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3篇)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先進殘疾人身殘志堅,雖行動不便,但他們從不成為別人的累贅,堅持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工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3篇)供大家參考!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門窗關好、小心火燭……”,沙啞的聲音伴隨著清脆的鈴聲,總是在那固定的時間段裡響徹在巷頭黑夜裡,居民們一聽見這熟悉貼心的話語,都下意識地去看一看煤氣閥門或摸一摸門窗的插銷。這個“更夫”是一位智障老人,三百六十五個夜晚,從不間歇,哪怕是暴雨如注的天氣裡,即使感冒發燒,他都會撐著去完成這“份內事”。

  眼前的,六十出頭,五短身材,額頭皺紋很深,眼睛不小,目光卻是有點呆滯。說起話來也有點口齒不清,“做點好事,做點善事……”

  據社群工作人員介紹,,住在號;年輕時,因為智力障礙,作為殘疾人常受到別人的欺辱,一直靠姐姐和鄰居接濟過活。為了讓他能自食其力,原居住地的愛河橋居委會主任動足了腦筋,四處碰壁後,最終,得到一家市政公司的收留。他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幹活很賣力,和同事也相處融洽。退休後,有一份一千多元的工資,生活不用愁,他不會燒飯,由姐姐幫他送來飯菜。知恩圖報的他,總想著“為鄰里做點事,為社群盡點力”。於是,他主動加入了社群義網務志願者隊伍的行列。早上,準時來到社群,從郵遞員手中接過報紙雜誌,一份份地發到工作人員的案頭;發完後,踮起腳來,再將閱報欄上的報紙更新。碰上社群有會議、搞活動,就住近旁的他,不用招呼,主動地去“要活”,去附近的老虎灶泡水,步履有點蹣跚,卻是一絲不苟;“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就戴上紅袖章,走巷巡街,搖鈴“看更”。平常,還幫著貼貼通知、海報。他將社群當成了另外一個家,常來常往;社群,也非常尊敬這個樸實的老人,將他當成社群的一份子。

  “嘀呤呤……”,鈴聲在雨夜裡迴盪著,為每一個已進入甜美夢鄉的人們送去了聲聲祝福,遠近的人們也都認識了這們一位可愛可親的老人,感人的事蹟在社群流傳。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陳巧娟被區殘聯聘用上崗一年多以來,熱愛社群殘疾人專職委員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工作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她僅被聘用上崗一年多,憑一股滿腔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就深得社群殘疾人的讚譽。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心繫社群貧困殘疾人,積極為有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排難解憂。

  她所服務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崗以來,工作期間我與各社群殘聯兼職人員入戶走訪多名殘疾人家庭。南崗社群52戶、沙步39戶、省電力一局社群53戶等,瞭解陳邦俊、張春明、秦鏡輝、秦錦萍、秦偉健等殘疾人和家屬的心聲。對年齡大行動不方便,有重殘補助的殘疾人員實行上門傳送重殘補助金。並在4、5月期間與精防醫生走訪摸查南崗社群精神殘人員,實行每戶走訪瞭解情況。在走訪期間宣傳殘聯各項優惠措施,動員殘聯人開展自我教育,倡導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實肯幹,腿勤、手勤,用心服務殘疾人。

  作為一名社群殘協專職委員,陳巧娟能夠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不能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文員一樣,常呆在辦公室打打字,接接電話等類的勤雜事務完成好就稱職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為街殘聯、居委民政組和社群各小區都有她的辦公桌,對處動態中的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要掌握瞭解得確切真實,若欠缺實時的上門走訪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來,她對街轄殘疾人基本情況的臺賬共修改堪對過多個數據;為居委會民政組資料收集、整理派發糧油及其他救濟物資等共有50多個工作日。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xx社群是居民小區,轄區總面積xx平方公里,現有居民xx戶,總人口xx人。截止目前,共有各類殘疾人xx名,重點服務物件xx名。其中肢體殘疾xx名、智力殘疾xx名、視力殘疾xx名、精神殘疾xx名、多重殘疾x名、聽力殘疾x名、言語殘疾x名,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xx名,殘疾老人xx名(其中70歲以上31名),殘疾少年兒童7名。近年來,金川區金芝里社區在區委、區政府、區殘疾聯的關心重視下,社群上下齊心協力,全力打造宜居的殘疾人生活環境,在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生活保障、權益維護、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成效顯著,社群殘疾人工作能力、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殘疾人生活、就業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扶殘助殘濃厚氛圍

  (一)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為確保社群殘疾人工作有效、有序開展,根據市、區殘聯要求及社群殘疾人工作實際,社群及時調整殘疾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社群主任為主席,殘協委員為副主席,廣大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屬為成員的社群殘疾人協會,專職委員具體負責殘疾人工作。社群殘協建立健全了《殘疾人協會主席工作職責》、《社群殘疾人協會工作制度》等20項職責和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貧困殘疾人基本情況表》、《重度殘疾人基本情況表》等10項基本資訊臺賬,切實加強了社群與殘疾人及其監護人的聯絡,確保殘疾人及時、有效的得到幫助。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扶殘助殘濃厚氛圍。

  能否營造一個良好的扶殘助殘氛圍是順利開展殘疾人工作的必要條件。近兩年,社群緊緊圍繞建立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一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橫幅等方式對殘疾人工作制度、優惠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二是組織演出、宣講、觀看專題影片等宣傳活動,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累計組織專場宣傳活動9次;三是利用元旦、春節、“婦女節”等節假日在社群遊園、轄區市場等人口聚集區開展宣傳動員,截止目前,共發放助殘日曆2000張,宣傳書籍800餘本。累計發放宣傳單5000餘份,殘疾人康復讀物600餘本。透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使扶殘助殘理念深入人心,使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建立活動人人知曉。

  二、推進體系建設,提升保障和服務水平

  我社群積極推進殘疾人工作“兩個體系”建設,以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作為社群殘疾人工作的重點,集中解決了一批殘疾人家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一)完善保障服務、促進扶貧工作。殘疾人作為一個弱勢群體,由於自身的身體缺陷,導致無法就業或難就業,從而直接影響其生活狀態。社群殘協本著急殘疾人之所急、想殘疾人之所想的服務理念,及時掌握殘疾人生活狀況,瞭解殘疾人需求,將轄區符合條件的58戶、61名殘疾人家庭全部納入低保範圍,為5名重度和特困殘疾人辦理了醫療救助和大病救助,緩解其經濟壓力。常年組織志願者開展“一幫一”、“眾幫一”助殘活動,累計幫扶慰問殘疾人34戶,發放慰問金5000餘元。社群重度和困難殘疾人與市、區單位結成幫扶對子12對,幫扶救助20餘次。社群5戶殘疾人家庭分到廉租住房,1戶精神殘疾人享受政府臨時救助,1戶殘疾兒童享受為期三年的殘疾兒童教育助學救助。

