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談《周易》
朱自清談《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朱自清談《周易》,歡迎大家閱讀。
朱自清談《周易》
朱自清:《經典常談·周易第二》
在人家門頭上,在小孩的帽飾上,我們常見到八卦那種東西。八卦是聖物,放在門頭上,放在帽飾裡,是可以避邪的。辟邪還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夠因往知來,預言吉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課的,都用得著它。他們普通只用五行生剋的道理就夠了,但要詳細推算,就得用陰陽和八卦的道理。八卦及陰陽五行和我們非常熟悉,這些道理直到現在還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信仰,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覺之中教這些道理支配著。行人不至,謀事未成,財運欠通,婚姻待決,子息不旺,乃至種種疾病疑難,許多人都會去求籤問卜,算命看相,可見影響之大。講五行的經典,現在有《尚書?洪範》,講八卦的便是《周易》。
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另一個傳說卻說不是他自出心裁畫的。那時候有匹龍馬從黃河裡出來,揹著一幅圖,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著描下來罷了。但這因為伏羲是聖人,那時代是聖世,天才派了龍馬賜給他這件聖物。所謂“河圖”,便是這個。那講五行的《洪範》,據說也是大禹治水時在洛水中從一隻神龜背上得著的,也出於天賜。所謂“洛書”,便是那個。但這些神怪的故事,顯然是八卦和五行的宣傳家造出來抬高這兩種學說的地位的。伏羲氏恐怕壓根就沒有這個人,他只是秦、漢間儒家假託的聖王。至於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後才有的。商民族是用龜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兇,他們先在甲骨上鑽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經火,有裂痕,便是兆象,卜官細看兆象,斷定吉凶;然後便將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問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這便是卜辭。卜辭裡並沒有陰陽的觀念,也沒有八卦的痕跡。
卜法用牛骨最多,用龜甲是很少的。商代農業剛起頭,遊獵和畜牧還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時牛骨頭不缺少。到了周代,漸漸脫離遊牧時代,進到農業社會了,牛骨頭便沒有那麼容易得了。這時候卻有了筮法,作為卜法的輔助,筮法只用些蓍草,那是不難得到。蓍草是一種長壽草,古人覺得這草和和老年人一樣,閱歷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所以用它來佔吉凶。筮的時候用它的杆子,方法已不能詳知,大概是數的。取一把蓍草,數一下看到什麼數目,看是奇數還是偶數,也許這便可以斷定吉凶。古代人看見數目整齊而又有變化,認為是神秘的東西。數目的連續、迴圈以及奇偶,都引起人們的驚奇。那時候相信數目是有魔力的,所以巫術裡用得著它。——我們一般人直到現在,還嫌惡奇數,喜歡偶數,該是那些巫術的遺蹟。那時候又相信數目是有道理的,所以哲學裡用得著它。我們現在還說,凡事都有定數,這就是前定的意思;這是很古的信仰了。人生有數,世界也有數,數是算好了的一筆帳;用現在的話說,便是機械的。數又是宇宙的架子,如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象(01)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筮法可以說是一種巫術,是靠了數目來判斷吉凶的。
八卦的基礎便是一、二、三的'數目。整畫“一”是一;斷畫一是二;三畫疊而成卦是三。這樣配出八個卦,便是乾、兌、離、震、艮、坎、巽、坤,是這些卦的名字。那整畫、斷畫的排列,也許是排列著蓍草時觸悟出來的。八卦到底太簡單了,後來便將這些卦重起來,兩卦重作一個,按照算學裡錯列與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裡的卦數。蓍草的應用,也許起於民間;但八卦的創制,六十四卦的推演,巫與卜官大約是重要的角色。古代巫與卜官同時也就是史官,一切的記載,一切的檔案,都掌管在他們的手裡。他們是當知識的權威,參加創卦和重卦的工作是可能的。筮法比卜法簡便得多,但起初人們並不十分信任它。直到《春秋》時候,還有“筮短龜長”的話(02)。那些時代,大概小事才用筮,大事還得用卜的。
筮法襲用卜法的地方不少。卜法的裡的兆象,據說有一百二十體,每一體都有十條斷定吉凶的“頌”辭(03)。這些是現成的辭。但兆象是自然的灼出來的,有時不能湊合到那一百二十體裡去便得另造新辭。筮法裡的六十四卦,就相當於一百二十體的兆象。那斷定吉凶的辭,原叫作繇辭,“繇”是抽出來的意思。《周易》裡一卦有六畫,每畫叫作一爻——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數的。繇辭有屬於卦的總體的,有屬於各爻的;所以後來分稱為卦辭和爻辭。這種卦、爻辭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紀錄,但和甲骨卜辭的性質不一樣。
