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精選5篇)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精選5篇)

  做一個成功的班主任,除了處理好與學生、科任老師之間的關係外,還要注意搞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這就需要和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精選5篇),僅供參考!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1

  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體會到: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在某種程度上關係有點緊張,不太正常,家長和老師因為學生的成績問題、行為習慣問題、責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問題而相互埋怨,我認為這影響對學生的培養。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往,在交往中要尊重家長、善待家長。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與家長溝通中的語言藝術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基督教徒在教主的監督下做禱告。有兩個教徒煙癮發了想抽菸。一個說:“教主,作禱告的時候能抽菸嗎?”教主嚴厲地說:“不行,這是對真主的極大不敬!”他只好忍住煙癮而作禱告。另一個過了一會兒說:“教主,抽菸的時候能作禱告嗎?”教主謙和地說:“完全可以,這是對真主的極大尊敬!”另一個開始抽菸。同樣一件事情,由於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其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語言的藝術。我們教師與家長溝通,也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1、要坦誠相待,不要盛氣凌人

  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從工作關係上講,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學生的教育者;目標是一致的,都想培養好學生。所以說話態度要謙和,語言要禮貌。班主任對學生要懷有一片赤誠之心。要為學生成長而憂,為學生進步而急,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推心置腹,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這樣家長才會敞開心扉,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上門時不要盛氣凌人,好象自己是來傳這“聖旨”的“欽差”,家長只是洗耳恭聽的“臣民”,自己說一不二,家長必要的申訴一概不睬,好象這樣才保持“嚴師”的尊嚴。其實,適得其反,已給了家長主觀武斷,心理素質不佳的印象。

  2、要實話實說,不要“添油加醋”

  班主任找家長談話,多半是學生出了問題。班主任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切不可當著家長的面,數落學生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轉嫁給家長,達到體罰的目的。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指出過失,向家長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見。

  3、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

  我們的家長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就是老師也不得輕易去“碰”。再加上經濟生活的提高,不把老師看得很重。給班主任工作難上加難。即便如此,與表現差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家長交談,要坦然大方,開誠佈公地指出學生的缺點,不要說話吞吞吐吐,含糊其辭,生怕不給家長面子,好象班主任對學生無可奈何,有求於家長,只有請家長“幫幫忙”才能管住他似的。這樣家長會覺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經驗,不可信賴,內心裡瞧不起你。

  4、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

  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才能給人謙虛、誠實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處,家長也能體諒。不要炫耀自己,什麼“你的孩子連校長都不怕,就怕我這個班主任”啊,什麼“他想什麼壞主意,我一看就知道”啊等等。家長就會想你如此神通廣大,何必找家長;你未卜先知,何必調查研究。這樣班主任的形象會大打折扣,過頭話同樣會損壞班主任的形象。

  5、要褒獎教師,不要推卸責任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同時肩負著溝通家長和全體科任教師關係的任務,要力求褒獎科任老師的工作精神和教學水平。對教學能力強、知名度高的老師要著意宣傳他們的教學成果,對經驗不足的新教師,著重介紹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上進心,使家長充滿信心和希望,不要說某門功課不好就是科任教師的責任,發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某老師的錯等等,轉嫁責任會使家長認為教師之間不團結,師資力量差,甚至想把想孩子轉走。

  6、要胸有成竹,不要隨意發揮

  班主任家訪前,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品行、愛好、學習方法、學習成績都有胸有成竹,這樣既能表現出你對他孩子的關心和了解,又可以掌握講話的主動權,和家長產生語言共鳴,使他產生仰慕之心。不要胸中無數,隨意發揮,一會兒說學生某方面好,一會兒又說不夠好,模稜兩可,使家長捉摸不透。幾次家訪也不“接軌”,出爾反爾,自相矛盾。使家長覺得班主任太懶,無主見,工作責任心差。

  7、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學生也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學生也有閃光點。對一個學生的評價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把自己喜歡的學生說成一朵花,沒有一點瑕疵,會使家長過分寵愛孩子,放鬆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較差的學生說得渾身毛病,毫無可愛之處,會使家長對孩子喪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導致棍棒教育,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敵視情緒。顯然這樣的溝通語言是失敗的。

