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讀後感

《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讀後感1

  “對於需要一點語文訓練和寫作修養的人,他的文章確實堪稱典範。”著名文學家、教育學家葉聖陶如是評朱自清。你可能不需以寫作為生,但一手好文采將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別樣色彩,聽朱自清講文學,提升你的文學修養。

  《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整理朱自清有關文學的論述,涉及古今多種體裁,其獨到的文學解讀,為讀者瞭解和欣賞中國文學助力。對於“什麼是文學”這個哲學性問題,大家都願意知道,願意回答,但作者說“也許根本不會有定論,因為文學的定論得根據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是隨時代演變,隨時代堆積的。因演變而質有不同,因堆積而量有不同”。文中提到胡適之先生也曾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學”,“界說”一說,仔細切實,是文學實踐和精神總合一席華衣,中華古今之文學流意於字義,感念於內心,再結合古代文體發展和英國德萊登思想對比,我們大概能夠理解胡適之先生的文學意念,點頭說如此如此。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自清的“論書生的酸氣”,一介書生,正因為清高,常常被人們嘲諷,冠以“書呆子”“迂腐”等扎眼詞語,亙古恆今書生認知被固化了,書生過分執著於書本知識,墨守成規,於此落下了話柄。“寒酸”一詞也是形容書生的,本無尖酸刻薄之意,僅只表達文人失意失落之感,後來也被曲解字詞意義。作為新時代讀書人,對於從前對讀書人的曲解含義也是十分憤憤不平。朱自清先生說書生氣味酸在語調音調聲調,吱吱有聲,文縐縐。其實這才是古文該有的韻味。

  我反覆閱讀的《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全書由33個篇目組成,上至文學總概念,下到朱自清先生展現各個文學作品的獨到見解,用比喻、擬人,細膩深切地描繪,文字優美、意境幽清深遠或是用強勁有力的詞語解讀文學,讓人獲益匪淺。

《在詩文的河邊——朱自清談文學》讀後感2

  不要,我的家人也不要。即使讓我去撒謊,去偷,去騙,去殺人,上帝作證,我也不要再捱餓了。”在小說的後半部,她為了家人,不惜犧牲自己,堅強地擔負起了維護家族的責任,表現出了女性性格中的那種堅韌與勇氣,這讓我非常敬佩。無論深處多麼艱難的境遇,都要勇敢地去面對,一切都會過去,這是《飄》這部小說裡的`斯嘉麗給我最有意義的啟迪。

  《飄》這部小說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傾注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作品。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刻畫了多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充滿青春活力、能言善道、善於交際、任性、甚至稍有自私的斯嘉麗,聰明幽默、眼光獨到、圓滑又不失浪漫情懷的瑞德,正直勇敢、忠誠果敢的阿希禮,善良嫻熟的玫蘭妮等,每個人物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小說的主角斯嘉麗,她身上的優點很多,缺點也很明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當她遭遇到母親去世、父親精神失常、家園陷入幾近絕境等一系列打擊之後,作為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她內心深處卻激發出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她說道:“上帝為我作證,我是不會屈服的,我要度過這難關。我再也不要捱餓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