  (二)加大法律宣傳,維護合法權益。社群始終把維護殘疾人權益作為殘疾人工作的重點。每年5月份社群都會邀請金川路司法所所長向殘疾人講解《殘疾人就業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相關法律,並免費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發放各類法律法規宣傳資料。2010年8月,社群調解委員會會同八冶二公司物業管理科、金川路司法所等單位對10區20棟一起涉及殘疾人的民事糾紛進行調解,最終使雙方達成協議,維護了殘疾人合法權益。

  (三)掌握康復需求,提供康復服務。社群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認真進行排查摸底,為社群35名白內障患者建立了健康檔案和白內障患者資料庫。為社群14戶精神、智力和重度殘疾人發放“陽光家園”居家託養補助金8000餘元。為2名殘疾人贈送輪椅。社群參加醫療保險殘疾人102名,其中83名(低保戶64名,重殘19名)殘疾人屬免費辦理。社群整合現有資源,開辦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中心依照殘疾人身體狀況編排了殘疾人健身操,不定期進行培訓、鍛鍊,為殘疾人康復提供了極大幫助。社群還與衛生服務所聯絡發放連心服務卡66張,不定期對轄區內老年人、殘疾人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建立康復檔案,免費進行體檢。

  三、拓寬工作渠道,改善殘疾人生活環境

  (一)改善生活環境,提升服務功能。社群按照省、市、區有關部門的要求,依託金川區養老服務金芝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認真組織實施建設金川區殘疾人託養服務中心。面對重重困難,社群領導多方聯絡,積極協調,努力爭取,在2009年10月,完成了該專案的土地審批、辦理完畢規劃、建設、發改等部門手續,並於2010年7月開工建設金川區殘疾人託養服務中心,當社群殘疾人聽到這個好訊息時感動地說:社群真的為我們這些人辦了一件大好事,雖然我們給政府帶來了這麼多麻煩,但是政府還是沒有忘記我們這些殘疾人。

  (二)健全就業網路,促進殘疾人就業。為進一步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社群完善了殘疾人就業資訊網路,為殘疾人開設專門服務視窗,規範辦事流程,全方位提供就業服務。社群殘協及時掌握轄區內未就業大中專殘疾畢業生情況,及時對轄區內登記失業殘疾人家庭進行走訪,配合社保開展好殘疾人就業援助月活動。針對殘疾人特殊情況,社群利用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定期邀請專業人員教授適合殘疾人學習的十字繡、絹花、珠繡等手工製作,提升殘疾人就業技能,增強就業信心,改善家庭經濟環境。推薦有技能有需求的殘疾人參加省、市、區殘聯舉辦的各類殘疾人培訓班40餘人次,使他們掌握了計算機、插花、烹飪等多種實用技能,拓寬了他們的就業渠道。

  (三)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文化生活。自社群成立以來,每年三八、殘疾人日、愛耳日、助殘日、盲人節等殘疾人節日社群都組織幹部職工同轄區殘疾人一同聯歡、演節目,以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06年社群組織轄區殘疾婦女開展了十字繡展、絹花展活動,共收展品20多件;08年開展了撲克比賽、書法繪畫比賽、居民花卉展等多項活動;每年五、六月份,社群的都會組織殘疾人及其家屬同社群職工開展“趣味運動會”。轄區共有室外健身器材50多件,殘疾人日常鍛鍊有去處,秧歌隊、健身操隊每天堅持鍛鍊,社群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經過幾年的建設,我社群殘疾人工作已進入穩步發展軌道,但經驗還不很成熟,今後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特別是在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改善殘疾人生活環境上還要加大服務力度,使殘疾人康復、勞動就業、扶貧、宣傳、維權和組織建設等工作更上一個臺階,為金昌市建立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做出更大貢獻。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著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宮振平說:“我們能有今年的大豐收,要感謝宋加文,他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講信譽,講質量,為我們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讓我們的莊稼旱澇保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加文創業成果的贊予和肯定。

  沒錯,宋加文是鎮賚縣鎮賚鎮一名殘疾人,但是他身殘志不殘,10幾年來,他靠著堅強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於開拓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曹王鎮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家裡很窮,全家只靠父親做一些手工編織品賣些錢維生。但他從小聰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親幹活時,他總是幫這幫那,不知不覺,也學會了手工編織這門手藝。

  18歲那年,為了改變家裡貧困的狀況,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隻身一人闖關東來到了鎮賚。當時,正趕上鎮賚縣柳編廠招收技術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從此,他成了柳編廠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廠裡他加倍工作,肯吃苦愛專研,很快成了廠裡的技術能手,很得領導的賞識。在廠裡的幾年,他幹過銷售,跑過採買,又當過技術員,然而,正當他要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1990年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雙雙下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但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用玩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後,他自謀出路,憑著自已在廠多年的工作經驗,1991年,他幹起了建材銷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雲密佈,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也許是多年的勞累奔波,他患上了雙側無菌性骨股頭壞死,癱在了床上,病痛時,他這個七尺男兒競被折磨得號淘大哭。為了給他治病,妻子領他去過長春、北京等地各大醫院,這次他花掉了家裡全部積蓄,真可謂傾家蕩產。兩個孩子上學眼淚汪汪地管他要學費,他都無處去張羅,甚至連5角錢一斤的波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況和病殘的軀體,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勵,親友的勸導,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生來倔強的他認為:“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過去我可以做的,以後仍然可以,我雖然殘疾了,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20xx年,在殘聯和親友的幫扶下,他借了1萬多元,又幹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來,他就讓妻子用腳踏車把他推到商店,躺在床上賣貨。客人來買貨,都是自已到櫃檯裡去拿,然後,算好錢再交給他。這樣幹了一年,年末他爭了1600元錢,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盤算著用這點錢好好地過個年。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辛苦苦爭的1600元錢卻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飛,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有了,夫妻倆的心情暗淡到了極點,倆人抱頭痛哭。然而,一時的打擊似乎讓宋加文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說:“錢是沒有了,但志氣不能沒有”。

