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典型事蹟材料(精選20篇)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榜樣典型事蹟材料(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

  王曉曼,男,漢族,1989年11月生,2015年7月參加工作,201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文化,廣州中醫藥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現任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醫務科科員、行一部門工會主席,2018年9月至今派駐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

  王曉曼同志自2018年9月到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掛職以來,能立足醫院需求、利用廣州資源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努力協助醫院做好新院開業準備工作。

  一、發揮專業優勢,補醫院管理短板

  針對醫院處於異地重建的現狀,醫院各項工作規範化管理尚未起步,透過抓住“管理先行,制度挺在前”這一工作重點,協助該院走好開業關鍵的第一步。

  重點從管理理念更新、制度體系建設和管理技能培訓等方面做好規範化、標準化的開業準備,協助醫院制定績效考核方案和各科室崗位職責,完善各項行政、醫療管理制度,並於2018年12月組織畢節市相關醫療機構19名管理骨幹到廣州市接受為期一週的管理技能培訓班,切實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二、積極參與新院建設,破新院建設困局

  新院區建設存在專家引進難、建設思路不清晰等問題,透過創新性提出柔性引進專科特設崗位專家團隊的舉措,牽頭組織從廣州市三甲醫院柔性引進放射科、骨科等三個專家團隊,重點扶持相關專科建設,並推動醫院與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建立遠端影像會診系統和遠端心電會診系統,多舉措以期實現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管理水平與廣州市同質化,快速提升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服務能力。

  此外,透過參與新院區組織架構設計、制定人員配置規劃,開展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和規培生招聘,連結廣州專家對新院建設和流程改造進行現場指導,對接骨幹人員到廣州進修,從多方面理順醫院開業籌備工作,爭取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援。

  三、助力脫貧攻堅,送醫送藥深入深度貧困地區

  多次組織廣州市相關專科專家和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幹組成醫療隊深入織金縣、威寧縣等深度貧困村送醫送藥,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送醫送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群眾“缺醫少藥”問題。

  多次深入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撒拉溪分院關懷、探視麻風病人,瞭解麻風病人的生活和醫療狀況,積極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爭取更多社會關注。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王曉曼同志能牢記使命,立足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勤懇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廣州市優質資源,創新幫扶方式,從醫院管理層面推動新院區建設,為助力畢節市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基本醫療保障奉獻力量。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2

  張西京,1970年9月生,中共黨員,現任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委員、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陝西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學分會會長。陝西省重症甲流救治專家組專家、全軍熱射病救治專家組專家。

  作為重症醫學領域專家,張西京在此次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中擔任醫療隊副隊長,最早進入重症病房,制定首批傳染病房建立和危重患者救治方案,使武昌醫院連續4名危重患者痊癒出院,事蹟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現擔任火神山醫院重症一科主任,牽頭制定了該醫院重症患者救治、轉科方案等五項規範,救治患者三百餘人,火線榮立二等功。抗疫期間獲陝西省新冠肺炎治療重點研發專案1項,撰寫新冠肺炎救治文章2篇。此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4項、陝西省重點專案1項、重點研發計劃專案1項,長期致力於戰創傷和熱射病救治。擔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多次圓滿完成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障任務。先後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中華醫學三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專著2部,目前共培養研究生7名。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3

  劉念東,1976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新城區中醫醫院護理部主任。

  為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原本已經休假回老家的劉念東,立即飛回西安,第一時間組織全院職工開展防治新冠肺炎院感培訓,嚴把院內防控關。同時,還承擔了火車站出站口、社群與隔離住宿酒店排查任務,面臨的風險更高,如果沒有有效的防護,後果不堪設想。劉念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方面督促藥械科,另一方面充分發動身邊的朋友、同事介紹資源,利用各種途徑,各種方式籌集物資。

  此外,她多年來義務為轄區內多所中小學校師生以及南方酒店員工進行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為晶潔鳥陽光家園的殘疾孩子捐助過冬棉鞋和生活用品,為白鹿原迴歸兒童村孩子捐衣捐物,為長樂星光老年公寓老人義診。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4

