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精選10篇)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怎麼寫?

  常用的形式有:

  提綱式—— 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透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絡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簡縮式——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1

  一、夢是可以解釋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夢是一種由於“精力過剩”而帶來的副產品。所謂的“精力過剩”,正好說明夢不是超自然的顯靈,而受制於人類的精神活動。夢是按照做夢人本身睡眠深度所產生的不同的精神活動。

  世俗世界一直在試圖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釋夢。其一就是把整個夢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嘗試用另一種內容來取代它。這種方法從某些方面看來,是在利用“相似”的原則,有時似乎非常的高明。這就是所謂的“象徵性的釋夢”。主張“夢是預言未來的觀念”的人,在對夢做出解釋時,主要使用的就是“象徵性釋夢法”,從夢的內容、形式上來對未來進行臆測。

  另一種釋夢法可以稱為“解碼法”。視夢作為一種密碼,其中每一個符號,都可以像密碼冊一樣,用另一種已經具有意義的內容來對照著一一解釋。

  儘管在某種程度上這兩種釋夢法成功地解釋了部分夢,但是它們的不可靠性是顯而易見的。都是是主觀臆測的,沒有科學根據的。

  弗洛伊德用把夢本身當做一種症狀,利用夢的解釋來追溯夢的病源,並據此來進行治療。這種方法和治療歇斯底里恐懼症、強迫意念等精神病症狀類似。

  二、夢可以解釋為願望的達成。

  夢所代表的願望的達成通常是沒有什麼遮掩的,極為明顯。可以透過實驗的方法來測試,比如晚上口渴會夢到在喝水。

  夢無論是如何的複雜,大部分均可以解釋為願望的達成,而且甚至內容往往是毫不掩飾即可以看出的。小孩子的心靈比較單純,做的夢也往往會單純一點,小孩子的夢,往往表現為願望的達成。

  各種夢的案例證明,夢的本質是願望的達成。

  三、夢的偽裝

  夢代表願望的達成,但是如何來解釋讓人焦慮的夢,讓人感到驚恐的夢?夢是需要解釋的,並非夢表面所顯示的意義那麼簡單,這就是夢的偽裝特徵。

  透過種種的例子,我們可以充分證明:一個看起來內容很痛苦的夢,其實是可以解析成是願望的達成的。我們不要認為這些在解析時發現的,“碰巧”就是人們平時不願意去想或去做的一些事。其實這些令人不快的感覺,和平時我們面對不願做或不願提的事所產生的反感情緒一樣的,是在解開夢之謎底的時候,必須克服的種種阻力。當我將所有不愉快性質和夢的偽裝一起來考慮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夢都是經過偽裝的,夢中的願望,在平時被嚴重壓抑了,所以願望的達成被偽裝到初開起來似乎無法看出的程度。所以,我們說,夢的偽裝其實就是一種審查制度在工作。針對所有夢中令人不快的內容的分析,我們得出下邊這個公式:夢是一種(受壓抑的)願望(經過偽裝而)達成。最後,我還需要提到和這些以痛苦為內容的夢相近的“焦慮的夢”假如把這類夢也看作是願望的達成,恐怕對那些沒有接受過夢的解析訓練的人來說,更加的不好理解。

  焦慮的夢事實上並非夢的解析的另一物件,它只不過以夢本身來表示出一半焦慮的內容而已。我們夢中所感受到的焦慮就是夢內容所明白地表示的那些念頭而已。如果我們想對這種夢再作解析,那就會發覺夢所表示的焦慮就如恐懼症所產生的焦慮一樣,它只是由某種念頭的存在而引起的焦慮。舉個例子,從視窗掉下去是有可能,因此一個人走進視窗時應當小心點。但是我們就不懂為什麼對這類恐懼症病人而言,靠近視窗竟會給他們那麼大的焦慮,遠超過事實上所需的小心,同樣地對這類恐懼症的解釋,也可適用於焦慮之夢。這兩者一樣,焦慮均附著於另一來源的某種意念上。

  佛洛依德認為,神經官能症焦慮都是起源於性生活的,而且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裡比多從正常的物件轉移,而無法發洩引起的。焦慮的夢的內容很多和性有關,是因為這種內容中所帶的“性慾”轉成了“焦慮”。

  四、夢的材料與來源

  1、夢的內容通常為最近幾天給人印象較深的事情。

  2、夢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和清醒的狀態下,是完全不一樣的,專門會去找一些次要的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3、夢完全受兒時最初印象的影響,常把那些從的細節清醒時候想不起來的小事,重新翻出來。