  8、要留有餘地,不要把話說死

  孩子們正在成長,可塑性很強,對他們的評價要留有餘地,不能把話說死。不要輕易說“你的孩子將來考上好大學絕對沒有”問題,也不要輕易斷言某個學生“肯定不會升入高一級學校”,更不能說“你的孩子已無法教育”。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講“只要……,你的孩子就會……”,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總的來說,班主任在與家長聯絡時,要“多報喜,巧報憂”,保持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問題上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一些難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與家長溝通方式的藝術

  在與家長溝通的實踐過程中,我認為班主任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型別的家長採取靈活多樣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達到共識。下面我就談幾個案例。

  1、當家長怒氣衝衝而來時,請你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

  首先給大家講這樣一件事,一次我的姐姐在街上一個店裡買了一瓶洗面奶,拿回家一用,結果臉上長滿了紅疤疤,當時她心裡很氣,一定要把東西退還,再也不用他們的產品,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就讓他賠償損失。在一個週日的下午,天氣比較炎熱,姐姐氣沖沖地到了店裡,說明了來意,那個服務員一聽,馬上讓她坐下,並倒了一杯水給她,當一杯茶放到她手裡時,本來是憤怒的心一下子被緩解了,經過開導,最後又試用了另外的產品。

  就有一位這樣的老師,當有家長怒氣衝衝到她辦公室說:“某某老師打我孩子,你們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身去搬了一張凳子給他坐,並倒了一杯水給他,當她把水送到家長手裡時,家長本來緊繃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事情的原由,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2、當學生有進步時,請你一定要告知家長。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訊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絡,而且在孩子面前表揚你、表揚孩子,你也高興、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我帶的第一個班,有個學生,人比較老實膽小,學習接受能力較差,成績一般。可幹事情很積極,寫字很認真、工整,我經常對他鼓勵,成績也有一定進步。他的爸爸是廠裡比較有名的混混,脾氣比較暴躁,說話聲音大,讓孩子畏懼。我就一有機會和他溝通,讓他多鼓勵孩子,多親近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孩子進步較大,他聽後高興得不得了,對我千恩萬謝,並且能夠配合我教學工作。後來,我沒教這個班了,有一次下雨天,我在一中對面攔計程車,我的視力也不太好,反正有車經過,我就揮手攔。後來,載有人的一輛計程車在我面前停下車窗開啟,原來是笑容滿面彭的爸爸,他對司機說:“這是我兒子老師!”自己下了車讓我搭,還硬幫我把的費交了,他自己卻走路,讓我很感動。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真心真意去對待學生和家長,頑石也會感動的,事在人為。

  3、當學生髮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為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角度去考慮事情。前年我班有一位叫吳澤智的學生在下課的時候和同學遊戲不小心滑倒,撞到了走廊柱子的稜邊上破了一道大口子,流了不少血。我連忙帶到醫院去看,再和他家長聯絡。他的爺爺和奶奶到醫院後,孩子已經縫好針,處理完傷口,還需打破傷風。兩老很客氣地連聲致謝,並要我趕緊回校,剩下的事交給他們。還有一次夏天,趙周威子在一次升旗儀式後,回到教室就開始發暈,我得知後,因楊豔有事不在學校,我就找教務趕緊跟家長聯絡,由於情況緊急,我就趕緊和楊寧一起打的即時送到醫院治療,家長聞訊趕到都很感激我們。因此,在校學生髮生意外事件,老師要以父母的心情去處理,將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它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家長,結合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雙方在溝透過程中達成共識,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2

  做一個成功的班主任,除了處理好與學生、科任老師之間的關係外,還要注意搞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這就需要和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如:學生的成績下降了、學生經常違反校規或無故曠課等等,很多事情溝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溝通得不好,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嚴重了還會引起學生的叛逆行為,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順利地開展。

