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詩賞析

余光中的詩賞析

  關於現代詩人余光中的詩歌是非常的具有藝術價值的,感情是非常的真摯的。下面和小編一起賞析余光中的詩,歡迎大家閱讀。

  余光中的詩賞析 篇1

  【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隻手應該採蓮, 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裡, 有韻地, 你走來

  余光中的詩賞析 篇2

  【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賞析】

  這首詩,是於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寫的眾多與蓮相關的愛情詩中最出名的一首。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明白,是描寫一個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點在蓮池邊,時間是夏日的某個傍晚,但詩中仍然有象霧般的朦朧處,以致在當時臺灣《文星》雜誌上,曾引起激烈的爭論。首先是本詩歌的題目,有人認為有語法毛病,應改為“在雨中等你”才對,可這樣一改,詩的味道就蕩然無存了。詩歌是“酒”而不是“飯”,使有用倒裝句,會使詩歌更富於詩意和音樂的美感。

  此詩共分8個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長短不一,中間一行縮排一個字元。詩人這樣安排,是為了使整首詩歌在表現形式上更加活潑,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躍的心態;同時,也使整首詩更加富有節奏的美感。在詩歌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詩人以一行詩來結束整首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

  現在,讓我們從詩歌的第一段開始“吟詠”吧。

  在第一自然段裡,詩人用了短短34(連同標點符號)個字,就將詩歌中所描寫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環境,清晰的向讀者做了交代。人物--年青的戀人;地點--蓮池邊;時間--黃昏:蟬聲沉落,蛙聲升起;環境--“東邊下雨西邊晴”:“在造虹的雨中”,這樣描寫給詩歌營造了一個浪漫的氛圍,並且不失古典。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比較難以理解。一個正在等自己戀人的青年,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這是詩人細準確微描寫戀人心理活動的佳句,是寫等待中青年人的錯覺:“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所以,年青人會有這樣不可思議的錯覺,尤其在黃昏在這樣的細雨中。

  詩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寫翩翩少年夢幻般的錯覺,只是更加進了一步。“永恆,剎那,剎那,永恆”意思是:我們的愛情是永恆的,但我們的愛情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短暫的剎那。

  在這一段裡,有全段也是全詩裡最難懂的句子:“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什麼意思呢?原來這還是描寫少年的錯覺:描寫少年在等待他的戀人時,對時間的錯覺。“等你,在時間之外”意思是少年等待了如此長的時間,都沒有見到自己的戀人,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彷彿身處在時間之外一般;“在時間之內”,意思是時間仍然一秒一秒的流逝,可自己等了半天的`女友,還沒有出現。這一“內”一“外”,細緻的刻畫除小夥子在等戀人時矛盾和患得患失的心態,栩栩如生。

  第四、第五自然段是描寫小夥子在等待過程中對自己戀人的幻想。第四自然段是小夥子幻想自己的戀人此刻在自己的懷抱中,尤其最後一句:“我會說,小情人”使得整段顯得情意綿綿。第五自然段則幻想自己和情人在有蓮的湖中泛舟的情景。詩人在這一段裡,用了一些典,如:採蓮、吳宮、桂槳和木蘭舟,來說明自己戀人的古典。文學功底弱的人讀到這裡,可能會不明所以。

  第六自然段將詩歌的描寫物件,從小夥子的幻想拉回到現實中。“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一方面講隨著時間的流逝,天快黑了或者已經黑了,並且指明天已放晴;另一方面是詩人將小夥子身處的環境作進一步的說明。這個句子,詩人用了十足現代的手法來描寫現在,和前面一段用典描寫情人的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耳墜子般的懸著”,詩人將懸在科學館飛簷下的一顆星比喻成少女的耳墜,不僅浪漫,而且符合戀愛中年青人的心態。這段詩裡的最後一句,詩人不寫“七點已到”,而是透過沒有生命的瑞士表來發言,這種手法是“睹影知杆”的寫法:連手錶都埋怨女孩不守約,更何況小夥子呢?“忽然你走來”請大家注意在此句前的句號。意思是小夥子已經不抱希望了,這時,女孩突然出現了。大家試想,此刻焦急等等小夥子的心裡,該有怎樣一番的狂喜?

