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精選5篇)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

  一、寫先進事蹟材料應注意的問題:

  1、事實必須真實、可靠。先進典型材料的先進事蹟是否真實,直接關係到先進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絕對真實才能使先進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進思想、先進事蹟和典型經驗,一定要認真核對清楚,不允許有半點。

  2、觀點和提法要分寸恰當。在敘述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蹟和經驗時,要注意擺正先進典型和其他群眾、集體的關係。許多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事蹟,都不是單槍匹馬乾成的,是與周圍群眾和其他集體、單位的大力支援分不開的。因此,講先進典型的事蹟。

  3、文字要樸實、簡明。

  二、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精選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以先進物件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1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家的龍陽鎮蒲石村返鄉大學生團員閆夢倩得知團組織發出《返鄉大學生團員們,請到社群(村)報到》的倡議後,她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到村委會報到。用她的話講:“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當代大學生,我願意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勇擔使命,為抗擊疫情出份力”。

  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作為女孩,閆夢倩說疫情雖猛如虎,但她不怕,因為在她看來,只要宣傳到位,讓村民都懂得做好自我防護,沒事少出門,就是安全的。所以她主動要求承擔起宣傳這一艱鉅任務。一方面,她跟隨村上幹部穿梭在村裡的巷道、路口和勸返點,遇到想出門的村民就主動上前講明疫情形勢和政策,勸阻在家少出門;另一方面,作為大學生,懂得發揮青年人的特長,幫助村委會透過廣播、標語、手機簡訊、微信等方式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做到宣傳全覆蓋、政策家喻戶曉。

  當好疫情防控“守門員”。一邊宣傳,一邊她又主動到到村勸返點參加執勤。每天早上屬她來得最早,早早就到勸返點等待工作交接,打掃好勸返點的衛生,檢查勸返點的消毒液、體溫計、出入登記表等是否齊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何時回來?去幹什麼……”總是能聽到閆夢倩清脆的詢問聲,她在堅守崗位過程中,對外來人員和車輛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檢查和消毒,對外出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和登記,用實際行動保護一方平安。她不僅堅持為進村的車輛和人員做好消毒,還會細心地為廢棄口罩丟棄桶、勸返點的各個角落進行消毒,切實保護好勸返點和自身安全,不讓病毒有可乘之機。

  當好疫情防控“打字員”。作為大學生,懂電腦,打字快,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大作用。一方面,她配合參與村上工作,協助村上開展列印、影印、宣傳等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對接上級需要完成的資料摸排和統計工作,村幹部填好紙質表,由她將紙質表輸入為電子錶。村幹部無不感慨,還是大學生效率高。

  閆夢倩說:“作為一名學生團員,雖然我還沒有步入工作崗位,但只要人民、社會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絕不退縮;雖然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人人都貢獻出一份力,這個力量就會很強大,就會最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2

  趙彩玲,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中共預備黨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不畏嚴寒、不懼風險,以踏實肯幹、積極認真的態度,第一時間主動參與到家鄉基層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加入村裡組織的“黨員突擊隊”,並擔任村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的隊長,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 ,帶領其他大學生志願者奮戰一線,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在2月16日並期播出的《戰疫情——高校在行動》特別節目中,將趙彩玲作為高校返鄉大學生戰“疫”優秀黨員志願者進行了採訪和報道。

  一、疫情當前挺身出,基層防控獻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持續蔓延,作為一名返鄉大學生,趙彩玲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形勢。她所在的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石橫鎮北大留村是當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最早的村子之一,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吹響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號角。趙彩玲在得知村委招募志願者的訊息後,第一時間聯絡村支書表明了自己想要在村裡做防控志願者的意願,並馬上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成為最早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學生志願者之一。

