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唐詩《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的作者是孟浩然,也是精彩絕倫。下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作者:唐·孟浩然
吾觀鷦鷯賦,君負王佐才。
惜無金張援,十上空歸來。
棄置鄉園老,翻飛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遲迴。
【註釋】
1、丁大鳳:浩然同鄉友,行大,故稱丁大鳳。進士赴舉:赴進士科的考試。觀此題“呈張九齡”及詩中“故人今在位”語,知此詩當寫於開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之間(參見卷三六張九齡小傳)。
2、負:懷有。王佐才:《漢書·董仲舒傳》:“贊曰: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才,雖伊呂無以加”。
3、“十上”句:用蘇秦事。
4、禰衡(鸚鵡賦》:“顧六翩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
5、岐路:岔道。“岐”、“歧”通。遲迴:遲疑徘徊。(《後漢書·鄧彪傳》:“故昔人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鮑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迴。”
拓展閱讀:《湞陽峽》張九齡
湞陽峽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賞析】
湞陽峽,是湞水中的一個峽谷,湞水源出江西省信豐縣,流經張九齡的故鄉曲江。
這首詩描寫在故鄉峽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首聯寫峽谷的狹窄、深邃。詩人駕著小船,曲曲折折地穿過峽谷,緊緊地挨著山壁前進。頷聯兩句,分別寫峽谷的山和水。溪水那麼綠,綠得昏暗發黑。儘管未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陣陣寒意。峽谷兩面高山綿延,森林茂密,濃蔭把日光遮蔽了,所以晴天也顯得陰森森的。如果說頷聯描寫山水,是著重表現峽谷的清幽;那麼頸聯集中寫山,則是旨在描繪峽谷的壯麗。峽谷內,千尋峭壁,相對屹立;山上層林盡染,五色繽紛。清幽而壯麗的.自然景緻,使詩人內心生出一種悠遠的情思,驚喜地感嘆天地、大自然創造孕育萬物之心,真是深不可測。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卷一中說:“唐初五言古漸趨於律,風格未進。陳正字(子昂)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九齡)繼之,詩品乃醇。”張九齡繼陳子昂之後,大量運用五言律詩描繪山水,語言省淨,清新含蓄,平仄和諧,粘對合律。大多數山水詩都能創造出情景交融、清遠渾成的藝術意境。作為盛唐詩壇上年歲較長的一位詩人,張九齡在致力於寫陳子昂式的《感遇》詩的同時,精心創作了數量豐富的山水詩,成為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派的一位先導者。正如明人胡震亨所說:“張子壽(九齡)首創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張九齡的這首《湞陽峽》,就體現了他的山水詩景色清麗,文字洗練、意境清遠這一個“清”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