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一、教案的內容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倪煥之》十七:“她做這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讚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後拿來實施。”
二、《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並瞭解它對人體的危害。
掌握正確的七步洗手法以及基本的防護措施理解人與自然應當友好相處,我們要保護環境。
活動準備:
新型冠狀病毒的介紹影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幼兒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能夠堅持運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和保持防護的意識。
難點是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匯入,採用問題匯入方法來引出本次課的主題新型冠狀病毒。師問“孩子們你們知道為什麼這個寒假時間那麼久嗎?讓我們過了好幾個月才見面。”與幼兒進行交流。
二播放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介紹影片,幫助幼兒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更加準確和詳細的瞭解。明白它對於人類的危害。
三討論防護新型冠狀病毒的措施有哪些?教師對這些措施進行總結,如採用七步洗手法、室內多通風、與同伴交往保持一米距離、來園與離園途中帶好口罩等。
教師向幼兒介紹正確的七步手法,並透過課堂實際操作幫助幼兒掌握該方法。
四教師向幼兒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即人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對環境的破壞。意識到,人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到保護環境。
五畫新型冠狀病毒,增強幼兒對病毒的認識以及防護意識。
活動延伸:
在自己所在小區進行一些愛護環境的舉動,比如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撿小區裡得垃圾、向小區的其他人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家裡要節約用水用電等行動。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2
重點難點
1、認識病毒的危害。
2、瞭解病毒躲藏的地方,說出清除病毒的方法
遊戲匯入
老師用粉筆在地上畫一安全區,只要進入安全區就算安全。選擇一名幼兒做“帶菌者”其他人散立場中。
老師釋出命令後“帶菌者”可以隨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輕拍身體部位,被拍到的人就變成“帶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活動過程
小手可以藏起來,病毒寶寶也會藏起來,那麼病毒寶寶藏在哪裡呢?
活動中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式:
1、(內):掌心對掌心,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外):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3、(夾):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4、(弓):彎曲各手指關節,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5、(大):大拇指在對側手掌中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立):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對側掌心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腕):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活動總結
讓幼兒瞭解,病毒還有可能在我們的衣服上、頭髮裡、身體上和肚子裡,所以小朋友們要勤洗手、勤洗頭,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換衣。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病菌的危害,知道玩具等物品,以及動植物上存在病菌,知道飯前便後、遊戲後要洗手。
2、初步掌握正確洗手的方法,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增強幼兒勤洗手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病菌等相關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瞭解病菌的危害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是什麼。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群壞傢伙,小朋友們認識它們嗎
師:告訴大家,它們有一個共同是名字——病菌。這些可惡的病菌特別小,小朋友們一般用小眼睛是看不到的,但是它們會悄悄溜進不注意衛生的小朋友的身體裡,使小朋友們生病、看醫生,嚴重的話還要吃藥打針呢。
師:我們只有把這些可惡的病菌都趕跑,小朋友們才不會生病。
(二)初步瞭解玩具等物品,以及動植物上都存在病菌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猜一猜病菌會藏在什麼地方。
師:今天,病菌要和我們玩藏貓貓的遊戲,他們呀就躲在了這幅圖裡,圖中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呀(幼:玩玩具)那你們找找看它們藏了在什麼地方呢(幼兒討論)
師:你們找到了嗎(幼:沒有)這是因為病菌啊,它們太小了,小朋友們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2、出示圖片,觀察病菌的藏身之處,討論預防方法。
師:老師從醫生阿姨那裡借來了一把特殊的放大鏡,這個放大鏡可厲害了,再小的病菌都逃不過這個放大鏡的法眼,我們看看這群壞傢伙到底都藏在哪裡吧。
師:現在你們找到 它們了嗎在哪裡呀(幼:玩具裡、小朋友的手上)
師:病菌藏在了玩具裡,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這群壞傢伙就悄悄的跑到了小朋友的手上。小朋友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可惡的'病菌都趕跑嗎(幼兒討論)
師總結:老師覺得定期清洗玩具是個不錯的方法。那小朋友在玩完玩具的時候洗洗手,我們手上病菌就也能被被趕跑啦。
3、增強勤洗手的意識。
師:其實,不僅僅在玩具裡,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多地方都充滿了病菌,比如滑梯上、桌子上、電視上、小動物的身上、草叢裡。所以小朋友們在玩完玩具、吃飯前、如廁後、還有摸完小動物後(可根據情況適當展開)一定要——洗手,一定要——勤洗手。
3、初步瞭解洗手的時間
(三)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出示洗手步驟圖,教師講述並示範正確洗手的方法。
師:可是隻用水沖沖小手,病菌是不會被趕走的。老師這裡有一套洗手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1)首先用清水潤溼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液。
(2)掌心對掌心,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3)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4)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5)彎曲各手指關節,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大拇指在對側手掌中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對側掌心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8)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2、教師念兒歌,並加上相應動作,請幼兒模仿。
兒歌:
朋友見面搓搓手,
你背揹我呀,我背揹你,
變成一隻大螃蟹,
縮起八隻小爪子,
舉起兩隻大鉗子,
躲在沙灘不露頭,
我來跟他握握手,
我們都是好朋友。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邊說邊模仿洗手的動作。
(四)實際操作,進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把你們的小手用水洗的乾乾淨淨的呢”
2、幼兒伴隨兒歌按照正確的步驟洗手。
四、活動延伸
1、繪本故事:《根本就不髒嘛》。
2、幼兒在如廁或飯前等時間洗手時,教師予以提醒和指導。
3、請幼兒回家把正確的洗手步驟教給自己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