  張桂梅,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曾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張桂梅同志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希望。

  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裡,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5

  20年立足社群敬業奉獻、矢志不渝;20年踐行宗旨一心為民、無怨無悔;20年柔肩瘦骨勇挑重擔、譜寫傳奇。“我以黨員的名義承諾”,是她20年如一日的忠誠堅守;“把老百姓當爹媽”,是她20年如一日的愛民情懷。社群大爺大媽叫她“閨女”,社群的孩子喊她吳奶奶。她以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撐起了社群一片藍藍的天,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她就是全國“時代楷模”、“中國小巷總理之星”,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吳亞琴。

  吳亞琴出生於1960年7月,20年來,她始終以堅強的黨性、廉潔的品格、開拓的思維、務實的作風詮釋著對黨的事業的執著摯愛、對社群百姓的一片真情,以一股韌勁、狠勁、衝勁,帶領社群黨員和群眾把昔日“老、舊、散、棄”的社群,建設成為“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輟學、零失業家庭、零矛盾升級、零非正常上訪”的和諧幸福社群,受到了幹部群眾的廣泛讚譽,得到了各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她先後獲得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吉林省“社群工作者楷模”等榮譽稱號。

  她事事做先鋒、時時做表率,是身先士卒的黨組織帶頭人。吳亞琴曾在吉林蛟河大山裡的一家軍工廠經歷了22年艱苦生活的磨練,深刻感知了父輩們對黨的事業的堅守和摯愛,鍛鍊了不怕苦、不喊累的敬業精神,積澱了一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在社群黨組織書記崗位,她凡事想在前、幹在頭、打出樣,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影響帶動社群的黨員和群眾。2003年,非典疫情突發,她剛剛做完聲帶手術,顧不上休息,就帶領黨組織一班人挨家挨戶搞排查、抓防控,用實際行動向居民證明非典並不可怕。同樣是2003年,面對國企破產改制、大批企業黨員組織關係無人接收的實際,她在長春市率先一次性將194名企業退休老黨員全部“接回家”。為充分發揮社群黨員的作用,她以樓棟為單位組建基層黨支部,在所有黨員家門口掛上“黨員之家”的牌子,讓黨員明心志、亮身份,並每月15日雷打不動地組織黨員學習,每年開展優秀共產黨員評選,帶動黨員從事志願服務,使每名黨員都納入了黨組織的有效管理之中。

  她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是敢想敢做的社群當家人。為當好社群這個家,她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群眾需求、充滿生機活力的社群黨建新方法,總結了“1+6”服務群眾經驗,堅持把“雙引領雙服務”作為黨員管理和服務的總抓手,讓黨組織引領黨員、黨員引領群眾;黨組織服務黨員,黨員服務群眾的方式,讓黨員衝鋒在前、示範在前。她堅持社群大事小情都按“四議”步驟決策實施,即社群黨組織提議、社群“兩委”商議、黨員和群眾代表審議、社群公示決議,形成了“社群黨組織領導、社群居委會主辦、居民廣泛參與”的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在棄管小區治理中,她代表居民意願,先後解聘侵害居民利益的3個物業公司,黨組織牽頭引進社會組織,選舉成立了社群自治管理委員會,構成了黨組織、社會組織、志願者、服務企業“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居民自主管理。人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她卻在家長裡短的小事中,總結出了“民事調解十二法”,調解民事案例500多件,防止民轉刑案件20多起,解決群體性糾紛10餘起。如今,她又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專業能力,兼職擔任起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傳授給接班人。