  父母是學生成長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育、關愛與引導,決定了學生的氣質、素養與發展,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也為學校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家庭教育對於學生的一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將成為學生成材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於家長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在與老師的溝透過程中,家長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例如有護短型,配合型,放縱型,溺愛型等等。

  那麼,怎樣才能和家長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呢?我覺得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對於不同的家長,採取不同的談話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與護短型家長溝通

  此類家長包庇孩子,忽視孩子的缺點,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不管孩子甚至不讓別人管自己的孩子。一些家長一聽到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就不高興,而且往往缺乏理智的判斷,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著護短現象。這類家長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孩子的好處與優點,不管老師及其他人的想法,姑息孩子的錯誤。如老師指出孩子的缺點,家長找理由為孩子開脫,設法為孩子“辯護”,甚至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對於這類家長,在談話過程中,應注意這麼幾點:首先肯定孩子的優點,並不時把孩子在學校的良好表現告訴家長,讓家長有面子,為進一步溝通做準備。在你對孩子的肯定得到家長的贊同後,家長可能會對你的想法與建議予以理睬,這時再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指出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或缺點,並在溝通時多耐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同時也提出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建議其多用幾種不同方法來教育孩子,並進行對比,最後找出最適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與放任型家長的溝通

  放縱型家長什麼都依著孩子,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家長基本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與這類家長溝通往往也比較困難。有些家長,當老師和他們談話,指出一些孩子存在的問題時,他們當面可能滿口應承,完了一切照舊,對孩子存在的問題不聞不問。對於這種情況,作為班主任必須的有一定的溝通技巧。首先,要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大意義,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足夠的重視。其次,要對孩子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在和家長溝通時,就顯得有話可說,有理可據。對於孩子存在的問題分析的越透徹,就越可能打動家長,使家長認識到老師的一片苦心,也就能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展開教學工作。

  三、與配合型家長的溝通

  這類家長對孩子比較關心,也比較明事理。因此,與此型別家長溝通比較簡單,只要你說得有理有據,給家長一些好的建議,家長一般都會積極配合,難度不大。

  四、與溺愛型家長的溝通

  溺愛型家長過於關心孩子,一切事情都為學生安排好,並且認為孩子的什麼都是好的。與這一型別的家長進行溝通,就必須首先讓家長明白,你也是關心學生、為學生著想的。其次,要心平氣和地跟家長解釋: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身心處於發展的階段,心理尚不完善、成熟,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對自己的行為又缺乏控制,很容易犯錯誤。如果父母再不正確看待對孩子的教育,教育不當,孩子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毛病。家長應對孩子全面瞭解,一分為二地看待,才能進行正確的教育。

  五、與後進生的家長溝通

  這類家長,一般來說都對學生有種恨子不成龍的憤慨。與這類家長溝通,要多向家長說一些孩子除了學習之外在其他方面的長處與優點,比如動手能力比較強、愛團結同學等等。是家長對孩子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並配合學校與老師,共同找出孩子存在問題的原因,努力幫助孩子克服其弱點與不足。

  六、與氣勢洶洶的家長溝通

  這類家長比較強悍,平時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不是特別重視,對學習也不怎麼過問,只要老師有一點點意見或孩子受到一點點委屈,就氣勢洶洶地跑到學校,找老師或者其他人理論。孩子成績不好,就推卸責任,還會對學校教育表示不滿,有時甚至是做出一些尖銳的、與事實有出入的批評。因此,作為班主任,與這類家長溝通,要有耐心,多虛心聽取其建議,不與其爭吵、爭辯。當然,在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同時,要有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冷靜分折是非;同時,要有寬廣的胸懷,較好的素質,虔誠而耐心地傾聽這類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另外,在跟各類家長交流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與學生家長溝通,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地點。與家長溝通,應先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的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與家長交談。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家長有時會因孩子在校的一點表現而喋喋不休,追問不停。我們要時刻保持親切的態度去面對他們,體諒做父母的心情,以一個教師特有的耐心去面對他們,透過換位思考去了解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們的孩子教育好。

  第三,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刁難”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3