  隨著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維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舉步維艱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農村看到農民都靠機井種地灌地,靈機一動,毅然決定辦個打井隊。但是,當時全縣還沒有一個個體井隊,要打井,他即沒資金,又沒裝置,也沒有經驗,能行嗎?可只要他認準的就一定要幹下去。此時,親戚朋友們也並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在銀行貸了13萬元,購置了一臺打井裝置和2臺小四輪拖拉機,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從此,他一瘸一拐地帶著自已這個打井隊,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為農民打井。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加之打井裝置不行,他連打了10口井,就壞了6口,僅一兩個月時間,他就賠了4萬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請來了技術員一看,原來是鑽機採用正迴圈行業,對本地的地理結構不適應。於是,他果斷決定對鑽機進行改造,花2萬元對原來正迴圈作業的鑽機改造成了反迴圈。改造後,他順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著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那是歷盡艱辛成功後的喜悅。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張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xx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xx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xx,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裡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著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2004年,為了長遠發展,他又花5萬元在東油小區購買了一處門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6

  初見康xx,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闆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xx,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幹事業

  康xx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xx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裡,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xx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裡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裡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麼也不想幹。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後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裡,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於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xx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著破腳踏車起早貪黑地往返於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著閱歷的增加,康xx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裡借來了十幾萬,於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裡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xx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於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xx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著康xx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並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康xx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乾眼淚,拖著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xx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專案考察、公司佔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援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裡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裡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後,康xx日夜吃住在公司裡,憑藉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並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xx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xx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於康xx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餘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於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資訊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於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xx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絡,他做了聯絡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裡,並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xx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xx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xx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參加的遊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豔捐款1000元

  幾年來,康xx的無私大愛和許多助人為樂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康xx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他會辦一個福利企業,把更多的殘疾人組織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自身價值,自強不息、奉獻社會!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7

  楊xx,男,1974年出生,肢體四級殘疾,高中文化,中共黨員,中級職業農民,太白縣北川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他作為一名職業農民,在近幾年的農業種植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經驗,在致富發展的道路上,他始終想著同村及周邊的相親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是他最想做的。他總結經驗結合農民群眾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融資模式,以農機入股、勞力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適應本地經濟發展的致富道路。他於2013年3月成立了太白縣北川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57人。2017年簽訂訂單蔬菜375畝,建設漂浮育苗大棚2座,育苗4茬次160萬株,實現種植戶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17年,他主動融入全縣脫貧攻堅大盤子,在市、縣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將合作社成功建立為縣級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吸納32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為合作社社員,安置12名殘疾人就業,採用“輻射帶動”模式,免費為殘疾人發放化肥、種子、農藥等種植物資,帶動周邊32戶殘疾人種植戶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實現殘疾人種植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300元以上。他個人2017年被市科協授予寶雞市優秀科普帶頭人,2017年被市農業局認定為中級職業農民,2017年獲得優秀職業農民稱號。2017年投資10萬元建設蔬菜漂浮育苗棚3座,年育漂浮育苗4茬次160萬株,移栽大田400餘畝,為貧困戶免費發放20萬株,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

  面對今年蔬菜價格低,群眾銷售難、大量蔬菜壞在地裡問題,他積極主動聯絡客商不辭辛苦各地奔走,想給每位種植戶都能得到相對稱的經濟回報。透過和人關係和信譽與客商達成種植訂單保護,讓農戶減少損失。今年與農戶簽訂生菜、萵筍、洋蔥等訂單蔬菜380畝,代辦蔬菜銷售2000餘噸,銷售面積700餘畝,價值80萬元,幫助周邊100餘戶銷售蔬菜。把“太白無公害蔬菜”品牌銷售到湖南、南京、成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有力的確保了群眾利益。

  蔬菜根腫病嚴重問題是困擾本村及我縣的蔬菜發展難題,他與縣上農技人員聯絡,同時奔走在各地蔬菜種植大縣,尋找解決跟重病問題的辦法。共同研究如何降低蔬菜投入成本、提升蔬菜質量、銜接客商洽談訂單業務,這都是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這直接影響著農戶的經濟收入大事。他定期邀請鎮農技站、縣農技中心為農戶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並在拐裡村每年引進抗病蔬菜新品種2-3個自己開展試種,大大提高了本村農民蔬菜種植水平,促進了太白縣蔬菜根腫病防治工作,增加了農民收入。

  多年來,他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科技、強能力、提素質,推進農業產業突破發展,農民增收奔小康。在生產中他一心撲在當地農業高山蔬菜主導產業發展上,舍小家為大家,從未放棄自己對農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追求,熱愛農村、情繫“三農”,帶頭學習、帶頭實踐、帶頭示範,為村民服務,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他的精心帶動和全村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拐裡村全體村民致富增收顯著提升,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黨委及政府的表彰。

  今後,合作社將在更高起點上規劃,推進蔬菜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計劃2019年新增育苗大棚10座,兩年內力爭實現“一戶一棚”,形成特色產業叢集;建立“產銷果蔬網”,實現網上訂購、網上銷售;引進外資投建“蔬菜瓜果加工廠”,拓展工業化發展農業之路。在示範帶動和合作社有效運轉下,真正做到影響一批人,帶動一班人,致富一群人。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8

  我叫夏宗雲,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小石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裡,我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戶,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製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於有了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1997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小石村地處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最佳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小石村,由於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裡的工作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瞭解情況,最後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說:“小石村至今還未脫貧,村裡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著大夥兒走致富路。”鄉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說,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覆覆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援,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軟磨硬泡說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係遷回了村裡,並以全票當選了小石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幹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後,才真正發現小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裡共負債9萬餘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脫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裡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戶戶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麼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夏宗雲嗎?怎麼辦?村民在試目以待。“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著頭皮幹下去了”我心裡一邊這麼想,一邊帶著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併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裡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幹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小石村的落後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專案一個專案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援,我就帶著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餘萬元,並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餘元的收入。然而,由於小石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於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餘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闆,投資100餘萬元在村裡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製造廠”和溫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後,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後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於別的村,村民心裡有說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著這些,我心裡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於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後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築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松蔭溪古道衝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絡並爭取到土地整理專案。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說:“現在的田是想幹就幹,想溼就溼,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戶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裡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著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著我,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諮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於是,我費盡心思著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願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裡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幹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著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援,要得到村民的支援,要得到村民的支援,就必須深入村民,瞭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對於這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戶,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困難戶、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群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願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絡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闆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裡報過一包香菸,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後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餘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並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稅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幹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說:“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蹟!”在今後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就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吧!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9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著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裡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裡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誇著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麼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著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後,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癒了。

  現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裡學到技術後,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說: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0

  張書平,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初中畢業的張書平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張書平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床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張書平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09年元月,張書平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絡,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張書平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張書平幹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張書平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張書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援,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裡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張書平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12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張書平計劃於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1

