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精選18篇)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精選1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作為一線老師的我責無旁貸在暑期認真研讀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標修訂的重點。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透過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改革,教師與學生要和諧互動,增加實踐。

  一、不斷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專業素養,豐富教學內容。

  1、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切實可行的學科活動。例如:義務植樹、義務清掃垃圾、義務去兒童福利院當義工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感受深,能洗滌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熱愛公益的熱情,從而親社會,達到立德樹人。

  2、樹立學科核心素養,制定鑄魂育人的目標

  新課標提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我們道法老師要立足核心素養,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變滿堂灌,營造有趣課堂

  教學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程序,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課程資源要用足紅色,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蹟,運用好身邊的人和事,還有最新的時政熱點例項,比如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蹟,愛崗敬業的張桂梅等,讓道法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三、引導學生實踐,促進知行合一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透過帶領學生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讓學生走向社會,瞭解國情、社情,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總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結合學校實際,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讓道德與法治課更加絢麗多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2

  以下是我在本次講座學習中知識方面的收穫。韓震老師的詳細講解為一線教師深入瞭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礎。本次講座,韓震老師的獨到見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頂。現將感悟進行總結分享。

  一、新課標的修訂屬於歷史程序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現是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產生對於社會的發展與推進是有意義的。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教育教學的需要而產生的,與黨的理論、重大實踐應同步推進。難度大、變化大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特點。有新突破、新亮點,屬於歷史程序中的一部分。韓震老師的觀點令我體會到新課程方案與新課程標準的釋出有價值、有意義。

  二、不是為生活而生活,是透過生活講道理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我們真的為之努力而展開教學的時候,我們會體悟到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是如此的美好與幸福。我們是接地氣的,是親近生活、親近學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師都在為此做著努力,儘管這還需要些許時間,但是這種探索的過程也是價值滿滿。韓震老師談到:不是為生活而生活,而是透過生活講道理。韓老師的觀點令我體會到作為一名思政教師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養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在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以及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的體現不應是孤立存在的,而應是一種核心素養間的關聯,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核心素養不是分解的動作,而應是一致性、連貫性的動作“成品”。另外,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影響個人的一時,而應是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即便學生不能清晰的記得老師所講的知識是什麼,但是依然能夠深刻的認同老師所傳授的道理。

  四、過程性評價與行為評價更重要

  作為一線教師,成績有時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韓老師認為與筆試的成績相比,過程性評價與行為評價更為重要。對於此觀點,我深表認同。我常常跟學生說這樣一句話;“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這一階段大家的學習態度。”是的,態度很重要。老師不是要求人人考滿分,而是希望學生都能積極向上。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就是一種過程評價。同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希望在學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樂於助人、坦誠相待、無私奉獻。這種關於正能量的評價就是一種行為評價。

  五、教師以身作則,教師“教的好”是關鍵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職責。其實教師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教師本身就會帶來一種影響。這種影響也屬於教育資源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準確,我們自身就應該紮實學識;我們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我們自身就應該信守承諾;我們要求學生以禮待人,我們自身就應該文明有禮。“言傳不如身教”,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透過此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講座的學習,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了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3

  今天,我認真聆聽了韓震教授對《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報告。報告指出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新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學習後,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作為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4

  新《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義務教育階段作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對標新課標,作為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思考如下:

  1、尊重學生,善於讚美學生,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耐心等待學生成長,立德樹人,學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走進新課程,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任務,在教學中設定開放性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增強學生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

  3、落實核心素養,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啟迪學生思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自己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傳授好有字的書,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培養,這要求教師除充分運用本學科的獨特知識,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國內國際實際形勢等,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透過參觀訪問、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激發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聽從黨的領導,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5

  新版課程標準聚焦核心素養,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在課程內容結構、學業質量標準等方面均有創新舉措。研讀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改革重點:

  1、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2、最佳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跳出學科知識羅列的窠臼,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絡,透過主題、專案、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突出主幹、去除冗餘。

  3、是突出實踐育人,強化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強調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讓認識基於實踐、透過實踐得到提升,克服認識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二、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思想性

  1、細化培養要求,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2、是充實更新課程內容,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

  三、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新課標為導向,注重教學改革,所授課程形式按照新課標要求去做,上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6

  本次《道德與法治》義教課標解讀的培訓,我印象深刻的是: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要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者是理念,不是嘴上說一說的,而是真正能夠落實到我們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裡面。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比方說社會的發展有新要求,百姓對教育也有新期待,同時我們教育教學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推動了我們教育的發展。所以總體上來說,目標就是素養導向,要讓素養落地。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7

  近日,我認真閱讀學習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新課標的觀念深入人心。

  義務教育新課程是依據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育的要求,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新人為培養目標,建立從培養目標到課程標準再到教學目標的層級化的“樹人”目標體系。新課標凝練了每門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強調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養,並以此為統領,構建了素養導向的目標一族——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與學業質量標準,三位一體。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教師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師生共同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該在一節節活生生的課堂中努力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8