  夢的內容常常用那些無關緊要的經驗,而相反的,經過夢的解析後,我們會發現注意力所集中的實際上是最重要、最合理的核心經驗。

  為什麼夢見的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那些真正刺激很深、完全達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地步的東西,反而隱藏起來,看不見了?最好的解釋方法就是用“夢的偽裝”現象中提到的“心理步驟”中的“審查制度”來解釋。

  那些無足輕重的經驗,如何在夢中取代了在精神上更具重要性德經驗?我們瞭解到夢的形成是曾經產生了“置換”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就是具有較弱潛能的意念開始必須從那些有較強潛能的意念裡,逐步地吸取能量,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呈現出來,上升到意識層面。這種轉移想象在日常的動作和行為中也是屢見不鮮的,比如一個孤獨的老處女會近乎瘋狂地喜愛某種動物,一個單身男人會變得很狂熱地收集物品,一個老兵呢,會為了一小塊有顏色的布條——旗幟,而不惜犧牲生命。

  我們看到夢之所以用這類芝麻小事作為內容,其實無非就是一種經過“轉移作用”的“夢之偽裝”。而且,我們也應當可以想到,夢之所以被偽裝是由兩種前述的“心理步驟”之間的檢查制度所造成的。

  假如某天發生了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可以引發出我們夢的體驗,夢會把著兩件事合成一個整體。它一直按照這種“強制法則”,進行著合成一個整體的工作。夢的形式是按照一種強制法則在進行,所有能夠引起夢刺激的來源,會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夢的刺激來源完全是一種主觀心靈活動,藉助當天的精神活動,將從前的刺激變成和最近發生一樣。

  夢的來源包括:

  一、一種最近發生的,在精神上有重要意義的事件,並不直接呈現在夢中。

  二、幾個最近發生的具有意義的事件,在夢中合成一個整體。

  三、一個或數個最近而具有意義的事件,在夢中以一個同時發生的無關緊要印象來表現。

  四、一個對做夢人本身有很大意義的經歷,卻經常在夢中以另一個最近經常發生,但沒有多大關係的印象構成夢的內容。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2

  這是一本令人內心糾結的書。也許因為我沒有太多心理學、病理學及精神病學方面的相關知識,此書讀來頗多觀點不甚贊同,當然,這絲毫不影響對這本書的高度評價。試想一本著於1899年的著作,其分析、研討內容至今仍然很有說服性、仍然很有指導意義,足見本書的歷史價值絕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不能苟同就能撼動的。

  嚴格地說,如果你是一個醫科的學生,而且對精神病及心理疾病方面想深入研究,或者很感興趣,那麼這本書你一定要看,其中一些夢的解析對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我雖對這方面不甚詳解,但循著本書的思路與解析,已然對這一領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如果你因為對夢的興趣,或者是想試著做傳統意義上的解夢,想透過閱讀這本書達到這個目的,恐怕會失望,因為這本書幾乎完全沒有從這方面去解析夢。特別是書中關於夢的解析幾乎全部基於性、童年相關聯,難免令其說服力降低,頗覺牽強,恐怕這也是本書之所以略有爭議的體現吧。

  雖然這本書象教科書一樣理論化,但其細緻入微的記錄下每個夢,又象考古一樣對每個夢深入研究,其解夢是為了為病人治病,而非算命預測,令人很折服他的專業功底,但對業外人士借鑑意義似乎不大。不過,書中對潛意識的探索與剖析還是很有見地的,夢可以使人發現自己的潛意識,窺析自己內心的真實意圖。

  書中精彩錄:

  1.瘋子是醒著的夢者。

  2.夢中的身體不能動等運動麻痺,是神經意識與肢體的矛盾體現。

  3.夢中所展現的主要是人的本能,可以說人在夢中回到了自然狀態。他衝破清醒時被意志禁固的壓抑。

  4。夢中忘記的往往是重要的,是稽查的抗拒。

  5.最後漸漸明白:夢可以使人發現自己的潛意識,真實意圖。

  6.前意識與潛意識。以前的概念中只知道潛意識,現在才知道還有前意識。

  7.夢的形成至少經過一天以上的醞釀。原來以為夢是自然瞬間形成的,經過大師的分析覺得真的是醞釀好久呢。以後會留意下自己的夢,或許還會珍惜下自己的夢呢。

  如果說有些書要透過重讀來強化與加深,我不會再選這本書。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3