  二九一農場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戶6900戶,現有各類殘疾人452人。2009年農場殘聯作為墾區第一個單列的場級殘聯,在上級殘聯和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家”為陣地,努力提高為殘疾人服務水平,保障了殘疾人平等參與農場的各項生活,共享農場發展成果。

  一、加強基礎建設,建立以“殘疾人之家”為中心的康復訓練網路

  為提高“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在農場職工醫院和街道社群建立了為殘疾人服務的康復訓練中心。各管理區衛生院建立康復站,作業站衛生所建立康復室,幫助殘疾人恢復身體機能,為不同殘疾型別的朋友提供康復服務,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農場社群以“殘疾人之家”康復訓練中心為載體,加強“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配備液晶電視、電腦、投影儀,建立圖書室,製做宣傳欄,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各項服務,使“殘疾人之家”成為殘疾人生活中的精神樂園。真正實現了“康復進社群,服務到家庭”的目標,使殘疾人在“家”中能夠得到便捷的康復訓練和服務,幫助處在社會邊緣的殘疾人迴歸生活主航道,讓殘疾人群體享有和諧社會的溫暖。

  二、採取有力措施,建立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

  農場從建立機制入手,把“殘疾人之家”建立工作納入到單位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之中,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建立殘疾之家資訊網路機制,建立上下聯動、便捷有效的康復服務資訊網路機制,在“家”中分類建立了康復服務檔案,建檔率達到了90%。二是建立服務運作機制。以農場職工醫院、街道社群為中心,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資源機制。利用街道社群居民委中空置的場所,開設殘疾人康復訓練場所。四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農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規劃、衛生規劃,列入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工作目標考核之中。

  三、發揮“家”的作用,實施解困救助行動,保障和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農場殘聯發揮“殘疾人之家”的作用,為解決殘疾人生活、學習、就業、康復、維權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實際困難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群殘疾人聯合會安排8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清掃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為75名殘疾人辦理了低保。爭取國家彩票公益金20萬元,農場匹配20萬元,為8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房屋修繕,如農場殘聯投入8000餘元為二級精神殘疾人申敏更換了塑鋼窗,並對牆體和屋頂進行了維修。為一二類貧困殘疾人承擔網上評殘費。為精殘知青魯月秋辦理醫療保險。近年來農場共為各類殘疾人承擔醫療費用近15萬元,如為精神患者李樹森承擔31725元的更換骨股頭費用及護理費;為殘疾人郭松聯絡安裝假肢。農場各界組織助殘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務,還經常到敬老院為殘疾老人演出,讓他們在心裡上對生活有個積極的態度。

  二九一農場“殘疾人之家”的建立工作在社會各界的愛心幫扶下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使殘疾人的事業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幫、有人關心,“殘疾人之家”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殘疾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社會也越來越和諧。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2

  我叫陳國方,今年43歲。幼兒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下肢萎縮乾癟,開始只能靠一張小木凳挪步,後來靠雙柺行走,從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長大後,我勉強上完了初中就因為身體原因輟學在家中,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處求事。有一句話叫做“陽光總在風雨後,事業成功靠奮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從親戚那裡學會了服裝設計和製造的手藝。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學習時,我格外賣力,在滿師後憑著紮實的手藝功底,在鎮江市區一家服裝廠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這家服裝廠倒閉了,遭受雙重打擊的我並沒有退卻,靠著廠裡給予的一筆很少的經濟補償,加上向親戚朋友借的錢買了一輛殘疾車,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為啟動資金,想自謀出路,開一家服裝加工廠。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我任勞任怨,歷盡艱苦,光是拉客就翻車過好幾次,命都差點丟掉。

  2008年底,我在丹徒區政府和區殘聯的大力幫助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找到了地皮,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廠,蓋起了新廠房,還購進了三十多臺新自動縫紉機,在上黨鎮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縫紉技術的女工和部分殘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裝廠的人員配備,搭起了框架,同時也解決了一批和我一樣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經過各方籌備,我的“國方”製衣廠開張了。可“萬事開頭難”,創辦之初舉步維艱,由於對進貨渠道的陌生,對顧客需求的不瞭解,我真是吃夠了苦頭,甚至一段時間入不敷出,但我並沒有氣餒,憑著自己精湛的服裝設計手藝,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心和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我的生意日漸紅火,客戶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邊遠地區和國外加工的客戶也慕名而來。

  2009年7月,我廠生產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就贏得了對方的好評和稱讚,10月初,又有一批出廠服裝全部達標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個人常常需要兼顧裡外的事情,忙起來一天只吃兩頓飯,從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為的只是能夠把廠發展起來,壯大起來。

  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服裝廠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資都發不起,我一度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人活一口氣,我要為殘疾人這個群體爭那麼一口氣!最終咬著牙堅持了下來。今年,服裝廠的效益穩步回升,難關最終度過了,實實在在讓我鬆了一口氣。如今,面臨發展的良機,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將廠發展壯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裝廠申報福利企業,再招一批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到自己的廠裡來就業。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殘疾人地位和尊嚴,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鎮江市,丹徒區的領導都來慰問過我,鼓勵我自強自立,將服裝廠辦好。我的心裡暖和和的,下定決心要抓住機遇,再接再厲,不辜負大夥的期望。

  服裝廠創辦至今,儘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方面,雖然我渴望擴大規模,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相應的資金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跘腳石。在這個節骨眼上,懇切希望各級領導能在百忙中關心一下,幫我解決一點實際困難,好讓我這個展翅躍飛的小鳥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透過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度過困難,走出一條殘疾人創業的陽關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風雨相隨、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3

  她叫朱秀敏。今年47歲,梅河口市興華鎮東興村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痺,導致肢體殘疾。1995年創辦幼兒園,至今從事幼兒教育十五年。但是身邊很少有人管她叫園長,大家都會親切地稱呼她“三嬸”或者“大班老師”。

  “我覺得這個稱號很適合我,因為我就是在農村帶孩子的一名老師。”從事教育這麼多年,她真正瞭解農村孩子上學特別不容易,而且對於一些特殊的家庭來講更難,這與朱秀敏的經歷是有關的。

  她因為家庭經濟困難,95年高中畢業以後就沒有繼續上學。當時高考志願報的是長春中醫學院,她帶著錄取通知書興奮地去報到了。因為身體殘疾不能參加軍訓,在這個期間校長就找她談話了,告訴她費用不夠還差錢,然後她就回家取錢。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要是上學,咱們家就都得背口袋要飯去”。聽了這句話,當時朱秀敏心裡挺不好受的,然後她就上學校跟老師辦理退學。她不捨的選擇了退學,當晚偷偷地哭了一宿。那時候她就想:“農村孩子一定要上學,而且要有書讀,能讀得起書”。

