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訓報告總結(精選6篇)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精選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測量實訓報告總結(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1

  實習對於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字眼,因為我十幾年的學生生涯沒有經歷過實習,這是第一次實習,他將全面檢驗我各方面的能力:學習、心理、身體、思想等等。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關係到我將來能否順利的立足於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中。

  由於時間短暫,在那幾個禮拜裡就接觸到這些東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實踐很多問題都考慮不到,實踐後才知道什麼情況都可能遇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像剛剛走出校門的實習生實踐經驗還很不豐富,但理論中的東西要是也什麼都不會,那在實習過程中就吃不開了。到了施工現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才體會到並不是課本中學的東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會不會用,懂不懂得變通和舉一反三的道理。

  實習的內容:

  一開始到這工地瞭解施工圖紙,自己慢慢一邊走一邊看.還是看不出什麼問題出來.只看見框架柱和基礎面.木工棚.鋼筋棚等….隔幾天,李師傅叫我小李跟他一起去放線,放線是建築的基礎,對於我們初學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間,我對水準儀、經緯儀有了更好的瞭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測量儀器,更讓我在工地上實踐了儀器的觀測,使我適應了在不同條件下操作儀器。

  這個工地我主要負責放線和打標高.有時候還幫別人在搞土方測量,測標高,是一種讓我們在更惡劣的條件下適應實地操作的技能,要適應最惡劣的環境才能更好的鍛鍊自己,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堅實。在土方工地是最累人的事,每天帶著水準儀跑上跑下的.還要完成測量任務,這是一個對於我剛實習的大學生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體現我適應能力的考驗。

  伴隨測量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實我們的實習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磚……是鍛鍊我的意志。雖然我對於這些鍛鍊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時也磨練了我,讓我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要慢慢適應工地生活。

  二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二個月的生活總算是充實的,該做的也做過了,該經歷的也在慢慢經歷,相信今後還有更精彩的生活,我會更努力去奮鬥。

  實習的經驗及收穫:

  本此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透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說以後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

  透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建築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說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識圖時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考慮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放線時哪些地方該考慮實際施工中的問題。達到能施工又符合規範要求,達到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實習也許只是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圖紙是否能施工。工地雖苦,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實習二個月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首先,透過這個月的實習,透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親身經歷,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建築的構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

  大學生活是緊張而又充滿期望的日子,學習的閒暇時總是憧憬著背起行囊,遠離親人朋友以及師長護佑,去走真正屬於自己的路。然而當我終於可以像剛剛長滿羽毛的雛鷹般離開長者們搭建好的巢穴,獨自一人走上社會工作這個大舞臺時,卻發現人生的道路原來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經歷一番狂風暴雨的。短短60天的實習生活中,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會對我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的,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會,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實習實質是畢業前的模擬演練,在即將走向社會,踏上工作崗位之即,這樣的磨礪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開來,真正使所學所想有用武之地。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2

  一、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二、實習地點

  1、地形圖測繪實習地點:xxxx龍泉山地區

  2、地形圖識圖實習地點:xxxx鎮花山地區

  三、實習小組資訊

  組別:xx_科學學院xx_班測量_組

  指導老師:xx_

  組長:xx

  組員:xx、xx、xx、xx、xx、xx

  組員分工:

  選點與跑尺:xx、xx

  觀測與讀數:xx

  記錄與計算:xx、xx

  描點與繪圖:xx、xx

  特說說明:因xx月xx日xx大霧,無法進行測繪工作,故原定於_日進行的測繪實習改為識圖實習,xx日繼續進行測繪實習。實際日程安排為xx、xx、xx三日進行測繪實習,xx日進行識圖實習。

  四、實習目的與要求

  測量學實習是測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使學生鞏固、擴大和加深從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獲得實際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會認識地形圖,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並在實習的過程中增強其獨立工作與團隊協作意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透過本次實習應達到如下要求:

  1、掌握經緯儀、視距尺等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測圖的基本方法,能夠具有初步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3、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

  4、各小組分工明確、透過合作完成測量任務,增強獨立工作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五、實習任務及內容

  (一)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測區:xx省xx市xx區xx山xx科學學院xx_班測繪區域

  2、任務:透過_天的地形圖測繪實習,每小組要取得200個左右的測點資料,並根據得到的資料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 cmx20cm的地形圖。

  3、內容:

  (1)校正儀器(經緯儀),工具及用品的準備(包括測量記錄計算手簿、2H繪圖鉛筆、三稜尺、半圓儀、圖板、膠帶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測繪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則,根據測區位置,在圖板上佈設控制點;

