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精選19篇)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
白山黑水鑄英魂,中國教育電視臺策劃製作的紀錄片。國內首部集中反映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紀錄片,詳細記錄了他們在東北這片熱土做出過的卓絕貢獻與犧牲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得《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精選19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
一個人如何才能夠永垂不朽?也許答案就在天安門前的紀念碑上,碑文是這樣描述的: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祖國的東北大地上,冰天雪地,白山黑水,英雄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富饒之地,楊靖宇、羅登賢、張申洲、趙尚志……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片土地上層出不窮。透過本次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的紀錄片的活動,使我記起了2018年,在長春上學的我有幸參觀了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展覽以大量且無可辯駁的史實、實物、資料,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東北淪陷的屈辱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堅守東方戰場,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奪取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的偉大壯舉,這些使我的民俗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了進一步提升。
在艱苦歲月中,一個個民族英雄不畏困難,不懼犧牲,艱苦奮鬥,拋頭顱,灑熱血,將青春和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頑強拼搏,正是這種精神,激烈的充斥在後來人的心間,並不斷激盪,使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青年、新一代黨員而引以為豪,而不斷進取。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我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更要不斷奮鬥,要與己鬥,其樂無窮。
我們民族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
影片真實再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著力刻畫了他們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的捨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
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縱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這些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
艱苦奮鬥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取勝之道、傳家之寶。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
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尤其是當前我省正處在推動振興發展的攻堅時期,很有必要弘揚艱苦奮鬥精神。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2
影片《白山黑水鑄英魂》是由中國教育電視臺策劃製作,國內首部集中反映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的英雄事蹟。紀錄片體現了學術界關於東北抗聯的最新觀點和結論,以紀傳體影像史的方式實現了英雄人物、歷史遺蹟、軍事文稿、報刊新聞和生活剪影等多維度印記,填補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歷史影像空白。
革命烈士頑強拼搏、不懈奮鬥、視死如歸、忘我奉獻的革命精神讓我不得不欽佩和讚揚,更是激發了我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的熱情,並想要繼續深入學習,用東北抗聯精神激勵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尤其是當前正在疫情防控保衛戰,我們作為青年大學生,也要發揚繼承艱苦奮鬥的精神,肩負起疫情防控的責任,積極響應國家與學校的號召,保障自身與身邊人的安全。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們不該怯懦,東北英雄們抗聯仍是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我們更該與這“小小的”疫情抗爭到底!吉林加油!東北加油!中國加油!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3
“白山蘊忠魂,黑水育英烈”。在我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這一深刻反應東北抗日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輝歷程的紀錄片後,一個個無比感人的歷史故事便開始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中華民族自古便是崇尚和平,不畏強暴的偉大民族。自九一八事變之後,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們的東北大地,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面對著日寇的暴行,東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間奮起抗爭。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一偉大真理也在東北抗日聯軍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鬥爭中得到了驗證。