  “那時候倒是沒有什麼宏大的願望,就尋思自己沒念夠書,現在也沒念夠,如果有機會我還得去唸書。”

  結婚以後家庭也挺困難的,然後就和丈夫一起耕種。種地,農活其實真挺累的。累死人,特別是對於身體殘疾的人。有一次偶然間她看到,因為她要帶自己的孩子去種地,她家孩子當時也在地裡吃在地裡睡,那時候沒有人給看孩子,家裡沒有老人。當時她就發現一個現象,其他家孩子也是都帶到地裡去,挺不容易的,她覺得這些孩子太苦了。

  ”我覺得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然後我和丈夫商量,我們辦一個學前班吧。至少能解決一部分家長,省得把孩子帶到農田裡去,讓孩子遭罪,我丈夫當時說也行,但是沒有人幫我幹活。我告訴他,到時候找人給你幫忙。”就這樣她從姐姐那簡單拉了五套桌椅,開始了她僅有“五個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那時候,她家鄰居有一個大哥,他對朱秀敏講:“你們家孩子帶的挺好,我就想把孩子送你跟前去。”朱秀敏心裡清楚,這是一份信任,必須沿著這個信任的腳步去走,她就是這樣想的。五個孩子,有兩個特別小的,地揹著的;她中午要管孩子的飯,做飯時要揹著一個孩子,讓其他孩子在牆角排隊唱歌,她給孩子們做飯。那時候,無論她吃什麼,給孩子們的一定更好的。“那時,也沒有什麼檢驗標準呀,或者說是怎麼樣。但是,自己心裡頭,良心就是標準。”

  她們家現在的習慣還是總吃幼兒園的剩飯剩菜,但是幼兒園的孩子從她辦園之日起到現在,沒有讓孩子吃過一粒剩飯、一口剩湯。她現在也耕種,耕種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孩子吃放心的糧食。老師在她的帶動下,午休時也跟她去鋤草,一部分老師看孩子,確保孩子能吃上放心的米和放心的菜。

  “那時,我就想我本身是殘疾人,其實在某種程度確實挺自卑,但是在大夥眼裡,我還是一個挺樂觀的人。那時我就想,我為什麼失學,是因為家庭困難,孩子多,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給自己立的規則就是,殘疾人家孩子我免學費、免書費、免餐費,從入園開始我一分錢都不收,一直到全程畢業。”困難的孩子,她從來不要憑證,就是鄉親們覺得這個孩子困難,或者是父母自己有訴求。真正瞭解情況後,也是全程免書費和早餐費。

  在農忙的時候,家長一早晨沒等朱秀敏起來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去了,孩子沒吃飯,她就給做飯。“米是我自己家的,菜是自己家的,我一天早上頂多就搭個工,我自己起來做。而且全程是免費的。”

  20xx年村部搬遷,她把舊村部買下來,維修擴建成校舍。她給孩子的教育是從心靈上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樹立自信力,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尊重。

  環境好了,四周的孩子就都來了。但她自己家沒有校車,都是學校的校車給拉孩子。家長漸漸的認可,遠道的也想來學習,她就把孩子接家來,在家住,吃穿住一直陪同。這樣堅持了半年,她感動了校車司機,校車司機說我給你拉孩子。

  村裡的孩子,正常一個上學200元錢,她始終秉持一個原則,有錢沒錢都上學。“我從來沒有跟哪個家長要過學費。我就想他有錢,他自然就會給我了,沒有我就不要了。”

  最近一兩年她發現了一個問題,農村留守兒童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吃穿不愁了,教育有保障了。但他們在思想上,留守兒童就有一種孤單。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有一種母愛和父愛的缺失。

  20xx年東興村把這項工作交給朱秀敏,由她擔任留守兒童輔導老師。交給她後,她認認真真地去做,孩子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她都和他們聊天。“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我的學生,現在有的都叫我奶奶了。從大班老師到奶奶,我就為這個稱呼,我也會一直堅持的走下去。大家見到你能笑臉相迎,說哎呀這個孩子不錯,老年人說這個孩子不錯,相當不錯了啊。我就覺得自己嘴角就上揚了,我就滿意了。”

  在她們園裡孩子沒有醜俊貧富之分,孩子的大小便朱秀敏有時都會親自來幫孩子處理。以前還不像現在耕種實現機械化了,農民都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從地裡頭回來。孩子放學早就在她家先睡一覺,然後裹個被子,再往家抱。

  最初愛人也不支援她,”擔風險,不掙錢,萬一有一個磕磕碰碰的,你怎麼辦呀,這是當年愛人對她說的原話。”現在愛人和兒子都十分支援她。20xx年她問兒子,“我想要翻新校舍,兒子告訴我,錢都是你掙的,媽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在辦學的同時,朱秀敏從不忘記學習,20xx年順利透過成人高考取得學前教育大專畢業證。20xx年朱秀敏光榮入黨,在疫情期間,孩子不能開學,她和老師們利用網課義務為孩子們進行輔導。

  抗疫期間,她作為黨員,主動衝鋒上前,包保了十戶家庭。

  “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也是一直遇到好人,也在幫我,要不也走不到今天。就是因為社會上更多的富有愛心的人都幫助我,我也要用心回饋給鄉親們和大家。”

  在記者採訪結束後,朱秀敏和殘疾人賈利國還趕往海龍鎮看望資助一年的殘疾人家庭中的孩子。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4

  xxx,1977年出生,現年43歲。高二時因外傷致視網膜脫落而導致失明,之後就讀於湖南省特教中專,1999年畢業後進入按摩行業並且在廣東、湖南等地就業。在按摩行業,他接觸到各種奇怪的、慢性的、複雜的病症,為治療這些病症,他不斷汲取新知識,堅持在湖南國醫職業技術學校盲人按摩初級班、提升班學習,先後學習了初級拉伸、肩頸評估、腰骶評估、髖膝評估、軟組織鬆解術等專業技能。

  在學習和上班的幾年時間裡,xxx憑著一股子倔勁,請教同行,諮詢前輩,遇到瓶頸的問題,他就自己琢磨,想方設法弄明白。20XX年他結婚成家,上班的收入也能夠養活家人,但他想創業,去實現更多的夢想。於是在家人的支援下,20XX年開始開店創業,不斷學習和研究推、揉、撥、理、滾、按、壓的手法。xxx採用的是傳統手法,速度緩慢、持久滲透。這樣看似普通的手法,在他手下,卻產生了極不普通的效果。他學習了中醫推拿、西醫康復、運動拉伸,對知識融會貫通,並善於總結歸納。因方法效果明顯,他的口碑也隨著治癒率水漲船高,店裡的客源源源不斷。自從創業後,他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他在長沙買了3套房,現在的店面營業場所就在自己買下的房子裡,孩子也順利的在長沙就讀高中。

