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山一程》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長相思·山一程》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創作的一首詞。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相思·山一程》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榆關,即今山海關
【試題】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疊用兩個“一程”的作用。
(2)這首詞風格婉約,請從思想感情與語言特點兩個方面對此作簡要分析。
(3)找出詞中表達主旨的句子。
(4)詞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案
(1)疊用兩個“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遙遠和行程的艱辛又突顯本次韻律之優美。(3分,“路途的遙遠和行程的艱辛”2分,“韻律之優美”1分)
(2)從思想感情方面說,本詞描寫了夜深人靜,風雪交加,遠在塞外宿營的詞人思念遠方的親人,輾轉反側,臥不成眠,感情細膩,主要是抒發詞人小我之情。(2分)從語言風格來說,本詞音律諧婉,自然清新,有著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2分)
3)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4)“一程”寫出了路途的艱難遙遠。“一更”寫出了風雪交加,環境的惡劣。作者巧用數量疊詞,含蓄地表達了孤寂淒涼的思鄉之情和對從軍(扈從)生活的厭惡。
二:
(1)找出詞中表達主旨的句子。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隨著大隊人馬向山海關外進發,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辛苦。
B、眾多的帳幕裡深夜還亮著燈,出行在外的人們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陣風過後接著一陣雪,使家鄉無風無雪的詞人心煩意亂,思鄉之情遍油然而生。
D、這首詞描繪了詞人出行關外的艱辛和悽苦,抒發了詞人濃郁的思鄉之情。
答案:
(1)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2分,答出兩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
(2)C
三:
(1)這首詞上下兩片的開頭,“一”字反覆出現,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這是一種反覆的修辭手法。上片“一程”的反覆,寫詩人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遠行,表現了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下片“一更”的反覆,寫塞外風狂雪暴,徹夜不停,表現了塞外環境的苦寒。
(2)有人評價:“聒碎鄉心夢不成”一句中,“聒”字用得靈脫。試賞析“聒”字的妙處。
答案:聒,喧擾、嘈雜之意,寫暴風雪攪擾得人徹夜難眠,美夢難成。既寫出風雪之急,又表達出作者對暴風雪的厭惡之情。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註釋】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②榆關:即山海關,古名榆關,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④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⑤更:gēng,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雜攪人。
⑦故園:謂京師。
⑧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翻譯】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關那邊行進。夜深宿營,只見無數行帳中都亮著燈火。
捱過了一更又一更,風雪聲吵得我鄉心碎亂,鄉夢難圓。家鄉沒有這種聲音。
【鑑賞】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亂平定。豎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本篇即作於詞人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瀋陽)途中,抒寫詞人羈旅關外,思念故鄉的情懷,柔婉纏綿中見慷慨沉雄。整首詞,無一句寫思鄉,卻句句滲透著對家鄉的思念。
上片寫行程之勞。起句突兀,既顯空間之廣袤,又寓時間之流逝,氣象闊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寫戍路途之曲折迢遙,側寫跋山涉水之艱險辛苦。疊用兩個“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遠和行程的艱辛。第三句“身向榆關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處說“身”向榆關,而非“心”向。其實就是說,軀體越來越遠離了故鄉,而心靈卻越來越趨向京師,越來越拴緊了故園。“榆關”是指山海關,“那畔”即“那邊”。當我們讀到這裡,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大隊人馬,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關方向進發。而詞人因為留戀家園,卻是頻頻回首,步履蹣跚,望斷白山黑水而不見故園影蹤。“夜深千帳燈”一句,寫的是夜晚宿營於曠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曠野上,一座座營房,燈火熠熠,映照著永夜無眠的人。“千帳燈”是虛寫,寫詞人這次出巡隨從眾多。為什麼夜深了,而仍然營火閃爍呢?這就為引出下片的“鄉心”蓄勢。
下片側重遊子思鄉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這是以哀景襯傷情,風雪載途,行者鄉思更烈。疊用兩個“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風,鋪天暴雪撲打帳篷經久息的情景;也從一個側面寫出了天寒地凍之夜,人之輾轉難眠的狀態。“聒碎鄉心夢不成”呼應上片的“夜深千帳燈”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寢的原因。著一“聒”字,突出了風雪聲響之巨;且極具擬人味,彷彿這風雪也通人心似的,徹夜唸叨著故園的`人事,讓人心潮起伏。“聒碎鄉心”,用的是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一夜徵人盡望鄉”的愁腸百轉的心態。“故園無此聲”,交代了“夢不成”的原因:故鄉是沒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風雪聒噪聲的,當然可以酣然入夢;而這邊塞苦寒之地,怎比鍾靈毓秀之京都,況且又是暴風雪肆虐的露營之夜,加之“鄉心”的重重裹挾,就更難入夢了。結尾這一句直截地表達了徵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意。
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採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於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雪等大的物像,來寄託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格婉約,筆調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
納蘭性德的老師徐乾學說他的詞“清新雋秀,自然超逸”,況周頤說他的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蕙風詞話》),這都指出了納蘭詞的一個鮮明的特徵: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這首小令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它以壯觀的塞外景象來渲染柔婉的鄉思意緒,情意雋永;以白描手法繪景,造語樸素,自然真切。
這首詞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整齊的對稱之美。其一、上一闋,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寫空間上的延續;下一闋,風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寫時間上的延續。其二、上一闋,強調“身”,行程之中身好累。“‘身’向榆關那畔行”,“身”在哪裡呢?作者經過了崇山峻嶺,大河小川,山海關外,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總之,身在旅途,軍營帳篷中。這裡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留下綿綿無盡的想象與回味的空間;下一闋,強調“心”,難眠之時心好苦。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連做一個思鄉夢都做不囫圇,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續。其三、上一闋,無論是山水還是燈火,都重在寫所見,寫視覺;下一闋,無論是風還是雪,都重在寫所聞,寫聽覺。“故園無此聲”,那有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溫馨,令人留戀的甜蜜和溫馨。其四、上一闋,從大處著眼,鋪寫一路行程中的這一處,從白天到黑夜,這一處中的千萬帳燈火。重在寫外,表現外在的時空印象;下一闋,從小處落筆,內斂到“我”這一帳。重在寫內,展示這一帳內“我”的耳聞以及“我”的內心感受。時空盡在“我”的“耳”中、“心”中。
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迴盪激烈。詞人以其獨特的思維視角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將草原遊牧文化的審美觀與中原傳統文化的審美觀相融合,集豪放婉約與一體,凝鍊出中華詞壇上一顆風骨神韻俱佳的燦爛明珠,深受後人喜愛。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將作者推為宋後第一真詞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拓展內容】
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註釋】
榆關:山海關的別稱。那畔:那邊。指關外。帳:指護衛皇帝軍隊的營帳。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聒碎:攪碎。聒,嘈雜。
一、教學目標(字幕)
1、瞭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匯入(字幕配圖)
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奇觀。求之於詞,則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夜深千帳燈”……差近之。(配圖)
三、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衛。生平避談世事,故詞也主要寫離別相思及怨夏悲秋等個人生活感受。詞的風格直抒胸懷,婉約清新;但過多哀思,情調消沉。(配圖)
四、配畫面朗讀
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配圖五六幅)
五、預習指導
1、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麼樣的景物,你能確定是哪裡的景物嗎?
2、體會出這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纏綿悱惻,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寫旅途思鄉,也寫得悠長動情。
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餘,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於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七、賞析加點字(字幕)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繫故園。
八、知識歸納(字幕)
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九、拓展練習(字幕配圖)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與納蘭詞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