從卦、爻辭裡的歷史故事和風俗制度看,我們知道這些是西周初葉的紀錄,紀錄裡好些是不聯貫的,大概是幾次筮辭並列在一起的緣故。那時卜筮官將這些卦、爻辭按著卦、爻的順序編輯起來的,便成了《周易》這部書。“易”是“簡易”的意思,是說筮法比卜法簡易的意思。本來呢,卦數既然是一定的,每卦每爻的辭又是一定的,檢查起來,引申推論起來,自然就“簡易”了。不過這隻在當時的卜筮官如此。他們熟習當時的背景,卦、爻辭雖“簡”,他們卻覺得“易”。到了後世就不然了。筮法久已失傳,有些卦、爻辭簡直就看不懂了。《周易》原只是當時一部切用的筮書。
《周易》現在已經變成了儒家經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還沒有注意這部書。孔子是不講怪、力、亂、神的。《論語》裡雖有“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但另一個本子作“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04);所以這句話是很可疑的。孔子只教學生讀《詩》、《書》和《春秋》,確沒有教讀《周易》。《孟子》稱引《詩》、《書》,也沒說到《周易》。《周易》變成儒家的經典,是在戰國末期。那時候陰陽家的學說盛行,儒家大約愛了他們的影響,才研究起這部書來。那時候道家的學說也盛行,也從另一面影響了儒家。儒家就在這兩家學說的影響之下,給《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種新解釋。這些新解釋並非在忠實的、確切的解釋卦、爻辭,其實倒是藉著卦、爻辭發揮他們的哲學。這種新解釋存下來的,便是所謂的《易傳》。
《易傳》中間較有系統的是彖辭和象辭。彖辭斷定一卦的涵義——“彖”是“斷”的意思。象辭推演卦和爻的象,這個“象”字相當於現在所謂“觀念”。這個字後來成為解釋《周易》的專門名詞。但彖辭斷定的函義,象辭推演的觀念,其實不是真正的從卦、爻裡探究出來的;那些只是作傳的人傅會在卦、爻上面的。這裡麵包含著多量的儒家倫理思想和政治哲學;象辭的話更有許多和《論語》相近的。但說到“天”的時候,不當作有人格的上帝,而只當作自然的道,卻是道家的色彩了。這兩種傳似乎是編纂起來的,並非一人所作。此外有《文言》和《繫辭》。《文言》解釋乾坤兩卦;《繫辭》發揮宇宙觀、人生觀眾,偶然也有分別解釋卦、爻的話。這些似乎都是抱殘守闕,彙集眾說而成。到了漢代,又新發現了《說卦》、《序卦》、《雜卦》三種傳。《說卦》推演卦象,說明某卦的觀念象徵著自然界和人世間的某些事物,譬如乾卦象徵著天,又象徵著父之類。《序卦》說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後的道理。《雜卦》比較各卦意義的同異之處。這三種傳據說是河內一個女子在什麼地方找著的,後來稱為《逸易》;其實也許就是漢代人作的。
八卦原只是數目的巫術,這時候卻變成數目的哲學了。那整畫“一”是奇數,代表天,那斷畫是偶數,代表地。奇數是陽數,偶數是陰數,陰陽的觀念是從男女來的。有天地,不能沒有萬物,正和有男女就有子處一樣,所以三畫才能成一卦。卦是表示陰陽變化的,《周易》的“易”,也便是變化的意思。為什麼要八個卦呢?這原是算學裡錯列與組合的必然,但這時候卻想著是永珍的分類。乾是天,是父等;坤是地,是母等;震是雷,是長子等;巽是風,是長女等;坎是水,是心病等;離是火,是中女等;艮是山,是太監等;兌是澤;是少女等。這樣,八卦便象徵著也支配著整個的大自然,整個的人間世了。八卦重為六十四卦,卦是複合的,卦象也是複合的,作用便是複雜、更具體了。據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一班聖人看了六十四卦的象,悟出了種種道理,這才製造了器物,建立了制度,耒耜以及文字等等東西,“日中為市”等等制度,都是他們從六十四卦推演出來的。
這個觀象制器的故事,見於《繫辭》。《繫辭》是最重要的一部《易傳》。這傳裡藉著八卦和卦、爻辭發揮著的融合儒、道的哲學,和觀象制器的故事,都大大的增加了《周易》的價值,抬高了它的地位。《周易》的地位抬高了,關於它的傳說也就多了。《繫辭》裡只說伏羲作八卦;後來的傳說卻將重卦的,作卦、爻辭的,作《易傳》的人,都補出來了。但這些傳說都比較晚,所以有些參差,不盡能像“伏羲畫卦說”那樣成為定論。重卦的人,有說是伏羲的,有說是神農的,有說是文王的。卦、爻辭有說全是文王作的,有說爻辭是周公作的;有說全是孔子作的。《易傳》卻都說是孔子作的。這些都是聖人。《周易》的經傳都出自於聖人之手,所以和儒家所謂道統,關係特別深切;這成了他們一部傳道的書。所以到了漢代,便已跳到六經之首了(05)。但另一面陰陽八卦與五行結合起來,三位一體的演變出後來醫卜、星相種種迷信,種種花樣,支配著一般民眾,勢力也非常雄厚。這裡面儒家的影響卻很少了,大部分還是《周易》原來的卜筮傳統的力量。儒家的《周易》是哲學化了的;民眾的《周易》倒是巫術的本來面目。
註釋:
(01)二語見《易?繫辭》。太極是混沌的元氣,兩儀是天地,四象是日月星辰。
(02)《左傳》僖公四年。
(03)《周禮?春官?太卜》。
(04)《古論語》作“易”,《魯論語》作“亦”。
(05)《莊子?天運篇》和《天下篇》所說六經的次序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到了《漢書?藝文志》,便成了《易》、《書》、《詩》、《禮》、《樂》、《春秋》了。
【參考資料】顧頡剛《周易爻辭中的故事》(〈古史辯〉第三冊上)。李鏡池《易傳探原》(同上)。餘永梁《易卦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同上)。
朱自清. 經典常談. 北京:中華書局,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