  回顧多年的經歷,xxx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雖然殘疾人身體有缺陷,但是不能期待社會的同情和和憐憫,要透過自己的雙手,創出一個美好的新生活,走出一條光明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得到社會的認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5

  張海迪曾說過“即使翅膀折斷了,心也要飛翔”。麻山區殘聯就有一位身殘志堅的小夥子,他的名字是xxx,雖然他肢體殘疾了,卻用著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創造著人生奇蹟。

  身殘志不殘,經霜心彌堅。xxx是一個九零後的小夥子,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一隻手臂,這次意外給他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障礙,但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憑著頑強的毅志力不斷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他博覽群書,就是準備給自己的人生充足電,尋覓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在學習中成長和進步的他,逐漸發覺物流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他便快速挖掘物流方面的知識,透過努力學習和實踐,他信心滿滿地承接了在雞西市麻山區中通快遞的業務,他獨到的眼光和敢聞敢幹的精神讓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如火如荼,隨著他的工作量不斷增加,逐漸招聘了新的員工,在用工招人方面他也是優先考慮能符合工作條件的殘疾人,幫助麻山區解決了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做到了在自己成功的同時帶動身邊的殘疾人自食其力地過上幸福的生活。

  因為堅強的執著,夢想之花為他開放;因為真實的熱愛,幸運之神將他眷顧;因為善良的堅守,甜蜜的生活把他擁抱。身有殘疾的xxx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嚮往,但他的成功之路要比正常人艱難很多,他在佈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奮勇向前,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不平坦的人生之路上努力前行。高遠的志向能夠忽略身體的殘缺,握住幸福才能張開隱形的翅膀,執著的追求能夠駕馭生活的方向,奮力的拼搏必會創造無限的輝煌。xxx用堅強,微笑著譜唱生活的歌謠,為社會默默的煥發自己的力量。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6

  xxx,1968年出生,肢體四級殘疾,全國殘疾人自強模範、黑龍江省首屆殘疾人自強模範。xxx出生在雞西市的一個貧困家庭裡,一歲多的時候因患脊柱血管瘤影響了生長髮育,導致xxx個子矮小,脊柱嚴重變形。命運的不公沒有把他擊垮,反而造就了他執著堅韌的性格。他相信,只要肯吃苦,殘疾人一樣能打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18歲那年,為了掌握一技之長養活自己,xxx去學習了服裝製作。在服裝店裡,他主動幫助師傅幹活,每晚都練習到深夜,雙手經常被剪刀磨出水泡。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xxx終於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服裝店。1991年,他在當地的舊物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做起了銷售礦山機械配件的生意。創業初期,由於缺少資金,身體又有殘疾,很多人都不願和他做生意。但他不肯服輸、身體力行的創業精神,終於贏得了大家的信任,隨著客戶數量的增長,xxx的生意也逐漸走向正軌。

  1996年,xxx買斷了一家瀕臨破產倒閉的煤礦,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煤礦實現了扭虧為盈,接著他又成立了煤炭銷售公司,年納稅額近200萬元。在此期間,xxx在企業陸續安置殘疾職工50餘人,幫助他們實現了就業。

  20XX年,煤炭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為解決百姓供熱難題,xxx決定進軍供熱行業。他先後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鍋爐及管網進行徹底改造,新增不同型號的鍋爐,更換新型除塵器,供熱面積從最初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的200萬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了雞西市的供熱取暖水平,為居民們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

  xxx還為低保戶、五保戶、下崗失業等有困難的居民減免供熱費,免費幫他們進行供暖管道的改造及維修。每逢春節,他還親自登門慰問生活困難的職工,為他們送去年貨和禮品。

  xxx多次被雞西市城子河區政府授予“納稅大戶”稱號,同時,他還是民建“三同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優秀會員”,曾獲得雞西市第22屆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7

  xxx,男,漢族,初中畢業,出生於1974年3月5日,現居住於雞西市恆山區二道河子街道辦事處富榮社群富榮委,20歲時因強直性脊柱炎造成肢體四級殘疾。雖然遭遇不幸,但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向更多殘疾人朋友傳遞了他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自強不息堅持創業

  初中畢業後的xxx自學了理髮技術,並在20XX年時堅持創業,開辦了屬於他自己的理髮店,現在已經是一位有著20餘年從業經驗的理髮師。他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堅信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不過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只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樂觀向上積極就業

  20XX年3月樂觀上進的xxx透過考試,成為了二道河子辦事處殘聯的一名殘疾人工作者。新的工作崗位不僅增加了他的經濟收入,也增添了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因為這是一個聯絡殘疾人的平臺,是走進殘疾人心靈的視窗,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殘疾朋友。在工作中他團結同事,秉承著熱情服務,敢於奉獻的精神,儘自己的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想在新的工作崗位創造新的價值,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更想將自己的這份堅持及自強自立的精神感染到每一位和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

  三、志願服務無私奉獻

  20XX年,他加入了二道河子殘聯組建的“陽光服務隊”。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心繫殘疾群眾,像對待親人、朋友一樣用自己滿腔的熱心、愛心、耐心、誠心服務殘疾群眾。在日常的入戶走訪工作中,他發現有很多行動不便,出行困難的殘疾人理髮成了難題,他回到單位,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專門制定了一個定期為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上門理髮的服務制度,執行至今。這種免費理髮的助殘志願活動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殘疾人的心裡,切實地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在於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20XX年二道河子殘聯“陽光服務隊”成立至今的8年時間裡,共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理髮千餘次,能夠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殘疾人提供便捷服務,他感到很滿足。

  xxx總說要用感恩腳步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牢記黨恩,回報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多年來他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錘鍊意志、增長才幹、甘於奉獻、勇於擔當,他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8

  xxx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由於家庭困難,無法醫治,他的眼睛就失去了光明。但他身殘志堅,自己創業至今,在密山開辦了一家盲人按摩院,按摩院200多平方米,有20張床位,配有接送患者的“愛心車”,下設了8所按摩分院。xxx有一副火熱的心腸,他發現周圍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困難,沒有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他就想用自己的按摩技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密山市楊木鄉小屋裡河村的曹林德,一家5口人,3個盲人,父母年邁多病,xxx得知後,先後多次上門做工作,讓他到自己的按摩院學習按摩技術並減免一切費用,供吃供住,經過兩年的學習,曹林德學會了技術,把他安排到虎林分院,讓他全家過上了好生活。現在文田盲人按摩院先後安排了47名殘疾盲人就業,並給他們辦理了養老保險,為殘疾人解除了後顧之憂,為社會減輕了負擔。