  今年剛成為中共預備黨員的她,在加入志願者隊伍後,以身作則,積極工作。由於表現突出,她被安排擔任村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的隊長,帶領其他四名大學生志願者一起,組織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和勸阻村民外出的工作,參與防控宣傳條幅的懸掛、防控護欄網的安裝以及其他需要機動參與的工作。趙彩玲牢記黨旗下的誓言,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得到了村裡廣大群眾的`認可,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二、因地制宜巧宣傳,踏實肯幹叩初心

  相對城市而言,在農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更大。農村的資訊獲取方式相對比較落後,又以老年人居多,這一群體往往對疫情防控知識知之甚少,思想難以與時俱進。疫情發生後,村裡還是有很多老人不聽勸阻、對疫情不以為然,趙彩玲急切地想要找尋合適的方式向防控意識薄弱的村民宣傳防控知識,並對村民加強管理。

  在與村支書溝通後,她馬上組織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藉助村廣播站的“大喇叭”,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村民宣傳防控知識,並向其解釋疫情發展動態,號召廣大村民出門戴口罩、儘量少出門,透過村民易於接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系統全面的防控知識宣傳。為協助村委加強對村民的管理,志願服務小分隊還承擔著定時在村裡巡邏的工作任務。由於村民外出活動時間較為分散、不集中,晨練和晚練的村民較多,她與其他隊員商量,及時改進工作方法,調整工作時間,每天早晨七點半就集合隊員開始在村裡的街道和公園廣場裡巡邏,督促早起晨練的村民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主動安排夜間突擊巡邏,嚴防晚上散步的村民扎堆聚集。由於村民素質參差不齊,有時難免出現對防控工作不配合的情況,比如防控工作初期,經常有村民試圖逃避村口防控檢查站的檢查而透過村裡的偏僻野路進出村,發現這一情況後,趙彩玲及時向村委提建議,協助安裝疫情防控護欄網,對防控薄弱區域加強監管,有效制止了試圖私自進出的村民。為統籌安排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她協調志願者們採取分組開展工作的方式,增加巡邏密度,提高巡邏強度,顯著改善了工作效果。

  三、青春之花綻光彩,先鋒模範樹榜樣

  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趙彩玲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責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疫情發生後,她沒有考慮個人得失和工作風險,義無反顧加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志願服務時間裡,她沒有請過一天假,也沒有因為天氣寒冷、早起巡邏、防護措施簡陋、工作內容枯燥等困難而想過放棄。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她努力用年輕人的方式傳播正能量,積極透過網路傳遞戰“疫”信心,讓防控戰“疫”知識被更多的年輕人看見。她不斷耐心勸說、周到服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醒身邊人提高防控意識,自覺居家隔離,為凝聚防控力量做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時代責任和使命擔當。她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堅定不移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受到村委會和廣大群眾的一致肯定。央視《戰疫情·高校在行動》特別節目對她的事蹟進行採訪報道後,趙彩玲就成為了村裡志願者中的“標杆”,村民們受其鼓舞,防控自覺性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在她的示範引領下,又有兩名返鄉大學生申請加入到防控工作中來,她所在的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也逐漸壯大起來。

  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趙彩玲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勇當先鋒、敢打頭陣,態度堅決、行動迅速,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為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青春,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使得青春之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綻放出了絢麗的色彩,充分體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戰“疫”青春榜樣。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3

  宋宇晴,女,中共黨員,現就讀於海洋與空間資訊學院通訊工程專業1802班。曾任青馬五班團支書、海空學院科協秘書長,現任校團委社團管理部副部長、校科協團總支書記、通訊工程專業學生黨支部紀檢委員、海空學院科協副主席、學院團委組織部副部長。曾獲得過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第六屆山東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中國石油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突出成績獎學金、文體發展獎學金,以及優秀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一、思想上進,求真務實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她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也曾被選為學生代表,參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學習會議精神。為了進一步要求思想上的進步,她主動加入了第25期青年馬克思主義骨幹培訓班,擔任班級團支書,並獲青馬優秀學員榮譽證書。她曾加入校學生黨建服務中心,成為考核督導部的一員,擔任通訊專業本科生黨支部紀檢委員,在工作、學習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勤奮學習,積極進取

