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30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心得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3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
再次捧起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淚下。
沒有誇誇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正是本書的主調。“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書中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透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書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是
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就是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
看著書目裡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本,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裡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這學期裡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著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過後,他們還邀請我去和他們一起練習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4
假日,我再一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是李老師寫的一本教育手記,書中有精要的理論闡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真是平凡之中見偉大,簡樸之中見激情,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了我,它這樣寫著:“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抱著對這一段解釋的認同,我認真地讀完全書。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作為班主任,整天忙碌於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並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職業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不瞭解學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書中講述了很多李老師親歷的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學生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源於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智慧的愛。
萬同的故事一路讀來,情感就隨著李老師的筆觸跌宕起伏著,時而忍俊不禁,時而痛徹心扉,時而感慨萬千。一個活生生的萬同形象,一個真真切切的追求教育理想的教育家形象,一個完整而豐富的教育過程,全都不經雕琢地展現在我眼前。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全憑他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從我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但為什麼學生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願發展?我想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李鎮西老師給了學生無私的、真摯的愛,使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他的學生是幸福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他們是滋補孩子心田的甘露。
從教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也會收穫孩子們對你滿滿的愛心與信任。我的教育之路已起步十年,回想起來,這十年的教育路似乎很淺薄,幸好未來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自己去實踐、思考、探索。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鏡,反觀自己,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用我的真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播種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自己的教育事業。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5
上週,我瀏覽了一下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因為時間關係,只是粗略瀏覽。縱然如此,但書中的內容讓我感觸頗深。
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們卻都對自己的祖國有著深深的愛,對親友都很真誠。每個月老師都會給那群少年進行精神說話。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作為老師,每天面對那麼多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有優點,也有很多缺點,所以我們必須要一視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即使他們一個個良莠不齊,我們也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心,甚至超過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不但是愛優生,也愛差生。例如,學生生日時他給學生送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對班級中學生輪流家訪等。
李老師在書中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所有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別人,愛能給人力量,給人溫馨。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6
在暑假閒暇之餘,我有幸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是一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一則則深動感人的故事。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教育手記,讓我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一個基本條件去做好老師的。他說:“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這使李老師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連他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麼富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啊!
在書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個學生是一個典型的雙差生。它父母離異,家庭複雜,先後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過,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過,也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鎮西從激勵其自信心入手,讓自己和班集體共同關心他,用愛感化他,使其脫離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從最初的勉強接受,到後來自覺的去除身上的不良習慣,行為反覆,以致後來堅決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斷絕往來。然後再想方設法從萬同的學習基礎出發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為其留特殊的作業,進行特殊的考試,讓一個在絕望、孤獨中長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為一個因為自己活著而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實際上,李老師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愛,也可以說是他對學生所做的越過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到的。尤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里,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有最為純潔的思想,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為學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諧。作為老師,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共享教育的陽光雨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7
最近我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分優生和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透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著他的教育例項,我也在心裡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我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勇於實踐,不斷創新,銳意進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師,道路曲折而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我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我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責任還很重大。真正的教師歷程剛剛啟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學無止境,我會在探索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身素養,爭取實現人生價值!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8
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實實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斷衝擊著我的心靈世界。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在想他對自己子女的愛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只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每個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在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的寫下這麼多手記、札記。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問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師,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之中,我愈發覺得自己的盡力而為是那麼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時間專心工作,做學生的老師告訴他們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們所擁有的品質:樂觀和堅韌,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為他們的朋友,在他們不方便向其他人傾訴時,我可以耐心傾聽;但我每天工作之餘一定要有一段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學生。所以看書的時候我一度很痛苦,看著教育家的無私的愛,不斷想著新方法,一個月,一年用點點滴滴去感化學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後沒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時間等待社會去改變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點,我沒那麼厲害不是救世主。我這樣還能當老師嗎?我得耽誤多少人?