縱使歲月流逝,我們也不會忘記偉大的抗聯精神,不會忘記楊靖宇的最後一顆子彈和滿腹棉絮;不會忘記趙一曼寫給兒子的絕筆信;不會忘記周保中鐵鉗拔子彈……在和平的今天,我們也從未遺忘!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有前輩們的慷慨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逸。今天的我們在祖國的庇護之下也應帶著對祖國的熱愛繼續弘揚先烈的優良傳統,繼續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4
張甲洲1907年生於黑龍江省巴彥縣。“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時為清華大學學生黨員的張甲洲從東北趕回北平,1932年春,經黨中央批准,張甲洲率黑龍江籍的於天放等6名同學回到老家巴彥,建立了東北第一支人民武裝——巴彥抗日遊擊隊。1933年7月,張甲洲化名張進思,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以老師的身份潛伏在富錦一中開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響下,富錦一中先後有三批學生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1937年8月,張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敵人察覺,在轉移途中,張甲洲被敵人的流彈擊中,犧牲於富錦,年僅三十歲。
在觀看紀錄片時我見證了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一方面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因為有感於先輩的無畏與付出,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力透紙背、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這樣的精神也足以引領我們青年這一代以先烈的精神遺產為路標,看清前行方向,激盪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5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記錄片,以淳樸的語言表述出中國共產黨在白山黑水間英勇地與日寇進行鬥爭,歷經十四載,守得雲開見月明,將日本人驅逐出中國大地的不朽傳奇。而這部紀錄片也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的殘酷。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演繹了張甲洲、楊靖宇、周保中等中國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蹟。他們之所以會在飢寒交迫、身後無援這種惡劣處境下,仍能繼續作戰,是因為他們知道這進行的不僅是保家衛國的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和平的勝利之戰。英雄們的這種捍衛國家領土、誓死保衛國家的愛國精神和麵對困境,永不放棄的艱苦奮鬥精神永遠值得我們讚頌和繼承發揚。
綠水青山育忠烈,白山黑水鑄英魂。英雄不會埋沒於歷史中,我們要傳承他們的精神,宣揚他們的事蹟,銘記今時今日的來之不易。
曾經的白山黑水鑄就了英魂,如今,我們是被綠水青山養育的下一代人,我堅信有了所有前人的付出再加後一代人的努力,未來的中國會更加強大!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6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面對殘忍暴虐、窮兇極惡的日寇,為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卓絕鬥爭。可以說,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人民在我們黨領導下,獻身反法西斯戰爭百折不撓的傳奇和典範,是我們民族先烈抗擊日寇彪炳史冊的英雄偉績,他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
影片真實再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著力刻畫了楊靖宇等一批抗日英雄,這些抗日英雄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的捨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楊靖宇以棉絮枯草為食戰至最後一人,這些抗聯英魂與與山河同在、與日月齊某某,永遠值得我們後人緬懷紀念。
東北抗聯精神作為抗戰中民族精神的彪炳彰顯,不僅為推動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同時對後人仍具有多方面的當代價值。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對於肩負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意義深遠。
東北抗聯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縱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橫亙期間最清晰的主線始終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段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愛國主義精神在實現“偉大夢想”中的重要作用。東北抗聯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當年面對外敵入侵山河破碎,楊靖宇辭別老母、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隻身一人從河南來到東北抗日;周保中本可以遠離東北抗日烽火在蘇聯學習,可他卻來到東北爬冰臥雪、忍飢挨餓、出生入死。這些抗聯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
