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8篇)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

  8月19—20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論壇,論壇專門邀請了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特邀主持人楊鳳池,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劉松懷兩位知名專家,分別做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與《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兩位專家與現場的參會教師進行了積極互動交流。講座非常的精彩,氣氛特別的高漲,收穫也特別的豐富。

  楊老師的講座風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奧抽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講得那麼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學界的大咖。我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以前不曾學到的很多東西。“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是他自己發明創造的一套諮詢技術,實用耐用且好用,專業的講解加之以具體的案例影片播放,讓學員們一下子容易領會他的精神。“我不想做‘暴君’”,“愛你恨你我的父親”,“逃跑的留學生”等等心理訪談節目重現熒屏,讓我們重新回到了訪談現場,一起跟專家體驗這“心與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場場,一句句,一個個,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專家的風采,更讓大家也體驗到了以前從沒有體驗過的各種真實諮詢場面,理論聯絡實際的應用並解析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具體操作思路:

  一、假設與評估;

  二、分析與修通;

  三、體驗與結束。只希望我們能首先好好消化楊大師的這種諮詢技術,其次再說嘗試應用。

  劉松懷老師具體跟我們分享了“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他主要從九個方面分析講述了這些技術的應用跟技巧。劉老師分享的九大技術分別是: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二、身心語言貫注的技巧;

  三、選擇諮詢內容的技巧;

  四、詢問對方的技巧;

  五、傾聽的技巧;

  六、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

  七、覺察和洞察的技巧;

  八、鏡映對方的技巧;

  九、達成一致溝通目標的技巧。

  劉老師對每種技巧需要把握的側重點都一一做了講解和演示,這樣就使得學員們對技巧的運用更加直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講的第六種技巧,即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此種技巧也叫“共情四部曲”:先放下自己的標準;認真傾聽對方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對方的感受和情緒;反饋給對方感受和情緒。他給我們現場提供了幾個實際案例,然後幫助學員們總結歸納,最後基本形成了以下固定的句式:當我聽到剛才你說的話時,我能體會到你有一種……(表達情緒的專業術語)的感覺,你很,甚至,可是。並且劉老師強調在做共情時,語氣必須低沉,緩慢,甚至就是那種有氣無力的表達,並且時不時地稍作停頓,如此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來訪者感同身受,便於跟來訪者很快建立和諧融洽的關係。在現場,劉老師提供了個別場景,然後點名讓學員們進行嘗試共情,效果相當明顯。不過,在進行表述過程中,由於每個人對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一樣到位,所以專業術語的表達就有點那個“茶壺裡煮餃子——有口說不出”的感覺,反正我自己能明顯感覺得到。

  “學然後知不足”,大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基層心理工作者乃至基層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掌握是那麼的少之又少。這就需要我們在潛心從教的同時,一定要多多翻閱學習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學抑或是培訓,總之,只有作為教書育人的我們心理健康了,才可能培養塑造出身心皆健康的學生!

  再有,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只積極關注孩子們的顯性教育——成績分數,卻忽略了那些最最重要的隱性教育——心理健康,這就導致了當今社會孩子們抑鬱、自殺、校園暴力事件的防不勝防,接踵而至。誠然,教育也不僅僅只是教師的工作,社會家庭也都有責任,但是作為專門從事育人工程的我們,對於育人方面造成的不當和損失,我們又何嘗沒有一丁點的責任。為此,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勢在必行!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2

  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這次透過閱讀這本書,收穫很大。

  首先,我感覺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調整和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裡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著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

  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3

  這次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勢頭,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物件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所以,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這一課程越是學習,我越是感覺自己對很多知識的瞭解還很膚淺,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我也希望這樣的培訓能夠堅持進行下去,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水平。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4

  10月24日,徐州市星光小學胡運英、陳雷、王皞、彭麗等幾位具有心理諮詢師證的老師參加了由泉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的講座,講座主題為《心理諮詢室新手面臨的課題——實際操作層面》。主講人是張學良副主任醫師。張學良主任系統接受從業資格和技能培訓,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18年,心理諮詢師實操和後續培訓教育13年,具有豐富的實戰、培訓經驗。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幾位老師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透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相信星光的老師會帶給每一顆小星星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讓每一顆小星星都茁壯成長。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5

  透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透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秘,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透過培訓我明白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6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最佳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7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透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在新形勢下,小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小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透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型別、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小學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訊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

  透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透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小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8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援下,配合政教處的工作,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在班主任教育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啟迪,交織著酸甜苦辣。