  她一心為民、敢於擔當,是深受愛戴的百姓貼心人。在社群老人眼裡,吳亞琴是他們的“姑娘”,而吳亞琴說起社群的老年人,張口就是“咱家老人”。她深知社群在老百姓心中就是黨和政府,她把居民的事當成了咱爹咱媽的事。不論分內分外的事她都管,在無數個日夜,在一點一滴中,她把關懷送到了居民家門口、把溫暖送到了居民心坎上。面對因企業改制而要到省政府上訪的1500名社群群眾,她主動站出來成功阻止集體訪和越級訪,並由社群出面向上級部門反映訴求,既解決了問題,又維護了和諧穩定。她頂住壓力“拆三小”、清理液化氣站,為居民創造了美麗安全的社群環境。下崗居民說:“企業轉制開不出工資,吃水都得省著,但為了給社群搞綠化,我們二話不說把澆樹的管子接到自家水籠頭上。這是吳亞琴帶的好頭啊。”她向社群居民承諾“服務惠民只進一道門、群眾辦事只到一視窗、百姓訴求只找社群首辦人”,把訴求收集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她大膽探索居家養老模式,成立由社群兩委主導、公益崗位人員及退休黨員志願者、退休教師為輔助的“康樂之家老年服務中心”,為32戶老人家中安裝了電子保姆,建立了10分鐘“助老服務圈”,解決了54名空巢、獨居老人居家養老難題。她帶領社群黨員多年照顧的孤寡老人董蘭芳,老人彌留之際說:“下輩子投胎做人,一定和吳亞琴做母女。”

  她堅守底線、清正廉潔,是堂堂正正的為官清白人。“心底無私天地寬,人無他求品自高”。吳亞琴的家庭並不富裕,很長一段時間,丈夫下崗,孩子上學,生活壓力很大。但她在利益和誘惑面前,始終堅守紀律和道德底線,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工作。她說,做到清正廉潔並不難,只要管好“五官”,就是要管好嘴,不大吃大喝,不說大話空話錯話負面話;管好手,不收、不卡、不要;管好腿,不走歪門邪道;管好眼睛,不攀不比,不隨波逐流;管好耳朵,不信謠言,不受說情風乾擾。她這樣說也這樣做的。一次一位居民硬是塞給她1500元錢感謝費,她轉過身就到居民家退了回去。這樣的事多了,居民也就不再動給她送錢送物的心思了。她不但不收群眾一分錢、不佔公家一點利益,還把個人獎金都拿出來,給社群工作人員做工裝。一時廉潔容易,一世清白難。但她卻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一身正氣、清清白白,實實在在地為社群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也真真切切地贏得了社群居民的信任和擁護。社群居民都說:“吳亞琴行得端、做得正,為咱老百姓敢說敢做,我們有事兒哪都不找,就找她、找社群!”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6

  鍾揚,男,漢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擔任復旦大學黨委委員、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中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幹部,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先進個人等榮譽。2017年9月25日,在出差途中遭遇交通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年僅53歲。

  鍾揚同志對黨無比忠誠,對事業無限熱愛,胸懷科研報國理想,畢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足跡踏遍青藏高原,收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彌補世界種質資源庫缺乏西藏種子的嚴重不足,為人類儲存下綿延後世的“基因”寶藏;他全心全意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教30多年來始終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立德樹人,愛生如子,甘為人梯,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培養出的一大批學生已成長為國家急需的科技骨幹;他身體力行黨的民族政策,投身援藏,不辱使命,深入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教育科技精準扶貧,幫助西藏大學申請到第一個生態學博士點,帶出了西藏第一批生物學教育部創新團隊,填補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歷史性空白;他矢志不渝為人民服務,積極投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在生態保護和科普教育方面貢獻卓著,把生命最寶貴的時光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和他最鍾愛的教育科研事業。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7

  高鳳林,男,1962年3月出生,黨員,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高鳳林班組組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特技技師,最美奮鬥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央視大國工匠節目播出第一人,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017年度北京榜樣。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後,一直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以國為重、紮根一線、勇於登攀、甘於奉獻,一次次攻克了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榮獲中央國家機關十傑青年、全國十大能工巧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勞動模範、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第二屆質量獎唯一個人獎等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譽為火箭發動機焊接第一人。