東北抗聯艱苦奮鬥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的取勝之道、傳家之寶。當年廣大抗聯將士面對自然環境之苦、後勤給養之苦、情感心理之苦、敵我力量懸殊之苦、長期孤懸敵後之苦,沒有退卻、沒有動搖,克服巨艱萬難苦苦堅持。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抗聯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東北抗聯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推進偉大事業必將遇到許多阻力和困難,尤其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遇到的阻力和困難必然更多。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尤其是當前我省正處在推動振興發展的攻堅時期,很有必要弘揚東北抗聯艱苦奮鬥精神。
東北抗聯不畏犧牲精神為進行偉大斗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價值引領。無論是哪種鬥爭,當年的抗日鬥爭也好,當前的偉大斗爭也罷,有鬥爭就會有犧牲。包括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在這方面廣大抗聯將士為我們樹立了不畏犧牲、勇於鬥爭的光輝典範。在東北抗聯三大路軍中高階將領共10人,僅4人倖存。在東北抗聯1-11軍中前後繼任軍長共19人,也僅有4人倖存。故此有研究者感慨:“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像東北抗聯這樣,主要建立者和領導人大半戰死”。當前,“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和平年代的鬥爭雖然與革命戰爭年代不同,但也需要我們具備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榜樣。
東北抗聯堅定的信仰信念為建設偉大工程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注重思想建黨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首要任務”,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著重強化對廣大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這方面東北抗聯堅定的信仰信念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1939年在一路軍最艱難的時期,楊靖宇鼓勵大家說:“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集中體現了抗聯將士矢志不渝、抗戰到底的信念。如今,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績斐然,人們的物質生活顯著改善,但有的人理想信念卻迷失了。因此,我們今天很有必要對照抗聯英烈,補足精神之“鈣”。只有堅定了理想信念,挺起我們的精神脊樑,才能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保障。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7
第一位直接領導建立抗日武裝、早期踐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共中央領導人羅登賢;中共第一位直接組織武裝進行抗日的將領、打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抗日第一槍”的將領張甲洲;在冰天雪地中與敵周旋,戰至最後一人仍舊寧死不屈的英雄楊靖宇;縱橫馳騁、神出鬼沒,對黨忠貞不渝的英雄趙尚志;文武雙全的西征先鋒,永遠衝在最前方的猛將李兆麟;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率東北抗聯堅持抗戰到底的英雄周保中。
“當別人問劉向書為什麼不再婚時,她給出的答案直截了當:我再也沒有見過比張甲洲更好的人了。”身為張甲洲妻子的劉向書在回憶中對丈夫的無限懷念,令人為之落淚。因為信仰,他們擁有以身許國的勇氣和力量,因為信仰,他們的愛情何其壯烈。如此動人的情節,來自於將於7月8日-7月10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衛影片道晚間21:25分每天二集播出的六集歷史文獻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除了聚焦於英雄人物的種種細節,該片更是將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關東軍展開的那段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不屈抗爭,以一種蕩氣迴腸的方式重現於大眾的視野當中。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這一重大的歷史節點上,根據教育部領導的指示精神,中國教育電視臺策劃製作了國內首部集中反映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國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蹟為切入點,詳細記錄了他們在東北這片熱土做出過的卓絕貢獻與犧牲精神,以此方式為英雄人物樹立起值得懷念與銘記的一座座豐碑,更因作品自帶的獨家性與權威性,在推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同時,也寫下了一部堪稱獨樹一幟的黨史影像教科書。
想要拍好一部獻禮建黨百年的主題紀錄片,不僅要求其具備鮮明的創作主題和深刻的寓意表達,更要講好講透中國革命抗爭史,使其真正成為有助於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營養劑。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晚,中共中央派駐東北的巡視員羅登賢,簽發了一份由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部長趙毅敏起草的.《九一九宣言》,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發出的第一篇抗日檄文。在此後的14年中,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與幾十萬日軍關東軍展開艱苦卓絕、拼死衛國的一次次苦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英雄的壯舉不該被後人遺忘,但大量歷史資料的無規則散落,確實導致對東北抗聯抗戰的這段歷史許多細節並不為更多人所熟知,甚至對其前後因由和曾經經歷的真實遭遇缺乏起碼的瞭解。正是基於這一客觀現實,《白山黑水鑄英魂》在創作伊始就有意識地要撿拾這些歷史碎片,修復歷史散落的一個個冊頁,引領觀眾翻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這一壯烈史詩中最慘烈、也最令人動容的篇章。