  一、不斷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發展的。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鬥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本學年,新生入學,學習任務非常艱鉅,為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洩氣或思想上不重視,我反覆給他們講了高一學年新課改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學習與生活相聯絡,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人與人的正確交往。重點抓自覺學習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與任課老師加強聯絡,二是抓自己的學習時間,即早讀15分鐘、自習課和晚上的晚修時間。督促課代表做好組織記錄工作,並及時總結,以便學分認定。其次,繼續抓好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工作。利用班會課請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績進步快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佔優勢的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誌。它以無形的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

  首先從組織好班會入手。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會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制定班級公約,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其次是對班幹部的培養。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己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並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於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為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打下良好基礎。

  四、做好逆反心理學生的疏導工作

  從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麼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疏導工作: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為指導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漸進,不急躁冒進,儘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範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衝突。

  4、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於樂,以多種形式規範學生行為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接受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為此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藝術周,科技周,校運會等活動契機,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學年我走訪了近40多個同學,並與家長保持經常的聯絡,與家長互通訊息,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增進了師生,師長情感,促進了教育工作。

  總之,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9

  根據當前教育環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20xx年12月11日,教育部對原有《綱要》進行了修訂,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針”——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指導、協調發展,以及“四個結合”基本原則——科學性與時效性結合,發展、預防和危機干預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個體差異相結合,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該指導綱要主要陳述了五個方面的內容: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

  透過該綱要的學習,我充分意識到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為一個老師尤其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大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學習和關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培養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雖然,國家各大檔案精神和政策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建立心理諮詢室,全方位為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畢竟,心理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師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輔導培訓的,另外就是心理諮詢室,雖然各學校都有設定,但實事求是的說,一方面是普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配置都比較簡陋,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心理問題普遍認識不夠到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勇氣,有了心理上的問題,連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這就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自覺地遵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慮當前的中學教育環境,還是普遍講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的第一標準,學校自然還是將教學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們對於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有的老師發現學生課堂有異常行為,無非就是兩種處理方式,要麼作為課堂搗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為違紀情況處理,要麼以擾亂課堂秩序為由直接訓斥學生,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固然也有不定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但是由於場地、經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畢竟很少,而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參加,群體活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來看,真正能夠為學生心理發展挑起重擔的責任還要落到班主任肩上,還要落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可行最有意義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班會的組織和開展,班主任在班會組織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合理加入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包括團隊建設、心理訓練、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隊遊戲、心理情景劇,等等,將空泛的心理教育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真實感受,自我內化提升的真正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教育,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是深刻深遠的。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0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端培訓,透過二個多月的網路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裡,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透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裡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物件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1

  透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透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秘,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透過培訓我明白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2

  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18日,短短3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聽了本次心理健康的專題系列講座,使我更進一步理解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透過學習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3

  今年寒假我有幸參加了新疆泰能職業技術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這十天的課程學習,雖說有點緊張,有點疲憊,但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到是那樣的充實,那樣的興奮。而且我有了很大收穫,感觸很深。印象最深的是團體訓練,它的內容並不是理論知識培訓,而是結合活動練習,透過活動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正是受益匪淺。下面就本次培訓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以前,培訓就是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聽起來很枯燥,記住的很少。而團體培訓,老師和我們打成一片,很親切。自己有切身體驗,就很容易留在腦海。

  在團體中,幾個陌生人在一起要在短時間內熟悉,需要“破冰”。從破行為到破心態就是“破冰過程”。趙老師用“滾雪球”幫助參加培訓的教師加入破冰活動。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首先要做到無條件接納對方,認真傾聽困擾著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洩,然後進行疏導,最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如果高高在上,學生就不能敞開心扉,真誠地對待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這次培訓過程中,老師除了講解外,還精心設計了一些遊戲,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心理輔導的重要性。例如:心有千千結遊戲。老師讓我們每一個人手拉手圍成一圈,讓我們看清左手和右手分別握住了誰的手,然後放手,自由走動,突然停止,老師要求我們按照原來握住的手找到並握住,發現有許多結,這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在不鬆手的情況下,把結解開,我們認真地做,發揮集體和個別人的領導的力量,快速解開千千結。透過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合作能力,發揮有些成員的個人智慧,展現他們的組織才能。

  心理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今後我將以此為突破口,不斷學習心理學,不斷應用和使用心理學。完善自己的人格,調控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各種壓力,正確的面對焦慮。對身邊的各種事情和現象嘗試用心理學的知識來理解和麵對。工作中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以及處理好學生與學生的關係。每天早晨給自己一個笑臉,以全新的自己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4

  健康的心理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條件和基礎。時代在發展,人們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卻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為此,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要學習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要善於調控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要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透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美,一定充分利用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團體輔導。透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級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養、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才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這是我們很好的一次學習機會。透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際中。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5