  這段時間,我閱讀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感觸良多。本來我以為夢只是人在睡眠時大腦對白天發生的事情或曾經想到過的事情的反映或重現,或者單純只是莫名其妙的念頭,但閱讀完後我才知道原來夢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反映了我們人類的慾望;同時我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被灌以儒家的傳統道德,自不敢萌生在大家眼中有違倫理道德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面對,但是這本書告訴了我這其實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本性,正因為其可怕,我們更要面對以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夢的解析》出版於1900年,是西克蒙特·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該書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一直經久不衰。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本書由作者大量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對病人的夢的臨床研究和對自己的夢的分析,深入地探討了有關夢的實質、夢的解析方法、夢的偽裝、夢的材料和來源、夢的工作以及夢的過程的心理等理論問題。他把象徵論作為理論基礎,認為夢是對願望的滿足,這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靈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了認知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其中弗洛伊德對夢的種種解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3點:

  1、夢是慾望的滿足。

  2、關於親人死亡的夢。

  3、關於考試的夢。

  夢是慾望的滿足。弗洛伊德在書中說:“夢,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它們並非毫無意義的,荒謬的,它們也不是我們一部分觀念昏昏欲睡而另一部分清醒的結果,相反,它們是絕對有意義的精神現象——慾望的表達。......有一些夢並不掩飾表示一種慾望的滿足,但在那些慾望的滿足無法識別的夢例中,則一定具有某種堤防這種慾望表達出來的意思。”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小時候和最近做的同種主題的夢。很小的時候,經常會在剛爬上床準備睡覺時發現自己有尿意,但是怕黑不敢上廁所便勉強入睡,導致之後會做夢發現自己身處衛生間,然後很利索地脫掉褲子一洩而快,當然醒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尿床了,這或許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夢是慾望的滿足,因為我想上廁所就會夢到自己上廁所從而滿足了我解決尿意的慾望。但是當我長大後,同樣是想上廁所的夢卻有著不一樣的結果。最近,我夢到自己同樣身處洗手間內想要小便,但卻因為褲帶卡住久久無法蹲下,而就在我愁於怎麼也解不開褲帶的時候門外還一直有人敲我的門催促我,導致我從夢中驚醒。我想正是由於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不能尿床,從而在夢中出現褲帶卡住和有人催促的情節阻止我想要小便的慾望。於是我認為,在人的不同年齡階段,即使是同樣主題的夢、相同的場所,也會受到人在清醒時的不同意識觀念影響而導致大相庭徑的結局。

  關於親人死亡的夢。

  我回憶起小時候做的一個夢,夢中我和一個小男孩在一個漆黑的洞裡,頭頂有亮光,不時會有食物扔進來,但是大多都被我搶食了,於是我吃的很肥胖,而小男孩就很瘦弱。有一天,上面有聲音傳來“你們其中一個可以出去了”,我很想出去,但是由於太肥胖了導致無法攀爬上去,但是小男孩卻身手靈敏地一下子就跳出去了。在看《夢的解析》之前,我一直是這麼解釋這個夢的:小男孩其實就是我哥哥,而那個黑洞就是媽媽的肚子,哥哥之所以會比我早出生就是因為他在肚子裡吃的比我少而容易爬出去,而事實也就像夢中所描述的一樣,哥哥出生時十分瘦小而我十分肥胖。但是在閱讀到弗洛伊德關於親人死亡的夢的解析“其實兄弟姐妹之間存在著許多衝突,就算他們彼此友愛、患難與共,小時候卻引以為敵......孩子們差不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迫切地想到和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尤其是針對自己的對手——其他兒童,其中首先是與自己兄弟姐妹的競爭......對從來沒見過死亡的痛苦景象的兒童而言,‘死亡’的意思也許就是‘走了’——不再幹擾活著的人。”之後,我對自己的這個夢有了新的認識與解釋:小男孩的確是我哥哥,黑洞也的確是媽媽的肚子,但是哥哥不是先出生了,而是爬上天堂了,走了,留下的是我一個。因為事實是小時候哥哥常惹媽媽生氣,而我就會想要是媽媽只有我一個孩子就好了,但是由於從小受教育說兄妹之間要相親相愛,所以才只能在夢中用那麼隱晦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慾望。

  關於考試的夢。

  我想大多數人都曾經做過關於考試的夢,我原來對此的理解只是因為我們太過重視這些考試而且害怕取不到好成績才會做這樣的夢,但其實這對我們現實生活中並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弗洛伊德指出,考試的夢往往發生於夢者隔天就要從事某種可能有風險而且必須承擔後果的大事時。同時他認為,夢者不會夢到他以前考試不及格的經歷,而會常夢到過去那些當時擔心通不過,花費了很大心血,而後卻發現並不是這麼難透過的那類考試。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這類考試夢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其實這類夢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太過害怕緊張,因為即使過去很害怕的考試也一樣通過了,夢境是在給我們心理暗示提醒我們只要盡力一般都會透過將近的考試的。