  今天,我們在線上認真聽了韓震專家解讀了2022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在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這給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9

  假期的時候,在學校的組織下,我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感覺收穫很大。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標準,按照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學習相信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教學充滿激情。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0

  透過學習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透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穫,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遊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後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引領學生髮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誇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1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頒佈後,我認真閱讀學習了新課標和相關解讀影片。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

  首先我瞭解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具體變化如下:

  1、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要求學生具有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註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後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透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懂得所教規則。讓學生快樂學習。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2

  2022版新課標整合了2011版,按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業內容、課程實施等。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了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更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

  核心素養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釋。關於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珍愛生命意識的生成、培養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兩難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創設兩難情境,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此類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珍愛生命。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珍愛生命的意義。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專案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專案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點思考和體會。作為道法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3

  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教育時代背景下,作為立德樹人關鍵的思政課程也隨之做出了一定調整。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內容。

  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對三維目標整合的結果,是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具體課程的內容目標。本次的新課標凝練了五大核心:政治認同、道德素養、法治觀念、人格修養和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韓震教授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新課標在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目標以階梯化形式呈現,與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相適應,以連續性和進階性使核心素養不斷深化,這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我認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塑造一個人,培育一個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過了很久忘記學過的具體內容,但核心素養仍能影響人們很久,潛移默化在我們的觀念和行為中。還有一點引起我注意的是,韓震教授指出要在“在對實踐的體驗感悟中發展核心素養”,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融合,強化實踐性,理論的學習終究還是為了應用於實踐,核心素養的提升終究也還是為了在各種複雜的情境中能做出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符合中國國情與現實的最佳選擇。同時,韓震教授還提出堅持素養導向“評價與考試命題”的新思路,強調將大主題蘊含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時整體地綜合運用知識、體現能力與情感態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在核心素養下的教學,也需要摒棄以往的“切碎灌入式”教學,以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圍繞培養核心素養這個大目標來推進教學。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4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義務教育段的思政課擔負著在青少年“拔節孕穗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任務,所以在新課標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這樣規定的: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這門課程的核心素養是: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所以關於這門課程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處理好知識學習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之間的關係。

  一說到教學我們總會自然的聯想到上課,一提到到上課我們又會自然的聯想到學習,再一說到學習我們又自然的聯想到知識。所以我們通常對於教學的思考,對於課堂的把控都會把知識的.傳遞和學習作為核心和出發點,但在眾多的課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確是個例外,因為這門課程的重點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課堂目標不是教會了學生什麼,而是幫助學生認同了什麼。不是把學生教會了,而是把學生說服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總想著要教會學生什麼,把知識的傳遞作為重心,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課堂教學的組織,這樣肯定會讓課堂背離《課標》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把“觀點認同”作為出發點,認同—接納—踐行這應該是我們課程的學習邏輯,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是處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養中擴充知識。

  二、做好學生與社會的橋樑。

  《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在教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會這個大天地中來,教會學生正確對待人和事,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後能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但也不能拘泥於學生的生活圈子,要幫助學生看到他能看到卻看不明白的和他還沒有看到的,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開闊視野,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升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只有這樣我們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才能達成。

  三、做好教材的處理和加工,讓教材有血有肉“活”起來。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課話題中學生應該形成的正確觀念,都是結論性的表述,理論性較強,雖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些遠說服力不強。其實《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於我們的具體教學來說,是為我們打了一個架子,這幅骨架是我們教學的指引和方向,是我們課堂的靈魂,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它卻有點枯燥,有點晦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這幅骨架及時補充“血肉”,讓他變得鮮活,變得形象,變得可感,這個“血肉”是什麼,就是具有時效性且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例項,讓學生在新鮮,生動的例項中理解教材的觀點,不但可以提升認同感,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有指導意義。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5

  隨著2022版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透過線上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學習,感受如下: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鼓勵廣大思政老師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心育為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資訊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三、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6

  今天我們在線上認真聽專家解讀了《2022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對道德與法制新課標的學習。給我最切實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在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這給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即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生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即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構建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體,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即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突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結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相關主體,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

  四、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及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研究和體驗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五、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即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課程標準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方向和具體的方法指導。值得細細去讀。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透過學習,使自己對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今後的教學目標有了整體認知和把握,為下一步進行科學有效教學活動,切實做好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7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教育作為基石工程,著力於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此,國家歷時三年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並於日前隆重發布,為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賦予了綱領性的教學遵循。筆者認為,要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

  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專案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標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課程育人的系統性、體系化、整體化得以充分彰顯。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計了課程在同一核心素養指歸下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並透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加以實踐性呈現,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閉環鏈條,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

  注重課程融合實施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專案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標學習心得18

  經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從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進取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趣味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們健康成長。

  三、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理解學習外,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所以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善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忙學生認識自我增強信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