  現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14車間特種熔融焊接工,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第一研究院工會兼職副主席、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8

  劉寶中,男,1964年6月出生,黨員,北京市公共交通集團第三客運分公司313路駕駛員。313路公交車於1978年開通,全程15公里,只有一名專職司機和一輛公交車,承載著盧溝橋農場路,北天堂村居民的出行需求。這條線路一直傳承著標兵模範線路的榮譽稱號,劉寶中就是這條“標兵模範線路”的第六任駕駛員。十多年來,劉寶中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個人駕駛313路公共汽車風雨無阻,面對老弱病殘弱勢群體,伸出援助之手,把小小的車廂,變成了流動的“四合院”,乘客們都稱讚他是老年人的柺杖,外地人的嚮導,乘客的貼心人。曾接受過《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等報刊採訪,多次上過北京身邊訪談,中央電視臺資訊頻道、北京您早、資訊1+1節目的採訪,得到了社會及領導的肯定和表揚。劉寶中於2015、2016、2017年分別獲得最美職工、集團公司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2018年獲得首都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度北京榜樣,第七屆首都道德模範提名獎榮譽稱號。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9

  盧永根,男,漢族,1930年12月出生於香港,作物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校長。盧永根同志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從教60多年來,始終將愛國奮鬥精神貫穿教學科研和立德樹人全過程,用一生至誠至真的執著行動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忠實履行了人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和全國“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2019年8月12日,盧永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習近平總書記透過中央辦公廳轉達了對盧永根同志逝世的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慰問。2019年11月15日,中央宣傳部追授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盧永根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盧永根同志愛黨愛教、為國家事業矢志奮鬥,入黨70年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入黨日子作為自己另一個生日,罹患重病住院期間,仍堅持與師生共同參加支部學習,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從教愈甲子,將畢生獻給所鍾愛的教育和科研事業。

  盧永根同志潛心鑽研、為造福人民勇於攀登,始終心懷人民群眾飽暖,半個多世紀來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帶領學科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在他堅守下,學校現擁有上萬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為國家農業發展和農業教育作出卓越貢獻。

  盧永根同志立德樹人、為培育英才鞠躬盡瘁,堅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將種稻育種和傳道育人相結合,以身作則,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在思想上學業上生活上給予充分關注和關心,促進師生成長髮展,培養大批高水平現代農業專家。

  盧永根同志艱苦樸素、為助教勵學無私奉獻,始終堅持共產黨員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求真務實、勤儉質樸,是一位情操高尚的師德模範,被譽為“布衣院士”。他對自己近乎苛刻地節儉,卻將積蓄880多萬元無私捐贈學校,設立教育基金;將祖傳廣州市花都區的兩家商鋪贈與當地羅洞小學作為永久校產;他逝世後,家屬遵其遺願,將他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療教育事業。盧永根同志至信至誠為教育事業傾獻畢生心力,充分展現了一名新時代人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格和價值追求。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0

  劉鵬輝,1984年8月出生,大學專科文化程度,共產黨員。7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韓二專案部擔任技術負責人、副隊長等職務,現任韓二專案部工程管理部主任。銳意進取獎候選人。

  自參加工作以來,劉鵬輝同志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充分發揮青年人生力軍的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宗旨,展現了新時期青年管理者的風采。

  在煙囪一隊及土建八隊從事技術負責及生產管理工作中,他提倡 “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進度和質量為中心,以技術指導為關鍵,突出發展,帶好隊伍,增強職工的技術水平,落實班組規範化管理,不斷深入施工現場,實現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的工作思路,為隊上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天,他始終堅持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在施工現場隨時可以看見他的身影,哪裡遇到問題,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樹立了一個積極進取、朝氣蓬勃的青年管理者的良好形象,也成為了廣大青年爭相競技的榜樣。