  儘管這本書享有很高的讚譽,但是在我看來應該理性辯證地去學習它,而不是一眛地照搬全收。或許是我閱歷太少,知識量太貧乏,但在我看來,弗洛伊德在這本書中有兩個方面是我不能輕易完全認同的。

  1、弗洛伊德在全書中把人的慾望都歸結於性本能的驅使,把所有本“清白純潔”的夢都看成是因為稽查作用的效果,而稽查作用的動機明顯就是性因素。弗洛伊德把夢中出現的物體都聯想到了性,例如一切長形物體,如手杖、樹枝、雨傘都象徵男性生殖器,而盒子、箱子、櫃子等中空物體都象徵子宮,而上、下階梯都象徵性活動......這些讓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因為在我看來,人不是隻有對性這一慾望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偏向。他把人的一切夢的隱義都與夢者潛意識中的本能慾望聯絡起來,這太牽強了。他根據其性慾理論來解釋夢,不是把人看作社會的人,而單純看成是一種生物。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受這些傳統的中國文化影響,在我的夢中多以遵從權威、崇尚禮儀的人文傳統為主題,或是其實這些都暗中指向“性”而我不自知。

  2、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在我看來顯得有些過於主觀,帶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他對夢的解析儘管考慮了夢者的童年經歷、近期經歷、想法觀念,但是他對材料的選取卻沒有一個標準的規則,而是任意從中抽取能夠支援他觀點的材料加以拼接而成,這讓我們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夢足夠客觀地進行分析。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4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發表於1900年。在這本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夢作為例項,對有關夢的問題從各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探討。從性慾望的潛意識活動和決定論觀點出發,指出夢是慾望的滿足,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即通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的解析》將夢分為顯相和隱義。顯相是隱義的假面具,掩蓋著慾望(隱義)。他解釋說,夢是潛意識的慾望,由於睡眠時檢查作用鬆懈,趁機用偽裝方式繞過抵抗,闖入意識而成夢。夢的內容不是被壓抑與慾望的本來面目,必須加以分析或解釋。釋夢就是要找到夢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讀這本書了,但一直有各種原因沒有去實踐,放假回家,有了充足的時間,可以好好讀讀這本名著。《夢的解析》敘述了弗洛伊德對於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其實這本書在某些程度上改變了我存於心中的道德觀。讀過這本書後,每當看到街上熙來攘往的人群,都有種異樣的感覺。這本書分可以為六個部分,分別是:

  一、對兒童的夢的研究;

  二、探討夢的檢查作用;

  三、探討夢的象徵作用;

  四、分析夢的運作;

  五、舉例分析幾個真實夢境;

  六、夢的作用在於滿足願望。

  弗洛伊德從沒有偽裝或偽裝較少的兒童的夢開始講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夢境,其解夢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揭開夢的偽裝。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種精神活動;“其動機常常是一個尋求滿足的願望”。夢是因願望而起,它的內容是“願望的達成”。夢不僅使思想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借幻覺經驗的方式,以表示願望的滿足。關於夢是“願望的達成”,作者舉了許多例項。其中一個是他的5歲的小兒子的夢。有一次,他們全家到達赫山腳下去遊玩。小兒子由於常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並不滿足於在山下玩。但父母並沒有帶他上山,他當時不很高興。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飛揚地跑過來告訴我;‘昨晚我夢見我們走廟到了西蒙尼小屋。’我現在才明白,當初我說要去達赫山時,他就滿心地以為他一定可以由荷爾斯塔特翻山越嶺走到他天天用望遠鏡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獲知他只能以山腳下的瀑布為終點時,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滿足了。但夢卻使他得到了補償。”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潛意識的自我表現,潛意識被壓在人的心靈的最深處,但它很活躍,於方百計要突破前意識的領域冒出來。當“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體息,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而放鬆了戒備的時候,潛意識使開始活動,於是出現了夢。由於做夢的`人有不少願望是違反道德的,於是潛意識使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冒出來。夢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於夢的化裝造成的。夢既經過多次化裝就必須透過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釋。

  《夢的解析》指出夢和精神病有相似之處,他認為”夢包含著簡要的神經質病的心理學“。因為他在聞釋夢和神經病時都是以關於潛意識的理論為依據的。他總結夢和精神病都符合潛意識的活動規律,得出的結論是:”潛意識比較喜歡和前意識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視或剛被打入冷宮(受排擠)的概念攀上關係。“透過這種手法,狡猾的潛意識可以偷偷溜到意識領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過去人們所說的夢是來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啟示,強調夢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是來自潛意識。夢既不是靈魂的顯現也不是上帝的啟示,而是人類早年實踐活動的濃縮品和沉澱物。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5