還好,在讀書交流會上,任慧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教育者應該是一個健康的人,這個人,應該熱愛生命,身心健康,樂觀上進。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但他也有自己的人格與追求。會愛自己,才會愛他人,才可能真愛學生。我不是偉大的教育家,我雖渺小但我也在不斷思考努力給學生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想想去年班裡有幾個心理脆弱的學生,有的想傷害自己,有的想傷害別人,我在恐懼和鬱悶之後,上網搜尋了相關知識,我瞭解了他們的難以言狀的痛苦,不是性格缺陷,不是心靈脆弱,更不是矯情,他們往往有高度的自制力,追求完美,把熱情開朗的一面留給他人。所以,我會耐心傾聽,告訴他你的苦我瞭解,想哭就哭吧,你不用時時堅強。當你不開心可以再來找我或者你信任的朋友傾訴。我想他們能向我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就是稱職的。我想要想讓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作為老師的我得時刻反思提醒自己做個快樂的人。
經過反思,學期末的煩躁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想起本學期有個孩子第二次在晚自習時間用手機看電子書,我覺得太糟糕了,屢次犯錯簡直藐視校規。我叫來了家長,家長在我辦公室像替我報仇似的,儘管語氣平靜,但每句話都像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散漫懶惰對自己沒有約束,哪個大學會要你,連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這麼胖,我看你即使上了大學也沒用,連自己都照顧不了,你看那誰誰,人家為什麼能考上清華,人家自律,你看看你有半點優點嗎?我真覺得孩子可憐,趕緊說,這孩子挺勤快,當勞動委員盡職盡責,還特別熱心助人,髒活累活搶著幹,而且很有禮貌,家長老師批評時孩子一直恭恭敬敬的。而且,家長說他裝的,你不知道他在家多懶多好吃,要不能有這麼胖嗎?我不斷替孩子找優點,家長不斷打擊孩子,無論我怎麼苦口婆心希望家長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多找孩子的優點,家長最多會說句這個方面還行,接著又是一堆批判。我想每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問題家長,我很難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讓孩子多點自信。這就是我的愛心吧。
我以後會用接納的姿態面對自己的缺憾學生的不完美,一點點的讓自己和學生變得更好。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9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到了一個好朋友”。
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教授的《愛心與教育》,頓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成功的“例項教育學”,李鎮西教授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無不滲透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讀。
書中的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他說:“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這句話道出了我們老師的光榮與偉大,也暗示了我們老師的使命和責任。我看後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們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讓孩子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在大海中歡暢的嬉戲,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機。雖然身在三尺講臺,但是心卻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顯出自己人生的價值,為祖國、為社會貢獻應有的貢獻。做到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熱愛每一個孩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熱愛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我國將來的建設者。無論今後他是參天的大樹,還是碧綠的小草,作為老師,我們都應該給予他們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料,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想到這裡,我的心不禁快樂起來,原來自己做著這麼快樂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運、太幸福了。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作為一個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0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一幕都讓我為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
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
“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中,給我很深印象的有這樣三個觀點:
1、講求民主: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火花”。我們即使在指出學生不足時,也不要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力。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即便是老師錯了也要公開向學生道歉,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被後進學生真心接納了,他們就會“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2、講究科學: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為人師者不但要引導後進孩子“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要鼓勵他們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還要有耐心等待後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拔除自己各種缺點的“雜草”,讓他們透過自我控制逐漸減少犯錯的次數。
最令我動容並且引發我思考的是:
3、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文中談到:沒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們眼裡的“後進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不幸者!由於在智力水平、行為習慣、知識基礎、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異,“後進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與班集體同步,於是心靈的悲劇便發生了:自卑自賤但表面上滿不在乎,上課無法聽懂又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坐在教室裡,作業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亂應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師斥罵,受盡了學生的白眼,於是處處與集體作對……多麼真實的寫照!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一定都會有其立足於世的天賦,不必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對於後進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其愛好,引導他們學會做人之本、學會生存之道。
我記得,有一美國中學校長在學生畢業演講時對畢業生說:“得A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未來靠你們;得B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的棟樑是你們;得C的同學,祝賀你們,母校的捐款等著你們!”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體驗,當我們有意識關注到孩子的需要時,我們便會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於是,我們理解他們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與後進孩子溝通時,當我們習慣與孩子心理置換的溝通方式時,於是,我們對他們的積極關注會多於消極關注,正強化會多於負強化,此時,你便是在為後進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1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他也收穫著學生的愛。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工作越來越沒勁?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職業。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老師對待萬同同學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英語老師,由於帶多個班,周課時也多,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是我們教育者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他既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學生的“哥兒們”!學生曾有肺腑之言:“鎮西兄,血脈雖不相連,心靈卻永遠相通!”可見師生間的情感有多深!由於他贏得了學生的心,也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實實在在地把自己一顆火紅的心投入到這個美好的事業中,實在可喜可賀!記得我在學生時代,非常討厭老師偏心,不能一視同仁。我在平時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對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愛這一點卻沒做到。學生時代哪一位老師談吐幽默,學識淵博,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就會對他產生好感,進而喜愛其所教的學科,自然學習上也學得輕鬆愉快,成績很好。這在我們當今,教育也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你的教育,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裡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裡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群體的出發點。
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2
讀了李鎮西同志寫的《愛心與教育》,我感慨萬分。說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會這麼說:“當教師多好,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因為教師的職業最崇高,還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是世間最高階的產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間已知的物質的最高階形態,人對於人身的認識又還遠遠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