  班級建設與管理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幫助,班主任工作更離不開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班主任應講究一點溝通的藝術,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與家長的交流才會更融洽,班級建設工作才會更順利。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樑。教育專家李春雷說:“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教育好學生,必須是學校和家長“兩個教育者”同心協力的合作,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要行動一致要求相同,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昇華。為此,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在溝通中不注意方法和藝術,家長就不會認同和接受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會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講究溝通藝術。

  一、熱愛學生,滿懷愛心,相互尊重信任,贏得家長的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更是贏得家長尊敬和信任的前提。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負責,關心,愛護,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地表揚和發現問題,都能贏得家長對老師的信賴。當家長看到班主任的熱情和關懷,看到自己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看到孩子快樂地成長,家長是欣喜的,這樣,家長就願意和班主任接近,願意和班主任交心以致成為孩子班主任的朋友,共同教育好學生。

  二、講求藝術,因人而異,巧妙對待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那麼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家長期盼老師的電話,有的家長不屑一顧,甚至有時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這就要我們接待不同型別的家長時須講究溝通的藝術。其中,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因此,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時,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三、做學生人生理想目標的引導者,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

  全國十佳班主任、特級教師萬平說:“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益處,以致於對她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可見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教導員,也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航員。班主任要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看到每個學生不同的長處,即使最差的差生也要去發掘他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不同崗位的人才,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把關愛灑到班級的每個學生身心上,不能只喜愛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優生,輕視或歧視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要培養班級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透過教育培養,使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樹立自己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為實現自己樹立的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學習。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班主任教育引導下有理想,有目標,就會對學校的教育滿意,對老師的教育放心,家長才會在今後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支援學校的教育工作。

  四、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

  家長來訪或家長來校交換意見,我們要立即轉換角色,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要笑臉相迎,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我堅持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傳授教育方法,替家長解難

  家長不是在具備了家教的素養後才成為家長的,也不能等孩子長大定型後、家才長悟出家教的得失再對孩子進行“回爐”教育,每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家長的文化水平、個人修養存在差異,教育觀念方法必然不同,這樣就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班主任應把自己平時積累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自己在新時期下接受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傳授給家長,讓家長掌握教育的自身規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教育孩子。比如現在我們天天高喊的素質教育,家長怎樣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班主任要明確地告訴家長:“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優良的品行”,這是家長對孩子最重要的素質教育。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越高,孩子的第一教育責任人家長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好,老師就會贏得家長的信任、理解、滿意、放心,家長就會全力配合支援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4

  做好家長工作已成為班主任老師義不容辭的一項任務,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基本功。在做好家校教育時我們整理了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存在的諸多矛盾。

  一、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障礙

  儘管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標,但是,由於各自的社會角色不同,對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與學生的親密程度也存在著差異,導致教師與家長在溝通方面產生了許多矛盾。

  1、角色差異引起的矛盾

  教師對學生及家長存在著一種公務關係,而家長對孩子是親子關係。如果教師對學生及其學生家長,採取的是"公事公辦"的態度,就可能產生與家長對孩子富有人情味的態度之間的矛盾。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期望,是骨肉之情,親子之愛。他們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理所當然對教師寄予厚望。家長對孩子常常情感重於理智,而教師對學生卻常常是理智重於情感。教師應該理解並尊重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感情。否則,就可能輕率地責怪學生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其結果,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就產生了。

  2、交往障礙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各有不同的工作,而且都繁忙、緊張,雙方客觀上工作時間的重疊和空間上的距離以及通訊渠道的不暢等原因產生障礙;主觀上也可能由於各自身體狀況、性格等差異而產生交往上的障礙。這些障礙也往往成為矛盾產生的根源。

  3、缺乏換位思考引起的矛盾

  在學校教育中,經常發生的問題是家長不瞭解教師工作的複雜性與困難性,不知道影響教育的因素的複雜性,特別是不瞭解許多因素是教師難以控制的。因此,每當學生的成績不能使他們滿意,或學生表現不好時,學生家長就對教師產生不滿,責怪教師。同樣,教師可能因為過多重視自己的工作而忽視家庭教育的複雜性與困難性,從而責怪家長沒管好孩子,沒有主動配合教師工作。這樣由於缺乏換位思考,也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4、處理問題的功利性態度引起的矛盾