  (3)過程:

  為期3天的測繪實習是在江夏區的龍泉山進行。這裡的山算不得山,站在這山測那山,高差不過幾米,地形圖居然可以用等高距為2米的等高線來描繪。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種--枯草、高矮不同的樹和最難纏的荊棘。對於我們的測繪而言,草是極具積極作用的,它們可以為我們的休息提供軟墊。而樹具有極強的阻擋視線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手機訊號也受到樹兒們的強烈阻擋,以致於山間迴盪著彼此聲嘶力竭的呼喊。至於萬人的荊棘,它不僅刮壞了弟兄們的衣服褲子,劃傷了同志們的手,還嚴重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

  控制點是已知高程(海拔)的點,我們需要在這些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以它們為基準來測它與其他位置點的高差,進而推算位置點的高程(海拔)。因為控制點的個數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點更是稀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搶佔有利控制點的意識與衝動。只有如此,我們的測繪才會更加高效。實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搶佔有利控制點上做了充分準備。

  第一天,大家都沒有一點經驗。到達指定區域後,各組殺向各方,去尋找前一日展在圖上的控制點。不論是基地班、地質一班還是地質二班,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尋找控制點,而基地班的點對於我們是沒有意義的。我延著似乎有人走過的小路獨自前行。在路邊發現了“地大I17”,短暫的興奮後,我繼續前行,I17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點。走了大約80米,“地大I15”的樁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樣不是我的目標。旁邊的山上似乎有片草叢,那裡或許有控制點吧。看了看周邊,還沒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決定上山。拿著圖板,穿過了一片荊棘,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到了山頂。這裡果然有點,“地大I05”,這不是我們的點。又一次抬頭時,我已經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斷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時的路了。沒路了怎麼辦,開路唄。戴好手套後,我用20分鐘開了一條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這樣找到的,它在I15對面的山坡上。估計這座山上還會有控制點,我就爬了上去。這時的我已有些疲憊。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叢裡的一塊大石頭吸引了我。經過一番與荊棘的鬥爭,我到了那個地方。這裡果然有控制點,“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們6組展在圖上的點。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連召集全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難。在幾乎喊啞了大家的嗓子後,我們7個人總算湊齊了。對前一段的尋點做了短暫總結,我們決定在控制點旁邊架設支點,代替控制點。實際證明,這是多麼英名而偉大的決定啊!這次會議成為了6組測繪全程的轉折。一切就緒後,已經10點多了,離當日結束測繪時間還有2個半小時。經過我組同志的全力奮戰,我們後來居上,當日測得50個點,為後兩日測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我組對困難預計不足,導致全組成員在當日的實習中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找控制點上。當日測繪工作結束後,我們6組成員聚在一起交流了經驗,並對第二天的測量做了更加具體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勵,要在後兩日的測繪工作中發揚今天我組在找控制點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測繪任務。

  xx月xx日早,大家吃過飯後坐xxxx大學校車又一次前往xx山。沿途的景物已經變得熟悉,大家都沒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著圖板和記錄本為即將開始的工作做著積極的準備。40分鐘後,我們到達xx山。一下車,我們測量6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隨大部隊,直接前往我們的控制點--“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兩個山之間的鞍部,周圍高樹較多,短暫地商量後,我們果斷地放棄了它,決定在其附近視野更加開闊地地方建立支點I06-1。將經緯儀對中整平、消除視差後,我組的測繪工作正式開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狀態。負責選點跑尺的xx和xx_同學先是圍繞著I06-1樹立視距尺。我讀取的資料經檢驗出現多次出現“零誤差”。負責計算的xx和xx同學也加快了步伐,一組組資料很快傳遞給負責繪圖的xx_和xx同學手裡。整個小組緊張而忙碌。I06-1的支點位置之優越,視野之開闊很快得到驗證。我們在這裡所能測到的最遠的點就是011081班測繪區域的邊緣。在中午補給的時間,組長召集全組交流上午工作經驗,負責各項工作的組員都提出了相應建議,決定接下來先繼續在I06-1進行測繪,結合上午描出的圖上點的位置,在測區邊緣進行補點,然後轉到“地大I16”控制點。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3

  土木工程測量作為專業的一項基本功,是我們學習土木專業學生必須很好掌握的一項技能。為了提高我們的測繪能力,能更好的把實踐和理論聯絡起來,城市建設係為我們開展了為期兩個星期的工程測量實習。

