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閱讀答案

曾鞏《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閱讀答案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是曾鞏的一篇文言文章。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了曾鞏《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

  曾鞏

  君諱逵,字仲達,家晉陽。其譜雲:隋文中子通之後,唐季避亂家濮陽,故今為濮陽人。

  君幼學於母史氏,聰警絕人.及長,學於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午及選士第,為廣濟軍司理參軍,母喪去。姜遵知永興軍府事,取君主萬年簿。萬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失去舊弊。王文康公代遵.與安撫使王沿、轉運使李皺皆薦君宜令萬年,詔特以為試秘書省校書郎知縣事,後不得為例。晏殊為三司使,奏君為三司檢法官。李諮代殊,會天聖十年掖庭火,諮任公具材用治宮室,五日而用足。仁宗聞而嘉之,遷秘書省著作佐郎。新都里胥捕罪人殺之,獄具半死,君求得其情,為奏讞,里胥得不死,蜀人以為德。

  八為開封府推官,賜緋衣銀魚。府史馮士元家富,善陰謀,廣市邸舍女伎,以嗡諸貴人,一時多與之親。會士元有罪繫獄,君治之,競其事,及諸貴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謂君禍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惡人耳。”出為湖南路轉運使,蠻人歸附。遷尚書祠部員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揚州、江南西路轉運按察使,遷尚書刑部員外郎,按知洪州卞成抵其罪,改荊湖北路轉運使。初,諫官李京嘗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監鄂州稅,聞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諭之日:“前事君職也,於吾何負哉?”卒與之歡甚。京死,又力周家,而奏官其子。

  改河東轉運使,賜紫衣金魚,坐小法,知光州,逾月遷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徐州,是時山東大飢。君所活數萬人,收遺骸為十二.冢葬之,亦數萬.遷尚書刑部郎中,浚渠為水利,又開新河通漕,公私便之。熙寧五年終於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君為人志臆廣博,好智謀奇計,欲以功名自顯,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遠近皆震。然當是時,天下久平,世方謹繩墨,蹈規矩,故其材不得盡見於事,而以其故,亦多齟齒,至老益萬。然君在撼頓顛囊(zhi,跌倒)之中,志氣彌厲,未嘗有憂戚丕堪之色,蓋人有所不能及者也。(選自《曾鞏集》,有刪節)

  5、對下列句予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季避亂家濮陽季:朝代末年

  B、新都里胥捕罪人殺之,獄具當死當:判處

  C、按知洪州卞成抵其罪按:依照

  D、君要諭之曰要:約請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王逵為官有方的一組是(?分)

  ①君行令事,大去舊弊②公具材用治宮室,五日而用足

  ③君笑曰:“吾知去惡人耳。”④山東大飢,君所活數萬人

  ⑤欲以功名自顯⑥所至威令大行,遠近皆震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逵聰慧機敏,好學上進,不僅得到姜遵的任用,還得到王文康等多人的推薦,皇上也破例任用他主持地方事務。

  B、雖不止.次因小錯而觸犯刑法獲罪,但王逵才華出眾,曾經讓南方少數民族歸順,也不止一次受到過朝廷的優厚賞賜。

  c、李京曾經上奏彈劾王逵,因此事被放逐為鄂州稅監,聽說王逵擔任轉運使,稱病不出,但王逵不計前嫌,與之相處甚歡。

  D、王逵志趣胸懷寬廣博大,不願無所作為地度過一生,但在那個時代,天下持久太平,世人謹守法度,他的才能不能完全從行事中顯現出米。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士元有罪繫獄,君治之,競其事,及諸貴人。(4分)

  (2)又力周京家,而奏官其予。(3分、

  (3)志氣彌厲,未嘗有憂戚小堪之色。(3分)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閱讀答案

  5、C(按:查辦)

  6、A(③表現其不畏權貴;⑤表現其志意廣博)

  7、C(李京被放逐為鄂州稅監並非因彈劾王逵)

  8、(1)恰逢馮士元有罪被網禁於牢獄,王公懲處他,追究這件事,牽扯到這些顯貴之人(關鍵處;繫獄、治、竟、及)。(2)(王公)又盡力接濟李京一家,並且上奏朝廷讓李京的兒子做官(關鍵處:力、周、官)。(3)志向氣節更加堅定,不曾有憂愁悲傷、不能忍受的'神色(關鍵處:彌厲、憂戚、不堪)。(評分要求:每個關鍵處1分;關鍵詞語正確,關鍵詞語所在句子大意正確,才能

  得分,否則該點不得分。)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誌銘》譯文:

  王公,名逵,字仲達,家住晉陽。王氏家譜上說:他們家族是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後人,唐代末年因躲避戰亂而移居濮陽,所以現在是濮陽人。

  王公年幼時跟從母親史氏學習,聰明機警,超群出眾。等到年長,求學於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考中進士,做廣濟軍司理參軍,因母喪離職。姜遵掌管永興軍府事務,選用王公做萬年縣主簿。萬年縣令被免官後,王公兼攝縣令之職,大除舊弊。王文康(注:王文康,王曙,字晦叔,諡文康)接替王遵(職位),與安撫使王沿、轉運使李舷都舉薦王公,認為他適合做萬年縣令,皇帝下詔特地讓他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的身份掌管萬年縣事務,但今後不可以再這樣做。晏殊做三司使,向皇帝上奏,讓王公做三司檢法官。李諮接替晏殊(職位),適逢天聖十年掖庭宮火災,李諮就任用王公備辦材料修建宮室,只用了五天資財就已齊備。仁宗聽說這事後嘉獎他,升任他為秘書省著作佐郎。新都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抓捕有罪者時把他殺了,罪案已定(案件具結),判處死罪,王公得到了這個情況,上報案情,里胥得以不死,蜀人認為他仁德。

  入朝任開封府推官,受賜緋衣銀魚。府史馮士元家裡富有,善於暗中謀劃,買來很多客店歌女,用來利誘顯貴之人,一時間很多人與他親近交往=恰逢馮士元有罪被囚禁於牢獄,王公懲處他,追究這件事,牽扯到這些顯貴之人,因為這個緣故,冒犯了顯貴,他們大多疏遠了王公。有人說他禍患從此開始了,王公笑著說:‘‘我認為遠離了惡人。’’出京做湖南路轉運使,南方少數民族歸順。任尚書祠部員外郎,因小錯而觸犯刑法獲罪。主管虔州、池州、福州、揚州江南西路轉運按察使事務,後任尚書刑部員外郎,查辦洪州知州卞鹹使他抵償其罪,改任荊湖北路轉運使。

  當初,諫官李京曾經上書陳說王公某事,到這時,李京因為進諫之事被放逐為鄂州稅監(督察鄂州稅務),聽說王公到此,上書稱病,閉門不出。王公約請並告訴他說:“以前的事情是出於你的職責,對我有什麼對不起的呢?’’終於同他密切交好。李京死後,王公又盡力接濟李京一家,並日寒朝廷讓李京的子做官。

  改任河東轉運使,受賜紫衣金魚,因小錯而觸犯刑法獲罪,主持光州事務,一月後升任尚書兵部員外郎,主持徐州事務。這時山東大飢,王公救活的百姓有幾萬人;收集遺骸,修建十二座墳墓埋葬起來,也有幾萬人。升任尚書刑部郎中,疏通溝渠,興修水利,又開挖新河,開通漕運河道,公家和百姓對此都感覺便利。熙寧五年逝於私第,享年八十二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