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題答案
《“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題答案
試題內容: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漢以來的倫常說,將“三綱”與“五倫”一體論之,一併推尊為人倫準則;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則將“三綱五常”視作吃人的舊禮教,加以整體摒棄。其實,無論肯定還是否定,將“三綱”與“五倫”捆綁在一起並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實際。“三綱”說與“五倫”說雖然都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宗法觀念的表現,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說時期皆有差異,分別代表我國傳統倫常觀念的兩種走勢,應當區別對待。
大體言之,醞釀於戰國、定形於秦漢的“三綱”說是皇權時代的產物,體現了君主集權制下的垂直式獨斷,強調的是上對下的等級威權以及下對上的無條件服從。而形成於先秦的“五倫”說相對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蘊蓄著血親溫情。“五倫”說,即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著人際間的溫馨、理解和信任,包含著發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講究的是“情理”和人際關係的對稱性、和諧性。
“五倫”說主張的`君臣關係,集中反映在《尚書》《左傳》《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義表述中,其精義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礎,民眾是立國的根本。《尚書》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此精義的著名錶述。正是從這種認識出發,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論。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聖心。《尚書》載周武王語:“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稱:“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倫”說對君與臣兩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民本主義者的一個經常性論題,是“愛民”“利民”,反對“虐民”“殘民”。孟子反覆勸導國君“保民而王”,荀子則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唐太宗與魏徵君臣對中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名論,即承襲於此。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五倫”說同樣提出雙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婦關係上,以“義”為標準,強調“夫婦以義事,義絕而離之”“夫不義,則婦不順矣”;在父子關係上,主張“父慈子孝”;在兄弟關係上,主張“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學者梁啟超將“五倫”的精義概括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際關係。 “五倫”說對人們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今天來說也不無現實意義。
當然,“五倫”說作為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側重強調“義務”,尤其是下對上的義務,而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故我國傳統社會不可能充分實現社會和諧。我們今日建設和諧社會,可進一步弘揚“五倫”說在人際關係上的雙向觀照、和諧相處之義;同時要超越前人,有所創發,如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不同層級的良性互動,則有助於處理社會人際關係,如政府與民眾關係、勞資關係、民族關係、醫患關係、家庭關係等。這是社會長治久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摘編自馮天瑜《儒家“五倫”說辨析》)
1.關於“三綱”說和“五倫”說,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兩漢以來將“三綱”與“五倫”並列論之,推尊為人倫準則,而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將其歸在“舊禮教”名下加以摒棄。
B.“三綱”說與“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組成部分,分別代表中國倫常觀念的兩種走勢,二者在主旨上有著差異。
C.“三綱”說認定尊者、長者擁有絕對權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權的訴求,是一種單向獨斷的絕對主義倫理觀念。
D.“五倫”說形成於先秦,是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綱”說所沒有的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五倫”說即孟子所謂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包含“義、親、序、別、信”等人倫準則。
B.“五倫”說主張君臣關係,強調民本思想,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論。
C.無論是在君臣關係上,還是在鄰居、仇敵等其他人際關係上,“五倫”說都對人們提出了雙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
D.中國傳統社會沒有充分實現社會和諧,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五倫”說側重強調“義務”,沒有對民眾享用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單面的單向要求,或者是上對下的“專斷”,或者是下對上的“民主”,都將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國家喪失穩定祥和,無法持續發展。
B.資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潤最大化,置勞方利益於不顧,就會激化勞資矛盾;勞方如果強索超越企業承受力的待遇,就會損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C.“五倫”說內容也有精華旨意,對於其中權利和義務統一的良性互動、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們應採用辨析、吸收的態度去對待它。
D."五倫”說為當今解決多種社會問題提供了有益資源,弘揚其在人際關係上的精義,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助於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
試題答案:
一、(9分)
1.D(錯誤有二,一是“核心思想”內容在原文中並未明確;二是“‘三綱’說所沒有的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而原文第二段 “相對較多地保留了……”的表述顯示前後有比較關係,“三綱”仍保留了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
2.C( “鄰居、仇敵等其他人際關係”處有誤。人倫關係多種多樣,但原文中儒家“五倫”僅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就原文而論,不宜擴大。)
3.C(“權利和義務的良性互動”表述有誤,原文最後一段“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表明中國傳統社會並沒有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