  這次在春來高中會議廳參加了由教育局培訓股舉辦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在這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間,六天的心理健康培訓就這樣在快樂中過去了。郇玉峰教授、周曉萍主任、王明輝教授、顧施展教授、王濱教授五位專家分別對教師的成長、團體心理輔導、人際關係、問題學生轉化、中小學生常見到心理問題及對策做了深刻的探討,那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那一個個舉世震驚的圖片一段段發人深思的影片,令我如醍醐灌頂清泉頑石般恍然醒悟大夢初醒。兩年來的抑鬱迷茫煙消雲散,一切又像是回到了最初,那種滿懷希冀的美好宛如童話。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我們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我們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孩子問題,它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郇玉峰教授說得好,他說:“用信心去改變你能改變的,用寬容去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智慧去區分這兩者”。他這句話使我們能夠看清自己,超越自我,完美自我。王濱教授用發人深思的影片與我們探討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幾種表現,特別是厭學、學習疲勞、考試焦慮、孤獨、抑鬱等。(分別用CCTV—12《心理訪談》的欄目的幾個典型的例項來說明。)這些例項讓我們深思讓我們覺醒。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郇玉峰教授說:“現在人不是沒有愛,而是不懂得去經營愛”。不但讓我們愛學生也要愛自己讓自己心理能夠健康的成長。此時,使我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6

  這次參加了學校教師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健康與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著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常態與變態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狀態。

  教師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健康的人。

  教師的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7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所有新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與素質全面提高做鋪墊。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還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進入大學生活後,覺得的自己格格不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的,不復從前的開朗與活潑。特別是學播音主持,看著比自己條件優秀的人,心中會不自覺地衍生出自卑感。有時候,看著別人扎堆的嬉笑怒罵,心中也想參與進去,又因為找不到共同話題,而顯得沉默。面對陌生的環境,看著別的孩子和父母一起來報道,自己一個人更顯寂寥,心中更加懷念以前。剛來學校,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窗戶前,雖然看的是窗外,但心中想的卻是以前。就這樣默默地坐著,每次都能坐很長時間。軍訓那會,晚上一個人走在林蔭小道上,看著走在前方手拉手的同學,眼角會不自覺地溼潤。

  我與室友因生活環境,價值觀念,日常接觸面和個性等方面的不同,在寢室裡我們甚少交流。我想和她們好好相處,一起共同走過大學四年。為了與她們相處融洽,我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和她們交流——用行動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畢竟我們還是有部分共同之處的,希望能借此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善意。也許是時間太短,我們並沒有達到好朋友的程度,只是介於朋友和好朋友之間。每次看著她們三人的互動,我都會心生羨慕。現在的情況我也挺滿足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四人能真正走到一起,我堅信會有那天。

  我也會向好朋友抱怨,畢竟是相當於半個社會的大學生活,哪有順心如意的。很多時候對別人的善意,會得到相反的饋贈。這種情況會讓我覺得難過,我一直覺得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直到上了胥繼華老師的課後,我才發現自己似乎進入了一個誤區。“不要認為每個人都是你的朋友”“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正是這兩句話讓我在心頭堆積許久的鬱結豁然開啟,我想老師說的這兩句話,對我來說終身都會受用。以前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心裡有問題,知道心頭瞬間寬闊的那一瞬間,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病的不輕了。

  現在的我,積極的活躍於校園。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他人,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這使我重新樹立了信心,更好的幫助他人。對於不該在乎的事,我學會了忽略;對於難過的事,我學會了說出來;對於緊張的時候,我學會了注意轉移法。

  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健康的心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自我管理和學習成才,還能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能力。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心得體會18

  我是一名社群心理鋪導員,憑著對社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熱愛,我參加了臺江區第一期社群心理健康教育鋪導員上崗B證資格培訓班。此次培訓請來是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學系主任、知名心理輔導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葉一舵等。培訓的內容有《社群工作者心理健康和調適》、《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原理》、《未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識別與處理》、《心理諮詢原理與技術》等。

  在此期間,我們自學了網路課程,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面授的培訓過程中聆聽了眾多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都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透過理論學習、小組討論、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發生。透過培訓我還意識到要實現提高未成年人素質,促進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社群心理鋪導員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在這幾天的培訓學習中,我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筆記,學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未成年人學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葉一舵教授詳細的給我們講述了人的一生從嬰兒階段到老年期階段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的培養與維護。

  透過葉一舵教授的講解,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社群心理鋪導員的人格的力量。

  透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透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鋪導員,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需要幫助的人,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在我的心理卻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相信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處在初步的學習、摸索階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幫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難題。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一定會迎來社群心理健康教育的燦爛明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