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吳氏,諱敬梓,字敏軒”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先生姓吳氏,諱敬梓,字敏軒”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現如今,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先生姓吳氏,諱敬梓,字敏軒”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木先生傳

  [清]程晉芳

  先生姓吳氏,諱敬梓,字敏軒,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顯者。先生生而穎異,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稍長,補學官弟子員①。襲父祖業,有二萬餘金。素不習治生,性復豪上,遇貧即施,偕文士輩往還,飲酒歌呼窮日夜,不數年而產盡矣。

  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②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乃移居江城東之大中橋,環堵蕭然,擁故書數十冊,日夕自娛。窘極,則以書易米。

  其學尤精《文選》,詩賦援筆立成,夙構者莫之為勝。辛酉、壬戌間,延至餘家,與研詩賦,相贈答,愜意無間。而性不耐久客,不數月,別去。生平見才士,汲引如不及。獨嫉時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則尤嫉之。餘恆以為過,然莫之能禁。緣此,所遇益窮。

  歲甲戌,與餘遇於揚州,知餘益貧,執餘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處也,奈何?”餘返淮,將解纜,先生登船言別,指新月謂餘曰:“與子別,後會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構句相贈,而澀于思,當俟異日耳。”時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歿矣。蓋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詩說》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說為《儒林外史》五十卷,窮極文士情態,人爭傳寫之。

  餘生平交友,莫貧于敏軒。抵淮訪餘,檢其橐⑤,筆硯都無。餘曰:“此吾輩所倚以生,可暫離耶?”敏軒笑曰:“吾胸中自有筆墨,不煩是也。”其流風餘韻,足以掩映一時。(節選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員:明清稱縣學生員為弟子員。②博學鴻詞:科舉考試的一種名目。

  ③時文:明清時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惆悵,悲傷。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

  B.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

  C.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

  D.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補”指官有缺位,選員補充空缺官職。表授予官職的詞語還有“徵、闢、拜、選、除、薦”等。

  B. “歿”表示死亡,與之相近的字有“崩、薨、卒、不祿、死”等。“薨”是古人對帝王之死的描述,後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一般人死則稱之為“卒”。

  C.“諱”就是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如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秀才”為“茂才”。

  D.仕宦:做官,擔任官職。如《孔雀東南飛》中“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木先生即吳敬梓,本文寫他生性聰慧,祖業富裕,為人豪爽,又不願參加科舉以致更加窮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滿巡撫推薦自己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竟不去參加廷試,乃至從此終生不應科舉。

  C.吳敬梓非常痛恨寫八股文的讀書人,但他平生又非常愛才,見到有才能的讀書人,就想舉薦提攜他,唯恐來不及。

  D.吳敬梓模仿唐人小說創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寫盡了文士們的性情狀貌,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1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餘恆以為過,然莫之能禁。緣此,所遇益窮。(5分)

  (2)辛酉、壬戌間,延至餘家,與研詩賦,相贈答,愜意無間。(5分)

  參考答案

  10. C解析: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自此不應鄉舉,而家益以貧。

  11. B解析:帝王的死當稱為“崩”。

  12. B解析:文木先生不參加博學鴻詞科試與巡撫的推薦沒有關係,“不滿巡撫推薦”曲解原意。

  13、(1)我常常認為這是一種過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為這個緣故,他的處境更加窮困。(“恆”、賓語前置“莫能禁之”、“緣”各一分,句意2分。)

  (2)辛酉、壬戌年間,我邀請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討詩賦,互相贈答,快意無比,親密無間。(“延”、省略句“與研詩賦”、“相”各1分,句意2分)

  翻譯

  先生姓吳,名敬梓,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舉及第和做官的很多顯赫。先生生性特別聰明,讀書才過目,就能背誦。長大後,補任縣學生員。繼承父親的祖業,有二萬多金。一向不學如何經營家業,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貧困的就施捨,跟文士們交往,常飲酒高歌窮盡日夜,不到幾年家產就耗盡了。

  安徽巡撫趙國麟聽說他的名聲,招過去一試,認為他有才,舉薦他參加博學鴻詞考試,竟然不去參加廷試,也從此不回應鄉里的舉薦,因而家境也就越發貧困。於是移居江城東邊的大中橋,家徒四壁,冷落淒涼,只擁有幾十本舊書,日夜自娛自樂。窮困到了極點,就拿書去換米。

  他治學尤其精通《文選》,詩賦提筆一揮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構思的人也沒有一個能超過他的。辛酉、壬戌年間,我邀請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討詩賦,互相贈答,快意無比,親密無間。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長久客居他家,不到幾個月,就辭別離去。他平生見到有才能的讀書人,就想舉薦提攜他,唯恐來不及。唯獨像仇人一樣痛恨那些寫八股文的讀書人,對那些特別擅長寫八股文的`人,就特別痛恨。我常常認為這是一種過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為這個緣故,他的處境更加窮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揚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貧困了,就握著我的手哭著說:“你也到了我這種地步,這種處境不容易立足,怎麼辦?”我返回淮地,將要解開纜繩,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別,指著初升的月亮對我說:“跟你一別,日後見面不可約定。面對這樣悲傷的情景,想要寫幾句話送給你,可是文思阻澀,還是等待他日吧。”當時是十月七日,又過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歲。所寫的書有《文木山房集》、《詩說》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說寫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窮盡讀書人的情態,人們爭著傳抄。

  我平生結交的朋友,沒有比敏軒貧困的。先生抵達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連筆硯都沒有。我說:“這是我們這些人所依靠的用來謀生的工具,可以有一時一刻的拋離嗎?”敏軒笑著說:“我胸中自有筆墨,不擔心這些。”他的流風餘韻,足以蓋過當時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