那麼怎樣實施教育,實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又是目前大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分數,高材生等等吧。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家長把分數、名次看的過重,而忽略了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的培養。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階學校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透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在幼兒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怕幼兒不理解,著重研究怎樣教會他們,常常採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實質上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幼兒,阻止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力。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各方面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將各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環境中獲取各種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善於敏銳地發現幼兒的探索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力,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自覺去謀求知識並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其次,做為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你必須對你的學生有一腔愛心,愛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只有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孩子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我們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因此,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他有一段話讓我特別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段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說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裝置、考試製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作為幼兒教師,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生活活動中,都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俗話說,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兒一入園向老師問好開始,教育幼兒尊老愛幼,團結同伴、謙讓有禮,愛父母、愛老師、愛幼兒園、愛祖國。也是從這時起一點點的改掉幼兒自私、無理、霸道的個性,讓他們一點點的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讓他們知道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也知道諒解他人。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3
讀完《愛心與教育》後,我由衷地敬佩李老師,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他與學生交流總是充滿無限深情的。最終,他的愛心付出得到了回報,學生們都很愛他。
看著看著,我的愧疚感也油然而升,我也愛孩子的,我會因為他們生病了,抱他們去醫務室,我會因為下雨了送他們回家,他們沒錢吃飯了,我就掏出錢來。每次訓練結束,我都會送走最後一個孩子,並叮囑他們路上小心車輛……但是,由於我為了抓教學進度和效果,常常出現發火的時候。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幼苗。他的執著震撼著我,漸漸讓我心平氣和起來。
現在新的世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學習,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要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充滿信任的和睦關係,要把教師的奉獻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中。
我想我應該學習李老師,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想他們所想,學他們所學,與孩子們共享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4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裡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們老師卻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學生,細細想來,他們個個都是那樣可愛;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好一點,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實那都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分內之事啊!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
李鎮西老師特別勤奮。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性。對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儲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為口頭禪,但是實際上行動卻不如心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牽手使然。而寄希望於僥倖和偶然,總是讓人心裡不踏實。我想,今後如思進取,“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黃金濤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黃金濤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而我教小學,但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感受還有很多,李鎮西老師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雖然他的方法可能針對中學老師更實用,但我這個小學老師也受益匪淺,我不學他的例項,而學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個成功的小學老師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為面對的學生是不可複製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試不爽。關鍵是要把握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我也向往當學生離開我的時候,會這樣說:“我幸運,因為我遇到了梁老師!”我會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為這個願望而不懈努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6
《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是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鮮活的校園生活。透過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活動目標,並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講到這裡,我有點慚愧,回憶我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們所說的那樣,把學生當成了承載知識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個孩子上課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並且希望那些後進生們別考的太差,別把平均分拉動太大。事實上,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理由讓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啊。
其次,透過本書的閱讀,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師對學生門的一腔愛心,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著他們學生們,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的寫下這麼多手記、札記。
說實話,我對教育類的書總是有排斥的心裡,如若晚上睡不著,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類的書籍總是用高深的理論堆積而成的,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層次,所以領略不到他們所闡述的情境吧。但是這本書透過記錄校園中的生活,孩子們的日常表現,還有學生們的作文等夾敘夾議地講述事例,用最真摯、樸質的文字闡述著高深莫測的理論。
李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確實跟別人有這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說有位後進生上課特別愛唱歌(雖然有時候只是小聲哼哼),他知道同學們對他這個壞習慣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於是李老師就對他說:“你現在是每堂課都要唱歌,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這樣吧,你先試試儘量爭取每天有一堂課沒唱歌,你就給我來個喜報,好嗎?”第一天,他沒有來喜報,第二天他來喜報了而且特別興奮;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沒來喜報,第五天他來喜報了。儘管一週內他只有兩天來喜報但李老師還是給他熱情的鼓勵。就這樣,他犯這個錯誤的頻率慢慢少了;半個學期後,他基本上改正了壞習慣,李老師在全班人面前表揚他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位學生上課在抽屜裡偷偷研製炸藥,結果引燃了書包,李老師就把這位學生介紹給一個化學老師,結果他漸漸的迷上了化學。還有一位學生一上課就睡覺,李老師給他推薦既有教育意義又有精彩情節的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叫他上課抄這本小說等等。
李老師認為對於後進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教育者期望透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等,便想把他變成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認錯……”這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迴圈。他推薦了幾種比較有效的據他的方法,如寫《駕校聯絡本》。讓後進生為自己確定一個幫助人,讓這個幫助人每天將後進生的當天表現解除安裝上面,然後讓後進生帶回去給家還在那個看。還可以採用填《報喜單》,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等方法。本書中被李老師作為案例的是一個名叫萬同的後進生,這位後進生到學校的第一天就偷竊,上課極端的不認真,從小學開始就被老師們所放棄的孩子經過李老師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教育,後來他成了國旗下的演講者,到最後雖然他沒有考上大學,由於基礎實在是太差,他成了一名通訊兵,成了國家最“可愛的人”了。
李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正被我們現在所沿用。比如說他每個學期前總會印很多的報喜單,哪個孩子在學校有進步,不僅僅是成績上的進步,都可以讓他們填寫報喜單,並讓他們帶回家。李老師每天都會親自為學生朗讀小說,和學生一起品味“書”的味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正推崇的班級讀書會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7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愛心令我折服。
李鎮西老師教育智慧令我折服。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折服。他對頑童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教師也有有權發洩他的憤怒,任何一個有涵養的、受過教育的人也在所難免)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他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愛的真摯令我折服。李老師說:“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學生汪斌的父親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李老師對兒子的關愛,李老師每天用小煤油爐煮上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瑋善良節儉,李老師送錢給她補充營養。在高考以幾分之差落榜後,寧瑋情緒波動很大,李老師一直鼓勵她,八年如一日的通訊,電話聯絡,成為寧瑋成功人生的最大動力。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李老師支援同學們給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師帶著學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李老師教育“後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相比於李鎮西老師,想想自己,真是慚愧。在對愛學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轉化“後進生”上,自己是多麼的膚淺和渺小。讀了這些書後,我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我努力這樣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生氣有害健康,也解決不了問題!”其次,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學生交流犯錯的原因,換個角度把自己當做孩子;想想自己小時侯的犯錯經歷和當時的感受。最後,在學生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再趁熱打鐵真誠、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錯目標。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得有細心與耐心的技巧:
“你今天的態度很真誠,我非常感動,如果你能讓我看到實際行動,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揚你!”