  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似乎都形成了處理問題的功利性態度,即學生有了問題雙方才聯絡,也就是說,只有當孩子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教師或家長才會主動與對方取得聯絡。這種功利性的冷冰冰的聯絡方式由於缺乏人際之間應有的感情色彩(人情味)而使雙方產生對對方的不滿情緒。

  5、印象失真引起的矛盾

  由於學生的傳播失誤,而引起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對方印象的失真,形成雙方在直接交往前的消極定勢,因而產生一定的心理距離,不能產生交往的正確動機,如由於孩子的訴苦,使學生家長誤以為教師對自己孩子不熱愛,不負責;抑或由於學生表現出任性、散漫、滿不在乎,使教師認為家長對孩子過於嬌生慣養,沒有家教,從而形成了心理上先入為主的失真的印象。

  6、對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瞭解不一樣,對其評價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教師主要看學生在校的表現,各科教師更多注重學生的成績和課堂表現,對學生作出的評價也側重在這些方面。學生家長則更多地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學生在校與在家的表現存在著極不連續的現象,但教師與學生家長都只從自己的角度評價學生,當評價的結果又被學生傳播時,雙方就可能產生心理衝突。

  7、情感障礙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有時由於學生進步不夠明顯,或者後進生出現反覆,或犯了錯誤時,雙方情緒不冷靜,甚至互相指責,出口不遜,傷了彼此的感情,教師與家長的矛盾由此產生。總而言之,教育是對人的工作,對人的工作必須有足夠的責任心,但同時人是需要感情的,缺乏熱情的責任形成的只能是冷冰冰的"公事公辦"式的教育,難以達到良好效果。教育又是教師和家長雙方共同的責任,因此,雙方在對教育學生的工作投入責任心和熱情的同時,應該坦誠相見,彼此尊重,加強溝通,加深瞭解,達成共識,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否則,產生矛盾,甚至激化矛盾,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或家長,都只能產生消極後果。

  二、掌握溝通的策略提高溝通有效性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交流,不是個人單向的向別人傳遞資訊,是一種雙向的行為,不是你說的別人一定會全盤接受,而是需要許多的技巧的,有一句精闢的話語"沒有不可溝通之人,只是你還沒找到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因此要掌握與家長溝通策略,才能達到雙贏的教育目的。

  1、是必須知道說什麼,就是要明確溝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意味著你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自然也不可能讓別人明白,自然也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2、是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就是要掌握好溝通的時間。在溝通物件正大汗淋漓地忙於工作時,你要求他與你商量下次聚會的事情,顯然不合時宜。所以,要想很好地達到溝通效果,必須掌握好溝通的時間,把握好溝通的火候。

  3、是必須知道對誰說,就是要明確溝通的物件。雖然你說得很好,但你選錯了物件,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4、是必須知道怎麼說,就是要掌握溝通的方法。你知道應該向誰說、說什麼,也知道該什麼時候說,但你不知道怎麼說,仍然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溝通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而你要學的就是透過對這些溝通語言的觀察來有效地使用它們進行溝通。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左手,幼兒園是孩子進步的右手,建設牢固的家園共育橋樑,保持家園雙向溝通的密切關係,是園所優質服務的重要體現,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走進家長內心,傳遞溫暖貼心,傳送真誠放心,更要具備一定的家園溝通的素養和能力,這樣才能促進雙向溝通的緊密,讓家園收穫雙贏。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5

  一、溝通的目的要明確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教育為生命發展奠基。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於教會學生多少知識和本領,它是教學生髮現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和善良,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是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但很多家長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孩子的健康發展並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因此,班主任要與家長對孩子身心發展中的心理變化加以引導幫助,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做出遠景預見。

  可是,很多家長在與老師交流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單元檢測的成績以及升學的希望如何等,所以,作為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改變家長的這些陳舊觀念。因為,一旦家長也投身於教育中,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就不會是孤立的,教育定會收到合作雙贏的效果。

