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大綱

《魚我所欲也》大綱

  一、教材簡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這篇課文是九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反覆誦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觀點,瞭解它們各自的論述方式和語言風格。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議論文的'有關知識,本單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講讀課文墨子的《公輸》和《〈孟子〉二章》,學生透過學習對先秦的散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本課之後是一篇自讀課文《〈莊子〉故事兩則》,所以這篇課文是由講讀向自讀的過渡孟子主張人性善,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開篇用魚與熊掌的比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時應當捨生而取義的道理,接著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論點進行正反對比論證,最後進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賦予了捨生取義以廣泛的現實內涵,使這個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論證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孟子的這一觀點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後世許多仁人志士的行為準則。更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格標準,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了《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積累基本文言文詞彙。

  ⑵ 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

  2、過程與方法:

  在誦讀中探究作者怎樣提出論點展開論證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正確抉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捨生取義的現實內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