如果說以往反映東北抗聯的電視作品多以歷史程序為主線,那麼《白山黑水鑄英魂》在內容選擇和表現角度上則是真正實現了大膽的突破。它以六位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為圓心進行切片拓展,在對人物、歷史背景的鮮活講述中將宏觀歷史與微觀細節進行有機融合,最終匯聚成一段波瀾壯闊的厚重歷史。該片體現了學術界關於東北抗聯的最新觀點和結論,以紀傳體影像史的方式面向廣大觀眾,首次成規模展示了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六位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英雄事蹟,也實現了英雄人物、歷史遺蹟、軍事文稿、報刊新聞和生活剪影等多維度印記。”
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史實,這部由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組批准立項的重大文獻電視片,邀請了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東北抗聯史的著名作家薩蘇先生擔任總撰稿,對這些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原型人物進行逐一復原,從而為觀眾樹立起一個個生動而飽滿的東北抗聯英雄形象:第一位直接領導建立抗日武裝、早期踐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共領導人羅登賢;中共第一位直接組織武裝進行抗日的將領、打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抗日第一槍”的將領張甲洲;在冰天雪地中與敵周旋,戰至最後一人仍舊寧死不屈的英雄楊靖宇;縱橫馳騁、神出鬼沒,對黨忠貞不渝的英雄趙尚志;文武雙全的西征先鋒,永遠衝在最前方的猛將李兆麟;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率東北抗聯堅持抗戰到底的英雄周保中。
在這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理論性、藝術性的作品中,除了為人熟知的楊靖宇、趙尚志,製作團隊還開創性地將羅登賢、張甲洲、李兆麟、周保中這四位以往鮮見於文藝作品中的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搬上了熒屏,引領觀眾走進其內心世界,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鐵骨與初心,在傳承其革命精神的同時,更是透過對羅登賢、張甲洲等人的歷史功勳的深入挖掘,戰鬥直至勝利的整個路徑,一方面填補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歷史影像空白,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留下了寶貴的影像志。
首度揭秘珍貴檔案史料,完成有生活溫度和情感濃度的細節抓取
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簿。”從這一角度來看,《白山黑水鑄英魂》正像是一本關於東北抗聯的“家庭檔案相簿”。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該片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更加強調多個證據的尋找、探訪、比對,不僅具備文獻檔案式的歷史意義,也有著家庭相簿般的可觸感和真實感,翻開的全是一幅幅帶有生活溫度和情感濃度的歷史畫面。
本著對先烈的敬重和對歷史的尊重,攝製組在拍攝之初就提出了“見人、見事、見物”的創作理念。在長達一年多的創作週期內,製作團隊走遍了與東北抗聯有關的眾多紅色遺址、舊址及紀念設施,深入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上海等地拍攝革命者的故居、紀念館,還專程拜訪了相關的歷史專家、研究員、親歷者以及英雄先烈們的親屬和後人,透過實地走訪與口述歷史等方式,挖掘出大量具有生活溫度、情感濃度以及思想深度的史料細節,並透過多種渠道拍攝、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遺物、遺存。很多首度揭秘的珍貴歷史檔案,不僅讓觀眾見證了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態,也第一次知道了許多此前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這些不為人知的幕後付出,也讓這段保家衛國的歷史故事不再只是一
作為第一位直接領導建立抗日武裝的中共領導人並參與東北抗聯建立的羅登賢,他在生前並未看到過“東北抗日聯軍”這個稱謂,甚至在南京英勇就義時用的也是“何永生”這一化名。要深入探尋這一人物身上鮮為人知的革命足跡和歷史印記,其難度可想而知。本著“用檔案說話,用事實說話,用歷史邏輯說話”的創作原則,製作團隊蒐集整理了大量的珍貴黨史史料、文獻、影像,甚至查閱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周恩來年譜》、1933年宋慶齡在上海發表的《為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摧殘反帝的群眾領袖羅登賢告全國民眾書》以及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告中國人民書》等權威文獻資料,才最終把這位英雄人物建立信仰與領導革命的來龍去脈真實化、立體化地還原出來,證實了羅登賢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身份,並查閱到了這樣一段文字:“1931年3月28日,周恩來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討論中央常委的人選問題時,周恩來提議羅登賢、聶榮臻可參加常委。會議決定常委由五人組成:向忠發、羅登賢、中央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長、軍委參謀長參加會議。”
當張甲洲的愛人劉向書在回憶中深情道出從23歲到79歲選擇獨自養育孩子的原因,是“我再也沒有見過比張甲洲更好的人了”;當李兆麟不幸成為特務要殺害的頭號目標時,他對孩子發出“你要知道,為人民犧牲我們就不怕”的告誡;在楊靖宇率領抗聯戰士與日軍周旋40天后,當日軍在這位英雄犧牲後剖開其遺體時,發現他的胃裡除了沒被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沒有一粒糧食,而楊靖宇犧牲前留下“老鄉,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這句慷慨悲壯的名言;還有1987年民政部為張甲洲頒發的烈士證、張甲洲愛人劉向書的手書、黑龍江檔案館中儲存的關於張甲洲帶領巴彥游擊隊攻打東興縣城的文獻史實、胡喬木給巴彥縣委的回信、東北抗聯教導旅使用過的電臺、東北抗聯教導旅炸燬的橋樑……透過對這些歷史碎片的細心拼合,《白山黑水鑄英魂》鋪展出的是一個又一個讓人震撼的歷史細節,而這樣的詮釋方式不僅沒有削弱東北抗聯的力量感,反而令其產生了更為感動、震撼的效果,讓觀眾得以重返歷史現場,感受到革命先烈對信仰和對真理的那份堅定與矢志不移。