“以後,你覺得自己該怎樣做,才不辜負老師對你的信任呢?”
“那我們一言為定!如果你有時忘記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經過這樣細緻耐心的溝通與交流,孩子們確實變化很大,進步了,自信了。這些都是智慧與愛心澆灌。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8
《愛心與教育》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蔣老師,尊敬蔣老師,因為她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蔣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蔣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著,看著,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蔣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顆顆幼芽,讓她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是對我們思想的洗滌,心靈的震撼。蔣老師的愛是那樣的博大,那樣的無私,我深深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書中“與頑童打交道,後進生的轉化”一節,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幼苗。對學生的愛既要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對學生一視同仁,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蔣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她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她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蔣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但是她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讓我感觸很深。比如蔣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她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這種教育的境界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蔣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讀了萬同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有多難。蔣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人有所不同,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的愛,無論哪種,潛意識裡總是把學生看成教育的物件。而蔣老師的愛是建立在平等民主之上的,是雙向互動的,深深地感染了我。
以後我會以蔣老師為榜樣,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9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可以說震撼大於感動。開始拿到這本書,心裡有些反抗,覺得是學校給的任務,然而當逼不得已的翻閱時才發現,書裡面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術語,相反是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不願意讀到成為了枕邊書,李鎮西老師和學生之間這種深深的超越一般師生的愛讓我佩服更是羨慕。
給汪斌每天煮一個雞蛋,給班裡學生送生日禮物,用自己的錢給學生買書籍筆記本並認真寫贈言,對寧瑋的關心幫助,幫助王銅轉變……這種對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已經超越了老師這個崗位的職責。李老師為學生做的太多太多,而他自己卻說學生對他的情感太多,他自己是在還債。是啊,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學生愛戴擁護。
當我讀到轉化後進生萬同時,對我的震撼最大。原來後進生還可以這樣轉換。當老師的都知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我這顆愛學生的心愛在了學習成績上,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尤其是後進生的情感。李老師說對於後進生的教育要個性,不要以分數論英雄。而我班的後進生我卻只盯在成績上。如A、B、C讓他們課下在教室被我盯著背誦,不管是語文英語還是歷史地理,只要沒有背過,我就像是有了天大理由剝奪他們自由一樣,讓他們課下在教室被我盯著背誦,體育美術課也暫停在我辦公室背,背不過的像是犯了多大罪一樣通知其父母在家做好監督。我認為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跟上,成績才能上來,她們會了解我的用心。然而A同學媽媽的一通電話讓我陷入沉思。A同學在班裡不學習,並且擾亂其他學生學習,多次換位無果後就讓他自己單人單桌在教室最前面,一來不會打擾其他學生學習,二來在老師眼皮下面可以有所收斂認真聽講。所有的背誦我來檢查,以為這樣他的成績可以有點長進,最起碼的基礎知識應該掌握。然而A同學把我這種行為理解為是對他的歧視。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因為之前也一直在和家長溝通,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自認為掌握的學生資訊不錯,不知道哪個環節出錯,學生還不讓家長告訴我。我想我是不是也應該像李老師一樣從學生情感出發。首先和學生交流,問他最近上課老師講的知識怎麼樣,自己一個位習慣不……透過交流,學生向我敞開心扉,我知道了學生的需要是什麼,給學生調了座位,並且與我列了接下來努力的方向。從那以後學生的作業每天都按時完成並且寫的很認真,上課態度也改變很多……
我從這件事情發現原來學生的情感是這麼的重要!唯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的會愛學生才是王道!這是我教學的第二年,我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沒有多彩的教學技巧,但我有學習的心,我也想像李鎮西老師這樣擁有與學生間親密的師生關係,朋友關係,知己關係。每當回憶起學生,學生回憶起我嘴角都會有上揚的微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用愛心澆灌學生的成長。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0
當我第二次捧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時,拿在手裡的是20週年紀念版,李老師當年寫《愛心與教育》時還是個小夥子,如今已經退休了。20多年來,這本書一直是教育行業中的暢銷書,很多教師、家長、學生、學者都被感動過。之所以經久不衰,大都因為那個“愛”字,第一次讀《愛心與教育》中,曾努力理解何為教育之愛,在此不再贅述。重讀這本書,讓我了思考最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能為學生留下怎樣的生命記憶?