  溝通不僅僅是針對學生的,有時候也需要針對家長,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為家長帶去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帶去你真誠的告白,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理想之路,同時也為班主任自己在家長心裡塑造一個美的使者形象。

  二、溝通的方法要得當

  教育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但是談論教育必須有一個寬鬆的環境。有了明確的主題,還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一杯熱茶,一句問候等無疑為接下來的進一步溝通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同感

  設身處地,像體驗自己那樣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溝通時班主任要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去除自己的偏見和主觀判斷,不可對成績差的學生家長或地位低的學生家長有歧視態度,也不可主觀斷定學生能否成才。同感的能力,就是要站在家長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就是要感受家長內心的感受,從而理解家長的感受。

  其實,哪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教師的孩子成績差,假如我們的孩子好動,那又該是誰的錯呢?假如你是那位挨批評的家長,你的感受又如何?設身處地為家長想想,家長與班主任的直接交流,只為家庭教育能與學校教育同步,爭取和諧的統一,而不是將學生的不良表現曝光,更不是將家長驅逐出教育者的範疇。

  2、尊重

  教師與家長之間,在社會角色、地位、文化修養等方面確實存在著差異,但人與人的溝通並沒有職位上的高低和地位上的貴賤之分,在教育目標與任務上,雙方是統一的,共同的,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互相支援,共同配合,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合力。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只有懂得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溝通時,班主任要學會傾聽,主動地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表示審視,並做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尊重差異,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發展;對家長意見的反饋,就是對家長的接納與認同,就是對家長人格的尊重。只有這樣,班主任才可以在家長乃至社會中樹立起自己美的形象,體現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因而,“平等、互敬”是班主任與家長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

  3、真誠

  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除了同感和尊重外,還要注意真誠,班主任應坦誠地面對學生家長,開誠佈公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態度和意見,語言要有藝術性和激勵性,我常對家長說:“我班沒有差生!”“你們只有一個孩子,而我有30幾個孩子!”“我們的孩子是有出息的!”這種鼓舞人心而又極富親和力的語言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更能讓家長看到一種希望,使他們對教育產生更大的信心,因此,我說:坦誠相待,用心溝通,就可以贏得家長的信任,就可以為自己的教育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溝通的內容要豐富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說教,不能讓家長當聽眾,要把雙方最關心的教育話題提出來共同探討,平等交流。為使溝通內容更豐富,又摒棄班主任一人的單獨行為,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家長之間互相交流

  組織家長介紹教育子女的經驗,或先進或有失誤,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交流心得,大家各抒己見,獻計獻策,這樣,改變了傳統由班主任唱獨角戲的尷尬,還使家長自我教育,優勢互補,從而把教育的問題提到了桌面上來,這是家庭教育藝術的學習。

  2、優秀學生代表現身說法

  學生可闡述自己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可闡述自己與家長間的溝通問題,可闡述班集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可表達對老師教書育人的感受等。畢竟,學生是關注的焦點,學生的陳述可彌補班主任一家之言的不足,好的學生經驗也可讓其他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借鑑;同時,學生面對家長吐露心聲,也有助於家長更全面瞭解學生,瞭解新一代的精神所需和他們內心的困惑,有助於雙方和諧的溝通和進一步地瞭解。

  3、舉辦教育講座

  向家長介紹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農村的家長素質普遍偏低,家長的教育觀念仍很陳舊,教育孩子的手段落後而不得當,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認為,請在教育界中有名望的老師進行一些專題講座,對家長進行教育,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

  4、印發相關資料

  選擇優秀感人的文章或材料,印發給家長,讓他們在學習交流中掌握更新更有效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則是彈撥人心靈的藝術家,不僅用心來教育學生,還用自己對人生的體驗,用自己對事理的感悟,用自己飽滿的激情,用自己活躍的靈魂去影響家長。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們應持之以恆,用心溝通,用心體驗,真正讀懂家長的內心世界和孩子的心靈,真正理解他們,這樣,我們也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與尊重。這就是溝通的魅力所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