  在大學裡,她始終秉持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理念,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學習,不斷地超越自己。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下,前兩個學年,她的綜測成績均排名專業前10%,在豐富專業知識的同時,她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培養與計算機相關的素養,曾獲得中國石油獎學金、五一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工技術競賽二等獎、省物理競賽二等獎、省數學競賽三等獎等,她也取得普通話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和英語四級證書。

  三、迎難而上,開拓創新

  創新創業是她在大學裡一直熱愛併為之堅持的事情,她是一個敢於嘗試的人,從創新賽到營銷賽,從創業公司到大創專案,在幾十個比賽中都有她的身影,從南教小講臺到北京BOE決賽現場,她作為答辯人和大家講述她的雙創之路。抱著對雙創比賽的熱情,她從小比賽做起,在大一便和同學組隊參加學校“BOE創新挑戰賽”,構思專案、撰寫計劃書、製作PPT、從無到有,最終取得校賽二等獎的成績。有付出終會有收穫,最終她作為本科生第一負責人帶領團隊獲得“網際網路+”和“挑戰杯”比賽的省級金獎,也作為隊員參與另一專案,獲得“挑戰杯”國家銀獎。她作為負責人獲得學校2020年“未來杯”思創賽一等獎,也是學校自主創業賽道的第一名,她曾獲得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等。從開會研討到訓練答辯,從初步培訓到細緻打磨,從初賽路演到金獎排位賽,她一直認真對待每一次經歷。在追尋雙創之美的路上,她在不斷地成長,真正做到以科技創新為魂。

  四、服務同學,力求卓越

  在做到“術業有專攻“的同時,她也在全面發展自我。她任職校科協團總支書記,參與組織省優秀專案訓練營;任學院科協副主席,在兩大賽中發動870餘人參與,評審專案270餘項,學院獲評網際網路+優秀組織單位,打造網際網路+比賽“海空現象”,為了更好得宣傳海洋文化,她也參與策劃大學生海洋文化科技節,舉辦“海空杯”比賽,吸引來自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近千名學生參賽。她也積極參與團委工作,任學校團委社團管理部副部長,參與組織百團大戰等大型活動;擔任院團委組織部副部長,制定團學規範。認真完成每一次任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她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調整自己的狀態,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的社會工作中。在學生工作中,她不斷鍛鍊自己的能力,真正成為一位傾心奉獻的學生工作者。

  五、志願服務,感知社會

  她也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擔任“能源智慧未來”大賽志願者,從機場接機到全程負責嘉賓學校的工作安排,她細心的服務態度,獲得對接老師的高度好評。她也擔任過ACM大賽志願者,積極參加石大學子回校宣講會等實踐活動。在大三寒假,她積極參與青鳥計劃,作為返鄉大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家鄉發展。志願服務,讓她更加了解社會,感觸生活,並不斷踐行感恩奉獻的美好品德。

  從科技創新到學生工作,從鍛鍊能力到服務他人,從提升思想到文體發展,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裡,她努力拼搏,從不辜負有夢想的青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宋宇晴同學會繼續嚴格要求自己,以“向海圖強,只爭朝夕,腳踏實地,昂望星空”激勵自我,勇敢做一個“追夢人”。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4

  奶茶遇到中藥,會發生什麼變化。昨日,在山西省中醫學院,一位22歲的女大學生張林芳,學以致用,讓二者相遇,呈現了一杯杯味道可口、而又健康養生的中藥奶茶。並帶領著同學們創業,在校園開了一家橘井奶茶店。

  自創中藥奶茶

  昨日,張林芳的橘井奶茶店開業了,正在上大三、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的張林芳穿著工作服,在操作間製作著奶茶。來這打工的十多位學生忙碌其間,為客人準備著甜點等。