  他對職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他都盡最大可能解決,就關係職工切身利益如制定的規章制度等突出問題落實公示制度,並積極採納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穩定了職工隊伍。3、4月份一期工程收尾的時候,由於工程量少、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造成了隊伍人心不定,很多工人都徘徊在去留邊緣,給工期造成了嚴重的人力資源壓力。他為了隊伍穩定工作,積極組織隊上年輕人員利用晚上的業餘時間學習,給他們增強理論及專業技術方面的知識,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穩定了職工隊伍,杜絕了施工人員不良行為的發生,也提高了職工的自身素質,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展,為隊伍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得到了隊上和專案部領導的一致認可。

  在韓城二期工程中,基層土建八隊擔任著專案部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及生產組織最複雜的主廠房施工,作為基層技術、生產負責人,同時又是第一次獨立負責此項工作的技術管理工作,他深知此項工作的挑戰性有多強。為了現場施工能正常進行,他經常起早貪黑,白天忙現場,晚上加班熟悉圖紙,同時不斷同有豐富經驗的老職工探討學習,從書籍、網路上收集相關知識,瞭解各類工程的先進施工工藝,各類材料、機械效能等,不斷最佳化施工技術方案。

  主廠房施工各類螺栓、埋件、孔洞多,並且在圖紙上計算尺寸比較麻煩,而其容易出錯,遺漏或位置偏移等都會對將來安裝工作造成影響。他為了避免現場加減尺寸及由於尺寸線較多現場加減出錯對質量、施工進度造成影響,在每個專案施工前,他加班加點,透過電腦製圖將所有的埋件、螺栓等根據軸線分開繪製成小圖,並和其他技術人員進行相互檢查無誤後發給施工人員,所有尺寸都一目瞭然,給施工帶來了極大地方便。在現場施工過程中,他幾乎是全過程跟蹤檢查、指導驗收,特別是對特殊部位親自同施工人員一起完成,對每一個螺栓、每一塊鐵件等他都要親自進行驗收取保準確。

  10月,劉鵬輝同志調入工程管理部工作,擔任工程部主任一職。由於灞橋、渭河等專案相繼開工後,工程技術、質量管理人員的大量調走,致使現場工程技術管理壓力急劇增大。他到工程管理部後,看到工程管理部現狀,二期工程已到後期,他深知增加相應技術管理人員已經不可能,土方、及安裝技術人員已可獨當一面,土建技術人員由於工作經驗少,技術管理處學習狀態,為使充分發揮工程管理部的職能,確保現場管理正常,他白天帶土建技術員到現場熟悉環境,瞭解工程施工情況及各施工專案施工工藝、工序銜接,晚上認真熟悉圖紙、學習相關規範,編制施工方案,使土建技術人員很快進入狀態,現已能獨立完成單項工程技術管理工作。

  韓城二期專案比以往專案有所不同,上面有大唐、一公司、網新機電三個管理單位,現場主廠、煙囪水塔、脫硫等專案全部開工,他除了每天參加各單位會議以外,基本上每天要保持每個施工點檢查指導3-4次,晚上經常加班到很晚才休息。雖然工作很忙,但是在學習上都絲毫沒有放鬆,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及政治理論、政策制度的學習,用理論聯絡實際的學風,結合專案部實際情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學以致用,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他就是這樣一個銳意進取、甘於奉獻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青春的含義,彰顯了新時期青年管理先鋒的蓬勃朝氣,引領著青年們為電力建設揮灑著青春的熱情和汗水!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1

  根據縣委組織部要求,我參加了黨支部組織開展的集中學習活動,認真觀看了微影片《身邊》第十七集高麗麗同志的優秀事蹟。

  透過學習,我深入瞭解了甘做群眾的“跑腿員”的高麗麗。便民專職代辦員制度在全國屬於首創,由於是新生事物,村兩委和村民都不瞭解,也不信任這個城市姑娘,加之生活環境不同、聽不懂方言,高麗麗受盡冷落、吃盡苦頭,一些村民把她當成發傳單的,吃提成的,就是不相信是能辦事的。美好的憧憬和現實的反差,讓高麗麗留下無奈和委屈的淚水。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

