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文言文及其翻譯
紙上談兵文言文及其翻譯
紙上談兵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紙上談兵文言文及其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趙括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註釋】
(1)少時;小時候。
(2)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3)以天下莫能當:認為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
(4)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良將。
(5)難:駁倒。
(6)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
(7)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
(8)趙:趙國。
(9)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深溝高壘的防禦戰。後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10)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
(11)坑(kēng):活埋。
(12)嘗:曾經
(13)卒:步兵,士兵
(14)將:使......為將,使動用法
(15)佯:假裝
【原文翻譯】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計程車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殺死,並把屍體堆積起來。
相關練習
【小題1】用些線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a.王以/為何/如其父b.王/以為/何如其父c.王/以為何/如其父d.王/以為何如/其父
【小題2】解釋文中劃線的字(2分)
(1)、使趙不將括即已()(2)、及括將行()
【小題3】說說"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的意思(2分)
【小題4】從文中可以看出趙括是個怎樣的人?(2分)
【小題5】讀了這段文字你獲得了一些什麼啟示呢?(2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1】(1)、以......為將(2)、等到
【小題1】(趙括)曾經和他父親趙奢談論軍事,趙奢不能難住他,然而(趙奢)並不讚美他。
【小題1】只會誇誇其談、沒有真才實學、貪圖錢財(或貪圖小利)等
【小題1】例如:
(1)、成功來自於生活實踐,讀死書或死讀書行不通。
(2)、做人必須踏踏實實,不能光說不練,只會誇誇其談的人是不會有真才實學的。
(3)、做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書本知識。
(4)、從趙王做決定可以看出,為人為事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有益建議。
解析
【小題1】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b正確。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學生透過感知文字內容,繼而理解文字的中心主題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
【小題1】只要觀點正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其他習題
1.(1)比喻逃脫不了的人或動物。()
(2)比喻在危急關頭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
2.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本文談談自己的感想!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紙上談兵》閱讀答案:
1.甕中之鱉;孤注一擲。
2.我不完全同意,因為我們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自己動手實踐才行。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實踐才能出真知。
3.趙括曾經和他的父親談兵事,他的父親不能駁倒他,卻不說(趙括)善於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