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20篇)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

  老師們自學新課標,認真研讀,仔細思考,勤於反思,將自己收穫的感悟和心得體會付諸筆端,展現了老師們對新課標學習的熱情和用新課標指導課堂教學的決心。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20篇)給大家參考!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

  我所要說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確實學到了一點東西,所以說我今天就是進步的。

  拋開張主任的開篇語和賀老師的新課標解讀不談,我只想說一說我看到的那一節課。

  先來說說這位老師,王延安,一位42歲的小學教師,依然能夠站在這樣一方講臺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摯愛,我覺得很難能可貴。他的幽默,他的言談,他對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證明他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再來說說他的課,當然,作為晚輩,我很榮幸能聽到他的這節課,自知也沒有什麼資質給他談課,只是出於學習和共同進步的目的,有句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相信這句話王老師做到了。

  在他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虛設的學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師生評價,從王老師的課堂上我更深體會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真諦。

  或許我們這些80後、90後的年輕教師就是缺乏王老師身上的一點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具體我也說不上來,是對教育的那份熱愛?是對孩子那顆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種幽默?是對自己業務水平的不斷攀登?是當年考大學的那股衝勁?是……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我參加市教育局小學數學新教材、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透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透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3

  十分有幸參加了本次江蘇省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師網路培訓,本人認真研讀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xxxx年版),開闊了視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體驗。《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認識事物、學習數學的基本依據,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透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沉澱,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觀察、重操作,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體驗性經驗。其次要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地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學生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下面本人就結合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進行淺淡。

  例如,數軸的認識,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學舉一個箭頭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學作為原點位置,把o寫在大卡片上,掛在相應的同學的胸前。各人代表數軸上不同的整數點。由教師發出-3,1、大於2的數等指令,符合教師指令的同學要舉手,比賽各個小組的正確性高低。學生透過扮演實數,合作成數軸這一遊戲,既掌握了知識,對數軸的數和點有了深刻的瞭解,又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這節課時,本人先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配合演示,給學生視覺的刺激。整個過程不是僅僅為了回憶,而是透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讓學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求面積的方法,從而獲得新知。這樣發揮了知識的遷移作用,促進知識內化,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

  多讓學生參與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遠比我們老師口頭說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師應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活動,這是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的前提和核心。沒有經歷數學活動,就談不上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4

  20xx年版新課標在“前言”部分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可見,數學教育需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把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四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整體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要有新方法。在數學學習中應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這是因為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獲得的,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如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中的教材中的“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都是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關鍵適時引導,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透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同時,教師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師生雙方在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會生成一些新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把握,因勢利導,使教學活動收到更好的效果。

  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教師應加強學習,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注重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有效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和業務素質,勇於面對新課程的挑戰,適時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學生就能輕鬆愉快地學好數學。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5

  一、新教材的編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學習環境和學習心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消化知識。比如,一年級數學新教材的第一單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單元合併而來,第二單元是從一年級下冊抽出來的,這樣的編輯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準備性,也考慮了學生假期剛結束的實際情況,有助於孩子們更好地接收新知識。

  同時新教材注意前後知識的練習和滲透,練習時既有前面知識的鞏固,又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形成知識滲透。如20以內加減法,就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的編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視知識的整理和複習。

  新教材要求我們培養學生整理和複習知識的意識和方法,給予學生一定的線索,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整理和複習的能力,如:學會建知識樹、知識鏈等,將所學知識系統地分析出來,而不是將複習課上成單純的練習課。

  三、新教材對解決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課標中,關於解決問題增加了兩個能力要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數學思維找到生活中的數學關係,再根據所學知識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新教材的編排還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不要過分注重結果的正確性,還應重視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的體驗。在解決問題時,要側重檢驗、回顧環節,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維,同時讓孩子勇敢的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數學語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解決問題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新教材既要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過程,既要學習水平,也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課本內容中,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一個版塊(成長小檔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整理和複習,同時進行學過新知識後情感方面的表達,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材最後邊還有一個學期自我評價,不要放在期末自評,要定期開展,讓學生髮現學習中的自我,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五、新教材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

  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為只有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生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數學和我們緊密化,由抽象轉變為形象具體,不僅有利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有利於促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數一數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數一數教室裡的裝置,分一分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整理自己的書包等,不但知識學到手,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人教版數學新教材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6

  肇慶市中小學教師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全員培訓工作從20XX年3月開始進行。根據上級的培訓安排,本人線上觀看新課標、新教材專家解讀影片,並在線進行學科研討。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也與各學科一樣有序地進行。透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收穫也很大,體會更深。

  我們知道,本次修訂的課標是針對第一個十年存在的諸多問題做出了比較明確的修正。修訂後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這次修改,在保持原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各方面不同意見,力求更加完善、和諧。例如,對於什麼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改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基本理念方面,將原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數學課程的目標定位上,《標準》作了“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兩能”轉化為“四年的重要調整,即: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要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目標的整體的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它對學生全面、持續、和詣發展有著重要意思。