  連珠山八組的郭有才,一家6口人,4個盲人,父親患有重病在身,他們6口人居住在一間茅草屋裡,xxx多次去郭有才家,手把手的教盲文、教按摩,在郭有才母親去世時,xxx為他拿錢幫助安葬了老人,現在郭有才不僅學會了盲文,還學會了按摩技術,幫助郭有才開起了按摩分院,效益一直不錯,現在他們家還上了外債,並買了新房。

  裴德平安村的李井全,一家5口人,4個盲人,父親重病臥床不起,xxx得知後,還是用同樣的方式,讓他們一家創業脫貧。至今為止xxx有15名徒弟創業成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多年來經過xxx幫助的殘疾人數不勝數,他們都能用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人生、自食其力,殘疾人都誇xxx是“殘疾人中的活雷鋒”,他被雞西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殘疾人自強模範”。他真誠與人相處,為他和殘疾人的按摩事業架起了五彩繽紛的未來。xxx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是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為殘疾人鋪墊了通向未來的七彩之路,給更多的殘疾人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9

  xxx,梨樹區雙合村五組村民。小時候因為身體殘疾,經常被同學嘲笑,小學沒念完就輟學回家幫父母幹農活。隨著年齡增長,看到同齡人外出打工賺錢,也曾嘗試過,但薄弱的文化基礎和身體上的殘疾,在打工的路上處處碰壁,不得已只能回到家鄉繼續守著幾畝地生活。

  平淡的生活讓曾經的夢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漸行漸遠,隨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種地賣糧的收入根本應付不了家中的開銷,即便和妻子每天辛苦勞作,但家裡的日子仍然捉襟見肘。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參加梨樹區殘聯組織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時,認真學習並不斷提問的xxx引起殘聯姜正秋理事長的注意。第二天,姜理事長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嘮起家常,在瞭解到他前幾年幫別人餵過牛,鼓勵他自己創業發展肉牛養殖。xxx說沒有錢買牛,想也是白想。理事長告訴他如果想幹,資金、技術都可以幫他想辦法解決,讓他回去好好考慮。

  殘聯領導的鼓勵,點燃了xxx埋在心裡十幾年的創業致富夢想。面臨十幾萬啟動資金的缺口,生性要強的xxx想自己籌錢解決。他和妻子分頭向親戚借錢,但由於親屬大都是普通農民,雖然手頭有點存款,但聽說他要養牛,覺得風險大,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借錢。沒想到創業的路這麼難,他想到放棄。沒想到等了幾天沒得到迴音的理事長主動打來電話,在得知是因為資金的原因,理事長馬上聯絡區就業局負責人詳細瞭解申請貸款的流程。由於正趕上農忙,殘聯理事長親自到銀行、擔保公司問清楚需要提供的材料,讓xxx安心忙地裡的活,把材料準備齊全少跑腿。

  20萬元的無息創業貸款申請下來後,xxx先後到馬橋河、柴河、八面通等地考察牛市行情,然後又到周邊恆山區、大同溝、八面通、鳳山村、雙勝村,各個村屯貨比三家買了10頭牛,開始了創業致富之路。雖然之前餵過牛,但如何科學餵養成了擺在老田面前的難題,殘聯又為他請來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在他的精心餵養下,10頭牛又大又壯,6只小牛犢也陸續出生。目前受疫情影響,牛市行情不大樂觀,但他十分有信心的說:春節之後還要繼續擴大肉牛養殖數量,爭取逐漸擴大養殖規模。”

  現在的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要用親身創業經歷去鼓勵和他情況差不多的殘疾人朋友勇於創業,擺脫貧困。雖然對於身體殘疾的他們來說困難重重,但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有支援他們的好領導,只要他們聽黨話、堅定跟黨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致富夢。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0

  xxx,男,肢體肆級殘疾。1968年1月20日出生,19xx年10月參加工作,高中畢業,現任雞西市天潤熱力有限公司總經理,民建成員。

  1968年出生在雞西市一個十分貧困的環衛工人家庭。一歲多的時候患脊柱血管瘤導致個子矮小,脊柱嚴重變形,呼吸困難。但是他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打垮,反到造就了執著堅韌的性格。堅信只要肯吃苦,殘疾人一樣能打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的天空。

  18歲的他學習了服裝裁剪技術。每天晚上都練習到深夜,在店裡主動幫師傅幹活,雙手經常的被剪刀磨出水泡。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學成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服裝店。

  關閉了服裝店重新創業,在當地的舊物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做起了礦山配件的生意。創業之初,非常的困難,由於沒有資金,身體又有殘疾,許多人都不願和他做生意。就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殘聯的領導瞭解到了他的情況,鼓勵他、支援他,讓他重拾創業信心。生意不好就一家一家的主動上門洽談,終於用真誠贏得了信譽、迎來了客戶,生意也逐漸走向了正軌。

  在不斷的努力下,有了屬於自己的礦山配件商店。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後,殘聯及時提供了有用的資訊及後續的不間斷的幫助,買斷了一家瀕臨破產的煤礦。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煤礦實現了扭虧為盈,成立了天順煤炭銷售有限公司。為了感謝殘聯組織的一路上的幫助,也為了幫助和自己當初一樣困難的殘疾人,xxx的企業陸續安置了50多名殘疾員工就業。並且,年納稅近200萬元,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隨著煤炭行業走下坡路,看著周圍的百姓供熱難,xxx決定進軍供熱行業,從根本上解決供熱問題。因為小鍋爐設計簡單,供熱管線老化,從而造成了供熱不穩定,環境汙染、安全無法保證等相關問題,與此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煤炭資源。

  先後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鍋爐及管網進行徹底改造,撤併城子河區內的小鍋爐共十六臺,新增型號為65噸鍋爐1臺、40噸鍋爐2臺、20噸鍋爐3臺及其輔機,並更換新型除塵器4臺。供熱面積從最初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近200萬平方米,與此同時為了配合供熱面積的增加,供熱效率的提高,煤礦產能也從6萬噸提升到了30萬噸。改善了供熱取暖問題,減少了大氣汙染物的排放,為居民打造了優良的城市居住生活環境。