以創新表達拓展紀錄片的敘事空間,解鎖紀實故事的傳播密碼
好的紀錄片,不僅要回望歷史,更要立足於當下。它不是對歷史平鋪直敘的簡單梳理,而是要找出其背後隱藏著的那些細節與塵封往事,讓歷史因為有了故事的張力而變得更為引人入勝,也讓觀眾能夠更有興致地一路欣賞下去。
為實現這一目標,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選擇以人物為核心,在對其成長故事的講述中緊扣東北抗聯的縱向時間線,讓這段蒼勁有力的歷史猶如一幅歷史畫卷般呈現在觀眾面前。
1931年夏天,羅登賢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走進位於瀋陽的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開啟了他在白山黑水的戰鬥生涯,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並參與建立東北抗聯;北大清華雙料學霸張甲洲穿過日偽封鎖來到哈爾濱,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組建了東北第一支大規模的抗日人民武裝—巴彥抗日遊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人之一、特別是在抗戰後期成為東北抗聯教導旅領導核心的周保中,引導遠東蘇聯紅軍在20多天時間內打垮了日本關東軍重要軍事目標。在解放東北後,任蘇聯紅軍駐長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在第一時間搶先建立黨的地方政權,積極開展“建政、建黨、建軍”工作,肅清日偽殘餘勢力、重建東北黨組織、發動人民群眾、接收武器裝備,為八路軍和新四軍10萬部隊搶先進入東北打下了良好基礎,為解放全國發揮了關鍵作用。《白山黑水鑄英魂》對東北抗聯成立的必要性,尤其是其堅持始終的高度黨性進行了充分的鋪墊,也讓此前世人關於東北抗聯的散點式認知得以被一個個英雄人物串聯起來。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8
我生在東北,長在東北,我愛東北,我愛我的家鄉!民諺說:“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我愛我的家鄉,不僅僅是白山黑水間,物產豐饒,更重要的是白山黑水間,銘刻著英雄的足跡!《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記錄片,以李兆麟等中國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蹟為切入點,詳細記錄了他們在東北這片熱土做出過的卓絕貢獻與犧牲精神。想起英雄們穿荊度棘的艱難遠征,想起他們抗嚴寒、吃草根的艱辛歲月,想起悲壯慘烈的朝陽山總指揮部保衛戰,想起李兆麟的兒子十二年沒有見到他的父親……是什麼使英雄們不畏艱難,不畏生死?是他們救國救民的初心使命!“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征程中,我們只有盡全力去熱愛我們的白山黑水,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人民,全力傳承英烈們的遺志才能告慰我們的英雄!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9
青山有幸留忠骨,千載傳頌顯英魂。當飛機和炮火肆虐在朝鮮半島時,有一群年輕人,跨過山河,忍受嚴寒,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守護著身後這片土地。在那個年代,他們的此番作為,無關利益,單憑大義。當國家受到危機時,他們犧牲性命,捨生取義,換來了國家的安全的與人民的安全。正如人們所說得那樣,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這樣是電影《長津湖》大火的原因。紅色的基因,始終在華夏子孫間一代一代地傳承。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紅色的踐行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做紅色的傳承人,繼承人,使得這紅色,傳承千古!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0
影片真實再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著力刻畫了趙尚志,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信念之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的捨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尤其是當前我省正處在推動振興發展的攻堅時期,很有必要弘揚艱苦奮鬥精神。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1
巍巍長白山,滔滔松江水,無不見證和記錄著東北抗日聯軍將士的奮起、衝殺、流血、犧牲。硝煙散去,散不去的是偉大的抗聯精神。這一個個無比感人的故事,不僅是當年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真實寫照,更是抗聯英雄們浴血奮戰的歷史鐵證。這一個個無比感人的故事,就是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之上,永遠激勵著我們不屈外辱、振興中華,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不懈奮鬥。作為青年人的我們,要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振興中華,使中華民族以東方巨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2