  從取得群眾信任開始,高麗麗踏遍了村裡的每一條小巷、敲遍了村裡每一戶大門,仔細詢問每戶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來源、家裡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求,有什麼需要代辦的事。白天入戶瞭解情況,填寫《村民檔案》,晚上認真研究各項惠農政策。就這樣,她學會了用群眾語言,懂得了如何與村民打交道,知道了怎麼才能消除村民的隔閡感,讓村民從心底裡認同她。

  從不認知到了解,從瞭解到認可,從認可到現在親如一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高麗麗深深融入到農村基層這片沃土。從她身上,我有了以下體會: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自己工作的第一位,把是否有利於群眾利益作為檢驗自己工作的標準,不以事小而不為,群眾利益無小事。在今後的工作中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考慮群眾的利益,把為群眾著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堅決服從黨的領導,是作為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要求。始終把自己作為黨的肌體上的一個螺絲釘,放到哪裡都默默做貢獻。我在工作中也要和高麗麗一樣,對黨服從,聽黨的調遣,不講條件,不講待遇,以“哪怕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的拼搏和奉獻精神,努力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麗麗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克服了許多艱難困苦。正是她這樣的精神感染了他身邊的群眾,使群眾都深深地信任她。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學習她知難而進的精神,工作中有困難時勇敢面對,而不是畏畏縮縮,止步不前。要大力發揚“不忘初心、不畏艱難”的崇高職業精神,做一名政治堅定、品德高尚、群眾信賴的合格黨員。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2

  張大偉,男,28歲,漢族,本科學歷,2012年落戶於烏拉蓋管理區巴音胡碩鎮,隨後黨組織關係轉入到查干胡碩社群,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他積極參加社群的各種活動,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幫助社群和社群居民解決了很多電腦和電器上的問題,5月在社群黨委換屆選舉中,成為了查干胡碩社群年輕的黨委委員和團支部書記,張大偉同志是一位具有親和力特點的好同志,他熱心公益,助人為樂,深得同事朋友們的喜愛和單位領導及群眾的好評!

  一、助人為樂,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做好本職工作之餘,一頭扎進社會公益活動中。積極加入到團委組織的青年突擊隊,到每個村子開展環保活動、和垃圾清理。他在單位也好,居住的小區也好,還是人民群眾長期聚集活動的廣場上,均積極組織和參與“助人為樂、敬老愛親”、“文明從我做起”等活動。透過他的努力,他所在的小區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紀守法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使社群、小區處處呈現出了人人講助人為樂、敬老愛親的濃厚氛圍。多年來,他秉承單位內單位外,家裡家外,始終如一,用實際行動傳播愛的文明。根據他的專業特長,在他服務的小區經常義務服務小區住戶的水電,為很多住戶更換燈具、維修電路。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近日來,在很多捐款活動中他都積極響應號召,每次都積極主動捐款捐物,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他始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也充分體現了其對生命價值、社會、人類和人生觀的一種積極態度。

  二、具有親和力特點的好同志

  張大偉同志熱心助人,樂於助人獲得同事和朋友們的喜愛,也得到廣大居民及家屬們的認可。他平時對同事、對鄉鄰、對患者,對朋友都能以誠相待,友好相處,不論是誰,遇到什麼困難,只有他碰到或是隻要找到他,他都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幫助和安慰。他也常說:“同事鄰里相聚一起工作,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種緣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善事情,大家的關係就肯定會和諧,鄰里關係肯定會和睦,不僅工作起來有勁,而且自己心裡也很舒坦”。張大偉同志還是無償獻血者的倡導者,先後獻血4次,累計獻血1300毫升。他主動做群眾思想工作,小區和單位許多人被他的真情感染,主動義務宣傳無償獻血知識,主動參與到獻血中,真正體現了“血液不分你我他,患難共處是一家”。

  他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多年來,他助人為樂之舉一直得到父母、妻子和兒子的理解和支援,他也是家人中的榜樣。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3