  第七第八兩個自然段寫得十分的優美,將女孩翩翩走來的姿態,用電影鏡頭般一段一段拉近到讀者面前。姜白石:姜夔,字白石。

  這首詩,使用了吳宮、木蘭舟、桂槳、小令、姜白石等詞,使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古典風格(這也和詩人後來提倡詩歌應該是“縱的傳承,非橫的移植”有很大的關係,也對詩人今後詩歌的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科學館和瑞士表,又讓我們領略了現代風格。

  此詩作者立足於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同時大膽吸收西方詩歌的長處又不惡意西化,使得這首詩的風格匯通東西,實為愛情詩的佳作。

  余光中的詩賞析 篇3

  【余光中《傘盟》原文】

  如果夜是一場青雨淋淋

  幸而我還有一盞檯燈

  一把精緻的小雨傘

  撐開一蓋暖黃的光暈

  如果死亡是一場黑雨悽悽

  幸而我還有一段愛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傘

  撐開一圈柔紅的氣氛

  雨無論是用什麼做成

  用緋色的氛圍或橙色的光暈

  願你與我做共傘的人

  伴我涉過溼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悽悽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撐傘來迎接 等你……

  【余光中《傘盟》賞析】

  這當然是首情詩,愛情亦是所有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從《傘盟》中詩人巧妙的以傘借物抒懷,表達忠貞的愛情,人生的路上悽風還是苦雨,是艱難的還是安樂,愛都能“你我做共傘的人”,盟誓愛情的堅貞不渝。首先詩人藉助這一獨特的詩歌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傘是遮陽擋雨的工具,晴天能給你帶來陰涼,雨天能給你一片晴空,讓出行的人不會受曝曬,遭雨打。就是因為這一特點,“傘”成為詩歌的核心意象,成為詩人取景抒懷的切入點。於是第二步詩人以核心意象為基礎,展開豐富的想象創設了特定的意境,那就是雨天傘下的世界。那是“一蓋暖黃”的溫馨世界,“柔紅”的幸福氣氛,不論外面是怎樣一個“夜是一場清雨淋淋”,還是“死亡是一場黑雨悽悽”,都能和相愛的人共同面對,一起度過,那樣人生就會有“緋色的氣氛”“橙色的光暈”,溫暖甜蜜,“涉過溼冷的雨地”。

  詩人營造了一種溫馨甜蜜浪漫的藝術境界,“檯燈”意象的加入,更加增添了明亮歡快的色調,全然沒有夜的漆黑綿長,雨的悽苦溼冷,死亡的驚慄恐懼。畫面優美而不感傷,意境優雅恬美,有一種浪漫的色彩,給人無盡的美感。在構思上,詩人在第一、二節用了兩個假設創設了兩個場景,一個是“夜雨”,一個是“死亡之雨”來象徵人生必須經歷的苦難和死亡,在苦難和死亡面前愛情必然經受考驗。第三節,詩人直面回答了愛情如何面對苦難和死亡,那就是“願你我做共傘的人/伴我涉過溼冷的雨地”,愛不僅在幸福的時光共同珍惜,更應該在坎坷中相濡以沫,共涉時艱,那樣的愛情才是偉大的愛情。

  第四節,再次詠誦,強化詩人的詠歎之情。結尾處“等你撐傘來迎接。等你......”讀起來有一種綿綿無盡的回味,讓人流連。全詩共四節,每節四句,結構勻稱。全詩用了象徵手法,巧妙的藝術構思,豐富想象聯想,冷色調“夜色”“黑雨”與暖色調“暖黃”“緋色”“橙色”“柔紅”的強力對比,把讀者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畫面優美,意境恬淡溫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愛情宣言的經典之作,它的麗句華章閃爍著她誘人的光芒。

  其他:余光中詩詞極多,以《鄉愁》這詩為人所熟悉,其實他的散文同樣寫得很好,他以傘為題寫了不少詩,稱為“六把雨傘”,分別為《遺忘傘》、《音樂傘》、《記憶傘》、《親情傘》、《友情傘》、《傘盟》,我個人覺得就是《傘盟》寫得最好,依稀中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撐著傘在煙雨中在樹林中行走,她是那麼美麗、那麼令人神往,多希望和這樣的佳人撐著傘一起漫步;《傘盟》充分體現出這樣的意境,人在詩中,詩在人中。