  在xxx創辦的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雞西市殘聯致力於幫助解決影響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20XX年,煤價暴漲,市場上供熱用煤供不應求,甚至一煤難求。正值冬季供熱期,xxx的熱力公司面臨買不到供熱煤、鍋爐即將停燒的困境。市殘聯瞭解到這一情況,主動上門服務,以書面溝通函形式將殘疾人企業遇到的困境及時向市領導反映,積極協調黑龍江龍煤雞西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幫助企業聯絡到了供熱用煤,解決了xxx創辦的企業的實際困難。對此,xxx心存感激,當場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幫助殘疾人。

  在市殘聯的影響帶動和鼓勵下,xxx為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下崗失業有困難的居民減免供熱費超過10萬元,並無償為他們進行改造及維修。直接幫助了20多名殘疾人就業。每逢春節,xxx都自發為殘疾職工、困難職工送去節日慰問品。

  自20XX年以來多次被城子河區政府授予“納稅大戶”稱號。20XX年獲得了中共雞西市委、雞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雞西市第22屆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在雞西市殘聯的推薦下,榮獲“黑龍江省首屆殘疾人自強模範”,並榮獲了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自強模範。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1

  xxx今年45歲,出生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白山鄉八村一個農民家庭,患小兒麻痺致殘,只能以輪椅代步或用雙手握住雙腳弓背蝸行。

  xxx在求醫問藥中度過了童年,用雙手做腳爬過“十年寒窗”,作為全鄉中考狀元,在那個年代,卻因殘疾被拒在高中校門外。縣民辦教師隊伍整頓時,xxx離開了工作四年的教師崗位,開始了趕著毛驢車趕大集,刻手戳、賣掛錢兒賺錢的生活。

  20XX年,xxx的第一部剪紙作品《中華世紀百龍圖》在中國(南京)全國剪紙藝術展一舉斬獲“跨世紀特別創作獎”。從此,“龍xx間剪紙”和“xxx”的名字開始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他被哈爾濱商業大學、齊齊哈爾職業學院聘請為客座講師。

  20XX年秋,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剪紙藝術,在各級政府、殘聯等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幫助下,xxx創辦了龍江縣玉璽剪紙書畫培訓學校和玉璽藝術品裝潢社,形成“校企合一,以培帶營”的基地管理模式。基地先後被授予“中國書畫等級考試考級培訓基地”、縣市省三級殘聯“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扶貧就業示範基地”、縣文化館“群眾文化傳承培訓基地”。

  從那時起,白天打理生活,晚上潛心創作,便是xxx的日常生活,十幾年來,累計創作剪紙10餘部5000餘幅。20XX年,xxx探索剪紙傳承、技能培訓、主題研創、市場運營及殘疾人專項培訓、精準扶貧、創業推廣等業務,拓展以個人喜好、企業文化為主題的“私人定製”創作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龍xx間剪紙純手工產業化生產初具規模,實現年產值80餘萬元。

  作為一名殘疾人創業者,一名共產黨員,xxx始終不忘初心,感恩黨和國家、社會各界的培養與支援。他要用手中的剪刀,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志用剪紙藝術打造鶴城文化名片,讓龍江剪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2

  xxx,1966年出生在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白樺鄉白樺村。23歲時,她因病失去了一條腿。xxx並沒有被命運擊垮,而是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執著面對生活。

  白樺鄉政府瞭解到xxx的難處,為她辦理了低保,暫時緩解了家庭困難。性格要強的xxx,不甘心只當一名家庭婦女。她開始閱讀科技書籍,並和丈夫商量扣大棚種植香瓜。第二年春天,種植的香瓜喜獲豐收,她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8年,xxx在電視上看到某廠家傳授北蟲草種植技術並回收成品的訊息,立即讓丈夫陪她到哈爾濱參加培訓,學成後便把脫貧的希望寄託在了北蟲草上。終於到了豐收的季節,卻由於廠家倒閉,北蟲草沒有了回收渠道,所有的辛苦都付諸東流。失敗了,就重新再來,她又繼續種植香瓜。就這樣,xxx在家照料大棚,丈夫在外打幾份零工補貼家用。

  現在,xxx在加格達奇區東湖早市租了一個攤位,她的丈夫拉著香瓜、蔬菜去早市賣菜,她在家養雞、收拾家務、整理瓜地。兒子大學畢業後,他們的家也搬進了加格達奇區西嶺棚戶區的樓房,日子過得幸福、安定。

  xxx自食其力,熱愛生活。她說過最多的話就是:“苦日子都過去了,我從沒拿自己當過殘疾人”。她堅信人生沒有蹚不過的河,沒有越不過的坎,只要不逃避現實,肯付出汗水,敢於挑戰命運,靠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就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談及對未來的希望,xxx說希望她和丈夫的身體越來越好,這樣才有力氣賺錢養家。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3

  xxx,一位殘疾人士,67歲退休老黨員在防疫戰打響之初主動請纓,加入志願者防疫隊伍。xxx的丈夫兩年前因病去世,她兒子也是皇經社群網格員,抗疫期間,她和兒子都奔赴在抗疫第一線。

  熱心的鄧奶奶平時主動照顧金象嘉園D區高齡老人,開展生活幫扶、陪伴談心,是院壩裡面的熱心人士,一直照顧83歲孤寡獨居老人黃加珍長達10餘年,收拾家務、拖地、洗衣服、購買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細緻入微,參與防控志願服務期間也不例外,特別是氣候變化,都會第一時間到黃加珍家裡噓寒問暖,幫助增減衣服,生病了更是到醫院照顧。

  鄧奶奶每天為小區居家觀察人員開展購買日用品等生活服務,更是從大年初二至今堅守小區大門防控點位登記、量體溫、勸導,入戶排查,每晚開展防控工作到深夜九點以後。這,就是xxx每天的生活。截止今日,連續服務時長達372小時,張貼宣傳單600餘份,入戶核查200餘戶500人,鄧奶奶作為一名殘疾,67歲老人,堅持這樣的奉獻需付出比常人更大的艱辛。

  鄧奶奶有位年僅9歲從小跟她長大的孫子,感情深厚,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奶奶和爸爸都早出晚歸,他們已經很久未見了,有一天好不容易在小區大門口見到奶奶,就緊緊的抱著不放,出於安全著想,奶奶“狠心”地將他勸回家去。社群工作人員看在眼裡,曾多次勸她回家休息,她總是笑著說她沒事,她不累,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就這樣,鄧奶奶的身影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忙碌在小區的每一個角落,不曾間斷。瘦小卻偉岸,默默而堅定。

  這就是我們的黨員精神,這就是負重前行的戰士,這就是一位高齡殘疾黨員志願者的最美逆行之路。登入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路服務平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推出的面向全國殘疾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瞭解更多的殘疾人招聘、就業創業資訊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