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精選6篇)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

  一、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2月前後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透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

  《感動中國》節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許多人物,其中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閻肅、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體明星,也有巴金、鍾南山、袁隆平、葉嘉瑩、屠呦呦、錢學森這樣的睿智學者,更有張榮鎖、魏青剛、黃久生、王鋒、田世國、王順友這樣的普通百姓,還有徐本禹、鄭培民、梁雨潤、楊業功、劉金國、劉躍進這樣的黨政高官。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動中國》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節目於2003年2月14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4年起,在每年首播次日21:30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重播。

  二、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精選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

  擁抱空間站時代,自信的腳步最有力。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中國載人航天的一路走來,證明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追逐夢想的自信正被錘鍊地更加堅不可摧。這份自信,既體現在中國載人航天從容按照自己的節奏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穩步推進航天“三步走”規劃,使得中國空間站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也反映在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到神舟十二號的發射,都提前宣佈發射時間並精準到分。“我們會完成好每一次出艙任務,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們臉上自信的微笑,無疑是最好的註腳。

  實現飛天夢想,執著的堅守最珍貴。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飛行,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再到太空生活3個月之久,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是一次次開拓創新、飛天逐夢的跬步成千裡。三次飛天、開跑空間站建設“第一棒”的聶海勝,20多年來仍堅持訓練、時刻準備飛天;湯洪波等待11年,終於一飛沖天。對航天員來說,最大的挑戰並不在於艱苦的訓練,而在於初心不變、激情不改。如同劉伯明所說的,他從2008年到等待再次飛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執著歲月。

  探索浩瀚宇宙,擔當的情懷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在近地軌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能夠極大推動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更考究一個國家的實力擔當。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牽引下,中國空間站代表著人類向太空不斷探索的勇敢與執著,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2

  在吳天一身後,是許許多多跟他一樣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黨員醫務工作者。他們有的一生紮根在艱苦偏遠的邊疆、山村,默默守護當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奮戰在寂靜的實驗室裡,在技術攻關和藥械研發路上披荊斬棘;有的常年與蚊蟲、釘螺、病毒打交道,用堅韌與汗水築起防控疾病的銅牆鐵壁……他們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在各自崗位上頑強拼搏,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他們都是可愛可敬、值得銘記的平凡英雄。榮光,同樣屬於他們。

  致敬英雄,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事蹟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他們用行動證明,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今天,衛生健康事業在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需要黨員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繼續錘鍊堅強黨性,牢記初心使命,用忠誠與堅韌,用專業與仁心,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醫者的光榮與夢想。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3

  公元2021年6月17日上午9點22分,搭載神舟12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1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圓滿成功。

  觀看了這次直播,讓我對祖國航天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對祖國航天專家及航天員更加敬仰!

  "神舟十二號"的發射實現了五個突破:首次實現快速自主交會對接技術;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並與空間站徑向交會;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東風著陸場的能力;首次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對我們中國具有深遠意義,在宇宙太空中遨遊著中華民族的常住人口,標誌著太空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必將載入世界航天史冊!進一步表明綜合國力增強,世界地位突顯,東方睡獅正在覺醒。此時,我的心中油然而升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在腦中迴盪起英國哲學家、預言家湯恩比說過的一句話:“如果有來生,我願生在中國”。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激情地回顧:早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覆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中國擔負著這一使命,承載著人類和諧,世界和諧的夢想!

  中國率先做到了!

  2013年九月和十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敞開一帶一路廣博的胸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矚目中國大地,中國在經濟、科技、航天、軍事、政治、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彰顯出泱泱大國的氣魄,包容世界的胸懷!

  厲害了,我的國!這騰飛的巨龍已經在七十年的時間裡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此次“神十二”發射成功,奏響了中國科技事業的音,必將開創出更加輝煌的未來!

  今天,當我激動地仰望著問鼎蒼穹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心中更加堅定了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的初心。今後,“三大航天”精神將激勵著我繼續對祖國和人民盡心奉獻!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4

  本次,感動中國特別緻敬中國航天人。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為了實現上天航天器研製的“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航天人把“成功是硬道理”的理念融入實際工程實踐中,把“嚴慎細實”刻進了骨子裡。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新時代繼承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要充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藍圖一干到底,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以“特別能戰鬥”的姿態,持之以恆做到工作一流、過程一流、成果一流,從全域性著眼,把小事做好,不斷以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加速推動航天強國建設。

  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創新。當今世界科技強國的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的力量。“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中國發展的戰略基石。無論是“天和核心艙”上的機械臂,還是“長征五號”的一飛沖天,它們都見證著中國創新爬坡過坎的頑強拼搏,見證著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不斷攻關創新的韌勁。征程漫漫,唯有奮鬥。新時代繼承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要堅持目標導向,瞄準瓶頸短板,以“排雷兵”的行動,努力突破更多核心關鍵技術,全面提升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水平,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在無私奉獻中赤心為國。心懷“國之大者”方能為民族復興立身立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航天人心中祖國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為了成就載人航天飛行的偉大事業,中國航天人無私奉獻、默默耕耘,他們不求名利地位,不計個人得失,慷慨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聰明才智、甚至寶貴生命。愛國,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的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

  築夢太空,任重道遠,站在開啟“十四五”規劃新徵程的重要節點,我們要繼續發揚航天精神,以高昂鬥志闊步前行,不斷建設現代化的.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添彩。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中國核動力事業能夠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華民族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離不開一大批像彭士祿院士這樣忠於黨、忠於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科技事業的科學家。

  回望歷史,他們為了國家富強,選擇上草原、進沙漠、蹲山溝、踏海浪,逆風而行,奔波於祖國大地,與炎炎烈日、凜冽風沙做伴,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回望歷史,他們為了理想信念,選擇隱姓埋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把生命置於危險之中,把國家置於安全之地。

  歷史是的老師。全黨目前正集中開展黨史的學習教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科技部明確提出,緊抓三個結合點,把學習領會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創造輝煌成就的歷程、我國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和科技界創造的偉大精神融入學黨史的全過程,推動黨史的學習教育細化深化,切實增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科技創新工作的本領。可謂正當其時、針對性強、十分必要,必將為科技創新事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深切緬懷彭士祿院士,就要把他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的科學家精神匯入到中國力量、中國夢想中,讓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6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顧誦芬院士投入航空事業70年,在我國航天事業仍處於“一張白紙”的背景下,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70載風雨兼程,從青絲到白髮,他將畢生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日日行不怕千萬裡的不懈追求。廣大青年幹部應以榜樣為標杆,學習榜樣事蹟,傳承榜樣精神,立志做“請黨放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信念堅定,傳承一片丹心為祖國的愛國情懷,做青春追夢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幼年時,從小小的航模開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的錚錚誓言,從青蔥年少到意氣風發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項項難題、一次次試驗中,他一直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無畏前行,如利劍出鞘般執著而無畏,絲毫不顧高速飛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著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解決了一個個飛機技術難題,在科研一線上奮鬥不止。他的眼裡有星辰大海的遼闊藍圖,腳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氣和毅力,踐行心中不變的理念,保持著迎難而上、不怕艱辛的衝鋒姿態,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信念如磐,一脈相承。作為黨員幹部要以“蕩胸生層雲”的曠達,以“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凝練堅韌的信念支撐,多打打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域性添彩,讓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