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讓我深受觸動,李兆麟譜寫《露營之歌》,在朔風怒吼、大雪飛揚中征馬前行。如今,我們處於疫情的“倒春寒”之際,多少逆行者不論是奔赴前線,還是後勤保障,無不在為我們守護歲月靜好。在這場無聲的戰役裡,無數像李兆麟一樣的英雄戰士前赴後繼、逆行而上。防控疫情,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科學防控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積極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形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一起營造科學防治的氛圍,構築起防控疫情的重要防線。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3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是出自屈原的《九歌·國殤》,也是歷史文獻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中六位東北抗聯傑出將領的真實寫照。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弱被欺,山河飄絮,為求勝局,唯生命可為利器,於是一位位先輩信仰堅定、挺身赴難、視死如歸。
東北抗聯時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鬥爭歷程,展現了他們堅如磐石、齧雪吞氈的英雄精神,更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一寸山河一寸血,吾輩青年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願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4
觀看完紀錄片,我眼前彷彿出現了趙尚志同志遊歷在白山黑水間與日偽抗爭。共產主義的光芒,點燃著東北152萬平方公里的明燈;在白雪覆蓋的土地上,他帶領著親手組建的北滿珠河反日遊擊隊戰鬥在白山黑水之間,動搖著日偽對北滿的統治;為東北的抗日遊擊戰爭打下了基礎,開闢了重要的戰線。東北從未讓祖國失望,無論是曾經保家衛國的戰鬥,還是如今被疫情肆虐的東三省,他都能昂首挺胸的戰鬥。這,就是英雄的土地。願這片土地孕育的兒女也能堅強的度過這次疫情磨難,願祖國山河永固,人間皆安。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5
在民族危難時刻,終有人挺身而出,他們是革命的希望,是我們今天美好富足生活的奠基者。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敵人面前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毫不畏懼,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喚醒國人奮起反抗。正因為革命先烈不顧生死堅決不向侵略與壓迫低頭,他們的精神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弘揚抗聯精神,一心對黨忠誠東北抗聯精神所體現出的敢勇當先的擔當精神冰魂雪魄的純粹精神、聚沙成塔的凝聚精神、攻堅克難的實幹精神讓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6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讓我透過《跨過鴨綠江》影片,再次震撼於志願軍保家衛國的勇敢無畏。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當我跨過鴨綠江,看見對面炮火的時候,我的身後就是祖國”,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在全民抗疫的戰場上,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工作人員也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熱血青年一樣,拼盡全力只為守護自己的家園。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深知生逢其時,也知重任在肩,定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傳承中華民族不畏強敵、奮勇抗爭的偉大精神力量,用更加昂揚的鬥志綻放絢爛的青春之花。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7
該系列影片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面對殘忍暴虐、窮兇極惡的日寇,為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歲月荏苒,大浪淘沙,對人民的忠誠、對家國的擔當、對理想的激情,最終繪就了優秀共產黨人的信仰底色,沉澱為蘊藏於血脈深處的精神力量。讀懂中國共產黨人的抉擇,就能明白百年中國跌宕前行的征程中,那無數令人驚歎的奇蹟源於何種無堅不摧的力量。讓我們一同致敬革命先輩的奮鬥歷程,體悟初心與使命的千鈞重量,讓歲月沉澱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跨越新時代的“雪山”和“草地”。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8
或許相比於楊靖宇趙尚志這樣耳熟能詳的大英雄,周保中這個人很少會有人提及。但是在保衛東北這片白山黑水的戰鬥中,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後,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其中讓我最難忘的一段是,他中了敵人的子彈,在沒有麻醉的條件下,他用刺刀生生地割開自己的皮肉,取出子彈,並在傷口未痊癒的情況下繼續領兵戰鬥。這讓我看到了他拳拳的愛國赤子之心,以及不懼犧牲、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而他對戰爭形勢的判斷與領兵的能力,更讓我看到了他的沉著自信,驍勇善戰。無論遭遇多麼困難艱險的處境,他都堅定著自己的信仰,追求著內心的真理,為作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而努力著、堅持著。他的事蹟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9
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曾經我們的國家被侵略者傷害得滿目瘡痍,在那些黑暗的日子,正是周保中這些英雄們的奮進、犧牲和不斷堅持,創造了無限奇蹟。即使他在自己中彈受傷時,依然臨危不亂,指揮得當,正如當時的將士所言:周參謀長刮骨療毒,勝過昔日關雲長!如此高的讚譽足以見得周保中的驍勇。“苦鬥不怕飢寒逼,持節堅貞意氣高。一萬人將拳腳踢,蕞爾醜虜瀛海拋。”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正展示了抗日條件的艱苦和抗日必勝的決心!我們生活在如今的和平時代,正是先烈們為我們浴血奮戰打下的,如今的我們也應該堅持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愛國主義刻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