  我們的目的是小區域控制測量,用到的儀器有經緯儀,水準儀,標尺,腳架等等,更感謝學校為了使我們能更方便的測量,還為我們配備了先進的全站儀。透過這次測量,鞏固和深刻了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了各種儀器的操作,並達到了一定的熟練程度。作為一個戶外的專業實習,我們有了經驗,為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好了鋪墊,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們一種精神,吃苦耐勞,獨立自主,自己發現問題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它,提高對繁瑣資料的運算能力。這些東西都是在平時課堂上所學不到的,但他又是那麼基礎,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

  工程測量,它是個複雜的工作,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透過這次實習我徹徹底底的明白了測量她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我們組共有7個組員,必須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作為組長,要負責安排好每個組員的任務,定好每天的工作的計劃,還要保持和老師之間的聯絡。我想每個透過實習的同學都會在這點上有深刻的印象。

  夫妻之間,親兄弟之間難免都會吵架,我們這組人天天聚在一起,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做法,就會發生磕磕碰碰,鬧的大家不愉快,但我們能夠及時溝通了解,忘記不愉快,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學校安排我們實習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來實際操作儀器,所以我們之間要相互學習,不懂的就問,決不是為了趕時間,趕進度。不然就算了結束了實習,作業是完成了,但學校老師對我們的目的`和期望卻落在了過去的兩個星期裡了。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4

  為期十天的測量實習結束了,在這期間,我們小組完成了所有的測量任務並最終完成了1:500的地形圖繪製。雖然這些天很累很苦,但是很值得,我們整整的把課堂的知識拿到了實地來檢驗。

  最開始的兩天頗為不順,由於對儀器的使用不熟練,對誤差許可範圍的不清楚,我們耽誤了不少時間。經常是一個點位反覆測量甚至測量數遍都達不到誤差許可範圍,這樣就耽誤了很多時間,但是在遇到困難後,我們能夠在晚上很累的狀態下討論問題的所在,並在課本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經過我們的努力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在本次測量實習中,最大的體會是分工合作統籌安排,絕不出現“有的人不幹活,有的人忙不完”的現象,我們小組7人,每一位組員都有自己的工作,在炎熱的天氣下,最值得稱讚的是我們可愛的女生們,為了提高機器的精確度,保護儀器,她們把本該為自己防曬的傘打到了儀器的上方,為儀器打傘。為了趕工趕時間,我們小組幾乎每日早晨5點半開始測量,早餐輪流吃飯,人歇機不歇,中午吃晚飯在休息片刻後1點開始繼續測量一直到晚上7點半左右結束,晚飯依然是輪流吃飯,看不清楚開啟應急燈照亮機器和點位,這樣的工作為我們節約出了大量的寶貴時間,我們小組的工作進度也一直處於領先狀態,直至最後我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計算,並把測量出來的資料畫到圖板上

  數千字的報告終於在數天中寫完了,總算可以長長地舒口氣了,最後要感謝我們的老師:李剛老師和王雪松老師,他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堅持每天指導我們的測量實習。我們小組的指導老師是李剛老師。李剛老師對科學的嚴謹務實的態度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啟迪。在此不多言謝,謹祝願我們的師生情誼猶如“滔滔長江之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至於那已經逝去的情誼,則將永遠的凝固在我的人生記憶之中。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5

  經過兩週的測量實習以及測量後資料處理,本次實習順利結束。在這短短的兩週裡,我們在測量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我們也克服了不少的困難,解決了一些困擾已久的問題。這兩週是緊張而又充實的兩週,以下是我的實習心得。

  土木工程測量是一項實踐性比較強的工作。透過這次測量我在發現我是一個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測量也是一項務實求真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們在測量實習中必須保持資料的原始性,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為了確保計算的正確性可有效性,我們得反覆校對各個測點的資料是否正確。我們在測量中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錯誤,比如讀數時估讀不夠準確,水準尺或花杆放得不垂直就讀數,讀數時間間隔過長,等等,都會引起一些誤差,因此,我們在測量中內業計算要和測量同時進行,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錯誤,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由於這是一項歷史性工作,很多資料在以後都可能用到,我們就要力種樹各個資料的有效性,保留原始資料也利於以後的查證,這也體現了務實求真的精神,不僅在這次實驗中,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這一點。

  這次的實習也是一次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一次機會,在測量過程中,我們都要去想一想如何地去設點,怎樣去測量,要測哪一些資料,如何才能夠確保所測的資料有效性,然後一起討論解決。我們都沒有很豐富的經驗,也沒有測繪的天才,這就是要啟發我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自己給自己一次發揮的機會。