李鎮西老師當班主任時,無論是優生楊嵩、程樺、王銅,還是普通學生寧瑋、伍建,甚至於問題學生萬同,以及從未謀面的楊守豐、馮珉娟,他們都把李老師當成了知心朋友,且常年保持著聯絡,距離拉開了,心靈上卻越來越近了。為什麼這些學生即使畢業、成家了還不忘當年的老師呢?為什麼其他大多數老師沒有這樣的待遇呢?再次閱讀,我發現李老師真正把教育做成了心靈的藝術,陶行知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李老師把每個學生看在眼裡,讓每個學生能夠抬頭做人。他在伍建的心裡種下了善良、勤奮、認真的種子;他在萬同的心裡點燃了“我是一個好人”的願望;他在楊嵩心中樹起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心;他在王桐的心裡培養了謙虛、寬容、禮讓的格局。這些學生帶著李老師送的特殊禮物,為社會交上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李老師也欣慰不已。李老師曾多次在講座中,講他和學生的故事,每講一次,都會被幸福衝擊一次,因為他幸福著學生的幸福。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孩子們上車時沒有什麼行李,如果我們能在他們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會感到幸福。”作為一名教師,除了科學文化知識,我們能不能也像李老師一樣送給學生一份美好的回憶呢?我想,我們應熱愛每一個學生,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以研究的心態看待每一個特殊的學生,以最真誠的內心與學生建立溝通的橋樑;放眼未來,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行業,都是最善良最努力最上進的那一個;教會學生自我教育,不斷改正缺點,真正認識自我,最終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也許我們不能像李老師一樣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學生,但至少可以像李老師一樣培養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學生;也許最終也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始終牽掛著我們,但至少我們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灑下美麗的種子,他們一定會記得曾經有位教師用心做過、真正愛過。
李老師在《回望20年,重新審視愛》中這樣寫到:“希望再過20年,拙著《愛心與教育》不再暢銷,甚至無人問津。因為到那時愛已經是教育的常態,每一個教師的生活都是一部屬於自己的《愛心與教育》。”書寫自己的“愛心與教育”,就是書寫自己的教育故事,書寫和學生一起留下的生命印記,始終帶著“我能給學生留下什麼”的思考,便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1
寒假期間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立刻被他的深邃和激情所打動。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震撼著我的心靈深處。這不是論文的長篇大論,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充滿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
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思自身,反思自己與李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每個孩子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小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和扶持,方能茁壯成長。
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教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早上第一節是五一班的數學課,講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課堂上,同學們都爭先舉手上臺演板。這時,王斌大聲喊到:“老師,叫我。”我說:“你看你不舉手就大聲說話,而且聲音還那麼大,你還是在練習本上做吧!”於是我叫了其他同學上臺做了。我心想:王斌,剛上課時你還和別的同學偷說話不認真聽講,才點名批評過又大聲喊叫,怎麼會叫你上臺做題。這時,同學們都在練習本上做題,只有王斌在亂動。我便走過去說:“王斌,把本子拿過來讓老師檢查一下。”他把本子遞過來,果真寫的字歪歪扭扭,沒帶單位名稱,也沒有答。我讓他補上,他極不情願地寫上了。我心想:真是沒救了。原來王斌是上學期從武術學校轉來的,紀律、學習一直都不好,而且還經常欺負班裡的同學,老師們一提他直搖頭。隨著下課的鈴響,同學們的課堂作業都差不多寫完了,我說:“可以自由下課了。”我剛跨出教室,王斌飛似的跑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次我的課堂作業如果沒錯,你給我得個優吧!”我還沒來的及考慮回答,他便沒了蹤影。
下午我改作業時,開啟王斌的本子,做了幾次作業,沒得過一次優。今天的作業又是拉拉抹抹,歪歪扭扭,怎麼會得優呢?以前規定過:作業寫的又幹淨又正確,才能得優。我又細細檢查了一遍,真是全對了,雖然看起來很髒,但每個字顯然是認真寫了,比原來的作業有所進步。給王斌的作業打個什麼成績呢?我想:為了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今後能好好學習,給他打一個“優”又何妨?於是我在他的作業本上鄭重寫了一個“優”字。
第二天,上課我一進教室。一眼看見王斌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笑容。這一節,他紀律很好,發言也很積極。這件事,讓我感觸很多。我們應該給所謂的後進生創造一次機會,多替他們著想,瞭解他們的內心需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一次演板、作業得一個“優”等等,給他們一次機會,相信他們會努力做得更好。
《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2
《愛心與教育》終於讀完了,花了幾個晚上,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
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
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
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我讀書喜歡反觀自身,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你的學生,你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鎮西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勸慰自己,會理直氣壯地讓萬同清除出班級,而自己沒有半點良心上的不安,因為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然而,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一點,鎮西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鎮西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鎮西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德育觀念十大碰撞》就是這一思考的產物。我相信,正是因為有了諸如《愛心與教育》這樣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考,才會有後來的《民主教育論》,那是鎮西師真正成熟的教育理論!