  這部書的結構是先用例項淺顯易懂的解釋夢,然後一步一步將夢的機制加以剖析,最後上升到理論層面,用心理學的語言解釋更廣泛的精神機制的產生。我的讀書筆記將從最後一步開始,先給出最宏觀的精神構架,再慢慢detaild到夢的解析。

  現在解析各個部分:

  感覺端/運動端:我們所有的精神活動都是始於刺激終於神經的傳導。精神程度或步驟通常由感覺端到運動端

  記憶:屬於感覺端的分化,感覺刺激後,精神裝置會留下痕跡,即記憶。一種感覺元素會留下很多種記憶痕跡。

  潛意識:像一個Pool,裡面的東西是永遠活動的,沒有任何東西具有終點,沒有過時或是遺忘了的東西(小時候的願望也是願望)如三十年前受到的侮辱,只要有足夠的激動堆積起來,那三十年來的感受就和新近發生的沒什麼區別。潛意識是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礎,每一個意識都有一個潛意識的原始階段。潛意識經由意識和我們交往,而前意識如一道篩子立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控制隨意運動的力量。

  稽核機構:這是被夢迫使假設的一個東西,把它歸結到運動端。就是後面會提到的夢中的censorship,它是我們心理健康的衛士。稽核潛意識裡面的衝動,不讓其隨便進入意識層。

  前意識:前意識裡面的激動將不再受到阻礙而直接到達意識層,前提是它要有足夠的強度。

  該精神裝置經過了漫長的演化。按我的理解,最初的機制可以讓接受的感覺刺激可以很快的經過運動途徑而產生反應。但是,這精神裝置的力量要使自己儘量的避免遭受刺激而保持平靜狀態,因此它設計了種種關卡,在潛意識和前意識之間,在前意識和運動之間,為了避免過多的刺激消耗精神能量。

  以上便是精神活動機制的簡單介紹。弗洛伊德對夢,乃至整個精神活動的分析都是以這個機制為基礎。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6

  小時候經常會做一些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開槍的時候,槍裡總是沒有子彈,而別人的槍總是能連發掃射地擊中我,但我每次都能“僥倖”地存活下來;夢見自己總是會從樓上摔下去;夢見自己連木炭也吃,牙齒會鬆動甚至全部脫落;還有夢裡會無緣無故地在哭泣……為什麼會做夢?為什麼有的夢非常清楚,有的夢怎麼也記不起來?這一切都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我囫圇吞棗般地看完了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一書,我才對夢有一些粗淺的瞭解。當然離恍然大悟還早得很。

  人為什麼會做夢呢?依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夢是身體受不規則反應或物理刺激引起的一種心理現象或產物。只要在睡眠中,身體受到一些刺激,無論是內部的一些細微的反應(激素或心理活動的刺激)還是外部的一些受冷或受熱等都可能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夢。當心裡對某事物的慾念比較強烈的時候,會在夢中有所體現。比如作者在敘夢者案例中講述到:一小孩前一天被別人索要水果的時候,晚上居然夢見自己把一籃子的水果都吃光了的情景。

  鑑於作者的案例有點晦澀難懂,在此我列舉一些自身的夢境供大家參考。印象較深的是:有一次我與一位朋友在微信上聊天,因為總感覺找不到什麼好的話題,所以每次都是草草收場。但我覺得她對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出於那種強烈想跟她聊天的慾望,結果我在晚上居然夢到了我們之間相互寫信進行交流。還有就是夢見自己經常在大型場合上放聲高歌。老實說:我以前的夢想之一就是成為一名歌手。

  這時候有人就會質疑:儘管有的夢境是現實世界的延伸,表現得很合理,但有的夢卻很荒誕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受思想的牽制與被牽制(意識與潛意識以及前意識之間的相互影響)的影響,夢具有移置、檢查、將思想變為視象等特點。有些思想,比如一些不道德的思想會演化成一種畫面在夢中體現,但機體又不允許它們這樣直觀地出現,於是透過檢查和移置等作用進行元素的替換和化裝,所以有時候你的夢會非常矛盾、荒唐。但夢並不總是會化裝,諸如一些因生理方面引起的慾望(如飢餓、渴),會比較直觀地在夢中體現。只是元素可能會被替換,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吃木炭而不是吃米飯。《夢的解析》中這樣的例子還是挺多的,當然作者還進行了相應的分類。在這裡就不詳述了。

