑臉。母親是佩傑的天,而佩傑是母親活下去的希望。命運對待佩傑很殘忍,她卻以微笑回報這個世界,她恪守孝道,一個人艱難的服待母親,從沒叫過一聲苦,抱怨過一聲。因為有愛,佩傑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很幸福,因此常面帶微笑,正如頒獎詞所說一樣: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人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從佩傑的事蹟,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真誠的孝心,也讓我們感受了真情的流露,同時也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貴。從她的身上,我們同學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呢?青年人是不是感到羞恥呢?我們應該以孟佩傑為榜樣,學習她的精神,孝順自己的父母。

  “樹欲靜而風不止,於欲養而親不待。”趁著父母尚在的時候,趁我們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我們多珍惜一點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孝順父母。我們不需要像孟佩傑一樣艱苦,但需要一顆像孟佩傑一樣真誠的心來愛父母,來孝順父母。天下的兒女們,都一起行動起來孝順父母,傳承發揚中國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孝順成為精神文明世界中一棵高大的長青樹,永遠活力旺盛。這樣,我們的生活將更幸福,社會的明天將更美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6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讓我敬佩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親戚們最終同意了何玥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我以後也要向何玥學習,學習她做一個對社會有很大作用的、有愛心的人。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7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再次迴盪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都有令每一位為中國人為之感動的精神,為國、為群眾、為人民無一不體現黨的十八大精神: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富強與家人三十年遙遙相隔的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為群眾幸福從百萬富豪甘心變得一窮二白的全國道德模範的黃淑珍,無依無靠上頓不知下頓飽卻為每一位貧困生一分一釐捐助上學的劉盛蘭……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症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他們用畢生踐行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中國公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們應該有的精神。如果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有這樣的胸襟,我中國人民的未來不是夢,中國夢的實現更是指日可待。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啟用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開啟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於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麵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隻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8

  每天中午,卜陳學校初三學生程雨秋在葉連平家吃過午飯後,就到對門的“留守兒童之家”教室裡上自習。

  “我家離學校遠,葉老師讓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飯,可以節省出1個小時時間來學習。”程雨秋告訴記者,她父親因病去世,媽媽平日在周邊打工,供她上學。她希望能用好成績讓媽媽開心,但過去考試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中下等,尤其是英語總是“拖後腿”。

  葉連平了解情況後,不僅積極聯絡愛心人士資助程雨秋,還讓她每週日上午在“留守兒童之家”補習英語。平日中午,葉連平也抽出時間輔導她做作業,講解英語難題。

  “葉老師每天供我午飯,一分錢都不收,還給我補習英語,我不能辜負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學習十分用功,英語學習突飛猛進,考試總成績保持在班級前5名。

  在葉連平家吃“免費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剛剛從卜陳學校畢業的錢龍女,在葉連平家整整免費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縣幼兒示範學校。至今,在葉連平家客廳後面,錢龍女睡過的床上還放著她未帶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績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選擇上和縣幼兒示範學校,就是想成為一個像葉老師一樣的好老師。”錢龍女略帶羞澀地說,葉老師讓她感覺當老師挺好的。

  多年來,葉連平免費提供吃住的孩子超過了100名。有時候,孩子家長實在過意不去,就送錢或物到葉連平家,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他的理由是:“我一個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不缺錢花,而且我吃什麼就讓孩子吃什麼,並沒有特意準備菜。”

  事實上,葉連平對買菜很講究,為了買到又便宜又好的菜,他有時會騎車到20公里外的鎮上去買。免費辦補習班,還貼錢供午飯,老伴難免不理解。葉連平反問:“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家庭困難,我能不幫一把嗎?”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9

  站在料峭春寒中,我們回首過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餘溫暖良多、觸動良多;帶著美好的願景展望未來,道德向善的力量讓我們懷揣著更多自信、更多憧憬。

  這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們團結一心,先後戰勝了“非典”、“汶川地震”,沉著應對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海嘯,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量的逐年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最佳化。這十年,又是中國精神文明發展更加給力的十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牢固。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出發,評判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應當承認: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在總體上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同向的。

