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16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從張桂梅老師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她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她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我們要以學習先進典型為標杆,對照黨章、準則、條例查詢差距、檢視剖析好自身存在問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著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的諾言。

  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裡,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說:“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感動,令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的心靈,發出動人之聲。

  于敏,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于敏是唯一一個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終成開創者。

  趙久富,是中線一期工程四十多萬移民的傑出代表。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有十八點二萬移民離別故土,而趙久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遷第一人,湖北“移民書記”。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區公安民警。面對艱鉅繁雜和複雜危險的環境,他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鬥智鬥勇,先後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粉碎在預謀之中,他也因此被當地群眾譽為“獵鷹”。

  張紀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資捐款給鎮政府用於敬老院的建設,署名炎黃。

  得到殊榮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沒有什麼稀奇之處。可,他們是怎樣變得這麼偉大的呢?

  是的,他們都是普通人,可他們擁有我們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愛國。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他們,在人間默默地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他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卻從不留名;他們,僅是幾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們,就是2015年度《感動中國》的獲獎者,我們來聽聽他們這些平凡人做的不平凡事吧。

  張寶豔、秦豔友——發起“幫助寶貝回家”活動的志願者夫婦。1992年,張寶豔帶著兒子去買東西,一轉眼的工夫,她的兒子就不見了。她雙腿發軟,一邊哭一邊尋找孩子。哪怕最終孩子找到了,她也永遠忘不了這次的驚險經歷。他們夫妻深深體會到了走失兒童家長的心情。此後,他們就特別關心尋親資訊,希望能提供幫助。後來他們還建了“寶貝回家”網站,在網站上讓全國各地的網友來幫助尋找走失兒童。張寶豔每天看網站裡的資訊至半夜,有時甚至凌晨三四點鐘。她還辭去工作,一心一意地管理網站,全身心地投入志願者工作……

  截止到2015年11月,他們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他們為了這些走失的兒童能早日與家人團聚,竟然付出瞭如此多的心血。

  官東——拯救“東方之星”客船的當代大學生。在2015年6月2日,“東方之星”救援現場中,官東憑藉過硬的潛水技術和機敏的臨場反應,在極艱難的情況下成功救出兩名倖存者。他雖然是一名90後,卻已經多次參加救援活動,抵達現場後,他申請第一個下水。當天中午12時,官東身穿沉重的潛水裝備,救出兩名倖存者,自己則從江底潛泳出水。出水的官東滿頭油汙、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體能已達極限。“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著趕緊救人。”官東說。

  這次看了《感動中國》,我覺得自己應該向他們學習,看他們拿著獎盃站在臺上,笑得像花兒般燦爛,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有幾位都那麼老了,還在努力從事著公益活動,我真佩服他們,為他們的毅力、高尚品德、美麗心靈點個大大的贊。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4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絡,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校園媽媽”、“張媽媽”。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後,我對獲獎者的事蹟十分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

  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後,他最終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終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又轉學鋼琴,並在一年的時間內到達了七級的水平。他每一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後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必須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傑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後悔;黨的幹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終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能夠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6

  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吳錦泉、張寶豔、秦豔友、郎平、屠呦呦、閻肅、徐立平、莫振高、官東、買買提江·吾買爾、王寬等。

  最讓我感動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階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與感恩,懂得堅強與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與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與發揚著,相信與期待更多的愛與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感動,令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的心靈,發出動人之聲。

  于敏,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于敏是唯一一個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終成開創者。

  趙久富,是中線一期工程四十多萬移民的傑出代表。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有十八點二萬移民離別故土,而趙久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遷第一人,湖北“移民書記”。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區公安民警。面對艱鉅繁雜和複雜危險的環境,他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鬥智鬥勇,先後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粉碎在預謀之中,他也因此被當地群眾譽為“獵鷹”。

  張紀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資捐款給鎮政府用於敬老院的建設,署名炎黃。

  得到殊榮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沒有什麼稀奇之處。可,他們是怎樣變得這麼偉大的呢?

  是的,他們都是普通人,可他們擁有我們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愛國。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8

  她,被上帝的雙手矇住了雙眼,但她的內心都是光明的;她,幫別人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卻沒有人開啟她的那扇窗。她,叫朱麗華……

  43年前,雙目失明的她,在未來的日子裡,並沒有自暴自棄。她自學成為了一名盲人中醫師。30年後,她不僅開創了自己的診所,還為貧困學生資助了373萬元。

  在黑暗中,她僅靠自己的雙手,卻做出了許多連我們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相反那些整日遊手好閒,混混度日的人,或者是身強體壯卻整日貪圖享受,蹉跎歲月的人應該感到羞愧。我的內心深深感到了慚愧,光明就是我們身邊,但我們卻不如一個盲人那樣好好珍惜它。也許人就是這樣,擁有時不珍惜,失去才會感到後悔吧!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一群集體:她們是90後、00後點燃青春的力量;她們是70後、80後前進的動力;他們又是50後、60後的偶像。他們,是中國女排,他們點燃了幾代人的火把。

  30多年來,女排精神一直存在中國人的心中,我認為她們身上的信念感和拼搏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去讚揚。生活中在難題面前迎接挑戰不也是女排精神的內化嗎?