  透過對夢的各種研究,作者也發現了夢其實為保護睡眠而存在的:透過做夢使慾望或興奮得到發洩,緩解其刺激而使睡眠繼續下去,即用幻覺的滿足來消除侵擾睡眠的心理刺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每一個夢都是一種願望的表達,夢因願望而起,夢的內容在於展示出這個願望。據此,我們也可以根據每一個夢所反映出的內容來發現夢本身所隱含的“潛意識”的思想。比如,大學那會兒,我跟一個很要好的朋友發生衝突了,當時情緒非常激動,乃至於對他也說出了一些很難聽的話,儘管很想道歉,迫於面子或勇氣的原因,我似乎並沒有對他進行道歉。(因為我也記不清了,但後來他說我並沒有道歉)。接著,我在事後的那幾天,居然在夢中重現了我跟他發生爭吵的場景,並且當場也道歉了!可想而知,我做這個夢的初衷是出於歉疚,想要跟他道歉,來彌補我對他造成的心理傷害。

  由此可見,看似一個毫不起眼的夢,其實裡面顯示出了自己諸多的慾念。透過分析夢中的一個個場景,你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訴求。當然你也可以將它們束之高閣。畢竟夢是不現實的,沒必要跟自己的每一個執念去斤斤計較。

  感興趣的朋友,我還是很推薦你們去看一看這本書。裡面的精神食糧很豐富,不妨跟著偉大的心理學家來一場精神世界的遨遊。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7

  讀到“夢的材料與來源”這一章,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材料多偏重於選擇最近幾天的印象和無關緊要的細節,許多夢還會與童年經歷息息相關。弗洛伊德認為夢中沒有無關緊要的刺激,這些刺激或是透過“移置作用”獲得了新的重要價值,或是透過化裝,需要透過細緻的分析來撥開偽裝。既然沒有無關緊要的材料那麼也就沒有純真清白的夢,所有的夢都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弗洛伊德最終將落腳點放在了“性的因素”和“慾望的滿足”,慾望的滿足可能是多重層次的,可以包含好幾個願望的同時滿足。

  讀完這一章的感覺是弗洛伊德最終得出的這個結論好像並不足以承載他之前一系列細緻縝密的分析工作。這讓我想到不久前讀到的一篇關於夢的文章。這篇文章分析了夢的來源和作用,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夢中的負面情緒是正面情緒的兩倍,而且性的內容在夢中也比較罕見。關於夢他們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意義:

  1、提高人的創造力,夢境不是完全重複白天發生的事情,而是讓它們經過腦的重新消化,這也可以提高人的創造力。夢中好像我們有一套獨特的邏輯思維,將看似不相關的材料連結在一起,透過思維的碰撞產生靈感的火花。

  2、第二個意義是模擬困境,演練我們的自衛能力。比如新生兒的媽媽的夢境多與新生兒相關,她們會夢到嬰兒處於險境而突然醒來。

  3、第三個意義是加深記憶,在學習之後睡一段時間比在同樣長的時間內保持清醒,記憶要更加深刻,如果夢到學習的過程,還會提高效率。這是因為一些在學習中啟用的大腦區域(甚至具體到啟用的神經元)在睡眠期間會被重新啟用,且強度很大。這讓我想到初中有一次臨近期末考試,睡前在背思政的考點,中間睡著了,但在夢中還在梳理知識點,醒來發現原本有些不熟的地方,經過夢中的梳理已經很熟練了。

  4、第四個意義是在夢中似乎可以鍛鍊將心比心的能力,在夢中自己的意識彷彿可以遊離在自己軀體之外,有時還可以將自己置身於他人的軀殼,這時我們的同理心比清醒時更強。這一點我認為在清醒的時候透過培養也可以增強這種能力,因為在夢中我們以為自己是別人,從而設身處地且全面的瞭解這個人的經歷,因此也可以理解他各種各樣的行為。

  5、第五個意義是情緒訓練,在這篇文章最初提到人在夢中出現負面情緒是正面情緒的兩倍。在一個實驗中,向實驗者展示可怕的畫面,杏仁體會有強烈的啟用反應,但第二天再展示同樣的畫面時,他的杏仁體幾乎沒有反應,這說明腦以非情緒化且更加高效的方式儲存了這些資訊。在睡眠階段。主管短時記憶的海馬體會與杏仁體對話,將一些恐懼和困難情緒與一些不相關的、更中性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更好的消化“負面情緒”。這就讓我想到有一次我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情,我以為我已經將它徹底的消解了,只不過偶爾會想起這件事,但有一天晚上我再一次夢到這件事,夢中重新對這件事從頭到尾進行了一遍處理,醒來我才意識到我此前並沒有真正放下這件事,做了這個夢之後除非特意回憶,這件事便再沒想起來過。

