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閱讀練習及答案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16分)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間回了幾趟洛陽,他在長安已經整整九年,也許是他上左丞相韋見素的詩發生了作用,被任河西縣尉。當時的縣尉,可以說是使一個有良心的詩人最難忍受的職位。如今他絕不願蹈高適的覆轍,去過逢迎官長、鞭打人民的生活,他雖然貧因,雖然44歲了還沒有一個官職,他卻不加考慮便拒絕了這個任命。他辭卻河西尉,改就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任務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職位是正八品下。
他決定接受這個職務後,又到奉先去探視一次妻子。這乒是唐朝成立以來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與人民所受的剝削都達到前此未有的高點的時刻,隨著頻年的水旱成災,人民的生活比起開元時代好像翻了一個大筋斗,貧富的懸殊一天比一天尖銳。杜甫在11月裡一天的夜半從長安出發,當時百草凋零,寒風凜冽,手指凍僵,連衣帶斷了都不能結上。他如今有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官職,可以說是長安九年內不斷地獻賦呈詩所得到的結果,他一路上便把這些年的生活總括起來檢討了一遍。他想起在長安內心裡常常發生的衝突,他本來可以像李白那樣,遨遊江海,瀟灑送日月,但他關心人民,希望有一個愛護人民的政府,他把這希望完全寄託在皇帝身上,所以他捨不得離開長安,他覺得自己好像傾向太陽的葵藿,本性不能改變。如今頭髮白了,身體衰弱了,當年以稷契自命,如今獲得的職務只不過是在率府裡看管兵器。至於他所傾向的“太陽”呢?——他走過驪山下,天已破曉,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下的華清宮裡避寒,在歌舞聲中盡情歡樂,把從民間搜刮來的財物,任意賜予。
而楊貴妃與楊氏姊妹飲饌的豐芙,使他不禁想起長安街頭的餓殍,心頭湧出來這千古的名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門內門外,咫尺之間竟有這麼大的不同,想到這裡,他或許會感到這個局面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但他當時並不知道,安祿山已經起兵范陽,而唐代的社會從此便結束了它的盛世,邁入了坎坷多難的時期。他轉北渡過渭水,到了奉先,一進家門便聽見一片號咣的聲音,原來他未滿週歲的幼兒剛剛餓死。鄰居都覺得可憐,做父親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並不停滯在這上邊,他想,他自己還享有特權,既不納租稅,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窮苦無歸與長年遠戍的人,他們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這裡,他的憂愁已經漫過終南山,瀰漫天下了。
他把從長安出發到奉先這段路程的經歷和感想寫成《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是一篇杜甫劃時代的傑作,裡邊反映出安史之亂前社會的實況,反映出杜甫內心的矛盾與他偉大的人格;這也是杜甫長安十年生活的總結,從這裡我們知道,杜甫無論在思想的進步上或藝術的純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詩人。
(有刪節)
1.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A.長安時期的杜甫,生活貧困,求仕艱難,為了實現抱負,不得不頻頻向官員獻詩。B.杜甫拒絕縣尉一職而改就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表現出他不願違背良心的詩人本性。C.杜甫在歸途中親眼看到統治者的荒淫和長安街頭的餓殍,由此感到了唐朝的衰落。D.從選文看,長安時期的杜甫生活在貧富懸殊、階級矛盾尖銳、時局動盪的社會中。E.選文既表現了杜甫的人民性,又重點突出了杜甫的侷限性,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杜甫。
2.從文中看,長安十年時期的杜甫陷人哪些內心的矛盾?(4分)
答:
3.簡要賞析文中畫線句“想到這裡,他的憂愁已經漫過終南山,瀰漫天下了。”的妙處。(4分)
答:
4.文中說:“杜甫無論在思想的進步上或藝術的純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詩人。”你同意這一看法嗎?請從思想或藝術的角度,結合你對杜甫的瞭解加以闡述。(4分)
答:
答案:
1.(4分)CE
2.(4分)①追求瀟灑的個人生活與心繫人民苦難的矛盾;②早年的個人抱負與現實求仕艱難的矛盾;③既把希望寄託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識到皇帝荒淫的矛盾。(答出一點計2分,共4分。答對2點計滿分,意思相近即可)
3.(4分)透過漫過瀰漫兩個動詞將抽象的憂愁具象化,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杜甫內心的憂愁之重(2分),突出杜甫不顧個人疾苦而心憂天下的博大與高尚(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4.(4分)參考角度:
思想方面:關注個人的悲苦,轉為關注天下百姓的疾苦。
藝術方面: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反映現實,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能具體闡述理由,計3分;能和其他作家進行比較,計l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 C項親眼看到統治者的荒淫感到唐朝的衰落有誤;E項重點突出了杜甫的侷限性有誤。(答對一項計2分,答對兩項計4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2.試題分析:第一段說明了他早年的個人抱負與現實求仕艱難的矛盾;第二段體現了既把希望寄託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識到皇帝荒淫的矛盾;文章的前兩段又都體現出他追求瀟灑的個人生活與心繫人民苦難的矛盾。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3.試題分析:終南山有多高,但是他的憂愁都“漫過”了;天下有多大,但是他的憂愁都“瀰漫”,這兩句話突出了杜甫不顧個人疾苦而心憂天下的博大與高尚。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4.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題,解答此題,首先要緊扣文章主旨,聯絡文中所寫的時代及作者在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感情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讀作者情感的鑰匙。其次,要緊扣原文中的表述進行分析,不主觀附會。最後,分析要結合文字,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實,言之成理即可。