  余光中的詩賞析 篇4

  今生今世

  近現代 余光中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迴盪了整整30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賞析

  這是一首讚頌母親的詩,通篇文筆細膩地燒錄著思念,未提及“母親”二字卻讓人心領神會。回看余光中先生的逃難歲月,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會作《今生今世》這首詩了。

  1937年,他的母親孫秀君單獨帶著年僅9歲的余光中為躲避戰亂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他們曾躲進廟裡的神龕內兩天不吃不喝來躲避日軍的魔爪,這段記憶給余光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曾回憶“火光中,凹凸分明,陰影深深,莊嚴中透出獰怒的佛像。火光抖動,每次牽動眉間和鼻溝的黑影,於是他的下顎向母親臂間陷得更深。”

  母子相依為命的逃難生涯使余光中對母愛有更深刻的理解。“她領著我逃難,母子共難,這也增加了母子的感情。所以我有可能是新詩人裡面寫母親寫得最多的一位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對母親、對大陸有著不可磨滅的依戀。這世上母子的緣分,都是自哭聲中始,從哭聲中滅。這兩次忘情的哭聲,便註定了母子二人今生今世血濃於水的牽絆

  余光中的詩賞析 篇5

  余光中《絕色》

  若逢新雪初霽

  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首詩在立意上就遜了一籌,無非是良辰美景佳人,當然認真看我們可以看出主題還有翻譯理論。但是,畢竟解讀上難見多面性,想象空間也比較狹窄。

  在情感上缺乏真摯或者熱情。

  在結構上比較俗套,典型的三段論,第三段昇華。

  在遣詞上是非常精妙的。比如,“把太陽的鎔金譯成了流銀,把烈火譯成了冰,而且帶點薄荷的風味”。

  在比喻上也非常漂亮。月光是日光的譯者,雪是把世界變得純淨的譯者,伴著反光的月色和積雪翻譯出佳人的絕色。

  但我始終覺得詩的立意和情感這是前兩位的東西,否則遣詞和比喻做的再好也不能說是好詩。

  樓上某人說“顏色”比“絕色”好,嚇得我坐在了地上。絕色是指佳人國色或者極美的顏色,在意象上不知道比“顏色”高到哪裡去了。而且它押韻啊,絕色,月色,雪色,顏色能押韻嗎,拿衣服。

  當然大家會說我沒資格說余光中的詩哪首不好之類的,但說說無妨,各抒己見嘛。余光中本人說自己喜歡《臺東》的時候我都嚇得虎軀一震。

  樓上某人說,大家因為只關心《鄉愁》不關心餘光中別的作品,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文學圈不等於生活圈。在文學圈余光中如雷貫耳。《鄉愁四韻》、《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尋李白》、《湘逝》、《春天,遂想起》等等,這些都不要太有名。網路上的評析、論文連篇累牘。所以說,《絕色》真的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餘先生那麼高產 ,一年寫幾十首詩,哪能首首在頂峰,建議題主看一下我剛才提過的詩,就可以大體瞭解余光中的風格。

  下面我推薦兩首冷門的吧,是我最喜歡的余光中香港時期的作品。我認為這兩首符合我所欣賞的立意、情感、結構、遣詞、比喻兼美。

  而大陸壓眉睫反感到陌生,為何 / 島在遠方竟分外親切?/ 又是近重陽登高的 季節 / 颱風遲到,詩人未歸 / 即遠望當歸, 當望東或望北?/ 高歌當泣,當泣血或泣 淚? / 二十五年,一痛不合的舊創 / 裂口猶張,滔滔向一夜暴雨 (《颱風夜》節選)

  這一切,不就是所謂的家嗎?

  當外面的世界全翻了身

  當越南已了,巴拉維死了

  唐山毀了,中國瘦了

  胖胖的暴君在水晶棺裡

  有四個黑囚蹲在新牛棚裡

  只留下這九月靜靜的巷子

  在熟金的秋陽裡半醒半寐

  讓我從從容容地走在巷內

  像蟲歸草間,魚潛水底

  即使此刻讓我回江南

  秋風拍打的千面紅旗下

  究竟有幾個劫後的老人

  還靠在運河的小石橋上

  等我回家

  回陌生的家去吃晚飯呢? (《廈門街的巷子》節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