  我相信除了這篇文章提到的做夢的五個意義之外,夢的意義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這取決於每個人自己對於夢境的解讀方式,它可以僅僅是一個夢境,也可以成為幫助我們在清醒時更好的生活的工具。弗洛伊德對於夢境的意義的歸納讓我覺得有一些遺憾,因為這種結論好像將夢的意義狹隘化。不過他對於夢境的總結和記錄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分析材料,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認知對它們進行解讀,使之“為我所用”,成為我們知識經驗的一部分。而且他對於夢境研究的多種探索方式也可以為後來的研究和每個人的學習提供思考和啟發。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8

  在一位學心理學專業的同學介紹下,暑假的時候決定讀一下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在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為什麼會做夢?夢真的會預言一些事情嗎?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學家,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其著作《夢的解析》被譽為精神分析學第一名著,其中敘述了弗洛伊德對於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它從一個其他人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並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對於這樣一本理論著作,我個人認為只讀一兩遍是不足以領悟到其中更深層次的奧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這本書中採用大量的材料來論證其觀點,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夢。在科學研究中,佔據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得出正確的結論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並且,在獲取材料的過程中,又是一個艱苦曲折的經歷,需要的是耐心和恆心。而對於所獲得的沒有邏輯繁瑣的材料,又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後歸納得出結論。但是有的時候,結論是很難得出來的。

  以前,我總是認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點精神病。可反觀弗洛伊德卻好像沒有精神病的跡象。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必須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弗洛伊德卻依然總結寫出了這樣一本名著,不得不說他真的很有能力。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慾望的表達,也就是說,夢是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渴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沒有被滿足的渴求。夢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現象引發的,“夢是一種被壓抑的、被抑制的願望經過偽裝的滿足。”而一些科學的解釋認為,夢是人在睡眠時部分的大腦皮層尚未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表象。夢到底是什麼?誰又有一個確定的回答呢?

  在當今,人們如發現梵高的畫的價值一樣,也終於發現這本書有著它偉大的價值,並且弗洛伊德偉大心理學家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是,他的有些觀點還是存在一些疑惑。《夢的解析》其中理論多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療一些精神病人時透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資料的支援。另一方面,當時的心理學家對於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就在於滿足人的願望,可以保護睡眠。這樣的說法過於絕對。事實上,在我們的夢裡,也不乏一些焦慮的夢,有些夢甚至會影響到人的睡眠,例如噩夢。雖然,弗洛伊德認為人民們的驚醒並非是夢導致的,而是由防禦機制造成的,但他仍沒有對於噩夢本身的產生給出合理的解釋。

  不管怎樣,瑕不掩瑜,我們仍要承認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要自己的夢自己努力去圓。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9

  誠言讀這種純學術型的論文對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味如嚼蠟的感覺。前段時間鼓起勇氣拜讀了一下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讀到三分之二就放棄了,只能說自己的資質還不夠,只能讀讀小說品品小詩。

  這次讀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這本書,讓我對這種純學術型的書又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雖然還達不到讀小說那種流暢,有些句子要反覆看好幾遍才能明白他的含義,但是讀過之後確實對“夢”這個帶有迷幻色彩的詞有個一個新的認識。

  文章非常嚴謹的圍繞著“夢是什麼”、“夢的來源是什麼”、“組成夢的材料是什麼”、“夢的功能”等問題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弗洛伊德在相關方面看了非常多前人的作品,進行提煉分析,並且記錄成千上萬的實驗者的夢甚至是自己的夢境來作學術分析,這才謹慎地有了自己對於“夢”的解釋。

  在古人眼裡,“夢”常常意味著對未來的一種預示;也有學者指出,“夢”是在睡眠狀態下對於那些瑣碎,不經意的記憶的一種緩解行為,相當於人類思想負擔的一種排洩行為。但是弗洛伊德透過大量的夢例得出結論認為:“夢”是一種(受抑制的)願望(經過改裝的)的實現。

  夢意味著渴望一種願望的實現,這一說法在我心裡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看完這個結論我不禁就要反觀自己最近做的夢,來印證一下弗洛伊德先生這個觀點我是多麼的贊同。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個夏夜裡,我在床上一直輾轉反側,失眠到深夜。然而我第二天和我的朋友約好了一起早起去爬山。直到深夜四點,我一直還在糾結這個問題,我失眠到這麼晚還沒睡,明天必定沒有足夠的體力和朋友去爬山,但是已經約定好的事情怎麼樣才能推脫掉,這個問題在我心裡久久縈繞。最後我終於決定給朋友發信息說,明天有事,咱們下次再約去爬山。但是實則我心裡十分愧疚。