  在這令人心情跌宕起伏的30年裡,中國女排從低谷中奮起,如此難得可貴的精神是許多人一輩子也堅持不了的。我們應該向她們深深致敬!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9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螢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擔起未來的80後鄉村教師張玉滾。透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要為社會做貢獻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幹事創業的根本,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不斷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基本原則。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乾部隊伍。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尊老愛幼,爭做人人學習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幹部,要敢於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於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他們活著是一面又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又一座豐碑,折射出一個時代中最閃亮的光芒。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0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裡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後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裡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麼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裡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於這些嘲笑,沈克泉並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後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著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好人我沒發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1

  感動,它像一把火,給我們送來了溫暖;感動,它像一根蠟燭,給我們帶來光明;感動,它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讓我們感動。那些感動“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為之震撼。

  今日,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胡忠、謝曉君夫婦的所作所為。他們在藏區堅守指教12年。在這之前,他們都在成都中學當教師。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學校急需教師,當時他想都沒想,毅然決然地前去支教。3年後,謝曉君帶上年幼的女兒,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氣讓謝曉君腰痠背痛,可她卻不肯去看病,依然堅持著。

  他們帶上三歲半的女兒,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

  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勵我們我們的奉獻自我呢?事實上,感動不僅僅是捨己為人,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同學有問題時,專心致志的幫忙他們一齊度過難關,甚至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小事雖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稱偉大,但卻能溫暖我們的心,讓我們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夫婦是平凡人,但他們卻做了不平凡的事。他們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學習!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2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後,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裡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裡教書十年,山裡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後窗戶,臭味就從後窗戶裡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裡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裡什麼都沒有,但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裡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裡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願意到山區那裡,因為那裡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裡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裡的孩子髒,但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裡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裡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好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向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3

  今天下午第四節課,我們班的班主任王老師帶我們觀看了2015感動中國,到現在還讓我難以忘懷。

  首先講述的是一位磨刀老人的故事,這位老人名叫吳錦泉,他的家住在農村,自己家有一片小菜地,種的菜也就夠自己吃,他家境貧寒,自己靠磨刀賺的錢也就是一元一元的硬幣,他都積攢下來放在一個袋子裡。誰也不知道這位老人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時候,這位老人立刻回到家,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年多的一千多元錢,毫不猶豫地捐給了災區。可能大家會說一千多元錢算不了什麼,可是對於這樣一位貧窮的老人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數字,更何況這些錢是他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是他磨了上百甚至上千把刀所攢下來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啊!

  還有一個讓我很感動的是張寶豔與秦豔友兩個人,他們曾經在一次商場購物時把自己家的孩子給丟了,當時就是他把兩個人急哭了,經多方努力,孩子總是在一個月之後找到了,但是這一段經歷讓他們體會到了丟了孩子家長的心情,於是乎他們自費創辦了“寶貝回家”網站。從創辦至今,已經有十三萬人在這個網站裡註冊,尋找丟失的孩子,雖然最終找到孩子的家庭只有幾千個,但是張寶豔與秦豔友兩個人說:“今後還要繼續宣傳這個網站,還要讓更多的家庭團圓”。

  像這樣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感動中國節目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是否也應該從中體悟到什麼呢?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從一個個小事做起,去幫助別人,關愛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4

  昨天晚上,看完《感動中國》,心中突然踴躍出一種奇異的感覺,給人深刻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偉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緣分使他們令中國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尋找答案。

  愛國,要像錢偉長那樣,瘦肩擔重義,巧手寫人生。勇敢地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小學教師,雖然談不上深奧謹慎的科學學問,但是,在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實生活中,有不計其數的人在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換取別人的快樂,也讓中國越來越盛強。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有這些可愛可親的志願者,有品質的中國人。

  好人,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自己是一凡平民,卻用心去聆聽著更為弱勢的人們的痛苦。世界不再是那麼孤寒,中國不再是那麼弱小,都回歸了做人的本樣。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渺小的身影,不渺小的境界,贏得了中國人的掌聲。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熾愛,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死神手上的人民,他們舍小家顧大家,點燃了人民的希望。中國,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5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裡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為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膠瓶,去賣掉後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著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6

  一個小小的島嶼,20年的堅守,對心性的考驗,對國家的忠誠,對責任的重視,成就了他——感動中國2012年度獲獎人物李文波。

  李文波,一個樸實無華的名字,可是在它之下,卻藏著一顆勇敢的心。

  從他的言語中,我讀出了他對永暑礁的感情,也是他對責任的重視。換了別人,在寂寞的煎熬下,在沉重的工作下,早就想盡辦法離開了。可他,本可去更好崗位的李文波,選擇了留下,這一點,他和辛棄疾是多麼相像,他們都是那麼的愛國!

  他曾在驚濤駭浪中測量資料,儘管冒著生命的危險,因為只有那樣,才能讓資料更準確。我知道,在他心中,是責任。

  他曾在房內閱讀氣象學直到12點,只因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認為,他一定在想,只有更多的學習,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盡點滴的一份力。

  捫心自問,如果換了我,我做不到。這比上學可怕,遠比上學、考試更加艱難。他能在如此困難的環境裡堅持,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能把相對容易的學習做好?

  據李文波說,曾經上島的軍犬未過幾個月,都瘋了。而人,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去呢?更何況,還是足足20年!

  難以理解,連他自己都說島上煩悶無聊。可他,又為何對小島如此眷念?我似乎又明白了什麼,那是因為,忠誠重於山。

  一個人,就是一條國境線。

  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我想李文波仍會選擇這條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