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廉政寓言小故事
短篇廉政寓言小故事
第一則飯碗
有個年輕人考上了公務員,如釋重負、欣喜欲狂。
任職報到的那天早上,不知怎的把飯碗打壞了,他懊惱不已,對著那個被打破的瓷飯碗說:
“我現在剛拿到‘鐵飯碗’,你就開始妒嫉了?要給我一點顏色看看?”
“這不能怪我!”那破瓷飯碗回答說。
“那麼,不怪你就得怪我了?”
“當然!你看看你自己吧,——剛考上了公務員就放棄了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後不管是什麼鋼鐵做成的飯碗也會砸碎的!”
第二則櫻花
櫻花盛開的時節,颳了一天的大風,櫻花的花瓣漫天飛舞,猶如紛飛的大雪,掉的到處都是,地上像鋪了一層薄薄的花毯。
這場“櫻花雪”後,那些櫻花樹頓失風采,瞬間結束了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光。它們哀嘆,詛咒,埋怨……。當它們發現附近那些松樹依然蒼翠、生氣蓬勃時,就驚異地問:
“面對這場大風潮,你們松樹為什麼還能保持原來的挺拔和俏麗?”
“因為——我們從不追求浮華的美好!”松樹們笑而答道。
第三則升官
某甲連升三級、青雲直上。
某乙連連嘆息,埋三怨四,逢人便說:“論鬍子,我比他長;論資格,我比他老;論身體,我比他棒;論學歷,我比高……他憑什麼比我幸運?還坐上了單位的'第一把交椅?”
他成天想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有一天,他神思恍惚地來到郊野,突然猛地擊掌三聲、仰天大喊:“天哪!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喊得行雲振盪,驚鳥四飛,山鳴谷應。
誰知天上真的有人答話了:“聽著,我是史蒂夫*喬布斯!你想當領袖人物嗎?就別做跟風者!記住:領袖人物和跟風者的區別,就是‘創新’二字!”
第四則地標
有個地方叫“三棵樹”,就是因為那裡有三棵挺拔高大的樹而出了名,成了這個地方的地標。
卻說另有一個地方到處是樹林,可是樹木再多、長得再高再大也沒有出名。
那地方的官吏想:我把這些樹林砍了變成農田,僅留下四棵大樹,將這裡更名為“四棵樹”,從此成為新地標,這也能讓自己出出名,留芳後世呢!
誰知,樹木被砍光了,從此這裡水土流失,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年年鬧災荒,那些官吏適得其反,遭人唾罵,成了遺臭後世的罪人。
第五則鬍子
主人用電動剃鬚刀刮鬍子,兩根鬍子逃之夭夭、喜不自勝。隔了三天,主人又用剃鬚刀刮鬍子時,它們又劫後餘生。這兩根鬍子歡天喜地,互相祝福。
一根鬍子說:“蒼天在上,咱倆可謂‘時也運也命也’!”
另一根鬍子也說:“所言極是,咱倆‘福大命大造化大’!”
沒料又過了三天之後,主人手拿著鏡子,一眼就發現了這兩根凸顯的鬍子,便對它們大喝一聲:“哈!你們今天還能逃過我的手心嗎?”
一根鬍子聽了魂飛魄散,急忙抗爭:“我命大命大命大……”
另一根鬍子聽了膽戰心驚,拼命大叫:“我福大福大福大……”
誰知主人卻充耳不聞,將電動剃鬚刀對準這兩根鬍子垂直按下,還不到一秒鐘,兩根鬍子便啞口無言,立刻不見蹤影。
第六則斷
有人討嫌黑色而偏愛白色。他以為黑色令人憂傷,會帶來厄運,斷定前景暗淡;白色讓人明朗,會引向光明,必定前程似錦。
有一次,他在野外發現了一窩白色的螞蟻,乳白剔透,像玉一樣可愛,就把它們帶回家裡放養起來。誰知幾年後,他的木樓倒塌了……
——不科學的主觀斷與麻木決策,或許就是災禍的源頭。
第七則正氣
由於山體滑坡,一棵樹被壓在一塊巨石下面直不起腰來,可是它的樹頭依然挺拔向上生長。有個行人見了好奇地問:
“你遭到這樣的不幸,為什麼還能向上生長?”
“因為我渾身充滿正氣。”那樹回答說。
“有了正氣就能向上生長嗎?”
“當然,”樹說,“有正氣就會產生正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頂住任何壓力,戰勝狂風暴雨,天天向上生長,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八則牙膏
漱口杯對一支看上去已用完了的牙膏說:
“你真幸運,要是別人,早已把你丟進垃圾筒裡了!”
“是啊!”牙膏欣慰地說,“物盡其用嘛!這下我可以完全徹底為人類服務了。”
“其實這也沒有多大意義和必要,他最多可以再用幾天。擠了又擠,再擠也擠也擠不出多少人民幣來!”
“人民幣倒是其次的,這可是一種好習慣呀!”
漱口杯笑著又說,“太摳門了吧!這個公務員收入也不錯,就這麼一點繩頭小利也不肯丟棄,愛撿這種小芝麻,將來的他會有出息嗎?”
“我倒不這麼看。”牙膏認真地說,“習慣把小事做好、做徹底、做完美的人才能做大事,他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第九則歪鏡
世上有不少標準和道理是歪的,有些鏡子也是這樣。在一個寬敞的大廳裡,放著一面高大的試衣鏡。有個女士拉著她丈夫的手說:
“我們也去照照鏡子,好嗎?”
“不好不好!”丈夫連連搖頭回答。
“這有什麼不好?”
“你沒有發現這鏡子沒有擺正,歪得那麼厲害嗎?”
“這有什麼關係?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即使在歪鏡前面,他的影子也是端正的呀!”
第十則斷臂
醫生將一個斷臂的患者緊急處置之後脫離了生命危險。
患者甦醒過來之後,有醫生問:
“你坐在火車裡面好好的,又怎麼會把手臂截斷了呢?”
“那是在漆黑的夜裡,我開啟車窗時,發現外面正下著‘金幣雨’,於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把手伸了出去,想抓到那些金幣。”患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