  終於在清晨五點左右我進入了夢鄉,我清楚的記得我做了一個夢,夢到窗外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聲音清楚的傳到我的耳朵裡,我心裡想著下雨了不能和朋友去爬山了。實則這只是我心中的一個願望,我希望不能去爬山這個事情有合理的理由推脫(例如下雨),不至於說“我昨晚失眠,我要補覺”這個理由這麼尷尬。

  從書中,我就能清楚的體會到要對於人類的“夢”這一領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畢竟人常常都是一邊在做夢一邊在忘記自己做的夢。第二天就算有所回憶也是零零散散的隻言片語。再者每個人的表述能力不同,個人經歷也不同,解析一個人的夢肯定要和他的兒時記憶和這幾天的體驗相聯絡。你作為一個第三方,怎麼可能那麼輕易的瞭解他人的過往和夢境。若是用自己的夢境作為自己論文的論據,有些時候又有些站不住腳。所以認真寫一本關於“夢”的著作真的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情,我確實為弗洛伊德這種學術研究精神感動不已。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書筆記10

  初讀《夢的解析》,整個過程似是一種鍛鍊耐力的長跑。四十萬字,佛洛伊德建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解夢體系,龐大而略顯枯燥。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莫過於弗洛伊德的主旨:夢的內容是在於願望的達成,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

  1900年以前,有關夢的經典理論都認為,夢是以象徵的方式,表明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事物。而弗洛伊德不同意這種看法,他指出,夢不是什麼預卜未來的神諭,而只是做夢的人在不清醒狀態時的精神活動的延續。他明白地提出,夢的內容多數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時代的資料,並根據對自己的夢的分析,相信幾乎每一個夢的來源,都是做夢前一天的經驗。也正是因為其創造性的想法,誕生了這部被看作他對心理學最大貢獻的《夢的解析》。

  通觀全書,書中的內容主要分為:夢的解析方法,夢是願望的達成,夢的偽裝,夢的材料與來源,夢的運作及夢程式的心理。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都是“願望的滿足”—嘗試用潛意識來解決各部分的衝突。不過,由於這些願望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潛意識中的“稽察者”不允許它未經改變就進入意識。所以要經過一系列的偽裝,轉化成不易被察覺的形式透過夢境表達出來。因此,夢的偽裝造成了解讀的困難。而進行夢的解析時,首先就要破除偽裝,以探究那些藏在偽裝之後的願望。

  如果說快樂的、愉悅的夢境是願望的達成,那麼我們不禁質疑:讓我們感到焦慮甚至恐懼的所謂噩夢又怎麼解釋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無論怎麼不愉快的夢,都不外乎是願望滿足的一種“變相的改裝”。他認為:一個願望的未能滿足,其實象徵著另一願望的滿足。因為做夢的人對此願望有所顧忌,從而使這一願望只得以另一種改裝的形式來表達。這種新鮮的解釋方法雖然未必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贊同,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這樣一來他就有了一個“公式”來解釋所有的夢,進而奠定了他在這一領域的領軍地位。

  為了破除夢的偽裝,弗洛伊德從夢的檢查入手,先是談到幾個較為普遍的象徵形象,進而談到夢的運作,說明夢進行偽裝的四種方法,即凝縮作用、轉移作用、將思想轉化為視覺和二度潤飾。完全破除偽裝後,夢的真實意義便浮出水面,即可達到解夢的意圖。在精神分析治療時,透過解夢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瞭解病患,達到對症下藥的目的。

  整本書中,有一個夢的案例讓我印象最深,也正是因為這個案例,讓我對這本書所闡述的原理的真實性更加信任。弗洛伊德說,人們在做關於考試的夢的時候,夢到的往往是自己在為已經通過了的考試感到焦慮和煎熬,而不是夢到未透過的或者將要考的。在高考之後,甚至是進入大學一個學期之後,我仍然會夢到高考之前的情景,併為它感到不安。而讀過《夢的解析》之後,發現人們都是如此,才不再為它感到困惑。

  也許有些人並不清楚,弗洛伊德是一個精神病專家,因此當他將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廣到普通人身上時,他的做法讓人很難接受和理解。而這也就引起了大家對他的理論真實性的一種懷疑。而事實上,《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總結,沒有經過任何科學的論證,雖然其中的解釋不乏合理可信之處,但對於講求有科學依據地研究心理學現象的現實情況不符。他在釋夢中的主觀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以及他把人的一切夢的隱義都與夢者潛意識中的本能慾望聯絡起來,也略顯牽強。因此,縱然是受人尊崇的大師,也有其不夠完善的一面。

  雖然《夢的解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不可動搖。它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並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因此,雖然枯燥晦澀,但它仍值得我們沉下心來,靜靜閱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