即使如此,對《愛心與教育》,我在感動乃至於震撼之餘,還是有幾絲隱憂。
我聽到一種說法,李鎮西不可學!
不可學之一,李鎮西每天工作多長時間?細細一想,這個問題並不可笑。這筆帳並不難算,還不包括物質上的付出。有很多時候,節假日甚至春節,鎮西師是和學生在一起的,那麼,鎮西師算不算一個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父親?
不可學之二,教育是萬能的嗎?一個調皮的學生,需要教師調動多大的精力?而在世風日下的今天,在講求效率的當下,教育者能與世俗對抗多久,對抗到什麼程度?
不可學之三,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校給李鎮西們究竟留下了多大的空間?學生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重視分數以外的東西?當整個教育體制並不特別有利於人的發展的時候,一個普通教師如何能夠與整個制度對抗,從而一步步地落實自己的理想?
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鎮西師的偉大,反襯出了鎮西師的人格魅力!
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3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每個人都需要愛,孩子更需要愛,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也是獲取師之樂的最大保證。李鎮西就是這樣的一位有愛的老師。
書中的很多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為人師表的盡心,他對學生的愛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他不但愛優生,更愛差生。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其實李老師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我們都可以做到,但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他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正如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像李鎮西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讀完《愛心與教育》,感受頗多,用“感動”、“震撼”這樣的字眼已不足形容。我掩書而思,煉出幾點收穫:
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
每位名師在介紹自己時都會提到某部書對其成長的影響。因為教語文的緣故,李鎮西老師更是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當然,推薦給學生的書都是李老師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小學的。我覺得,語文老師本身就應該多讀書,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李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我在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所以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連書名也充滿‘人’的魅力”的教育專著《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於人的思考》和《怎樣培養人》、《給女兒的信》等等會成為我接下來借閱的書目。
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帶著一顆童心走進學生的心靈。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感想:工作的忙碌、生活得壓力使我們喪失了很多生活興趣,更別提童心了,總感覺這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一件事。李老師書中曾有這麼一段話:“教育技巧或者說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過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使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的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撥動了我的情弦。”這段話道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秘訣,他是這樣地愛著他的孩子們。
本來我覺得自己是一位具有愛心的老師。我們班的一位後進生,有諸多令人難以容忍的壞習慣。我為他付出了不少心血,也曾為他寫下了一系列教育手記發在我校讀書在線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工作難度的加大,我對這個孩子的改造已逐漸喪失熱情,總覺得自己為他已經付出夠多的了。看了李老師為轉化後進生萬同而做的一切,我真是自慚形穢。他有耐心面對萬同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變化,耐心細緻地和他談心、講道理、家訪,光憑那份長達50頁的轉化手記就足以令所有人動容。他所做的一切,得用多深的愛和多大的耐心來支撐啊。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做一個好老師的最基本條件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在這裡我們得尤校長跟孩子一同放飛風箏,丁豔用相機記錄那精彩的一瞬間,楊上課英語展示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劉校長時刻關心王有嬌給她跳繩跟她講話讓謝倩幫助她——
三、好老師與勤奮為伴。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度。相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儲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指導這屆學生寫字,他們一到三年級的作業中傾注了我很多心血,孩子們也有很多的變化和進步。我一直很後悔,為什麼沒有把他們的作業等資料好好儲存。
我常常把“天道酬勤”當成座右銘,實際上心動不如行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的牽手使然。而寄希望於僥倖和偶然,總讓人心裡不踏實。我想,今後如思進取,則需要套用梁啟超激勵女兒的一句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四、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師職業,雖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沒有浪費時間?”他要求學生把十問做成表格,按日完成。他愛學生,他愛得深入,但更理智,不僅能滿腔熱情地去愛,而且能從愛出發,嚴格要求學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老師的收穫是他想象不及的。曾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說:“我承載了太多的愛。”那是學生對他愛的回報。我想,李老師是幸福的,他付出了比一般老師更多的愛,也收穫了比付出多得多的愛。作為老師,他很幸福。我想,只要我們也願意付出自己的真心,我們的教育生活也會異常幸福。
情在左,愛在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她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的一句:“我幸運,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成為我們努力的終極目標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4
寒假期間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書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
書中提到,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那便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不論是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靈獻給孩子”,都說明了教育要充滿愛,充滿感情。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寫道: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那我要反思自己,我愛學生,我是否能把她們當作我的朋友?我有沒有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想,愛學生也需要換位思考。對學生的愛不能僅僅是我的主觀感受,更應該是學生對我的肯定及感情依戀。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是否接受到我真摯的情感了呢。正如書中所說的,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無微不至的,而又不由自主的。如果將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愛滲透在一點一滴中,那無疑會使學生親近並接受我們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5
本學期我讀的一本書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一、優秀生培養
“優生”,當然應該是指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在現在不少教師、家長的眼中,所謂“優生”更多的是指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也被稱為“尖子生”)。
培養“優生”的意義顯然是不言而喻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不但只注重“優生”的學習分數,而且“一好遮百醜”,把他們其他方面的優點也有意無意地誇大了;相反,他們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教育者忽視了。他們認為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因為教師對“優生”的愛幾乎是天生的。但我們對“優生”的認識卻未必正確而且全面。