  清馨奶茶,有清熱瀉火,清心潤肺功效;暢動奶茶。促進腸胃蠕動,有溶腸功效。瑰蜜如閨蜜,用玫瑰花和蜂蜜調製,適合愛美女士品嚐,可以美容養顏。

  據張林芳介紹,奶茶吸收了藥方和中醫藥診斷專業知識,按照方劑比例調製而成,儘可能達到口感和食物調理共存。清馨奶茶運用荷葉薄荷等四味有清熱解毒瀉火的中草藥。並且得到了醫學界專家的認可,一次學校來了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學校把她的中藥奶茶進行產品展示,獲得了參觀專家的認可。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中醫融入生活

  團隊從最早的3個人,後來進行校園招賢納士,不少大學生們也報名加入進來,現在已經發展到30名。學生們在不影響上課的情況下,利用課餘時間,鍛鍊自己。王丹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剛步入大學,大一學生王丹,除了做奶茶的同時,由於曾在PIZZA店打工,現在她做PIZZA。同學們互相學習對方所長,現在10多名學生跟著她學會了做PIZZA。王丹說:“以前沒課的時候,不知道做什麼。現在挺開心,豐富大學生活的同時,也讓自己重新認識到,古老中醫可以和生活完美融合。”

  張林芳的中藥奶茶獲得首屆晉商杯優秀獎,獲得了一萬元獎金,並獲得家人親戚的支援,讓她的夢想可以照進現實。在老校區賣普通奶茶,搬到新校區後,她想著將奶茶和專業結合起來。並在傳統藥方和中藥診斷中汲取靈感。最終,有了她的中藥奶茶。現在學校也給她莫大的幫助。店鋪免費,讓張林芳壓力減輕了許多。

  橘井奶茶,正如店名。“橘井泉香”一詞與“杏林春暖”“懸壺濟世”一樣,在中醫藥學界膾炙人口,她希望用此名傳遞中醫藥學子情懷,同時,在品嚐可口的奶茶時,達到食物調理的目的。未來她打算考研,現在她感覺只是用了中醫藥的皮毛,打算考研進一步深入研究。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事蹟材料5

  小琴在計劃生養上是榜樣,在回鄉創業上也是典型。太湖縣彌陀鎮安樂村現年60多歲的老黨員、老婦女幹部祝金霞總是這樣稱讚本村河口組女青年農民劉小琴。現年31歲的劉小琴出生在彌陀鎮的周家嶺。那裡地處崇山峻嶺,土地貧瘠。初中畢業後,劉小琴想,有個初中文化,出往闖幾年,學點技術,回來辦個私人企業,應當成功。辦事幹脆爽利的劉小琴就這樣離別故鄉,外出浙江台州打工,專門從事密封墊圈產品生產。在臺州打工期間,劉小琴與同一車間的本鎮安樂村有志青年餘向群相愛,並結為伉儷。

  2004年9月生下一個孩子後,劉小琴夫婦就共同約定:為了創業,我們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少生優生,就只生一個孩子。在浙江台州的十幾年中,劉小琴夫婦憑著自己的聰明才幹、堅強意志,積累了資金、把握了技術。2011年10月劉小琴夫婦,響應鎮黨委政府回鄉創業的號召,決然回到故鄉,就在居住地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廠房、購置機械辦起了太湖縣群發橡膠製品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密封圈半成品組裝銷售。往年,實現產值1600多萬元,五十多個型號的密封墊圈產品主要銷往湖北、河南、江西和本省阜陽、潛山等地,供不應求,真正闖出了一條小產品、大市場的致富之路。建在家門口的太湖縣群發橡膠製品有限公司,極大地方便了當地村民的就近就業。目前,在公司終年務工的農民工達20多人,她們大多是本村留守婦女,月均收進2000元左右。

  我們這些農民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在家門口這個公司做事,除每個月能掙錢外,還都能早出晚回。既能照料老人,又能照顧到孩子上學。農忙時還可以不誤莊稼,這比出遠門打工優越很多。太湖縣群發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的質檢員朱鳳娥樂和和地對筆者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