  《感動中國》正是對這十年道德建設的有力見證。從十年前的那個春天開始,鄭培民、張榮鎖、王選,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百萬三峽移民,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卻須尊敬的人們走入了千家萬戶的視野:十年裡,我們結識了堅守正義和良知的弱小女子劉姝威,我們銘記了掃惡打黑、除暴安良的錚錚女傑任長霞;十年裡,從科學巨擘錢學森,到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再到收養多民族孤兒的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那些閃光燈下的溫情淚花,那些攝像頭前的樸實無華,讓整個中國為之動容,讓所有世人為之敬仰,更是喚醒和振奮了全民族的精神自覺與道德自律。

  正因如此,我們說,《感動中國》最大的社會意義在於“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最大的道德指引在於“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畢竟,明晰是非才有革故鼎新,辨別善惡才會激濁揚清。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感動中國》的公益理想,是《感動中國》的現實追求,更是其勇於擔當社會責任並收穫觀眾首肯的“根”與“源”。

  十年之末說十年,成績固然來之不易,責任依舊不可忘卻。我們的社會時有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道德困境、尷尬、乃至彷徨:面對那些倒地的老人,有人有過遲疑;面對車輪下的小悅悅,有人有過迷惘。看來,十年之後的《感動中國》仍然會肩負更多的良善期待。

  感動者,感而動之。《感動中國》節目的社會價值並不止於感動,心靈的震撼最終還要付諸實踐,而道德良善的人文關懷還需你我共同行動。上善若水,我們今天的紀念更加強調中華傳統價值觀與時代精神的有機融合。厚德載物,我們今天的聚焦更加懂得道德的行動力不僅要靠自省與慎獨,還要依賴社會的約束與促動。也只有輿論、制度、法律來共同構築向上的合力,我們才會信心滿滿地期盼一季又一季感動中國的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10

  《感動中國》替我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幫我們去感受到身邊的每一份感動。登上這個舞臺的人,有的萬眾矚目,如“鐵榔頭”郎平、為國家文藝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閻肅等等,也有的默默無聞,不被眾人所熟知,像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風雨中的磨刀老漢,一心想要帶領全村人致福,沒有任何私心的維吾爾族村長。他們的事蹟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其中最扣動我心絃的是那磨刀老漢。

  八十七歲的年紀本應是躺在搖椅上,在日暮黃昏裡,聽著小收音機裡“咿咿呀呀”的京劇,時不時跟著哼唱幾句;本應是兒女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或者和街坊鄰居殺一盤棋,和多年的老友計較計較誰的畫眉叫聲清脆,可是這些他都沒有。

  不知是天生就對老人有憐憫之心,還是聯想到了家中的祖父,在看到他在風雨中用如同幹樹皮般的手持刀一下又一下的在磨刀石上打磨,千溝萬壑的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順流而下,一滴一滴打在磨刀石上,硬幣打在生鏽的鐵桶中發出沉悶的聲響,就這樣一個硬幣一聲悶響,多少個硬幣才砸出了響徹天地的人間真情。是的,這個老人用一雙乾枯的手,以一把四元的價錢,用積攢已久而發黃的紙鈔,用一堆一堆的硬幣先先後後為災區捐了近四萬元,來到現場,主持人問他:“以犧牲生命質量為代價去幫助窮苦的孩子值得嗎?”老人鏗鏘有力的說道:“值”主持人又問:“您這麼做開心嗎?”老人臉上綻放的核桃紋替他回答這個問題。

  剛開始心中對老人的那點兒憐憫已被他用臉上的笑容驅散,留下的只有對他的深深敬佩。對於許多有名的慈善家來說,老人捐的這些錢或許微不足道,但這些錢卻是一個遲暮老人一刀一刀磨出來的。他本可以用這些錢多買幾斤肉,也可以用這些錢為自己和老伴添件新衣,但是他沒有,他仍舊選擇清粥小菜般樸素的日子,卻把節約下的錢捐給災區。

  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磨刀老漢一般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