當我們第一次從新生報名冊上認識“優生”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並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學生家長和小學老師共同教育的成果。說明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對他們同樣需要從零開始的教育。而且,這種“從零開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據是這些“優生”的兩重性:一方面,他們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以及各種能力對一般學生相對(注意:只是相對)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們除了仍然存在著一般學生在這個年齡容易出現的毛病外,也存在著他們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於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為輕鬆,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
2、“優生”長期處於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3、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
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師筆下的程樺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二、後進生的教育
“後進生”是指在學習、思想都比較落後的學生。後進生”的轉化,一直以來是令人頭疼的事,而李老師又是怎麼做的呢?李老師講:“後進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心靈。愛,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對“後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師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師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李老師要工作中也正是這樣去做的,在教育後進生的同時更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用母親般的愛使其轉化,用班級的集體力量改變他們溫暖他們感悟他們。萬同同學就是在李老師的這種感召下,由一個“後進生”成長為一名“世界上最可愛的人”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6
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閱讀書中的字裡行間,我多次被李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和愛心所感動,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細細品讀,我深感李老師就是一本書,一本用愛心鑄就的書,耐人回味。
書中提及李老師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透過為學生過生日,寫激勵學生的賀詞,打動學生。星期天,他陪同學生一起去公園,在草坪上摔跤和鬥雞;
假期裡,他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願意與他在一起,願意與他交流,說心裡話,當孩子們與他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激發和點燃了學生心中“想做好學生”的願望,這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這樣就為教育學生鋪好了基石。記得書中記敘有一個學生早戀了,經過李老師的悉心教育,那個學生竟然讓李老師幫他寫回絕的情書,多麼讓人佩服啊。看來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致勝的法寶。李老師對那些後進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書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師要學生怎樣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透過談話等等想辦法讓學生從心裡自己想要怎樣做。比如他在轉變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時,想讓一個好的同學幫助和監督他,李老師首先與該學生談心,讓那個學生有了強烈想改掉不良習慣的意念,然後學生誠懇地說,想改但是擔心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怎麼辦呢?李老師告訴這位學生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幫助和提醒自己,讓他記錄自己每天的表現,然後給家長看。如果是學生從心裡想改過,又是學生自己選的幫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愛學生,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我自己非常贊同書中的這些話語。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書中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曾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讓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裡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和博大的胸懷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所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和探索。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讓我們也像李老師一樣,在解讀童心的同時將愛心深深的融入孩子們的心間,如甘泉般滋潤著學生,而我們也將期待著收穫春天般的希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7
李鎮西是一個很忙碌的人:他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還談到要多讀書,多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鎮西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待後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後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多年的教學也證明了這一點,你只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和你真心相對,和你交朋友,我願在今後的教學中把真愛奉獻給每個孩子,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從李老師的報告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他認為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我的心裡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於是開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細?今天留下了什麼遺憾,明天怎麼彌補?”只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爭取每天有一點進步,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z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8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班主任工作者李鎮西老師和一群孩子們的故事,李老師用很多真實事例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李老師的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假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這本書記錄了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他說,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成績單,不是分數,不是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李老師告訴我們,這樣的人才,不僅要讀書,還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同時,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質。”
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每天給學生讀報、讀小說連載,編寫“班級史冊”,和學生通訊,尤其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他的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從教13年來,我自認為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可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門學問,作為教師要用心琢磨,因為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深刻的印象。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應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負責;是應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應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施予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