  十年的課程改革過去了,個人認為:課標很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貫徹和落實,但客觀地看,起色不大,和期望差距還是很大的。為此,這次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將“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核心概念抽取出來並單獨提出,意在進一步強化,以期引發廣泛重視,並付儲切實有效的行動,產生根本性改變。此次培訓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善於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勇於創新,積極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7

  本次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一、此次學習不但告訴我們“什麼”,而且結合例項,告訴我們“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重在提升我們實際的教學本領。

  二、此次學習使我們全面瞭解了小學不同學段、內容的特點,為科學施教找到了“指南針”。

  小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培訓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例項,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徵;為我們深入文字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

  三、此次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新”教育全面貫徹實施奠定了基礎。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徵博引,特別是列舉了大量的課堂例項,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指”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新課標理念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中心”、“兩性質”、“三維度”,即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數學,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國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析、詮釋無不緊扣新課標理念,讓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學習後無不對新課標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豐實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數學教學的精神實質,為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8

  透過兩天緊張的學習,雖然時間短暫,沒有全面領會新課標的精髓,但點滴聆聽,學習中,感悟頗深。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得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的轉變是不可能的。下面談談本次培訓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要重視數學思想史的介紹。

  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的功能,使學生學習到數學家們探索和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的巨大價值。如小學階段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圓周率的推導、素數理論的建立等等、等等。

  二、要倡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未來的數課程將力求形成“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現代數學觀念和。“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為引導學生學習某個問題,必須精心設計出關於教學內容的問題系列,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性的思維活動,設定的問題,要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分析並解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功地學到知識,而且學到統攝知識的,從中讓他們發現數學真理的奧妙和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重點突出基本的的介紹和滲透。

  我已有近三十年的教學經驗,較詳細地瞭解義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深感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滲透以下幾種型別的:

  1、宏觀型的如抽象概括、化歸、數學模型、數形結合、方程與函式、歸納猜想等;

  2、邏輯型的如分類、類比、完全歸納、反證法、演繹法、特殊化等;

  3、技巧型的如換元法、配方法、待定係數法等。

  在過去十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不斷在摸索,不斷在反思,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透過學習,我們又會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我們緊跟著新課標、新理念,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總之,面對新課標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想辦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9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0

  從數學新課標中,我們發現數學課標中要求並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並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絡;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在課標中同時強調促進學生全面、全體、長久持續地發展。所以數學課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數學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之外,就是要求實行人的教育,這與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一致的,所以數學課程的改革就是加強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功能,加強數學學科的學科育人功能。具體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並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四、初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們可透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透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總之,透過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1

  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透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四、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絡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2

  透過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際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瑰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目的。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加之自己工作中的實踐經驗總結,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

  一、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悅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透過學習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還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使靜態的畫面動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

  二、啟發學生多元化思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允許各抒己見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說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於他們不同的想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三、在準確把握新教材思想的基礎上,靈活多樣的運用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和運用教材中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和綜合實踐結合起來,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進取和創新的過程,只有充分領悟教材思想並加以靈活運用,採取不同的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培養出新型人才。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3

  教研組舉辦活動時,全體數學教師重新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透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著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一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4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裡,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程序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5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6

  透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7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小學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透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標的講讀,我對小學數學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8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後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遊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透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進行新課改。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9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此次培訓,學習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數學服務於生活,從學習中捕獲一些與社會生活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要點為:

  1.圖形與幾何

  在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主要內容有:圖形的性質和分類;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 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圖形中抽象出幾何框架,如何抽象出來,就要從實際的物體出發,不要讓學生憑空抽象,而是從具體的事物中去抽象,之前應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

  另一方面,根據所給定的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或者根據語言描述再透過想象畫出圖形等。 這是化抽象為具體,如果學生這兩種功能可以互相轉化,說明他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很強了,隨著社會的發展, 這是一個大趨勢,要不斷的拓寬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建設的需要。

  2.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雖然它在課堂上的佔有量是很少的,但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的思維一個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釋放的放鬆那緊繃的神經,積極快樂的參加到實踐活動中來。

  綜合說明了問題情景的綜合性,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學科,跨度比較大,而實踐主要是學生要求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來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

  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要點,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學生思考,合理的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索過程,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成果。

  這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有益處的,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和內涵,力求在我的教學中無限放大它的實際存在性,力求讓我的課堂也充滿著濃濃的新課程情懷。

  2022版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0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對學生創新效能力的培養。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結合學科特點,充分、合理的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敢於讓學生提問,敢於讓學生髮言,敢於讓學生講盡興,敢於讓學生表現自己,敢於讓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要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合作型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探求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問題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包辦代替,絕不能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形成。

  實施新課改必須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已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透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扳,不利學生的發展,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而新課改要求在評價學生時,不是隻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要科學、全面、客觀,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充分提高自身素質,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駕御課堂的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能力,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