  在這次測量實習中,由於個人的因素,對這次測量進度帶來了不少麻煩,例如不認真,不專心把資料抄寫錯誤,從而導致計算出現問題;還有計算錯誤也會給後來的測繪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這些不應該出現的錯誤都是由於個人的不認真、不專心的態度所造成,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端正工作態度,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這是很有必要的。在工作中,我們要保持一種沉著冷靜的狀態,這樣才能少一點犯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也是培養個人獨立思考的條件,只要保持這種狀態,相信很多問題都能解決。

  兩週的測量實習不長也不短,要順利地完成任務也得下一定的功夫,畢竟我們是“初生牛犢”,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在這次實習中,我們也充分發揮了個人的主動性和團體的合作精神,得以完成老師給我們的任務,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所知道的、學到的也只是土木工程測量中的冰山一角,但我們不會驕傲,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還得繼續努力。

  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同學之間的感情。測量不是一個人的測量,而是大家的測量,光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思維是遠遠不夠的,以小組為單位的測量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測量。小組的團結合作讓這次測量任務順利的完成了,大家面對著這寒冷的天氣,依然帶著雨傘工作,形成了一隊隊友好的夥伴。你打傘我來測量,慢慢地體會到團結起來才能完成任務。每天的工作任務都是經過大家商量、分配之後才進行的,昨天測水平角的,今天就測高程或者量距。這樣就會對程序有了一定的保證。

  從畫圖,對資料的分析及圖形的完成,有很多的知識在腦中浮現,那些計算的公式運用就更加的明白了。從中那發現很多的問題,誤差的計算,資料的處理,還有培養了我們的繪圖能力,什麼叫做地形圖,是怎麼繪出來的。問題總是有的,但經過思考及同學的指點,就把它解決了。這次實習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考驗,對測量有了很大的瞭解並收穫了很多。

  總的來說,希望土木工程測量實習這一課以後要堅持下去,理論結合實際是最大的收穫。讓我對土木工程這門專業瞭解了更深一步,雖然不是真正工作上的測量,但對以後工作有了一個實習的機會。為期兩週的測量實習就這們結束了,我從中領悟了到:在實質當中學到的知識比坐在教室裡上課要牢固得多。

  測量實訓報告總結6

  今天是測量實習的第一天,天氣晴朗,上午老師帶著我們領取了測量實習所用的儀器並給我們示範了一下儀器的使用方法。學習完之後我們拿著儀器來到了綜合樓下,我們這組領的是測距離的水準儀,我們先把儀器架起來,但是這個水準儀真的很複雜,調平弄了半天,雖然老師平時教過快速調平法,到了實際操作確實很困難,熟悉儀器之後,天色漸漸晚了起來,第一天就感覺什麼也沒做,就熟悉了一下儀器,瞭解了水準儀上一些按鈕,調鈕的一些作用。

  11/6星期三

  今天我們早早的就來到了測量的場地,似乎大家對於剛開始的測量實習都很新奇,興致都很高漲。由於昨天對儀器已經進行了練習,選擇好點後,我們很快就調好了儀器,開始了測量。我們選的是綜合樓前面的一個封閉四邊形進行了測量,xx架好儀器後,xx拿著其中一個水準尺走到了第一個點,我們讓xx-_拿著另一個水準尺以同樣的步數走到了四邊形的相鄰邊,對好中絲後,xx-_開始了讀數,由xx-_記錄讀數,為了防止讀數的不準確,我又對其進行了二次的檢查,就這樣我們來來回回,一天測了四五個點,還算比較滿意。在傍晚即將來臨的暮色之前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實習,收拾好儀器離開了。

  11/7星期四

  今天是實習的第三天,風特別大,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是在風中搖擺著測的那些點,由於測量過程中出現點小問題,我們耽誤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由於扶著水準尺特別累,我也加入了扶水準尺的行列,為了練習水準儀的使用,我們輪流進行的水準儀的調平,每個人在學會之後都感覺好有成就感。

  11/8星期五

  實習的時間過的真快,不過也發現自己學到不少東西,今天自己調平越來越來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腳架是就要看好使腳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對中,固定儀器後,扭動兩個腳支,對中,不用把腳支移動太多,扭動就行,對中之後調平,看圓水準器,氣泡在哪個腳支方向,就把那個腳支稍稍降低,氣泡居中後,再精對中,看螢幕上的水泡,緩慢微調一下就可精平,螢幕上有水平氣泡,和垂直氣泡,連轉動再調,都可省略,只是轉動檢驗一下罷了。