今年我帶的是20xx屆高一7班,開課後不久要交校服費用,我的要求是交東西統一時間,統一交齊,不能拖沓,否則最後上交的同學負責全班上報,我在班裡和家長群通知後,待到交錢時,有一個男生小范同學還有一個女生小丁同學,他倆沒有按時交齊,班長拿了大筆現金很為難,我想這也是一個教育機會,我讓小范同學拿著錢,待第二天他帶了錢後負責上報,小范有些不高興的拿錢走了。第二天,兩個班長委屈的跑來說錢少了40元,我讓班長叫來小范同學,進辦公室後他告訴我說他也不知道,班長埋怨小范同學收錢不數,小范說他不知道,我看他倆就要吵起來了,我問小范事情的原委,他說他昨天把錢放在教室裡,今早帶上自己的錢就一併交給班長他沒數,我一聽頭都大了,將近4000多元錢放教室裡,我覺得這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都要好好認識這件事,我對小范同學說,上交東西這在一個人生命中有很多次,能按時上交這是一個信守諾言的行為,沒有信守諾言就要承擔責任,你和小丁同學沒有按時交,我把任務交給你,是因為你是男生,你以後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你就這樣把錢放教室裡,如果丟了呢?小范同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睜大眼睛不說話了,我說這就是責任問題,還好,錢沒有丟,我們都很幸運,那現在差40元錢,怎麼辦?我問他們三個,就在小范要開口說話的時候,我說,這次我把這個錢補上,三人都很意外,我接著說,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他好奇的看著我,我說高考後去打工掙錢還我,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重重的幾點了頭,鬆了一口氣,後來,兩個班長對我說,他們去交錢的時候收校服錢的老師說,不能讓老師墊錢,又把錢退了回來,我告訴班長不告訴小范同學,讓他記住這件事,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了,對學生的教育在每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上,現在小范同學做事感覺就靠譜多了。在班裡我也對全班同學說了這件事,我覺得這也能讓其他同學知道做事一定要有責任感,教導自己手裡的事情和東西一定要負有責任,最起碼貴重物物品不會隨手亂放。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9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鑄就輝煌,愛心喚醒無窮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去一遍遍的教導孩子們;因為有愛,我們才會無微不至的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因為有愛,我們才願意費盡心思去和學生心連心。既然是這樣,那就讓我用愛心幻化成久旱的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乾涸的心靈,讓我的愛在每一位學生的心間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不忘初心的燈塔,有了它我不會迷失方向。在讀過《愛心與教育》之後,讓我對這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開心並且毫無抱怨的守在這群可愛的學生身邊,正是因為我具備了一顆童心,才能讓我像大哥哥一樣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同時也分享他們的悲傷和失落,這使我與孩子們心靈的距離更近一步,在學生心裡埋下最美好的種子,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讓世界都因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而幸福。
在一次意見箱學生的來信中,我發現他們的可愛,他們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出來了,其中小陳同學這樣寫道:“楊老師,帶我們去實驗教室,這節課是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以後再也不喝生水……這真是一場奇妙的科學!”看到這些話語,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成長了起來,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同時要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要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正確指導。透過更多的鼓勵與關心,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還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平等,我們作為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師不是萬能的,我們只是在某方面比孩子們先行一步。我們要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融洽的師生關係,抓住更多的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往,從而實現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儘量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在對數學知識點中的理解,同學們的理解有多種思路,要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掘自己的思想。
“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讓同學因我的而感到幸福”這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希望並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願把這一生都獻給孩子,用愛去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摯的朋友,透過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為培養祖國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0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在陳老師的推薦下買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看到書名就覺得正是我們新教師現在所需要閱讀的。現在經過半個學期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從書中瞭解了李鎮西老師,知道了他班上那些可愛的同學們,收穫了關於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很多小建議。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李鎮西老師特別細心,他能夠收集好與學生之間交流的信件,這一舉動,也為這本書增加了可讀性和可信性。信件是第一手材料,我們可以透過它去感受當時李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情,這樣閱讀起來更加真實。現在我就在反思,我會不會好好保留學生的資料或者信件?我想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在瞭解一個學生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觀察他的資料以及交流的信件等,我想我在今後也會像李老師一樣,好好儲存學生的東西,留到以後慢慢回憶。
書中的“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個愛學生的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迪。“愛”這個字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教育當中穿插了“愛”,那麼師生交往就會簡單多了。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最震撼的就是他居然可以記住所有學生的生日,並在那天送給生日的學生一個禮物。我想這遠遠超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他們的關係由最初的師生轉變成了朋友甚至親人,這樣怎麼可能不讓學生動心呢?換個角度想,如果是我,我也會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老師,也會特別聽他的話。我想我也需要變得更加仔細,用心去感受學生,用愛去轉化學生。當師生關係轉變得並不僅僅是師生關係,成為了家人或者朋友,那麼我想不僅我們會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學生也會成長為更優秀的他們。只要我用“愛”澆灌,他們這株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另外李老師還很會觀察學生最近的狀況,學生一旦出現思想拋錨現象,他能夠很快覺察出,並用委婉的方式勸告。教師們應該都知道,直接勸告其實很傷學生的自尊,所以用委婉的方式顯得很有必要,既不傷學生的面子,又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何樂而不為呢?如今我在處理我們班學生的很多問題上,我都採用了李老師這種委婉的方法,結果事半功倍。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想想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理想當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可以順勢往那個方向發展。優秀教師的法寶應該就是既守原則,又變成了孩子們理想中的教師。
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幸福可能是你生病時學生親切的問候;你抱著作業去辦公室時,學生接過來的那一瞬間;中午打飯時,學生覺得你辛苦了特意給你多打的幾塊肉……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總是來源於許多小事,當然我們自己收穫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髮現幸福。透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幸福可能很簡單,老師的一句誇讚,同學之間的幫助,測試卷優異的分數……如今雖然我們收穫了幸福,但是卻不能忘了給別人帶去幸福。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幸福,給家人、朋友和老師製造幸福,成為一個大家喜愛的孩子,也讓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