  祁發寶,男,1978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69316部隊部隊長。

  他秉承軍人熱愛祖國、紮根邊防的初心,軍校畢業後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阿里地區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餘米、高寒缺氧風力強的惡劣環境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執行任務時40餘次遭遇暴風雪和泥石流,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衛國戍邊的決心始終不移。他真情帶兵育人,把戰士當家人,他所在的團堅持“對峙時幹部站前頭、戰士站後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裡頭,幹部睡風口”的不成文規定,戰士們都說“部隊長就像自己的兄長一樣”。他禦敵守邊、英勇無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萬河谷與越線外軍交涉時,他寸步不退、拼死搏鬥,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終因寡不敵眾陷入包圍,被外軍殘暴攻擊致重傷昏迷,踐行了“縱使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的錚錚誓言。

  曾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榮獲新疆軍區“百名優秀基層主官”、西部戰區“邊防管控先進個人”等稱號和“中國五四青年獎章”,2020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4

  孫金娣,女,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仙林農牧場黨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二級巡視員。

  她從抓黨建責任制入手,團結帶領黨員幹部開創仙林網格化黨建模式,最佳化黨組織設定,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在推行“網格化”黨建工作中,每天常態化巡查網格,網格事務隨叫隨到。在她的帶領下,街道幹部個個成為“多面手”,人人都能獨當一面。她傾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持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領幹部群眾開展地下室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建立“一戶一檔”居民檔案,發動組建志願服務隊,讓群眾全天候看得到黨員,有困難第一時間找得到幹部,把一個情況錯綜複雜的“矛盾窩子”轉變成為連續11年進京赴省去市到區上訪“四個零”的和諧樣板,被譽為“新時代城市版的‘楓橋經驗’”。在她的帶領下,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19項國家級榮譽。

  曾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5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裡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群眾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裡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七一勳章”獲得者。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6

  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自2014年7月成立以來,堅定扛起“維權、維穩、保護、開發”使命,牢牢紮根南海深處,團結帶領島上群眾開拓墾荒、興建家園,推動七連嶼成為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南海璀璨明珠。

  迎難而上拓荒土。三沙市七連嶼工委成立之初,工委的4名黨員幹部踏上七連嶼,搭起簡易臨時板房,克服島上高溫、高溼、高鹽、高輻射、多臺風的艱苦環境,開始拓荒征程,每年人均駐島辦公200天以上。島上沒有機械裝置,七連嶼工委一班人放下“筆桿子”、拿起“鐵鍬子”,與漁民們一起靠人力清理了島上堆積幾十年的海漂垃圾和成山的螺殼。炎熱的天氣加上缺水的條件,使得島礁上鮮有樹木,工委黨員幹部們購置植樹材料,用漁船載著小樹苗一株株運送到各島嶼,幾年來累計種植各類苗木共計33萬餘株,在島上留下片片綠蔭。

  樹牢黨旗保民生。島上不通電,沒有海水淡化裝置,物資運送困難,漁民多年來過的是“黑燈瞎火、看天吃水”的日子。黨工委一班人來回奔走,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2015年初將發電機和海水淡化裝置運上島礁,並採取租賃漁船接送、島礁上開墾種菜等措施,解決島礁漁民人員物資運輸和吃菜等實際問題。黨工委歷經4年為漁民建設了73套定居點保障房,改善漁民居住條件。為豐富漁民精神文化生活,黨工委在島礁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建以黨員為先鋒的理論政策宣講隊、文化體育服務隊等四隻志願服務隊,開展解讀政策、組織文體活動、維修家電、打掃島礁等工作,讓漁民感受到家的溫暖。

  強化管理護家園。黨工委以黨建引領率先實行“島長制”,設立島長及分島長,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結合島礁特色,工委舉行“愛島日”活動,設立海龜保護中心,黨員帶頭在漁民中組建“島礁巡護員”隊伍,定期對各個島礁進行巡視以及清理。在工委一班人的帶領下,七連嶼生態環境得到徹底改觀,海龜上岸產卵由2014年的52窩到2021年的近900窩,每年有近10萬隻海鳥飛來,曾經不毛之地的西沙洲告別了“海鳥不登島”的歷史,七連嶼已變成綠樹成蔭、海水清澈見底、海龜海鳥繁洐生息、漁民居有定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島礁。

