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誌銘,風流難掩社稷功》閱讀答案

《唐代墓誌銘,風流難掩社稷功》閱讀答案

  唐代既是墓誌創作的鼎盛期, 也是墓誌文體的重要變革期。 唐代文學全面繁榮, 多種文體均獲得了長足發展, 這為唐代墓誌文體吸收其他文體之長提供了便利條件。 而墓誌文體發展至初唐, 逐漸固定為單一、 程式化的敘述正規化, 內容多歌功頌德, 浮泛空洞, 實用性與敘事性有餘而抒情性不足。 體式既定, 難出新意, 因而招致追求個性張揚、 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強烈批判, 激發出他們變革墓誌文體的創新意識。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體兼擅, 亦是唐代墓誌文體得以順利完成自我更新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墓誌雖也稱頌逝者, 抒發哀悼之情, 但側重敘述逝者的生平事蹟; 而哀祭文雖也追記逝者的生平, 但偏重於述哀, 抒情色彩更為濃厚。 唐代墓誌文體多方借鑑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 使這一時期的墓誌由傳統的以敘述墓主生平事功為主, 逐漸轉變為敘述與抒情並重, 極大地增強了墓誌這一實用文體的情感張力。 此外, 唐代墓誌經常借用哀祭文擅長運用議論的手法, 以宣洩沉痛的悼亡情感, 激起讀者的共鳴, 增強藝術感染力, 深化作品的情感內蘊。 無怪乎儲欣盛讚韓愈《 李元賓墓誌銘》 “ 銘詞與《 祭十二郎》 相埒( 等同) , 皆言有窮而情不可終”。雖然儲欣此言僅是說明二文因採用同一修辭手法, 而達到了近乎一致的藝術感染力, 但這可作為唐代墓誌借鑑哀祭文的有力證據。

  唐代墓誌作家在墓誌撰寫過程中, 有意糾正六朝以來墓誌創作逐漸千人一面、 缺乏人物個性的弊端, 往往借鑑史傳的人物形象塑造、 唐傳奇事實性虛構之法。 墓誌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傳記, 並非單純的史實記錄, 它還需要表現傳主的個性特徵, 彰顯傳主的精神風貌。 也就是說,除史實的真實之外, 傳記還可以帶有某種程度的虛構的.真實, 亦即敘述的真實。 例如杜牧的《 唐故進士龔軺墓誌》 , 二鬼誘使龔軺墜馬而亡的敘寫, 奇幻而多姿, 極具戲劇效果。

  墓誌作為一種應用於喪葬活動的實用文體, 不僅有記載墓主家世及生平經歷的序文, 而且也有頌揚墓主功業德行的銘文。墓誌的銘文部分一般採用四言韻語的形式對序文內容進行綜括,以抒發傷悼之情。 但墓誌發展至唐代, 富於創新精神的墓誌作家們豐富了銘文部分的變化, 四言之外, 三言、 五言、 七言、 雜言、 騷體均有, 如《 王氏殤女墓誌》 等, 這無疑是對詩歌藝術體式的吸納。

  ( 選自李秀敏《 唐代墓誌銘: 風流難掩社稷功》 ) , 略有刪改)

  1. 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理解, 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追求個性、 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 促進了墓誌文體的創新和變革,助推墓誌創作走向鼎盛時期。

  B、為了增強情感張力和藝術感染力, 唐墓誌借鑑了哀祭文擅長用議論宣洩情感的手法。

  C、唐代墓誌借鑑虛構之法, 不再以史實記錄的方式進行創作,力求凸顯人物個性風貌。

  D、唐代墓誌作家敢於創新, 豐富了墓誌的語言變化, 銘文出現了三、五言和雜言等形式。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本文以唐代墓誌與其他文體互滲為視角, 分析唐代墓誌演變,為墓誌發展提供證據。

  B、文章第一段從外部條件和作者素養方面, 分析了唐代墓誌文體發展更新的重要原因。

  C、文章從哀祭文、 史傳文、 傳奇和詩歌方面, 論述了不同文體之長對唐代墓誌的影響。

  D、文章提出問題後, 橫向展開論述, 並在每個論述部分後提供了例項作為議論的支撐。

  3. 根據原文內容,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如果沒有唐代文學的全面繁榮, 唐代墓誌文體或許還將長期緩慢發展或者停滯不前。

  B、墓誌文體範式逐漸僵化、 內容逐漸趨同, 唐代文人出於創新意識而有意做出了糾正。

  C、唐代墓誌借鑑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方式, 從傳統的歌功頌德,轉變為敘述抒情並重。

  D、從唐代墓誌的發展來看, 抒情方式、 敘述方式以及語言形式對墓誌文學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

  【參考答案】

  1、D(3 分)

  【解析】A 項,偷換概念,是唐代文學的全面繁榮助推墓誌創作走向鼎盛時期;B 項,議論的手法只是為了增強感染力;C 項,不再表述不準確。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要資訊的理解能力。

  2、A(3 分)

  【解析】本文並沒有互滲,只有墓誌銘對其他文體的借鑑。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C(3 分)

  【解析】哀祭文是從敘述轉變為敘述與抒情並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