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陽斐傳》的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北齊書·陽斐傳》的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原文

  陽斐,字叔鸞,北平漁陽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贈幽州刺史。孝莊時,斐於西兗督護流民有功,賜爵方城伯。歷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廣平王開府中郎,修《起居注》。

  興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於梁梁尚書羊侃魏之叛人也與斐有舊欲請斐至宅三致書斐不答。梁人曰:“羊來已久,經貴朝遷革,李、盧亦詣宅相見,卿何致難?”斐曰:“柳下惠則可,吾不可。”梁主乃親謂斐曰:“羊侃極願相見,今二國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復論彼此?”斐終辭焉。使還,除廷尉少卿。

  石濟河溢,橋壞,斐修治之。又移津於白馬,中河起石潬,兩岸造關城,累年乃就。東郡太守陸士佩以黎陽關河形勝,欲因山即壑以為公家苑囿。遺斐書曰:“當諮大將軍,以足下為匠者。”斐答書拒曰:“當今殷憂啟聖,運遭昌歷。故大丞相天啟霸功,再造太極;大將軍光承先構,嗣績丕顯。國步始康,民勞未息。誠宜輕徭薄賦,勤恤民隱。《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樹,未足盡其意;下輦成宴,詎能窮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財用,剝生民之髓腦。是故孔子對葉公以來遠,酬哀公以臨民,所問雖同,所急異務故也。相如壯上林之觀,揚雄騁羽獵之辭,雖系以隤牆填塹,亂以收罝落網,而言無補於風規,只足昭其愆戾也。”

  尋轉尚書右丞。天保初,除鎮南將軍、尚書吏部郎中。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顯祖親御六軍,北攘突厥,仍詔斐監築長城。作罷,行南譙州事,加通直散騎常侍、壽陽道行臺左丞。遷散騎常侍,食陳留郡幹。未幾,除徐州刺史,帶東南道行臺左丞。乾明元年,徵拜廷尉卿,遷衛大將軍,兼都官尚書,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書,以本官監瀛州事。抗表致仕,優詔不許。頃之,拜儀同三司,食廣阿縣幹。卒於位。贈使持節、都督北豫光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中書監、北豫州刺史,諡曰敬簡。子師孝,中書舍人。

  譯文

  陽斐,字叔鸞,北平漁陽人。父親陽藻,北魏時曾任建德太守,死後追幽州刺史。孝莊帝時,陽斐在西兗督管安護流民有功,被賜方城伯。歷任侍御史,兼任都官郎中、廣平王開府中郎,負責修撰《起居注》。

  興和年間,被任命為起部郎中,兼任通直散騎常侍,出使梁國。梁國尚書羊侃,是從北魏叛變過去的,與陽斐曾有交往,想請陽斐到家中相會,多次寫信相邀,陽斐都沒有回應。梁國有人勸說:“羊侃到梁國已經很久了,北魏已經被新朝所取代,像李、盧等人也都去過羊侃家中,你又何必這樣為難他呢?”陽斐說:“柳下惠可以做這種事,但我卻不能做。”梁帝親自勸他說:“羊侃極想見你,如今我們兩國和好,天下一家,怎麼能再分彼此呢?”他最終還是推辭沒有前去。出使回來,任廷尉少卿。

  黃河在石濟決堤,把橋沖壞了,陽斐負責治理黃河,把渡口移到白馬,在河中間築起石灘,兩岸修起關城,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完成。東郡太守陸士佩認為黎陽是關河形勝之地,想靠山就水修造皇家園林。他給陽斐寫信說:“我將與大將軍商量,讓你主持這件事。”陽斐回信拒絕說:“國家經歷了很多憂患,正要開啟聖明。使國家昌盛。大丞相順承天命開創霸業,建立了大齊;大將軍繼承祖先的功績,逐步發揚光大。國家剛剛走上康莊大路,百姓的勞役仍不能減緩,此時應該輕徭薄賦,撫卹民生疾苦。《詩經》上不是說嗎:‘百姓辛勤勞作,或許可以達到小康,施恩給中原的人民,以安撫四方。’古代帝王也有圈定山水的,還不能滿足他們的心意;下了車輦擺起宴席,又怎能盡情表達情懷。都是浪費天地間的財物,剝奪百姓的血汗。所以孔子在回答葉公時說要招來遠方的人,回答哀公時又說要治理好自己的百姓,問的問題雖然相同,急於處理的政務卻並不相同。司馬相如稱頌上林的壯觀,揚雄讚美帝王出獵場面的浩大,雖說有推牆填溝,收起網罘的話,但他們的言辭終究無益於諷諫勸規,只會促成帝王的錯誤。”

  不久改任尚書右丞。天保初年,任鎮南將軍、尚書吏部郎中。因為公事被免官,過了很長時間,任都水使者。顯祖統領六軍,向北進攻突厥,下令陽斐修築長城。任務完成後,行南譙州事,加通直散騎常侍、壽陽道行臺左丞。升任散騎常侍,享受陳留郡幹祿。時間不長,任徐州刺史,帶東南道行臺左丞。乾明元年,徵入任廷尉卿,改任衛大將軍,兼都官尚書,行太子少傅。又調任殿中尚書,以本官去瀛州檢查。他向皇帝上表章要求辭官,承蒙皇上優待沒有允許。不久任儀同三司。享受廣阿縣幹祿。死於任上。贈使持節、都督北豫州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中書監、北豫州刺史,謐號敬簡。兒子陽師孝,任中書舍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