  11/9星期六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在宿舍整理測量好的資料,然後休息一天。當然在休息的同時我們要準備一下下週經緯儀的測量,以防到時候手忙腳亂。

  11/10星期日

  昨天已經把測量高程的資料統計完,今天準備方位角的測量,早晨起來預習一下測量該如何進行並練習了一下水準儀的使用方法,仔細研究了一下,另外還請教了幾位同學。根據安排,一個點共要測兩個測回,一個測回分上半測回、下半測回,上、下半測回分別取平均值(兩平均值相差不大於40秒),再取這兩平均值的平均值作為這點的方位角,測量順序為先盤左再盤右。盤左時先對準測測站點的下一點後把視數調為0度附近,再開始對該點進行測量,讀數後順時針旋轉到測站點的上一點進行測量;盤右:測量測站點的上一點,讀數完畢後再逆時針旋轉到測站點的下一點(――完成了第一測回的測量);第二測回方法與第一測回相同,只是把視數調到90度附近。

  在選擇測量地點以後,我們小組開始了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選點並建立標誌。在實地選點時,我們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相鄰點間通視良好,便於測角和量距;

  2點位選於便於儲存標誌的地方;

  3視野開闊,便於施測碎步;

  我們先測的綜合樓前的點,這是我們測的第一組資料,也是花了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一個點,因為大家對儀器都不太熟,第一個測回重測了好幾次才勉強完成任務,時間花了比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他們給急壞了,大家便商定輪流測量和扶尺。

  11/11星期一

  今天早早的來到實習場地,還好沒有被佔,迅速的架好儀器,經過討論,我們像第一次水平角的實習一樣,每個人測一個測回,透過計算測回差,來看我們的讀數是否正確。測站設定,輸入站點座標,再輸入後視點座標,引出兩點座標,靠近今天要放樣的地方,因為昨天晚上做了準備,討論了今天該怎麼做,所以一切都很順利,很快。然後在根據引出的兩個點,同樣的操作,定向,再輸入座標放樣,輸入放樣座標,出現水平偏差,轉動照準部,使水平偏差儘量最小。

  教學樓與綜合樓之間那個臺階上的那個點是最難測的,因為那個點在臺階上,不太好架儀器,好一番折騰才把儀器給架好,但最難的倒不是這裡,而是接下來的那個點,因為那個點根本無法觀測到,只有用鉛垂線將點引出,而當時光線又欠佳,後來把那根線給塗上色,另外憑藉手機的光作為光源,才順利的完成任務。

  11/12星期二

  今天還是在用經緯儀,組內產生了一些分歧,是用這個先弄地形圖測繪,還是弄一個閉合導線出來,究竟在哪個範圍弄,這幾天也確實有點累了,感覺進度也有點慢,一些組員就在這邊放座標,另一些組員在另一邊看別的組怎麼做,發現一些誤差,對誤差容忍程度不一樣,也產生分歧,今天因為一些分歧,爭論,導致今天只得到6個座標,檢驗好像不是很精確,感覺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11/13星期三

  今天天氣很晴朗,心情也很不錯,早晨我們吃完飯後,拿著儀器來到了測量地點。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採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於橫軸、橫軸不垂直於豎軸的殘餘誤差。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儘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回變換進行配置。

  在今天的實習中,我感覺到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透過一天的體驗,我更明白了理論的實際意義。明天接著實習,接著學習。

  每天工作不同,開始著手都可能生疏出錯,當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

  11/14星期四

  經過一早上的休息。我們是從下午1點半開始實習任務的。今天下午,我們需 首先選定了圖書館前的點作為補測點。早上我負責立標尺。就幾天以來的經驗,對於立尺這個看似單純需要體力的工作,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首先必須協助選點人員找出最合適的點。同時在選定點的地方,要儘量減少觀測人員的誤差。比如尺一定要立直,然後就是在觀測的過程中避免尺子的搖晃,否則就會使觀測人員的讀數有較大誤差。碰到類似於花圃一樣的地方,要測四個拐角點時,將尺子放在哪個地方也是需要思考的。

  下午我負責點的觀測。現在我已經能夠很熟練地進行觀測了。但是中途還是出了一些問題。就是記數人員的點號跟跑尺人員的點號突然對不上了。不知道是否是立尺人員換位置時,我以為沒換,所以漏測了點,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兩方對不上。為了找出遺漏的點,我們只能從頭檢測。整個過程耗費了小組不少時間。

  我們的實習到了尾聲了。雖然兩星期來幾乎每天都會抱怨實習很累,可是真正要結束時,還是很懷念我們這兩個星期為了同一件事而努力的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