  曾榮獲“全國文明單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7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村)黨支部原書記。

  他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離開“將軍家庭”,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改變牧民“靠天養畜”的習慣,並透過種植沙柳、楊柴、榆樹等,改善了草原生態。他帶領牧民探索產業脫貧之路,組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製品、風乾肉加工和旅遊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從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後,他把獲得的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戶牧民。他在農牧民培訓基地當“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牧民宣講黨的惠牧政策、生態保護、科學養畜和理財知識,把自己幾十年鑽研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牧民。

  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週年“最美奮鬥者”等稱號。“七一勳章”獲得者。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8

  張宏,女,1977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科腫瘤專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她面對危險挺身而出。疫情來臨時,她主動請纓,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帶領護士們不眠不休,在48小時內完成隔離病房改造。她所在的病區80%的患者都是危重症,她身先士卒,為重症患者擦洗、護理大小便、採集咽拭子、給壓瘡患者清創換藥。她始終堅守崗位。曾連續15天沒有離開發熱病房,每天工作13小時以上。為搶救一位60多歲的老人,她帶領科室護士連續忙了整整7個小時。進入隔離病房第十天,接到兒子突發高燒、症狀極似新冠肺炎的訊息,她徹夜難眠,但第二天擦乾眼淚,她依舊奮戰在一線。她對待患者如家人。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她幫他們翻身叩背,做口腔護理,在床邊一口一口地喂他們吃飯,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她每天都會到患者床邊,給他們做心理疏導,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下班前她總要在病房裡和患者聊天,鼓勵他們保持康復的信心。

  2020年9月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19

  達娃倉決,女,藏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公安局那曲鎮派出所所長、一級警長。

  她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發生以後,她主動請纓加入排查小組,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檢查排查工作崗位上,疫情前期經常忙到凌晨三四點,每天平均睡眠不足五個小時,沒有請過一天假。自1月28日至6月底,共排查188425人,70040車次,勸返148人,發現發燒發熱人員16人,盤查可疑人員11993人,為938輛運輸物資車輛提供綠色通道。她帶病堅持工作,忘我敬業奉獻。她平均每天要接打電話300餘次,查證、記錄相關人員資訊,長期在高寒缺氧環境中高負荷工作,造成耳道感染化膿,因為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她一直顧不上治療,導致耳膜穿孔,聽力越來越差,現在左耳幾乎聽不到聲音。

  曾榮獲2009年度優秀公安幹警“個人嘉獎”、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大慶期間安保工作“個人嘉獎”,2020年9月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榜樣典型事蹟材料20

  杜雲,女,1981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她立足本職崗位,帶領黨員幹部堅守社群防控一線。疫情暴發之初,她第一時間組建疫情防控宣傳組、黨員先鋒組,張貼宣傳通告近4000份,為社群居民籌集口罩2000多個,指導居民做好居家隔離。她發動社群黨員、門棟長、網格員對3846戶居民進行拉網式排查,逐一電話核查每戶情況,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她組織巡查隊、環境衛生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對社群公共區域開展消殺作業,確保社群環境安全。她心懷群眾冷暖,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她發揮自己昔日“全科醫生”專業優勢,發動社群有醫護工作經歷和醫學知識背景的居民,組建“居民問診”微信群,為居民提供專業解答,緩解居民恐慌情緒,提供體溫計、藥品代購和送貨上門服務。她建立“居民買菜群”,讓社群幹部變身“代購員”、“快遞員”,對單獨帶小孩的老年居民開展上門非接觸式慰問,讓居民居家更安心。社群居民們都說:“社群有杜書記‘當家’,大家很放心、很舒心。”

  被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9月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