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內容評述

《再別康橋》內容評述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校劍橋大學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下面是,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全詩共寫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寫康橋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裡的豔影、軟泥上的清荇、榆蔭下的一譚,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大自然的畫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橋美得如同“西天的雲彩”。事實上,康橋的自然景觀固然美,但並非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這種景色在英國、在歐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麼詩人為什麼會有獨鍾、深深眷戀呢?恐怕有兩個原因。第一,康橋之美是與詩人在此生活過的美好青春回憶交融在一起的,並因詩人必須離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價值。第二,康橋是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自然景觀因人文氛圍而更顯其美。因此,詩人描畫的自然美的背後有知識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康橋在詩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徵,也是詩人信念與理想的象徵。總之,康橋之美不能單從自然景物的客觀方面去理解,他應該是客觀景物與詩人個人經歷、主觀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種契合。

  其次是寫出了詩人的心緒之亂。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中,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衝突。當然,這種紛亂的思緒在詩中的表現是透過意象的象徵和暗示的語言含蓄的表達的。“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豔影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心頭的感覺是波動盪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靜。“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彩虹是詩人“理想”即“夢”的象徵,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澱”,這是詩人心緒之亂的主要投射的象徵性寫照。結合詩人對中國現狀的不滿、反感與消沉的思想情緒,可以體察到他那種熱情衰退、理想幻滅、愁思欲罷不能、情懷欲舒難展的心緒。

  再次是寫離別之悵,康橋曾寄託著詩人多少美好的回憶,多少甜蜜的夢想,多少青春的歲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問中所說的:“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種甜蜜的洗禮,……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界是康橋幫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一句話,康橋是詩人知識啟蒙和精神承認的地方。由此,再別康橋,那種惆悵迷惘之感,那種孤寂悽然之情,油然萌動於其心而難以解脫。所以,“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個曾有過熱血沸騰之時的戰士,曾在“五四”的戰旗下宣傳過西方人道主義原則、主張個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擊過封建軍閥統治、吐露過對勞動大眾的情感和對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詩人,在信仰難以實現、挫折接踵而來的階段,那和布林喬亞的軟弱性的.暴露,那種知識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緒的萌動,人們是可以體會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別、眷戀與追憶之中,嘆息著對中國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夢的破碎的悲觀,這正是《再別康橋》中貫穿始終的情調。

  《再別康橋》藝術賞析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豔麗。“物”與“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豔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雲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盪漾、漫溯等又呈現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在這裡,“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康橋的波光豔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拓展閱讀:讀《再別康橋》有感

  記得這樣一段話:有情未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無情未必就是決絕,記得初見時彼此的微笑就好。

  當電腦裡的歌曲播放到林宥嘉的《再別康橋》時, 我想起了那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詩人徐志摩在那美麗的康橋上與才華橫溢林徽因的邂逅,從此她的心中有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他是她心中的最美,多麼的美好,只是可能月老系錯了姻緣線,或許上天跟她們開了次玩笑,又或許她們把前世那些次的回眸都換於了今生的擦肩而過,她們之間的紅線總是斷了一截,在紅塵中繞來繞去,終究還是散了。

  蒼蒼碧落,青蔥歲月,慢慢紅塵。曾經的浪漫,曾經的美好,曾經滄海桑田,都在絢麗寂靜中盛放,歸為片片落花,落到泥下,來年護花。歸為片片白雲,翩然空中。

  當降珠仙子得知恩人下凡,便決定追隨而去,要用一生的眼淚償還他的甘露之恩,於是林黛玉報恩與賈寶玉初遇,相遇在那個封建腐朽的封建家庭。那為何葬花?人有情,花亦有情。原來葬花是因為思念。當白素貞得知恩人家住何方,變化身良家少女篷船借傘於許仙,要嫁於他報恩情,於是她們便邂逅於西湖篷船,從此結識相愛。然而好事多磨,最終水漫金山寺,終是情路坎坷,但甚是悽美,還是西湖初見最美啊。

  若人與人之間,始終都只如初見,那所有的往事可以微微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忘卻有過的無奈與悲痛。這是何等的美妙的人生境界。然而正如多愁善感的容若的詩一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人世間的人啊,常常是因為一些原因漸行漸遠,相愛的人白頭偕老舉案齊眉的很少。

  徐志摩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塵封的記憶,打開了林徽因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中尋求慰藉。梁思成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林徽因的現實生後和人生旅途。梁思成是近的,伸手可及,而徐志摩是遠的,然而他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同行,給以永感欠缺的東西。我們不能說林徽因什麼,因為自己的愛情自己知。

  但是不管怎樣,初見總是最美。康橋下的她們在月光下、在水影中若影若現。

  當我再次聽到《再別康橋》時,腦中想的卻已不是細膩的徐志摩和善感的林徽因在康橋的雲彩下初次邂逅了,浮現的卻是我的邂逅,只屬於我的你的邂逅,可能算不上邂逅吧,只是初見罷了。

  年華如沙在指隙間悄然流逝,點點散落在未明的塵世。看不透的世事,道不明的情愁,緣夢戀塵盡成灰,浮華如斯東逝水。一生短暫,又會留下幾多遺憾?前世的煙,今世的塵,多少晶瑩化成的雨,浮現出朦朧的容顏,點墨成畫,落筆成殤,伴夢一生飄搖;亦或許,遇見總是最美的意外…我遇見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